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少日本电影演员的表演都相对比较夸张
日本戏剧的多样性与表现形式

日本戏剧的多样性与表现形式日本戏剧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古代神话传说的舞蹈形式,到现代话剧和歌舞伎的演出,日本戏剧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吸引着观众。
古代日本戏剧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能剧和狂言。
能剧是一种由神道信仰和宫廷舞蹈发展而来的舞台艺术形式,以其优雅的舞蹈和华丽的服饰而闻名。
能剧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在缓慢而优雅的舞蹈中,通过面具和姿态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而狂言则是一种以幽默和滑稽为特点的戏剧形式,通过夸张的动作和滑稽的台词,向观众展示人性的喜怒哀乐。
这些古代戏剧形式不仅丰富了日本戏剧的艺术表达,也成为后来戏剧形式的重要基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戏剧也逐渐发展出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歌舞伎。
歌舞伎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综合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
歌舞伎的演出形式独特,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化妆浓重,通过特殊的表演技巧和动作,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
歌舞伎剧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神话、爱情等各个主题,每个剧目都有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表演风格,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除了传统的戏剧形式,现代日本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戏剧表达方式。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话剧。
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通常在舞台上通过演员的对话和表演来展现剧情。
话剧的表演形式更加接近现实生活,通过真实的情感和对话,向观众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
现代日本的话剧作品涉及的主题广泛,从家庭问题到社会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讨论。
除了传统的戏剧形式和现代话剧,日本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戏剧表达方式。
例如,舞踏是一种结合了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身体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而实验剧场则是一种以实验性和创新性为特点的戏剧形式,通过独特的舞台设计和表演方式,向观众展示戏剧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总的来说,日本戏剧的多样性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从古代的能剧和狂言,到现代的歌舞伎和话剧,再到舞踏和实验剧场,每一种戏剧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方式。
介绍各国动画电影的特点

介绍各国动画电影的特点
不同国家的动画电影有着不同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点:- 美国动画电影:以幽默、搞笑和冒险为主要特点,通常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震撼的音乐。
美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通常比较夸张,形象设计也比较鲜明,如《冰雪奇缘》《狮子王》等。
- 日本动画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
日本动画电影通常注重细节和人物刻画,并以其独特的动画风格和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如《千与千寻》《你的名字》等。
- 法国动画电影:以其浪漫、奇幻和幽默为主要特点,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法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通常比较优雅,如《美女与野兽》《小王子》等。
- 中国动画电影:以其传统文化元素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中国动画电影通常注重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改编,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 韩国动画电影:以其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韩国动画电影通常以家庭为主题,强调家庭、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如《鸡妈鸭仔》《五岁庵》等。
论小津安二郎电影的叙事美学风格

日本重返和平年代后,为了不再体验《风中的母鸡》中那样让影像叙述的悲哀,小津尽最大可能地、主动地禁止叙述,开始制作小津式电影。
而这种小津式电影从《晚春》到《秋刀鱼之味》,每一部都称得上是精心佳构,其中的10部更是杰作或接近杰作的出色影片。
本文通过对小津后期的影片进行分析和梳理,从叙事主题、电影语言、叙事内涵等方面来论述其电影叙事美学风格和电影创作的启示意义。
作为日本电影史上的三位大师级导演之一,小津安二郎同黑泽明、沟口健二三足鼎立。
小津的作品大多描述了日本的现代都市生活和中产阶级的家庭状态,他的风格幽默又自然,相对于黑泽明电影的“大雨淋漓”和沟口健二电影的“云雾弥漫”,多数观众更倾向于小津安二郎电影的“天朗气清”。
大卫·波德维尔在四看小津之后,更是佩服之余不禁为之赞叹:“一目了然的简单故事,轻易掌握的摄影技巧,使小津在过去70年间,深深吸引与打动观众。
可这个自比为卖豆腐的谦虚手艺人,一手创造了别的导演梦寐难求的电影世界。
”一、小津安二郎电影的叙事主题(一)家庭的崩溃小津毕生的电影只有一个主要的题材,即日本的家庭,并且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家庭的崩溃。
在他后期的电影里,整个世界落脚于一个家庭中,人物与其说是社会成员,不如说是家庭成员更为恰当。
小津的家庭剧,属于独树一帜的类型;他既不对家庭持肯定态度,也不对家庭加以谴责,他的焦点却集中于家庭的崩溃上。
在小津电影中,多数人物明显满意自己的生活,但是总有迹象显示,他们的家庭很快将不复此前的状态。
在《晚春》中,女儿出嫁后,留下父亲孤身一人在家;《秋日和》中,同样女儿出嫁,留下母亲独自一人在家守着亡夫;《东京物语》中出现母亲突然离世等变故。
在日本,一个人的自我感觉极其倚重于与他一起生活、学习或工作的人。
对家庭的认同,是自我的完整认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家庭的崩溃无疑是一个大灾难。
(二)服装的故事自初期的默片时代起,服装就成为小津风格的“电影”中重要的叙事因素。
浅析日剧的夸张表演

