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件

合集下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对外交流管理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对外交流管理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对外交流管理办法外经贸国商院外字〔2016〕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学校的国际化工程总体目标,实现国际商学院学生对外交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化管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海外学习和实习任务,根据学校与学院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学生”是指在国际商学院正式注册报到并在学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包括中国籍学生和具有对外经贸大学正式学籍的留学生)。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所称“对外交流”是指我院学生赴国外与港澳台参加短期交流项目、学位项目、暑期项目、访学项目、实习项目等对外交流活动。

第四条对外交流的开展必须以促进学生国际视野的开拓,增强学生对国际事务的了解,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增加海外实习经历为中心,并有利于促进对外合作与友谊,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学校及学院声誉。

我院学生赴外交流期间不得从事危害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损害学校与学院声誉等相关行为。

第二章对外交流项目第五条学院针对学生的对外交流项目包括校际和学院范围的短期交流项目、学位项目、暑期项目、访学项目、实习项目和其他项目。

第六条短期交流项目、学位项目、暑期项目、访学项目、实习项目等的申请与管理将遵守学校和学院相关管理规定,所有对外交流项目的学生申请和选拔由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本着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严格把关,保证派出能体现我院国际化特点的高素质、高水平学生。

第七条学院依据学校的国际化行动方案,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制定学生对外交流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学生海外学习实习方面的国际化工作。

第八条在做好学生对外交流派出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接收国外友好院校交换至我院的交换生选课学习等细化工作,在交换生的数量和质量上严格把关,提升我院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章经费与补助第九条学院鼓励学生赴国外或港澳台进行短期交流项目、学位项目、暑期项目、访学项目、实习项目和其他项目学习、实习并提供资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外经贸学人字[2010]096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外经贸学人字[2010]096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件外经贸学人字[2010]096号徐子健签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49号)及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后制度是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招收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在站内从事两年科学研究工作的制度。

第三条我校博士后工作建设的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扩大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造就创新人才,优化科研产出,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

第二章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职责第四条我校博士后工作实行学校统一领导,校、院(所)两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学校设立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全面主持流动站工作,成员由主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组长)、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人事处长)及相关学院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包括:审定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管理机构设臵及人员配备,招收规模,经费预算等;协调各职能部门在管理工作中的运转;指导院(所)博士后管理及其他应当由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

第六条在人事处设立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博后办”),由人事处长兼任主任,另配专职管理人员一名。

博后办是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流动站对外联络及交流,以流动站名义向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报告工作;负责流动站日常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组织拟订招收计划,实施招收宣传,办理进、出站手续;监督院(所)博士后招收、中期考核及进出站考核评审工作;负责与企业、社会组织及博士后签订有关协议;其他当由博后办行使的职能。

第七条符合招收条件的院(所)可在本单位学科范围内组织招收博士后,对于学科跨院(所)招收的博士后,应确定唯一院(所)作为博士后管理的隶属单位。

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学分制管理办法

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学分制管理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件外经贸学教务字[2010]214号刘亚签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学分制管理办法12010年10月12日修订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我校依据《高等教育法》及其它教育法规,对《本科生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确定如下:第一章学分第一条学分是用于表示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计量单位,学生必须取得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方可被认定为达到学业基本要求。

第二条学生必须完成听课、自习、作业等教学环节并通过考核方可取得学分。

学校以每门课程每学期最低教学课时要求为基本依据确定学分。

教学课时是指培养方案规定的课堂学习时间或其它教学环节按此标准折算出的课堂学习时间,每课时的学习时间为四十五分钟。

第三条学分积点是评价学生已取得学分课程的学习状况的计量单位。

学分积点的高低取决于学分数和学分积点系数。

学分积点系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相对应,按学习成绩的优劣从高到低排列。

学生取得的学分数和学分积点是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各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限内应取得所属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最低学分。

第五条我校培养方案所列的课程按课程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要求修满和取得必修学分)、学科基础课(要求修满和取得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专业方向课(要求取得必修课学分)三类;按课程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按课程对培养目标的重要程度分为主要课程和普通课程两类;学生进入专业所需修读的最低限度课程为专业入门课程。

