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2.1《物质的三态_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2.1《物质的三态_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四节照相机和眼睛视力的矫正【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2)知道眼镜的作用,预防和保护眼睛【教学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镜的光学作用【教学难点】眼镜的光学作用【教学过程】【要点1】眼睛的构造眼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视网膜晶状体角膜底片物像镜头物像【要点2】眼睛的工作原理结合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填写下表【提示】与照相机对比进行说明(补全表格)被注:瞳孔起到了照片机中光圈孔自动放大.当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要点3】眼球的自动调节【问题】①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2cm比较有什么特点?②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重点强化】①物距一般都大于.②成的实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到了我们的大脑中,人们与生俱来就适应这种感觉,因此人们的感觉好像成了一个正立等大的像.③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就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达到改变眼睛“焦距”的目的.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焦距”最小,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焦距”最大,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在距眼睛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最清晰,因此人们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要点4】近视眼的形成原因①结合生活思考近视眼形成的原因.②找到近视镜,摸一摸镜片,它们是有什么光学仪器构成的?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③近视眼的矫正:【要点5】远视眼的形成原因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远视眼又该如何矫正呢?【要点6】眼镜的度数= (公式中焦距f 必须用m作单位).【要点7】眼睛的保护【问题】近视眼的问题在我们中学生中越来越普遍,也得引起了社会更多的关注.因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全国爱眼日.即使有更先进的技术,制造出质量更好的眼镜,也不如我们自已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眼睛的保护工作.请介绍一些保护眼睛的常识.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温度的概念,并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掌握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定义和特征。

2.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的三态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五、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或例子引入物质的三态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的思考。

2. 学习与讨论(2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物质的三态特征、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等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的兴趣。

3. 温度计的使用(15分钟)介绍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并比较室内外温度的差异。

4. 实验与观察(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将一块冰放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其融化的速度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梳理物质的三态特征、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七、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制作温度计,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液体的体积变化来测量温度。

2.引导学生探究冰的融化与凝固的条件、物质的沸腾与凝结的条件等。

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讨论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材料]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材料]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内容分析: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是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和进行物态变化实验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物质三态的认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酒精灯的使用和温度计的使用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由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生活中经常接触,其特点学生也能理解,所以简要讲解即可。

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但作为研究物态变化实验的必备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应向此部分倾斜。

教学设计:【课题引入】教师:同学们知道柯南是什么人吗?学生:……………………教师:柯南善于动脑筋破案,据我观察,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喜欢动脑,老师这里有一个案子要同学们帮个忙破解一下,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支撑原子弹的钢架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有谁能告诉我到哪里去了?学生:……………………教师:在生活中老师也碰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示樟脑丸)我家的衣柜里经常放樟脑丸防虫,但一段时间后它就会变小甚至消失,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教师:老师还注意到前几天下雨后,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消失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地上的雨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后又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并漂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随着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掉下来形成下雨、下雪或其他的降水方式。

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冰是水的固态,通常说的水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引入阶段设计理念:物态变化往往伴随着某种状态下物质的变少、变多甚至消失、出现,弄清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很重要,每一个物态变化伴随着一个“案子”:这种物质从哪里来?或者这种物质到哪里去了?第一个问题紧紧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从动画片出发,引导学生一起来破案,把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集中在课堂里。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和转变规律。

•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掌握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

2. 教学内容2.1.1 物质的三态•固态: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力强,分子间隙较小,分子运动范围有限。

•液态:分子间吸引力弱于固态,分子间隙较大,分子运动较快。

•气态:分子间吸引力最弱,分子间隙最大,分子运动极快。

2.1.2 温度的测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活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温度的测量工具为温度计。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冰块、水和水蒸气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三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态的物质对应的温度状态。

步骤二:讲解•讲解物质的三态的特点和转变规律,强调分子间吸引力对物态的影响。

•介绍温度的概念,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活动程度的关系。

步骤三:温度测量实验•提供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示意图,解释两者之间的差异。

•分发温度计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标度。

•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帮助学生理解并转换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小组讨论与总结•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并讨论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介绍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整合各组讨论得出的共同结论,进行总结。

