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选修2-1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全章教案

人教A版选修2-1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全章教案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课题:2.1曲线与方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常用动点的轨迹以及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的归纳和介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常用动点的轨迹,为学习物理等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1.重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解决办法:对每种方法用例题加以说明,使学生掌握这种方法.)2.难点:作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法.(解决办法:先使学生了解相关点法的思路,再用例题进行讲解.)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大家知道,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我们已经对常见曲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进行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在上面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来对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例1(1)求和定圆x2+y2=k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k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对(1)分析: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即x2+y2=4R2或x2+y2=0.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对(2)分析: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由学生演板完成,解答为: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则OM⊥AM.∵kOM·kAM=-1,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2.定义法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直平分线l交半径OQ于点P(见图2-45),当Q点在圆周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分析:∵点P在AQ的垂直平分线上,∴|PQ|=|PA|.又P在半径OQ上.∴|PO|+|PQ|=R,即|PO|+|PA|=R.故P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是定值,可用椭圆定义写出P点的轨迹方程.解:连接PA ∵l⊥PQ,∴|PA|=|PQ|.又P在半径OQ上.∴|PO|+|PQ|=2.由椭圆定义可知:P点轨迹是以O、A为焦点的椭圆.3.相关点法若动点P(x,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0,y0)的变动而变动,且x0、y0可用x、y表示,则将Q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或代换法).例3 已知抛物线y2=x+1,定点A(3,1)、B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P在线段AB上,且有BP∶PA=1∶2,当B点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分析:P点运动的原因是B点在抛物线上运动,因此B可作为相关点,应先找出点P与点B的联系.解:设点P(x,y),且设点B(x0,y0)∵BP∶PA=1∶2,且P为线段AB的内分点.4.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例4 已知抛物线y2=4x和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曲线方程.分析:因为双曲线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所以可设双曲线方ax2-4b2x+a2b2=0∵抛物线和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根据它们的对称性,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因此方程ax2-4b2x+a2b2=0应有等根.∴△=16b4-4a4b2=0,即a2=2b.(以下由学生完成)由弦长公式得:即a2b2=4b2-a2.(三)巩固练习用十多分钟时间作一个小测验,检查一下教学效果.练习题用一小黑板给出.1.△ABC一边的两个端点是B(0,6)和C(0,-6),另两边斜率的2.点P与一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3.求抛物线y2=2px(p>0)上各点与焦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答案:义法)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四)、教学反思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一般地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还有参数法、复数法也是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这等到讲了参数方程、复数以后再作介绍.五、布置作业1.两定点的距离为6,点M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M的轨迹方程.2.动点P到点F1(1,0)的距离比它到F2(3,0)的距离少2,求P点的轨迹.3.已知圆x2+y2=4上有定点A(2,0),过定点A作弦AB,并延长到点P,使3|AB|=2|AB|,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作业答案:1.以两定点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点M的轨迹方程x2+y2=42.∵|PF2|-|PF|=2,且|F1F2|∴P点只能在x轴上且x<1,轨迹是一条射线六、板书设计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材: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锥曲线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模型,有许多几何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圆锥曲线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在本章中,椭圆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类比、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三)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在学习本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与运用的经验,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也较浅,学生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掌握还不够。

另外,学生对含有两个根式之和(差)等式化简的运算生疏,去根式的策略选择不当等是导致“标准方程的推导”成为学习难点的直接原因。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曲线和方程的思想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运用的经验,对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探究有关点的轨迹问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也较浅,并且还受到高二这一年龄段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困难.如:由于学生对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掌握还不够,因此从研究圆到椭圆,学生思维上会存在障碍.三、教法和学法(一) 教法: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高中数学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1