(一)必修学分是指学生在公共基础课所列的课程组中必须完成的最低选1 1985年制订并经校长办公会通过,1993年、1995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8年9月修订并经校长办公会通过。

修学分,以课程组为选修范围。

(二)必修课是指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

其中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中的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必修课、专业入门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学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并取得必修课学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学分制管理办法2010年10月12日修订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我校依据《高等教育法》及其它教育法规,对《本科生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确定如下:第一章学分第一条学分是用于表示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计量单位,学生必须取得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方可被认定为达到学业基本要求。

第二条学生必须完成听课、自习、作业等教学环节并通过考核方可取得学分。

学校以每门课程每学期最低教学课时要求为基本依据确定学分。

教学课时是指培养方案规定的课堂学习时间或其它教学环节按此标准折算出的课堂学习时间,每课时的学习时间为四十五分钟。

第三条学分积点是评价学生已取得学分课程的学习状况的计量单位。

学分积点的高低取决于学分数和学分积点系数。

学分积点系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相对应,按学习成绩的优劣从高到低排列。

学生取得的学分数和学分积点是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各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限内应取得所属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最低学分。

第五条我校培养方案所列的课程按课程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要求修满和取得必修学分)、学科基础课(要求修满和取得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专业方向课(要求取得必修课学分)三类;按课程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按课程对培养目标的重要程度分为主要课程和普通课程两类;学生进入专业所需修读的最低限度课程为专业入门课程。

(一)必修学分是指学生在公共基础课所列的课程组中必须完成的最低选修学分,以课程组为选修范围。

(二)必修课是指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

其中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中的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必修课、专业入门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学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并取得必修课学分。

1 1985年制订并经校长办公会通过,1993年、1995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8年9月修订并经校长办公会通过。

(三)选修课是指学生可以选择修读的课程,其中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中除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外的全部课程、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机动车管理规定-对外经贸大学保卫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机动车管理规定-对外经贸大学保卫处

外经贸学保卫字〔2015〕269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印发《机动车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各学院、处(部)级单位:为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精神,切实维护校园交通秩序,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文件规定,广泛征求交通联络员、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家属区代表意见,经学校教代会常任主席团会议审议,对《关于调整机动车出入证办理范围、办证收费标准和停车收费标准的通知》(外经贸学保卫字 [2012]002号)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新的管理规定。

现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机动车管理规定(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12月15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机动车管理规定(试行)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依法治校精神,维护学校正常交通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环境,调控机动车进出校园数量和滞留时间,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0]42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校机动车管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交通安全委员会领导下,由校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执行,办公室设在保卫处。

第三条学校与具有停车管理经营资质的专业公司合作,经北京市朝阳区市政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统一规划停车位、道路交通标牌、标线,使用税务专用发票,并进行收费管理。

第四条机动车收费依据北京市物价局《关于调整我市机动车停车场收费标准的通知》(京价(收)字[2002]194号)、北京市发改委《关于调整本市非居住区停车场白天收费标准的函》(京发改[2010]2222号)执行。

第五条本规定所指机动车是指除摩托车外,使用燃油动力、电动力、混合动力驱动,由交通管理部门允许挂牌上路行驶的四轮及以上机动车。

机动车管理基本规则第六条一般情况下,除出租车、大型客车、大型工程车外,机动车允许驶入校园。

经车牌识别后,已经办理电子通行证的车辆不缴费驶出校园,社会车辆缴费后驶出校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是一项高质量的教育培训计划,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经济学人才而设立。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牢固的经济学理论、较好的国际视野、广泛的应用能力、强烈的创新思维、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对国际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发展、变革趋势和政策规定等有扎实的基本认识和知识储备。

(2)具备框架式的经济分析能力,能够较好地解决经济、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3)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流利地使用中英文进行沟通交流。

(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研究和课题开发。

(5)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经济分析和贸易数据处理。

(6)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体系(1)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会计学、运筹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分别对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国际投资、经济合作组织等领域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学校开设了各种专业选修课程,例如国际经济、国际商务、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咨询等方面的课程。

三、教学方法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采用“双师制”授课,即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实战人员联合授课。

