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6章激励理论
6-32
本章小结
一.说明激励的三个关键要素; 二.了解早期的激励理论并且评价它们在当今
是否适用; 三.将目标设置理论与目标管理相对比; 四.说明组织公正性是怎样改善公平理论的; 五.适用期望理论的精髓去激励员工; 六.说明为何激励理论受到文化的约束。
目标承诺–目标公之于众&我想做&我能做(内控)
3.2任目务特标点–简设单、置熟悉理的任论务
民族文化–西方文化更接受该理论 目标设置过度会损害人们的适应性和创造力
6-16
3.2 目标管理(MBO)
3.2 目标管理(MBO)
6-17
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工作单元或个 体的具体目标
构成要素:
○ 明确的目标 ○ 参与式决策(目标管理更主张) ○ 明确的时间限制 ○ 绩效反馈
还算公平。
6-25 #2022
分配公平与组织承诺、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有着强联系 程序公平与工作满意度、员工信任、离职率工作绩效以及组
织公民行为有着强联系 管理者能促进员工对于公平的感知
当分配公平较低时,员工对程序不公平更敏感。
3.4 公平理论 过程透明、前后一致、不偏不倚、分配有依据能提高程
序公平 当员工感知到不公平时,从根源解决问题
6-14
#2022
人们喜欢感到自己对事物具有控制力,因此,一旦感到以前有兴 趣的工作变成一种义务而不再是自主选择的活动时,激励的程 度将会下降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引进外在奖励(薪酬)比以前的内在奖励对 工作的总体激励将会降低(此消彼长)
口头奖励将增强内在激励,而有形奖励将消弱内在激励 由于个体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力,原有的内部动机会消失
Y理论假设高层次需求主导着个体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激励
概念激励(Motivate)什么是激励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
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
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员工: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
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激励的基本原则1、目标结合原则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
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
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
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
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激励
3、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有以下特征: • (A)不回避风险(对风险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敢于
负责; • (B)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 • (C)重视内在激励,在完成工作中获得满足; • (D)重视工作中的信息反馈,关心生产,也关心员工。 • 意义: • 该理论指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在组织中起着导向作
四、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提 出。他运用问卷法进行调查,分析职工最满意和 最不满意的因素是什么,提出这一理论。
• 1、理论要点 • 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 保健因素 • 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 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 努力和绩效的关系:取决于对目标的期望
概率,不宜过高或过低
• 绩效和奖励的关系:绩效的取得必须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满足需要应因人而异,应采取自助餐式的奖励
案例分析:骨干员工为什么 辞职?
• 刘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 务骨干要走。
组织行为学
第五章 激励
本章结构
激 内容型激励理论
励 概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述
强化理论
• 本章内容: • 需要、动机与激励,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学习目的: • (1)了解激励的过程。 • (2)理解需要的特点,理解动机的功能、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解激励的功能。 • (3)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组织行为学(激励)
02
通过对不同激励理论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激励方式对员工
绩效和满意度有不同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激励策略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
03
投入,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对组织的建议
根据员工需求和个性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 以提高激励效果。
重视非物质激励手段,如晋 升机会、培训发展等,以满 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ABCD
建立公正、公平的绩效评 估体系,确保员工的工作 付出得到合理回报。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提 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 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谢谢观看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满足员工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员工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待遇, 如工资、福利等;而激励因素则是能够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晋升机会等。组织需要关注员工 的激励因素,以激发其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过程型激励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期望值和效价 。期望值是指个体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主观概率;效价是 指个体对目标价值的评价。组织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期望值 和效价,来增强其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内在动机,促使其 朝着特定目标努力的心理过程。
激励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 它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增强组织的 竞争力和适应性。
02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组织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层次,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4)—激励行为
体以及领导对他角色期望的具体行为,即他们知道 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好
– 避免机会的不均等对工作绩效及报酬的影响
第二节:公平理论
一、公平理论的研究内容
亚当斯(J.S. Adams)1965、韦克(Weick) 1966提出 两个基本假设 – 个人在评价他们的社会关系和地位时是以经济的奖 赏或报酬为基点的 – 个人的公平感来自于社会的比较过程,而且这种比 较不仅是个人的绝对或纵向比较,还取决于个人与 他人之间的相对或横向比较
没有不满意 满意
二、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 激励的主要作用取决于激励因素的满足,保健因素 的满足只能起到较少的激励效果
– 管理者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保健因素的作用 – 不可忽视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满足会直接降低人
的满意度 – 现有激励因素得不到满足,虽然较少引起不满足感,
但也同样不能使激励效果发挥出来 –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界限是相对的,二者相辅相成
2、综合模式
M(激励)=E(期望)×V (效价) ×I(关联性) 关联性:影响工作绩效与报酬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
期望 效价 关联性
能力
技术
激励
努力
绩效
结果 (报酬)
E值
I值 V值
+公
平
-感
例:
甲
乙
0.8
0.1
4
6
4
5
12.8
3
丙 问题:谁的激励大?
