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总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1)药性与CNS状态 寒凉药: 中枢抑制→镇静、镇痛、抗惊厥; 温热药: 中枢兴奋→导致失眠。
(2)药性与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寒凉药 病人 交感神经功能↓ 内分泌功能↓ 温热药 动物 交感神经功能↑ 内分泌功能↑
(3)药性与能量代谢 温热药: 耗氧量↑、体温↑、饮水量↑; 寒凉药: 耗氧量↓、体温↓、饮水量↓。
中药药理学 基础药理
中医体系 现代医学体系
例如:
枳实
(功效) 理气消滞 舒肝解郁
(分类) 理气药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解表药
研究内容
• 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提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 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 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及特点。
一、四性(四气) 二、五味 三、升降浮沉 四、归经 五、有毒和无毒
一、四性(四气)
寒热温凉四性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四性”是 从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所产生的反应(作用和疗效)中概括 出来的,即凡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便认为属于热性或 温性药(多具有祛寒、温里、助阳补气功效);反之凡能 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认为属寒性或凉性药(具有清热、 解毒、凉血、滋阴、泻火)。
3、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表现能量代谢的指标有:耗氧量、体温及饮水量等。
实验证明: A、温热药: ①鹿茸能提高脑、肝、肾组织的耗氧量、促进糖分解; ②麻黄、桂枝、附子、干姜、肉桂和细辛均能提高实验动物(大
鼠、小鼠)耗氧量; B、寒凉药: ①知母、龙胆草、黄柏、石膏明显降低大鼠耗氧量; ②黄连解毒汤可减少饮水量,且降温明显。
3、老药新用(发展新药源)
a、药材资源的开发 新药材、人工栽培、人工代用品(人工牛黄)
b、老药新用 枳实—抗休克
4、研制新药
近年来新药审批制度已经完善。药理学必须提供所研制新药的药 效学、毒理学、一般药理学资料。
5、为中医药国际化服务
揭示中药的现代科学原理,使祖国医药的知识能为全世界医药学 界所理解和掌握,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共同攻克难关:癌 症、爱滋病、心血管病等。
可见 寒凉药:使CNS抑制作用↑; 热性药:使CNS兴奋作用↑。
2、药性与植物NS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热证病人:交感—肾上腺功能偏亢
血、尿中 儿茶酚胺 17-羟皮质类固醇
寒证病人:交感—肾上腺功能偏低
血、尿中 CA 17-OHCS
寒凉药( )
CA
血、尿中 17-0HCS ( 均向正常方向恢复)
温热药( )
苦能 泻下、燥湿、降气
大黄 (蒽苷 ) 泻下,抗菌; 黄连、黄柏(小檗碱) 抗菌、抗病毒、能燥湿
止血、止泻、久痢、脱肛
五倍子、诃子 鞣 质
甘味药: 含氨基酸、糖、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
脾 61种补益药中有43种甘味占70%。
甘能 补养、缓和、和中,调补人体气血阴阳、缓急止痛。
人参、黄芪 补气
甘草
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苦味药: 生物碱(75%含生物碱的药属苦味药)
心 苦味药中的寒凉药以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
(4)药性与抗感染及抗肿瘤的关系 寒凉药:抗菌、消炎、抗病毒并抗肿瘤。
二、五味
辛、酸、甘、苦、咸
辛味药:挥发油 辛: 183种 460种 39.8%
肺 辛能散、能行 辛味多数含挥发油可调整消化道功能,以使胃肠平滑 肌收缩↑,排出胃肠积气,消除胀满。
酸味药: 含有机酸、鞣质。

酸能 收敛固涩
乌梅
柠檬酸
耗氧量
温热药 ↑

寒凉药 ↓

体温 ↑ ↓
饮水量
4、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① 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
a、苦寒药:板蓝根、连翘、赤芍、黄连等; b、清热药:双花、连翘、三黄、鱼腥草、大黄等; c、辛凉解表药:菊花、葛根等; d、清热通淋药:木通、车前草、扁蓄、金钱草等;
② 用于抗肿瘤:山豆根、大黄、山慈菇、青黛、苦参—寒 凉药。
目的和任务
1、阐明中医药理论,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机理
活血化瘀药: 防治血瘀证 脑血管栓塞 闭塞性脉管炎 红斑狼疮 硬皮病
药理基础: ①改善血液流变学; ②改善血流动力学; ③改善微循环。
2、为中药配伍理论提供实验依据
改良剂型 改革炮制工艺 例如:远志、连翘去心不必要。 醋制元胡—合理(为改革炮制工艺提供线索)。
血孕酮
动物模型
人们在动物身上复制寒证(虚寒)和热证(虚热)。
模型、方法 ①虚寒证:长期给寒凉药(知母15g、龙胆草12g、黄柏10g、石膏 20g制成150%煎剂)大鼠:4ml/d,连续灌胃三周可造成: 心率↓、尿内CA↓、血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尿中 17-OHCS量↓、耗氧量明显↓、与虚寒证患者表现近似。 ②虚热证:长期给热性药(附子15g、干姜10g、肉桂12g制成150% 煎剂)大鼠:4ml/d,灌胃于给药后第二周出现心率↑、 尿内CA↑、尿中17-OHCS量↑、氧耗量明显↑,这些变 化与虚热证患者表现近似。
1、与中枢系统(CNS)的关系
A 热证:燥动 寒证:喜静
B 性寒凉的平肝息风药: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牛黄冰片也多 用镇静、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
温热药:麻黄—兴奋中枢可致失眠; 苦温祛风湿药:天仙藤、独活、五加皮等大多兴奋中枢。 C 动物模型:
给电刺激后 中枢递质含量 中枢
寒凉药-寒证 痛阈↑ 惊厥阈↑ 5-HT↑ 抑制 热性药-热证 痛阈↓ 惊厥阈↓ NE↑ DA↑ 兴奋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 20世纪20-40年代 • 20世纪50-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性广义地说包括: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 降浮沉以及有毒无毒方面的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是临床用 药经验的总结,是辨证识药的高度概括,也是药物对人体作 用的集中表现。
中药药理学
201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中药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绪论
一、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二、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一、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 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