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翻译家共20页文档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继但丁之后的另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翻译家是利奥那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1369-1444)。他年轻时期学习过法律, 后来兴趣逐渐转到古希腊、古罗马的语言 和文学上。1405年,布鲁尼在朋友的帮助 下获得机会在教皇英诺森七世(Pope Innocence VII)身边任秘书。1410年,布 鲁尼被选为佛罗伦萨的执政官,1416年获 得佛罗伦萨公民身份,但后来因为树敌太 多而离开了政界。
• 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翻译五原则”, 在西方翻译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 译者必须完全理解所译作品的内容; 2 译者必须通晓所译语言和译文语言; 3 译者必须避免字字对译,因为字字对译有损原意 的传达和语言的美感; 4 译者必须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 5 译者必须通过选词和调整词序使译文产生色调适 当的效果。
• 威廉·廷代尔(William Tyndale,1490/1494-1536) 是当时圣经翻译领域最为知名的译者。他所翻译 的《圣经》成为英国第一部印刷出版的《圣经》 版本。廷代尔受过良好的古典学术训练,在语言 方面既有天赋,他能同样熟练地运用除英语之外 的七种语言,包括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 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这无疑为他 从事圣经翻译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难怪他 成为直接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圣经》的第 一位英国人。
• 莫尔抨击廷代尔,说他是骗子、伪君子、 魔鬼,“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嫉妒”。然而, 让廷代尔感到安慰的是,虽然他的译本受 到了来自宗教权威方面的打压,却在民间 受到了普遍热烈的欢迎。这大大激励了廷 代尔,于是他再接再厉,着手《圣经·旧约》 的翻译。但非常不幸,1535年,廷代尔被 人出卖,之后被捕,不久在安特卫普被判 绞刑处死。
布鲁尼最主要的著作是《佛罗伦萨史》(History of Florence),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现代史学著作。 他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曾翻译过柏拉图和亚里 士多德的哲学作品,还关注和研究过古罗马历史 学家塔西陀(Tacitus)的作品。此外,他还翻译 了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的 传记。布鲁尼在翻译时不采用逐字翻译,而是用 灵活的意译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意义。他认为,与 语言文字的特征相比,译者的主要任务是“要能 把握原文的韵律和节奏,尤其是原作特有的风格。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努力保留原作 的风格。”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西方翻译史约两千年。
这段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
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
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一)古代西方翻译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
首先是肇始阶段。
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
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
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
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
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
《圣经》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翻译活动研究
古今论衡ANCIENT AND MODERN -171-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翻译活动研究*罗鸿伟(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1)摘 要:在欧洲发展史上,文艺复兴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的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对于人性解放以及突破教会的黑暗统治、反对封建体制等意义重大。
在文艺复兴时期,民族语言得到大范围推广,且基于推动社会变革的希望,文艺复兴的关键倡导者进行了大量的文学翻译活动,形成了西方翻译史上的高潮,对于民众思想启蒙以及社会变革而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在对西方文学翻译活动进行研究时,基于文艺复兴的时代特征,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文化翻译实践以及文化效应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在进行文学翻译活动时应把握的要点。
关键词:文艺复兴;西方文学翻译;文化效应中图分类号:K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9)02-0171-003根据多数史学界的观点,在对世界历史进行时间划分时,选择的分水岭一般为公元1500年。