0.6 • 期望:对自己考高分的概率
8
• 效价:对得分高低的看法
其中个人对成就的追求是激励的主要内容,成 就需要是展示一个人的能力和成熟度的标志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九章 组织行为的激励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激励的意义、要素、程序、机制等激励原理,以及价值需要激励、目标导向激励、效果反馈激励等激励方法。
第一节组织激励原理一、组织行为激励的意义(一)人本化管理的需要1.激励式管理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
2.激励式管理符合人类能动发展的本质属性。
3.激励式管理符合成员全面发展的合理需求。
4.激励式管理符合自主管理的现代管理趋势。
(二)科学化管理的需要1.激励式管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激励式管理符合现代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
3.激励式管理符合组织成员发展的客观规律。
4.激励式管理符合组织管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民主化管理的需要1.激励式管理符合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要求。
2.激励式管理符合现代组织民主管理的要求。
3.激励式管理符合成员行使民主权力的要求。
4.激励式管理符合领导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
(四)法制化管理的需要1.激励式管理体现了法制社会的人权精神。
2.激励式管理体现了法制社会的平等权利。
3.激励式管理体现了法制社会的公平原则。
4.激励式管理体现了法制社会的价值准则。
(五)创新化管理的需要1.人才激励是创新管理的职能目标。
2.人才激励是创新管理的本质体现。
3.人才激励是创新管理的基本条件。
4.人才激励是创新管理的价值实现。
二、组织行为激励的要素(一)组织的价值需要1.组织的价值需要的涵义:所谓组织的价值需要是决定组织行为“为什么做”的因素,是指组织的管理者在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在组织、成员、社会等各方面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基础上,根据组织运行的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自觉形成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发展需要,。
2.组织的价值需要的要素1)价值观念:由组织的价值观念、成员的价值观念、社会的价值观念等要素有机统一、综合而成。
2)发展需要:由组织的发展需要、成员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等要素有机统一、综合而成。
3.组织的价值需要的功能1)形成组织行为的功能:组织的价值需要是形成组织行为内在的根本原因。
组织行为学 激 励
需要层次理论的借鉴意义
第一,把人类形形色色的需要概括 为五类,与其他心理学家对需要的分类 相比,这种划分比较全面、细微,是较 为成功的需要理论。 第二,把生理需要作为需要结构的 基础,列为第一需要,认为它是原始的 最基本的需要,这是正确的,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第三,所指出的需要层次以及需要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反映了人的心 理发展过程。 第四,指出了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 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的需要则暂时 处于从属的地位,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工 作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第五,把需要分为低级需要即物质需 要和高级需要即精神需要,很有意义。
3、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帮助我们了解个人受到不 公平对待对个人激励和工作绩效的影响 以及所产生的后果。由美国心理学家亚 当斯于1965年提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 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生产积极 性的影响。
不公平感的消除
①改变投入。 ②试图改变成果。 ③调整心理。 ④改变“参照人”。 ⑤改变他人的投入或产出。 ⑥改变环境。
目标设置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第一,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得到精确观 察和测量的标准,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整和控制, 具有可应用性。 第二,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 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 目标,变成员工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第三,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使下属获得较高 的目标认同 。 第四,加强和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 第五,促进目标管理。
不同强化的奖惩可能性类型
①正强化 ②负强化 ③惩罚 ④消减
强化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①以正强化为主 ②管理人员在选择强化(激励)的时间间隔与 频率上要精心设计 ③因人而异,形式多样 ④对期望行为的强调 ⑤及时反馈 ⑥实事求是
2、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 于1959年提出来的。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从内部,从工 作本身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二、工作设计
工作丰富化
