五年级科学上-已整理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科学上册要点1.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3.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4.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有孔虫)海洋单细胞生物。
5.不同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细胞是(不同)的。
6.观察细胞要用(显微镜),使用时要把显微镜放到桌子的(左上)方,用(右手)记录。
显微镜下我们看到洋葱表皮一个个小格子就是细胞。
2、像与不像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3.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4空气的成分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 78% ),支持燃烧的(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约占(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人类的活动需要(空气),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
3、氧气的作用:答:氧气可以用于(1)生活:浴缸的增氧机;(2)航天事业:火箭的推进剂;(3)医疗:病人吸氧;(4)工业:炼钢、炼铁。
4、氮气的作用:答:氮气可用于医疗手术,制造氮肥,保护食品等。
5、二氧化碳的作用:答: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制冷剂、提高作物产量、灭火剂等5、燃烧与灭火一、填空1.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幼苗可以不须要阳光,但生长须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讨厌生活在灰暗、干燥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存活除了须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就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是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已经开始,至凶悍的肉食动物中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是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促进作用,互相相互竞争,构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生态群落。
例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了毁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可以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下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第二单元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从相同侧面反射获得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边线、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反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其太阳在天空中的边线变化而变化,太阳边线最低时影子最长。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恰好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五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较多,部分如下:
课程总目标:能通过各种形式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单元一:观察与察觉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完成《观察记录单》。
单元二:形状与结构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测量和记录、整理
数据。
探究硬币或铁丝等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单元三:运动和力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探索决定下沉快慢的因素。
单元四:生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成长过程(种子成长需要时间和营养)。
单元五: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昼夜更替)和地球的公转(四季变化)。
此外,还有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例如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
道常见材料的质量和体积,以及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等。
建议查阅教材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1 认识自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的概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自然的定义、自然界的多样性、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讨论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观察自然现象,分享对自然的感受。
1.2 探索生态系统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校园或周边的生态环境,分析生态系统的运作,进行环保宣传。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2.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2.2 能量的转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和转化方式,培养学生对能量使用的合理意识。
教学内容:能量的定义、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守恒。
教学活动: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能量的合理使用。
第三章:生物与生命3.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探索兴趣。
教学内容:生物的定义、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进行生物分类的游戏,分享对生物的观察和了解。
3.2 生物的适应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生物适应的概念、生物适应的方式、生物适应的意义。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进行适应性实验,讨论生物适应的意义。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表特征,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地球的定义、地球的结构、地表的特征。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表特征,进行地形模拟实验。
4.2 宇宙的奥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2.1.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它的一部分被水淹没着,成为海洋,世界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71%;另一部分露出水面,形成陆地,地球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29%。
2.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全球大陆共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6块大陆。
4.地球陆地分成七大陆地部分,被称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与南极洲。
5.我们乘坐交通工具,在广袤的地球表面长途旅行,就有可能看到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以及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等等,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6.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分为五大类,五大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7.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我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因此地形地貌复杂。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这些形态各异的地形,以山脉为骨架交错分布。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
8.观察课本22页和23页的5幅地形地貌图片,了解这5幅地形地貌的特点,并且对它们的主要形成原因进行猜测,填写下面的记录表。
地形地貌记录表9.研讨问题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地球表面主要由五大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五大地形特点:问题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地形的因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2024新版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食盐和糖 在水中较易溶解,而小苏打在水中较难溶解。这说明
物质的溶解性与其化学性质有关。
物质性质变化规律总结
01
规律一
物质的状态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例如,物质从固态到液
态需要吸收热量,从液态到气态也需要吸收热量;相反,物质从气态到
月相定义