同时,学生除了在校内学习外,还会组织赴国内外企业、机构、学术团体、政府机构等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了解实际经济运作情况,促进实践和理论的相互融合。

四、评估与认证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取得了多项权威机构的认证,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评“优势特色专业”、学院获评“教育培训基地”等。

学生毕业后,可获得本科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学校为每位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计划”,协助大学毕业生就业并提供长期跟踪服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奖励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奖励办法

外经贸学研字〔2017〕326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奖励办法(2017年6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激励我校研究生积极投入科学研究,提高我校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提升我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奖励范围仅限已经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包括中文学术论文发表、外文学术论文发表、小语种学术论文发表三类。

第三条奖励对象包括我校在读研究生(含合格的同等学力学位申请者)。

我校研究生新生(含推免生、支教保研等学生)在拟录取后至入学报到前发表的学术论文也纳入该办法奖励范围。

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应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第二章中文学术论文发表奖励标准第四条中文核心期刊以学校学术委员会通过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学科分类目录》为依据, 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集刊目录”为依据。

第五条若我校研究生为独立作者,或我校研究生为全部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论文,每篇共奖励学生50000元;其他A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共奖励学生30000元;B+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共奖励学生20000元;B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共奖励学生5000元;C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共奖励学生3000元;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共奖励学生1500元;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或学术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共奖励学生10000元;在《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经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共奖励学生5000元。

发表论文每篇必须在1500字(含)以上,方能按上述标准予以奖励。

第六条若我校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每篇奖励学生总金额的80%。

第七条我校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我校教师为第一作者,每篇奖励学生总金额的60%。

第八条中文核心期刊奖励成果形式仅限于论文,书评、短论等形式文章不予奖励,其他成果形式(会议综述、学术动态、会议摘要、人物采访等)不视为核心期刊论文,不予奖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外经贸学研字[2011]129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外经贸学研字[2011]129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件外经贸学研字[2011]129号刘亚签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2011年7月修订)为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拓宽博士研究生培养途径,创新博士生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关于“硕博连读”的界定“硕博连读”是指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行连续培养的一种培养模式,即:从在校学习的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优秀者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不进行硕士学位的申请过程。

该培养模式将以课程为主的硕士生培养阶段和以研究为主的博士生培养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一)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学科专业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 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中至少有3名在岗的博士生导师;2. 有健全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管理制度,能够确保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训练的系统性和课程水平的高标准;具备硕博连读研究生进行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和科研训练等基本条件。

(二)计划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学科专业,须经所在学院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同意,由所在学院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进行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

(三)计划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学科专业应该根据本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制定本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应作为附件,与申请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报告一起报研究生部审批。

三、申请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条件1. 具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籍(不含专业学位、单考班和延期阶段的研究生);2.硕士生已完成两个学期的课程学习;3.政治思想及学术道德良好,在校期间未受纪律处分;4.已完成本专业方向2/3的必修课程,且平均积点在3.3(含)以上;5.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进一步在本专业深入学习、研究的志趣,且具备相应的基础。

对外经贸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保研工作通知

对外经贸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保研工作通知

对外经贸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保研工作通知为做好应届毕业生对外经贸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保研选拔工作,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要求,通知如下:一、学院成立对外经贸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保研选拔工作小组组长:洪俊杰副组长:崔凡、曹小勇成员:(排名不分先后)赵鸿韬、殷晓鹏、魏巍贤、王健、施丹、王晓东、刘树林、韩琪、杨志勇、杨伟勇、于晶晶、吴捷、王念双、裴南菲、杨熙二、按专业名额分配表项目分类国贸金融物流国税实验班总数人数175118523152428各专业推荐名额2013646491:1.5倍推荐名额302096974备注:1、学校共向我院下达49个名额,不区分校内和校外名额,也不区分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名额。

表中各数是推免选拔工作小组按各专业基础人数比例确定的推荐名额;2、如出现个别专业可申请推荐人选少于所分配推荐名额时,将由推免选拔工作小组向其他专业分配;1:1.5倍推荐名额无法满足时,以实际符合学校推免条件的申请人数为准,名额不向其他专业分配。