浅析日剧的夸张表演作者:齐翔昆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1期【摘要】我们常常能在日剧中看到演员夸张的表情、动作。
演员的大笑、咆哮等夸张表演很可能会令初次观看日剧的观众感到惊讶,但看久了之后又觉得这种表演并不令人反感。
这种夸张表演的形成到底是何种原因呢?本文将从日本文化、日剧的特点这两方面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日剧;表演;夸张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54-01一、日本文化对演员的影响日本的演艺文化深受日本古典戏剧的影响,传统的日本戏剧包括“能乐”“狂言”“歌舞伎”“人形净琉璃”。
相较之下,日剧演员的夸张表演可能受“狂言”的影响较大,“狂言”属于喜剧型科白剧,经常是讽刺型的题材,用幽默的方式将现实世界中的故事或人物讲述给观众,所以非常受大众的喜爱,可以说是典型的平民艺术。
另外,“落语”和“漫才”对演员的影响也很大。
“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漫才”类似于对口相声,但它们与相声又有不同。
比如“落语”中经常会有大吼或者不停抱怨之类的情景出现,作为中国观众可能不太理解。
日本是一个高压社会,无论是电影还是日剧,类似的发泄情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夸张的表演也可以看作是适当发泄。
搞笑艺人就是由“落语”“漫才”发展而来的。
在日本,搞笑艺人是一种专门的娱乐人才,类似于我国的曲艺艺人。
搞笑艺人非常受欢迎,不少年轻人都投身到这个行业中。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年轻时就是有名的搞笑艺人。
无论是“狂言”“落语”“漫才”还是搞笑艺人,他们以逗乐观众为主,在他们的表演中都有相当夸张的成分,毫无疑问,这些都对日剧演员的表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剧里常常出现“梦想”“伙伴”等关键词,无论是什么题材都会涉及励志情节。
日本人的英雄主义情节严重,很多日剧都是以主角的身份或名字命名。
这种情况下,经常出现主角夸张表演的镜头,这种表演往往能突出主角,只要表现得体,其实也并不令人反感。
二、日剧的特点日本的演员普遍是有经纪公司的,演员靠领月薪生活,在初始阶段,并不是每个演员都能获得出演影视剧的机会,普遍只能靠剧场演出生活。
浅析日本电影

浅析日本电影——观《罗生门》有感作为四面临海的狭长岛屿,日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自强意识和危机意识,这已经作为日本国民的集体意识渗透到每个国民的灵魂中了,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观感不断地从文学、美学、音乐中得到体现。
当然,电影也不例外。
日本电影中总是孕育着独特的文化,包括传统的武士道情结、物哀情结、末世情结,以及艺妓文化等等。
这些以一种写实的手法体现,没有刻意的包装。
那些我们被吸引的和所排斥的,赤裸裸的展露在我们面前,有现实主义的暴力、自我怀疑、人性与谎言、对机械文明和信息社会的恐惧、对话障碍等主题,这些日本都在摸索,一种纯电影的极致……如今是21世纪,我们身边围绕的是大片、爆炸、特效、乐观与娱乐的精神。
纯电影在消退,对纯电影的欣赏能力也在消退。
问出:“这片子有什么好看的;警察只要多拷问能明白真相”等等问题,皆说明了我处在一个多么卑微、缺乏想象力、实用主义,傻了吧唧的乐观时代。
这种对前时代的语言维度的不理解的背后,是意识形态与世界观念的隔膜,恰如蒙太奇革命其实是一场认知方法与意识形态的革命。
往往,甚至还会有那么多人坚信,历史一定是进步的,我们的今天一定比昨天要好,并引为自辩。
这种自辩,与19世纪的科学乐观主义毫无二致(甚至可能还多了一些论据,比如,就连原子弹也没有真的毁灭世界,1929大股灾也没有毁灭全球经济),也因此在精神上更反衬着这个时代的空虚、琐碎与无聊。
就是在这样无意识的消耗中,我们一遍的又一遍的回顾经典,譬如《罗生门》,1950年的片子。
黑白,粗糙,却依然震撼,毫无厌倦。
同时,看到更多的一些东西。
放之影史,《罗生门》吹响了日本电影进军国际影坛的号角;放之类型,《罗生门》揶揄了黑色电影的东方式解读;放之作者论,《罗生门》喷薄了黑泽明的人道主义情怀;放之工业,《罗生门》引领了日本电影的产业革命(正片剪辑、同期录音、国际发行);放之风格,《罗生门》被众多电影学者供奉为“纯电影”的极致。
《罗生门》,宛如电影故事本身的多维度视角,幻化出了一种五光十色的光芒。
浅谈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摄影风格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浅谈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摄影风格李楠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摘 要:日本民族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作为东方文化的守护者,与广受西方电影界欢迎和喜爱的黑泽明,沟口健二不同,直到《东京物语》的上映小津才为西方观众所熟知。
关键词:小津安二郎;电影镜头;导演风格作者简介:李楠(1993.6-),女,山西省长治市人,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152-01从1927年小津处女座《忏悔之作》的上映到1962年《秋刀鱼之味》的热播,小津在短短六十年共拍摄了五十四部作品,保留下来的大概有三十多部。
小津的电影镜头对准传统的日本家庭,通过描述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以及同学,朋友之间的情感,以小见大,从“小家庭”的分崩离析反观“大社会”的变迁,然而小津并没有把这一切归咎于个人,而是把原因至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
小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只是负责“记录”,在他的电影中看不到宏大的叙事视角,排除了具有戏剧冲突的情节,更多展现的是生活中琐碎之事,例如在电影《东京物语》中讲述了一对生活在乡下的年迈夫妇到大都市“东京”看望已经成家的儿女的故事,在受尽“冷漠”后决定离开,回家的路上老太太由于旅途劳顿而最终病逝,这部电影所展现的故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电影中似乎能看到世界上所有的家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父母。
在导演的娓娓叙述中引起观众的思考,看似没有波澜起伏的简单情节,剧情缓慢甚至拖沓,因为导演真诚的讲述而直戳观众的灵魂深处。
一、“小津式”的电影法则小津在电影的拍摄中有着只属于自己的电影法则,当小津把目光投在家庭伦理的日常生活中,他采取了线性叙事模式,以时间的流逝贯穿全片,完全摒弃了电影摄影的各种技法和语言,以“切”作为镜头之间的转换方式。
简洁明了的剪辑方式与作品主题相一致,小津的电影主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婚丧,嫁娶等”与普通百姓密切相关。
日本传统剧院中的角色类型与表演技巧