纵向拓展员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增加员工计划、组织、控制与评价
自己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工作分担
两个人或多个人承担一项工作,共同分享工作报酬。
二、工作设计
弹性工作时间
除了保证组织规定的共同工作时间以外,员工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工
作时间的工作设计方法。
=
——自己对现在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现在投入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过去投入的感觉。
其中,P(present)代表“现在”,E(ego)代表“过去”。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当
<
时,
远程办公
脱离固定的传统办公地点,如在家进行办公,信息的传递与业务往来
主要依靠信息技术。
第五节 激励的实践应用
一、激励原则
➢ 目标一致原则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按需激励原则
二、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 奖励制度
➢ 工作绩效评估
建立友好的和
左右别人,
取成功的内驱
亲密的人际关
影响、控制
力
系的愿望
他人的需要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力(M)=效价(V)×期望(E)
V
E
效价:
期望:
达成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高低,也就是目
标的价值有多大
个人对其行为达成预期目标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其数值在0和1之间,也就是成功的可能性
组织行为学重点——激励
激励,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满足个体的某些需求。
包含三个主要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的,外因则是人说出的环境,【激励的需要理论】(一)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双因素理论,也叫做保健—激励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引起人们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一些工作的外在因素,大多同他们的工作条件,环境有关,能给人带来满意的因素通常是工作内在的,是由工作本身所决定的。
由此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宝剑因素和激励因素,宝剑因素是那些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入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等等。
这类因素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于人们。
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其不会导致不满。
(三)成就需要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X理论和Y理论)这是关于人ing的问题,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公平理论,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只爱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
(而)期望理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够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是,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三)激励的强化理论,朱行长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激励实务】(一)薪酬管理,绩效工资,分红,总奖金,知识工资。
(二)员工持股计划。
(三)灵活的工作日程(四)目标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7章-激励:从概念到应用课件
个人和工作成果
高度内部工作 激励
高质量的工作 绩效
高度工作满意 度
低缺勤率和低 离职率
1.1 工作特性模型(JCM):设计有激励性的工作
7-6
基于JCM设计的工作,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和工 作绩效都会受到积极影响,具有内部激励作用
通过员工的心理状态影响其个人和工作的结果,而不是直 接影响他们
内容 降低员工流失率和离职率, 提高工作满意度
1.2 使用JCM工作丰富化的指导原则
7-8
建议的行动
核心工作维度
创建创工作建组工合作组合
创建工技作能组多合样性
形形成成自然自工然作工单作元单元
形成自任然务工完作整单元性
建立建顾客立关顾系客关系
建立顾任客务关重系要性
纵纵向向扩展扩工展作工内作容内容
纵向扩工展作工自作主内容性
7-18
浮动工资方案: 将员工的一部分薪酬与个体/组织的绩效测 评方法相结合
计件工资–按照工人完成的每个生产单位支付一定数额的薪 酬,改良后为基本的小时工资加上计件工资
绩效工资–根据绩效评估得分来为个人绩效支付薪酬 (绩效评估得分,环境因素,工会) 奖金–为了近期的绩效支付员工薪酬 (有可能缩水,或员工认为理所应当)
案例分析
7-27
根据期望理论,如果一名学生不关心成绩,他就 不会有动力去上课。在课堂上激励理论有哪些其 它的应用对老师来说是可行的? 运用这一章节所 学的模型与同学讨论,并提出建议。
案例分析
7-28
感谢不需要理由 P211 1、如果赞扬员工工作做得好是一个相当容易实现、显而
易见的激励工具,你认为公司和管理人员为什么不经常 使用这些方式呢? 2、作为一名管理人员,看到员工表现很好时,你会采取 哪些措施来激励他们? 3、给员工太多的言语赞扬有不利的一面吗?具体会有什 么缺点?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你会如何减少这些不利影 响? 4.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你如何确保员工认可的公平性和公 正性?