01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形状和亮度的总称
。
月相变化规律
02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
月等八个阶段循环往复。
月相变化原因
03
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照在月球表面的部分不断变化
,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也在不断变化。
宇宙探索历程简介
古代宇宙观
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包括天圆地方、地心说等 观念。
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保 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4.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 情况,包括萌发时间、萌发率 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观察记 录,分析不同种类种子的萌发 条件和萌发率,得出结论。
植物生长条件研究
研究目的
探究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分、土 壤等条件,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
研究材料
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04
物质变化与性质研究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材料
冰块、热水、温度计、烧杯等。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测量并记录冰块的初始温度。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章:我们的身体1.1 身体结构- 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 头部的主要器官有眼、耳、鼻和口- 脊柱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内部器官,使身体保持形态- 肌肉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运动,保持体型1.2 身体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人的五种感觉- 探究眼的结构和视觉- 探究耳的结构和听觉- 探究鼻的结构和嗅觉- 探究舌头的结构和味觉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动物的运动方式- 植物的按需生长特点2.2 生物的繁殖-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胎生、产卵第三章:力3.1 力的引入- 什么是力- 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2 浮力与密度- 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应用- 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3.3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应用第四章:食物4.1 饮食结构- 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的分类- 食物的消化吸收4.2 植物的制作食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 从植物到食物4.3 动物的摄取食物- 动物的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的功能第五章:天文和地理5.1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公转- 四季的变化5.2 空气、水和天气- 空气存在的意义- 水存在的意义- 大气对地球的保护和影响5.3 地球的分层- 地球的组成- 地球的分层结构第六章:科学实验6.1 科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后的处理和探究6.2 探究水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启示。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上知识整理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第一章:地球和宇宙1.1 地球的形状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是圆的。
教学内容:通过地球仪观察地球的形状,讨论地球是圆的证据。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地球是圆的证据。
1.2 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教学内容: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讨论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天气和气候2.1 天气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
教学内容:观察天气变化,学习天气的描述方法。
教学活动:观察天气,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天气的描述方法。
2.2 气候的特点学习目标:了解气候的特点,学会描述和比较不同气候的特点。
教学内容: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学习描述和比较不同气候的方法。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描述和比较不同气候的方法。
第三章:水的循环3.1 水的形态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形态变化,理解水的三态。
教学内容:观察水的形态变化,学习水的三态。
教学活动:观察水的形态变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水的三态的知识。
3.2 水的循环过程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内容:学习水的循环过程,讨论水循环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观察水的循环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水循环对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4.1 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生长的需要。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植物生长的需要。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植物生长的需要。
4.2 植物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变化,学习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变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植物的生命周期的知识。
第五章:人体的结构和功能5.1 人体的结构学习目标:了解人体的结构,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整理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整理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当光线遇到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改变传播方向。
光线还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反射,根据光的传播特性,我们可以利用镜子来观察反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二、光的颜色太阳光是由各种波长的光波组成的,当光线通过三棱镜时,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我们可以发现七种颜色的光谱,它们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而对于物体呈现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反射出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形成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三、光的反射光线在遇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被称为镜面反射。
而在粗糙表面的反射则被称为漫反射。
我们可以利用反射的原理制作凸透镜、凹透镜,以及利用反射原理来望远镜,这些都是光反射的应用。
四、光的成像根据光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当光线通过透镜成像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从而形成实像和虚像。
调节透镜与物体的距离可以使得成像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这是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五、光的应用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太阳能发电、光学器材、光导纤维通讯等。
我们可以通过光的散射现象来观察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以及为什么夕阳呈现红色等自然现象。
总结回顾通过对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的整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光的传播、颜色、反射、成像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了解光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光的特性,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方便。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光的学习,我认为通过实验和观察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知识的有效方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深入地了解光的传播与反射规律,从而提高对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光的应用也是我们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方向,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光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使自己的生活更便捷和舒适。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该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天空中的云彩