日本传统剧院中的角色类型与表演技巧日本传统剧院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吸引着无数观众。
在日本传统剧院中,角色类型和表演技巧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为演员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赏体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传统剧院中常见的角色类型。
其中最重要的角色类型之一是“主人公”角色,通常是故事的中心人物,承担着推动剧情发展的责任。
主人公角色通常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特点,他们的表演需要展现出坚定的意志和深刻的情感,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另一个常见的角色类型是“反派”角色,他们是主人公的对手,通常具有阴险狡诈的性格。
反派角色的表演需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激情,以使观众对他们产生共鸣。
他们的表演技巧包括精准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以及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意图和情感。
除了主人公和反派角色,日本传统剧院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角色类型,如“配角”和“丑角”。
配角通常是主人公的朋友或助手,他们的表演需要与主人公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主人公的特点。
丑角则是用来增加喜剧效果的角色,他们的表演需要具有幽默感和夸张的动作,以引起观众的笑声。
除了角色类型,日本传统剧院中的表演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动作表演”,即通过精准的身体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在日本传统剧院中,演员们通过精心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掌握了各种复杂的动作技巧,如舞蹈、武术和肢体表演,以展现出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另一个重要的表演技巧是“面部表情”,即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在日本传统剧院中,演员们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传达出角色内心的感受,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此外,音乐和声音也是日本传统剧院中不可或缺的表演元素。
演员们通过声音的变化和音乐的配合,增强了角色的表现力和戏剧效果。
音乐和声音的运用可以使观众更加投入剧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日本传统剧院中的角色类型和表演技巧是该艺术形式的核心要素。
日本电影和中国电影风格有什么区别.doc

日本电影和中国电影风格有什么区别日本电影是指在日本本土拍摄制作或由日本人拍摄制作的电影。
在这些风格上,跟中国的电影是有一定区别的。
两个国家的电影风格呈现了怎样的特色呢?一起往下看就知道了。
日本电影和中国电影风格的区别近两次看的电影都有部日本的,比较安静,人文,感人的,但并不很出奇,和预期的差不多,日本影片的表现方式过于夸张,而缺乏逻辑,不能说不好,只是不适合我这种人的口味。
或许是受了中国电影,电视剧的熏陶,我们习惯于将每个细节追求到极致,将每个情节都挖掘充分,理出一个逻辑顺序来,而日本片似乎更习惯于跳跃性的思维,莫名其妙中,一个人不见了,忽然间,一个人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而省略了其没落或成名的过程,而这对某些现实主义来讲难以接受。
还记得《东京铁塔:我与母亲》,这是对亲情描绘的很浓重的影片,而确实从母亲的青年到老年的过渡都做的非常出色,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经历也非常自然,然而孩子成人后的刻画就显得非常粗糙了,莫名其妙,他似乎就有出息了,而之前我们观众看到的不过是个颓废的青年形象。
虽然,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多国际奖项包括日本国内的,但说实话,这部电影的水平和中国的亲情片相差无几,在细节上的刻画可能还没有那么真挚自然。
再说到中国亲情片,可以说,让你感动到流泪不是件困难的事,它的不足之处是将电影都无意识的制成了苦情片,所谓成功的影片无外乎,孩子出生在贫寒的家庭,父母如何用尽一切能力培养他,可能中间还会发生一些惨剧,然后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就,回报父母,可能结局还没那么好,通常此时父母都不在了。
这的确很感人,但光感人不是一部电影追求的最终境界,它应该有更宽广的思路,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渠道,比如故事情节完全可以跳出这个范围,不是所有的感人的亲情都发生在贫寒的家庭,在普通的家庭中同样可以挖掘出故事。
也可以基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这更加现实,也和社会结合的更加紧密。
日本电影风格对中国的影响被誉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实际上是日本在伪满洲国时期建立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
科普:表演派别

科普: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2014年12月19日22:04开门见山吧,我直接说说这三个“派”: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
首先是体验派,我不想多谈体验派,原因很简单,体验派的理论≈表演理论,可以说斯坦尼体系或者说体验派在表演(不论是戏剧或是电影)这门行当里的地位类似于儒家之于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地位,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斯坦尼体系在科学性、严整性、可实践性方面都是其他任何表演学派所远远不及的,事实上,如果以斯坦尼体系为标准,其他任何表演学派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而斯坦尼所做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发明创造,他做了三件事:1.整理总结前人所得,去芜存菁;2.将之前的表演艺术家经验化而难于用文字表达记录的“知识”成功地用文字加以说明诠释;3.形成体系,即一套表演训练的方法,并毕生加以改进。
至于斯坦尼个人的地位,举个例子:彼得布鲁克曾经列出二十世纪的“四大戏剧导演”,他们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后三位都曾在不同场合自称”我师从斯坦尼体系“,其中梅耶荷德就是斯坦尼在莫艺的一位”弃徒“,而有意思的是,除斯坦尼外的另三位导演都或多或少被外界认为是秉承”表现派“表演方法的,这至少可以证明斯坦尼体系在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是无与伦比的,至于表现派和这三位导演,我后面再说接下来说方法派,简单地说方法派是美国的体验派,具体点说叫”斯坦尼体系美国化的表演训练方法“,“方法”或“method”也得名于此,所以首先要明确(下面的话大概就是吧友最感兴趣的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方法派和体验派同宗同源,在训练演员的目的、宗旨和演员塑造角色的最终目标方面是没有理论上的分歧的,那么区别在哪儿?就在于体验派是斯坦尼在莫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训练方法,而方法派是李斯特拉斯堡或阿德勒在纽约演员工作室的训练方法,是苏联化和美国化的区别,说白了是具体实践方式上的区别,至于训练出的演员的区别,这个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试论日本影视类型化表演的文化渊源

