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7
目 录
• 引言 • 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 • 中国专家共识核心内容 • 针对不同人群抗病毒治疗建议 • 实践经验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建议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01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related HCC)的严重性: HB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 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04
针对不同人群抗病毒治疗建议
初治患者治疗建议及注意事项
初治患者首选强效低耐药的药物
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变化。
注意事项
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排除禁忌症,治疗期间需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治患者调整方案考虑因素
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患者需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及肝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
调整方案前需充分了解患者既往治疗史和耐药情况,避免盲目换药或加药,同时加强随 访和监测。
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治疗策略
孕妇抗病毒治疗需权衡母婴安全
01
对于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建议在孕晚期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降
低母婴传播风险。
儿童抗病毒治疗需关注生长发育
02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患者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估
随访管理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肝功能、病毒载量、影像学检查等,以全 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效果评估
根据随访结果和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提高治疗依 从性。

中国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诊疗指南PPT课件

中国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诊疗指南PPT课件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 疾病特点、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提 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治疗方案
介绍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适用人群及可能的风 险和并发症,帮助患者理解治疗过程,做出明智的 治疗决策。
自我护理
教育患者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 律作息、避免有害因素等,以减轻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
指导临床实践
为临床医生提供可操作性的诊疗建议,帮助医生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的盲目性和随意 性。
促进学术交流
通过指南的制定和推广,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 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诊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诊疗指南的重要性
规范化诊疗流程
通过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疗 流程,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
家属参与及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家属的参与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应与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困惑。同时,医护人员还应指 导家属如何与患者沟通,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应对困难
当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治疗失败时,医护人员应给予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家属度过难关 。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协助家属处理与疾病相关的各种事务,如医疗费用的支付、后事安排等。
中国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4-01-08
目录
• 引言 •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概述 • 诊断与评估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效果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指标等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监测方案制定
随访监测项目
包括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随访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随访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
05
多学科协作在肝细胞癌癌前病 变诊治中作用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构建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 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1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 •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分型与分期 •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治疗原则与方法
目录
Contents
• 多学科协作在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 治中作用
•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预防与康复管理
病理学分型及特点
大体分型
包括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反映了癌前病变的不同生长方式和 形态特征。
组织学分型
根据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等特征,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 化等类型,与癌前病变的恶性程度相关。
分子生物学特点
涉及多种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
临床分期依据及意义
局部消融技术应用及适应症
局部消融技术
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通过高 温或冷冻等方式破坏肿瘤细胞。
适应症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患者不愿接受 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前病变,如小肝 癌、早期肝癌等。
药物治疗策略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策略
针对肝细胞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干预,如抗病毒药物、 保肝药物等。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共识内容
主要包括HBV感染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抗病毒治疗对HCC患者的疗效及影响 、抗病毒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治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建议。
共识的解读与讨论
解读
本共识详细阐述了HBV感染与HCC的密切 关系,指出HBV感染是HCC发生发展的重 要因素之一。同时,共识强调了抗病毒治 疗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中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抗病毒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的建 议。
抗病毒治疗在肝细胞癌中…
可以考虑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 治疗等,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抗病毒治疗在肝细胞癌中…
耐药性和安全性是抗病毒治疗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需要加强耐药性监测和不良反应管理。
抗病毒治疗在肝细胞癌中…
需要加强抗病毒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基础研究, 探索其作用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为开发新的治 疗靶点提供依据。
HBV相关HCC的发病年龄多在 40-6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高 于女性。
亚洲地区是HBV相关HCC高发 区,其中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 发病率最高。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病理生理
HBV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慢性炎 症、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发展为
肝硬化和HCC。
HBV相关HCC的病理特点包括 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分化程度较 低、癌组织中常伴有坏死和出血
06
结论与展望
抗病毒治疗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中的重要地位
乙肝病毒激活可能 导致肝细胞癌的发 生与发展
抗病毒治疗可改善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 胞癌患者的生存期 及生活质量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 胞癌的发病率及复 发率
加强抗病毒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与应用
深入研究抗病毒治疗在肝细胞 癌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推广

