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材,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图形与几何,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立体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
第二部分是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表、统计图、概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整个学期的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复习和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学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学期的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后,对相关概念、方法和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总结和梳理知识点。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和演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
4.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3.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适量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和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统计图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呈现(10分钟)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翻阅教材,总结和梳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一、第一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1 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3)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平面图形。
1.2 教学内容:(1)平面图形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
(3)常见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平面图形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
(3)常见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1.4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平面图形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图形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新课讲解:讲解平面图形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示范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
(3)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平面图形。
二、第二章:立体图形的认识2.1 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3)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立体图形。
2.2 教学内容:(1)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用直尺和圆规作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方法。
(3)常见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用直尺和圆规作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方法。
(3)常见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2.4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立体图形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第一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1 线段教学目标:理解线段的定义及特点;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内容:引入线段的定义,展示各种线段;讲解线段的测量方法;练习测量线段长度。
1.2 直线和射线教学目标:理解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及特点;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直线和射线。
教学内容:引入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展示各种直线和射线;讲解直线和射线的画法;练习画直线和射线。
1.3 角教学目标:理解角的定义及分类;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教学内容:引入角的定义,展示各种角;讲解角的分类;练习测量角的大小。
第二章:三角形2.1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教学内容:引入三角形的定义,展示各种三角形;讲解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2.2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按边和按角的分类;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判断三角形所属的分类。
教学内容:引入三角形按边和按角的分类,展示各种三角形;讲解三角形分类的依据;练习判断三角形所属的分类。
第三章:四边形3.1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理解四边形的定义及特点;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判断四边形的类型。
教学内容:引入四边形的定义,展示各种四边形;讲解四边形的性质;练习判断四边形的类型。
3.2 特殊的四边形教学目标:理解特殊四边形的定义及特点;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判断特殊四边形。
教学内容:引入特殊四边形的定义,展示各种特殊四边形;讲解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练习判断特殊四边形。
第四章:图形变换4.1 平移教学目标:理解平移的定义及特点;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平移变换。
教学内容:引入平移的定义,展示平移变换;讲解平移变换的方法;练习进行平移变换。
4.2 旋转教学目标:理解旋转的定义及特点;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内容:引入旋转的定义,展示旋转变换;讲解旋转变换的方法;练习进行旋转变换。
第五章:几何图形的面积5.1 矩形的面积教学目标:理解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计算矩形面积。
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2. 几何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3. 几何图形的性质:对称性、相似性、全等性4. 几何图形的度量:长度、面积、体积5. 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翻转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几何图形的度量。
2.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变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几何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
(3)几何图形的性质:对称性、相似性、全等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几何图形的度量:长度、面积、体积讲解几何图形的度量方法,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5)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翻转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变换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一、第一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1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线段的两端点,射线的起点和无限延伸性。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1.2 平行线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平行线的特点。
二、第二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2.1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
2.2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四边形的特点。
三、第三章:图形的运动和变换3.1 平移的性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平移的性质。
3.2 旋转的性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旋转的性质。
四、第四章:图形的测量4.1 线段的测量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线段的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理解线段的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操作和测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测量来理解线段的长度的测量方法。
4.2 角度的测量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角度的测量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详案:总复习-2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2图形与几何围绕着“线与角”“方向与位置”两个单元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回顾和整理。
在“图形与几何”部分,垂直与平行的认识、角的分类与量角、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是学习的重点,教材编排的3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习的重要知识,前两个问题希望学生不要机械地在教材上划教师的结论性语言,要根据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平行、垂直概念的理解,以及角的种类、度量方法。
由于学生对一些知识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会逐步感受到概念与方法的核心意义,能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产生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角度也会多样化,所以交流中只要正确就可以,这是一种学会的表现,说明学生已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三意图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此处,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添加与调整问题。
1.回顾有关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道理。
