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 教案

合集下载

《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课题研究教案设计

《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课题研究教案设计

《诗经》中的景物描写一、概述1.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

2. 《诗经》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也是研究古代风俗、人情、地理的重要资料。

3. 本文将围绕《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展开研究,通过对《诗经》中景物描写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风物美景。

二、景物描写在《诗经》中的特点1. 包罗万象:《诗经》中的景物描写非常丰富多彩,不仅有对大自然的描绘,还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景观等多方面的描写。

2. 细腻真实:《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常常立体、细腻,真实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观察。

3. 感情共鸣:景物描写往往与诗人的感情息息相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国家、对爱情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

三、《诗经》中的经典景物描写1. "采采卷耳,不盈嚣筐"(《采薇》):通过描写采薇的活动,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采集生活的热爱和劳作情景。

2. "塞中采草,饮马汲渭"(《北山》):表现了北方草地上壮观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古代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

3.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羔羊》):通过描写死麕被包裹在茅草中,呈现出了自然界的残酷和生死轮回的意象。

四、学生对《诗经》景物描写的认识与理解1. 学生对古代风俗、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可能偏向书本知识,对于《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难以产生共鸣。

2. 学生对于《诗经》中景物描写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蕴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对于《诗经》中景物描写的感知能力有待提高,往往缺乏对自然美景的真正感受和体会。

五、《诗经》中景物描写的教学设计1. 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景物:通过实地教学、户外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自然景物,增强对《诗经》中景物描写的亲近感。

2. 辅助材料的运用: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瓶、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学生理解《诗经》中景物描写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其中的景物描写。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作品中的景物形象一、考纲解读新课程语文高考说明及考纲对诗歌鉴赏有三个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是在诗歌鉴赏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延伸。

古代诗歌鉴赏属于文学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级。

二、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掌握规范的答题模式。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呈现法、实践法、发现法、强化法。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2.思乡类意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3.愁苦类意象(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4.抒怀类意象(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6.战争类意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二、导入命题趋势,直击高考。

三、概念释疑——关于意象与意境。

四、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1.这首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展现不同类型答案)请你打分(学生实践)——发现规律。

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___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

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我从床上醒来,看到满地的露珠。

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讲课教案

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讲课教案

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点,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其描写特点如何?③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④请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或词是如何写景的。

⑤本诗或词写景很有特色(特点),请从手法上加以分析。

⑥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

⑦你认为这首诗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⑧请从“动”和“静”(或“虚”和“实”)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或词。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创作时很重要,那么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四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如果能读出这些角度,那么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一)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或远近、或高低、或内外,无论怎样,总要层次分明。

如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 学案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  学案

彩笔绘景写诗心――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
答题步骤
步骤一:写景的角度
步骤二:具体的分析
步骤三:营造的意境或情感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第一句从角度写月色,第二句从角度写溪水,还可以从何种角度赏析该诗?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的上片,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景物什么特点?
小桃红·秋江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

雪晴天,绿苹红蓼参差见。

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请从动静和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写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诗的首联写了什么景色?如何表现的?。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共5篇)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共5篇)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共5篇)第一篇: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诗歌鉴赏二: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一、考点说明二、常见题型题型一:意象题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1、什么是意象?(见金榜)3、通过意象特点准确把握诗人寄寓的情感每拿到一首诗。

都要先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诗中的景与情属于哪种组合方式?这四步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其中的关键是意象特点的把握,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通往作者情感世界的路径。

客观物象本来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对其“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的主观情感。

而诗人“着我之色”往往体现在某些景物描写的修饰语上,正是这些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我们如能注意相关的修饰语,准确理解其表达作用,对正确解读诗歌将会事半功倍。

(1)把握意象前的形容词藤、树、鸦、桥、道、风、马,然后再找出这些物象之前的修饰语:枯、老、昏、小、古、西、瘦,如此一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2、积累一些特殊的意象,领悟其象征意义(见印发的复习材料)很典型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中写到的景物:藤是干枯、毫无生气的,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噪鸦,桥是少人经过的孤桥。

道是荒凉废弃的古道,构成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落照图,作者那份凄凉悲苦的心境也就不难把握了。

又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修饰“山”的“万仞”和修饰“城”的“孤”字,似乎让人看到在苍茫天地之间,在戍边将士内心的凄凉由此便可直接抵达人心。

(2)关注描写色彩的词语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则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满山对比强烈,由此即可感知作者内心的乐观与昂扬。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采用极为明快的对比色。