高中数学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1

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圆锥曲线二、预习指导1.预习目标(1)认识用平面截圆锥面得到的各种曲线;(2)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3)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判断动点的轨迹.2.预习提纲(1)查找有关轨迹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①平面内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②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③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2)阅读教材选修4-1的71页到78页,教材选修2-1的25页到27页写下列空格:①一个平面截一个圆锥面,改变平面的位置,可得到如下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_____等于常数(__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________;③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____________等于常数(______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④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_________.(3)阅读课本例1,动手实践借助细绳画椭圆,结合课本27页习题2.1第3题,动手实践借助拉链画双曲线,并说明理由,以此加深对椭圆、双曲线定义的认识.3.典型例题例1 动点P(x,y)与两个定点A(-2,0)、B(2,0)构成的三角形周长为10.(1)试证:动点P在一个椭圆上运动;(2)写出这个椭圆的焦点坐标.分析:找动点P满足的条件,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1)由题意得:PA+PB+AB=10,AB=4,故PA+PB=6>4.由椭圆的定义得:动点P在以A(-2,0)、B(2,0)为焦点的椭圆上运动.(2)由(1)得:这个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为A(-2,0)、B(2,0).点评:在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中,条件都有特定的限制,如在具体问题中不加以判断,会造成错解.如本题中PA+PB=6>4是十分必要的.在椭圆的定义中,PF1+PF2等于常数,常数大于F1F2的判断是必不可少的.若常数等于F 1F 2,则轨迹是线段F 1F 2;若常数小于F 1F 2,则不表示任何图形.在双曲线的定义中,注意两个限制:一是常数小于F 1F 2,二是差的绝对值,两者缺一不可.若PF 1-PF 2是正常数且常数小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以F 2为焦点的一支;若PF 2-PF 1是正常数且常数小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以F 1为焦点的一支;若|PF 1-PF 2|是常数且等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若PF 1-PF 2是常数且等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以F 2为端点与F 1F 2同向的射线;若PF 2-PF 1是常数且等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以F 1为端点与F 1F 2反向的射线. 在抛物线的定义中,当点F 在直线l 上时,则点P 的轨迹是过点F 与直线l 垂直的直线.例2 已知圆()221:31C x y ++=和圆()222:39C x y -+=,动圆M 同时与圆C 1及圆C 2相外切,试问动圆圆心M 在怎样的曲线上运动?分析:两圆外切,则圆心距等于半径之和.解: 设动圆的半径为R ,则由动圆M 同时与圆C 1及圆C 2相外切得:1213MC R MC R =+⎧⎨=+⎩ 消去R 得:MC 2-MC 1=2,故可知动点M 到两定点C 1,C 2的距离之差是常数2.由双曲线的定义得:动圆圆心M 在双曲线的一支(左边的一支)上运动.点评:本题由于动点M 到两定点C 1,C 2的距离之差是常数,而不是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因此其轨迹只能是双曲线的一支.这一点在应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4.自我检测(1)已知点A (1,0)、B (-1,0),动点P 满足:PA +PB =4,则动点P 的轨迹是__ .(2)已知点A (-2,0)、B (2,0),动点M 满足:|MA -MB |=2,则动点M 的轨迹是 ____ ,其两个焦点分别为 .(3)已知定点A (1,0)和定直线l :x = -3,若点N 到定点A 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则点N 的轨迹是 ,其焦点为 ,准线为 .(4)已知点A (-2,0)、B (2,0),动点M 满足:|MA -MB |=4,则动点M 的轨迹是 _.(5)在△ABC 中,B (0,-3),C (0,3),且AB ,BC ,AC 成等差数列,试证:点A 在以B 、C 为焦点的椭圆上运动.三、课后巩固练习A 组1.用合适的选项填写下列轨迹 ( 要求只填写序号 )①直线;②圆;③椭圆;④双曲线;⑤双曲线的一支;⑥抛物线;⑦线段(1)动点P 到两定点F 1(-4,0)、F 2(4,0)的距离和是8,则动点P 的轨迹为_______; (2)已知椭圆的焦点为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PF 2,那么动点Q 的轨迹是_________;(3)动点P 到直线x +4=0的距离减去它到M (2,0)的距离之差等于2,则动点P 的轨迹是___________;(4)经过定圆外一定点,并且与定圆外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2.已知O (0,0)、A0)为平面内两个定点,动点P 满足:PO +PA =2,求动点P 的轨迹.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内角A ,B ,C 的对边,且b ,a ,c 成等差数列,b ≥c .已知顶点B 、C 的坐标为B (-1,0),C (-1,0).试证:点A 在以B 、C 为焦点的左半椭圆上运动.4.在△ABC 中,A 为动点,(,0)(,0)(0)22a a B C a ->、为定点,且满足:1s i n s i n s i n 2C B A -=,试问动点A 在怎样的曲线上运动?B 组5.圆O 1与圆O 2的半径分别为1和2,O 1O 2=4,动圆与圆O 1内切而与圆O 2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定点A (-3,3)和定直线l :x =-3,若点N 到定点A 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则点N 的轨迹是 .7.已知圆的方程为22100x y +=,点A 的坐标为(-6,0),M 是圆O 上的任意一点,AM 的垂直平分线交OM 于点P ,试证明:点P 在以A 、O 为焦点的椭圆上运动.C 组8.已知A(0,7)、B(0,-7)、C(12,2),以C 为一个焦点作过A 、B 的椭圆,记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 ,证明:点F 在以A(0,7)、B(0,-7)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上运动.9.已知两个同心圆,其半径分别为R ,r (R >r ),AB 为小圆的一条定直径,求证:以大圆切线为准线,且过A 、B 两点的抛物线的焦点F 在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上.10.若一个动点P (x ,y )到定点F 1(-1,0),F 2(1,0)距离之和为定值m (m ≥0),试讨论点P 的轨迹.题号我们身边的圆锥曲线圆锥曲线的发现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中,这些曲线的方程是二次方程,所以圆锥曲线又叫做二次曲线.对于二次曲线的价值大概还没有人会估计得过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圆锥曲线.例如,我们的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都是椭圆.这个事实是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确定的,之所以沿着椭圆轨道运动,是因为每一个行星在每一个瞬间都有不超过某一个值的速度.事实证明,假如这个速度过大了,运动就会沿着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运行.相对于一个静止的物体,并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受它吸引的物体运动,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轨道.因此,二次曲线实际上是以我们的宇宙为基础的.又如,如果让抛物线绕其轴旋转,就得到一个叫做旋转抛物面的曲面.在抛物面的轴上,有一个具有美妙性质的焦点,任何一条通过该点的直线由抛物面上反射出来之后,在指向上都平行于抛物面的轴.而这意味着如果把探照灯做成抛物面的形状,并且把灯泡放在焦点上,那么从抛物面上反射回来的所有光线就形成一束平行光束.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因为正是这样一束光线在空间中,甚至于在离光源距离相当大的情况下,很少扩散.当然,实际上我们得不到理想的平行光束,因为灯泡不是一个点,但对于实用的目的来说,只要接近于这样的光束就够了.天文望远镜上的反射镜也是利用抛物面的形状制作的.它的作用刚好和探照灯的作用相反:探照灯的反射镜把光线反射到空间,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面则把来自宇宙的光线聚焦到自己的焦点上.只要用放大镜组瞄准这个焦点就行了,这样,我们就会得到聚焦到其光线的那个星球的信息,这比肉眼观察所能提供的信息要多得多.那条不穿过双曲线的对称轴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如果使双曲线绕这条轴旋转,那么,形成的曲面(这样的曲面称为单叶双曲面)也有许多实际用处.单叶双曲面是直纹曲面.上面有两组母直线族,各组内母线彼此不相交,而与另一组母线永远相交.正是这种性质在技术中得到了应用.例如,用直立木杆造水塔,如果把这些杆垂直地放置,那就只能得到一个很不牢固的建筑物,他会因为非常小的负荷而损坏.如果立杆时,使他们构成一个单叶双曲面(就是两组母线族),并使他们的交点处连接在一起,就会得到一个非常轻巧而又非常坚固的建筑物.许多化工厂或热电厂的冷却塔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尝试解决古代名题的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美妙曲线远不限于螺线,蚌线和圆锥曲线.可是,不管找到了多少美妙的曲线,他们还是解决不了古代名题.要知道,正像我们还记得的那样,要求不只是解出这些名题,而是除了直尺和圆规外,不准利用其他任何工具.而仅仅利用这两种工具能否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呢?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呢?如果这个答案存在的话,对这个问题给与肯定的回答,原则上显得比给与否定的回答更容易,只不过需要尝试才能找到这个答案.经过或多或少接连不断的寻找,这种题解通常可以找到.在题解不存在的情况下,事情则难办的多.这时,只停留在普通的几何直观上,几乎不可能得到所需要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问题进行精确的代数分析,以便归结为完成某些代数方程的不可能性证明解答这个问题的不可能性.这样,就要求助于代数!2.1 圆锥曲线自我检测(1)以A,B为焦点的椭圆 (2) 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A(-2,0)、B(2,0) (3)抛物线,A(1,0) ,l:x= -3 (4) 以A,B为端点的两条射线(5)因为AB,BC,AC成等差数列,所以AB+AC =2BC=12>BC,因此点A在以B、C为焦点的椭圆上运动.课后巩固练习A组1.(1)⑦;(2)②;(3)⑥;(4)⑤ 2.以O,A为焦点的椭圆3.证明略 4.点A在以B,C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B组5.以O1,O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 6.过点A且垂直于l的直线7.8.证明略C组9.证明略10.当m<2时,轨迹不存在;当m=2是,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线段;当m>2时,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