以汤因比和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例,两人分别在著作《历史研究》和《全球通史》中都将公元前1500年作为世界史的分水岭,在论述著作内容时,会分为前后两部分进行论述。
文艺复兴运动则是在14世纪末兴起的,起源于意大利,并于15世纪和16世纪波及西欧各国。
在文艺复兴时期,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文学翻译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对古希腊世俗文化的译介,助力思想启蒙,帮助实现社会变革。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重要的思想运动之一,大力倡导人文主义,并将其作为思想核心,提出的著名思想为“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在人文主义指引下,文艺复兴运动反对神性而倡导人性,并且借助人权反对神权;以人为中心,对人的智慧以及人的力量进行充分肯定,赞美人性,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并对宗教的专横统治进行抵制。
文艺复兴思潮的出现,也使得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成为人们追寻的主要目标;文艺复兴更加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突破愚昧,承认现世幸福。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简史一、西方翻译简史1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公元前3世纪)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西方翻译史上最早的译作。
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也都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戏剧作品,从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
这一阶段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2第二次高潮(罗马帝国后期)圣·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3第三次高潮(11-12世纪)出现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西方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语作品译成拉丁语,在翻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4第四次翻译活动高潮(文艺复兴时代晚期)翻译活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译作。
英王詹姆士一世1611年命人翻译的英文钦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的一次飞跃。
这部译着至今仍被奉为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对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第五次次高潮(17-20世纪)这一时期的翻译比文艺复兴时期稍为逊色,但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译出来,此时东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开始被译成各国文字。
6第六次高潮(二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翻译的范围随之大大扩展,科技和商业翻译日趋成熟。
各种国内、国际翻译协会和团体的组建,为集中翻译力量多出翻译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虽然目前计算机翻译的质量远远不如人工翻译,但其速度却是人类无法比拟的,这无疑对人工翻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未来的世纪里计算机到底能不能代替人脑还是个谜。
二、西方翻译理论和翻译活动、翻译名家1最早的翻译家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1)翻译的定义(解释家和演说家---直译与意译)2)意义(开创翻译的先河)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和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之说;奥古斯丁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1、林纾,字琴南。
1852年生。
福建闽县人。
清末民国初年学者、翻译家、光绪举人。
曾任教京师大学堂。
因不懂外文曾借助他人口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0余种,其中以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最为有名,译笔流畅,对文学界有较大影响。
专译欧美小说,收入《说部丛书》出版,先后译介了司各脱、迭更斯、美国欧文斯吐话(今译斯陀) 等作家的名作。
清末民初,“林译小说”风靡于世。
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
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
1924年10月9日逝世。
林琴南又与魏易、王庆骥、王庆通、陈家麟等人合作,翻译了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百八十余部,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四十多部。
有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兰姆的《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狄更斯的《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贼史》(《雾都孤儿》),以及司各德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艾凡赫》)等。
