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相关制度(2020最新)

合集下载

传染病防护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防护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防护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传染病防护管理工作,包括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监测、报告、治疗和康复等环节。

第三条传染病防护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类管理,依法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实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五条国家实行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提高全民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条国家实行传染病疫苗接种制度,推广使用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第七条国家实行传染病患者救治制度,保障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治权利。

第八条国家实行传染病康复管理制度,促进传染病患者的康复。

二、传染病预防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

第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场所、交通工具、食品和饮用水等的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第十二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传染病预防工作,组织居民、村民参与传染病预防活动。

第十三条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本职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三、传染病控制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管理制度,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

第十七条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配合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第十八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系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

第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等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

第二十条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病相关制度(二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二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传染病相关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公共卫生法规、传染病监测体系、疫苗接种计划、病例报告与隔离制度等。

公共卫生法规是指为控制传染病扩散而制定的法律与规章。

例如,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实施了传染病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传染病的分类与报告制度、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疫苗的管理与使用、传染病的隔离与治疗等内容。

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有效地管理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促进公众的健康。

传染病监测体系是指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传染病监测网络、疫情报告系统和疫情评估与分析平台。

通过传染病监测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分析疫情的动态变化,评估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疫苗接种计划是指针对不同传染病制定的相应疫苗接种方案。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可以实现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病例报告与隔离制度是指对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和隔离措施。

病例报告是指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对传染病病例进行的报告,包括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方式和报告的时限等。

通过病例报告,可以及时掌握传染病的疫情信息,有效指导防控工作。

隔离制度是指对传染病病例进行的隔离措施,旨在阻断传染源的传播途径,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隔离措施包括隔离病房、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和医疗废物的处理等,可以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除了公共卫生法规、传染病监测体系、疫苗接种计划和病例报告与隔离制度,还有其他一些制度也与传染病相关。

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制定关于传染病防控的教育规划和课程体系,提高公众的传染病预防意识。

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加强对来华人员的健康检查,防止传染病通过国际旅行传入国内。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例(3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例(3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例标题: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全公司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的所有员工、供应商、访客等。

三、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切实做好全员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2. 管理有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传染病的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

3. 合理隔离: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采取隔离措施,确保不传播给其他人员。

4. 紧急应对: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四、主要内容1. 传染病预防和健康教育1.1 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宣传和培训。

1.2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液等。

1.3 加强员工的健康监测和体温测量。

1.4 疫苗接种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 传染病发现和报告2.1 建立健全的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健康状况和接触史。

2.2 如发现可能感染传染病的症状,立即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

2.3 部门负责人收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公司相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3. 传染病隔离和控制3.1 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及时隔离并提供专业医疗保障。

3.2 隔离期间,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洁,防止传播。

3.3 根据疫情扩散情况,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限制员工外出、暂停部分业务等。

4. 传染病应急预案4.1 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措施。

4.2 定期进行预案演练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5. 监督和执行5.1 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监督和执行。

5.2 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如有违反者,将被追究责任。

六、责任和惩罚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他人健康的人员,将按公司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甚至解雇。

七、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需要,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例(2)1.传染病防控部门工作制度(1)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业务副院长、感染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医院内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督查、协调等工作并根据最新情况制订传染病疫情管理有关制度。

传染病相关制度范例(三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范例(三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范例传染病的爆发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的流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这些制度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并及时控制和治疗感染者。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相关的制度范文,以了解如何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一、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为了及时了解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各国都建立了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该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必须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以下是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的范文:《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第一条为了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确保公众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时,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病情资料。

第三条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接收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信息,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核实和确认。

第四条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建立信息报告和汇总机制,确保传染病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五条卫生主管部门应对疫情进行及时评估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共同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处理。

第八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

该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和个人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以下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的范文:《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人民的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机构和个人应加强卫生宣教,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水平。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2024年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三篇)

2024年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三篇)

2024年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内所有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疾病预防控制、病例报告和登记、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管控、疫情通报和应急处置等相关方面。

第三条传染病管理工作应坚持科学、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将公共卫生服务放在首位,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素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传染病防控的良好共同体。

第四条所有从事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应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得敷衍塞责、虚报瞒报。