高中数学教案 选修2-1教案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高中数学教案 选修2-1教案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2.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用方程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对称性;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的概念;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初步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①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椭圆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椭圆的对称性;③先定义圆锥曲线顶点的概念,容易得出椭圆的顶点的坐标及长轴、短轴的概念;④通过P 48的思考问题,探究椭圆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板书〗§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 (ii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222210y x b a=-≥,进一步得:a x a -≤≤,同理可得:b y b -≤≤,即椭圆位于直线x a =±和y b =±所围成的矩形框图里;②对称性:由以x -代x ,以y -代y 和x -代x ,且以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x 轴和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 ③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短的叫做短轴;④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ace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10<<e ),⎩⎨⎧→→→椭圆图形越扁时当01a ,,b ,c e ;⎩⎨⎧→→→椭圆越接近于圆时当a,b ,c e 00 . (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例4 求椭圆221625400x y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 b c .引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扩展:已知椭圆()22550mx y m m +=>的离心率为5e =m 的值.解法剖析:依题意,0,5m m >≠,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应分类讨论:①当焦点在x 轴上,即05m <<时,有a b c ===,∴=,得3m =;②当焦点在y 轴上,即5m >时,有a b c ===,∴253m =⇒=. 例5 如图,一种电影放映灯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过对对称的截口BAC 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1F 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2F 上,由椭圆一个焦点1F 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2F .已知12BC F F ⊥,1 2.8F B cm =,12 4.5F F c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截口BAC 所在椭圆的方程.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221x y a b+=,算出,,a b c 的值;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a b c 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 “神舟”截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巡天飞行,其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2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A 距地面200km ,远地点B 距地面350km ,已知地球的半径6371R km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的轨迹方程.例6如图,设(),M x y 与定点()4,0F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 :254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5,求点M 的轨迹方程.分析:若设点(),M x y ,则M F =,到直线l :254x =的距离254d x =-,则容易得点M 的轨迹方程. 引申:(用《几何画板》探究)若点(),M x y 与定点(),0F c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2a x c=的距离比是常数ce a=()0a c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其中定点(),0F c 是焦点,定直线l :2a x c =相应于F 的准线;由椭圆的对称性,另一焦点(),0F c '-,相应于F '的准线l ':2a x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审美观和科学世界观,激励学生创新.必须让学生认同和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能由椭圆的标准方程能直接得到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和离心率;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①充分利用图形对称性,②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熟悉:取近似值的两个原则:①实际问题可以近似计算,也可以不近似计算,②要求近似计算的一定要按要求进行计算,并按精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4) 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练习补充: 1.课题:椭圆的第二定义学法指导:以问题为诱导,结合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联想、类比、化归、转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椭圆第二定义、准线方程;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椭圆第二定义给出的背景; 2了解离心率的几何意义;3使学生理解椭圆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定义; 4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以及准线方程的应用; 5使学生掌握椭圆第二定义的简单应用;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的引入和变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教学重点:椭圆第二定义、焦半径公式、准线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的第二定义的运用;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启发引导、探究活动、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1.椭圆81922=+y x 的长轴长为 18 ,短轴长为 6 ,半焦距为26,离心率为322,焦点坐标为)26,0(±,顶点坐标为)9,0(±)0,3(±,(准线方程为4227±=y ). 2.短轴长为8,离心率为53的椭圆两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1F 作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2ABF ∆的周长为 20 . 引入课题【习题4(教材P50例6)】椭圆的方程为1162522=+y x ,M 1,M 2为椭圆上的点 ① 求点M 1(4,2.4)到焦点F (3,0)的距离 2.6 .② 若点M 2为(4,y 0)不求出点M 2的纵坐标,你能求出这点到焦点F (3,0)的距离吗?解:202)34(||y MF +-=且116254202=+y 代入消去20y 得51325169||==MF 【推广】你能否将椭圆12222=+by a x 上任一点),(y x M 到焦点)0)(0,(>c c F 的距离表示成点M 横坐标x 的函数吗?解:⎪⎩⎪⎨⎧=++-=1)(||222222b y ax y c x MF 代入消去2y 得2222222)(2||a x a cx ab bc cx x MF -=-++-=||||||22ca x e c a x a c a x a c -=-=-= 问题1:你能将所得函数关系叙述成命题吗?(用文字语言表述)椭圆上的点M 到右焦点)0,(c F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c a x 2=的距离的比等于离心率ac问题2:你能写出所得命题的逆命题吗?并判断真假?(逆命题中不能出现焦点与离心率)动点M 到定点)0,(c F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c a x 2=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c a ac>的点的轨迹是椭圆.【引出课题】椭圆的第二定义当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0(<<=e ace 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对于椭圆12222=+b y a x ,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根据对称性,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对于椭圆12222=+bx a y 的准线方程是c a y 2±=.可见椭圆的离心率就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距离的比,这就是离心率的几何意义.由椭圆的第二定义e dMF =∴||可得:右焦半径公式为ex a c a x e ed MF -=-==||||2右;左焦半径公式为ex a ca x e ed MF +=--==|)(|||2左典型例题例1、求椭圆1162522=+y x 的右焦点和右准线;左焦点和左准线; 解:由题意可知右焦点)0,(c F 右准线c a x 2=;左焦点)0,(c F -和左准线ca x 2-=变式:求椭圆81922=+y x 方程的准线方程;解:椭圆可化为标准方程为:198122=+x y ,故其准线方程为42272±=±=c a y 小结:求椭圆的准线方程一定要化成标准形式,然后利用准线公式即可求出例2、椭圆1162522=+y x 上的点M 到左准线的距离是5.2,求M 到左焦点的距离为 .变式:求M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解:记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到左右准线的距离分别为21,d d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知:e d MF =||53||11===a c e d MF 5.15.253||11=⨯==∴ed MF 5.1||1=∴MF又由椭的第一定义可知:5.8||102||||221=∴==+MF a MF MF 另解:点M 到左准线的距离是2.5,所以点M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685253505.222=-=-c a 5.868553||||2222=⨯==∴=ed MF e d MF小结:椭圆第二定义的应用和第一定义的应用例1、 点P 与定点A (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x 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 的轨迹;解法一:设),(y x P 为所求轨迹上的任一点,则21|8|)2(22=-+-x y x 由化简得1121622=+y x ,故所的轨迹是椭圆。

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 第二节《2.2椭圆》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 第二节《2.2椭圆》全套教案

2.2椭圆课时分配:1.第一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个课时2.第二课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个课时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材分析】圆锥曲线被安排在第二章中,以“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标题出现,其包含曲线与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四部分内容。

本节是整个解析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

椭圆的定义与初中时学生学习的圆的定义具有相通之处,就是“点动成线”的原理。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当点运动的规则(遵循的几何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则画出的曲线的形状也会不同。

高中阶段,在《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坐标法(解析法)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曲线与方程”和“方程与曲线”的概念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坐标法及其研究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

从本节课开始,又将研究曲线的方法拓展到椭圆,又是继续学习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同时还为后面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作好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的准备。

它的学习方法对整个这一章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所以椭圆是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由浅入深的一个台阶,它在整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准确理解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2.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在探索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和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2.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和运算求解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提炼归纳椭圆的定义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将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透过运动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通过讨论椭圆方程推导的过程中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体会椭圆的形成过程,感受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尤其是遇到的根式化简的过程与方法)法与学法(一)教法为了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故采用自主探究法。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二)内容解析解析几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沟通了数学中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A版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在选修2-1第二章,教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由于教材以椭圆为重点说明了求方程、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然后在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应用和巩固,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

因此,教学时应重视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坐标化的基本思想。

二、学生学情分析这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以及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基本能运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曲线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第一课,具有巩固旧知、熟练方法、拓展新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为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好素材。

三、目标和目标解析(一)目标1.理解椭圆的定义;2.理解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

(二)目标解析1.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2.巩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新知识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3.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精品教学设计】人教A版选修2-1高二数学教案: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0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精品教学设计】人教A版选修2-1高二数学教案: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0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时:0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作图展示与操作,必须让学生认同: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都是圆锥曲线。

