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词句解析

合集下载

《手指》教材解读

《手指》教材解读

《手指》教材解读《手指》是丰子恺的一篇散文。

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使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手指本是寻常之物,作者却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把它们写得灵动鲜活,富有生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第2自然段先从形体、构造等方面描写大拇指的样子,然后说明其貌不扬的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肯吃苦的,并以举例的方式写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而且它还从不好大喜功;第3自然段写了食指的姿态和作用,举例说明了食指做的工作多而且复杂;第4自然段写了中指因为所处的独特位置,所以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和“养尊处优”的地位,但实际做事时却出力不多;第5自然段则写了无名指和小指的姿态和作用,说它们“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却是最为薄弱的。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并阐明了一个道理,即人群的全体就如同五根手指,团结才有力量。

作者对五根手指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五根手指虽有差异,自己却无爱憎在其中,照应文章开头部分对五根手指的概述。

接着阐释道理,启发读者从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有的人如大拇指般,其貌不扬却吃苦耐劳;有的人如食指般勇于探险、机敏能干;也有的人如中指般相貌堂皇、养尊处优,或是像无名指和小指一样能力薄弱。

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文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从外形到作用,将小小的手指刻画得栩栩如生。

例如,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大拇指的形状是“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这样一来,原本没有生命的大拇指变得就像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人一样,让人感到亲切;举例写大拇指的作用时,“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等词语营造出了场景的急迫、局促之感,大拇指的劳苦形象就此生动了起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讲解含习题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讲解含习题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讲解含习题答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讲解含习题答案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刻画了五个鲜明的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最后阐明了“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

主要作品: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

形近字:姆(保姆)扎(挣扎)渺(渺小)享(享受)豹(猎豹)拇(拇指)轧(倾轧)沙(沙子)哼(哼唧)貌(相貌)多音字:薄:bó薄弱báo 薄饼bò薄荷处:chù到处chǔ相处近义词:姿态—姿势消受—享受堂皇—气派机敏—机灵秀丽—秀美薄弱—单薄渺小—微小附庸—附属反义词:简单—复杂危险—安全机敏—迟钝薄弱—坚强强硬—软弱渺小—伟大养尊处优——吃苦耐劳理解词语:【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姿态】姿势;样儿。

【窈窕】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

【秽物】肮脏的东西。

【消受】享用、受用;禁受、忍受。

【扶衬】扶助,衬托,帮助的意思。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二课《手指》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二课《手指》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二课《手指》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本文档将为您详细介绍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手指》的知识点,并提供相关的同步练习题目以及答案。

本节课是人教统编版教材中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知识点1. 文学常识•了解《手指》这篇文言文的作者和背景。

•理解文中讲述的“手指”的象征意义和抒情主题。

2. 阅读理解•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能够分析文中的情感色彩及其表达方式。

3. 词语解释•掌握生字词语的字形、字音、字义等基本知识。

•能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思。

4. 写作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感悟性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步练习题目1.请简要描述《手指》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你认为作者通过“手指”这一象征意义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3.尝试分析文中“手指如风筝”、“手指如琴弦”等比喻的含义。

4.解释以下生字词语的意思:触及、颤抖、翦。

答案1.《手指》一文主要描写了手指的种种形态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出象征和抒情的意义,体现了手指的独特之处。

2.作者通过“手指”这个象征意义传达了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3.“手指如风筝”比喻手指的灵活自如,飞快地移动;“手指如琴弦”则表示手指的灵敏,好比演奏音乐的琴弦。

4.解释:–触及:碰到、接触。

–颤抖:微微的颤动。

–翦:剪断、割。

通过以上练习,相信您对《手指》这篇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

希望您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小学语文《手指》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手指》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手指》课文原文及赏析
《手指》原文:
我有五个手兄弟,它们各有所长,各有各的用处。

大拇指是五指中的大哥,它虽然长得矮胖,但是力气最大。

在握、捏、掐等动作中,它都是主要的力量来源。

食指是二哥,它灵活而机敏。

拿笔写字,拿筷子吃饭,点按钮,都需要它的帮助。

中指是三哥,它身材修长,地位优越。

在弹琴、射箭等动作中,它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无名指和小指是四弟和五弟,它们虽然力气较小,但也有自己的独特用途。

比如戴戒指,做手势,都需要它们的参与。

这五个手指虽然形态各异,力量不同,但是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许多工作。

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只有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赏析:
《手指》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了五个手指的特点和功能,寓教于乐,富有哲理。