4. 教学要点•物质的三态的特点和相互转换规律。

•温度是对物质分子运动活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

5. 拓展练习1.将摄氏温度10℃转换为华氏温度。

2.低于0℃的温度一般属于物质的哪个态?3.什么是绝对零度?它在摄氏温标上对应的温度是多少?6.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不同 冷 热 通过尝试, 让学生 说明我们的感觉 不可靠。 从而要用 新的方法,工具。
用温度计 尝试 交流 汇总
3
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将烧瓶浸在热水中有什么现象,取出放入 冷水中又如何?演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呢? 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 的。 讲台上的装置能直接测温度吗?科学家将 我们的装置作了改进,变成了现在的温度计 (FLASH 演示)
2
梳 理 出司 空见 惯 的 水的 三态 的 特 征, 体现 物理的生活 性。
表扬、评价
观看图片
学生举例 讨论 讨论归纳出与温度有关
为下面尝试实验 作准备
冷热大不相同。 你会判断冷热吗? (1) 常识 现在的沈阳、海南谁更热些 (2) 另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水槽中放了 三杯水,请我们找出最热的那杯 (同组的同学同意吗?)找出最冷 的那杯(同组的同学同意?)你是 实验并排好顺序 怎么知道的。 我们的感觉永远可靠吗? 有的同学点头,有的同学摇头,下面我们 观看 flash 首先来看小明同学的操作(FLASH 动画现示)
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
温度计上的每一摄氏度是怎么回事呢? (分为 100 等份) 这样的刻法可以向 00C 以下 1000C 以上延 伸。我们手中的温度的量程是-20C—1020C,也 即最高不超过 1020C。 了解了摄氏温标之后,大家知道自然界中 我们美妙的大自然中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温度 让我们一块来了解一下。(录像) (1) 人的体温 (2) 植物适宜的生长温度 (3) 太阳 (4) 地球中心 (5) 极地 (6) 丹阳地区 我们放松一下,放一段录像看谁最早抢答 出,这是中央台的什么节目。 看中央台的播音员是如何报天气的。 下面做一个游戏,6 个小组选出代表随音 乐报天气预报。 了解了这么多温度之后,我们要想确切知 道,面前其中的一杯水的温度,那么我们就要 用温度计测量。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大家阅读 P 书 51。 使用温度计测其中一杯水的温度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同学有不 规范的操作。 老师记录一个同学的操作,看看是否有问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物质三态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原理。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物质三态的特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难点: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三、教学准备
温度计、冰块、水、热水、烧杯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内容,就是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那谁能说说物质都有哪三态呀?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非常棒!那大家想想,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呢?
(学生举例)
师:那大家知道怎么来测量温度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下面我们开始做实验吧。

(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温度)
师:大家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哦,谁来说说怎么正确使用温度计?
生: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生:读数的时候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

师: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来看看测量的结果吧。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师:通过这次实验,大家都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对物质三态的温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和实验操作,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相互转化。

温度的测量是物理学中基本技能之一,本节课将介绍摄氏度和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 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摄氏度的定义;3.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温度的概念和摄氏度的定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准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固体、液体、气体样品;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状态,如冰、水、蒸汽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 讲解物质的三态:介绍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解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3. 讲解温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温度的含义,知道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4. 介绍摄氏度:讲解摄氏度的定义和起源,使学生掌握摄氏度的概念。

5.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讲解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6.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温度,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质的三态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度: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标准,规定冰点为0℃,沸点为100℃,中间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3. 测量前校零4. 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5. 读数时保持温度计的稳定七、作业设计1. 物质的三态特点是什么?2. 温度的定义是什么?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温度的概念和摄氏度的定义,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优质教案.docx