2.掌握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或垂直和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角、周角、钝角、直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能根据路线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经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的抽象过程,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平行与垂直的关系、角的大小的比较,简单路线图的描述。
【难点】掌握角的分类和大小的比较,会根据实际情况描述路线图。
第课时线与角1.构建线与角的知识体系,深化对线与角的理解。
2.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构建线与角的知识体系。
【难点】熟练掌握线段、平行线、垂线的意义和画法,以及角的大小比较,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线与角的相关知识。
考点1线段、直线、射线【考点内容】1.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
2.线段、射线、直线的读法。
下面第一个图表示的是(),它有()个端点,可以读作()或()。
第二个图表示的是(),它有()个端点,可以读作()或()。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据观念和概率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与几何(1)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图形的测量:学习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测量方法,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3)图形的运动: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运动方式,理解图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4)图形的分割与组合:学习图形的分割方法和组合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观察、实验等,以及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制表等。
(2)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学习数据的描述方法,如图表、统计图、统计表等,以及数据的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3)事件的可能性:学习事件的可能性,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以及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测量方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展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实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2. 讲授新课:讲解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演示实例: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展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实例。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材中关于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统计与概率观念,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难点是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模型,统计与概率的实际例子,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我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介绍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运动。
我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例题讲解: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列出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面掌握得比较好,但在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运动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动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几何图形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几何图形教案教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征;2. 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3. 能够正确描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4. 运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可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图形?请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2. 引入新知:通过导入环节,学生已经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将引入新的几何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 概念讲解与示例:老师依次介绍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讲解每个几何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可通过示例展示每种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
4.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应用几何图形的知识来解决。
5. 拓展练习:安排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锻炼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设立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几何图形的知识。
6. 总结与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几何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同时,提醒学生关于几何图形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在本节课结束时,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或简答题,检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完成课后习题或设计几道与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在本节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需要书写一些重要的概念、定义和示例,以及学生可能掌握不够的知识点,供学生复习参考。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几何图形的图片、模型等教具;2. 课后习题册、练习纸等学生作业所需材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应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辅导。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100、103—104页。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三、知识点1、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五、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三角尺学具:三角尺六、教学过程听算75=45+() 105=()+45 120=90+()=180-()135=()+90 150=()+60 180=()+90(一)导入环节。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二)探索新知。
探究一:复习整理。
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交流汇报补充。
探究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
A、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B、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2)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4)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查。
(5)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图形与几何。
我们将通过学习第五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以及第六章《有趣的图形》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四边形的分类,以及能够发现和欣赏有趣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四边形的分类。
难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有趣的图形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们了解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四边形的分类。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发现和欣赏有趣的图形:我会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对称性,并欣赏图形的美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三角形的特性和四边形的分类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请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三角形的特性和四边形的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对称性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理解图形的性质。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图形,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总复习 几何与图形|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总复习几何与图形|北师大版一、引言几何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知能力。
本学案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依据,对几何与图形进行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二、复习目标1. 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形,培养空间观念和图形认知能力。
3. 能够运用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等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掌握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5.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复习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1)认识和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2)了解平面图形的分类,如按边数、按角的大小等。