首先,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让孩子们能够轻松理解并记住每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例如,将大拇指比作力气大的大哥,食指比作灵活机敏的二哥,中指比作身材修长、地位优越的三哥,无名指和小指则是各有独特用途的四弟和五弟。

其次,课文通过手指的比喻,传达了团结协作的重要理念。

五个手指虽然形态各异,力量不同,但是只有它们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许多工作。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只有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总的来说,《手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比喻,既让孩子们了解了手指的功能和特点,又让他们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是一篇寓教于乐的好文章。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讲解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刻画了五个鲜明的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最后阐明了“团结才有力量” 的道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一1975年9月15日),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

主要作品: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

形近字:姆(保姆)扎(挣扎)渺(渺小)享(享受)豹(猎豹) 拇(拇指)轧(倾轧)沙(沙子)哼(哼唧)貌(相貌)多音字:薄:bo 薄弱bao 薄饼bo 薄荷 处:chu 到处chu 相处理解词语:【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 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 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近义词: 姿态一姿势 机敏一机灵 渺小一微小反义词: 简单一复杂 薄弱一坚强养尊处优一 消受一享受 秀丽一秀美 附庸一附属堂皇一气派 薄弱一单薄危险一安全 强硬一软弱 吃苦耐劳机敏一迟钝 渺小一伟大【姿态】姿势;样儿。

【窈窕】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

【秽物】肮脏的东西。

【消受】享用、受用;禁受、忍受。

【扶衬】扶助,衬托,帮助的意思。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五年级下册课文手指

五年级下册课文手指

五年级下册课文手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课文笔记一、学习任务1.认识"拇、弦"等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4.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二、任务分解(一)字词讲解“薄”是个多音字,读báo时多用于口语,表示距离小,与“厚”相对。

读bó时,多表示微、少、弱,比如单薄、刻薄、薄弱。

读bò时只用于薄荷。

窈窕读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秽物:脏的东西。

秽读huì,意思是脏轧yà伤、爱憎zēng(读第一声)附庸,可以借用近义词来理解:附属、依附扶衬,意思是扶助、帮衬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享受优裕的生活(这个词多含贬义)(二)说说五指的姿态及作用课文要多读几遍,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读完课文后,借助关键词句来了解五指的姿态和性格。

(三)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课文的语文风趣幽默,将小小的手指描写得栩栩如生,读来十分有趣。

比如,第2 自然段中,作者描写大拇指"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大拇指变得就像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人一样、让人感到亲切;再如第3 自然段写食指的作用,"全靠""都要""最多"等词语、夸张地表现出食指勤奋卖力、敢干探险、不怕牺牲的形象,读起来趣味盎然。

再如,写中指用"曲线优美""养尊处优"等词语,就显得格外鲜活,富有趣味。

再如,“无名指多用于……”“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联想到生活中两根手指的用处,相信一定会发笑。

《手指》课文批注

《手指》课文批注

《手指》课文批注
《手指》是一篇女作家王小波的散文,描写了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作用和意义。

下面对文章进行批注:
手指,是人类身体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注:文章的开头直接点出手指的重要性,引出了文章的主题。

手指的灵活程度、手指的颜色、形状以及指甲的长短,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彼此的一个标志。

注:作者通过手指的细节描写,强调了手指的重要性。

手指有时让我们想起某些人。

注:通过手指引起联想,描写了手指在心理上的意义。

在问题的处理上,指手划脚的动作常常雄辩地说明问题。

注:手指还能在交流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不如手指可爱、不如手指有用、不如手指有灵活性。

注:手指的神奇之处也在本句中体现,表现出手指的多方面作用。

指甲的长短和颜色,尤其是女人的指甲,已经成为考虑这
个人卫生状态和精神状况的一个标志。

注:手指、指甲等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卫生和精神状况,说明了手指的身体意义和文化意义。

在床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手指都能让你发现一些你原来不知道的地方。

注:手指在情感层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人对于手指的看法都不一样。

注:表达了手指对不同人的不同意义。

总之,手指无处不在。

部编版小学语文《手指》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手指》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手指》课文原文及赏析《手指》课文原文:我有五个手兄弟,它们各有所长,各有其短。