课题: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感受水在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简述物质三态的特征,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2.初步了解物质的三态与温度有关.3.学会使用酒精灯.4.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2.通过常见的水实验探究,梳理物质三态的特征;通过实验,感受温度高低的判断受人为因素影响,从而认识到测量温度必须用仪器一一温度计进行;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3.了解温度计中通过毛细管放大的方法.4.通过尝试使用温度计感悟使用测量工具的严谨性,认识使用测量工具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求知欲和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1、物质的三态.2、温度计的使用.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和学生对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回顾归纳出物质的三态,通过学生观察、尝试使用温度计感悟使用测量仪器的一般方法,阅读说明书并使用学会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及突破1、温度计的原理、结构2、正确使用温度计通过演示实验、媒体情景展示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通过温度计的尝试使用、纠错分析、学生感悟、阅读说明书、操作实践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设计思路情景创设、引发问题,实验探究、生活回顾归纳出物质的三态特征;问题引入、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媒体辅助、信息快递教学环节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温度计发明的思维过程;尝试使用、纠错分析、学生感悟、阅读说明书、操作实践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资源1.多媒体一套、自制热胀冷缩仪(1)、烧杯(3)、酒精灯(1)、三角架(1)、石棉网(1)、火柴(1)、冰块(1)水槽(2)热水(1)冰水(1)气球(1)、矿泉水(1)、空气清新剂(1)温度计(1)2.烧杯(90)、酒精灯(30)、三角架(30)、石棉网(30)、火柴(30))、冰块(30)温度计(3教学设计) 答:3种学生举例...... 气态,例:早晨的雾,烧开的水上方的白汽,拨开纸的冰棒周围的白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物质的三态温度度的测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物质的三态温度度的测量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即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3.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 使学生掌握温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2.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冰、酒精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状态的变化,如冰雪融化、水沸腾等;2. 概念讲解:介绍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解释温度的概念;3.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三态转化的实验,如冰融化、水沸腾等;4. 温度计的使用: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原理,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5.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并记录;6.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温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 温度的概念;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三态变化现象,并说明其原因;2. 作业答案:如冰雪融化、水沸腾等,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物质三态和温度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温度计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物质三态变化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如冰雪融化导致路面湿滑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和“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两个细节。

教案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案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所创设的物理情景为背景。

由问题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的活动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各种特征,让学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形状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并在活动的同时学会使用酒精灯。

在此基础上,举出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引发学生举例补充自己已知的各种物质的状态,从而引出物质的三态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实验器材】烧杯、冰块、酒精灯、碘升华装置、温度计、自来水、温水【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物质的三态的不同特征和教会学生使用酒精灯和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相信大家对“云、雨、露、雾、霜、雪、雹”都不会陌生,当然它们各有各的特征提问:它们有什么本质是相同的吗?生答:都是“水”演变而来的总结:在不同的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

不光是水,一般物质都会有三种状态,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新课教学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1.组织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中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熄;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e.用外焰加热。

2.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成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那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有何特征呢?(学生猜想)分组实验:观察水的三种状态。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中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不同状态的物质。

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物质三态特征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云、雨、露、雾、霜、雪、雹都是水的“化身”,在不同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而且相互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回发生转化,这里的条件就与温度密切相关了。

二、新授内容(一)物质的三态1、水有哪些状态?演示加热观察烧杯中的冰块水水蒸气。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1)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2)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3)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4)万一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观察加热时的现象并交流。

加热固态碘,固态碘和碘蒸气之间相互转化。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列举其他物质的三态。

云、雨、露、雾、霜、雪、雹属于哪种状态。

云:固液混合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被上升气流顶起;雨:液态冰晶遇到高于0℃的温度熔化而成的;露:液态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液态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上;霜:固态水蒸气凝华形成;雪:固态水蒸气凝华形成;雹:固态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遇冷凝固成小冰雹。

介绍物质三态的特征。

固体:体积和形状都固定;液体: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形状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气体:体积和形状都不固定(体积和形状都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2、天气预报,最高温度3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概念;2.能够利用温度计准确测量物质的温度;3.了解常见物质的三态温度范围和转化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概念。

