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草船借箭》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著名将领草船借箭的故事,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气。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能正确运用导学案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草船借箭的故事,了解将领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气。

2.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正确运用导学案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准备:1.教案、导学案、课堂练习题、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

2.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草船借箭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古代著名将领草船借箭的故事产生兴趣。

2.讲授(15分钟):(1)教师给学生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亮点和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气。

(2)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句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练习(25分钟):(1)教师分发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并合作完成课堂练习题。

(3)教师讲解课堂练习题的答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4.制作(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浅水池或水槽作为草船的模型。

(2)教师引导学生用纸杯或小船制作草船的模型,并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制作。

(3)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模型演示课文中的草船借箭的情境。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活动,学生对草船借箭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课上通过口头表达、写作和模型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题和制作活动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了一些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答和指导。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六、教学延伸:1.故事演绎: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学生来表演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们通过表演来理解和诠释故事的内涵。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草船借箭»导学案学习目的1、看法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复述课文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感受鲜明的人物笼统,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重点1.让先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看法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缘由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情中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作用。

学习难点感受鲜明的人物笼统。

学法提示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小组协作探求感受鲜明的人物笼统。

各环节用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预习内容:(一)我会读:妒忌推托都督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呼吁援助丞相军令状委托疑惑弓弩手自有妙用神机妙算(二)我会填:十万( )箭一千( )草把子二十( )船六千( )弓弩手一( )快艇一( )扁舟(三)我不解:经过预习课文,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效果?学习进程:一、引见背景,导入新课。

先生交流对这部小说的了解:«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

小说是以东汉末年(距今1700多年)三国历史和官方传达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事先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征伐,史称〝三国鼎立〞。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消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妥协和普遍的社会生活。

«草船借箭»就是依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内容改写的。

事先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刘备又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结合起来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二、自主学习:1、«草船借箭»是依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 )中有关情节改编的。

2、«草船借箭»写周瑜忌妒( )的才干,要( )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 )〝借箭〞,挫败了( )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 )。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设计理念:《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这部书之所以能焕发出如此隽永的魁力,其最吸引人也是最富生命力的地方在于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丰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应把小说所创造出来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在孩子们的大脑里储存下来,使这些人物形象能够活灵活现地、生动传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通过品读活的语言使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

这样诸葛亮运筹帷幄、胸有成竹、雍容大度、神机妙算的形象才会“立”在孩子的心中。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教学准备:1.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课件出示: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草船借箭教学目的: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经过(3~9自然段);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

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9 草船借箭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9  草船借箭

19 草船借箭学习目标1、牢记14个生字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重难点)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仔细研读、小组合作,感受人物形象。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我能注音解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上正确的拼音擂.鼓()幔.帐()妒忌..()弩.箭()都督.()丞.相()延.长()呐.喊()(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推却:迟延:疑惑:调度:军令状:神机妙算: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合作探究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草船借箭的原因:(2)草船借箭前的准备:(3)草船借箭的过程:(4)草船惜箭的结果:2、周瑜为何设造箭之计来陷害诸葛亮?3、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练练测测1、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cáo cāo dū du ɡān yuàn yán wù()()()()()màn zi léi ɡǔ nà hǎn zhī yuán chénɡ xiànɡ()()()()()2、辨字组词。

19.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

19.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
【探究三】
1.我能找出有关草船借箭起因的段落,并知道周瑜诸葛亮的,以3天内造好10万枝箭的命令,企图诸葛亮。
2.作者写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很生动,我能尝试体会他们的心理,并能分角色读一读。
3.通过朗读,我知道当面对周瑜的刁难时,诸葛亮不仅,还,从中我体会到了诸葛亮是一个的人。
【探究四】
1.我能找到借箭前准备工作的段落,并能读好这些段落。
2.通过朗读,我知道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从中我懂得了。
3.我会有感情朗读诸葛亮和鲁肃之间的对话,从中我知道鲁肃。
4.从诸葛亮安排的这些工作,我觉得他。
【探究五】
1.我能找出描写“借箭”时的有关段落,并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我能读好这些段落。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会思考:草船借箭的出发时间为什么选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的安排巧在哪里?说明了什么?
3.借箭时,诸葛亮的表现是,这说明了。
4.我会咬文嚼字:句子“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我从“仍旧”、“逼近”中感受到。
( ) ( )()()()
léi gǔnàhǎnzhīyuánchéng xiàng
( ) ( ) ( )()
shén jīmiào suàn
()
(导学航线:独学---对学----对子互评)
【探究二】
我会概括出故事的情节:课文主要讲周瑜忌妒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借箭”,挫败了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导学案
主备课人:复备课人:班级: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9.草船借箭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9.草船借箭