由于林琴南不懂外文,无法选择作品翻译,林琴南说:“鄙人不解西文,但能笔述,既有讹错,均出不知。
”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无异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晚清的中国人从这里瞥见了西方的文化与人生。
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的一代人,很多现代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兴趣,就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的。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里介绍鲁迅所受晚清文化维新的影响时说,在南京求学时,鲁迅就注意林琴南的译书,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也都陆续收罗。
至于周作人自己,在《我学国文经验》里说:“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可以说是三派的代表。
我那时的国文时间实际上便都用在看这些东西上面,而三者之中尤其是以林译小说最喜看,从茶花女起,至黑太子南征录止,这其间所出的小说几乎没有一册不买来读过。
西方翻译简史4
• 1525在德国出版,《旧约》第1卷,《旧约. 约拿书》影响巨大。 • 翻译特点:1.兼顾文学性、简明性和学术性; 2.以通俗易懂为特点,嵌入希伯来语特色, 开创了独特的《圣经》英译风格。 • 8.威廉.福尔克 • 《为忠实英译圣经而辩护》1589 • 翻译思想:1.翻译可与信仰无关;2.《圣经》 翻译必须尊重语言习惯
• 翻译思想:1.必须尊重原作,任何译本都不 能替代原作;2.翻译者必须具备丰富的语文 知识;3.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诗 译诗,高贵对高贵,朴素对朴素;译者应 当考虑的是句子的含义而不是单词数量的 对应;译文的好坏应当由读者来评定;4.风 格的性质还取决于读者的要求 • 4.马丁· 路德(1483-1546) • 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和翻译家,《新约》 1522(希腊语—德语)《旧约》1534
• (希伯来语—德语)对德语的统一和发展 产生重大的影响,与《七十子希腊文本》, 安德罗尼柯《奥赛罗》,哲罗姆《通俗拉 丁文本圣经》,《钦定圣经译本》齐名。 • 翻译思想:1.翻译必须采用人民的语言;2. 翻译必须注重语法和意义的联系,译者不 能与语法背道而驰,但也应当注意意思的 理解和表达;3.翻译必须遵循7原则:可以 改变原文的语序;可以合理运用语气助词; 可以增补必要的连词;可以省略
• 变成了一种创作性意译,成为后世作家的 模仿对象。丰富了法语词汇,对法语的统 一和纯洁化、标准化产生巨大影响。 • 2.艾蒂安.多雷(1509—1546) • 《论如何出色的翻译》1540 • 翻译思想:1.必须完全理解原作的内容;2. 必须通晓所译语言和原作语言;3.避免逐字 对译,逐字对译会损害愿意和原文的美感 的传达;4.译文必须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 5. 可以通过选词和调整语序使译文产生适 当的效果。
国外翻译家
洪堡特的主要翻译观点
1.语言决定思想和文化,一种语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语言带有特有的民族特征,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了 其文化特色; 2.对语言了解的越多,民族之间的距离就越大; 3.翻译要深入了解原文作者所处的时代、氛围、戏剧 舞台上的人物性格,力求戒除译文晦涩的一面,保 证译文的可读性; 4.翻译诗剧的音韵,一定要保持其音韵美。
施莱尔马赫对翻译类型的划分: 1.笔译:主要是从事文学艺术翻译 口译:主要是从事商业翻译 2.真正翻译:笔头翻译 机械翻译:口译 3.翻译的两种途径:一是尽可地不去打扰原作者的安 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二是尽可地不去打扰读者 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施格莱尔的主要翻译思想
1.反对法国式的意译和归化; 2.涉及诗歌翻译,它是一门非常艰难的艺术; 3.从解释学的角度认为,翻译是一种泛艺术行为。
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
1.翻译分为口Leabharlann 和笔译 2.翻译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 3.翻译必须正确理解语言思维的辩证关系 4.翻译可有两种不同的途径
西方近代翻译理论
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末 组员:李莉荧 金瑞 陈嫣然 王慧萍 史晶晶 梁玉超 段利 婷 唐寅瑞
一.法国翻译理论家:艾蒂安· 多雷
观点:1.译者必须完全理解原作的内容; 2.译者必须通晓译文语言和所译语言; 3.译者必须避免逐字对译,以免有损原意的传达和语 言的美感; 4.译者必须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 5.译者必须通过选词和调整词序使译文产生色调相当 的效果,即译者必须讲究译作的风格。
二.德国翻译理论家
1.马丁· 路德 2.洪堡特 3.施格莱尔 4.施莱尔马赫
路德的主要翻译原则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 艾蒂安·多雷(Etienne Dolet,1509-1546)是法国 著名人文主义者、印刷商、学者和翻译家,早年 曾在巴黎、帕多瓦(意大利东北部城市)及威尼 斯等地求学和生活。多雷在里昂期间,曾经写过 古典作家 的作品,其中包括《圣经·新约》、弥撒曲以及他 的好友拉伯雷的作品。多雷的翻译选材内容十分 广泛,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文学、宗教等等。