第二章疾病预防控制第五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应以疫苗接种为核心,推广疫苗接种工作,并建立健全疫苗接种信息管理制度,落实疫苗安全监测和意外反应报告制度。

第六条加强传染病阻断措施,对发现的新型传染病进行快速处置,采取隔离、消杀等手段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

第七条扩大传染病检测的范围和力度,建立健全传染病快速检测体系,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和鉴定能力。

第三章病例报告和登记第八条传染病病例发现后,各级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流行病学史等相关信息。

第九条各级疾控中心应及时对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进行核实和登记工作,建立起包括实时监测、信息交换、统计分析在内的传染病病例登记信息系统。

第十条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病例报告和登记的统一标准和流程,提高病例报告和登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四章流行病学调查第十一条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第十二条流行病学调查应建立完善的调查流程和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研判。

第十三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传染源管控第十四条对于已经确定的传染源,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包括但不限于隔离治疗、消杀、人员追踪等措施。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模板范本(三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模板范本(三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模板范本传染病管理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个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的模板范本,供参考。

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传染病管理工作。

第三条传染病管理工作应当依法、及时、科学、可控进行。

第四条传染病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预防科学的指导作用。

第五条本制度所称传染病包括:A类传染病、B类传染病和其他法定传染病。

第六条传染病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开展工作。

第二部分:传染病报告和通报制度第七条所有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疫情监测机构应当依法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给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第八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进行归档和分析,并及时发布疫情通报。

第九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疫情通报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提醒公众加强防护。

第十条接收到传染病报告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和诊断,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第三部分: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第十一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疫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及时发布相关预防指南和措施。

第十二条所有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疫情监测机构应当按照预防策略开展防控工作,包括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和临床诊治等。

第十三条对于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紧急防控。

第十四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传染病诊疗技术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和质量。

第十五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预防和控制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和问责。

第四部分:传染病呈报制度第十六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建立传染病呈报制度,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疫情监测机构按时上报传染病相关数据。

传染病相关制度(4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4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类疾病。

由于传染病的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快速扩散性,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制度来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

本文将从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制度和传染病治疗制度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是指针对传染病进行规范管理、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的一系列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控机构的设置与职责、传染病防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传染病防控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等内容。

首先,传染病防控机构的设置与职责是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的基础。

各级政府应根据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和防控需要,设立相关机构,负责传染病的监测、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这些机构应具备专业的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能够快速响应传染病事件,并组织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其次,传染病防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各级政府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需要,制定相关的传染病防控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这些计划应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能够指导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并保持与时俱进,随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再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是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传染病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防控工作。

同时,应对传染病事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并挽救生命。

最后,传染病防控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是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的支撑保障。

各级政府应不断加强传染病防控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传染病防控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指对于传染病的报告、监测和统计进行规范管理的一系列制度。

传染病相关制度最新

传染病相关制度最新

传染病相关制度最新关键信息项:1、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2、监测与报告机制3、防控措施4、应急响应流程5、医疗救治安排6、责任与处罚规定11 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111 明确传染病的法定定义,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特征。

112 对常见传染病进行分类,如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并详细列举各类传染病的具体病种。

12 监测与报告机制121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122 规定监测内容,如病例的发现、登记、诊断、报告等。

123 明确报告的时限、程序和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13 防控措施131 个人防控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132 公共场所的防控要求,如通风、消毒、人员限流等。

133 社区防控策略,包括人员排查、健康管理、宣传教育等。

14 应急响应流程141 制定不同级别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级别和启动条件。

142 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143 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管理机制。

15 医疗救治安排151 确定传染病定点救治医疗机构。

152 规范医疗救治流程,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转诊机制等。

153 医护人员的防护和培训要求。

16 责任与处罚规定161 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和个人在传染病防控中的责任。

162 对违反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法律责任。

21 宣传教育与培训211 制定针对公众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计划,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12 组织对医护人员、疾控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22 国际合作与交流221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222 参与国际传染病防控合作项目,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挑战。

23 监督与评估231 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4 科研与创新241 鼓励开展传染病相关的科研工作,包括病原体研究、疫苗研发、诊断技术创新等。

2024年传染病相关制度范本(三篇)