三、对外经贸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保研工作安排凡符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选拔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条件的学生,可向学院提交申请,填写《普通高等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学院按照规定进行综合测评,择优确定初选名单,在学院进行公示后上报教务处。

四、对外经贸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保研生选拔条件详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选拔工作管理办法》五、推荐工作各环节时间要求1、9月9日(周二)16点以前学院接受学生的申请,过期不提交者,视为放弃。

学院将根据学生申请,审查有关材料,提出初选名单。

学生将相关申请表格交至年级辅导员杨熙老师处(博学楼1114室)2、9月10日(周三),学院根据下达至本学院的推免名额及学生提交的申请,以1:1.5比例组织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进行综合排序,并确定推免生的最终人选和替补人选,相关名单将在学院网站学生园地专栏中进行公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分制管外经贸学研字[2011]131号理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分制管外经贸学研字[2011]131号理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件外经贸学研字[2011]131号刘亚签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分制管理办法(2011年7月修订)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稳定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试行)》,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选课第一条选课是指研究生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校的课程安排选修课程的过程。

研究生依据研究生部下发的课程安排,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综合考虑个人学业计划,在导师指导下修读课程,并按规定办理选课手续。

第二条研究生应当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选课。

研究生新生于入学后第一周内办理选课手续,其他研究生于每学期期中办理下一学期选课手续。

第三条研究生选课要慎重,课程一经选定,原则上不许改选。

如因特殊情况应当在开课后前两周内办理有关手续,逾期不再办理。

第四条每门课程最低选修人数不得少于6人,否则不能开课。

如所选课程未能开设,研究生应在开课后前两周内办理改选手续。

第五条研究生私自放弃所选课程而不参加考试者,以旷考论处。

第六条凡未办理正常选课(含补选、改选)手续而参加考试者,考试成绩无效,其中,影响正常考试秩序者,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处分。

第七条对于本校能够开设的课程,不允许到校外修读。

研究生确因专业需要而本校又无法开设的某种课程,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研究生导师及学院主管领导签署同意意见,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前往学习。

第八条研究生拟前往修读课程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 开课单位应为具有研究生培养能力的高校或与我校有学分互相认定协议的国内外高校;2. 所修课程主要内容应当与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内容相同或相近。

第九条校外修读课程期间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研究生本人或研究生所在学院自行解决。

第十条修读培养计划外课程办法见本条例中“修读培养计划外课程”条款。

202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5

202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5

05月06日?202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由编辑转载,放心(fàng xīn)阅读,仅供参考!2022年4月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政(dǎnɡ zhènɡ)联席会批准?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为标准招生工作,进步生源质量,保证我校招生工作正常进展,特制定(zhìdìng)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的校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注册及办学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学校代码为10036。

英文译名(yìmíng):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UIBE〕。

第三条? 学校(xuéxiào)的上级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四条? 学校的办学层次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普通本科生、留学生和成人教育生等。

第五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立于1951年。

1953至1999年,由原国家外经贸部管辖。

2022年6月,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归教育部主管。

2022年12月,教育部与商务部正式签署协议,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第六条? 学校为公办、全日制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重点建立的大学。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七条?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由校长和校内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全校的本科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指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为常设机构,协调处理学校本科招生日常事务,其主要职责是:1. 执行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的规章,以及主管部门和有关省级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或施行细那么;2. 根据国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编制并报送本校分省分专业招生方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科生跨学院转专业管理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科生跨学院转专业管理办法

外经贸学教务字〔2013〕107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本科生跨学院转专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向其所擅长的专业发展,学校允许部分学生跨学院重新选择专业。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2010年10月修订),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生。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转专业是指跨学院自主选择转换专业。

第二章申请转专业的时间和条件第四条除拟转英语学院、外语学院各专业在入学后第二学期申请外,转其他学院各专业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申请。

休学和经学校批准出国交流学习、实习的学生可根据实际离校时间顺延。

第五条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除拟转英语学院、外语学院各专业的学生外,拟转其他学院各专业须修满40学分;(二)所修公共基础课程符合拟转专业要求(含正在修读的课程)。