大拇指,虽然样子笨拙,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

无论是拿东西、握工具,还是揿按钮、按键盘,都离不开它。

尽管它的地位最低,但工作最辛苦,所以人们常说:“大拇指是个大功臣。

”食指,位于五指的中央,形状秀美,姿态灵活。

写字、拿筷子、弹琴,都要靠它配合其他手指完成。

它是五指中的“探险家”,敢于冒险,敢于尝试。

中指是五指中最长的一个,它显得高傲而庄重。

在签名字、拿笔、拿筷子时,它总是居于主导地位。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虽然它们的力量较弱,但在装饰上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戴戒指、做手势,都少不了它们。

这五根手指,虽然各有长短,但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这就是“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赏析:《手指》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性和作用,寓含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课文通过描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各自的形态和功能,形象地展示了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大拇指虽看似笨拙,却是最能吃苦耐劳的;食指灵活机敏,勇于探索;中指高傲庄重,主导着许多动作;无名指和小指虽然力量较弱,但在装饰和表达情感上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课文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虽然五根手指各有长短,但只有当它们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手指,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完成更大的任务,实现更高的目标。

总的来说,《手指》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手指的形象和功能,寓言式地传达了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手指中的中心句总起句 总结句 过渡句 拟人句排比句

手指中的中心句总起句 总结句 过渡句 拟人句排比句

《手指》中心句总起句,拟人句,排比句
中心句: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起句: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第二段总起句)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

(第二段总起句)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第三段总起句)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第四段总起句)
总结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过渡句: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拟人句: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排比句: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手指》课文课件

《手指》课文课件

03
难点2:复杂情感的理解
04
情感体验、文学素养
05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的复 杂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06
学生问题解答
问题1:手指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理解、解析
解释手指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问题2:文章主旨的把握 归纳、总结
总结文章的主旨,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
06
文章以手指为喻,通过对手指的描写,展现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团结 、合作、分工等。
课文地位与作用
《手指》是丰子恺散文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
典之作。
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 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 考和感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手指》这篇文章在教育 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帮助 学生了解团结、合作、分工等重
VS
改进空间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方面,教师 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与现 实生活相关的实例,帮助学生将课文主旨 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收获与评价
学生感悟
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学习《手指》,对团结 、互助、合作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 时也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给予肯定,同 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和道理,成为更好的人。
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
作者用“风靡”比喻小区里很多孩子都喜欢跟这个老人家一起玩耍,表现了老 人家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拟人
作者用“嬉戏”来形容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游戏玩耍,将孩子们比作人,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样子。
04
拓展知识链接
相关文化常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手指》课后生字组词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手指》课后生字组词

《手指》一课的生字以及它们的组词:
1.拇(mǔ):拇指、栠姆指头
2.搔(sāo):搔痒、搔头、搔耳
3.掐头去尾(qiā tóu qù wěi):去掉前后的不要,留下中间的。

4.撰(zhuàn):撰写、编撰、纂写
5.旋(xuán):旋转、回旋、盘旋
6.蘸(zhàn):蘸水、蘸墨、在酱里蘸一蘸
7.捏(niē):捏住、捏弄、捏造
8.栗(lì):栗子、战栗、栗色
9.呻(shēn):呻吟、呻唤、呻唤连连
10.惩(chéng):惩罚、惩治、严惩
11.兜(dōu):兜售、兜揽、兜底
12.脯(pú):胸脯、脯子、脯氨酸
13.吮(shǔn):吮吸、吮乳、吮指
14.搔(sāo):瘙痒、搔头、搔耳
15.摄(shè):摄影、摄像、聚焦
16.捏(niē):捏造、捏紧、捏弄
17.承(chéng):承上启下、承担、承重
18.扭(niǔ):扭动、扭曲、扭捏
19.携(xié):携手、携带、携家带口
20.挚(zhì):真挚、挚爱、诚挚
21.挽(wǎn):挽留、挽救、挽回
22.搞(gǎo):搞鬼、搞乱、搞笑。

《手指》词句解析

《手指》词句解析

《手指》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二、对词语的理解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五年级下手指一文生字组词词语理解

五年级下手指一文生字组词词语理解

五年级下手指一文生字组词词语理解本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各种不同的姿态和性格,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理解词语:【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姿态】姿势;样儿。

【窈窕】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

【秽物】肮脏的东西。

【消受】享用、受用;禁受、忍受。

【扶衬】扶助,衬托,帮助的意思。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生字组词:拇(拇指)(大拇指)搔(搔头)(搔痒)痒(痒痒)(抓痒)秽(污秽)(秽气)轧(倾轧)(轧钢)拧(拧干)(拧巴)螺(螺丝)(螺纹)纽(纽扣)(纽约)扣(扣子)(扣眼)貌(外貌)(容貌)仓(仓库)(仓鼠)渺(渺小)(渺茫)涕(涕泪)(流涕)享(享受)(享乐)庸(平庸)(庸人)憎(憎恶)(憎恨)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在太空中生活的种种趣事,激发我们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兴趣。