2024年传染病相关制度范本(三篇)

2024年传染病相关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三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应坚持科学性、协同性、全面性、依法性和社会参与性原则。

第四条国家、地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职责,传染病防治机构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水平,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第二章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相关数据信息。

第七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指导和监督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第八条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应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传染病疫情。

第三章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第九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力量建设,培养和提高传染病防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传染病应急响应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传染病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应急响应的组织和领导,指导和监督传染病应急响应工作。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应加强传染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做好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

第五章传染病防治机构第十五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机构,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十六条传染病防治机构应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病原学研究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第十七条传染病防治机构应提供传染病防治方案和技术指导,及时向社会公布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传染病规章制度内容

传染病规章制度内容

传染病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活动。

第三条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体内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等。

第四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应当按照预防、控制和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采取综合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第五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传染病的预防第六条预防传染病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条对于潜在的传染病患者,要加强排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第八条鼓励人民群众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第九条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第十条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第三章传染病的控制第十一条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阻断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

第十二条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医学隔离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第十三条做好传染病疫情的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公开透明,防止疫情信息被隐瞒或篡改。

第十四条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加强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应对准备。

第四章传染病的治疗第十五条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第十六条加强传染病的药物研发和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传染病的致残和死亡率。

第十七条对于传染病的患者康复期间,要加强康复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第五章传染病的处罚第十八条对于违反传染病防控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处罚,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十九条对于故意隐瞒传染病信息或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疫情蔓延或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最新传染病管理制度

2020最新传染病管理制度

2020最新传染病管理制度还在找传染病的管理制度吗,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20最新传染病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第一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第二条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

第三条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疫情网络直报,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和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通过疫情网络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第四条责任报告人发观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市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配合检诊。

第五条(一)对公司经营权有重大关连、涉及政策性问题或以公司名义对政府行政、税务、金融等机构以公司名义的行文,盖总经理职章。

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

北京市几位基层农药执法人员向记者反映,建议标签上增加“生产企业唯一性信息标识”,例如条码标识等,特别是高毒农药、风险性高的农药应该强制实行,便于管理和追溯,对企业来说成本也不高。

同时应强化乡镇基层的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建议农药执法人员统一服装,以便提高执法权威性。

第18条禁止版主毫无约束的行使本论坛赋予的权利,请广大聊友对版主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投诉,一经查实,论坛将依情况对版主进行降级或禁用、删除id的处罚。

第六条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

第七条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情况等资料并存档。

第八条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二篇)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二篇)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一、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设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指定疫情报告人,统筹疫情报告工作。

学校疫情报告人可由校医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疫情、疑似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明确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卫生健康部门以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加强疫情信息沟通。

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二、晨检制度托幼机构每天儿童入园进入班级前,卫生保健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和晨检工作,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托幼机构午睡前应加测一次体温。

中小学校在入校前完成体温检测。

每天早晨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

高校和中职学校应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完成体温检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幼儿和中小学生应在晨检后先洗手再入园(校)。

教职员工(含厨工)也应进行晨检。

询问和观察要点为:(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腋下温度≥37.3℃或额头温度≥36.8℃)、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

(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皮疹(含皮肤、口腔黏膜等)、呕吐、腹泻、黄疸、腮腺肿大等。

如果晨检和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出现各种感染症状,请立即向其发放一次性口罩,并将其转至隔离房间等待,由校医及时进行排查。

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并通知家长。

校医院/校医室(保健室)应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每天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

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并立即报告。

可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晨检日检信息登记和上报工作。

及时核实、报告和跟进处理预警信息。

三、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学生和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

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应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6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6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第三章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1、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____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____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旗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____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____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第四章传染病报告、登记、核对管理制度1、报告制度(1)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对于初步诊断不能明确的,待相关检查完善能明确诊断后由主管医师负责报告疫情。

应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医院网络系统认真填写、报送《____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等。

(2)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认真填写特殊传染病的相关调查表。

(3)对于转科病人,首诊负责医生负责与原科室沟通,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坚决杜绝互相推诿致传染病漏报、迟报情况发生。

2、登记制度(1)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门诊医生必须按要求认真填写门诊日志。

填写内容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疫情报告情况、医生签名,要求填写完整,不能缺项,____岁以下儿童多加一项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详细登记到门牌号。