第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生本人申请、相关学院审核、校长批准,允许转专业:(一)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二)学生休学后复学,对应年级无原所学专业者;(三)经学院认定学生确有学习困难,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第七条因违反校纪受过处分者,不得申请转专业;第八条每名学生只能申请转入一个专业,并且在校学习期间只能申请转专业一次。

第三章转专业的比例和程序第九条转出和转入学生名额比例分别为本专业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5%-10%。

学院按照学校规定,结合学院情况确定本学院转出和转入学生名额比例,确保转专业工作公开、公正与公平进行。

第十条转专业工作程序:(一)公布计划。

各学院应在开学第4周前向教务处报送转出和接收转专业学生人数、条件和计划,确定接收学生考核方式,经教务处审核后第5周前向全校公布。

(二)学生申请。

拟转专业的同学应在学期第7周前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的规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的规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质量管理,以保障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表明作者从事专业领域实践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作为申请学位时评审使用。

第三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及《〈关于转发金融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11]34号),制订本规定。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评阅答辩及学位授予。

第二章论文基本要求第五条已完成所学专业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达到规定标准,修满相应学分,获得撰写学位论文资格。

第六条论文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体现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论文写作应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基础上,对职业领域内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理论进行研究或解决一个(或以上)来源于社会实践、工作实际或具有明确背景的现实问题,具有显著的时间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八条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论文应系统、规范、完整、观点明确,且逻辑严谨、文字通畅。

第九条论文格式应以我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为准。

第十条论文写作应有较充裕的时间,连续投入时间应不少于半年,中文写作正文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不多于3万字,外文写作可进行相应翻译字数折算。

第三章论文形式与内容第十一条论文可采取多种形式,如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项目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产品设计、专题研究论文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学生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学生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外经贸国商院学研字[2011]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际商学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相关培养与科研创新工作,鼓励并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科研创新相关工作在学生成长和学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特结合国际商学院本、硕、博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宗旨是:加强我院学生科研创新与优秀学生的培养,提高学院各层次学生的科研水平、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学院的学生科研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以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学生科研成果系指各层次学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教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获奖、学术或商业竞赛和社会实践获奖。

第二章申报对象第四条凡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式注册的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只要是全日制学生(半日制MBA除外),均有资格申请本办法中列示的各种奖励,但仅局限于在校全日制学生,毕业离校后不予奖励。

第三章论著、获奖或科研项目第五条在国内、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视刊物类别的不同,分别给予5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

1. 在A类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5000元。

A类期刊包括:(1)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被本学科列入A类的期刊,具体请参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科研奖励(国际商学院部分)中有关A类期刊的界定;(2)被《人文社会科学索引》(SSCI)、《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国外期刊。

上述期刊应以中国科技信息所等有关机构提供的年度检索报告为依据。

2. 在B类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3000元。

其中,B类期刊CSSCI 来源期刊目录中被本学科列入B类的期刊,具体请参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科研奖励(国际商学院部分)中有关B类期刊的界定;3. 在C类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500元,具体请参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科研奖励(国际商学院部分)中有关C类期刊的界定以及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除上述A类、B类期刊以外的本学科内其它期刊(含CSSCI扩展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件
外经贸学研字[2010]082号
刘亚签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全面培养研究生的责任。

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导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重要因素。

为加强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录取、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整体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导师的职责
第二条热爱教育事业,了解并自觉执行国家和学校关于研究生培养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求实的学术风气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第三条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关心研究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健康成长,配合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导师要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研究生的异常情况并予以积极疏导,并与学院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密切沟通。

第四条积极承担并完成学校和所在学院下达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和学术专题讲座,指导、检查和考核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条加强研究生学风教育,使研究生养成良好的学术作风;引导研究生
开展科学研究,指导研究生阅读本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国内外文献资料,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全面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严格指导和审核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开题和写作,认真负责和把握研究生论文的质量,协助组织好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

第六条审定研究生的外出学习计划、社会调查、参加学术会议、教学实习等,认真检查其完成情况并进行成绩考核,协助做好研究生的综合测评和毕业鉴定工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研究生的毕业分配工作。