下面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生字组词词语理解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生字组词宇(宇宙)(宇航员)(庙宇)(宫宇)宙(宇宙飞船)(宙斯)杯(杯子)(水杯)(干杯)(奖杯)失(失去)(丢失)(消失)(失明)板(地板)(木板)(黑板)(平板)客(客人)(客气)(客房)(客厅)易(容易)(交易)(轻易)(易手)浴(浴室)(浴巾)(淋浴)(沐浴)室(教室)(办公室)(室外)(温室)词语理解航天员:或称宇航员,指驾驶航天器并在航天中从事科学研究或军事活动的人。

安稳:安静平稳。

普通:平常,一般。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3、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生字组词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生字组词涛(tāo)波涛、海涛、浪涛澎(png)澎湃、澎湖、内心澎湃湃(pi)澎湃、滂湃、心潮澎湃烁(shu)闪烁、闪烁其词、言辞闪烁窃(qi)偷窃、窃贼、盗窃私(sī)私下、私自、私人嗡(wēng)嗡嗡、嗡子、嗡营啾(jiū)啁啾、啾唧、百鸟啾啾鼾(hān)打鼾、鼾声、鼻鼾警(jǐng)警察、警长、出警肌(jī)肌肉、增肌、腹肌梭(suō)梭子、梭子蟹、穿梭贼(zi)乌贼、盗贼、抓贼章(zhāng)章鱼、印章、盖章褐(h)褐色、黄褐色、褐炭胞(bāo)细胞、同胞、双胞胎藻(zǎo)海藻、藻类、绿藻达(d)达到、送达、达人蕴(yn)蕴含、蕴藏、意蕴煤 (mi) 煤炭、烧煤、煤气储(chǔ)储存、储蓄、存储属(shǔ)属于、属相、归属宁(nng)宁静、安宁、鸡犬不宁官(guān)官员、做官、官司汪(wāng) 汪汪、汪洋、水汪汪险(xiǎn)危险、险要、艰险攻(gōng) 攻打、攻击、进攻推(tuī) 推开、推拉、推门迅(xn) 迅速、迅捷、迅猛速(s) 迅速、速度、加速退(tu) 退后、退步、退回铁(tiě) 铁路、铁块、打铁煤(mi) 煤炭、烧煤、煤气参(shēn) 人参、参茶、海参4、四年级下册17课生字组词四年级下册17课生字组词浙:zh(江浙、两浙、浙本)罗:lu(包罗、罗缕、暹罗、)杜:d(杜门谢客、防微杜渐、召杜、)鹃:juān(望帝化鹃、杜鹃泣血、山鹃)窄:zhǎi(狭窄、窄小、心窄)郁:y(忧郁、郁郁葱葱、郁闷)肩:jiān(肩负、并肩、肩窝)臀:tn(臀鳍、掇臀捧屁、臀围)移:y(愚公移山、移动、移交)额:(定额、差额、余额)陆:l(大陆、陆地、光怪陆离)乳:rǔ(乳胶、乳腐、乳化)笋:sǔn(芦笋、笋条、雨后春笋)端:duān(端倪、弊端、云端)源:yun(资源、源头、桃花源)5、下册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字组词词语解析四年级本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小外甥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丰子恺手指的好词好句

丰子恺手指的好词好句

丰子恺手指的好词好句丰子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作家,被誉为“笔是丰子恺的躯壳,而心是刘芳菲的躯壳”。

丰子恺的书法给人一种犀利俊逸的感觉,字体优美流畅,独具个性。

他笔下的字,每一笔都如同一蓬清泉,清澈透明,意境深远。

以下是一些丰子恺手指的好词、好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指引。

1. “书如见人,字如见心。

”丰子恺强调了书法与人性的紧密联系。

字体应该能够表达出书写者的内心感受和个性特点,好的字应该是凭心而写,真实而自然。

2. “用笔有变,不失其骨。

”丰子恺对书法用笔的要求非常高。

他强调书写的变化要有灵动的地方,但绝不能丢掉字的本体,书写的变化要有度,不能过于随意。

3. “万字有形,乃言之苦。

”丰子恺认为汉字的形状是由自然界的万物演化而来,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天地间的奥秘和人类智慧。