• 但丁在他的《论俗语》(De vulgari eloquentia) 和《飨宴》(Convivio)两部著作中阐述了他的翻 译观:“……要让大家都懂得,任何富于音乐、 和谐的作品都不可能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被破坏 其全部优美的和谐感。正因为如此,荷马的史诗 遂未译成拉丁语,同理,《圣经·诗篇》的韵文之 所以没有优美的音乐和谐感,就是因为这些韵文 先从希伯来语译成希腊语,再从希腊语译成拉丁 语,而在最初的翻译中其优美感便完全消失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 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弗洛伦萨, 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口号,掀起了科学、 艺术和文学的发展高潮,人文主义思想在 这个时期萌芽,它主张人性解放,反对中 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和对人性的压抑,要 求自由地表达自我,封建蒙昧思想遭到否 定。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古希腊和罗马的 典籍被重新发现,并被翻译成欧洲各种民 族语言,对欧洲各民族国家带来了深远的 影响。
前往威尼斯和罗马搜集并研究古籍手稿,还比较了各种流 传版本。《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前后花了阿米欧17年 的时间才译完就足以说明这本译作的质量。不仅如此,他
的译本的影响还超越了法国传播到英国,并给莎士比亚的 戏剧创作提供了素材。
• 雅克·阿米欧(Jacques Amyot, 1513-1593)是另 一位法国著名翻译家。阿米欧19随时在巴黎大学 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政府高官家里任家庭教 师。1547年,他翻译了希腊作家赫里奥多罗斯的 作品《伊索比亚人》的一部分。这部译作为他赢 得了教会的工作,使他有机会和财力远赴意大利 研究普鲁塔克的作品。1559年,阿米欧又翻译了 朗戈斯的田园小说和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 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这部译作成为阿米欧的成 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法国的普鲁塔克”。
译者角色
• •
20世纪初---至今
译者是摄影师、操纵者 • 1.20世纪英国著名翻译家西奥多· 萨瓦里认为“Scientific translations are manifestly paralleled by the work of the photographer,and contain,perhaps, about the same proportion of art,as the artist understands the word. Yet both translation and photography are affected by the technical knowledge of the operator.”。 • 科技翻译显然可与摄影师的作品相比拟,其中也许包含分量基本同等的、艺 术家所说的那种艺术性。但翻译与摄影也都受着各自操作者技术知识的影响。 • • 以勒弗维尔为代表的操纵学派认为译者即操纵者(manipulator)。 操纵是指译者在处理源文本以及生成目标文本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目的 而有权也一定会取己所需,对文本进行改写。勒弗维尔认为,翻译就是对文 本形象的改写。
•
•
二、文艺复兴时期
• • 译者是奴隶、养父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译者的谈论逐渐增多。法国律师及历史学家 EtiennePasquiter 指出没有比翻译更让人得不到褒奖的工作了。他说: “The translator is a slave; he wracks his brain to follow the footprints of the author he is translating,devotes his life to it,and employs every graceful turn of phrase with currency among his peers,in order to conform as closely as possible to the meaning of the other.",他对当时“美而不忠“的翻译家进行了抨击。 译者乃奴隶,他绞尽脑汁跟从原作者的脚步,忠心耿耿,小心翼翼地调词遣 句,以尽可能贴切地符合原作的意义。 将译者比作奴仆,即在地位上不如“主人”(即原作者)那般重要;在自由度上 没有原作者那般可以无拘无束;在收获方式上也总是付出最多,得到最少:奴仆、 奴隶“做牛做马”,主人则“不劳而获”。 英国语言学家约翰· 弗洛里欧( John Florio) 称自己是一位慈爱的养父,给他的 译作穿上英国的衣服,叫他说自己的母语,虽然有时候会带一点奇怪的法语 词汇。
翻译学概论3
对施氏的评价:
1)其翻译理论在19世纪产生很大影响,甚至 在今天也仍有重要意义。 2)西方第一个吧笔译和口译明确区分并加以阐 述的人,但对口译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口 译不是一种机械的活动,而是一种技艺。 3)开创了用解释学研究翻译的传统。
三.英国翻译理论家:德莱顿与泰特勒
1.德莱顿(John
逐字译:字字对应,词词对应的翻译。
意译:给译者一定的自由度,又让原作者在
场。译者追求的是意义的对等,而不是词汇 上的对应。 仿译:这种翻译的译者(可以叫做“译者” 的话) 有充分的自由度,更换词句,改变意 义,甚至随便创作。
德莱顿对三种译法的看法:
逐字译可以比作“戴着脚镣在绳索上跳舞”; 拟作“译者表现自己的最好方法,但他对九
泉下的作者的英灵和声誉,却是一种莫大的 不公” 意译:介于逐字译和拟作之间,“表达了原 文的思想或意义而不被词Fraser Tyler,1747-1814)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 生于苏格拉,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后在那担 任历史学教授。 1770年改行当律师,但一直酷爱文学和翻译。 1790年出版《翻译的原则》,系统、全面的 论述翻译。具体如下:
德国翻译理论家之二:洪堡特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
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哲学家、教育
改革家 在语言与翻译上的贡献: 二元论语言观和翻译观
何为二元论的语言观?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强 调语言的个性 “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能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能力, 因此所有的语言中必定都具有理解所有语言的秘 诀。”----强调语言的共性