医学交流课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

医学交流课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

Ⅳb: 癌栓累及下腔静脉
程树群,李楠,吴孟超.门静脉癌栓分型与治疗选择.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240-242.
5
二、TACE vs 保守治疗
TACE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TA来自E能提高HCC合并PVTT患者半
年、1年、2年生存率(P<0.0001)。针对不同分型的PVTT,
其中I型效果较其它类型效果最好,Ⅱ、Ⅲ型有一定疗效, 其中II型疗效较III型好,Ⅳ型疗效最差。
用姑息治疗。
不同期别HCC的BCLC C推荐治疗指南
HCC
0期
PST 0, Child–Pugh A级
A–C期
PST 0–2, Child–Pugh A–B级
D期
PST >2, Child–Pugh C级
极早期(0)
1 HCC <2cm 原位癌
早期 (A)
1个 HCC或3个结节 <3cm,PST 0
病例一
2011.06.22,碘化油 23ml,又以直径约1-2mm明胶海绵颗粒加强栓塞
术后患者腹胀、乏力、黄疸、纳差进行加 重,2011.8.2(40d)再次入院。
CT增强扫描见肝脏广泛低密度梗死区,增 强后肝实质内低密度区不强化,仅周边强 化,门静脉内见碘油沉积影。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63 IU/L,谷草转氨 酶89 IU/L,总胆红素 309.0 μmol/L,直 接胆红素 247.9 μmol/L ,白蛋白 31.1g/L
一、门脉癌栓分级
日本肝癌研究会的分类方法1-2—将PVTT分为
4型:
VP4
PVTT侵犯门静脉主干或对 侧一级分支
VP3
PVTT累及门静脉一级分支
VP2
PVTT累及门静脉二级分支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治疗讲稿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治疗讲稿

癌栓的分型
由于癌栓的部位、发展程度表现不一,预后差别较 大。
根据癌栓侵犯不同门静脉部位 ,将癌栓分为Ⅰ~ Ⅳ型: Ⅰ型、癌栓累及二级以上门静脉分支者 Ⅱ型、累及一级门静脉分支者 Ⅲ型、累及门静脉主干者 Ⅳ型、累及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者。
癌栓分型越高,预后越差, Ⅰ~Ⅳ型的中位生存时 间分别为10. 1、7. 2、5. 7、3. 0月。
2004 12 VP2,3,4 Proton beam therapy(50~72Gy)
100
Nakagawa K 2005 52
3D CRT for PVTT (60Gy)
50
Zeng ZC
2005 44 VP3,4 Radiation(50Gy)
45.5
Kim DY
2006 59 VP3,4 3D CRT
人,有效率100%,平均生存27个月。
研究者
Chen SC Tazawa J Yamada K Ishikura S
年份 例数
PVTT 位置
1994 10 VP2
2001 24 VP3,4
2001 8 VP3
2002 20 VP3
治疗
TACE for liver tumor+ Radiation(30~50Gy)for PVTT TACE for liver tumor+ Radiation(50Gy)for PVTT Radiation(60Gy)for PVTT followed
疗、免疫治疗等创造了条件,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存
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研究者
年份 例数
PVTT 位置
Kumada K 1990
13
VP4
Yamaoka Y 1992

门静脉高压合并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完整版)

门静脉高压合并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完整版)

门静脉高压合并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完整版)肝炎、肝硬化是我国临床常见病。

肝硬化是目前公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癌前期病变。

肝硬化病人因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或血流量增加会发生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且合并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病人易演变为HCC[1]。

据统计,我国HCC病人中合并门静脉高压者占15%~20%[2]。

由于门静脉高压合并HCC病人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长期预后较差,且术后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临床处理十分棘手[3]。

目前,国内外对门静脉高压合并HCC的诊疗尚无统一标准和规范。

虽然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以及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进步,HCC病人的生存有所改善,但门静脉高压合并HCC病人手术风险仍居高不下,手术治疗仍有较多争议。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国内多位专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本共识,旨在为我国门静脉高压合并HCC病人的规范化诊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鉴于大部分门静脉高压源于肝硬化,故本共识仅涉及肝硬化相关门静脉高压合并HCC的诊疗。

1 门静脉高压合并HCC的诊断与评估1.1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与评估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是目前国际上用于准确评估门静脉压力变化的金标准。

其变化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进展、破裂出血风险以及非静脉曲张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HVPG正常值为3~5 mmHg(1mmHg=0.133 kPa),5~10 mmHg为轻度门静脉高压,≥10 mmHg为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

然而,由于HVPG为有创检查,操作复杂,费用昂贵,临床推广应用困难。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共识(2016年版)(讨论稿)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共识(2016年版)(讨论稿)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共识(2016年版)(讨论稿)全国肝癌合并癌栓诊治研究协作组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每年新发的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1]。

我国肿瘤登记地区的最新数据表明,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2位[2]。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肝癌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