学习书法时,要用心去体会每一个字的形态,深入其中,才能真正领悟到文字的魅力。

4. “字不可沉默,意不可隐形。

”丰子恺主张书写要有视觉冲击力,要使字体生动活泼,饱含情感。

一笔一划都应该表达出文字背后的意义和精神内涵,让人一见之下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好字善诗感谢天。

”丰子恺坚信好的字体与好的诗作是相辅相成的。

字和诗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因此,学习书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对诗词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6. “书法之美,以自然为鉴。

”丰子恺认为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书法家应该借鉴自然界的万物形态和变化,将其融入到字体的创作中,使之与自然的美相契合。

只有在自然的启示下,才能真正创造出独特而有灵魂的字体作品。

丰子恺的这些好词好句,不仅是对书法本身的有益指导,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能借鉴其中的智慧和启示,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

无论是对于书法的学习,还是对于人格的磨炼,这些丰子恺手指的好词好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让我们以丰子恺为楷模,不断追求艺术的卓越,用心态度去感悟字体的美妙,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

《手指》 词句解析-文档资料

《手指》  词句解析-文档资料

《手指》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2)对词语的理解。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小学六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课文简介 中心思想 常考知识点 匆匆 挑花心木 顶碗少年 手指

小学六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课文简介 中心思想  常考知识点 匆匆 挑花心木 顶碗少年 手指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课文讲解一、朱自清《匆匆》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1.课文简说。

写作背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

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

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

”(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通过作者的多处修辞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时间飞逝的无奈和惋惜,希望能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并懂得珍惜时间。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手指.DOC

手指.DOC

手指一、教材解读1.课文解说。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2)对词语的理解。

《手指》中描写外形的词语

《手指》中描写外形的词语

《手指》中描写外形的词语灵活、胖乎乎、懒洋洋、毛茸茸、温和、四蹄生风、贪吃好睡、昂首嘶鸣、狗仗人势、欢蹦乱跳、快马加鞭、老马识途、高大雄健、摇头摆尾活泼可爱、飞跃、迎风飞舞、觅食、划行、艳丽、扑击、银灰、孔雀开屏、报晓、飞翔、可爱、小巧、温顺、笨拙、黑油油、牛肥马壮、高大、淘气、嬉闹、灵巧、灵敏。

小羊羔胖乎乎,白生生;蜷曲的毛,像一团团绒球贴在身上。

这些奶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

我爱我的玉兔,它们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现在,我仍在观察蜗牛,我想了解到更多的秘密。

兔子的耳朵又大又长,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声音发出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

小白兔吃饱了的时候,就仨一群俩一伙地在沙地上跑来跑去,像一个个小雪球在滚动。

小花猫的脑袋圆圆的,顶着一对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绿眼睛瞪得像两盏小绿灯。

小猫“咪咪”的那一双大耳朵,一天到晚都直竖着,哪个地方有声音,马上往那边转,活像一架有特殊性能的雷达。

这只花猫的全身是白底黑斑,远看上去,像一团雪白的棉花点上了几滴墨汁。

小猫鼻子下面有一张人字形的嘴巴,两旁有6根白色的胡须,常常一扇一扇的,挺神气。

猫的胡子非常硬,像钢针一样,能量出洞口的尺寸。

小黑猫长长的尾巴像小鞭子似的,左右摇摆。

小猫有一对透亮灵活的大眼睛,黑黑的瞳仁还会变:早晨,像枣核;中午,就成了细线;夜里,却变成两只绿灯泡,圆溜溜的,闪闪发光。

小花猫早上起来先伸一下懒腰,然后再坐起来,用两只前爪在舌尖上舔一点唾沫,像人一样地洗着脸,再用舌头不停地舔着自己的毛皮,直到有一点光亮为止。

那条小狗一身金黄色的毛,闪闪发亮,像刚刚擦过油似的。

这只天真可爱的卷毛狮子狗,小黑尾巴一摆动起来,像个滚动的小绒球。

那条小黑狗,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就像黑缎子一般油亮光滑;雪白的小爪儿,像4朵梅花;那条撅着的小尾巴,总是悠闲不停地摇摆着。

那黑狗不吼不叫,像一个很有身分的武士,威严、老练,一动不动蹲在那里,雄纠纠张开胸脯上绒样的长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指》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二、对词语的理解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