难点: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在三态转化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与问题引入(10分钟)1.老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实物引入三态的概念,让学生尝试猜测物质的三态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2.提问:你们知道物质的三态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3.学生回答后,引入温度的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温度是如何测量的吗?温度测量的用途有哪些?Step 2 三态温度的测量方法(25分钟)1.老师用简单的实验或演示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比如,一个水银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2.老师介绍不同温度计的种类和测量方法,如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3.老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

每个小组从实验中选择一种温度计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温度,并记录实验结果;4.学生报告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温度计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Step 3 三态转化与温度范围(2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物质的三态相互转化的情况;2.老师介绍常见物质的三态温度范围和转化条件,如水的沸点、凝固点以及冰的熔化点等;3.老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物质的三态温度范围和转化条件,并记录在小组报告中;4.学生展示小组报告,讨论不同物质的三态转化条件和温度范围的差异和共性。

Step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1.老师给予学生一些拓展问题,如在什么条件下油会燃烧?橡胶会熔化?冰会融化?等;2.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导学生思考温度在这些物质转化中的作用,为什么温度对物质的转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例如:食物的烹饪、水的净化等都依赖于温度的控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二是温度的测量方法。

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三种状态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形成的。

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相变。

2.温度的测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本节课将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物质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温度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棍熔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介绍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通过实验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

3.巩固: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4.拓展:介绍一些与温度测量相关的知识,如温度传感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三态、温度测量方法两部分。

物质的三态部分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定义和特点;温度测量部分包括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填空题: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在____、____、____之间相互转化。

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温度计使用方法?A.将温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B.将温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不断搅拌,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使用时:③会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使温度计液泡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④会读--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使用后:⑤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二、测量液体的温度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测量液体的温度,主要体会温度计的“放”、“读”,并在此体验俯大仰小。
3. 按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将下列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用字母代号)
A.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B.选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C.从待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
F.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4. 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
二、温度
1、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
2、测量工具: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五会)
教学反思
2.读一读:阅读P29~30,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计是利用什么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是怎么规定的?
(3)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测量类仪器按照使用的先后顺序
使用前:①会估--大概估测待测物体/液体的温度
②会选--看量程和分度值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作业布置

《第二章 一、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 一、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三态及特点,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温度的变化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树立实践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温度的测量方法,理解温度的变化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及观察能力,三态变化的判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温度计,实验器材;2.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相关知识;3. 设计相关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物质存在的状态。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物质有哪些状态?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讲授新课:(1)物质的三态:教师介绍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

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温度的测量:教师介绍温度的概念、单位(摄氏度、华氏度等)以及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强调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如正确放置、正确读数等。

(3)温度的表示方法:教师介绍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之间的差异,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温度表示方法,如“零上XX摄氏度”、“XX度”等。

(4)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水的凝固点和熔点,加深学生对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解释实验结果。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3.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及反思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及反思

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及反思项目内容一、教材分析《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三态现象引入,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不同状态。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温度这一物理量,包括温度的概念、单位以及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为后续学习热现象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列举常见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

(2)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单位及读法、写法。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温度计构造和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三态的认识和温度概念的理解。

(2)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和读数。

2. 教学难点(1)对温度概念的深入理解。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准确读数,尤其是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1. 讲授法:讲解物质三态、温度概念、温度计原理等重点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观察水的三态变化、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温度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温度现象、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如天气温度变化、发烧测量体温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5. 类比学习策略:将温度与生活中的其他度量概念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单位和测量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物质三态图片、动画,温度计构造和使用视频等)、实验器材(温度计若干,包括体温计、寒暑表,热水、冷水、烧杯、酒精、棉花等)、自制教具(展示温度计原理的模型)。

2024-2025苏科版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案

2024-2025苏科版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案

20242025苏科版八年级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案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三态以及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教幼儿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三态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物质(如冰、水、盐、糖、沙子等),温度计,烧杯,试管,热水,冷水。