传染病相关制度范本(4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范本(4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范本目录:一、引言二、传染病防控制度2.1疫情报告制度2.2疫情监测制度2.3病例报告制度2.4隔离措施制度2.5医学观察制度三、传染病应急响应制度3.1应急预案制定与修订3.2应急指挥部组建与职责3.3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3.4应急通信与联动机制四、传染病健康教育制度4.1患者和家属教育4.2公众教育五、传染病防控工作考核制度5.1防控工作的考核指标5.2考核方式与周期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经费管理制度七、总结一、引言为了提高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效果,加强组织协调,维护公众卫生安全,特制定本传染病相关制度,为相关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本制度涵盖了传染病防控、应急响应、健康教育、防控工作考核和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传染病防控制度2.1疫情报告制度1.各级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相关报告表格。

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本地区的传染病疫情,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

2.2疫情监测制度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立传染病监测系统,对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追踪和监测。

2.监测系统应及时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医疗救治情况和疫情动态,为疫情分析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2.3病例报告制度1.所有传染病病例必须按规定报告,包括疫情暴发和散发病例。

2.报告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及时将病例信息录入电子报告系统,并将相关资料交予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4隔离措施制度1.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后,应按规定启动隔离措施。

2.隔离措施应包括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和相关环境进行隔离和消毒。

2.5医学观察制度1.对疑似传染病患者或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确保病情得到及时监测和控制。

2.医学观察期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和患者情况确定,期间需进行定期体温监测和相关检测。

三、传染病应急响应制度3.1应急预案制定与修订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演练。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以下是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的范本:传染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责任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加强传染病预报、报告、监测、预警和紧急处置机制的建设,及时有效地掌握和传递有关疫情信息。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传染病健康教育和预防接种工作,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做好职工的传染病健康教育和预防接种工作,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定期组织职工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有传染性疾病的职工。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和消毒工作,保障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

第三章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疫情信息。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通报和共享,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工作效益。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情。

第四章传染病的紧急处置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传染病的紧急处置机制,制定紧急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紧急处置设备和药物,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染病的紧急处置工作。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地通报传染病的疫情信息,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疫情控制工作。

第五章职工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七条职工有权知悉职工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和工作安排。

第十八条职工有义务遵守单位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工作安排。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予以处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十条对故意隐瞒、谎报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传染病相关制度(2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2篇)

传染病相关制度一、认真执行《____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二、首诊医生接诊时应认真完善门诊日志,防止传染病迟报、漏报。

三、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认真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进行查体,完善相应检查,详细书写门诊病历。

四、首诊医生及时对确诊及疑似传染病病例按照《____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进行报告。

五、将确诊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转至医院明确诊断、治疗。

六、对疑似____和参照____管理的病例,首诊科室上报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____医院传染病专家会诊小组进行会诊,以明确诊断。

七、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对传染病病例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

八、对违反相关规定造成疫情迟报、漏报、疫情扩散的医务人员,将给予相应的处理。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病例会诊转诊制度一、认真执行传染病病例会诊、转诊制度,对疑似传染病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首先由科主任____科室人员对可疑传染病病人进行科内会诊,以明确诊断。

三、对于科内不能明确诊断的疑似传染病病例、疑似____和参照____管理的病例,由科室立即报告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由医务科____院内专家小组进行会诊。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5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5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监控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登录系统,浏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疫情管理员必须每天至少____次登录系统查询,上、下午各一次。

3、查询内容包括从上次浏览后到本次的卡片及其近期病例分布,查询有无问题卡片及霍乱等特殊、少见病例。

4、关注有无聚集性病例,对可能暴发的疫情进行预警。

5、每次查询后认真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记录本》。

6、对以上监控中发现的各种异常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反馈到各医院。

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上网浏览情报告信息,对报告的卡片进行查询、审核。

2、审核时发现有问题的卡片要及时核对,确保疫情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每天至少上、下午各一次登录系统查询传染病报告卡片。