4.能力目标(1).培养想象与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2).数学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3).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教学过程:(1)预习与引入过程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不与圆锥的轴线或圆锥的母线平行时,截口曲线是椭圆,再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圆锥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P41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一条(约10cm长,两端各结一个套),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新课讲授过程(i )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M 时,椭圆即为点集P ={}12|2M MF MF a +=.(ii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提问:已知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性要求是什么?第一、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第二、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关系.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注意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设参量b 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a b c 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22210y x a b a b+=>>. (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3,22⎛⎫-⎪⎝⎭,求它的标准方程.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 b c .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 +=>>,因点53,22⎛⎫- ⎪⎝⎭在椭圆上,则22222591444a a b b a b ⎧⎧+==⎪⎪⇒⎨⎨=⎪⎪⎩-=⎩例2:如图,在圆224x y +=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PD ,为垂足.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x分析:点在圆224x y +=上运动,由点移动引起点M 的运动,则称点M 是点的伴随点,因点M 为线段PD 的中点,则点M 的坐标可由点来表示,从而能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引申:设定点()6,2A ,是椭圆221259x y +=上动点,求线段AP 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M x y ,()11,P x y ;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M 为线段AP 的中点,∴112622x x y y =-⎧⎨=-⎩;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22111259x y +=,∴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3112594x y --+=;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49-,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分析:若设点(),M x y ,则直线AM ,BM 的斜率就可以用含,x y 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BM 的斜率之积是49-,因此,可以求出,x y 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 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设点(),M x y ,则()55AM y k x x =≠-+,()55BM y k x x =≠-; 代入点M 的集合有4559y y x x ⨯=-+-,化简即可得点M 的轨迹方程.引申:如图,设△ABC 的两个顶点(),0A a -,(),0B a ,顶点C 在移动,且AC BC k k k ⨯=,且0k <,试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引申目的有两点:①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②当k 值在变化时,线段AB 的角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圆的直径→椭圆的短轴.练习:第48页1、2、3、4作业:第49页2、3教学反思:轨迹问题中的去除点问题,注重几何条件的应用。

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学案

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学案

1§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2.掌握椭圆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3840,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过两点(0,1),(2,0)的直线方程 .复习2:方程22(3)(1)4x y -++= 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新知1: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试试: 已知1(4,0)F -,2(4,0)F ,到1F ,2F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 .小结:应用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①分清动点和定点;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 新知2: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22210x y a b a b +=>> 其中222b a c =-若焦点在y 轴上,两个焦点坐标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典型例题例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4,1ab ==,焦点在x 轴上;⑵4,ac ==y 轴上; ⑶10,a b c +==.变式:方程214x ym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 的范围 .小结:椭圆标准方程中:222a b c =+ ;a b > .例2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3,22⎛⎫- ⎪⎝⎭,求它的标准方程 .23§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1.掌握点的轨迹的求法;2.进一步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理P 41~ P 42,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椭圆上221259x y +=一点P 到椭圆的左焦点1F 的距离为3,则P 到椭圆右焦点2F 的距离 是 .复习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6a =,b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问题:圆22650x y x +++=的圆心和半径分别是什么?问题:圆上的所有点到 (圆心)的距离都等于 (半径) ;反之,到点(3,0)-的距离等于2的所有点都在 圆 上.※ 典型例题例1在圆224x y +=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变式: 若点M 在DP 的延长线上,且32DM DP =,则点M 的轨迹又是什么?小结:椭圆与圆的关系:圆上每一点的横(纵)坐标不变,而纵(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就可得到椭圆.例2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9-,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变式:点,A B 的坐标是()()1,0,1,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BM 的斜率的商是2,点M 的轨迹是什么?4§2.2.2 椭圆及其简单几何性质(1)1.根据椭圆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2.根据几何条件求出曲线方程,并利用曲线的方程研究它的性质,画图.4346,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椭圆2211612x y+=上一点P到左焦点的距离是2,那么它到右焦点的距离是.复习2:方程2215x ym+=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问题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21x ya b+=(0)a b>>,它有哪些几何性质呢?图形:范围:x:y:对称性:椭圆关于轴、轴和都对称;顶点:(),(),(),();长轴,其长为;短轴,其长为;离心率:刻画椭圆程度.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ca称为离心率,记cea=,且01e<<.试试:椭圆221169y x+=的几何性质呢?图形:范围:x:y:对称性:椭圆关于轴、轴和都对称;顶点:(),(),(),();长轴,其长为;短轴,其长为;离心率:cea== .反思:ba或cb的大小能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吗?※典型例题例1 求椭圆221625400x y+=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变式:若椭圆是22981x y+=呢?小结:①先化为标准方程,找出,a b,求出c;②注意焦点所在坐标轴.567§2.2.2 椭圆及其简单几何性质(2)1.根据椭圆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2.椭圆与直线的关系.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理P 46~ P 48,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 椭圆2211612x y +=的焦点坐标是( )( ) ;长轴长 、短轴长 ;离心率 .复习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如何判定?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问题1: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椭圆的应用呢?问题2:椭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确定?反思:点与椭圆的位置如何判定?※ 典型例题例 1 一种电影放映灯泡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椭圆绕其对称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的一部分.过对称轴的截口BAC 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1F 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2F 上,由椭圆一个焦点1F 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2F ,已知12BC F F ⊥,1 2.8F B cm =,12 4.5F F cm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截口BAC 所在椭圆的方程.变式:若图形的开口向上,则方程是什么?小结:①先化为标准方程,找出,a b ,求出c ; ②注意焦点所在坐标轴.例2 已知椭圆221259x y +=,直线l :45400x y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材: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锥曲线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模型,有许多几何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圆锥曲线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在本章中,椭圆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类比、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三)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在学习本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与运用的经验,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也较浅,学生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掌握还不够。