- 研究云的种类和形态
- 了解云对天气的影响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 探索云与水的循环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图
- 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分布
第三单元: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 分类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各类动物的生存环境
- 探索动物的生殖方式、生长发育及传染病的预防
第四单元:秋天里的一切
- 研究秋天的特点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秋天农作物的收获
第五单元:让我们行动起来
- 探索力和运动的关系
- 研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器官
-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第六单元:水中的仙境
- 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来源
- 探索水的不同状态和净化方法
- 研究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如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等。
为了帮助孩子们巩固这些知识点,下面我们将对五年级科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梳理。
1. 植物生长与繁殖在五年级上册的植物生长与繁殖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
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支撑植物身体并输送物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能量。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等。
2.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在动物的生存与适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分类、结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根据其骨骼结构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不同的动物还有不同的皮肤、毛发、羽毛等特征使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3. 物体的构造与性质物体的构造与性质单元帮助我们了解了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物体的构造。
例如,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我们还讨论了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以及它们与力的关系。
4. 平衡与运动在平衡与运动单元中,我们研究了物体的平衡和运动定律。
我们了解到力的作用会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同时学习了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5. 天文地理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
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了解了四季变化的原因。
我们还学习了地球的不同地理特征,如地球表面的山脉、河流、湖泊等。
6. 健康与生命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身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保持健康的方法。
我们了解了人体的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饮食均衡、锻炼身体等方法。
通过对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我们可以巩固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物体的构造与性质、平衡与运动、天文地理、健康与生命等多个方面的理解。
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对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复习,同学们能够更加熟练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的核心知识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已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已整理)
本文档汇总了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各个知识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提供参考。
科学与生活
- 科学是什么
- 科学的特点和方法
-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质
-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和特点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
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 听力保护的重要性
光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彩虹的形成
- 光的折射和透明物的特点
磁铁
- 磁场的形成和性质
-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 磁铁的用途
力和运动
- 力的作用和特点
- 初速度、终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与静摩擦的区别
生活中的化学
- 溶解和溶液的性质
- 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特点
- 食物中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简单电路
- 电流的产生和电路的组成
- 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的区别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知识解释和例题讲解,请参考教材或向老师寻求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的宇宙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1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的交替出现。
4、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1光年约是9.5万亿千米。
5、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5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6、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狮子座;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天蝎座;冬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猎户座。
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木星的卫星数量最多,有62颗。
地球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
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8、火星和地球最为相似。
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9、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
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10、我们已掌握哪些事实,能证明地球是圆的?a、麦哲伦环球航行,b、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照片,c、在海边看从远处驶来的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看不到整个船体。
简答题:1、制作宇宙模型应注意些什么?⑴了解宇宙相关知识。
⑵设计合适的制作方法。
⑶选用简单易得的制作材料。
⑷制作模型是要耐心细致。
2、四季代表什么星座?春天代表狮子座;夏天代表天蝎座;秋天代表仙后座;冬天代表猎户座。
3、画出北斗七星图,并标出哪个是北斗星,哪个是北极星?北斗就是七颗星的合称,七颗星在一起才叫北斗北极星不在北斗七星的范围内,而在沿着勺口两颗星延长线的五倍距离处.4、地球公转是怎样导致昼夜长短变化和四节更替的?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从而形成昼长长短和四季更替变化。
5、请将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6、地球自转引起:白天黑夜、太阳东升西落、时差。
地球公转引起:一年四季、月食和日食。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1、原子钟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但它看起来最没有钟的样子。
NISTF-1原子钟由170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器。
2、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
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3、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工作的。
4、人们利用了某些物体的(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