4、对初次审核后诊断等报告信息有变动的卡片,要及时进行订正。

5、定期进行查重,每天至少查重一次。

6、以上审核、查重、订正中发现的问题均要向领导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分析与应用制度1、每月对直报网中获取的疫情信息进行分析一次,并形成疫情简报,于每月____日前完成。

2、每年对网报数据会审后,根据发病时间对全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年度疫情报告。

3、通过对疫情资料的分析,结合其它相关信息,分别于____月____日和____月____日前完成夏秋季、冬春季主要传染病预测预报。

4、上述分析报告应送中心领导、市相关领导查阅。

5、对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时,可参考专报系统和监测系统的数据。

6、疫情管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分析质量,注意核对,杜绝错误。

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制度1、定期对各医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2、定期开展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进行督导检查。

3、督导的频次至少每半年一次。

4、督导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培训、记录及实际操作等。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4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4篇)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传染病管理在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为有效应对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风险,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相关制度是必需的。

本文将提供一份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传染病管理责任与机构设置1. 传染病管理责任-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负主要责任,负责协调、监控和管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 各级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应按照法定职责,积极参与传染病管理工作。

2. 传染病管理机构设置-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传染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措施制定。

- 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相关研究工作。

- 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1. 传染病监测制度- 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监测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传播趋势。

- 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频率,及时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相关数据。

2.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的发现和确诊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个人信息、病情描述、传播途径等详细信息。

- 实施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患者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三、传染病防控措施1. 传染病防控策略制定-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 遵循“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原则,注重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 传染病预防与消毒- 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 加强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

3. 传染病疫苗接种- 定期组织疫苗接种活动,提供免费疫苗,保障公众的免疫健康。

四、传染病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协调机制。

- 指定应急预案执行人员,确保预案能够及时启动和有效执行。

2. 应急响应措施- 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 对可能受到传染的人员进行隔离或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五、传染病信息公开与宣传1. 传染病信息公开- 及时向公众发布传染病的最新情况和预防控制知识。

传染病相关制度

传染病相关制度

传染病相关制度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建立健全传染病相关制度至关重要。

一、传染病预防制度1、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宣传手册、社区讲座等,向公众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包括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方法等,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通风,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加强对水源、食品的卫生监管,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3、免疫规划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免疫规划,确保适龄人群按时接种各类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4、监测与预警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5、职业防护对于从事可能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职业人员,如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培训,确保其职业安全。

二、传染病报告制度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 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报告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订正和补报。

报告卡的内容应完整、准确,不得漏项、错项。

传染病相关制度

传染病相关制度

传染病相关制度传染病是指由感染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各国都建立了一系列的传染病相关制度。

本文将介绍2024年最新的传染病相关制度,包括疫情监测、防控措施和医疗救治等方面。

其次,防控措施是针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2024年,各国继续加强了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此外,加强边境卫生检疫,对来自疫情暴发地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严格监测和检疫,防止病原体的输入。

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还制定了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提供免费或补贴疫苗,加强人群的免疫力。

第三,医疗救治是抗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2024年,各国不断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传染病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研究,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准确率。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治疗,防止交叉传染。

此外,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防护措施,提高他们对传染病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加强传染病研究和国际合作,促进疾病的科学控制和治疗手段的创新。

最后,国际合作对于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各国加强了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加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的威胁。

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协调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援助。

综上所述,2024年最新的传染病相关制度主要包括疫情监测、防控措施和医疗救治等方面。

通过加强疫情监测,实施科学的防控措施,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和国际合作能力,各国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传染病的威胁,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相关制度目录1、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2、传染病报告自查奖惩制度3、传染病登记制度4、传染病培训制度5、传染病疫情分析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医院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科室业务人员组成。

2.本院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009年5月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疫情管理部门负责全院传染病的信息的收集、审核、上报、报告卡的订正、查重和资料备份工作。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寄送到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6.疫情管理人员应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天上午和下午进行两次传染病报卡签收(包括节假日)。

每月进行一次传染病漏报检查,以规范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等资料的登记工作,做好自查统计,实施奖惩制度,并将相关资料妥善保管存档。

传染病报告卡等纸质资料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电子版材料永久保存。

7.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报告自查奖惩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分析、总结,定期报院领导小组。

2.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漏报抽查。

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3.疫情管理人员每月开展一次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工作,发现漏报和迟报的,对当事人给以一定的处罚。