但早期肝癌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为进展期。

目前,肝癌的治疗总体预后仍不理想[3]。

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 n o ma,HCC,以下简称肝癌)为主,占95%以上。

由于肝癌的生物学特性和肝脏解剖学特点,肝癌合并脉管癌栓(vascular tumor thrombus,VTT)发生率较高,其中胆管癌栓(bile duct thrombi,BDT)发生率为1.84%~13%[3],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hepatic vein/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HVTT/IVCTT)发生为0.7%~20%[4,5],而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最为常见,发生率可达44%~62.2%[6]。

肝癌患者一旦出现PVTT,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即可发生肝内外转移、门静脉高压、黄疸、腹水,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7个月。

因此,PVTT是目前公认的肝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7,8]。

目前,国际上对PVTT的诊治标准仍未达成共识,欧美肝癌指南以巴塞罗那分期(Bacelona Clinic Liver Caner Staging,BCLC)为标准,将肝癌合并PVTT归入进展期(BCLC C期)。

对此期患者推荐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作为唯一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对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专家尚存不同意见,认为外科手术、肝动脉栓塞化疗、放疗以及联合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获得了相当满意的疗效。

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

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
瘤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现已达成 共识(89.32%),认为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一线治疗推荐选择系统治疗联 合局部治疗。 ▪ 目前,多项以ICIs为基础、联合局部治疗的研究正在开展,可大致分为3类:
(1)免疫治疗单药联合局部治疗。 (2)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治疗。 (3)双免疫联合局部治疗
▪ 该联合方案为肝癌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 获益,FDA附条件批准该联合治疗方案 用于既往索拉非尼治疗后进展或无法耐 受索拉非尼的肝癌患者(证据等级4, 推荐B)。以ICIs为基础,现有的二线治 疗临床研究汇总见表2。
肝癌的ICIs治疗方案
▪ 此外,多项免疫联合靶向和双免疫联合的肝癌二线治疗研究正在 开展,包括纳武利尤单抗联合瑞戈非尼(GOING研究)、替雷利 珠单抗联合Sitravatinib(BGB-900-104研究)及信迪利单抗联合 IBI310(Ⅰb期研究)等。
肝癌的ICIs治疗方案
▪ 随后的确证性Ⅲ期研究Keynote 240,OS和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 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看,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在Keynote 240和Keynote 224保 持了较好的一致性,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Ⅲ期研究Keynote 394证 实帕博利珠单抗在亚洲人群中相较于安慰剂可显著延长患者的mOS。
肝癌的ICIs治疗方案
(一)免疫治疗一线方案 1.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 IMbபைடு நூலகம்ave 150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
伐珠单抗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可达到19.2个月, 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free survival,mPFS)达到6.9 个月,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30%。在中国亚组人 群更具疗效优势,联合治疗组OS达到24.0个月(表1)。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外科多学科综合治疗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外科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简介:程树群,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 肝胆外科医院肝外六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门静脉癌栓专病诊治中心主任。

兼任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肝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肝癌合并癌栓诊治研究协作组组长,国际肝癌协会(ILCA )会员,欧洲肝病协会(EASL )会员,国际转化医学协会(ISTM )会员等。

担任《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

主编《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参编专著10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发表国内外论文100余篇。

以第一责任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973”项目子课题等项目十余项。

作为核心成员获2012 年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和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9.01.002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015CB554000);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2282);上海市科委和申康项目(134119a0200,SHDC12015106)作者单位: 200438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六科1;450000 郑州,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门诊部2通信作者: 程树群,Email : chengshuqun@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外科多学科综合治疗陈振华1 赵龙2 张修平1 程树群1【关键词】癌,肝细胞; 门静脉癌栓; 肿瘤细胞,循环; 治疗应用肝细胞癌(肝癌)高居我国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病死率居第2位[1]。

肝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手术护理案例实践ppt课件

肝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手术护理案例实践ppt课件
应对能力
鼓励患者参 与康复计划, 提高康复效
果和信心
提供社会支 持,帮助患 者解决实际 问题和需求
康复指导内容
术后饮食指导:合理搭配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和 身体恢复
术后运动指导: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当 的运动,促进身体恢复
术后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监测 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准备手术环境:确保手 术室环境清洁、无菌, 符合手术要求
5
准备患者:指导患者进 行术前准备,如禁食、 禁水、皮肤准备等
术中监测与配合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关注患者的 心率、血压、呼 吸等指标,确保
手术安全进行
配合麻醉:与麻 醉师保持密切沟 通,确保麻醉效 果良好,患者舒

