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5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5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在教学中,我重点注意以下方面:1、联系生活,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和PPT课件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负数既感到熟悉,又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直观理解。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对于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记录,让学生体会16和-16是两个不同的数,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16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负数和正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认识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借助数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学生出现了一种错误现象:把负数像正数排列规律那样进行排列,即:从左至右排为-1,-2,-3,……。
这时,我抛出问题“为什么表示正数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却要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行理解。
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为后面学习“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时,能够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突破“负数和负数比较大小”这一难点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2《认识负数》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
第1单元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负数是用来表示比零小的数的。
2. 使学生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读写负数。
3.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概念2. 负数的读写方法3. 负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负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负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计、海拔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负数的存在。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负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 探究负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数轴来理解负数,负数位于0的左边,表示比0小的数。
- 让学生举例说明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
3. 学习负数的读写方法- 教师示范读写负数,如-1读作负一。
- 学生跟读,并自己尝试读写其他负数。
4.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正数和负数的卡片,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大小,并排序。
- 学生互相出题,进行负数的读写练习。
5. 应用负数解决问题-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温度计读数、海拔高度等,让学生用负数表示。
-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负数解决这些问题。
6.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负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及应用。
-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负数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负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能用负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负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负数实例,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负数的概念理解在“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负数的概念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含义,能够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书写负数。
3. 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含义2. 负数的表示方法3. 负数的运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负数的含义,负数的表示方法,负数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负数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负数的运算方法。
3.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天气预报中的气温变化,引导学生认识负数。
2. 新课导入:介绍负数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负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负数。
4. 讲解负数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负数的含义、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负数含义的理解,以及对负数表示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
3. 评价内容:a. 学生能否正确解释负数的含义。
b. 学生能否正确书写负数。
c. 学生能否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七、教学拓展1. 拓展内容: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拓展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如贷款、温度计等,并在课堂上分享。
3. 拓展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负数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例题的课件。
2. 练习题库:准备一份含有一元及多元负数运算的练习题。
3. 辅助工具:温度计、贷款计算器等实际物品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课前谈话: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出现了自然数;在具体操作时,以某一单位测量出现不够一个单位时又出现了小数,为了表示两个意义不同但数值相同的两个量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板书课题。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师: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班的学生都发生了变化,学校也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这些信息:(1):班级的成员也发生了变化,咱们班这个学期转走了三个学生,转进一个学生。
(2):学校图书室转进100本新书,又借出100本书。
(3):小明把自己的压岁钱存进银行800元,又取出100元做零用钱。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量是什么样子的?(是意义相反的量)。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为了清楚地区分是转进100夲书还是借出了100本书,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你们真会动脑筋,真会创造。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出示数学史课本第四页“你知道吗?”)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介绍课本第4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培养学生的数感。
3. 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之间的相反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正负数运算。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含义2. 负数的表示方法3. 正数和负数的关系4. 利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5. 负数的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负数的含义,负数的表示方法,正数和负数的关系,负数的运算。
2. 教学难点:负数的含义,正数和负数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负数的作用。
3. 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正数和负数的相反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气温、海拔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负数的表示方法,发现正数和负数的关系。
3. 应用:让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零下温度的差值等。
4. 巩固:进行负数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负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能否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并正确进行正负数运算。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负数的含义、表示方法、实际应用和运算。
2.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用于小组合作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负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 第二课时:正数和负数的关系,负数的运算。
3. 第三课时: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3. 反思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是否需要改进团队合作能力。
最新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负数的概念。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让学生理解负数来自实际需求。
2.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初步认、读、写负数。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数和负数来表达意义相反的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在教学中形成负数概念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研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认识负数3课时负数概念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
