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9课《静止和运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第9课《静止和运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第9课《静止和运动》【课标要求】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说出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做模拟实验,探究那些物体运动,哪些物体静止,提升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总结出,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的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评价任务】1.任务一: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检测目标1)2.任务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怎样变化的?(检测目标2)3.任务三:同步卫星是怎样运行的?(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等一系列问题都感到陌生。

本课就针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运动与静止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过山车(模拟实验用)。

2.学习过程:首先,让学生找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接着探究为什么有的物体它又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最后探究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

3.本课学习重点是:知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难点是:认识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

【学习过程】课前探究任务一: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检测目标1)一、情境聚焦1.观看:播放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视频,(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和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录像)2.判断:该情景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是静止也是运动的?是怎么判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静止和运动。

板书课题:9.静止和运动任务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怎样变化的?(检测目标2)二、方案探究:(一)基础活动静止和运动实验1.实验要求:在课桌上缓缓推动书本,书本上放上一块橡皮,使橡皮与书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安排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活动设计六、教学过程反思一、教学背景静止和运动是二年级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次教学设计我们选择了常见的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作为范例,让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认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状态,对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经典的“静止”与“运动”,明白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不同2.了解常见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3.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感,对于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安排1.预习阶段: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处于静止和运动状态的物体。

通过带孩子们看图、看书、唱歌等形式逐渐引入本课内容。

2.导入阶段:老师带孩子们通过小游戏、语言互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3.讲解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物品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老师详细讲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引导孩子们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区别。

4.实践操作阶段:孩子们通过模拟运动场景的表演、自己手动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亲身感受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性,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5.结束阶段:总结本次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感受、认识,加深对于静止和运动的认识,为下一次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解、游戏、表演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多媒体、语言互动、配合实物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以使学生在听、看、说、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活动设计本次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1.游戏环节——小动作猜猜我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进行一系列小动作,在每一个动作结束后,问孩子们它们们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2.演练环节——动一动通过对“动一动”重点物件的演示和操作,让孩子们真正亲身体验静态状态与运动状态的比对过程,感受物件示范动态行为的省略。

小学科学《静止与运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静止与运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课静止和运动教学目标:1、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

2、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难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PPT、滑板。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觉得老师高吗?和姚明一比老师还高吗?情境再现,提出问题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它是运动的(静止的)?.教师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后板书,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观察图片,一辆正在行驶的车内1. 提出问题:谁是静止的?谁是运动的?2.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醒,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他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3. 学生模拟实验。

用滑板车模拟汽车,请同学上去体验,观察他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 师生交流。

运动是相对于谁位置发生了变化,静止是相对于谁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5. 引出参照物: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6. 观看微视频:参照物,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理解不能单纯地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运动的。

(三)拓展活动1. 根据今天所学知识分析事件。

2. 提出问题:我们通常会选取地面或者地面上不动的房屋、树木等为参照物,那这些物体是不是绝对不动的呢?3. 学生讨论。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依据实质状况选择适合的参照物。

2.学会描绘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能够依据自己的认知,勇敢提出问题,勇敢想象,并提出探究活动的大概思路,主动研究,享受此中的乐趣。

4.自觉运用合作与沟通的学习方法,使讲堂充满开朗、和睦与欢乐。

二、教课准备1.学生:每人一本科学课本(五年级的就行)、笔、橡皮等。

2.教师:课件、玩具汽车、模型小人、黑板擦、橡皮等。

三、教课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叙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名法国飞翔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翔,忽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艺儿在游动,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矫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

令这位飞翔员惊异的是,他抓到的居然是一颗德国子弹。

飞翔员为何能轻松地用手就抓住高速飞翔的子弹呢?相信经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以后,我们就能够解说这个问题了。

(二)认识静止和运动1.播放图片:认真察看,图上的物体各是什么状态?2.教师成心走动,问:老师此刻在干什么?(走动)为何说老师动了?(地点发生了变化)板书:运动那么同学们呢?(没动)同学们的地点没有变化,这就是静止。

板书:静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板书完好课题:静止和运动)3.那么什么是运动和静止呢?出示:正内行驶的车中,谁是静止的?谁的地点发生了变化?4.播放一幅照片:校园内光景、正在活动的学生请同学们认真察看,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何这样说?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关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重申:地点)(三)模拟实验,理解运动和静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边做边说谁相关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关于谁是静止的。

实验器械:课本、橡皮、笔袋等。

实验步骤:1.将课本平放在课桌上,橡皮、笔袋等放在课本上。

2.轻轻地拉动课本,察看并思虑:谁相关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关于谁是静止的?沟通实验记录单:()相关于()是()(四)参照物方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运动和静止,那么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教师演示:小汽车上载着一个人在跑。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帮助学生认识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静止和运动的种类及特点。

3. 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活动安排:1. 活动一:引入活动通过展示一系列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活动二:知识讲解教师进行简单而生动的讲解,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静止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活动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加深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4. 活动四:展示成果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分享他们对静止和运动的心得体会。