另外,学生对含有两个根式之和(差)等式化简的运算生疏,去根式的策略选择不当等是导致“标准方程的推导”成为学习难点的直接原因。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曲线和方程的思想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运用的经验,对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探究有关点的轨迹问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也较浅,并且还受到高二这一年龄段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困难.如:由于学生对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掌握还不够,因此从研究圆到椭圆,学生思维上会存在障碍.三、教法和学法(一) 教法: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椭圆同步教案(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椭圆同步教案(提高)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次课 共( )次课课时: 2课时教学课题人教版 选修2-1第二章椭圆同步教案(提高)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2.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问题(一)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知识梳理1.椭圆的定义(1)满足以下条件的点的轨迹是椭圆①在平面内;②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③常数大于|F 1F 2|. (2)焦点:两定点.(3)焦距:两焦点间的距离.2.椭圆的标准方程标准方程 x 2a 2+y 2b 2=1(a >b >0) y 2a 2+x 2b 2=1(a >b >0)图形例题精讲例1. (1)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x 23+y 2=1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ABC 是周长是( )A .23B .6C .4 3D .12(2)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双曲线x 2-y 2=1的渐近线与椭圆C 有四个交点,以这四个交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椭圆C 的方程为( )A.x 28+y 22=1B.x 212+y 26=1C.x 216+y 24=1D.x 220+y 25=1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的一般步骤(1)作判断:根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还是两个坐标轴都有可能;(2)设方程:根据上述判断设方程x2a2+y2b2=1(a>b>0)或x2b2+y2a2=1(a>b>0);(3)找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c或m、n的方程组;(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解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注意: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方程时,要“先定型,再定量”,不能确定焦点的位置时,可进行分类讨论或把椭圆的方程设为mx2+ny2=1m>0,n>0.巩固训练1.已知椭圆G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为32,且椭圆上一点到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2.已知F1,F2是椭圆C: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C上一点,且PFu u u r1⊥PFu u u r2.若△PF1F2的面积为9,则b=________.3.已知F1,F2是椭圆x216+y29=1的两焦点,过点F2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在△AF1B中,若有两边之和是10,则第三边的长度为()A.6 B.5C.4 D.3(二)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应用知识梳理1.椭圆的几何性质标准方程x2a2+y2b2=1(a>b>0)y2a2+x2b2=1(a>b>0)图形性质范围-a≤x≤a-b≤y≤b-b≤x≤b-a≤y≤a 对称性对称轴:x轴、y轴对称中心:(0,0)顶点A1(-a,0),A2(a,0)B1(0,-b),B2(0,b)A1(0,-a),A2(0,a)B1(-b,0),B2(b,0) 轴长轴A1A2的长为2a 短轴B1B2的长为2b 焦距|F1F2|=2c离心率e=ca,e∈(0,1)a,b,c的关系c2=a2-b2例题精讲例2. 如图,F 1,F 2分别是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A 是椭圆C 的顶点,B 是直线AF 2与椭圆C的另一个交点,∠F 1AF 2=60°.(1)求椭圆C 的离心率;(2)已知△AF 1B 的面积为403,求a ,b 的值.方法总结椭圆离心率的求法求椭圆的离心率(或范围)时,一般是依据题设得出一个关于a ,b ,c 的等式(或不等式),利用a 2=b 2+c 2消去b ,即可求得离心率或离心率的范围.巩固训练1.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两顶点为A (a,0),B (0,b ),且左焦点为F ,△F AB 是以角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e 为( )A.3-12B.5-12C.1+54D.3+142.椭圆x 216+y 28=1的离心率为( )A.13B.12C.33D.223.椭圆x 2+my 2=1的焦点在y 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两倍,则m 的值为( ) A.14 B.12 C .2 D .44.若椭圆x 216+y 2m2=1过点(-2,3),则其焦距为( )A .2 3B .2 5C .4 3D .4 55.设F 1,F 2是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P 为直线x =3a2上一点,△F 2PF 1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E 的离心率为( )A.12B.23C.34D.456.椭圆x 2a 2+y 25=1(a 为定值,且a >5)的左焦点为F ,直线x =m 与椭圆相交于点A ,B ,△F AB 的周长的最大值是12,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7.设F 1、F 2分别是椭圆x 225+y 216=1的左、右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M 是F 1P 的中点,|OM |=3,则P 点到椭圆左焦点的距离为________.(三)直线与椭圆的综合知识梳理1. 椭圆焦点位置与x 2、y 2系数之间的关系给出椭圆方程x 2m +y 2n=1时,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m >n >0;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0<m <n .2. 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1)定义法:根据椭圆定义,确定a 2,b 2的值,再结合焦点位置,直接写出椭圆方程.(2)待定系数法:根据椭圆焦点是在x 轴还是y 轴上,设出相应形式的标准方程,然后根据条件确定关于a 、b 、c 的方程组,解出a 2、b 2,从而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3. 与椭圆性质、方程相关的三种技巧(1)椭圆上任意一点M 到焦点F 的所有距离中,长轴端点到焦点的距离分别为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且最大距离为a +c ,最小距离为a -c .(2)求椭圆离心率e 时,只要求出a ,b ,c 的一个齐次方程,再结合b 2=a 2-c 2就可求得e (0<e <1).(3)求椭圆方程时,常用待定系数法,但首先要判断是否为标准方程,判断的依据是:①中心是否在原点;②对称轴是否为坐标轴.例题精讲例3. 如图,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12,其左焦点到点P (2,1)的距离为10.不过原点O 的直线l与C 相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AB 被直线OP 平分.(1)求椭圆C 的方程;(2)求△ABP 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 的方程.方法总结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涉及问题 处理方法弦长根与系数的关系、弦长公式中点弦或弦的中点点差法巩固训练1.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短轴的一个端点为M (0,1),直线l :y =kx -13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若|AB |=4269,求k 的值;(2)求证:不论k 取何值,以AB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 .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对于常数m ,n ,“mn >0”是“方程mx 2+ny 2=1的曲线是椭圆”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椭圆:x 210-m +y 2m -2=1的焦距为4,则m 等于( )A .4B .8C .4或8D .以上均不对3.矩形ABCD 中,|AB |=4,|BC |=3,则以A ,B 为焦点,且过C ,D 两点的椭圆的短轴的长为( ) A .2 3 B .2 6 C .4 2 D .4 34.已知P 为椭圆x 225+y 216=1上的一点,M ,N 分别为圆(x +3)2+y 2=1和圆(x -3)2+y 2=4上的点,则|PM |+|PN |的最小值为( )A .5B .7C .13D .155.以椭圆上任意一点与焦点所连接的线段为直径的圆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相交 C .相离 D .无法确定6.若椭圆x 2a 2+y 2b2=1(a >b >0)与曲线x 2+y 2=a 2-b 2恒有公共点,则椭圆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7.