学具:每个孩子一本观察记录本,彩色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冰块,让孩子们观察冰块的状态,然后放入热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冰块的状态变化。

2. 实验一:我拿出一个烧杯,倒入一些水,插入温度计,让孩子们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然后我拿出一个试管,倒入一些冷水,插入温度计,让孩子们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

3. 实验二:我拿出一些盐,放入水中,让孩子们观察水的状态变化,然后拿出一些糖,放入水中,让孩子们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4. 实验三:我拿出一些沙子,放入水中,让孩子们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6. 实践: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感受不同的温度,然后记录下来。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物质的三态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物质的状态变化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仔细,记录认真。

但也有部分孩子在使用温度计时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引入更多有关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相变、饱和溶液等,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科学的奥秘。

同时,也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观察,如观察季节变化对物质状态的影响等。

2022年教学教材《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参考优秀教案1

2022年教学教材《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参考优秀教案1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教学器材:自制温度计,酒精灯,火柴,支架,冰块,自来水,温水,热水,常用温度计,烧杯,体温计,学具盒,多媒体等。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反思
今天“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一课时的新课上下来,经过专家的点评,自己也做了一点反思。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备课时还不够细。

比如在物质三态特征归纳后未能及时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固态”或“液态”或“气态”,导致课后作业个别题目学生不会做。

我想,过去的'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还不够,还要备相关练习,了解配套练习中涉及到的知识问题。

第二,课堂的提问不仅要有启发性,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问题既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也不能太小,小到指向性过于明显,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第三,当教学内容多与课时较短的矛盾出现时,一定要注意一节课中教学内容的取舍,什么内容该留在本节,什么内容可划到下一节。

千万不能勉强挤到一节课,而加快讲课的节奏,那必然导致以后炒夹生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内容分析:
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是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和进行物态变化实验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物质三态的认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酒精灯的使用和温度计的使用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由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生活中经常接触,其特点学生也能理解,所以简要讲解即可。

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但作为研究物态变化实验的必备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应向此部分倾斜。

教学设计:
【课题引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柯南是什么人吗?
学生:……………………
教师:柯南善于动脑筋破案,据我观察,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喜欢动脑,老师这里有一个案子要同学们帮个忙破解一下,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支撑原子弹的钢架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有谁能告诉我到哪里去了?
学生:……………………
教师:在生活中老师也碰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示樟脑丸)我家的衣柜里经常放樟脑丸防虫,但一段时间后它就会变小甚至消失,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
教师:老师还注意到前几天下雨后,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消失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地上的雨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后又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并漂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随着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掉下来形成下雨、下雪或其他的降水方式。

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冰是水的固态,通常说的水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引入阶段设计理念:物态变化往往伴随着某种状态下物质的变少、变多甚至消失、出现,弄清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很重要,每一个物态变化伴随着一个“案子”:这种物质从哪里来?或者这种物质到哪里去了?第一个问题紧紧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从动画片出发,引导学生一起来破案,把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集中在课堂里。

关于钢架的消失和樟脑丸的消失,学生简要回答,甚至不会回答也可以,悬而未决,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知识的意愿。

云的形成作为课前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或询问等方式来解决,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不需要做详细的说明,到本章结束时学生自然有所了解。

【物质的三态】
教师:水在三种不同状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来研究一下不同状态下水的形状、体积分别有何特点。

首先我们研究固态的水,看看它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特点。

(出示冰块,放入烧杯并晃动,提醒学生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小即体积)学生: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教师:接下来我们研究液态水,看看它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特点。

(把水注入气球,并改变气球的形状,提醒学生观察气球的外形代表了水的形状;把一部分水装入注射器,堵住管口,向里推活塞,结果发现推不动)
学生:没有一定的形状,但就一定的体积。