19、草船借箭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一些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重点:通过对故事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中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本文相关的一些故事内容,为学习文章做好准备。

课时:两课时一、预习导航:课文导读:同学们:《三国演义》一书中,最懂天文、晓地理、有知识、有胆量、有计谋,而且又知人心的人是谁?不用猜,一定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读“草船借箭”你会又一次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折服。

认真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后,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认真体悟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基础达标: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5遍,完成下列各题。

(1)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妒忌都督迟延水寨幔子自私支援丞相神机妙算大雾漫天自有妙用饮酒取乐擂鼓呐喊(2)区别字组词纳()漫()援()妒()呐()幔()缓()护()(3)体会下面词语中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的关系,然后照样子写几个。

动静虚实(4)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成下面表格。

挑战自我:(1)认真读文,试着说一说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文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把表现他的性格特点的句子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

(3)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贵有疑:我觉得这些问题很有价值,我们来一起探讨:问题一问题二我来盘点一下:A、到此处,我已经读了()遍课文,我已经把课文()。

B、我发现本课的生字()与以前学的()很像,我是这样区分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他们也有好的办法,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C、我来展示本课我写的最好的字:二、拓展阅读空城计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做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传令,叫全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情分析该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前我班组织了读名著活动,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定的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个性。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

1、本学期开始,同学们都在读四大名著,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四大名著的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并说出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入名著,品读经典。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19草船借箭。

读题。

3、明确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看学案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活动2【讲授】二、通读课文,把握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检查交流。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总结:课文主要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全文,了解事情发展顺序。

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1)活动3【讲授】三、精读课文,品读人物性格特点。

1、故事中有多处人物对话描写,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品味、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并小组讨论,每组抓住一个人物全班交流。

教学设想:学生从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

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和顾全大局。

周瑜的嫉贤妒能和险恶用心;从曹操的话中体会他生性多疑。

从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鲁肃的忠厚老实和信守承诺。

追问:诸葛亮与鲁肃对话中,PPT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6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理解诸葛亮的为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

教具:录音、投影教学过程:一、审题激趣: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部是写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的书,其中“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你知道这是本什么书?(《三国演义》)二、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

出示思考题:1.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围绕“借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质疑问难,分清因果。

1.学生提问,教师整理后存疑。

2.带着问题边读边想。

组织讨论,着重解决:(1)诸葛亮为什么到东吴来?为什么要借鉴?(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弄懂事情发生的原因。

)(2)“妒忌”是什么意思?以“妒忌”为线索,抓住有关句子边读边议:周瑜怎样步步紧逼,故意为难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将计就计,成竹在胸的?(3)对话朗读训练,(4)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3.首尾两句联系对照,通过朗读,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读最后一段,抓住关键词“交箭”—“长叹”分清事情的结果。

四、小结:学习叙事的课文,应该分清事情的起因、结果,才能深入理解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7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深入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探究课文,深入了解诸葛亮。

教学难点: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3—5自然段,讨论:1.周瑜派鲁肃去探听情况,“探听”可以换成什么词?2.鲁肃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二、细读课文6—9自然段,切入重点抓住“借”字,思考:草船借箭为什么成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一个中心词来概括回答,并用上“因为------所以”(神机妙算)三、引导学生探究,领悟方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草船借箭》教学方案教材解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作家罗贯中资料、《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四大名著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名的故事——草船借箭。

3.教师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1.介绍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它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为名陷害他,诸葛亮识破诡计,运用计谋,从敌人那里借来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第一课时中已对文章热熔和人物特点有了具体的了解,已完成课后练习题,因此熟读课文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习作训练将作为本课重点。

[设计理念]注重教授抓住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的读后感写作方法,尊重学生感受和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短时习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合理见解。

[教学目标]1.能抓住细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提高学生的课堂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全文,体会人物。

1.三分天下,烽火硝烟,多少豪杰令后人赞叹;一部演义,嬉笑怒骂,无数英雄随你我评说。

同学们,看到这几幅图画,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段故事吗?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默读课文,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看来同学们对本课印象深刻,那就让我们回到文中,回顾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箭为名除掉他,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利用自己的神机妙算从敌人曹操那儿借了十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3.文章中斗智斗勇的主要人物是谁?(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何等人也?(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周瑜何等人也?(嫉贤妒能)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这样的人?(找出文中的依据)(二)习作。