5. 活动五:游戏环节设计一些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静止和运动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活动六:课堂讨论开展一个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观点,老师及时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四、评价方法:1. 实验报告:对小组实验结果进行评分,评价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游戏环节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性和表达能力。

3. 思维深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中展现出的思维深度和扩展能力。

五、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深入探讨静止和运动的规律。

2.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科普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更多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六、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修改后精品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修改后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修改后精品版《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法国的飞行员正在高空飞行,突然感觉耳边有一只小虫在飞。

他就顺手将它抓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很吃惊吧,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对呀,如果子弹是不动的,也就是静止的,我们要抓住它很容易。

可子弹是运动着的呀。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二、探究新知1.运动的普遍性(1)教师播放视频动画。

(2)师生思考生活中看似不动的物体是否也在运动,从而得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参照物的概念(1)教师播放“乘客动与不动”视频,提出问题。

(2)学生讨论。

(3)师生交流,得出参照物的定义。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4)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活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5)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教师由学生实验,分析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精选2篇)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精选2篇)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精选2篇)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篇1一、学情分析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

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

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

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课本第51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组织同学阅读。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 什么是机械运动?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教案:静止和运动年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材: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特点。

3. 了解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教学准备:1. 课本《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2. 白板和黑板笔3. 教学PPT或图片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出示一张风景图片,向学生提问:“这张图片里的物体是静止的还是在运动中?”2. 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解释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步骤二:学习1. 通过展示课本中关于静止和运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

2. 和学生一起讨论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特点,比如静止时不变位置,运动时改变位置等。

步骤三:概念讲解1.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种类,并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2. 通过课本中的内容,向学生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

3. 和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例子。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巩固并拓展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2. 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一些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步骤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下一天中静止和运动的物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特点,并了解了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发展。

但是,在巩固与拓展的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的活动或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能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静止和运动现象,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3. 增强学生对物体状态变化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的静止和运动现象;3. 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区分静止和运动的特征;3. 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现象并加以分类。

四、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静止和运动现象;2. 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两者的区别;2. 学习:讲解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概念;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状态变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静止和运动的认识;4. 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静止和运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提高: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2. 理解度:检查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是否理解,以及能否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能否准确观察并分类物体的状态变化。

七、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2. 引导学生设计小实验,让他们动手做科学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 联系实际生活,讨论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对静止和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中的现象,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成为未来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
1. 教学目标
- 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和静止状态的描述
- 能够区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 教学内容
- 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 静止的定义和特点
- 运动形式的描述和举例
- 静止状态的描述和举例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环节
-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3.2 知识讲解
-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实例,讲解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如物体的
位置、速度、方向的变化。

- 讲解静止的概念和特点,如物体保持不变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3.3 运动形式的描述
- 通过图片、视频或模型等展示物体运动的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和规律。

3.4 静止状态的描述
- 通过图片、实物或场景展示物体的静止状态,如站立、躺着、停止等。

-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静止状态下物体的特点和形状。

3.5 深化理解
-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并记录其特点和描述。

-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状态有何区别。

4. 教学评价
- 设计简单的练题,检验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程度。

-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运动形式和静止状态的描述能力。

5.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原理、静止状态下的力和压力等。

以上是《运动与静止》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 教学方法: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教案章节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参照物。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实验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3 教学方法: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坐在行驶的车辆中观察窗外的景物。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

教案章节三:运动和静止的转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之间的转换。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转换。

3.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转换原理。

实验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转换。

3.3 教学方法: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推动一辆停车的汽车。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中的运动和静止转换现象。

教案章节四:运动和静止的测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测量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测量方法。

实验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测量。

4.3 教学方法: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中的运动和静止测量方法。

教案章节五:运动和静止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5.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例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5.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静止。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运动和静止应用的理解。

《静止和运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观点,区分两者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一、导入引入
1. 请同砚们看一下周围,有哪些物体是静止的,有哪些是在运动中的?
2. 请谈谈你们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二、观点讲解
1. 静止: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体没有位置的变化。

2. 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体有位置的变化。

三、案例分析
1. 请思考一下,地球是静止的还是在运动中的?为什么?
2. 举例说明身边的静止和运动的事物。

四、特点比照
1. 静止的特点:位置不变,速度为零。

2. 运动的特点:位置变化,速度不为零。

五、实例演练
1. 请分别描述一个静止的物体和一个在运动中的物体。

2.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静止和运动的特点。

六、知识拓展
1.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及特点。

2. 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外力的干系。

七、归纳总结
1. 总结静止和运动的观点及特点。

2. 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外力的干系。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平时生活中的例子,诠释其中的静止和运动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静止和运动的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诠释周围的现象。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状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材料:小车、滑轮、绳子、斜面等3.视频素材: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生活中运动现象的视频,如车辆行驶、行人走路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

(二)探究静止和运动1.教师出示一个静止的物体,如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状态。

2.教师再出示一个运动的物体,如一辆小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状态。

3.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如何区分?(三)实验探究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如小车、滑轮、绳子、斜面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物体运动的原因。