试论日本影视类型化表演的文化渊源作者:高风霞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年第04期摘要:日本影视演员的表演自日本电影诞生之际就出现了类型化的趋向,这是由日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类型化表演武士道歌舞伎能剧传统思想现代文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1-一、引言1951年,黑泽明的《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后,日本电影开始以一种高姿态进入到世界电影的舞台。
而随着日本影视登陆中国市场并占据了中国市场的相当的份额后,关于日本影视发展的模式和特点的思考也越来越普遍。
本文试图从武士道、能乐、歌舞伎以及日本的其他传统文化中解读日本影视表演的类型化。
“类型化”在影视范围内一般是指“类型化电影”即“类型片”,而在本文的解读中,影视表演的“类型化”更多的指向于模式化、规范化以及程式化。
二、类型化表演的角度分析日本传统的黑社会电影中大都充斥的是英雄主义的悲壮之举。
这种悲壮除了通过汗血淋漓、刀光剑影、尸横遍野等表现外,更是由演员的表演传递出来。
通常,这些演员的表演已经趋于类型化。
演员要表现出角色的重情重义、肝胆相照,这时的演员则需要冷峻的眼神、霸气的动作以及相对的残忍。
早期高仓健的表演不仅代表了崛起于日本黑社会电影时期的绝大多数男演员的表演风格,而且对于后来日本男演员的表演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去男演员们的正义凌然之外是一般女演员的类型化表演,表现在夸张的表情和更加夸张的动作。
这种现象自日本电影诞生就普遍存在着,比如《青春残酷物语》中久我美子的表演。
三、类型化表演的文化渊源(一)武士道精神的衍化“大和民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武士道精神渗透在每个阳刚的日本男人血脉里。
”11世纪开始,武士道精神已经成为日本封建社会主导的道德规范,而在当代,它标志着日本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黑社会团体合法化的国家。
在日本,黑社会团体有着自己的准则,黑社会成员也有着相应的行为规范。
日本电影《恋爱回旋》的漫画式电影风格演绎

日本电影《恋爱回旋》的 漫画式电影风格演绎&贺大伟影视艺苑THE REALM O FMOV-EANDTVARTS日本电影的独特风格与日本本土的动漫发展密 不可分,漫画式电影是电影形式中的新兴表现手法。
《恋爱回旋》是一部关于兵乓球运动题材类的喜剧爱情片,影片中诸多故事情节都展现出了独具日本特色的简单纯洁的日式电影风格。
本文从电影角度出发,分别对影片的叙事风格、演员表演、漫画式镜头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来探索《恋爱回旋》中漫画式电影风格的具体应用。
漫画式电影是近年来流行的电影形式,即在传统电影的基础上加了漫画式的叙事风格和表现手法,是日本电影较常见的一种电影形式。
《恋爱回旋》由 日本导演石川淳一执导,瑛太、新垣结衣主演,讲述了女主人公富田多满子关于乒乓球的成长经历和感 情经历,富田多满子的母亲曾是一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她在母亲斯巴达式的训练过程中开始走上学习乒乓球的道路,然而她只是迫于母亲的压力而不是真正喜欢乒乓球,在母亲去世后,富田多满子放飞自我,彻底远离了乒乓球。
而在她28岁的时候,遇 到了乒乓球部的帅哥运动员江岛晃彦,两人走到了一起,但好景不长,富田多满子和江岛之间出现了第三者一美女选手小笠原爱莉,心灰意冷的女主角辞职回到故乡,经营母亲留下的乒乓球俱乐部,这个她 曾经流下无数汗水与泪水的地方,如今已经到了资金 短缺难以维持的境地。
在这里,富田多满子和热爱乒乓球的成员一起为重振俱乐部而努力,一同训练,为重振俱乐部努力练习,通过乒乓球运动重拾人生的希望。
一、漫画式的叙事风格影片是运动励志爱情类型电影,影片以温情元素为主,各个人物包括配角的刻画形象生动,有失去爱子的中年夫妇落合元信、落合美佳,有不擅长应酬阔 太太的家庭主妇吉冈弥生,有将乒乓球看作比学业还重要的高中生佐佐木优马,还有因为误会引发暴力事件的前拳击手萩原久。
这些经历性格迥然不同的人聚在一起,只为重振俱乐部而共同努力。
漫画式电影 是由故事情节叙述、场景描写、主题表达等元素组成的独特的视觉艺术,《恋爱回旋》这部运动爱情电影 包含了许多漫画元素。
为什么不少日本电影演员的表演都相对比较夸张

为什么不少日本电影演员的表演都相对比较夸张为什么不少日本电影演员的表演都相对比较夸张?【yolfilm的回答(284票)】:-日本演员的演技,跟他们的生态环境是离不开关系的。
一、首先,日本(包括韩国),媒体圈是以经纪公司为大,很多演员都是领月薪的,生死存活,全凭经纪公司的支持和扶助。
作为演员,除非少数特例,不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都有起伏。
尤其是小演员养成的阶段,没有那么多的电影电视机会,只能靠剧场演出存活。
在日本,剧场演出一直常盛不衰,那个生态是很健全的,演员只要服从公司安排,总有表演机会,总有一碗饭吃。
(前提是你有经纪公司签约)。
长久的舞台演出,造成很多演员身上,都有一股浓厚的「剧场化表演习惯」,日本国人自己见多了,也就习以为常。
二、这些年,在中国当红的日剧,都有点「疯狂」的元素在里面,例子原谅我不多举证了,就是一个正常的戏,比如「神探伽利略」,主角(福山雅治)演技正常,可他的实验室里,都要配个演技夸张的助手(栗林宏美),这其实就是为了戏剧效果。
真的看多了日剧(包括电影和电视),其实,全部用平和、正常的表演方式,完成全部演出的表演,还是有很多。
多到不可胜数。
(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拘谨美学」传世的「小津安二郎」。
)从这一点上来看,剧目的品类,导演对角色的设计,主配角表演的刻意差异化,等等等等,有太多的理由,也是造成这种「夸张表演」的偌大原因。
三、题目所提的「图书馆战争」,那是科幻品类的轻小说,先有漫画(2007),再有动画(2008),最后出来电影(2013),还有广播。
它的属性,以及系列衍生物的出现,已经决定了这样的作品,不可能正经到哪去。
极夸张的表演,说穿了,就是我说的「日本疯狂表演」的第三个源头:也就是「动漫的影响」。
因为日本是地球上,最爱看动漫的民族,从浮世绘的传统,到现代的大量动漫作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耳溽目染下,现代影视真人作品,被浮世绘、动漫式的夸张元素浸润,也是一种文化上,民族学上,社会学上的必然。
日本传统戏剧形式的表演技法