使画面显得十分绚烂,使情感表达得透亮而热烈。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写景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写景特色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3. 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欣赏诗歌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 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3. 欣赏诗歌写景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诗歌写景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写景手法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诗歌写景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涵盖不同的写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诗歌中写景特色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3. 分析实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写景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分析意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教授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2. 示范法:通过分析实例,示范如何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写景特色。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的写景手法。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诗歌写景特色的分析和创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成果和运用写景手法的准确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写景特色。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精选五篇)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精选五篇)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精选五篇)第一篇: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鉴赏古典诗歌中写景的特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鉴赏古诗词中写景特色的题型2、掌握此题型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了解鉴赏古典诗歌中写景特色的题型。

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其描写特点如何?③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④请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或词是如何写景的。

⑤本诗或词写景很有特色(特点),请简要(从手法上加以)分析。

⑥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 ⑦你认为这首诗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⑧请从“动”和“静”(或“虚”和“实”)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或词。

三、分析典例,找写景特色1、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2、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4、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5、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6、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7、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8、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9、陶渊明《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0、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11、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诗歌中的景与情-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教案(高三教案)

诗歌中的景与情-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教案(高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 导入,展示风景图片。

我们生活在世上,也可说生活在“景”中,四时变化,雨雪风云,草木荣枯,鱼虫出没,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情感。

秋风肃杀,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常常使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春风和煦,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又常使人心旷神怡,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入中国古典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情中景,景中情。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经典诗歌回顾。

展示马致远的《天净沙8226;秋思》。

《天净沙8226;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学生齐读一遍诗歌,思考:这首词里选用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把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描绘出来?这些景物所组成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明确: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描绘: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感觉:凄凉悲苦等2、明确什么是“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3、学生回顾思考如何得出意境。

明确: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利用景物想象画面――找出画面中给你的感觉。

(四)归纳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一找二想三感受”:找:意象、主观情感词语,想:想象、联想)1、找出诗中画面所描写的景物2、找出诗中体现主观情感的词语3、将景物与主观情感的词语构成画面4、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五)实战演练1、群策群力。

全班齐读诗歌,并思考问题。

一8226;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①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景物:竹、桃花、江水、野鸭、蒌蒿、芦芽②找出体现主观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三两枝、暖、满地、短③将景物与主观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一片竹林外有三两枝桃花露出来,江上正有几只鸭子在嬉戏,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

高考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公开课用带教案

高考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公开课用带教案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年老多病,异乡漂泊,忧心国事的伤痛与悲凉。
前四句的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用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象,(景)烘托了作 者的伤感与悲凉。(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感情?
战争的艰苦感叹和守边将士浓重的乡愁。
问:前四句的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用萧瑟荒凉的塞外秋景,(总括景物氛 围),烘托出战争的艰苦和守边将士浓重 的乡愁。(抒情作用)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历
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 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 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季节的哪些 景物?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一、二两句写了暮春时细密的小雨、狼藉杂乱的 落花(具体)。从这些凄冷的景色(整体)可看 出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历
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 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 分冷落的地方。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迅急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凄切的 猿鸣,清清的沙洲,雪白的沙滩,艰难 飞行的鸟,纷飞的落叶,滚滚的长江水。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4. 鉴赏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概念,分析不同类型的景物形象。

3.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讲解描绘、衬托、象征等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5. 鉴赏方法与技巧: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

3. 练习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对一首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以李白的《庐山谣》为例,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如何突出庐山的壮丽景色。

2. 探讨诗人如何运用景物形象表达自己的豪放情怀。

七、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

2. 讨论景物形象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八、诗歌创作练习:1.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运用景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互评,教师指导,提高诗歌创作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九、拓展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人的景物诗,扩大阅读范围。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

2. 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片。

3. 学生反馈表格:用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注重景物形象的描绘。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

十、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景物,并尝试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江南春》1. 展示诗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学习目标:1、复习鉴赏景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2、学习规范答题的思路与步骤。

学习过程:一、景象特点描述题1、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②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典例精析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①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②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氛围,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课堂演练(09全国卷)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二、如何写景分析题1、提问方式:①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②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2、典例精析(09年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写景诗赏析教案

写景诗赏析教案

写景诗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写景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赏析写景诗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写景诗赏析,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将学会欣赏、分析和写作写景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自然风景的视频或展示一组美丽的景色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情感共鸣,并提问:你对这些自然景色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如何用诗歌来表达这些感受?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写景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写景诗是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它注重通过五感的交融和想象力的发挥来创造出美的形象。