5、在同等条件下,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水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水钟在中国又叫“刻漏”、“漏壶”。
水钟有(记录注水时间的)受水型和(记录漏水时间的)泄水型两种。
6、1969年,第一快石英手表诞生。
原理是处于电路之中的石英晶体,能产生频率稳定的振动。
7、生物钟现象:东方欲晓,公鸡打鸣。
猪羊牛白天活动,而猫夜晚活跃。
牵牛花大约凌晨4时打开喇叭。
夜来香深夜飘香。
病人周期性发病。
8、生物钟对人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会生病、衰老甚至死亡。
因此,科学地认识生物钟,并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9、水壶内水位较(高)时,水留得较(快)。
水壶内水位较(低)时,水留得较(慢)。
这影响了水钟的计时性。
10、为了减小误差,人们利用(第三只水壶给漏壶加水)以保证漏壶水流的稳定性。
11、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物体都具有(运动有规律)的特点。
简答题:1、水钟的工作原理?在同等条件下的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摆钟的工作原理?摆能有规律地摆动3、哪些因素决定了摆的快慢?摆臂的长短。
4、如果一座摆钟指示的时间偏慢,可以怎样调整呢?缩短摆臂,5、说说水钟是怎样计时的?水滴到水壶里,水壶里的水面上升,木块上浮,带动刻度盘指针转动,根据刻度盘上的刻度就知道时间了。
6、用做计时工具的材料或物体之间,有怎样的共性?这些材料或物体的运动都具有规律性。
7、有什么办法使水钟更精确、测量的时间更长?用第三只水壶给漏壶加水,以保证漏壶水流的稳定。
8、自然界有哪些生物钟现象?公鸡打鸣、猫昼伏夜出、昙花也为开放等9、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运动是由规律的,你还可以选择哪些作为你的计时工具?蜡烛的燃烧、沙漏、香的燃烧等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1、人们从食物里获得热能,人们经常用“千卡”作为食物中的热能单位。
每人每天大约要8000多千焦的热能。
1千卡=4.2千焦。
2、每天摄取足够的热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吸收过多的热能或消耗太少,会使热能在体内转化成脂肪积存下来,导致肥胖。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是为纪念瑞典天文学家摄耳修斯的贡献而确定的。
4、物体一般都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热胀冷缩)的性质。
可也有少数例外情况,比如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为水在0℃-4℃之间时,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5、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而不会从低温的物体传向高温的物体。
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6、热传递的方式的有三种:传导、辐射、对流。
在地球上,冷水比热水重。
7、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有时要散热降温,有时要生热保温。
8、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地球散发热能的本领减弱,使地球大气温度缓慢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影响:(1)土壤会出现荒漠化,导致粮食减产;(2)冰川融化和海水体积遇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一些地势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
9、为什么夏天人们用棉被来盖住雪糕,雪糕却不融化? 一是保温,防止冰糕的冷气跑掉。
二是隔热,防止外界的炎热空气进入里面,造成冰糕融化。
10、影响房间内气温的因素有哪些?a、房子朝哪个方向。
b、建房用的材料。
c、房子外面的温度。
11、说说怎样进行冰、水体积变化实验?用一只杯子装满水后放在冰箱里,等水结成冰后取出来,看冰的体积与原来水的的体积有什么变化。
12、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在冰箱里,为什么会碎呢?因为水冻成冰后体积增大,把瓶子胀破了。
13、物体遇冷预热后通常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些不符合这种变化规律的吗?一般物体都会预热膨胀,遇冷收缩。
但是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为水在0℃到4℃之间时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第四单元生命的旅程1、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胎儿在子宫中慢慢长大。
子宫里有一根脐带,它把妈妈身体中的营养和氧气输送给小宝宝。
3、a:人的一生有哪些阶段?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
3、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有些动物是胎生的,如哺乳类动物;有些动物是卵生的,如昆虫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4、通常将人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儿(0-3岁)、幼儿(3-6岁)、童年(6-12岁)、少年(12-15岁)、青年(15-28岁)、成年(28岁以上)5、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6、什么叫‘生命周期’?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在成长与变化着,每种生物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阶段,这种阶段性的变化过程叫做‘生命周期’或‘成长周期’。
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1、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结论“大地是球形的”。
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他们用自己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由外到内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的活动造成的。
3、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地球的表面大约71%被海水覆盖,约29%是陆地。
4、地球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存在的星球,地球的表面大约71%被海水覆盖,约29%是陆地。
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貌”。
5、雅丹地貌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原先湖泊的底部,堆积着流水带来的大量泥沙。
后来,由于湖水干涸,泥沙层露出地面。
在强风、大雪和雨水的不断侵蚀下。
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今天的雅丹地貌。
6、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
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据说能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方位。
7、风化作用主要是温度、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
(火山爆发)(地震)(风)等都可能引起地貌变化。
我们必须遵守大自然发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8、什么是矿产资源?它的分类是?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城区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9、能源矿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8种。
煤是古代的植物变化成的。
能源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利用。
10、孔雀石是金属矿产,用它可以炼铜;石膏是非金属矿产,粉笔就是用它做的。
11、岩石的硬度分10个等级,钻石最硬,硬度为10,云母最软,硬度为1。
12、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据说能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方位。
13、哪些因素导了致地貌的变化?1)、温度,大气,睡等因素引起的风化作用。
2)、大自然中的水流,风和冰川等物质的剥蚀作用。
3)、地震,火山,人类的活动。
14、雅丹地貌的特征和成因是什么?特征:黑色的砾石沙海,黄色的黏土雕像,高低错落,形状各异。
成因:在原先湖泊的底部,堆积着流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后来,由于湖水干涸,泥沙层露出地面,强风,大雪和雨水侵蚀着泥沙层,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今天的雅丹地貌。
15、室内的“避震空间”是大地、倒塌物体、支撑物构成的(三角空间)。
15、如何避震?a、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b、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c、迅速进入厨房,厕所等面积小的房间。
16、说说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1、建筑物的损坏。
2、很多人在地震中死亡。
3、山体等自然物被破坏。
第六单元开心游乐场1、力是无处不在的。
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都是力。
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改变。
地球对物体有向下的吸引力。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
2、什么是弹力?什么是弹性?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变化,同时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当外力消失后,物体会恢复的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3、弹力是怎么产生的?物体在受到外力发生形变时,产生的一种抵抗形变的力就是弹力。
4、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