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的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中的意境。
2.创设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设计富有层次的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能认识本节课的生字,但部分学生在书写和运用上仍需加强指导。
2.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3.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学生对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较浅,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悟古诗的美。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创设情境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联想想象法: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诗句中的画面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夜的月亮、清晨的露水和壮丽的山川,让学生在美丽的自然画面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随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这美丽的画面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你们知道这些景象是如何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4.赏析解读: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形式、内容、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古代诗人及其作品,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创作实践,提升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仿写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分享,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结合诗词内容,讨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5.学生的情感体验: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诗词中感受美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第十册古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语文第十册古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它与“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关系。
(四)解决办法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提供插图投影片,适当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激趣导入,指导学生自学古诗,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提供媒体展示,随机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课前预习,课堂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朗读与背诵,为古诗配画。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
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
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
板书:12古诗三首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游园不值》。
(二)自学、探究《游园不值》1.读通全诗。
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自学收获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
(教师用电脑呈现写有这首诗的字幕片,或直接用投影。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这名“小老师”如答不上来或答不对,可由其他学生代答,学生都不会可由老师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范文3篇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3篇 ⼩学是我们古诗背诵打造基础的阶段,今天⼩编给⼤家带来的是关于⼩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供⼤家阅读参考。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诗的⼤意。
4.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思想。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知诗⼈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你对诗⼈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王昌龄写的《出塞》。
(课件出⽰2) 2.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种题⽬,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 (出⽰课件——王昌龄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课件出⽰4)“塞、秦、征、还” 2.学习⽣字 (课件出⽰5)“塞、秦、征” 指导书写:(课件出⽰6)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 “秦”上⼤下⼩; “征”左窄右宽。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小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的明丽。
教学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本课插图。
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2.板书:,你觉得美吗?3.指导读题。
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就醒来了,想去边看一看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水波一只气球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2)你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
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
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
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里,把装点得格外漂亮。
让我们拿起书,把的美景看个够吧!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1.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古诗》教案
《古诗》教案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古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其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3.能够理解古诗的内涵,把握古诗的主题和情感;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的定义和分类;2.古诗的韵律和格律;3.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4.课文欣赏和诗歌朗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2.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写一首古诗。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3.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4.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名家名句和古诗名篇,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并了解古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讲解部分: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韵律格律,让学生掌握古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韵律,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4.创作环节:指导学生选择主题,借鉴古诗的写作技巧,进行古诗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课堂评估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力、口语和表达能力;2.评定学生的古诗创作水平,包括选题、表达和韵律等方面;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七、课后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表演才华;2.邀请专业人士或作家进行古诗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影响和魅力。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古诗节奏和押韵不够敏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背诵默写,理解字面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含义(重点)。
2、学习古诗写作手法并能识别分析,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韵律美和意境美(难点)。
3、借助注释、插图和已有知识理解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提高合作探究与表达能力(重点)。
4、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对古典诗词热爱,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三首古诗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词赏析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准备古诗的朗读音频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准备相关的教具,如黑板擦、粉笔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古典诗词的了解,如:“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古典诗词呢?”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3、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非常经典,它们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吧!”(二)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1、教师依次介绍三首古诗的诗人。
-《浪淘沙(其一)》,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风豪迈奔放,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
-《江南春》,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
-《书湖阴先生壁》,介绍诗人王安石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多反映政治改革和民生疾苦。