1.三国人物风貌大家已经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记录下你对他们的印象和认识,好吗?(出示写作要求)2.指读要求,其他人跟读。

3.对于习作的要求,你能否为大家的写作做以解读?(第一部分要简写;第二部分要抓住一个人的一个特点,点到即止;第三部分要细写,抓住具体字、词、句来分析;第四部分应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谈。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9 草船借箭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9 草船借箭_人教新课标
二、导学模块
【合作探究】
1、按照事情的 发展顺序为课文分段。
2、周瑜是 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 看出来?
3、自 学第二段,找出体 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句 子, 并加以体会。
4、草船借 箭的结果怎样?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 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什么长叹一声?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稿
编写人:
审稿人: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号
Sy 号
使用班级
小组:
成员姓名:
课题:19草船借箭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课 文中的10 个生字, 会写个 生字
2、分 角色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说 出它的起因。
3、通过课文中的句子感受诸葛亮的“神机 妙 算”。
用几组关 联词,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课后反思:
二、学习重 点和难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 受鲜明 的人 物形象,特别 是诸葛亮、 周瑜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 趣。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
新 课知识:
1、认真读 读课文,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查字典弄清“神机妙算”这个 词语的意思,想想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知识结构线路图 】
三、固学提高【 课堂检测】
1、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2、课题中的“借”换成“取”“ 骗”“ 受”“偷”行不行,为什么?
3、理出脉络,围绕“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B“借箭”的经过怎样?C“借箭”的结果如何?
课外延 伸: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延迟、探听、私自、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学过程:一、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二、介绍背景,引出新课。

三、板书课题,质疑。

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上面问题。

五、学生自读课文,同桌检查认字及自读课文情况。

六、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板书课题。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认识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开头部分。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周瑜是怎样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的?我们一边观看录像一边回顾。

2、三天之后造箭情况如何?(如期如数交付曹操)。

周瑜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在三天之内借到了十万支箭,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三、体会借箭之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借船、借人、借一江大雾)2、周瑜看到十万支箭后长叹一声,说——(板:神机妙算)3、什么叫“神机妙算”?(指导朗读。

)四、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哪里呢?1、最先算到了什么?当时雾大吗?从哪读出的?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从哪读出雾大?是啊,前人就曾有篇《大雾垂江赋》为证,感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读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感受一下当时雾之浓之大。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导学案

19 《草船借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私自、曹操都督、推却,迟延,探听、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已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难点:研读文本,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学前准备通过课前阅读资料或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主要人物、故事、歇后语、对联、诗词等,重点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字词。

1、我会读,又会写。

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委托疑惑弓弩手自有妙用神机妙算2、我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线)[ 弓弩手] 古代军队射箭的兵士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接受军法处罚3、完成作业本 P40 1 、2题和练习 P66 1、2题。

3、不理解的字词组内解决,还不能解决的写下来。

四、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 完成作业本P41第4题。

2、 用一句话简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法指导:反复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 子,思考答案。

然后在组内汇报, 吸收别人的意见, 修正自己的答案。

没解决的问题打上标记,课上向老师提问。

)1 、细读课文第2 自然段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注意说话人的不同语 气,思考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完成作业本 P41 第 5 题。

2、细读借箭经过第 6-10 自然段,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那 些?3、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曷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思考:“神机妙[ 丞相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形容有预见性,善[ 神机妙算 ]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 如果完不成任务, 愿[ 妒忌 ] 古代辅佐君主职位最高的大臣[ 军令状 ]对别人感到嫉恨。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

1. 组织学生用四字词语 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2.引导学生讨论:“草 船借箭”说“借”合适 吗?是“借”的吗?为 什么?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 组练习表演故事。
1. 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 课后的感受。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 欢的《三国演义》 里的小 故事进行阅读。
6.根据板书总结草船借 箭成功的原因。 1. 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 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智 慧超群、 精明能干、知识 渊博、神机妙算。 2.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体会“借”字的巧妙用 法。 3.自由分组练习表演故 事。优秀小组全班汇报表 演,集体评议表演情况。 1.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 收获。 2.课后选《三国演义》 中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 阅读。
四、再读课文, 深化理解 ( 用时: 10 分钟 )
五、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 用时: 3 分钟 )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并 和同学交流。
1. 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 欢的句子或段落。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 经 过和结果是什么。 指导学 生填写学生活动卡。
的计谋。
1. 学习第 2 自然段。
(1) 分角色朗读,体会人
物的心理。
(2) 边读边想边议:他俩
每次对话时, 各自心里可
能会想些什么?
(3) 读后评价:是不是把
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特
点读出来了?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学习第 4、 5 自然段,
了解“草船借箭”的准
备工作,体会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
1. 依据学生生字词的自 学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重 点强调: “擂 ”的读音是 l éi, “寨 ”的读音是 zhài,“弩 ”的读音是 nǔ, “丞 ”的读音是 chénɡ。