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是A ,B ,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若|AF 1|,|F 1F 2|,|F 1B |成等比数列,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能力提升】1.已知P 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453和253,过P 点作焦点所在轴的垂线,它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方程.2.已知椭圆G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63,右焦点为(22,0).斜率为1的直线l 与椭圆G 交于A ,B 两点,以AB 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顶点为P (-3,2).(1)求椭圆G 的方程; (2)求△P AB 的面积.3.如图,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O,长轴在x轴上,上顶点为A,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线段OF1,OF2的中点分别为B1,B2,且△AB1B2是面积为4的直角三角形.(1)求该椭圆的离心率和标准方程;(2)过B1作直线l交椭圆于P,Q两点,使PB2⊥QB2,求直线l的方程.椭圆答案[例1](1)C(2)D巩固训练1. x 236+y 29=1 2. 33. 选A 根据椭圆定义,知△AF 1B 的周长为4a =16,故所求的第三边的长度为16-10=6.[例2] (1)由题意可知,△AF 1F 2为等边三角形,a =2c ,所以e =12.(2)法一:a 2=4c 2,b 2=3c 2,直线AB 的方程可为y =-3(x -c ).将其代入椭圆方程3x 2+4y 2=12c 2,得B ⎝⎛⎭⎫85c ,-335c .所以|AB |=1+3·⎪⎪⎪⎪85c -0=165c . 由S △AF 1B =12|AF 1|·|AB |sin ∠F 1AB =12a ·165c ·32=235a 2=403,解得a =10,b =5 3.法二:设|AB |=t .因为|AF 2|=a ,所以|BF 2|=t -a .由椭圆定义|BF 1|+|BF 2|=2a 可知,|BF 1|=3a -t . 再由余弦定理(3a -t )2=a 2+t 2-2at cos 60°可得, t =85a . 由S △AF 1B =12a ·85a ·32=235a 2=403知,a =10,b =5 3. 巩固训练:1.选B 根据已知a 2+b 2+a 2=(a +c )2,即c 2+ac -a 2=0,即e 2+e -1=0,解得e =-1±52,故所求的椭圆的离心率为5-12.2.选D ∵a 2=16,b 2=8,∴c 2=8,∴e =c a =22.3.选A 由题意知a 2=1m ,b 2=1,且a =2b ,则1m =4,得m =14.4.选C 把点(-2,3)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m 2=4,所以c 2=16-4=12,所以c =23,故焦距为2c =4 3.5. 选C 根据题意直线PF 2的倾斜角是π3,所以32a -c =12|PF 2|=12|F 1F 2|=12×2c ,解得e =34.6. 237. 4[例3] (1)设椭圆左焦点为F (-c,0),则由题意得⎩⎪⎨⎪⎧2+c 2+1=10,c a =12,解得⎩⎪⎨⎪⎧c =1,a =2.所以椭圆方程为x 24+y 23=1.(2)设A (x 1,y 1),B (x 2,y 2),线段AB 的中点为M .当直线AB 与x 轴垂直时,直线AB 的方程为x =0,与不过原点的条件不符,舍去.故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m (m ≠0),由⎩⎪⎨⎪⎧y =kx +m ,3x 2+4y 2=12消去y ,整理得 (3+4k 2)x 2+8kmx +4m 2-12=0,① 则Δ=64k 2m 2-4(3+4k 2)(4m 2-12)>0,⎩⎪⎨⎪⎧x 1+x 2=-8km 3+4k 2,x 1x 2=4m 2-123+4k 2.所以线段AB 的中点M ⎝⎛⎭⎫-4km 3+4k 2,3m3+4k 2.因为M 在直线OP :y =12x 上,所以3m3+4k 2=-2km 3+4k 2.得m =0(舍去)或k =-32.此时方程①为3x 2-3mx +m 2-3=0,则 Δ=3(12-m 2)>0,⎩⎪⎨⎪⎧x 1+x 2=m ,x 1x 2=m 2-33.所以|AB |=1+k 2·|x 1-x 2|=396·12-m 2. 设点P 到直线AB 距离为d ,则d =|8-2m |32+22=2|m -4|13.设△ABP 的面积为S ,则S =12|AB |·d =36·m -4212-m 2. 其中m ∈(-23,0)∪(0,23).令u (m )=(12-m 2)(m -4)2,m ∈[-23,2 3 ], u ′(m )=-4(m -4)(m 2-2m -6)=-4(m -4)(m -1-7)(m -1+7).所以当且仅当m =1-7时,u (m )取到最大值. 故当且仅当m =1-7时,S 取到最大值. 综上,所求直线l 方程为3x +2y +27-2=0.巩固练习1.解:(1)∵由题意知c a =22,b =1.由a 2=b 2+c 2可得c =b =1,a =2,∴椭圆的方程为x 22+y 2=1.由⎩⎨⎧y =kx -13,x22+y 2=1,得(2k 2+1)x 2-43kx -169=0.Δ=169k 2-4(2k 2+1)×⎝⎛⎭⎫-169=16k 2+649>0恒成立. 设A (x 1,y 1),B (x 2,x 2),则x 1+x 2=4k32k 2+1,x 1x 2=-1692k 2+1,∴|AB |=1+k 2·|x 1-x 2|=1+k 2·x 1+x 22-4x 1x 2=41+k 29k 2+432k 2+1=4269,化简得23k 4-13k 2-10=0,即(k 2-1)(23k 2+10)=0,解得k =±1.(2)证明:∵MA u u u r =(x 1,y 1-1),MB u u u r=(x 2,y 2-1), ∴MA u u u r ·MB u u u r =x 1x 2+(y 1-1)(y 2-1)=(1+k 2)x 1x 2-43k (x 1+x 2)+169=-161+k 292k 2+1-16k 292k 2+1+169=0.∴不论k 取何值,以AB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1. 解析:选B 因为当m <0,n <0时,方程mx 2+ny 2=1表示的曲线不是椭圆,但当方程mx 2+ny 2=1表示的曲线是椭圆时,m >0,n >0,mn >0.2. 解析:选C 由⎩⎪⎨⎪⎧10-m >0,m -2>0,得2<m <10,由题意知(10-m )-(m -2)=4或(m -2)-(10-m )=4,解得m =4或m =8.3.解析:选D 依题意得|AC |=5,所以椭圆的焦距为2c =|AB |=4,长轴长2a =|AC |+|BC |=8,所以短轴长为2b =2a 2-c 2=216-4=4 3.4.解析:选B 由题意知椭圆的两个焦点F 1,F 2分别是两圆的圆心,且|PF 1|+|PF 2|=10,从而|PM |+|PN |的最小值为|PF 1|+|PF 2|-1-2=7.5. 解析:选A 如图,设线段是PF 1,O 1是线段PF 1的中点,连接O 1O ,PF 2,其中O 是椭圆的中心,F 2是椭圆的另一个焦点,则在△PF 1F 2中,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两圆的连心线的长是|OO 1|=12|PF 2|=12(2a -|PF 1|)=a -12|PF 1|=R -r .二、填空题5.⎣⎡⎭⎫22,1 6.55三、解答题7.解:设两焦点为F 1,F 2,且|PF 1|=453,|PF 2|=253. 由椭圆定义知2a =|PF 1|+|PF 2|=25,即a = 5. 由|PF 1|>|PF 2|知,|PF 2|垂直焦点所在的对称轴,所以在Rt △PF 2F 1中,sin ∠PF 1F 2=|PF 2||PF 1|=12.可求出∠PF 1F 2=π6,2c =|PF 1|·cos π6=253,从而b 2=a 2-c 2=103.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x 25+3y 210=1或3x 210+y 25=1.8. 解:(1)由已知得c =22,c a =63,解得a =23, 又b 2=a 2-c 2=4.所以椭圆G 的方程为x 212+y 24=1.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x +m . 由⎩⎪⎨⎪⎧y =x +m ,x 212+y 24=1,得4x 2+6mx +3m 2-12=0.① 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x 1<x 2),AB 中点为E (x 0,y 0),则x 0=x 1+x 22=-3m 4,y 0=x 0+m =m 4. 因为AB 是等腰△PAB 的底边,所以PE ⊥AB .所以PE 的斜率k =2-m 4-3+3m 4=-1.解得m =2. 此时方程①为4x 2+12x =0.解得x 1=-3,x 2=0.所以y 1=-1,y 2=2.所以|AB |=3 2.此时,点P (-3,2)到直线AB :x -y +2=0的距离d =|-3-2+2|2=322, 所以△PAB 的面积S =12|AB |·d =92. 9.解:(1)如图,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2=1(a >b >0),右焦点为F 2(c,0).因△AB 1B 2是直角三角形,又|AB 1|=|AB 2|,故∠B 1AB 2为直角,因此|OA |=|OB 2|,得b =c 2. 结合c 2=a 2-b 2得4b 2=a 2-b 2,故a 2=5b 2,c 2=4b 2,所以离心率e =c a =255. 在Rt △AB 1B 2中,OA ⊥B 1B 2,故S △AB 1B 2=12·|B 1B 2|·|OA |=|OB 2|·|OA |=c 2·b =b 2. 由题设条件S △AB 1B 2=4,得b 2=4,从而a 2=5b 2=20.因此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0+y 24=1. (2)由(1)知B 1(-2,0),B 2(2,0).由题意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不为0,故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2.代入椭圆方程得(m 2+5)y 2-4my -16=0.设P (x 1,y 1),Q (x 2,y 2),则y 1,y 2是上面方程的两根,因此y 1+y 2=4m m 2+5,y 1·y 2=-16m 2+5, 又2B P u u u u r =(x 1-2,y 1),2B Q u u u u r =(x 2-2,y 2),所以 2B P u u u u r ·2B Q u u u u r =(x 1-2)(x 2-2)+y 1y 2=(my 1-4)(my 2-4)+y 1y 2=(m 2+1)y 1y 2-4m (y 1+y 2)+16=-16m 2+1m 2+5-16m 2m 2+5+16 =-16m 2-64m 2+5, 由PB 2⊥QB 2,得2B P u u u u r ·2B Q u u u u r =0,即16m 2-64=0,解得m =±2.所以满足条件的直线有两条,其方程分别为x +2y +2=0和x -2y +2=0.。