以上表述的语言观似乎自相矛盾,却反映了其对语 言的辩证看法,即其二元主义的语言观。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04
翻译理论
1
西方翻译理论
2
3
重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对应,强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形式对应
关注读者反应,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
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和传播。
文化转向
文言文翻译
重视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强调译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东西方交流的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1
02
03
02
近代翻译
近代西方翻译
要点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这个时期的西方翻译家们致力于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经典翻译成拉丁语和本国语言。
要点一
要点二
宗教翻译
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许多宗教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传播新教思想。
隋唐宋元明清翻译
隋唐以后,翻译活动更加广泛和丰富,涉及文献、科技、外交等方面。
要点三
古代东西方交流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和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
02
语言转换
西方翻译技巧强调在翻译中实现语言的转换,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中国翻译技巧
意译为主
中国翻译技巧注重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
雅克·阿米欧(法语:Jacques Amyot,1513年-1593年),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法国人文主义者。他以翻译古希腊作家的著作 而闻名。他最著名的译著是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 (1559年),这本译著不仅影响法国文学散文,而且,该书英文 转译也为莎士比亚的罗马历史剧提供了历史素材。
(英国)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德语:Erasmus (Desiderius) von Rotterdam,又译埃拉斯默斯,史学界俗称鹿特丹的伊拉 斯谟),生于约1466年10月27日,卒于1536年7月12日),是 中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 神学家。伊拉斯谟是一个用“纯正”拉丁语写作的古典学者。
---- 《论翻译的方法》 (Ueber die verschiedenen Methoden des Uebersezens)
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August Wilhelm Schlegel 1767年9月8日 – 1845年5月12日),德国诗人、翻译家及批评家, 并且是德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他所翻译的莎士比亚 使得该作家的作品成为了德语经典著作。他不仅在美学、建筑学、 语言学、文艺批评等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翻译领域也颇有建树, 堪称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三)翻译必须考虑读者
(四)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
(五)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词
(六)翻译分为三类:
①逐字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意译
③拟作
他将诗歌翻译分为三类:“逐字译”(metaphrase),“意译” (paraphrase)和“拟作”(imitation)。
西方古典翻译家ppt课件
因为72名译者都不是希腊人,而是耶路撒冷的犹 太人,非希腊语的语言环境以及祖先的语言影响 译者,从而影响翻译质量。
4.古代翻译理论家
4.1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106-43):
(1)“西方翻译理论之父” (2)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哲学家、修辞
4.3昆体良
“不,我们可以为诗人表达的思想增加雄辩 的理论,该简略的就简略,适当遏制他的 热情。我不会让释义来限制自身,将原文 只暴露在阐释之下。我的使命是用同样的 思想和表达与原文竞争”
4.3昆体良
对“与原文竞争”提法的认识 体现出译者沙文主义的观点,与提倡异化
的观点针锋相对。 一方面强调了译者的母语及译者主体性的
4.3昆体良
Nay, we may add the vigor of oratory to the thoughts expressed by the poet, make good his omissions, and prune his diffuseness, but I would not have paraphrase restrict itself to the bare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al: its duty is rather to rival and view the original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ame thoughts.