2、结合诗人的情况,介绍每首诗的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一)》,创作于中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刘禹锡被贬谪,但他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学四年级《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古诗的内涵;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体会诗人不同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古诗的含义。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比较法:对三首古诗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差异。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山水、田园、边塞等,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一起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强调“暮(mù)”“瑟(sè)”“缘(yuán)”“降(xiáng)”“骚(sāo)”“逊(xùn)”“输(shū)”等字的读音。
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形声字识字、形近字比较、组词造句等。
例如,“暮”可以通过形声字的方法识记,左边的“日”表示与时间有关,右边的“莫”表示声音;“缘”可以与“原”进行比较,“原”表示最初的、开始的,“缘”则表示原因、缘分。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笔画和笔顺。
如“暮”字,上下结构,上面是“莫”,下面是“日”,要写得紧凑一些;“吟”字,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今”,要注意左右两边的比例。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规律; 2. 分析并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能背诵一首古诗并朗读出来。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3.学生能够背诵和朗读一首古诗。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了解古诗的特点(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韵律、押韵和格律等特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并详细解读一首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独特之处。
3.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15分钟)选取一首简短的古诗,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义和作者的用心。
4. 背诵和朗读古诗(20分钟)选择一首既有趣又能体现古诗特点的古诗,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和朗读。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节奏,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课堂活动及教学资源准备1.准备展示经典古诗的PPT或幻灯片;2.预先选取需要分析的古诗和背诵的古诗;3.准备大纸张和彩色笔,以便学生在分组活动中记录分析结果;4.准备音频或视频资源,用于展示古诗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表达的方式,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分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朗读环节中,学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音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和演绎。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24.古诗两首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
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
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
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朝 ( zhao chao )辞一日还 ( huan hai )万重 ( chong zhong )山白帝 ( ti di )城啼 ( ti di )不住2、齐读〔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A 、朝辞白帝彩云间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B 、千里江陵一日还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3、练说句意1〕互相说2〕指名说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5、小结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精选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9教学目标:1、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弄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投影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背诵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诗,板书:题西林壁1、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
介绍作者:苏轼2、出示投影片,读初《题西林壁》。
指名朗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逐句理解。
(1)同桌互相解释词句的意思。
(2)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着重指导以下词语:岭,指连绵起伏的山岭。
峰,巍然耸立的险峰。
远近高低,讲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2、指名学生讲解全诗大意。
(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一道巍然耸立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
不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那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呢?结合投影思考回答结合这句话体会它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发言)(现实生活也是复杂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那也旧象身在庐山之中一样,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全面的认识事物。
3、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
(1)说说写“缘”字要注意什么。
(2)书写生字。
三、作业1、背诵《题西林壁》。
2、预习《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横高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10【教学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案6篇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案6篇专题“小学古诗词教案”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小学古诗词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
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
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关于小学古诗词教案【篇1】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
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一首。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牧童》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过这一段导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他们肯定会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写的诗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赶紧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朗读,达到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这种理解到底准不准确,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这个环节可以分四步进行: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小学古诗词教案(合集15篇)
小学古诗词教案(合集15篇)小学古诗词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教案模板小学语文古诗
教案模板:小学语文古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 2. 掌握古诗的背诵技巧; 3. 能够理解和解释古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古诗并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1.古诗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2.古诗的背诵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含古诗部分);2.多媒体设备;3.黑板和粉笔;4.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背景音乐,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提问:“你们平时喜欢听诗吗?你们能背诵一首古诗吗?”引导学生谈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
新知呈现(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首简短的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2.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操作演练(15分钟)1.分发课堂练习题,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古诗背诵,并互相表演背诵的成果;3.老师逐一点评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指导。
深化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意义,开展小组合作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语言重写一首古诗,并进行小组展示。
归纳总结(10分钟)1.整理古诗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2.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课堂小结问题,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课堂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古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解读;2.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练习自己创作一首古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讨论和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古诗,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但在操作演练环节,由于时间紧迫,有些学生未能表演自己的背诵成果,下次可以适当安排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展示机会。
此外,深化拓展环节的小组合作活动需要教师提前规划好,确保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合作、互相学习。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年级《古诗》教案设计:品味诗词之美
五年级《古诗》教案设计:品味诗词之美。
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重要的古代诗文作品,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2.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识别韵律、节奏、押韵等基本元素。