《草船借箭》导学案

《草船借箭》导学案

《草船借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体会文章中人物的特点,特别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形象。

2、难点(1)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知识链接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那个英雄辈出、战乱频繁的时代。

2、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了解故事的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局势和人物关系。

(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2)在文中画出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2、合作交流(1)小组内交流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互相补充完善。

(2)小组讨论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中语句说一说。

3、展示汇报(1)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小组代表展示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理解和分析。

4、深入探究(1)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2)诸葛亮为什么要让船一字摆开?(3)曹操为什么不敢轻易出兵?5、总结归纳(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2)总结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诸葛亮,借箭归来后,你会怎样跟将士们讲述这次经历?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如《空城计》《赤壁之战》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和谋略。

(四)达标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都督()幔子()弓弩()丞相()2、解释下列词语。

五年级下语9草船借箭导学案

五年级下语9草船借箭导学案

五年级下语9草船借箭导学案五年级下语文19《草船借箭》导学案时间:3月24日课题: 《草船借箭》主编人: 审核人:一、教学目标:1.感情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2.认知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学习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悟人物形象。

(二)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三、学习时间:两学时四、教学流程:个人自学小组互帮释疑练习检测五、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感情调节:草船借箭选自哪本著名小说?(二)自学提示一自学内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

方法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对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争取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向他人请教。

①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并批注。

②记住生字字形,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调度支援虚实神机妙算妒忌心腹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知者加速:把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的对话画出来,边读边想边议: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是什么表情,可能会怎么做?互帮:1.我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妒忌的才干经过:周瑜假借为由,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

诸葛亮用妙计向借箭。

结果:十万支箭天交付,自叹不如。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四)释疑:小组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并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展示成果。

(弓弩手)古代军队射箭的兵士(丞相)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神机妙算)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果完不成任务,愿接受军法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经典诵读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史记)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诸葛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前置学习
1、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齐读课题),有人说《三国演义》是部谋略之书,是部知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中的谋略,智慧中的智慧。

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同学们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尽管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认为诸葛亮最有谋略、最有智慧。

诸葛亮最聪明,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诸葛亮有谋略有智慧的?(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
2、学习目标:
课文中哪些地方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请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细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小组交流(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师巡视。


四、展示交流
文中很多地方都描写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现在请你挑一处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预设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能算到第三天有大雾,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非常准确。

)(板书:知天时)
(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②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③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

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①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
(指名回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


预设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师: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连接”便于行动,避免走散;“一字摆开”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积增大。

“呐喊”为了嘘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

)谁来读一读?
预设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
你觉得诸葛亮在笑谁呢?
(1、笑曹操,笑曹操多疑,不敢应战,对曹操了如指掌。


(2、笑鲁肃,安慰鲁肃,笑鲁肃是个老实人,到现在还不明白我的用意。

是幽默的笑,宽厚友善的笑。


师:还会笑谁呢?
(3、笑自己,神机妙算,这是高兴的笑,自信的笑。


师:诸葛亮还会笑谁呢?为什么?
(4、笑周瑜,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马上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马上就有十万支箭,周瑜一定想不到这一点。


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曹操果然不敢派兵出来。

对曹操这个人的性格了如指掌。

(板书:识人心)
[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师: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知天时
识人心 考虑周全 安排巧妙 懂地理 预设4:“你借给我……我的计划就完了。

”联系前后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板书: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预设5:“诸葛亮又下令……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为什么要调头?联系下面的句子“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来不及了。

”体会。

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回来是顺风顺水,说明诸葛亮把地理环境已经非常熟悉。

(板书:懂地理)
师:课文中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了,又是太精彩了,难怪鲁肃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师: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周瑜:心胸狭窄,小气,有害人之心,做事欠冷静,考虑不周,全自不量力 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师:是啊,周瑜的气度、为人、才智、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把整个借箭过程告诉他后,他长叹一声——(……)。

但周瑜是不是就此心服口服呢?不是,直到临死,他还是不服气,,他说了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是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了,想知道诸葛亮是怎样气周瑜吗?回去自己看《三国演义》这本书,答案就在里面。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