4.4圣·哲罗姆(St. Jerome)
(1)Introduction: 罗马神学家 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主译:拉丁文《圣经》,称之为《通俗拉
丁文圣经》
4.4圣·哲罗姆(St. Jerome)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1.西方翻译理论发轫于公元前1世纪,以古罗马帝国政治家和演说家西塞罗(Cicero,前106—43)发表的《论演说术》x标志。
2.中世纪时期从西罗马帝国崩溃起(476年)至15世纪文艺复兴止。
代表人物曼里乌?波伊提乌。
3.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末起至17世纪初止,代表人物: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马丁?路德和乔治?查普曼。
4.近代时期从17世纪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黄金时代)。
代表人物:约翰?德莱顿,夏尔?巴托,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莱尔马赫,施雷格尔(AugustSxhlegel,1767--1815)和洪堡。
5.现当代翻译理论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起至今。
“翻译范围之广,形式之多,规模之大,成果之丰,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谭载喜?《西方翻译史》1991),四大学派:a、布拉格学派: 创始人是马西休斯,特鲁贝茨考伊和雅可布逊. 代表人物有雅可布逊和吉里?列维、乔治?穆南、冉佩尔特、维内. 主要论点是:(一)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二)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体裁方面的比较。
b、伦敦派: 创始人是弗斯. 代表人物弗斯、卡特福德、萨瓦里和纽马克. 主要论点是: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c、美国结构派;d、交际理论派。
6. 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介绍有六大学派:a、语言学派:代表安德烈?费道罗夫和巴尔胡达罗夫。
b、交际学派:现于7、80年代,代表奈达和雷伯恩。
其理论渊源是信息论c、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d、文学—文化学派;e、结构学派;f、社会符号学派。
7.布拉格学派:创始人是马西休斯(Vilem Mathesius,1882—1938)和两名俄国移民特鲁贝茨考伊(Nikolay S·Trubetskoy,1890--1938)和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 1896--1982)。
主要代表人物有解渴的雅可布逊和吉里·列维(Jiri Levy)、法国的乔治·穆南(George Mounin)、德国的冉佩尔特(R·Jumpelt)、加拿大的维内(Jean-Paul Vinay),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罗曼·雅可布逊和列维。
西方近代翻译活动 文艺复兴至19世纪)
莱蒙托夫(1814年--1841年)
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 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抒情诗:《致苏什科娃》《土耳其人的哀怨》《预言》 代表作 叙事诗:《心愿》《美人鱼》《彼得戈夫的节日》
特色长诗:《大贵族奥尔沙》《囚徒》《波罗金诺》 小说:《利托夫斯卡娅公爵夫人》
童智育读物》杂志。 • 卡拉姆辛是感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 1791~1792年发表过《一个俄国旅行家的书简》、《可
怜的丽莎》、《贵族女儿娜塔丽施》等作品。 • 1802--1803年卡拉姆辛主编政治性文学杂志《欧洲导报》,
上面发表过他的文艺作品和政论文章,阐述了他的美学纲 领:文学应当有助于培养国民的道德精神和爱国主义。 • 1804年起他全力撰写12卷本的《俄国通史》。别林斯基 曾给予卡拉姆辛很高的评价,说他“开辟了俄罗斯文学中 一个新的时代……把俄罗斯文学引入了新的思想境界。” • 翻译作品:莎士比亚悲剧《裘里斯 • 凯撒》。
茹科夫斯基(1783-1852)
• 俄国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杰出的翻译家。
• 代表作:《傍晚》,《俄罗斯军营的歌 手》,《海》以及《十二个睡美人》, 《斯薇特兰娜》等。
• 倾向于法国18世纪的翻译观,在翻译中 “改写”、“修饰”原文,“使之适应俄 罗斯习惯”。
• 翻译作品:格雷的《墓园哀歌》。
19世纪中期俄国:
(外文 俄文) “翻译选材问题”热议
革命民主派:倾向翻译所谓进步作品
贵族或资产阶级自由派:选择格调低沉 忧郁消极的作品。
19世纪俄国的翻译代表人物:
• 卡拉姆辛 • 茹科夫斯基 • 普希金 • 莱蒙托夫
文艺复兴
这一时期值得关注的有 •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28-1873) 与父亲合作将莎士比亚译成法文。 • 夏多布里昂 翻译弥尔顿的《失乐园 》。忠实原文。 • 波德莱尔翻译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作 品。 • 奈瓦尔翻译了歌德的《浮士德》。
德国施莱格尔、歌德、荷尔德林的 翻译活动 • 十七世纪德国政治动荡,国内外战 争不断,没有知名的翻译家出现。 • 十八世纪是德国历史上高地德语时 期,很多翻译使德语的表现力方面 走向成熟。