1.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来自实际需要。
2.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
3.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1.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2.熟练、准确地认、读、写负数。
投影仪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情境设立。
老师:你知道,数学和数字是分不开的。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字的学科。
让我们在上课前回想一下。
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以前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2)复习。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数据:老师:请讨论哪些数字是自然数,哪些数字是同一表格中投影的分数。
学生讨论。
教师要求学生按姓名叙述答案,教师和学生共同修改。
(3)揭示主题。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分数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数:负数。
(板书:负数的概念)2.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如乘电梯上升与下降的距离、收入与支出的金额、盈余与亏损的数量??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清楚、简便如何表达和区分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因此,人类发明了负数。
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负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例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负数,认识负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的概念,对于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负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负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负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正数和负数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欠钱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欠钱是一种负数的概念。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负数的例子,如-2元、-3千克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负数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负数的大小,如“-2比-3大”。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正数和负数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如3+(-2)、-5+4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这些算式的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相对性。
《负数》教学反思
《负数》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负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对负数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负数教学的反思。
正文内容:1. 概念的引入和理解1.1 引入负数的概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情境引入负数的概念,例如欠债、温度等,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和作用。
1.2 解释负数的特点在引入负数的同时,我们需要解释负数的特点,例如负数表示相反的方向、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等。
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运算规则。
1.3 深化对负数的理解在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概念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化对负数的理解。
例如,通过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进行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负数的数学思维。
2. 运算规则的讲解和应用2.1 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详细讲解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例如同号相加取符号、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等。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2 乘法和除法的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例如负数相乘得正数、负数除以正数得负数等。
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负数的乘除法运算。
2.3 运算规则的应用在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运算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通过解决温度变化问题、海拔高度问题等,帮助学生理解负数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解决学生困惑和错误观念3.1 学生常见的困惑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常见的困惑,例如对负数的符号理解不清、加减法运算错误等。
通过及时纠正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惑。
3.2 纠正错误观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例如误认为负数越大越小、对负数运算规则理解不准确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负数概念和运算规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和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数和0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负数。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的意义,理解负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负数的意义、负数的性质、负数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和0的基本概念,对于新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负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负数的性质,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负数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负数的认识。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负数的性质,加深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课件、黑板、粉笔。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温度计示例,引导学生观察负数的表示方法,引发学生对负数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负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感知负数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负数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填空、连线等,加深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引言:负数概念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将在本文中进行探讨。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是引入负数的概念,第二部分是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负数的运算,第三部分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负数的引入:1. 引导性问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各种正数,如水果的数量、温度等,那么你们是否了解负数是什么呢?2. 引导学生思考:请举出一些负数的例子,并解释它们的实际意义。
3. 给出定义:负数是小于零的整数,用负号表示,例如-3、-5等。
二、负数的运算:1. 加法运算引导:a. 提问学生:如果我们将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结果会是什么呢?b. 给出示例:例如,2 + (-3) = ? 让学生解释他们的答案。
c. 引导学生:两个有相同符号的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保持不变;两个有相反符号的数相加,结果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
2. 减法运算引导:a. 提问学生:我们可以如何解释减法运算中的负数?b. 给出示例:例如,5 - 8 = ? 让学生解释他们的答案。
c. 引导学生: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通过加上相反数来实现减法的运算。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方法。
通过提问和示例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负数概念以及负数的运算规则。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1. 老师角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担任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多元化教学方法:除了提问和示例,我应该尝试其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实际问题的应用:在教学中引入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将负数的概念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负数。
结论:通过对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引入负数的概念时,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举例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负数的定义和实际意义;在负数的运算中,要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理解负数的相加和相减运算规则;同时,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概念,能够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正负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黑板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温度计,提问:温度计上的数字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温度计上的数字有正数和负数。
3.老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1.老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你们能在图中找到数学信息吗?2.学生回答:图中有温度、海拔、存款等数学信息。