3.练习书写古代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阅一些古代诗文,了解其背景和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诗词之美。
2.导入课程:可以通过介绍古代文化、古代历史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文化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习古诗文: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一起朗诵、品味、赏析古代诗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对一些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和内涵。
4.课外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文,或者鼓励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提高,从而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课后总结: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对古代诗文的感受和理解,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小测验或者讲解一些古代文化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在讲解古诗文时,教师需要融入一些教学技巧,比如解释句子的内涵,教授诗歌朗诵技巧等。
2.听读朗诵: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诵的方式来感受诗词之美,从而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诵能力。
3.诵读背诵:通过不断的诵读和背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诗文,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4.组织活动:让学生通过组织诗歌比赛、文学晚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口头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朗诵、解释、写作等方面的口头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2.笔头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诗歌创作等笔头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高情况。
3.综合评价:通过定期进行阶段性综合考核和学期末总结评价,评估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文方面的整体水平。
五、教学特点1.多元化: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2.个性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古诗》完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古诗》完整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一、自学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二、感悟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
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万能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45分钟四、授课教师:XX老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课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读、默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对古诗中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高尚情操。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古诗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古诗的朗读、默读、背诵和表达技巧。
(3)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2、教学难点:(1)对古诗中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分析。
(2)古诗朗读、默读、背诵的技巧。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本课古诗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通过提问、悬念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古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
(2)逐句讲解古诗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含义。
(3)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默读、背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诗中的难点和重点,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诗的内(3)开展课堂互动,如角色扮演、古诗接龙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巩固练习(10分钟)(1)设计针对古诗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古诗》的教学设计
小学《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内容】
浙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三首的两乎《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理念】
1、语文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升。
2、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最高程度的统一。
预设不充分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
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文本解读】
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
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
《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现了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在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空盼王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一腔忧愤与同情。
若再联想到南宋统治
者的种种所作所为,则更令人忧其所忧、愤其所愤。
这两首诗正好
是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特征。
因此,如果将
这两首诗整合起来,互为表里,互相映衬,则必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策略】
对课文中的两首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诗歌教学框架。
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文中的两首诗组
织纳入这一个主题。
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
建构起一个互
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
南宋。
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
2、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
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正是从不同侧面反映那个时代的。
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对历史上曾经建
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自学诗意,感受诗境。
1、了解诗题。
2、根据注释,利用收集的资料,自学理解诗意。
四人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1)质疑,提出解释不清或不顺的词、句。
(2)交流,说说这两首诗的诗意。
(3)随机引入,展开想象。
关于《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你知道汴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吗?
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师: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
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
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
存在了。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
汴州失守了,中原
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
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
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
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
变成杭州的明天?
3、指名朗读《题临安邸》
4、暖风熏得游人醉,你能看到那游人中有哪些人吗?你能看到他们在干些什么吗?
学生想象说话。
(游人掌握国家命运的统治者们。
想象他们穷奢
极欲、沉迷酒色的无耻丑态)
5、自由练读。
指名读。
关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抓住遗民泪尽胡尘里
1、什么是胡尘?
2、听录音,想象:金兵的铁蹄践踏在什么地方?
3、交流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充分地、饱含深情地朗读两首诗,想象:你在两首诗中分别
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
2、交流。
将两首诗所勾勒的画面相互交织起来,形成对比。
教师随机点拨,将情感引向深入。
(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
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
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①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
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被南宋统治者们抛弃的人民)
②南宋王朝的当权贵族们在小小的临安城中住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月月西湖上游船不断、歌舞不绝;沦陷区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骑
之下苦苦挣扎了一年又一年,分分秒秒几乎将眼泪流干。
他们还挣
扎着,是因为他们的心底还有一丝期盼,期盼有朝一日能望见南宋
军队的旗帜在南边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
③补充陆游《示儿》。
过渡: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④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
四、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
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
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
一个杭州吗?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3、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4、放歌曲《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