•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 德国在译坛方面十分活跃, 翻译对象和范围都有所扩大, 是德国翻译史上的高峰期。
•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是十九世纪是德国 翻译实践领域的多产译者,与德国哲学 家黑格尔是同学。1973年结识了席勒和 歌德。 • 作为抒情诗人,其主要作品有《自由颂》 《人类颂》《日落》等。 • 翻译过的作家包括荷马品达古希腊三大 悲剧作家以及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 人。 • 在翻译方法上采用逐字对译,以寻求所 有语言背后的纯语言,已成传统。
•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英国 启蒙运动时期最著名的古典主义诗 人批评家翻译家,擅长英雄双韵体 诗歌形式 。《批评随笔》奠定其批 评家的地位。 《田园诗集》是其年轻时的代表作。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 (Iliad) 《奥 德赛》 (Odyssey)
•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卡莱尔(Thomas Carlyle )维多利亚时期 讽刺作家、历史学家、评论家、翻译家。 对德国文学有浓厚兴趣, 深入研究德国文学和 哲学《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 席勒
其翻译将德国文学介绍到英国读者面前,有很 大影响,在德国享有很大声誉。 代表作《衣装哲学》《法国革命》《论英雄英 雄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崇拜》《过去和现在》 等。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一、引言史学界多数历史学家一般将公元1500年视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如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就持此观点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界通史》中将该书内容分为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来论述2。
虽然这些从事世界史学者的观点从国别来说无疑具有西方中心论的嫌疑,但从世界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发展格局比较来说是不无道理。
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西方世界,随着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欧洲历经1000年中世纪的结束。
兴起于意大利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16世纪波及西欧各国。
而在16世纪初,随着马丁路德开启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先声,英国安里甘宗和瑞士加尔文宗等新教持续涌现。
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时期希腊罗马世俗文化的译介还是宗教改革时期对宗教经典《圣经》的诠释和解译,无不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来实现。
文化翻译实践在继承古典文化因子和改革与创新基督教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文化翻译实践置于公元1500年左右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西方社会文化语境下,对文化翻译实践和此时社会文化语境形成的互动效应做以追述和评价。
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实践及其文化效应(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基督教作为欧洲中世纪唯一和至高无上的精神形态,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表现出的种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在基督教本身。
要改变中世纪晚期欧洲政治上分散、经济上落后和文化上凋敝的社会局面和改变基督教内在的矛盾(基督教冰清玉洁的唯灵主义理想与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虚伪形成了尖锐的二元对立),只有对基督教本身实行改革才能改变西欧社会总体状况。
面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堕落和虚伪,以阿尔卑斯山为分界,南北欧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南部欧洲以意大利为代表,主张给基督教中禁欲主义注入人性的因子,开始学习和借鉴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感性主义文化。
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大批逃亡西欧的博学之士开始译介希腊罗马文化,另外意大利人本身具有的艺术天赋和创造才能,使西欧开始摆脱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只讲神性而禁止人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