3. 赏析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景诗的赏析方法和技巧:(1)仔细观察:通过观察诗歌中的描写细节,想象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细腻之处;(2)理解诗意: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等手法,理解诗人对景色的深层诠释;(3)品味诗美:欣赏诗歌中的美学价值,感受诗歌给人心灵带来的震撼和感悟。

4. 典型赏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写景诗,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理解情况,展开诗歌的赏析。

(1)注重描写诗歌中的自然景色,让学生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2)解读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自然的思考和情感表达;(3)提问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创作实践(2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或者选择教师提供的一张景色图片,用写景诗的形式表达对这个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1)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用丰富的语言描绘自己所选择的景色;(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词,如颜色、声音、气味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准确性和美感;(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提供互相欣赏和建议的机会。

6. 总结梳理(10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写景诗的特点和赏析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写作感受和体会。

诗词赏析画面描述教案

诗词赏析画面描述教案

诗词赏析画面描述教案教案标题:诗词赏析画面描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2. 学习如何通过画面描述来赏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选取数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图画,与每首诗词的意境相符。

3. 准备纸张、彩色铅笔和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和重要性,让他们了解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 展示一幅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情感和意境。

主体活动:1. 选择一首经典诗词,如《静夜思》。

2. 向学生朗读诗词,帮助他们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展示与诗词意境相符的图片或图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情感和意境。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5.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使用绘画工具在纸上画出与诗词意境相符的画面。

6. 学生完成绘画后,鼓励他们互相分享并解释自己的作品。

总结活动: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词赏析和画面描述的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总结如何通过画面描述来更好地理解和赏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提供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运用画面描述来赏析诗词。

教学延伸:1. 继续选择其他经典诗词,进行类似的画面描述活动,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词,并通过画面描述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境和情感。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诗词的理解和画面描述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估,包括对诗词意境的表达和创造力的展示。

教学资源:1. 选取的中国古代经典诗词。

2. 相关的图片或图画。

3. 纸张、彩色铅笔和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反思:在这个教案中,通过结合诗词和画面描述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综合性学习教案)古典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赏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综合性学习教案)古典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赏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古典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赏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综合性学习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刻画景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景物形象比较题型解题技巧。

考点阐释:(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考点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真题在线:《创新设计》P173(学生用书P110)____年山东卷诗歌鉴赏题【方法指导】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1)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柏树,碧草,黄鹂,描绘一幅祠堂中幽静,寂寞的图景。

(步骤2)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意境。

(步骤3)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题思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第一章:古典诗歌概述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1.3 古典诗歌的形式与体裁第二章:景物描写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2.1 景物描写与诗歌情感的关系2.2 景物描写与诗歌意境的营造2.3 景物描写与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第三章: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景物描写手法3.1 寓情于景3.2 对比映衬3.3 虚实相生3.4 渲染烘托第四章: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技巧分析4.1 抓住景物特征4.2 运用感官描绘4.3 运用修辞手法4.4 动静结合与时空转换第五章:经典古典诗歌景物描写案例解析5.1 《春晓》——孟浩然5.2 《望洞庭》——刘禹锡5.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4 《山行》——杜牧5.5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重点掌握景物描写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手法和技巧,并通过经典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第六章:唐代诗歌景物描写的特色6.1 唐代诗歌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6.2 唐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知与表现6.3 实例分析:《望岳》——杜甫第七章:宋代诗歌景物描写的新趋势7.1 宋代诗歌景物描写的风格变化7.2 宋代诗人的生活背景与景物描写7.3 实例分析:《题临安邸》——林升第八章:明清诗歌景物描写的特色与应用8.1 明清诗歌景物描写的新发展8.2 明清诗人的生活环境与创作8.3 实例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第九章: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审美价值9.1 景物描写与诗歌审美取向9.2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艺术魅力9.3 实例分析:《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第十章: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教学实践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与方法的设定10.2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0.3 教学反思与改进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从不同历史时期的角度,探讨了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特色与应用,并分析了其审美价值。

高中语文《诗歌景物描写》讲评课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景物描写》讲评课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景物描写》讲评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优秀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分析古代诗词中典型的景物描写案例。

3. 优秀诗歌景物描写的技巧和手法。

4. 学生诗歌景物描写的实践演练和讲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具有鲜明景物描写的诗歌开场,引发学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优秀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技巧。

3. 案例分析:选取几首古代诗词,让学生分组讨论其景物描写的亮点和意义。

4. 实践演练: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诗歌,重点关注景物描写部分。

5. 讲评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指出景物描写方面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优秀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古代诗词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现场创作诗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讲评与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给予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词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用于案例分析。