日本传统戏剧形式的表演技法日本传统戏剧形式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精湛的表演技法和独特的舞台布景,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本文将探讨其中几种传统戏剧形式的表演技法,包括能剧、歌舞伎和人形剧。
首先,我们来看看能剧。
能剧是日本最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而闻名。
在能剧中,演员通过精确的身体动作和高亢的声音,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通过舞蹈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此外,能剧还注重舞台布景的设计,通过精心搭建的舞台和装饰,使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种细致入微的表演技法和舞台设计使能剧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精彩的艺术形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最受欢迎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多样化的剧情而闻名。
在歌舞伎中,演员通过特殊的化妆和服装来扮演各种角色,从而展现不同的性格和情感。
他们通过精确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此外,歌舞伎还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演,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舞蹈,使观众陶醉其中。
这种多样化的表演技法和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使歌舞伎成为了一种充满魅力和魔力的艺术形式。
最后,我们来看看人形剧。
人形剧是一种利用木偶表演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技法和精美的木偶而闻名。
在人形剧中,演员通过操纵木偶的动作和表情,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通过精确的手势和动作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此外,人形剧还注重舞台布景的设计,通过精心制作的木偶和精美的布景,使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这种独特的表演技法和精美的木偶使人形剧成为了一种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形式。
总之,日本传统戏剧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表演技法和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能剧、歌舞伎和人形剧都是其中的代表,它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舞台设计,使观众陶醉其中。
日本传统歌舞伎演出与现代电影艺术的对比与影响

日本传统歌舞伎演出与现代电影艺术的对比与影响在日本的艺术领域中,传统歌舞伎演出和现代电影艺术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两种艺术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方式,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和相互影响。
首先,传统歌舞伎演出和现代电影艺术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
传统歌舞伎演出注重舞台表演和音乐的结合,演员们通过面具、服饰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而现代电影则通过摄影、剪辑和特效等技术手段来展现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虽然手法不同,但它们都以视觉和听觉为主要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段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其次,传统歌舞伎演出和现代电影艺术在受众群体上也有所不同。
传统歌舞伎演出多以日本国内观众为主,尤其是年长的观众更为热衷。
而现代电影则具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观众都可以通过电影院、电视和网络等渠道来欣赏和了解。
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两者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差异,传统歌舞伎演出更注重传统和历史文化的呈现,而现代电影则更加注重故事情节和娱乐性。
然而,尽管传统歌舞伎演出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交流。
一方面,传统歌舞伎演出对现代电影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许多电影导演在创作中借鉴了歌舞伎的舞台表演和角色塑造手法,使得电影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艺术性。
另一方面,现代电影艺术也对传统歌舞伎演出产生了影响。
一些年轻的歌舞伎演员开始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演出中,使得传统歌舞伎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除了相互影响外,传统歌舞伎演出和现代电影艺术在文化传承和推广方面也有着共同的使命。
传统歌舞伎作为日本的国粹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
通过演出和传承,它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和感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而现代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影片的传播和观众的欣赏来推广和传承各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日本传统歌舞伎演出和现代电影艺术虽然在形式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交流。
日本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模版)

日本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模版)第一篇:日本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模版)日本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日本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富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由于篇幅和能力所限,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特点,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剧本结构和演出体制日本人喝茶有茶道,插花有花道,写字有书道,艺术创作自然要有艺道。
所谓道就是理论、理法或规则。
日本的演剧,经过了长期的艺术实践,并不断吸收外国的一些经验,约在十四世纪出现了比较完整的戏剧理论。
杰出的能乐大师世阿弥的戏剧理论著作,为日本戏剧创造了宝贵的财富。
其中有很多经验和理论,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我们在这里只想谈一谈关于剧本结构和演出的体制问题。
凡事有首有尾,有始有未,戏剧更是如此。
日本古典戏的结构非常严谨,它的所谓“序、破、急”的创作理论,长期以来不仅在戏剧创作,而已在演出体制上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所谓“序、破、急”,就是一剧的开始、发展和结束,大概和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讲的“头、身、尾”的意思差不多。
“序、破、急”都用汉字书写,可能与我国唐代大曲的结构具有密切联系。
我国唐代大曲一般分为三大段,即散板、慢板和快板。
散板从“散序”开始,这是乐器的演奏,不歌不舞。
日本能乐的“序”可能来源于此。
慢板从“中序”开始,以唱为主。
快板包括“破”(以舞蹈为主)和“杀兖”。
“兖”在这里就是急速的意思。
“杀兖”就是急速的收尾。
这和日本能乐中“破”段和“急”段的涵义基本上也是吻合的。
不过我国的大曲,虽有歌有舞还有乐器伴奏,但还不是戏剧。
日本的能乐,保留了古代舞乐和宫廷歌舞的一些特点,某些地方也有我国大曲的痕迹。
如它的“序”段也是从无歌无舞的器乐曲开始,然后才有合唱和配角“胁”的登场歌。
而“破”段一开始就是主角登场后的独唱,名为“一声”,然后穿插“问答”和歌舞。
最后以“急”结尾。
这和大曲的结构是很相似的。
演员在电影拍摄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演员在电影拍摄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电影拍摄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涉及到众多不同的角色和团队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演员面临着各种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演员在电影拍摄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角色理解和塑造问题在电影拍摄中,不同的角色需要演员去理解并塑造。
有时候,演员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 角色理解不到位:演员在接到剧本后,需要对角色进行深入的理解。
然而,有时候演员可能无法准确地把握角色的个性、心理和情感。
这可能导致演员的表演出现偏差。
解决方法:演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面试导演或其他演员等方式来增进对角色的理解。
此外,加入戏剧工作坊或积极参与角色研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 角色塑造困难:演员在将角色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在塑造复杂的角色时,演员可能对角色的许多方面感到迷惑。
解决方法:演员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获得灵感和启发。
此外,与导演和其他演员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探讨角色的特点和动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表演技巧和表现力问题在电影拍摄中,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1. 相机前的紧张:演员在面对相机时可能会感到紧张,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表演。
解决方法:演员可以通过参加表演训练班、进行冥想或使用专业的放松技巧来缓解紧张情绪。
此外,与摄影师和导演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2. 表现力不足:演员有时候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表现力不够,无法真实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
解决方法:演员可以通过进行身体训练和表达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表现力。
此外,观看其他优秀演员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表演技巧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团队合作和沟通问题在电影拍摄中,演员需要与导演、摄影师和其他演员进行密切的合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团队合作和沟通问题:1. 与导演的沟通困难:演员与导演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有时候可能会因为理解障碍或个人意见而出现困难。
电影表演中的假定性