2. 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1)理解图形的对称性质,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2)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描述图形平移、旋转后的位置变化。
3.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3)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图形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平面布置、图形拼接等。
四、复习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五、复习安排1. 课堂复习:每节课前进行5-10分钟的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2. 课后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期末总复习:期末前进行全面复习,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六、总结与评价1. 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督促改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距离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欣赏学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思考:(1)你收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案(电脑出示)。
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3、导语:大家刚才说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图案欣赏的数学课。
(揭示课题:图案欣赏)二、图案欣赏感悟新知1、出示教材图1 五角星图案: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
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
(电脑出示)思考: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5、师进行动画演示。
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
刚才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
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动手操作强化感知小组活动①:1、基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基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电脑出示):。
2、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一、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2. 图形的周长: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3. 图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
4. 立体图形的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
5.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特征。
2.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立体图形的体积。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2. 难点: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书桌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第五章《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体积的计算。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如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制作一些立体图形,并计算它们的体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周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周长=(长+宽)×2面积: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体积:正方体体积=边长×边长×边长,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积=底面半径×底面半径×高,圆锥体积=底面半径×底面半径×高÷3七、作业设计(1)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2)长方形: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3)平行四边形: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4)梯形:上底为5厘米,下底为9厘米,高为6厘米(1)正方体:边长为3厘米(2)长方体: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高为6厘米(3)圆柱: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为5厘米(4)圆锥: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6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了图形的特征,能够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立体图形的体积。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精品教案

图形与几何。
(教材第100、103~104页)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巩固“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全面复习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学过的线有线段、直线、射线,线的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知道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我知道了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还会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能作出符合题意要求大小的角。
·我们还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知道了根据平面图,能找到任意方向的地方,会用数对来确定具体的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并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师:我们先来一起谈谈“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生1:线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道路做成直的是为了缩短距离,减少建设成本。
生2:手电的光朝一个方向射出,是为了集中光源,这运用的便是射线的原理。
……师:线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
我们还学习了线的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你们还记得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吗?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平行线的画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可能会说:·直接运用直尺进行平移。
·在这条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过这两个点作直线的垂线,在两条垂线上取任意相等的两条线段并标点,经过这两个点的线就是要求的平行线。
师:讲得很好。
除了关于线与角的知识,我们还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独立思考”第3题图)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2节图形与几何教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第2节 图形与几何教材第100、103~104页的内容。
1.回顾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经历知识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能熟练运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熟练运用量角器量(或画)指定度数的角。
课件。
师:同学们,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接触了图形与几何。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议一议。
学生汇报,汇报时会说到: (1)线与角。
(2)方向与位置。
1.组织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单元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知识又详细又清楚。
(1)选择其中一个单元内容。
(2)回顾这一单元教材中的主要内容。
(3)进行整理归纳。
2.组织各小组汇报归纳整理的内容。
(1)汇报时要求各小组将自己归纳整理的内容展示出来。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汇报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和强调。
(2)教师组织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1.教材第103页第1题。
组织学生在图中找出两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线段。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教材第103页第2题。
组织学生画一画,然后交流画法,注意标注直角符号。
3.教材第103页第3、4题。
首先回忆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然后学生完成这两道题。
小组合作,互相验证测量结果和画角的大小是否准确。
4.教材第103页第5题。
组织学生观察图,找出动作做错的小朋友,并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
5.教材第104页第6题。
学生能够根据数对的描述,画出点的位置。
然后根据图形计算出它的周长。
6.教材第104页第7、8题。
训练中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需要再好好复习?图形与几何线与角方向与位置1.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分层次知识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形成比较稳定的知识体系。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何》精品教案《图形与⼏何》教学设计复习内容:北师⼤版⼩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何》第⼀课时:线与⾓。
教学⽬标:1、通过回顾与交流,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回顾与交流,进⼀步理解垂直、平⾏的意义,并能画出垂直和平⾏线。
3、通过回顾与交流,进⼀步巩固认识平⾓、周⾓,了解⾓的⼤⼩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量⾓的度数,画出指定度数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线与⾓的知识。
2、难点: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络。
教学准备:ppt课件,三⾓尺,量⾓器。