3.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和海拔的正负数表示,提问:你们能发现正负数之间的联系吗?4.学生回答: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给予评价。
3.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负数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3.老师挑选几组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1.老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负数有什么新的认识?2.学生回答: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负数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图导入,引导学生发现正负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负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定义:负数是小于零的数,用负号“-”表示。
2. 负数的性质:负数与正数在数轴上对称,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实际值越小。
3. 负数的运算:负数与正数相加减,遵循“异号相加减,绝对值大的数减小绝对值小的数”的原则。
4.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温度、海拔、债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负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2. 难点: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负数的性质和运算。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负数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气温变化、债务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
2. 新课讲解:讲解负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负数的性质,进行负数运算练习。
4. 应用拓展:举例说明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掌握负数运算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内容包括负数的定义、性质、运算及实际应用等。
2. 数轴教具:用于直观展示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3. 练习题:包括负数运算和实际应用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负数的定义与性质。
2. 第3-4课时:负数的运算。
3. 第5-6课时: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负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最新9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最新9篇篇一: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篇一《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感知到正数与负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时有几处是学生容易出错的:1、对温度计上零度以下温度“读”与“画”容易出错。
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温度计有一定的认识,课前也知道温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华氏度、摄氏度,但学生在读温度计上刻度时(尤其是读零度以下的温度)学生习惯性从下往上读,如:此题学生容易读成“零下十一摄氏度”,因此在例题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明确读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方法——都是从零开始往上或往下读。
在初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并指边读。
2、对于楼层用正负数表示后,计算正负楼层之间的差距容易出错。
在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负数表示,楼层表示方法也不例外。
地面以上记作“正”,地面以下记作“负”,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0层”这一说法,因此学生在计算如:“温度从-3℃上升到3℃,上升了多少度?”学生基本都会将其看做-3到0,0到3,都能解答。
而“从-3层走到3层,需要走几层?”学生容易回答“6层”这里学生容易忽略从-1层到1层之间是由一层。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建议学生画图标上数据,帮助理解。
篇二: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篇二今天上开学的第一节课,内容是“正数和负数一”,主要目标是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生对于负数这个概念是陌生的,但是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些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要学习的负数就是与我们以前学的数是相反的,这样搭建了一个桥梁,从而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负数这一概念。
然后又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去体会,加深了对负数这一概念的掌握。
1、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
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
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
学生在举例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说说负数在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
学生将负数置于具体的生活经验之中。
三、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初步认识负数后,我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认识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对数的概念的又一次的拓展。
很久以来,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负数就是在初中学习的。
我上班的时候,20xx教的那版的小学教材,也没有负数,也是初中开始认识的.。
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的广泛应用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一些,有了认识负数的基础,所以《课标》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进行教学。
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天气预报来初步让学生感知负数的意义。
我让学生模拟气象预报员来预报各地的气温情况。
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不说地方,直接读气温;有的学生说几度到几度,而没有说摄氏度,也是不标准的。
最后有的学生读出了零下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
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几乎没有学生敢起来读负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
这也是受平时生活的影响,因为气象预报员就是读的零下而没有度读负几摄氏度。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
它是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
在教学新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例1中的主题图入手,从学生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阿姨说的是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怎么变成了—6℃呢?”这一认知冲突引起新课的学习,整节课以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为主。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究负数的产生过程,由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体验更有研究的价值。
本课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体现了这一亮点。
通过借助温度计拨出四个城市的温度,零上温度学生很容易就拨出来了,“零下温度在哪?怎么拨?”学生在沉思与体验中发现,必须先找到0°C,对0的认识也更就为深刻。
通过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为整个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负数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
教学前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从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入手,与生活较贴近,学生理解更容易。
通过“零上”“零下”,“升高”“降低”,“收入”“支出”等例子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反意义的量”。
整体效果良好。
但也存在不足:有些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价值不大,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略深一些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要。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10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10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篇1负数的认识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在小学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
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及数学的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老师是否擅长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效劳。
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历。
课开场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电梯按钮,微信账单,存折存取款,食品净含量。
学生基于自身的经历,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老师表达的意义。
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展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展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展记录。
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展交融与比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洁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篇2《认识负数》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拟负数的大小。