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
持续激励的长期策略
定期评估与调整
员工需求和目标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定期评估激励策略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确保激励措施仍然有效和相关。
培养员工的内在动机
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赋予员工权力、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激 励员工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培养内在动机。
两者关系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于员工的动机和行为。
平衡
有效激励的关键在于寻找内在激 励和外在激励的平衡点,激发员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金钱激励的局限性
短视效应
金钱激励往往侧重于短期目标 ,可能导致员工忽视长期目标 ,缺乏创造力和积极性。
内在动力的压制
过度依赖金钱激励可能会压抑 员工的内在动力,如成就感、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激励的重要性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合作、 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激励能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效率 ,增强团队凝聚力,最终为组织带来更大的收益。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 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 实现需求。
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定期评估
定期收集员工反馈,评估激励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多渠道反馈
建立多种反馈渠道,例如员工意见箱、定期访谈、问卷调查等,确 保员工能够方便地表达意见。
及时反馈
及时处理员工反馈,并给予相应的回应,避免反馈信息的滞留,提 高员工的参与度。
公开透明
建立透明的反馈机制,确保员工了解反馈流程,并能够看到反馈的 处理结果。
组织行为学第5章1激励
主要内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奥尔德费“ERG”理论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 佛隆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
-3-
组织行为学
-4-
内容型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A.Maslow)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 成就激励理论(麦克利兰,p.c Mecleland) 生存—相关—成长理论(奥德弗,Alderfer)
(1)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 励因素。
(2)当前,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工资 和奖金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如果运用得当,也表现 出显著的激励作用。
(3)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
(4)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 越明显
组织行为学
- 28 -
第四节 成就激励理论
假设你的面前有1袋豆子袋和5个靶子。你的任务是要 用豆子击中靶子。靶子一个比一个远,因此一个比一 个更难击中。靶子A很易击中,只有一步之遥。你如 果击中,会得到2美元。靶子B稍远—些,约有80% 的人能击中,报酬是4美元。靶子C报酬是8美元,约 有一半的人可以击中。很少有人可以击中靶子D,但 如果击中报酬是16美元。最后,如果击中靶子E,报 酬为32美元,但几乎没人能够做到。你会选择哪一个 目标试一试?
负面的评价 (1)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 (2)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 (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 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是不 妥的。
组织行为学
- 26 -
双因素理论的贡献: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总结报告激励理论是研究的是关于如何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出最大成绩以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以及公司的效率。
激励,指激发和鼓励。
它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
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
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也成为需要理论,主要从人的需求出发,研究激发个人动机的因素,探讨激励工作动机的规律性,主要的实践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佛的ERG理论、麦克丽兰的激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前面两个是低层次需要后面三个是高层次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
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管理者要掌握员工的需求层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2.奥尔德佛的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归结为三种:生存需要(E)、关系需要(R)、成长需要(G)。
他认为这三种需要之间存在着多样化关系,并不都是生来就有的,有些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产生的。
3.麦克丽兰的激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是情感需要、权力需要与成就需要这三种,其中重要的是成就需要,因此,在激励工作中,要着眼于培养员工的高成就需要,帮助员工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于实施,迎接挑战,获取成功。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同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等。
激励因素是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如:工作的成就感、受认可程度、责任感、晋升、个人成长等。
组织行为学48-13激励理论
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两种类型的行为: 工作任务:正的,负的 人际关系:正的,负的