4.年末开展年度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对工作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医院给以适当奖励,对漏报、迟报的部门和个人扣除一定的奖金。

传染病登记制度1.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

门诊日志登记的基本项目:患者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时必填)、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初诊/复诊。

2.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诊断为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住院登记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入院/出院诊断,诊断日期、疾病名称等基本项目3.实验室(包括放射科)应根据检查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登记报告。

实验室登记项目: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日期和检查人员签名。

4. 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设立传染病登记簿,内容包括:患者姓名(14岁以下儿童(含14岁)填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疾病名称、订正时间、报告时间、报卡医师等。

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6.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传染病培训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或轮岗的医护人员适时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

传染病培训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或轮岗的医护人员适时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

传染病疫情分析制度疫情分析是对收集的传染病病例个案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后,应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的过程。

并及时将分析结果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统计分析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

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来自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常规分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动态地监视辖区内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的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高度关注辖区内的聚集性病例、可能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不明原因病例或死亡病例等异常情况,对其三间分布特点、流行病学史及可能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

市(地)、县(区)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周、月、年进行常规动态分析报告。

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日、周、月、年进行常规动态分析报告。

(1)传染病监测日分析分析内容:当日疫情概况、聚集性病例分析以及重点疫情分析。

疫情概况:分析汇总当日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发病和死亡情况,包括分地区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以及报告的主要病种。

重点疫情:近期关注的传染病报告情况分析,可根据季节变化关注不同的传染病,对当日或近1周来报告的具有明显聚集性(发病地点或人群等具有聚集性特点)的传染病进行分析。

分析目的:通过地理信息及与历史同期发病水平相比较的方法,识别传染病暴发疫情,实现传染病早期预警。

并及时上传省卫生厅与疾控中心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

(2)传染病监测周分析分析内容:一周疫情概况、周重点疫情分析、省内外疫情情报、周传染病发病与死亡小结。

周疫情概况:分析汇总一周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包括分地区各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及死亡数,报告发病率及死亡率,以及与上一周及去年同期监测水平的比较分析。

并结合统计图与统计表进行表示与描述。

周重点疫情:根据近期需要关注的传染病(如冬春季节重点关注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关注肠道传染病)以及根据本周实际的传染病监测数据、以及呈聚集性报告的传染病,确定本周重点分析的传染病。

分析内容包括与上一周历史同期发病水平的比较,本周病例的三间分布及其流行特点分析。

同时关注省内外疫情情报并进行摘录。

周疫情小结:根据周分析的各项内容作出本周疫情小结,针对疫情发生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以及其它疫情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控制建议。

分析目的:汇总分析周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早期识别传染病暴发疫情,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控制建议。

同时上传省卫生厅,疾控中心领导与相关业务科室,下传市、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传染病监测月分析分析内容:对本月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全面概述,除对本月的重点疫情进行描述外,需要对本月内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全省网络直报传染病信息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历史资料进行归档。

月疫情概况: 分析汇总本月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包括分地区各种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及死亡数,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以及与上月及去年同期监测水平的比较分析。

并结合统计图与统计表进行表示与描述。

月重点疫情:根据传染病监测日、周分析,对本月报告的重点传染病进行总结分析,描述其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传染病预测的统计学模型。

月报告质量评价:分别从县(区)零、缺报率,报告卡的审核情况,重复报告卡的删除情况,报告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对当月传染病监测信息的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领导与相关业务科室,下发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是对全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对年内发生的重要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进行总结,对其它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高度概括。

可结合大量的统计图与统计表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年度分析报告还包括全年疫情监测信息的质量评价。

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报告主要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的历史资料进行归档,为今后传染病监测部门及其他信息使用部门或科研部门的查询。

与传染病监测的日、周、月分析不同的是,年度分析按照病例的发病日期进行统计,反应年度内实际新发病水平。

汇编成册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领导与相关业务科室,下发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专题分析专题分析内容一般包括传染病的历史发病流行水平描述、近期流行特点,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描述其流行全貌,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

在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或流行,其它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时,根据其流行特点及疾病控制工作的需要应随时进行专题分析,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评价预防控制疾病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