教师:水蒸气的形状和体积特点与空气相似,所以在研究时我们用空气来代替水蒸气,来看看水在气态时有什么样的特点。

怎样来研究气体的形状和体积?
学生:用气球装空气,通过研究气球的形状来研究气体的形状;在注射器内封闭一段气
体,通过推拉活塞来研究气体的体积。

演示(有条件可以分组):(向气球里吹气,系好后把气球捏成各种形状,提醒学生气球的形状也就是里面空气的形状。

然后在注射器中封闭一段空气,堵住管口,推拉活塞,活塞都能移动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气体很容易膨胀,也容易被压缩。


教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气态物质体积和形状有什么特点?
学生: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教师: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在三种不同的状态下,它的体积和形状特点有明显不同(出示在熔化的冰块),而且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实验室中经常要让冰快速变成水,或让水快速变成水蒸气,就要用到酒精灯,请同学们阅读书上30页信息快递部分。

(学生阅读酒精灯的使用)
物质三态设计理念:水有三态,其他物质也有三态,以冰、水作为研究对象,是为了从书本出发,尊重书本,当然为了操作方便,也可以用其他固态的物体。

要把水蒸气作为研究对象,难度很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用了空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研究水和空气时,都用到了气球和注射器,经过对水的研究,学生自然想到了对空气的研究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方法不对学生做太多的说明。

酒精灯的使用学生已经接触过,在这里知识温故一下,所以也不必做详细的讲解。

【温度的测量】
教师: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变化的,以水为例,在热的地方我们常见到它的液态,在很冷的地方我们常见到它的固态,可见物质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研究物质的三态,先要学会如何去测量温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温度计,观察一下它的结构。

学生:(学生观察,讨论)温度计由玻璃泡、玻璃管和测温液体构成,玻璃泡壁比较薄,玻璃管比较厚而且管子很细,而且有刻度。

教师:关于温度计的使用请同学们带着黑板上的问题阅读书上31页《液体温度计说明书》,阅读后请部分同学回答。

(学生阅读时,把问题书写在黑板上,学生阅读结束后,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总结或说明)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2)温度计上的标度是怎么规定的?
(摄氏度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将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份是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3)液体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
看: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读:示数稳定,玻璃泡保持与物体充分接触,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记:数字和单位。

教师: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请阅读书本上32页议一议部分,看看图中操作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了,错的又分别错在哪里?
学生:………………
教师:某同学测量温度是温度计的示数如图,请你读一读。

(例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理论知识都比较了解了,现在就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使用你们身边的温度计,测一下你们手心的温度,再测冷水的温度,然后自己调制温水,先估计一下温水的温度,然后测出温水的温度,看看测出来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测量时注意温度计的使用
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错误)
教师:你们配制出来的温水的温度一样吗?(不一样)看来不同的人对于温水的理解和感觉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可以估计出温度的大概数值,但由于人的感觉是不稳定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师:现在流感的疫情很严峻,由于流感病毒很容易传播,所以大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流感。

流感的症状之一是发烧,所以每天需要量体温,需要用到测体温的工具-----体温计。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34页,看一看体温计的构造特点和使用特点,然后和邻近同学探讨一下它在结构和使用上和一般的温度计有什么不同?
学生:构造不同:量程较小,35℃到42℃。

玻璃泡相对较大。

玻璃泡和毛细管连接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

使用方式不同:可以离开人体后读数。

再次使用应把水银甩回玻璃泡。

温度的测量设计理念:该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包含了温度计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内容多而杂,又非常重要。

温度计学生不是第一次看见,但如此近距离接触和操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如果单纯地讲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听觉疲劳和思维疲劳。

采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测量一些物体的温度,让学生对温度有切身的体会,同时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体温计作为家庭常备的工具,可以让学生自带,还可以体现出物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物理是有用的。

物理课堂的特点在这部分内容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懂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的教学,本设计方案还是可行的,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加强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上课过程中也体现出一些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较多,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有待加强。

如果引入部分课堂过于热闹,物质三态部分实验操作时间过多,就会影响到温度测量部分的教学活动,使问题的展开、学生的操作不能获得充足的时间,教学内容可能无法按计划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