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典型事例
1 2 3
添改讲义
思想品质 认真负责,一丝不 苟
热情关心,严格 纠正解剖图 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正直无私,真挚
诚恳
4
了解中国 女人裹脚
探索研究, 实事求是
3.文中选取的这些小事虽然典型,但也很平凡, 为何作者却说藤野先生很伟大?你觉得他“伟 大”在何处?
藤野先生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 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 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 的眼里和心里藤野先生是伟大的。
练习二: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 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 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 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 疾的文字。
“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 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练习三: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知识点五:课文理解
一、《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 北京到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 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 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闲 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 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寻一点“闲 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 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 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 来排遣寂寞。这是其一。
(三) 体会情感 本文中有两条线索,明线是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____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赞扬了藤野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 ________ , 偏见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他真挚而深沉的怀念,并 弃医从文的 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________ 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情感。
第三部分 14-17
线索:“勤劳”总领全 文,是全文叙事的线索。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 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 永远回忆的。 点明题旨, 引出下文。
第1段在全文中起 到了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运用倒叙写法,怀着对 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 生。 “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 “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自然 地引出下文。
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 分1 第二部 分2-13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开篇点题。
第一层(2-8):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 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9-13):写母亲朴素的阶级觉悟,她 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第一层(14-15):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 和深刻的影响。 第二层(16-17):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 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 亲的深恩的决心。
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醒国
民灵魂。写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 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 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强烈的爱 国主义情感。
1、文章梳理
2.内容概要
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 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 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 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任劳任怨 5、____: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不辍劳作 6、____:不停地劳作(耕作) 藏污纳垢 7、____: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正襟危坐 8、____: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 肃或拘谨的样子。 低着头。形容谦卑恭顺 9、颔首低眉:_____________ 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10、麻木不仁:_____________ 束缚、限制 11、禁锢:____ 黯然失色 12、____:阴暗而失去原来的色彩。 精疲力尽 13、____: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 有了。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 段。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最初,“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 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 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在仙台医专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 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以很大刺激,促进了他
3、列夫· 托尔斯泰,
俄国
作家。早期作

品有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 》《 少年 》《 青年 》 等。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 《安娜·卡列尼娜 》 4、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
复活
记作家。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
著。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反语就是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 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
例 这么简单的道理 你都不明白,你 可真了不起啊。
例 造句你都不会,你语文 学得真是 太好了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的修辞方法,
对“清国留学生”盘辫子进行了明 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他们庸俗麻
木、不学无术的思想本质,表达了
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之情。
如何理解第5段中的“自然地在旁边 帮她的忙”“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 牛去了”“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等句子?
“自然地”“悄悄”“整日在地里 跟着”等词语,说明母亲身教的巨大 力量,使作者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 好习惯。
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 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 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 些事例体现出来的?文中还可以 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因幻灯片事件认 识到:要真正解救一个处于水深火热 之中的民族,并使其强大起来,仅仅 让人民拥有强健的体魄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在于拯救人民麻木的思想。
启示:一个国家要想富强起来, 人民不光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 有思想觉醒,有爱国之心,有敢 于拼搏的精神。
二、《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1886—1976),字玉阶, 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
分析人物
1.阅读课文6~10段,说说作者对藤野先 生的印象。 作者觉得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不修 边幅,生活简朴的学者。
2.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共写了四
件典型事例,请依照示例给每件事 情拟一个小标题,结合具体语句(有
关语句在课文中画出即可)概括每件 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
品质。填写下表。
知识点四:文学常识 周树人 1、鲁迅,原名___,字豫才,浙江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绍兴人,伟大的__________。作品有小说 《呐喊》《彷徨》 集________, 朝花夕拾 坟 》,杂文集 散文集《____》,散文诗集《 《 野草 》等。 2、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 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 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 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其主要著作收入《朱 德选集》。
其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 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 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 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 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 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 荔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 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 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二)
品味语言
4.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富含感情, 用词准确,富有感染力。体会文中 使用副词来增强思想感情的作用。 例题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意思是“只不过”,表达 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腐 化生活的憎恶、失望之情。
练习一: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表示估计,以诙谐的语 气写出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骤雨猝至(cù ) jīn ) 筋疲力尽( 来回踱着( duó ) 小心翼翼( yì ) 嘎嘎地响( ɡā ) 荧光( yínɡ)
知识点二: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填词
1、 绯 2、不
红 : 鲜红。
傲慢无礼。 逊:_______
3、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 折。 厌恶、痛恨到极点。 4、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
回忆录
回忆录有以下两个释义:1.关于一系列
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
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
战争回忆录》。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
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
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回忆录的写法,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 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 面。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 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 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 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 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 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 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 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
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
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
和国元帅军衔。其主要著作收入
《朱德选集》。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 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 年86岁。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 过这位英雄母亲的传略。
【知识链接】
线 索 线索就是贯串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 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 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意,了解文章主旨。
通常所讲的“线索”有这样几种:(1)以中心事件
为线索;(2)以感情为线索;(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4)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四)拓展训练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作过 解释:“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 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 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 了你哪些启示。
第二单元 精讲笔记
知识点一:词语积累
宛如( wǎn)
芦荟( 驿站(
烂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àn )
) ) 解剖( pōu 瞥见( )
huì yì
piē

) )

畸形(


诘责( jié
杳无消息(
yǎo
) 油光可鉴(jiàn
)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 wù
溺死( nì )
私塾(shú )
劳碌( lù)
迁徙( xǐ )
第4段“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中的“总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 例外的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 能干。
你如何理解母亲溺婴的行为? 是否太残忍?
被迫溺婴,实属无奈之 举,母亲的心里一定充满 了矛盾与哀伤,惨痛至极。
第5段中“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 背,还会种地了”,你有什么体会? “不但…… 还……”表明“我” 掌握了劳动的技能, 学到了生产的知识, 这些都源于母亲的 言传身教。
和蔼( ǎi )
佃农( diàn )
管束( shù )
jí ) 慰勉( )韶关( sháo ) wèi miǎn 衙门( yá ) 外甥( shēnɡ ) 妯娌( zhóu li )周济( jì ) 不辍( chuò )为富不仁( rén )
祖籍(
炽热(chì ) 窒息( zhì) 酸渍( zì ) 简陋( lòu ) kuò 轮廓( ) 吹嘘( xū )
与“不”连用,以反 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 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例题(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
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 成一座富士山。……宛如小姑娘
实在标致极了。
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