电影表演中的假定性.txt生活是一张千疮百孔的网,它把所有激情的水都漏光了。
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电影表演中的假定性一般认为戏剧表演是假定性较强的表演,而电影则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
为什么反而说电影是假定性极强的表演呢?这是因为电影表演的银幕形象的完成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创作过程。
它所扮演的角色实体只不过是电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众多的因素制约着他,使他在从“自我”走向影像的过程中并非能够做到“自我”主宰一切。
电影的纪实性、逼真性特点体现在它面对观众时使人有置身于真实环境的感受,而实际上,在现场拍摄时,由于拍摄的非连贯性,以至于每场戏都被无数次地打断,再开始、再打断……这使得演员并不是真的在一个十分真切的环境中演完一场戏。
在这点上,电影表演创作的环境远不像在戏剧舞台上那样有一个相对真实、完整的空间,有一个自己的天地。
戏剧演员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鼓作气地将多幕话剧演完,即使场与场之间稍有间歇,但观众仍在剧场中等待观看。
直到最后大幕落下,演员才在舞台上向观众谢幕。
而电影演员的特殊创作形式,使他们表演时从不面对观众,而是面对一台冷冰冰的摄影机,它没有表情,没有反应,它会时时在演员的左方、右方、前方阻碍脚步,挡住演员的视线。
电影演员完全失去了及时得到观众反应的机会。
有经验的戏剧演员常常会感受到观众的热情,演到最激情的时候也会感到观众被深深吸引、台下寂静无声,到落幕时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对演员来说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满足。
这说明观众对他的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演员也会因此更好地调整自己,把握人物,会一场比一场演得更好。
相比之下,电影演员是可怜的,他们拍完一场戏的许多孤立镜头,要在很多天后看样片时才能看到自己的表演。
这种非独立性、非连贯性的创作方法,决定了电影表演确实是假定性极强的表演形态。
电影的拍摄也可以到某些真实的环境里去拍。
例如,需拍摄在医院病房里的一场戏,就可以到病房里去拍;需要拍监狱的戏,也可以到真的监狱里去拍。
日本演员品味日本电影的独特力

日本演员品味日本电影的独特力日本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而作为日本电影的主要表演者,日本演员们不仅仅是在电影中扮演角色,更是通过自身的品味和表演力,为日本电影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日本演员品味日本电影的独特力。
角色塑造中的细腻表达日本电影的角色塑造以及演员的表演方式常常强调细腻和内敛。
通过日本演员的表演,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刻画。
他们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细微的动作和声音的变化,将角色的情感状态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他们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扮演一个角色,更是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融入到角色中,从而创造出独特而真实的形象。
情感共鸣的传递日本电影常常涉及到一些深入人心的情感主题,如爱情、友情、亲情和人性的探讨等。
而日本演员的表演力在传递这些情感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将角色内心的情感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了情感上的共鸣。
观众在欣赏日本电影时,往往会沉浸在剧情中,感受到与角色的共同情感,这得益于日本演员出色的表演和情感传递能力。
审美意识的展现日本电影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而著名,而日本演员在电影中的形象呈现中也能充分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观。
他们对服装、化妆、发型等细节的把控力度十分精准,通过对造型的精心设计,为电影中的角色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日本演员们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对于整体形象的把握使得他们成为了电影中的亮点,也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电影的品质和观赏性。
同时,日本演员的审美意识还体现在对于摄影和布景的要求上。
他们能够与导演、摄影师和剧务等团队密切合作,通过相互的沟通和理解,将导演的意图和要求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对于光线、色彩和场景的感知能力高强,通过对摄影和布景的要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美观、恰到好处。
演技的深度与广度日本演员们在演技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展现了独特的力量。
他们不仅能够出色地演绎情感戏和表演戏,还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和剧情,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他们都能够出色地驾驭。
是枝裕和对表演的看法

