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山的那边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在山的那边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1课在山的那边打牢基础1.给加线字注音。
凝成( ) 诱惑( ) 瞬间( ) 隐秘( )2.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2)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3.请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一句中的“种子”是指面无私。
(2)“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句中的“失望”是指。
4.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毛泽东有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本诗中,与马克思、毛泽东的名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5.仿照例句,补充句子。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力,让人。
发掘潜力阅读课文第二节第二段,回答文后问题。
6.选段中押韵的三个词语分别是:(1) (2) (3)7.理解诗句,回答“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的原因是什么?8.诗句中的“漫湿”改为“浸湿”好不好?为什么?创新应用9.(浙江杭州中考题)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让人奋发;;。
10.读下面一则小幽默,回答其后面的问题。
在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这本书提出批评。
”厨师反驳道:“。
”根据以上情境,选出最适合厨师作答的一句话,将答案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对某一作品提出批评,是每一个读者的权利。
B.我没有从事过写作,就不能对你的作品提意见吗?C.即使你从来未做过厨师,我也允许你对我做的饭菜说三道四。
D.我从未下过一个蛋,可我能品尝出炒鸡蛋的滋味,母鸡行吗?11.下面语句的语序调整后,意思没有什么变化的一项是( )A.屡战屡败——屡败屡战B.我要那种带小花点的布——我要那种布,带小花点的C.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情有可原,事出有因D.你吃了饭再回来——你回来再吃饭1.níng yòu shùn mì2.(1)可以强调出内心的失望程度。
1在山的那边(学生)
在山的那边
作者
王家新
课时
二课时
设计
兼馨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总结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学习朗读技巧,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3.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
2.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2.根据自己的生活体检,感悟人生。
学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园地:反复诵读课文
课堂学习: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什么寓意?
四.课后研讨与练习。
1.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二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五.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一.复习检查
1、《在山的那边》选自,作者。
2、解释词语:
隐秘痴想诱惑喧腾
二.整体把握
1.诗中所说的“海”、和“山”指的是什么?
2.“海”和“山”喻什么哲理?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一个零分”什么意思?
1《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朗读要求
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语气和谐 感情饱满
合作探究
标题是“在山的那边”,那么山的 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海!
那仅仅是一片海吗?
那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是 “全新的世界”! 寓指着人生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 或奋斗目标。
五、“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 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 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 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 所以说是飘来的 。
六、“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 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 么意思呢?
王家新,当代诗人, 出生于湖北均县。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 文系读书。现在北京 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 教学工作。出版的诗 集主要有《纪念》、 《游动悬崖》等。
chī 痴 想 yòu huò 诱 惑
yǐn 隐 秘 xuān 喧 腾
níng 凝 成 shùn 一瞬间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三、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 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 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 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 “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 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四、“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 么意思?
既然说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么作者为了实现看到这个“全新的世 界”的海,沿途是不是一帆风顺?
《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
《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在山的那边
【作者】王家新
【朝代】现代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边
创作背景Biblioteka 王家新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 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作者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条清澈的河 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 这首《在山的那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山”与“海”的对立,往往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对立,正如另外一位诗人在《山民》 中所说,“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所以没等他走到那里/就会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可是,在《在山的那边》中,“山”与“海”的对立,“山”对“海”的隔绝,因为一个“一次又 一次失望”却一次又一次攀登,不停地翻越群山去追寻大海的倔强的“孩子”的出现,而告克服。这“孩子”可 以说正是那不屈的“信念”本身。
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 “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 这种挫折也就喻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 征。与之相对应,“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征:“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 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诗人相信,“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景龙《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精选欣赏1979-1991》:“他不像韩东通过托喻‘山 民’,也不像沈奇寄寓‘上游的孩子’,来剖析由保守走向开放过程中国人的深层心态,而是直抒胸臆,在‘山’ 和‘海’两个主体意象构成整体象征的宏阔框架之间,展开他执著的追求过程。”
《在山的那边》主要内容
《在山的那边》主要内容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在山的那一边》主要内容,大家一起来分享下吧。
诗中所说的海是什么呢?诗人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
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
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这山也是一个个目标计划,当你爬上第一个山顶才发现你的理想的实现还很渺茫。
一方面因为渴望早日实现理想,一方面因为对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就能达到理想境界,可事实并非如此,就不免失望、沮丧。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向往山那边的新天地,是童年的遐想。
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这就是说,母亲指点了理想,唤起了我的想望,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一旦望不见海,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长大了,诗人领悟了母亲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海很遥远,但是并非虚无缥缈。
理想和信念,使人不畏长途跋涉,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
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dàng]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以上就是《在山的那边》主要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在山的那边》赏析
《在山的那边》赏析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在山的那边》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初中语文课本入选。
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
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
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
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
疑问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它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主要思想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作为意象,用大海比作思想,用群山表示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征途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
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
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
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
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
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
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
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
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2019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开设中西现代诗歌比较研究课程及创造性写作课程。
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9)、《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2019)、《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在山的那边》(《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等。
1.《在山的那边》课件
喧腾: 喧闹奔腾
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王家新(1957-):1957年 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 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 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 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 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 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 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 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50年)、 《游动悬崖》(1997年)等。
文本分析(三)
7.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 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 是什么意思?