【精品教学设计】人教A版选修2-1高二数学教案: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03《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精品教学设计】人教A版选修2-1高二数学教案: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03《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课题:椭圆几何定义(实验班)课时:03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椭圆第二定义、准线方程;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椭圆第二定义给出的背景; 2了解离心率的几何意义;3使学生理解椭圆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定义; 4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以及准线方程的应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的引入和变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问题. 教学重点:椭圆第二定义、焦半径公式、准线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的第二定义的运用;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学法指导:以问题为诱导,结合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联想、类比、化归、转化.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复习回顾1.椭圆81922=+y x 的长轴长为 18 ,短轴长为 6 ,半焦距为26,离心率为322,焦点坐标为)26,0(±,顶点坐标为)9,0(±)0,3(±,(准线方程为4227±=y ). 2.短轴长为8,离心率为53的椭圆两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1F 作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2ABF ∆的周长为 20 . 引入课题【习题4(教材P50例6)】椭圆的方程为1162522=+y x ,M 1,M 2为椭圆上的点① 求点M 1(4,2.4)到焦点F (3,0)的距离 2.6 .② 若点M 2为(4,y 0)不求出点M 2的纵坐标,你能求出这点到焦点F (3,0)的距离吗?解:202)34(||y MF +-=且116254202=+y 代入消去20y 得51325169||==MF 【推广】你能否将椭圆12222=+by a x 上任一点),(y x M 到焦点)0)(0,(>c c F 的距离表示成点M横坐标的函数吗?解:⎪⎩⎪⎨⎧=++-=1)(||222222b ya x y c x MF 代入消去2y 得2222222)(2||a x a cx ab bc cx x MF -=-++-=||||||22ca x e c a x a c a x a c -=-=-= 问题1:你能将所得函数关系叙述成命题吗?(用文字语言表述)椭圆上的点M 到右焦点)0,(c F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ca x 2=的距离的比等于离心率a c问题2:你能写出所得命题的逆命题吗?并判断真假?(逆命题中不能出现焦点与离心率)动点M 到定点)0,(c F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c a x 2=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c a ac>的点的轨迹是椭圆.【引出课题】椭圆的第二定义当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0(<<=e ace 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是椭圆的离心率.对于椭圆12222=+b y a x ,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根据对称性,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对于椭圆12222=+bx a y 的准线方程是c a y 2±=. 可见椭圆的离心率就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距离的比,这就是离心率的几何意义.由椭圆的第二定义e dMF =∴||可得:右焦半径公式为ex a c a x e ed MF -=-==||||2右;左焦半径公式为ex a ca x e ed MF +=--==|)(|||2左典型例题例1、求椭圆1162522=+y x 的右焦点和右准线;左焦点和左准线;解:由题意可知右焦点)0,(c F 右准线c a x 2=;左焦点)0,(c F -和左准线ca x 2-=变式:求椭圆81922=+y x 方程的准线方程;解:椭圆可化为标准方程为:198122=+x y ,故其准线方程为42272±=±=c a y 小结:求椭圆的准线方程一定要化成标准形式,然后利用准线公式即可求出例2、椭圆1162522=+y x 上的点M 到左准线的距离是5.2,求M 到左焦点的距离为 .变式:求M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解:记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到左右准线的距离分别为21,d d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知:ed MF =||53||11===a ce d MF 5.15.253||11=⨯==∴ed MF 5.1||1=∴MF 又由椭的第一定义可知:5.8||102||||221=∴==+MF a MF MF另解:点M 到左准线的距离是2.5,所以点M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685253505.222=-=-c a5.868553||||2222=⨯==∴=ed MF e d MF小结:椭圆第二定义的应用和第一定义的应用例1、 点P 与定点A (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x 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 的轨迹;解法一:设),(y x P 为所求轨迹上的任一点,则21|8|)2(22=-+-x y x 由化简得1121622=+y x ,故所的轨迹是椭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椭圆【学习目标】 1.能正熟练使用直接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求椭圆的方程;2.能熟练运用几何性质(如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解决相关问题;3.能够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组解的问题,判断位置关系及解决相关问题.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1212F F a PF PF >=+),这个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椭圆的标准方程:1.当焦点在x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22=+b y a x )0(>>b a ,其中222b a c -=;2.当焦点在y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22=+bx a y )0(>>b a ,其中222b a c -=;要点诠释: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应从“定形”、“定式”和“定值”三个方面去思考.“定形”是指对称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情况下,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定式”根据“形”设椭圆方程的具体形式;“定量”是指用定义法或待定系数法确定a,b 的值. 要点二、椭圆的几何性质焦点在x 轴上焦点在y 轴上标准方程22221(0)x y a b a b+=>> 22221(0)x y a b b a+=>> 椭圆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方程椭圆的几何性质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椭圆的综合问题最大(小)值问题椭圆的弦问题 椭圆离心率及离心率的范围问题(,0)F c -,(,0)F c(0,)F c -,(0,)F c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将直线的方程y kx b =+与椭圆的方程22221x y a b+=(0)a b >>联立成方程组,消元转化为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①Δ>0⇔直线和椭圆相交⇔直线和椭圆有两个交点(或两个公共点); ②Δ=0⇔直线和椭圆相切⇔直线和椭圆有一个切点(或一个公共点); ③Δ<0⇔直线和椭圆相离⇔直线和椭圆无公共点. 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弦设直线y kx b =+交椭圆22221x y a b+=(0)a b >>于点111222(,),(,),P x y P x y 两点,则12||PP 12|x x - 同理可得1212|||(0)PP y y k =-≠ 这里12||,x x -12||,y y -的求法通常使用韦达定理,需作以下变形:12||x x -12||y y -椭圆的中点弦问题遇到中点弦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在椭圆22221x y a b +=中,以00(,)P x y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2020b x k a y =-;涉及弦长的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设而不求,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同时还应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寻找量与量间的关系灵活转化,往往就能事半功倍. 解题的主要规律可以概括为“联立方程求交点,韦达定理求弦长,根的分布找范围,曲线定义不能忘”. 【典型例题】类型一:椭圆的方程与性质例1.若方程22221(1)x y m m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12m > B. 12m < C. 112m m >≠且 D. 102m m <≠且 【变式1】已知椭圆G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G 上一点到其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 的方程为( )A.221369x y += B. 221936x y += C. 22149x y += D.22194x y += 【变式2】已知椭圆过两点(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例2. 已知方程13522-=-+-ky k x 表示椭圆,求k 的取值范围.【变式】已知椭圆的方程为222116x y m+=,焦点在x 轴上,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4≤m ≤4B .-4<m <4且m ≠0C .m >4或m <-4D .0<m <4例3.若△ABC的两个焦点坐标为A(-4,0)、B(4,0),△ABC的周长为18,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 )A.221259x y+= B.221259x y+= (y≠0) C.221169x y+=(y≠0) D.221259x y+= (y≠0)【变式】ABC∆的底边16=BC,AC和AB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的轨迹和顶点A的轨迹.类型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例4.椭圆ax2+by2=1与直线x+y-1=0相交于A、B,C是AB的中点,若|AB|=||AB=OC的,求椭圆的方程.【变式1】设椭圆22221(0)x ya b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a,b)满足| F1F2|=| PF2|,设直线PF2与椭圆交于M,N两点,若|MN|=16,则椭圆的方程为()A.221144108x y+= B.22110075x y+= C.2213627x y+= D.2211612x y+=【变式2】已知椭圆C的左、右焦点坐标分别是(,0),,0)y=t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以线段MN为直径作圆P,圆心为P.(1)求椭圆C的方程;(2)若圆P与x轴相切,求圆心P的坐标.类型三:椭圆中的最值问题例5 .AB 为过椭圆22221x y a b+=中心的弦,F (c,0)为椭圆的左焦点,则△AFB 的面积最大值是( )A .b 2B .b cC .abD .ac【变式】设P 是椭圆2221(1)x y a a+=>短轴的一个端点,Q 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PQ 的最大值【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 (x ,y )满足条件|PF 1|+|PF 2|=a (a >0),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线段 C .椭圆、线段或不存在 D .不存在2.椭圆2x 2+3y 2=12的两焦点之间的距离是( )A .D .3.若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2212x y m +=的离心率为12,则m=( )A.32 C.83 D.234.以椭圆两焦点F 1、F 2所连线段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短轴两端点,则此椭圆的离心率e 等于( )A.12B.2C.2D.55.过椭圆12422=+y x 的一个焦点1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则A 、B 与椭圆的另一焦点2F 构成2ABF ∆,那么2ABF ∆的周长是( )A. 22B. 2C. 2D. 16.已知椭圆两焦点为F 1(-4,0)、F 2(4,0),P 在椭圆上,且△PF 1F 2的最大面积是12,则椭圆方程是( )A.2213620x y +=B.2212812x y += C.221259x y += D.221204x y +=二、填空题7.已知B(-2,0),C(2,0),A 为动点,ABC ∆的周长为10,则动点A 的满足的方程为___________.8.在△ABC 中,∠A=90°,tanB=43.若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C,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_________. 9.设P 是椭圆2214x y +=上的一点,12,F 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12PF PF 的最大值为 .10.若过椭圆221164x y +=内一点(2,1)的弦被该点平分,则该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1.已知椭圆x 2+(m +3)y 2=m (m >0)的离心率e =,求m 的值及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1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它在x 轴上的一个焦点F 与短轴的两个端点B 1,B 2的连线互相垂直,且这个焦点与较近的长轴的端点A13.已知F 1、F 2是椭圆22110064x y +=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任一点,若∠F 1PF 2=3π,求△F 1PF 2的面积.14.求以椭圆9x 2+5y 2=45的焦点为焦点,且经过点M (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5.已知一直线与椭圆2212xy+=交于A、B两点.(1)若弦AB的段中点坐标为11(,)22,求直线AB的方程;(2)若直线AB的斜率为2,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16.设椭圆E的方程为22221(0)x ya ba b+=>>,点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a,0),点B的坐标为(0,b),点M在线段AB上,满足|BM|=2|MA|,直线OM的斜率为10。