第二节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提出。他运用问卷 法调查了1844个案例,分析职工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因素是什么。 (1 )理论要点 1.赫兹伯格认为,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表示满意程度的四种状态:满意、没有满意;不满意、没有不满 意。 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 意。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 2.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这类因素称 为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 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 非常满意。 即 不满意 没有不满意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这类因素称为 激励因素—— 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任、业务的 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会使职工非常满意。 即 没有满意 非常满意
第三节弗隆的期望理论
一、基本理论 (1)1964年由弗隆(Vroom)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其理论 的模型由三个因素组成,即:M=V*E M—激发力量。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其取值范 围在+1 ~ -1之间,只有正值对人才有意义。 E—期望值。达到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它是一种主观概率,取值在0~1之 间。 某一活动对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 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 (2) 期望理论个现实意义 该理论启发人们在管理工作中,应正确处 理的三种关系: 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个人认为通过一定的努力会带来一定绩效的可能 性。取决于对目标的期望概率,不宜过高或过低 绩效和奖励的关系: 个人相信一定的绩效水平会带来所希望的奖励结 果的程度。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组织奖励满足个人目标或需要的程度,以 及这些潜在的奖励对个人的吸引力。满足需要应因人而异,应采取自助 餐式的奖励。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第11章激励
第三节 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方法和策略
二、激励的原则 (一) 物质与精神回步激励原则 (二) 引入竞争机制原则 (三) 公平、公正原则 (四) 组织与社会相结合原则
第一节 激励概述
• 二、激励的作用
(一)激励为行为提供动力 (二)激励可以发挥人的潜力
工作绩效=f(能力X激励) 人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其能力的大小,而且取决于激励 的水平,即积极性的高低 (三)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与兴趣 (四)激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五)激励能够调动和提高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理论
• 管理者在实施强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⑤因人而异。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以获取最佳效果。 ⑥奖惩结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定期奖励与不定期奖励 结合、定值奖励与不定值奖励结合。
归因理论
• 归因理论最早由海德从关于社会知觉的人 际关系认知理论发展而来。美国斯坦福大 学的罗斯(Rose)等人应用归因理论来改变 人的认知,从而进行强化,最后达到改变行 为的目的。
第四篇 领导行为
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
• 第十章 领导与领导理论的发展 • 第十一章 激励
第十一章 激励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 一、激励概述 • 二、激励理论 • 三、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概念
所谓激励,一般是指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管理心理学中 的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加强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 鼓励个体向期望的目标迈进。 激励有三要素:激励对象、激励方式、激励效应,即对谁激 励、怎样激励、激励效果。
组织行为学-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3. 需要层次论
1) 每人内部都有五种需要 层次
6
3. 需要层次论
1) 一种需要基本满足,下一需要成为主导需要 2) 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也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 如果你要激励某人,知道他处于何种层次,然后去
满足它及以上层次需要 4) 较低的从外部满足,较高从内部满足
7
4. 社会交换论
1) 行为原因:为交换某种财富 2) 财富种类:物质、社会、精神 3) 基本假设: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5) 分配公平:满意度 程序公平:组织承诺、信任上司、流动
19
12. 期望理论
1) 个人努力(a)→个人绩效(b)→组织奖励(c)→个人目 标 a:否?技术水平、非绩效因素、上司不喜欢 b:否?不奖励绩效(资历、行为、动机、尊重上司) c:否?得非所欲
2) M=VE M:激励力量、努力意愿 E:努力后获得结果的期望、概率估计 V:努力后所获得结果的价值
第三部分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1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定义: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 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 些需要为条件
激励的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紧张→动机→ 目标行为→目标→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激励与动机:激发动机;端正动机方向;强 化动机;使动机持久
2
二、激励的理论
3
1. X理论(实利人)
16
11. 公平理论
1) 相对剥夺与绝对剥夺 绝对剥夺:甲 2000元→1500元 相对剥夺:甲 2000元→2200元 乙 1500元→2000元
17
11. 公平理论
2) O 产出:工资、职位、荣誉…… I 投入:时间、精力、教育程度…… a 比较者本人 b 被 参 照 者 (性别、任职期、地位、受教育程度 )
组织行为学_第四讲_激励与行为
保健因素
双因素
成就需要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对动机的形成过程进 行研究。
包括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一、弗鲁姆:期望理论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当目标没有实现时,人们的需要就变成为期望。
期望理论的基本要素
A
B
C
A:努力-绩效的联系(Expectancy: 期望) B:绩效-奖赏的联系(Instrumentality: 工具性 ) C: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Valence: 效价)
✓惩罚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不正确行为给予否定,促使 人们的行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诫他人,规 范人们的行为。
奖励的原则
厚赏惜赏(激励原则二)
善于奖赏,但不随便奖赏 赏罚得当,大功大赏,小功小赏,无功不赏。
赏小取信(激励原则三)
商鞅变法
在激励过程中,注意适应性和接受的问题(激励原 则四)
“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 ✓ 具体的目标比“尽最大努力”效果更好 ✓ 参与目标设置,即使是一个困难的目标也更容易被员工