是枝裕和对表演的看法以是枝裕和对表演的看法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是枝裕和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导演,他以其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于世。
他对表演的看法也与众不同,他认为表演是一种真实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和情感表达来传达故事的内涵。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中,他经常选择非专业演员来出演角色。
他相信,非专业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自然,能够更好地体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他注重演员的身体语言和微妙的表情变化,通过细腻的表演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他还善于捕捉人物之间的微妙互动,通过细节来展现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他也经常使用长镜头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冲突。
这种表演方式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表演技巧。
演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镜头跟随和细腻的表演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深入的观影体验。
是枝裕和也注重剧本的编写和角色的塑造。
他的剧本通常充满着细腻的情感和富有内涵的故事线索,给演员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空间。
他善于通过细节和对话来揭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矛盾,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与此同时,是枝裕和的电影也注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他的作品常常以家庭和社会问题为背景,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细腻的表演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境。
他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让观众深入思考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引发观众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是枝裕和对表演的看法是非常独特和细腻的。
他认为表演是一种真实的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细腻表演和身体语言来传达故事的内涵。
他善于捕捉人物之间的微妙互动和角色内心的变化,通过细节和对话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深入思考的主题而闻名于世,给观众带来了难忘的观影体验。
是枝裕和的表演观点和电影作品无疑对于整个电影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表演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不少日本电影演员的表演都相对比较夸张?【yolfilm的回答(284票)】:-日本演员的演技,跟他们的生态环境是离不开关系的。
一、首先,日本(包括韩国),媒体圈是以经纪公司为大,很多演员都是领月薪的,生死存活,全凭经纪公司的支持和扶助。
作为演员,除非少数特例,不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都有起伏。
尤其是小演员养成的阶段,没有那么多的电影电视机会,只能靠剧场演出存活。
在日本,剧场演出一直常盛不衰,那个生态是很健全的,演员只要服从公司安排,总有表演机会,总有一碗饭吃。
(前提是你有经纪公司签约)。
长久的舞台演出,造成很多演员身上,都有一股浓厚的「剧场化表演习惯」,日本国人自己见多了,也就习以为常。
二、这些年,在中国当红的日剧,都有点「疯狂」的元素在里面,例子原谅我不多举证了,就是一个正常的戏,比如「神探伽利略」,主角(福山雅治)演技正常,可他的实验室里,都要配个演技夸张的助手(栗林宏美),这其实就是为了戏剧效果。
真的看多了日剧(包括电影和电视),其实,全部用平和、正常的表演方式,完成全部演出的表演,还是有很多。
多到不可胜数。
(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拘谨美学」传世的「小津安二郎」。
)从这一点上来看,剧目的品类,导演对角色的设计,主配角表演的刻意差异化,等等等等,有太多的理由,也是造成这种「夸张表演」的偌大原因。
三、题目所提的「图书馆战争」,那是科幻品类的轻小说,先有漫画(2007),再有动画(2008),最后出来电影(2013),还有广播。
它的属性,以及系列衍生物的出现,已经决定了这样的作品,不可能正经到哪去。
极夸张的表演,说穿了,就是我说的「日本疯狂表演」的第三个源头:也就是「动漫的影响」。
因为日本是地球上,最爱看动漫的民族,从浮世绘的传统,到现代的大量动漫作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耳溽目染下,现代影视真人作品,被浮世绘、动漫式的夸张元素浸润,也是一种文化上,民族学上,社会学上的必然。
四、说到底,夸张式的表演,不见得是日本影视作品的耻辱,往好处想,那是他们大和民族的坚实遗产。
用「包含的态度」去欣赏,也能看出日本人的真性情(以及历史传统)。
在我眼中,不见得是件坏事。
-【冯宇骐的回答(3票)】:最主要的还是受戏剧影响,日本演员在研修戏剧或者自学表演时,会参考本国古典戏剧的表演方式。
而以能剧、歌舞伎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戏剧中,对于表演的认知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戏剧,对于视觉审美要求很严格,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每段台词都要尽力做到精短但准确,所以演员表演需要采用夸张的处理才能很好地表达文本内容。
这样的表演方式也浸润到了影视表演当中,尤其在老一辈演员中很常见。
(题外话,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半泽直树》中饰演黑崎检察官的片冈爱之助老师的表演毫无违和感,就是因为在这样的表演环境中,夸张的表演会被认为是符合语境的处理)。
中国古典戏剧的表演跟现代影视表演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是脱节的,因此中国影视剧的演员不会有太多戏剧表演的痕迹,很多演员即使是修戏剧的,都是以西方戏剧为主。