8.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 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五、合作探究,交流解疑。{继续目标3 的学习}
1.难句赏析:“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 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 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
三、有感情地朗读
•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 3.学生一对一练习朗读、学生齐读诗歌。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 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 那边//就是海呀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 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 那边//就是海呀
一、日积月累,反复吟读 二、知人读诗鉴赏法
三、关键词句推敲法 .学完本课,你想到了哪些古今中外的关于理想的名言,或名人事迹请写在笔记本上。
字
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 山朗润、幽泉清冽、春泥润泽、红杏满园……
如宋祁的《玉楼春》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
1《《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 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 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 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 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山”与“海”所蕴涵 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2,诗中大海象征理想,群山象征重重困难。 (1)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被人们赋 予了象征意义,你能举出这样的事物,并 说出它的象征意义吗? 示例: “小草” 1 象征 顽强的生命 2 “ 蜡烛” 象征 无私的奉献 3 “太阳” 象征 光明 (2)是人在诗里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人 全诗表达 生哲理?用自己的活说说 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 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 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知识大盘点
【易读错的字】给加粗的字注音。 痴想 凝成 喧腾 诱惑 一瞬间 隐秘 攀上 枯干 (chī ní xuān yòu shùn mì pān kū ) ng 【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zā)扎腿 (zhǎng)种子 (bēn)奔腾 (shén)什么 扎(zhā) 扎实中 奔 什 (zhá) 挣扎 (zhòng)种植 (bèn)奔头 (shí )什锦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ní ) 喧腾 ( ) xuān 痴想 (chī )凝成( ng yòu 诱惑 ( ) 一瞬间( shùn ) 隐秘( mì) 攀上 ( pān ) 枯干( kū )
2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 发呆地想。 隐秘: 隐蔽,不外露 铁青: 青黑色。多形容人的恐惧、或怒或 患病是发青的脸色。 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信念: 吸引,招引。 诱惑: 喧闹沸腾 喧腾: 水过满,向外流出而打湿 漫湿: 一眨眼之间。 一瞬间:
七上1《在山的那边》
(7)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 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山, 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 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 关。 (8) 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 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 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 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 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 海”。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 “飘来的”?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 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 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⑹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 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 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 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遥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次次表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著追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 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诱惑力 ___。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著的追求变失望为希望 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在山的那边》 PPT课件
作业 (1)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 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 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 以写自然的海)。 (2)抄写生字。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
原意:发呆地想;诗里的意思是:作者神 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 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 的天地,立志追求“全新的世界”。
在山的那边
2.“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 秘”?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 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 人,所以说“隐秘”。
在山的那边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 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这句诗中“铁青”什么意思?是 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 表现什么?
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
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
会实现。
在山的那边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
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
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
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在山的那边
1、如何理解“痴想”在文中的意思?
在山的那边
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 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
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
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在山的那边
“山的那边是海”,这个“海”是 怎样的“海”呢?