(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地球自转、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3.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节课分享。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同时,通过关注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二)探究静止和运动1.教师出示一个静止的物体,如一个苹果,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个苹果现在是什么状态吗?”学生回答:“它是静止的。

”教师继续引导:“那我们怎样定义静止呢?请你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教师再出示一个运动中的小车,问:“现在这个小车呢?它是静止的吗?”学生回答:“不是,它在运动。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doc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现象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互动法: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1.4.2 讲解: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1.4.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4 总结: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教案第二章:运动的种类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往返运动。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观察法: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种类的运动。

2.4.2 讲解:教师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的特点。

2.4.3 观察: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4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种类的运动。

教案第三章:静止的意义3.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静止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静止现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静止的定义。

静止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分析法: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静止的概念。

3.4.2 讲解: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3.4.3 分析: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4 总结:教师总结静止的意义。

教案第四章: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4.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例子。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及例子。

小学科学_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械做简单的模拟试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

3、知道要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二、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玩具小汽车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前抓拍学生拿玩具的照片,用投票功能选出自己喜欢的玩具)1、今天真是个高兴的日子啊,老师竟然允许大家把玩具带到了课堂上,真是太嗨皮了,是不是?我也带来了我的玩具,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小蚁)大家猜猜它是干嘛用的?我的业余爱好就是拍摄视频,制作MV,大家想不想看一段我用我的摄像机拍摄并制作的一段视频啊?很乐意与大家分享!(播放小蚁拍摄的视频)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静止运动)不要小瞧生活中这两种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两种现象啊,他们可是暗藏玄机啊!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这两种现象。

(二)认识静止和运动1、再次回忆一下刚刚看完的这段小视频,你是怎样判断汽车在运动的?(引导学说出位置发生了变化,静止就是位置没有发生变化)2、那么你能不能给静止和运动下一个定义?请大家先小组讨论一下。

讨论完后汇报讨论结果。

(抢答功能)教师课件出示静止和运动的定义。

(在定义上用笔标出重点词语)同位之间互相复述一下运动的定义。

3、模拟实验:真不错,我们现在已经揭开了静止和运动第一层神秘的面纱。

经过紧张的思考后让我们放松一下好不好?你能不能让自己带来的小汽车运动起来?注意观察:在你玩儿的过程中,谁在运动,谁在静止。

小组内试一下吧!(倒计时功能)请一组同学起来演示。

提问:为什么说他是运动的?有哪些静止的物体呢?4、同学们真棒!现在可以科学的解释静止和运动的含义啦,聪明!其实啊,静止和运动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比如说——教师播放“学生上学”、“课件活动”的视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他们对什么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等一系列问题都感到陌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2.理解参照物的含义,明白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

3.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情感目标: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生活。

科学价值观: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出示课题(修改意图:利用学生课外活动真实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本科铺设了良好的感情基调。

)1.课堂伊始,播放校园内学生课外活动图片,这些图片与学生亲身相关,激发探究兴趣,调动积极性。

师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画面中同学们的各种活动,判断该情景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观察图片,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小结:对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该如何判断呢?又如何描述呢?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静止和运动”。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科学活动一:运动的定义(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继续观察)(修改意图:通过图片继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动性之中。

)师问:刚才同学们也通过大屏幕看到了一些运动与静止的物体,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一个运动的物体,并说明这个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指导:小车上的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有道理,因为选择了不同物体作比较,我们把这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五)体验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1、教师出示小明骑自行车视频。
2、视频,
(六)拓展活动
1、教师让一名同学和自己一起以相同的速度跑步。
(七)小结.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想一想:仔细观察图上的物体各是什么状态。
课题
静止和运动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2、学会描述物体运动与静止状态。
3、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主动探究,自觉运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
重点Biblioteka 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难点参照物的概念是难点。
学具
课本、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导案
学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空飞行,竟然抓到一颗与他一起飞行的子弹,为什么?
填写实验记录单
()相对于()是运动的
()相对于()是静止的。
想一想:小汽车这个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讨论、交流并说明理由。
找一小组的代表展示交流的结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想一想:小明是运动还是静止?
小组交流,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放松欣赏《红星照我去战斗》,注意歌词。
想一想: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做一做: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发生了变化,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物体是()的。
六、板书设计
课题:静止和运动
1、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认识静止和运动
1.播放图片
2.教师故意走动
同学们没动
3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出示:正在行驶的车中。
4.播放一幅图片:校园内的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
教师小结:强调“位置”
(2)模拟实验
实验步骤:
1、将课本平放在课桌上,橡皮、笔袋放在课本上。
2、轻轻地拉动课本。
(四)参照物
教师演示:小汽车上载着一个人在跑。
位置发生了变化----运动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静止
思考后回答:谁是静止的?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思考后回答: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
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做一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边做边说。
谁相对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对于谁是静止的?
小组交流合作。
2、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小明正坐在一条小船游玩。若以小船为参照物,小明是()的,湖边的树是()的,若以湖水为参照物,小明是()的,湖边的树是()的,可见;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一定要选择合适的()。
三、当堂检测
作业纸
四、课堂反思
这一节学到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
五、课后作业
1、了解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