西方的戏剧表演其实就是电影表演的前身,由于电影起源于欧洲,所以在电影演员的诞生之初,很多戏剧演员便转行拍电影。
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电影的影帝级表演,基本上都是西方戏剧的表演特色,追求真实的感情和细腻的模仿。
其他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影响,日本的普通民众很难出现电影表演的夸张神情,接触过的都知道,日本人说话声音不大,没有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随时保持谦卑而克制的仪态。
影视剧作为虚拟的世界,也让日本人有了一个宣泄的空间。
PS:楼上有提到小津安二郎的,的确小津的电影之所以让人觉得平易近人,能体现人的真情实感,就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反常规”的电影创作风格,避免演员的大幅动作与镜头摇摆,降低电影人物的对立和冲突,热爱真实的生命,并为此感到哀伤。
他也影响了诸如山田洋次甚至一些西方导演的创作理念。
【赵默哀的回答(2票)】:我是觉得呢,日本这个民族真的是既变态又萌点多多的,看日剧,他们都很有礼貌,讲话的那种可爱感即使是看翻译过来的日本文学都会感受到。
那种译文风格就是非常细腻温柔的,而且始终有对青春话题的偏爱。
校园剧是我最喜欢看的啊摔!因为霓虹文化里就是有少年崇拜啊,动漫里永远热血的少年啊,日剧里永远不止息的青春情谊啊,宅男们你们都不爱AKB48了吗!!!以上都是先说一说背景,再说回演技的话,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以前我也特别受不了堺雅人的演技啊,觉得超做作超浮夸有木有!现在觉得,嗯,其实日剧本来就有一股天真又热血的劲头在,所以这样漫画般夸张的演技表现出的弱智的萌感不要太配好不好!何况其实他们平时讲话都这样啊,而且太多日本妹子讲话的语气啊表情啊都很简直要诚挚得把人温暖死啊啊啊啊啊。
参考宫崎葵好么。
她太会卖萌了!!!【刘子渐的回答(3票)】:题主觉没觉得中国人的演技都很夸张,尤其是电视剧,现实中出现个那样说话的你一定觉得ta是神经病【ariaroy的回答(1票)】:《图书馆战争》!!!不!这一定是楼主选的剧不对!图书馆战争的动画漫画小说我都大爱但是电视剧呵呵呵呵呵呵瞬间毁三观!!【王振宁的回答(0票)】:不得不指出1对演技的看法不止一种我个人认为演戏和还原生活是两种不同的需求第一种是演的很有感觉但是你能意识到他在演戏第二种代入感很强仿佛就是身边的事2不同的民俗与措辞方式这一类可见楼上讲的挺有道理3制作组以及背后投资人对产品的定位是什么面向的观众群是什么【林宁的回答(0票)】:日本人本来表情就夸张,大家习惯不一样而已【向想想的回答(0票)】:多少受动漫二次元的影响可正是浮夸的表演方式让很多严肃沉重的话题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和理解这种处理得很好啊没什么突兀的【靳予函的回答(0票)】:你看完湖马桶台在看日剧若你仍那么觉得那我只能呵呵。
【张潇的回答(0票)】:最原本的中华戏剧,全是带腔调的,日本还没改过来【林洁的回答(0票)】:个人觉得,日剧里面的夸张表演展现的是日本人的幽默和戏谑,对于一个经历过太多沧桑历史的民族,也许只能靠电视剧放大的喜怒哀乐来获得一丝丝快感。
其实日剧可以说是电视媒介里面最真实且最有深度的电视剧了,但真因为电视媒体是大家茶钱饭后消遣的媒体,不加上先喜剧因子,估计收视率不会太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日剧题材都是从动漫改编过来的。
真人版只有通过夸张的表演才能让人感觉到原著的精彩【张元晖的回答(0票)】:不要深究什么原因了,这个题目本身就不成立~这不是都的问题,而是lz接触的片子有问题。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有其特性,如果lz多接触日本的影视剧,其实你会发现,夸张的其实是少数,尤其是电影。
根据其定位不一样,演员演出的风格必然也是不一样的,就如同东成西就与东邪西毒一样。
一个好的演员必须要能驾驭各种风格。
拿竹中直人来说,基本上能很好的诠释这个问题,对比一下东京日和和谈谈情跳跳舞。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比较容易把lz误导的地方是现在日本的商业电影剧本匮乏,尤其是日剧,很多时候是靠漫画题材改的,所以如果这几年接触日剧多的话··也是会有这样的感觉,但这绝对也不是大多数。
【有鱼的回答(0票)】:日剧表演容易夸张,日本电影表演往往内敛。
日本的电影和电视剧基本是两个圈子,演员基本是两拨人(当然有时也有相互串场的)。
日剧竞争激烈,为了加强戏剧性和感染力,演员表演会比较夸张(借鉴舞台剧技巧)。
这些外在、夸张的表演(语气表情等)沿袭下来,成为不用动脑筋去揣摩的程式,为一般演员熟用。
日本电影继承了本民族空寂的美学,加上日本电影安静的经典传统,演员表演自然内敛。
【木三十的回答(0票)】:跟剧本有关吧,看渡部笃郎的片子,除了女婿是市长大人外,白夜行跟继续跟不需要爱情的夏天等,都毫无夸张的成分。
跟角色的人设有很大关系。
【星川no橋的回答(0票)】:人家有颗放得开的心。
【朱若晨的回答(0票)】:题主这个问题实在是太以偏概全了,只能说明题主看得日影日剧还太少,或者说在看日影日剧的过程中是略带成见地看的,加之对日本社会文化的不了解。
题中只说了两部电影,如果没记错,图书馆战争是动漫改编的,稍有些经验的日影日剧迷就好会知道,这一类动漫改编的真人版电影,势必会伴随着夸张的动漫化的表演。
另外,这种夸张的表演方式,我想不仅是日本,其他国家的影视作品里也经常出现。
中国大陆的电视剧,具体例子不胜枚举,电视剧里那个场景里发生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发生;韩剧也是,难道韩剧女主角们跺脚甩头翻白眼外加一句震天响的“呀!!!”,这就不夸张吗?美剧的话,谢耳朵连珠炮一样的复杂的词汇和他异于常人的举动,也是非常夸张的吧?不是总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吗?我想这种适当的夸张性的表演,就是“高于生活”的一部分定义吧。
【张宣纸的回答(0票)】:《图书馆战争》是漫改电影,所以可能有夸张成分在里面,如果没记错主演是冈田准一?那么夸张成分可能是导演要求和作品需求,你可以看看冈田准一其他作品,并不是很夸张。
这几年好像夸张的作品很多,《legal high》啊《半泽直树》啊,尤其《半泽直树》,到后来堺雅人的演技总被批“很浮夸”。
但是看看同样是堺雅人和香川照之的作品《盗钥匙的方法》会发现两位都演的很自然。
那为什么在半泽里就那么狰狞了?一个是作品本身就带有这样的成分,半泽是个商战外带扳倒杀父仇人的故事,不会平淡到哪里去,而且个人感觉lg大热成功后堺雅人有点走不出发力过猛的怪圈。
所以总的来说原因就这几个,一个是作品本身背景和氛围以及导演要求,再一个就是演员本身种种问题。
看看其他电影吧,《告白》也是复仇的故事,同样也有主角的细心谋划,但是就没有夸张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日本电影大多数没有题主所说的夸张啊……【宋圣光的回答(0票)】:日本很多影视作品在台词设计,人物设定上都显得很幼稚,这也和他们平时交际方式有关。
但故事设定,或者说在情感表达方面,有时候一句话就让人热泪盈眶。
原文地址: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