“用信念凝成的海”、
“全新的世界”。
在山的那边
为什么说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海 是“全新的世界”? 作者所说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最 终目的,或者说奋斗目标,即理想。
在山的那边
请同学们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山的那边是什么”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在山的那边》。
2.介绍作者:王家新。
二、自主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2.学生分享初读感悟。
三、课堂讨论1.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生字词?如何理解?四、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分段朗读,体会情感。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作者的情感。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课文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深入分析1.课文中的“山”寓意着什么?2.课文中的“海”寓意着什么?3.课文中的“妈妈”代表了什么?三、课堂讨论1.你认为课文中的“山的那边”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说“山的那边,是海”?3.课文中的“妈妈”为什么鼓励孩子去寻找“山的那边”?四、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语言美。
2.学生分段朗读,深入体会情感。
五、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追求理想的故事?2.你是如何理解“勇敢地追求理想”的?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故事。
2.学生谈论对“勇敢地追求理想”的理解。
四、写作训练1.请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1.巩固生字词。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准备下一课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自己的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在拓展延伸和写作训练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旨,激发自己的理想追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检查项目 1.课本: 包书皮 2.红蓝钢笔或水笔 3.小纸片 4.小字本: 抄写《静夜思》 5.笔记本: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今天我学到了…” 2)复习《在山的那边》 ①朗读 2 遍,家长签字 ②字词注音、解释 ③课后第一题作业: 1、第二题(语文本) 2、第三题(笔记本) 3、预习《短文两篇》(笔记本)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凝结而成。 使用手段, 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吸引, 招引。
喧闹, 沸腾。 一眨眼之间。 检查预习 讨论品味词语: 痴想: 铁青着脸: 诱惑: 枯干: 童年的幻想
困难的艰巨性 成功的喜悦 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与痛苦 认读生字 整体感 知 探究词义 品味词语 小时侯,我常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3、要不怕困难,坚持奋斗,才能实现 人生理想。
从时间上说, 第一诗节写我童年的时候;第二诗节写我长大 以后。
从内容上说, 第一诗节写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诗节写我长大 以后的拼搏和奋斗。
从象征意义上说, 第一诗节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 “海”, 第二诗节中的”山“象征了困难, ”海“象征了信念。 研读赏析
1)标段序
2)字词: 注音,解释,造句 3)朗读: 签字
4)第一题 下课啦! 放飞理想展翅翱翔 紫藤萝瀑布
1在山的那边(教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对于我们来说,童年刚刚过去并不陌生,你还能回忆起童年的一些趣事吗?(唤起童年的回忆)你还记得童年时你的那个最大的梦想吗?(同学们争先回答)的确,几乎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幻想和心愿,可能就是这些幻想和心愿吸引着我们,带我们走进另一个世界,哪怕为之付出代价,也不放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写得就是童年时代追求梦想得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童年梦想吧!
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可以是阴郁的……
要求:1在300字以上。
2可以发挥想像,要有议论抒情。
3预习第二课。
2.朗诵此诗(2遍)
第一遍:了解本诗的内容
第二遍: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读此诗(自己练习)
3.找同学起来朗读
4.针对中朗读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
①读准字音②普通话标准
③自然流畅,不读破句④有感情的朗读
5.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
6.再找学生起来朗读
小结:经过教师的教读,学生们的朗诵水平明显提高。(给予鼓励和表扬)课下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巩固朗读能力。
4.创作背景:《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三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作者出生于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教师,从小随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检,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检查预习情况(投影)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材全解
《在山的那边》教材全解题目解说:《在山的那边》是一个非常含蓄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完全诗,看看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
题目简介而凝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全文: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跟我说过:海哦,山的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确实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全解:1.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借助“山”和“海”两个意象,表达了一种信念与这里,那就是:要达到理想警戒。
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理想!2.写作特色:(1)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写作手法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概括的思想感情。
本诗中“山”象征困难、挫折和失败,“海”则象征理想、信念、成功。
“无数座山”形象地说明实现理想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要努力经过奋斗才能到达。
是人把深刻的哲理寄寓于大家熟悉的事物中,给人以启迪。
(2)语言朴实凝练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语,语言易懂又不失凝练。
(3)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设问、碧玉、你人、反复等··4.问题探究(1)“一次次漫湿了我苦干的心灵······”中省略号包涵了什么内容?很多次的希望、失望、努力、奋斗、挫折、灰心、重拾信心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描绘出的人生图景尽在省略号中,作者的感慨也隐含其中,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于“海”的深切渴望。
《在山的那边》诗歌鉴赏
《在山的那边》诗歌鉴赏《在山的那边》诗歌鉴赏《在山的那边》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二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首诗歌语言朴素易懂而又不失凝练,以抒情带出哲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下面的文字是对这首诗歌的鉴赏:诗人首先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述说小时候的幻想,深情而自然地把我们带入那个敢于幻想的童年的回忆中,妈妈的指点唤起了“我隐秘的想望”,诗人用孩童式的'提问点出自己追寻的对象──山那边光明、自由的世界。
起初对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一旦受到挫折不免失望、沮丧。
一个“哭”字,将童年的“我”愿望落空后的情态勾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以“我”的疑惑说起,照应前文,再次勾起诗人对理想的憧憬。
长大后终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是信念凝成的海”的含义。
以呼告的形式揭示一个富有哲理的信念: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经历千辛万苦的。
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全诗中心虽说只有一个哲理,却把它寓于大家熟悉、易于接受的事物中去,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山的那边教材分析《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困惑和成功的喜悦,成年的感悟和信念。