第七条认真总结研究生教育的经验,积极参加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关心本学科(专业)点的建设,为所在学科(专业)点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章导师的权利
第八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提出本学科、专业招生计划的意见;协助本专业制订入学考试科目,有权参加招收研究生的命题、阅卷、复试等工作,提出录取研究生的自主意见。

第九条参与制定或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所指导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

第十条对所指导研究生的论文提出论文可否进行答辩和是否建议授予相应学位的意见。

第十一条对评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提前毕业、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等人选进行推荐,对经综合考核或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培养的研究生提出学籍处理意见等。

第十二条对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毕业研究生的能力和现实表现提出评价意见。

第十三条学校和学院尽量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导师出国进行短期访问、讲学,进行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和支持导师及其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当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时,导师及导师组成员中起指导作用者可以署名。

第四章导师的考核管理
第十四条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
(一)各学院要重视导师和导师群的队伍建设工作,每学期应召开一次导师工作会议,布置、交流和检查导师的工作。

(二)学校除不定期地召开导师座谈会外,还要召开全校性的导师工作会议,以听取导师意见,总结交流经验和奖励优秀导师。

(三)学校对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学位论文以及其它重大学术赛事中获奖学生的导师给予奖励。

(四)学校每年定期评选优秀研究生导师,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十五条导师的聘任与岗位考核
导师遴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执行。

新任导师须参加研究生部组织的岗位培训。

导师岗位考核工作应遵循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规律,在确保研究生导师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导师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研究生导师水平,改善和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

第十六条导师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学校对研究生导师实行岗位考核制度,从其有资格招收研究生满三年开始,每三年考核一次。

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考核工作由研究生部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导师考核内容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考核导师的主要指标,以此为核心,导师的岗位考核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等方面。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核重在对师德与学风的考核;
(二)业务素质考核包括指导研究生的水平与能力,所指导研究生的质量和就业情况;
(三)科研考核以近三年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为依据。

除上述基本考评指标外,导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师生在顶尖杂志发表论文、指导的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做出突出贡献等均将作为加分指标(考核细则另行公布)。

第十八条导师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层次,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停止下一年度的招生。

一年后可申请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取消其导师任职资格,再次上岗,需重新遴选。

对不能切实履行导师职责、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违反学术规范,因有悖师德、责任心缺失等导致重大问题或事故的导师,将视情节给予通报、暂停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

第十九条导师的调离、退聘与延聘
(一)导师调离我校的,应从其办理调离手续后停止其招生。

若调离者拟继续担任我校硕士生导师的,可以由其原所在院学位分委员会决定担任我校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并报研究生部备案;若调离者拟继续担任我校博士生指导教师的,须提出申请,经有关院学位分委员会同意后,报请主管校长批准,可担任我校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

继续担任我校兼职导师人员,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

(二)调离工作后不再聘任的导师,可由其继续指导至该研究生毕业为止,但应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否则由所在学院另行委派其他现职研究生导师继续指导。

第二十条导师的退休、退聘与延聘
(一)导师的退职年龄与国家和学校规定的相应职称的退休年龄相同。

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资格的博士生导师70岁退休。

导师达到退休年龄的,硕士生导师在退休前两年停止招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在退休前四年停止招收研究生。

(二)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的博士生导师外,对于已超过退休年龄的导师,确属学科建设需要的,应由学校及相关学科点所在院学位分委员会按照“一年一聘”的原则办理延聘手续。

(三)到退休年龄的导师的延聘由所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决定,经人事处批准,报研究生部备案。

(四)对于已办理退休手续不再延聘的导师所指导的尚未毕业的研究生,可
由其继续指导至该研究生毕业为止,也可由所在学院另行委派其他现职研究生导师继续指导。

第二十一条导师出差、出国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导师因公离校六个月(含)以内的,须事先落实离校期间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并将已落实的指导研究生工作的有关措施报所在学院备案;离校六个月至一年(含)的,由所在学院制定合作导师在其离校期间代行导师职责,并将调整结果报研究生部备案;离校一年以上的,原则上不再分配离校当年(或次年)的招生名额,其在读的研究生应转由其他导师指导。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我校兼职导师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各学院要根据本条例精神制订管理实施细则,报研究生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施行,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五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