手术器械准备: 确保手术器械齐 全、无菌,随时
疗措施
观察病情:密切观 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心率、呼吸、血
压等
健康教育:向患者 及家属讲解血栓预 防的重要性,提高
预防意识
早期发现:及时发 现血栓形成的迹象, 如肢体肿胀、疼痛

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心理护理策略
建立良好的 护患关系, 加强沟通与
交流
提供心理支 持,帮助患 者应对压力
和焦虑
提供疾病知 识教育,提 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识和
术后观察:密切观察 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出血情况
止血措施:及时采取 止血措施,如压迫止
血、药物止血等
输血治疗:根据患者 情况,及时进行输血
治疗
预防感染:预防感染, 避免感染加重出血情 况
感染预防与处理
01
严格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 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 染发生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 • 抗病毒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 针对不同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目录
Contents
• 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及随访管理 • 抗病毒治疗安全性问题及处理措施 • 总结与展望
评估治疗依从性
随访期间应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包括服药情况、生活方式调整等。对 于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 育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监测不良反应
抗病毒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是否 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恶心、 呕吐、头痛、皮疹等,并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随访结果和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
人群特征
男性、年龄较大、有HBV感染家族史、长期饮酒、合并其 他病毒感染(如HCV、HDV等)的人群更容易发生HBV相
关HCC。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和相关HCC的有效措施。对 于已经感染HBV的患者,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定期监测
可以显著降低HCC的发生率。
03 抗病毒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综合考虑患者情况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 、肝功能、合并症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 的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治疗推荐意见
1 2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选择安全性高、对胎 儿或婴儿影响小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在专 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儿童与青少年
儿童与青少年患者应选择适合其年龄段的抗病毒 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调整药物剂 量。

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获批用于临床,为肝细胞癌患者提 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多学科协作重要性凸显
肝细胞癌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肿瘤内科、肝胆外科、介入治疗等。多学科协作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 活质量,因此制定多学科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规范化治疗和提高认知水平
出血
由于肝功能受损和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等症状。预防策略包 括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处理出血事件。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肝细胞癌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预防策略包括限 制蛋白质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
支持性治疗措施推荐
免疫治疗疗效因人而异
虽然免疫治疗在部分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治 疗不敏感或出现耐药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指 标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
免疫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如免疫相关性肺炎、肝炎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需要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理,以保障患 者安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探讨
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未来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将更加 精准和个性化,需要关注新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
未来需要关注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 的耐药性和安全性问题,加强相关研 究和监管,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
针对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将面临更多 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 交流,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针对免疫治疗可能引起的特殊 不良反应,提供处理建议和预 防措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 管理患者的不良反应。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结合当前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 研究进展和存在的挑战,展望 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肝 细胞癌免疫治疗领域的持续发 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医学交流课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

医学交流课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
用姑息治疗。
不同期别HCC的BCLC C推荐治疗指南
HCC
0期
PST 0, Child–Pugh A级
A–C期
PST 0–2, Child–Pugh A–B级
D期
PST >2, Child–Pugh C级
极早期(0)
1 HCC <2cm 原位癌
早期 (A)
1个 HCC或3个结节 <3cm,PST 0
癌栓滋养动脉栓塞后碘油沉积
TIPS
1.肿瘤滋养供血栓塞—超选择性栓塞; 2.减少或不用颗粒性栓塞材料; 3. LP不能用量太大。
患者,男,42 岁,2011.6.18上午突然出 现右上腹部剧烈疼痛不适,行上腹部MR检查 提示:“右肝巨块型肝癌,腹腔淋巴结肿 大”,2011.06.20上腹部CT增强扫描提示:1. 肝脏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伴门脉右支癌栓 可能。2.下腔静脉前方淋巴结肿大,考虑转 移瘤可能。
➢ 临床有效率为75%,半年、1年及2年的总生存 率分别为91.6%, 75%, 33.3%。
2m后
五、TACE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 粒子条
60例HCC合并MPVTT患者(男52例,女8例, 平均年龄53岁)进行随机分组。A组在门脉 内植入支架及”5I粒子条,B组仅在门脉内 植入支架,每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 行生存期、支架通畅率及相关不良事件的 分析。
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6.5个月,对照组中位总生
存期为4.5个月(P = 0.037 );
治疗组30例患者在3,6,12和18个月积累生存率分 别为70%、56.7%、10%和3.3%。
四、TACE联合125I粒了植入
➢ Wang Hui et al.报告了125I例 肝癌合介并 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 TACE治疗1周后行粒子植入。结果显示:

肝细胞癌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肝细胞癌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3
肝细胞癌的诊断和分期
肝细胞癌的诊断
病理学诊断
肝细胞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病理学检查,包括手术切除、活检、细针抽吸等。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也至关重要,如超声、CT、MRI等,可发现肝脏 占位性病变、病灶大小、位置及转移情况等。
肝细胞癌的分期
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是国际上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将肿瘤 分为不同阶段。
通过使用针对特定肿瘤细胞表面标记的靶向 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
系统治疗的优势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 胞,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等。
系统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细胞的 扩散和转移,同时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生 存期。
05
肝细胞癌的全程管理策略
肝细胞癌的全程管理概述
早期发现和预防
通过多学科联合与协作,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多学科联合与协作的实践和模式
01
建立多学科联合与协作平台
建立多学科联合与协作平台,方便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02
制定联合诊疗方案
多学科联合与协作的核心是制定联合诊疗方案,各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肝细胞癌的随访和监测
定期随访
肝癌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 括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 和治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 好的作息时间等,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和预期寿命。
复发监测
对于治愈的肝癌患者,仍需定期 进行复发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新发肿瘤。
2023
肝细胞癌全程管理中国专 家共识(2023版)解读

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 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 规范我国HCC伴MVI的诊断和治疗, 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微血管侵犯(MVI)是HCC的重要生 物学特性,与肿瘤复发、转移及预后 密切相关。
共识制定过程
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包括肝胆 外科、肝病内科、介入放射科、 病理科、影像科等相关专业领域
术后出血风险。
术中精细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应精细操作, 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减少出血 。
术后密切观察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特别是血压、心率等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情况。
止血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出血,可使用止血药 物进行治疗;对于严重出血, 应立即采取手术止血等措施。
感染风险预防与处理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评估方法及预后评估
评估方法
包括肿瘤分期、肝功能分级和体能状态评分等。肿瘤分期依据TNM分期系统进 行;肝功能分级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体能状态评分采用ECOG评分标准。
预后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预后较差的患者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生活质量评估及改善建议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等工具,定期评估患 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
对于疼痛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等措施,缓解疼痛症状。
心理干预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措施,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提供必要的社会支 持,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07
的评估依据,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应用前景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肝功能Child-Pugh C 级PVTT 病人仅行对症支持治疗; 合并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Pugh A 级和一般情况较好 的Child-Pugh B 级PVTT 病人可考虑行系统化疗或加局 部治疗。
• 索型P拉V非TT尼病适人用。于肝功能Cphpti课ld件-Pugh A 级和B级的各种类 9
• 推荐2:合并PVTT 病人建议术后行辅助性TACE(Ⅱa,A)。 • 手术切除是肝癌合并PVTTⅠ、Ⅱ型病人的首选并有可能获得根治机会的方
法,切除原发灶及癌栓同时还可降低门静脉压力,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 病人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文献显示手术治疗效果优于TACE,尤其是PVTT Ⅰ、Ⅱ型较Ⅲ、Ⅳ型更适合手术治疗(证据级别Ⅱb)。 • 对于PVTT Ⅰ、Ⅱ型病人,可以通过肝叶或半肝切除将PVTT 及受累门静脉 一并切除;对于Ⅲ型病人,切除原发病灶后,PVTT 的手术方式包括经肝断 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PVTT 及受累门静脉切除后行门静脉重建和门静脉断 端取栓并门静脉内膜剥脱术,这三种手术方式的预后无明显差别(证据级别 Ⅱb)。 • 目前最常用的是肝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术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医源性肿瘤 播散,如果技术可行,应采取阻断门静脉主干和对侧门静脉分支,取PVTT 后开放血流冲洗断端等措施。