负数在生活中比拟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生疏的。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创设学生熟悉天气预报这个情景,记录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自然而然把负数引入到课堂。
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我根据学生的反响,及时讲解。
为了让学生体会+4和—4是两个不同的数,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4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
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各个正数、负数都回归到原来的情境中去,体会正数是零上的温度或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是以前已经认识的比0大的数。
负数是零下的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比0小的数。
这样的回归,能清楚地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负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表示和理解负数。
2. 让学生掌握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三、教学重点:1. 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四、教学难点:1. 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负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负数的实际应用。
3. 利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高度等,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如-5表示比0小5的数。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如在数轴上表示负数,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位置。
4. 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负数的表示方法。
5. 讲解:讲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如负数加负数等于负数,负数减负数等于正数等。
6.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如计算器计算,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7. 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负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9.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负数定义和表示方法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负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老师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对负数及其运算的兴趣。
3.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究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八、教学资源:1. 负数概念的PPT演示文稿。
认识负数的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的教学反思引言负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数学、科学、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负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容易陷入困惑和误解。
本文将对负数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存在的问题在我教授初学者时,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很难理解负数的概念和应用。
主要的问题有:1. 对负数的定义理解不清很多学生认为负数是负面的数,或者是小于零的数。
他们不知道负数是如何定义的,也不清楚它为什么是有用的。
这会导致他们难以理解负数的应用和运算规则。
2. 对负数的意义不理解一些学生能够正确地定义负数,但他们不理解负数的意义。
他们可能认为负数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跟实际生活毫不相关。
这会阻碍他们进行负数的应用和问题解决。
3. 运算规则的理解不透彻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负数的运算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不幸的是,由于复杂的概念和符号,学生可能会在这方面遇到困难。
例如,他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两个负数相乘会得到正数。
4. 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由于负数的概念和规则比较复杂,初学者在解决涉及负数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例如,他们可能会在计算过程中忘记或遗漏负号,或者不清楚应该执行哪些运算。
教学方法如何克服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和应用呢?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教学方法:1. 清晰的定义除了给出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负数。
例如,我们可以画一个坐标轴并解释为什么负数是有用的;或者给出温度计的例子,这些都是生活中负数的应用。
2. 丰富的练习学习负数需要大量的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负数解决问题。
例如,购物结算中的找零问题、高速公路里程计算等。
3. 运用游戏和互动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负数的概念和规则可能比较枯燥和抽象。
可以使用一些游戏或互动方式来增加趣味性。
例如,“负数打怪兽”游戏、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负数坐标的图案等。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负数》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新增加的学习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如何记录、区分两种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现实问题。
学生在记录及交流记录方式的过程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正、负数解释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突破教与学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数学问题,如:先提出如何能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引发学生思考,寻求区分两种量的方法。
并在交流记录方式的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启动问题:哪种记录方式更加简练呢?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我在课堂上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进,突破了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因此在对0的归属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很自然地借助温度计、海平面、地上地下等具体情境来说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三、注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渗透。
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生数学观念,是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
我请学生观察交流中出现的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这样既发展了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又渗透了分类思想是认识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又和学生一起阅读《九章算术》中正数和负数的记载,了解古今中外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负数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中国在负数发展上做出的卓越贡献,再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
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
还有特别重要的0。
不论是数轴上的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犯错。
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习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数时,有学生回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让他们观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终点站—21人肯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
从后面的效果来看还可以。
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课堂中其他的'知识太多有关?例如这部分内容刚开始就出示温度计(只有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表示的意义,学生是否会学得轻松一点。
在练习中所接触的那些具体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师能记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摄氏度,又何况学生呢?现在的数学课对数学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意义的运算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会描述、辨认正负数,不出现负数数学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如何记录、区分两种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现实问题。
学生在记录及交流记录方式的过程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正、负数解释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突破教与学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数学问题,如:先提出如何能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引发学生思考,寻求区分两种量的方法。
并在交流记录方式的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启动问题:哪种记录方式更加简练呢?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正、负数表示
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我在课堂上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进,突破了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因此在对0的归属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很自然地借助温度计、海平面、地上地下等具体情境来说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