教学过程:⼀、谈话导⼊,引⼊新课谈话导⼊上节课我们⼤家⼀起复习了“数与代数”⽅⾯的知识,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复习“图形与⼏何”板书课题:图形与⼏何⼆、梳理知识,分节交流1、回顾与交流请同学们回忆⼀下,然后⼩组中议⼀议,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图形与⼏何”的哪些知识?⽣汇报师板书:1、线与⾓2、⽅向与位置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先重点复习“线与⾓”这⼀部分知识。
师:请同学们⼩组交流⼀下,在“线与⾓”这⼀部分,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并在课堂本上⽤⾃⼰喜欢的⽅法整理出来。
⽣整理交流后展⽰学⽣的成果:师:其中,在“线的认识”这⼀节,你能向⼤家介绍⼀下你都认识了哪些线?指多名学⽣回答,并分别读⼀读,说⼀说它们各⾃的特点、相同点及联系。
线的认识名称共同点不同点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向⽆限延伸。
只有⼀个端点,可以向⼀个⽅向⽆限延伸。
有两个端点,有⼀定的长度。
2、画⼀画:让学⽣在课堂本上画出两条直线,并展⽰学⽣作品:引导学⽣给上⾯这位同学画的⼏组直线进⾏分类,同⼀平⾯内的两条直线相交不相交(平⾏)(垂直)通过分类让学⽣发现:同⼀平⾯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找⼀找让学⽣打开教材103页,做第1题。
在图中分别找出两组互相平⾏和互相垂直的线段。
(展⽰作品)4、指名介绍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并分别它们的意义;同时给这些⾓进⾏从⼤到⼩的排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的认识2. 角的认识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4. 三角形的认识5.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6. 梯形的认识7. 图形的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图形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测量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与几何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的变化和性质。
3.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复习线的认识(1)引导学生回顾线的分类:直线、射线、线段。
(2)让学生说出直线的性质:无端点,无限长。
(3)让学生说出射线的性质:一个端点,无限长。
(4)让学生说出线段的性质:两个端点,有限长。
2. 复习角的认识(1)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2)让学生说出直角的特征:等于90度。
(3)让学生说出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小于90度和大于90度。
(4)让学生说出周角的特征:等于360度。
3.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2)让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3)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复习三角形的认识(1)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按角分。
(2)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等于180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高和底的计算方法。
5.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
(2)让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对边相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教案)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材第100,103~104页相关内容。
知识与技能1.回顾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归纳整理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突破方法:在练习中归纳整理,练习提高。
教法:组织练习,引导回顾。
学法:归纳整理,自主构建。
多媒体课件。
圆一、回顾导入教师:同学们,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接触了图形与几何的有关知识。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图形与几何的哪些知识呢?引导学生回顾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议一议。
学生汇报,汇报时会说到:(1)线与角(2)方向与位置(教师板书)二、自主构建,形成网络教师:请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单元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知识又详细又清楚。
1.组织各小组归纳整理。
(1)选择其中一个单元的内容。
(2)回顾这一单元教材中的主要内容。
(3)进行归纳整理。
2.组织归纳学生汇报的内容。
(1)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相交与垂直: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两条直线叫作相交直线,如果相交成直角时,叫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平移与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可以用尺子和三角尺画平行线以及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4)旋转与角:当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构成的角是平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与原来的射线重合,所构成的角就是周角,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5)角的度量:用量角器可以进行角的测量,在测量角时,一定要让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边所对的该零割度线所在圈上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用量角器也可以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6)描述行走路线:根据方向标先确定所走的方向及路程,再确定所到达的地点,当按原路返回时,所走的每一段与原来方向正好相反,但距离不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
2.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3. 图形的拼组和分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图形的拼组和分割。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图形的拼组和分割。
2. 演示法:通过教具演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图形的认识: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特点。
(2)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3)图形的拼组和分割:介绍图形的拼组和分割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想象力。
3. 演示与练习:(1)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几何。
(教材第100、103~104页)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巩固“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全面复习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学过的线有线段、直线、射线,线的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知道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我知道了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还会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能作出符合题意要求大小的角。
·我们还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知道了根据平面图,能找到任意方向的地方,会用数对来确定具体的位置。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并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
师:我们先来一起谈谈“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生1:线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道路做成直的是为了缩短距离,减少建设成本。
生2:手电的光朝一个方向射出,是为了集中光源,这运用的便是射线的原理。
……
师:线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
我们还学习了线的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你们还记得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吗?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平行线的画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可能会说:
·直接运用直尺进行平移。
·在这条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过这两个点作直线的垂线,在两条垂线上取任意相等的两条线段并标点,经过这两个点的线就是要求的平行线。
师:讲得很好。
除了关于线与角的知识,我们还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独立思考”第3题图)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师:寻找回家的路时,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生:回家的方向随着路线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事例,趁热打铁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随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下一步教学内容。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A类
1. 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 )条直线。
2. 从一点可引出( )条射线。
3. 圆内最长的线段是( )。
4. 一个89.9°的角是( )角;一个90.1°的角是( )角。
5. 两条直线相交,有( )个交点。
(考查知识点:线与角;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B类
6.地图通常是按照上( )、下( )、左( )、右( )的方向来绘制的。
7.太阳每天从( )方升起,从( )方落下。
8.东东每天上学时,要从家出发向南走500米才能到学校;那他放学时,就要从学校出发向( )走( )米才能到家。
9.每到寒冷的冬季,都要从( )方飞往( )方过冬。
10.三(1)班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站在黑板前面对学生讲课的老师面向( )方。
(考查知识点:方向与位置;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无数一
2. 无数
3. 直径
4. 锐钝
5. 一
B类:
6. 北南西东
7. 东西
8. 北500
9. 北南10. 东
教材第103~104页“练习”
厘米
3厘米
3. 略
4. 画角略。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平角
5. (3,2) (5,3) (8,1)
6. 标点略(1)长方形(2)(4+3)×2=14(厘米)
7. 略
8. (1)百货大厦和广播大厦百货大厦(3,3) 广播大厦(5,4)
(2)儿童乐园(3)电视塔(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