这首新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美,意蕴丰富,在诗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学情分析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学习诗歌有一定的难度,但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写,而且孩子对未来也充满希望和幻想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新的学习阶段也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应该借助它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的信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如“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并活用新词;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学会正确朗读诗歌,掌握重音,有准确停顿和语气。
3.理解“山”与“海”所蕴含的意味,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与探讨中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作用;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2.①诵读法。
②联想想像法。
③讨论与点拨法。
④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体味通往理想之路就要不畏艰苦跋涉的人生哲理,学会正确对待困难;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朗诵课文;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谈“梦”导入新课(5`)教师充满感情的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各抒己见,各抒己梦)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山里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呢?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
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他的想法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导入的同时伴随多媒体展示:伏在窗口向远方眺远,远处是起伏的群山,东方有一轮红冉冉升起。
字幕: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
教师板书(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资料助读——诗歌文体常识简介:(2`)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投影:——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yún)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
投影:——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它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可以歌咏、朗诵。
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师:同学们预习生字了吗?谁来朗读加点的生字并疏解词义?(学生踊跃举手,教师出示课件并点名朗读生字词)投影: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3`)教师明确,学生识记:凝.成(nínɡ):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隐(yǐn)秘.(mì):隐蔽,不外露。
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痴.想(chī):发呆地想。
铁.青(tiě)扎.下(zhā)四、诵读感知:(13`)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诵读中的重音、语气、停顿和情感表达。
(2`)2.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3.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3`)第一节“我”童年时期,借与妈妈的对话,表达对“海”渴望、向往,没找到“海”感到失望和困惑。
第二节“我”长大以后,借与读者的对话写“我”的追寻和奋斗,终于找到了“海”,表达“我”的感悟和信念。
4.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曾经失望,也决不放弃,百折不回。
五.说说第一节的朗读重音,为什么重读,然后再请同学试读。
(9`)重读预设:“痴想”——诗人小时候有强烈的好奇心,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幻想。
“海”——因为是妈妈给我的回答。
“是海”——是不是呢,我半信半疑。
“想望”——表示怀有怎样的心理。
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
“终于”——表示爬上山顶费了很大力气,花了不少时间。
“哭”——突出我伤心至极。
“山”——交代失望的原因。
“山、铁青着脸”——以景衬情。
“零分”——以比喻表达失望与痛苦;还要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那个海呢?”(强调。
埋怨的口气,无限的失望和沮丧,无限的向往与渴望。
)六.诵读指导:(2`)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流利: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有感情: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需要注意抑扬顿挫,控制好音量、语速、语气、语调。
七.请说说第二节的朗读重音,为什么重读,然后再请同学试读。
(9`)重读预设:“用信念凝成”——因为只有具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越过高山,看到大海。
“飘来”——信念、理想怎么来的。
“扎、深根”——妈妈(的话)对我影响很大。
“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诱惑”——好奇、渴求。
“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坚持不懈。
“海”——是追求的目标。
“我”——表明追求的主体。
“雪白”——色彩。
“枯干”——对理想的渴望。
朗读这句是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
“是的”、“相信”——强调,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
“不停、无数、一次次、终会、海、全新、照亮、眼睛”(表现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会惊喜万分。
)八.请某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评价。
九.学生再听老师读课文,轻轻跟读,想象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3`十.作业:语言运用——仿照示例扩写句子:例:海在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树在点头→→第二课时一、质疑、合作探究。
(30分)1、师: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或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出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进行约四、五分钟。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师: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看哪一组表现最积极。
生争相举手发言。
教师启发、点拨,归结:预设:生动形象,准确凝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积极追求新的天地的少年。
(2)、“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想望”是“隐秘”?是指我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希望看见山那边的大海。
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3)、“我”经过努力,最终爬上了那个自以为可以看到海的山顶,“我”的愿望实现了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没有。
哭着回来了。
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4)、“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拟人手法。
是写“我”失望和沮丧时的心情。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可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这样写既形象生动又富有童趣。
(5)、“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妈妈的那句话给我的希望和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而且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
妈妈的话影响了我,“大海”成了我终身的追求,后来“我”不懈努力,日积月累,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7)、“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8)、“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句的三个量词用得特别好。
好在哪里?“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坚持不懈;“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9)、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是指理想和信念。
那么,为什么说“山那边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
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
而因为只有具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才能越过高山,看到大海,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