2. 学生诗歌作品: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用于讲评与反馈。

3.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

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创作的诗歌,关注其景物描写的质量和创意。

3. 讲评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诗歌景物描写的理解和改进情况。

七、教学难点1. 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

2. 如何鉴赏和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3. 学生创作诗歌时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古代诗词案例,包括诗人和作品的背景信息。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锻炼学生分析、解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特点2.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3.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实例。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分析具体的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实例。

4.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景物描写实例的分析能力。

3.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不同诗人的景物描写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景物描写的诗歌,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古典诗歌选集: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景物描写作品。

2. 相关论文和评论: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术观点和分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八、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优化教学过程。

3.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应总结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九、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景物描写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单元测试:设置相关测试题,检验学生对景物描写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十、教学展望1.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典诗歌,挖掘更多景物描写的优秀作品。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 教案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 教案

彩笔绘景写诗心――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一、古诗中的景物描写的目的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000多年前的《诗经》,到近代的毛泽东,几千年来,诗歌的天空群星闪耀。

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呢?(问题)为了抒发感情。

(板书“情”字)借助景物描写抒情是常见的方式。

(板书“景”字,箭头)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人们常用一句话来表述----“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问到诗歌写了些什么景物,不少同学大多能答出来,只是有时概括的不完整,表述语言欠美丽;但一问到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以及要求答出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不少同学就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一答就错。

老师的应对方法是:要做此类题目,关键在于掌握诗歌中写景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常见的运用于如何写景方面的角度又有哪些。

今天我们将从诗歌写景角度来探究一下二、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角度梳理诗是用来抒情的,人是感情丰富的,有喜怒哀乐愁的不同感情。

在《采薇》中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别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呢?这两处分别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过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借助春冬季的不同景物抒发了不同的感情。

诗歌中有大量写季节的诗。

古人有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简洁地概括了四季不同的美(投影)。

我们在古诗中还有哪些描写季节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我们从这些诗句中发现四季之景不同,色彩差别很大。

春夏的景物色彩艳丽,而冬天的景物则较灰暗。

四季之景不同,色彩差别很大。

(板书色彩)刚才老师举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颜色就是以暖色调(红、绿、黄、橙)为主,暖色景物画面有什么特点?明亮鲜艳(投影),适合抒发什么感情?多表现作者的愉悦、开朗、乐观、积极。

问学生:能不能再举几例?(讨论,推荐回答,停车坐爱枫林晚,看万山红遍,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古诗选中的景物描写教案

古诗选中的景物描写教案

古诗选中的景物描写教案当代教育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而文学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古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深受学生喜爱。

教授古诗选的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还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

本文将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古诗选中景物描写的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并培养其对景物描写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引入】引入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在教授古诗选中的景物描写之前,可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诗歌展示的方式,引入学生对景物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自然景物相关的故事,或朗读一首描写美丽景物的古诗。

【诗歌赏析】在导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取几首古诗中的景物描写部分进行赏析。

通过分析古诗中的词句、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

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有代表性的古诗,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景物观察】为了培养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诗歌赏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往户外实地观察自然景物。

可以选择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湖泊或者民俗文化中的特色景观等。

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并记录所见、所感,也可以用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通过实地观察,帮助学生感知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多样性。

【创作实践】基于学生对景物的观察和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尝试创作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提示和技巧,如使用形容词、修辞手法等。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景物描写的表达能力。

【展示与分享】在创作实践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学生可以朗读自己的诗歌,也可以通过展示绘画、摄影作品或其他创作形式展现自己的观察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笔绘景写诗心――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
一、古诗中的景物描写的目的
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000多年前的《诗经》,到近代的毛
泽东,几千年来,诗歌的天空群星闪耀。

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呢?(问题)为了抒发感情。

(板书“情”字)
借助景物描写抒情是常见的方式。

(板书“景”字,箭头)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人们常用一句话来表述----“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问到诗歌写了些什么景物,不少同学大多能答出来,只是有时概括的不完整,表述语言欠美丽;但一问到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以及要求答出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不少同学就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一答就错。

老师的应对方法是:要做此类题目,关键在于掌握诗歌中写景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常见的运用于如何写景方面的角度又有哪些。

今天我们将从诗歌写景角度来探究一下
二、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角度梳理
诗是用来抒情的,人是感情丰富的,有喜怒哀乐愁的不同感情。

在《采薇》中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别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呢?
这两处分别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过渡)
“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借助春冬季的不同景物抒发了不同的感情。