(1)求E的离心率e;(2)设点C的坐标为(0,-b),N为线段AC的中点,证明:MN AB.【答案与解析】例1.【答案】D⊥【解析】由题知22(1)0,m m ->>所以102m m <≠且,选D【总结升华】椭圆的方程要注意焦点轴的不同,标准方程的形式不同,另外要注意对应的a,b,c 的不同【变式1】【答案】A【变式2】【答案】设椭圆的方程为221,mx ny +=因为(2,在椭圆上 所以有4151415m n m n ⎧+=⎪⎪⎨⎪+=⎪⎩解得151m n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2215x y +=例2.【解析】由⎪⎩⎪⎨⎧-≠-<-<-,35,03,05k k k k 得53<<k ,且4≠k .∴满足条件的k 的取值范围是53<<k ,且4≠k .【总结升华】本题易出现如下错解:由⎩⎨⎧<-<-,03,05k k 得53<<k ,故k 的取值范围是53<<k .出错的原因是没有注意椭圆的标准方程中0>>b a 这个条件,当b a =时,并不表示椭圆. 【变式】【答案】B 例3.【答案】 D【解析】 |AB |=8,|AC |+|BC |=10>|AB |,故点C 轨迹为椭圆且两焦点为A 、B ,又因为C 点的纵坐标不能为零,所以选D.【总结升华】本题是先根据椭圆的定义,判定轨迹是椭圆,然后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轨迹的方程.这是求轨迹方程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变式】【答案】(1)以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BC 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G 点坐标为()y x ,,由20=+GB GC ,知G 点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椭圆,且除去轴上两点.因10=a ,8=c ,有6=b ,故其方程为()013610022≠=+y y x . (2)设()y x A ,,()y x G '',,则()013610022≠'='+'y y x .①由题意有⎪⎪⎩⎪⎪⎨⎧='='33y y x x ,代入①,得A 的轨迹方程为()0132490022≠=+y y x ,其轨迹是椭圆(除去x 轴上两点).例4.【解析】 由2211ax by x y ⎧+=⎨+=⎩得(a +b )x 2-2bx +b -1=0.设A (x 1,y 1)、B (x 2,y 2),则||AB ==.∵||AB =1=.①设C (x ,y ),则122x x b x a b +==+,1ay x a b=-=+, ∵OC的斜率为2,∴2a b =.代入①,得13a =,3b =∴椭圆方程为22133x y +=. 【总结升华】处理有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及有关弦长问题,采用的方法与处理直线和圆的有所区别;方程的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通法 【变式1】【答案】B【解析】因为点P (a,b )满足| F 1F 2|=| PF 2|2,c = 整理得2210e e +-=,得12e =所以2,a c b ==,可得椭圆方程为2223412,x y c += 直线PF 2的方程为)y x c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并整理,得2580,x cx -=解得0x =或85c得8(0,N ,5M c ⎛⎫⎪ ⎪⎝⎭所以16|MN |16,5c ==所以c=5,所以椭圆方程为22110075x y +=,故选: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