• 程氏分型依据PVTT 侵犯门静脉范围分为:
Ⅰ型,癌栓侵犯肝叶或肝段的门静脉分支;
Ⅱ型,癌栓侵犯至门静脉左支或右支;
Ⅲ型,癌栓侵犯至门静脉主干;
Ⅳ型,癌栓侵犯至肠系膜上静脉;
• 术后病理学诊断微血管癌栓为I0型。
• 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程氏分型较日本Vp 分型更适于中 国PVTT 病人的病情评估、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因此, 本共识推荐程氏分型作为PVTT 的中国分型标准。
• 临床上,PVTT 须与门静脉血栓相鉴别,后者多 继发于严重肝硬化或近期有脾脏切除和涉及门静 脉系统的手术史,动脉期无强化,部分抗凝治疗 后可消退或好转。
ppt课件
5
• PVTT 发生的部位、范围与预后密切相关。国际上常用的 肝癌分期如TNM 分期、BCLC 分期、日本综合分期(JIS) 等都认可PVTT 的重要性,但均未进一步细化分型。目前, 针对PVTT的分型标准有日本的Vp 分型和我国程树群提出 的程氏分型。
• 对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专家尚存不同意见, 认为外科手术、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放疗以及联 合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可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为此, 全国肝癌合并癌栓诊治研究协作组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 据,尤其是我国学者针对肝癌合并PVTT 取得的临床研究 成果,经编写组专家反复讨论及修订,推荐本《肝细胞癌 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6 年 版)》。
• 肝癌原发灶不能切除则PVTT Ⅰ、Ⅱ型病人首选放疗 +TACE,PVTT 为Ⅲ、Ⅳ型根据实际情况行放射治疗和系 统药物治疗;
• 肝功能Child-PughB 级病人首先给予改善肝功能治疗, 肝功能转为Child-Pugh A 级者则可行相应治疗,肝功能 仍为Child-Pugh B 级者则不建议手术或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
• 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出现,作为初始版本,该共识 仍有待全国同行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ppt课件
4
1 PVTT的诊断及分型
• PVTT 是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之一,对 PVTT 的诊断必须结合肝癌的诊断。
• 若肝癌诊断明确,又有PVTT的征象(各期门静脉 内出现实性占位性病变,动脉期部分可见强化, 门静脉期充盈缺损),则肝癌合并PVTT 的诊断 成立。
• 目前,肝癌治疗的体预后仍不理想。
ppt课件
2
• 由于肝癌的生物学特性和肝脏解剖学特点,肝癌 细胞易侵犯肝内的脉管系统尤其是门静脉系统, 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PVTT),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达44%~62.2%
• 肝癌病人一旦出现PVTT,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 内即可发生肝内外转移、门静脉高压、黄疸、腹 水,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7 个月。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 首先,评估PVTT 病人肝功能状态,肝功能Child-Pugh A 级病人可根据肿瘤是否可切除、PVTT 类型及有无远处转 移等选择相应的综合治疗。
• 原发灶可切除的PVTT Ⅰ或Ⅱ型病人首选手术治疗, PVTT Ⅲ型病人可根据癌栓情况选择手术、TACE 或放疗 加TACE 降期后再手术切除;
3 PVTT首次治疗方法推荐
治疗原则:
• 肝癌合并PVTT 的治疗应以肝功能基础为前提, 根据肿瘤情况和PVTT 分型,首次治疗尽量选择 能最大可能去除或控制肝癌原发病灶及PVTT 的 方法,强调通过联合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手段,延 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ppt课件
10
3.1 手术治疗
• 推荐1:肝功能Child-Pugh A 级、原发病灶可切除、PVTT Ⅰ及Ⅱ型、 ECOG PS 0~1 分病人首选手术切除(Ⅱb,A);原发病灶可切除、PVTT Ⅲ型病人可根据癌栓情况选择手术、TACE 或放疗加TACE 降期后行手术切 除(Ⅱb,B)。
• PVTT 是肝癌预后的主要不良因素之一,在肝癌 的临床分期系统中占有重要的权重影响。
ppt课件
3
• 目前,国际上对PVTT 的诊治标准仍未达成共识。
• 欧美肝癌指南以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Staging,BCLC)为标准,将肝癌合并 PVTT 归入进展期(BCLC C 期),此期病人推荐分子靶 向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作为惟一的治疗药物和方 法。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 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16年版)
ppt课件
1
•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 率中列第6 位,每年新发的肝癌及其死亡病例有 50%以上发生在中国
• 我国有肿瘤登记地区的最新数据表明,肝癌发病 率居恶性肿瘤第4 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3 位
•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肝癌的治疗取得了巨 大进步。但是,因为早期肝癌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70%~80%病人就诊时病情已为进展期。
ppt课件
6
2 肝细胞癌合并PVTT开展多学科协 作诊治流程及路径
•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通过多 学科的协同诊疗,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 各个学科的专业优势,使病人获益最大化。
• 肝癌合并PVTT 的诊治特别需要通过MDT 制订诊治方案,本编写组专家经多次讨论 后推出肝癌合并PVTT 治疗路径图(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