诗歌中有大量写季节的诗。

古人有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简洁地概括了四季不同的美(投影)。

我们在古诗中还有哪些描写季节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我们从这些诗句中发现四季之景不同,色彩差别很大。

春夏
的景物色彩艳丽,而冬天的景物则较灰暗。

四季之景不同,色彩差别很大。

(板书色彩)刚才老师举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颜色就是以暖色调(红、绿、黄、橙)为主,暖色景物画面有什么特点?明亮鲜艳(投影),适合抒发什么感情?多表现作者的愉悦、开朗、乐观、积极。

问学生:能不能再举几例?(讨论,推荐回答,停车坐爱枫林晚,看万山红遍,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和暖色调相对的冷色调(黑、白、蓝、灰)则具有灰暗冷清(投影),问学生回答,多表现什么情绪?伤感、压抑、悲观、失落。

问学生:冷色调的诗句试举例?(讨论,推荐回答。

月落乌啼霜满天,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日暮苍山远)
冷色调的名作,看下面的一幅图片,你想起了哪首诗?柳宗元的名作《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幅画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扑面而来的冷气。

这种感觉怎么来的?描写的景物全是冷色调:(老师概括诗意)远处是积雪的群山,近处是冰冻的河流,阴冷的积雪,独自垂钓的渔翁,整个画面是一片死寂的冬天,毫无生机。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官之时,透露出被排挤、打击的孤独甚至绝望。

(过渡到第二点)这首《江雪》的写景,除去选择的都是冬季、冷色调之外,还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学生回答:画面死寂,景物是静止的(板书动静)
静态景物的描写,让诗歌具有绘画一样的整体感。

例如我们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大量静态景物的罗列,给人以一欣赏油画似的感觉。

前面举的诗在景物描写上静景,下面这几句诗中景物形态的动静描写各有什么不同?(过渡)
第一首是以静写动,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以静写动,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后一首前三句是静态景物,第四句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

问:动静结合有什么优点?只有静景容易单调,动静结合,一张一弛,更有节奏,画面更和谐。

我们再来看一句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此句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烘托出山林的一种幽静,
提问:我们学过的诗歌中还有那些诗歌有动有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bō là)鸣。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唐代大诗人杜牧他《山行》诗中写景时运用到了描摹色彩,动静结合,那么大家还能发现什么描写角度?(学生讨论。

点拨:白云,枫林)观察角度(视角)的变化。

(板书:视角)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本小点总结:“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多个方面,每换一个角度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

写诗也是如此。

同样是写一个黄河,李白取仰视角度,于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惊心动魄的诗句,郭沫若取俯视角度,因此有“坝高一百六公尺,俯瞰黄河地底来。

同一题材的诗歌之所以常写常新,就是因为选取了不同于前人的角度。

我们再看看宋代张先在他的《题西溪无相院》中的这句:“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 同样是写景但是从那种角度来写呢?(过渡)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板书:感官)
但诗歌中有一种情况需要同学们注意,那就是通感。

把两种(含两种以上的)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我们常说他“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

再看以下这几句。

诗人用“芙蓉泣露”描绘出乐声的悲惨、凄厉。

用露水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来比喻乐声悲切,形象直观,新颖别致。

接着,诗人用“香兰笑”,表现乐声的欢快、流畅。

而“笑”字,听觉与视觉兼具,具体可感,美不胜收。

“晨钟云外湿”杜甫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色彩
动静
情----景
视角
感官
三、练习
(过渡)在考试中景物描写的角度是出卷老师偏爱的一个考点。

我们来熟悉下该类试题题型:
诗歌是如何写景的?
⏹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请问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怎样变化的)?
那么如何答题呢?其实不难。

分析写景诗的写景角度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来答题。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了何种写景的角度
步骤二:角度具体的分析
步骤三:营造的意境或情感
我们以戴叔伦的《兰溪棹歌》为例,一起分析。

我们一起将这种方法运再运用的熟练些
要注意的是,整首诗的情感,在最后有了升华。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此乃点睛之笔,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下面的这道题是高考的原题,我们来挑战自我,试一试能不能有所突破。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目的和方法。

在感情丰富的诗人眼中,一草一木,万水千山皆有情,给予了古往今来的诗人无穷的灵感,我们借用苏轼在杭州时创作的诗句,“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

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投影),在作者眼中,吴山多情,在向作者展示着自己多
姿多彩的美。

我们读懂了山水之美,也就可以逐渐走进诗人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