接受 ✓ 绩效反馈能带来更高的绩效 ✓ 目标承诺、适当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影响目标或绩效
的关系
1、目标设置的意义
目标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人们预先规 定的、合乎自己需要的“诱因”,是激励人 们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
• 名誉、地位 • 权利和责任 • 尊重与自尊 • 挑战性工作 • 能发挥自己特长
的组织环境
生产条件、用工制度、离退休 制度、失业保险 人际关系、奖金利润分配制度 、娱乐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 励制度、
参与决策、攻关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性影响 激励性影响 相关性影响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 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2018/10/4
Page
6
of 53
2、动机
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指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 动因。西方心理学把它称之为内驱力.动机是需要和 行为的中介。 动机的形成是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 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2018/10/4
Page
1
of 53
教学内容
重点 : (1)重要概念:激励、需要、动机。 (2)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基石的内容型激励理论 集群。 难点: (1)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两种因素的区分(企 业实务中)。 (2)公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疑点 :
目标管理的优劣(其在企业实务中的有效性)
生存(existence)——生理的和部分安全的需要 相互关系(relatedness)——工作环境中有意 成长(growth)——人类潜能的发展和自尊,自
多层次需求可以同时存在;若高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 则满足低层次需求的愿望更加强烈。
2018/10/4
Page
19
of 53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1)
2018/10/4
Page
2
of 53
1
Part 1
需要与动机
1
需要 动机
2
3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2018/10/4
Page
3
of 53
1、需要
需要是个体对其生活和发展的某些条件感到 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现象。
引起个体需要的事物须具两个条件:缺乏性和能引 起个体渴望。 每种需要包含两种成分:定性的、方向性的成分; 定量的、活力性的成分。
2018/10/4
Page
4
of 53
需要的分类
根据需要获得满足的来源分类:
需要
外在性需要 物质性 需要
社会情感 性需要
内在性需要
过程导向 的内在性 需要 结果导向 的内在性 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不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2018/10/4
Page
5
of 53
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
满足个体的需要是激发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关键。 由于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 此,管理者应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根据动机维持时间的长短:
长远的动机;短暂的动机。
2018/10/4
Page
9
of 53
动机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
个体行为积极性的高低,干劲的大小,取决于个 体是否具有行为的动机,动机的强弱与动机性质的 正确与否。在个体工作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动机的 强弱和性质,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作的绩 效。 始发性影响
导 致 极 端 满 意 的 因 素
50%
2018/10/4
Page12of 源自31Part 1激励理论
1
激励概述
2
激励理论
2018/10/4
Page
13
of 53
1、激励概述
• 概念 激励(Motivation),源于动机一 词,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 • 激励原理
激 励 需求 动机 行为
需求 满足
新的需求
2018/10/4
Page
2018/10/4
Page
20
of 53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2)
导 致 极 端 不 满 意 的 因 素
成就 认可 工作本身 责任 晋升 成长 公司政策与行政管理 监督 与主管的关系 工作条件 薪金 同事关系 个人生活 与下属的关系 地位 安全保障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Page
2018/10/4
Page
15
of 53
2、激励理论
早期激励理论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 X理论和Y理论 • 双因素理论
现代激励理论 ERG理论 麦克里兰的需求理论(McClelland’s theory of needs) 强化理论 公平理论 期望理论
2018/10/4
Page
16
of 53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论 (1)
自我实 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018/10/4
Page
17
of 53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论 (2)
2018/10/4
Page
18
of 53
奥尔德弗的ERG论
义的人际关系 我实现
2018/10/4
Page
7
of 53
基本属性
动机的方向性。它是指动机引发人们产生某 种行为并规定行为的方向。 动机的强度。 动机的清晰度
4 3 2 1 0
A B C D E
2018/10/4
Page
8
of 53
动机的种类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
正确的或高尚的动机;错误的或低级的动机。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3个重要概念 (1)需要 (2)动机(自我驱动力、自驱力) (3)激励(Motivation) •熟悉:(1)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基石的内容型激 励理论集群。 (2)以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为主的过程型激 励理论集群。 (3)以强化理论为主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集群。 •了解:(1)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与过程。 (2)现代企业奖酬制度设计的重点内容。 (3)工作设计的基本步骤。
保健因素(外在因素、与 环境有关) ·公司的政策与管理 ·技术监督系统 ·上下左右的人事关系 ·工作环境或条件 ·薪金 ·个人的生活 ·职务、地位 ·工作的安全感 激励因素(内在因素、与 工作有关) ·工作上的成就感 ·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 ·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 趣 ·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工作的发展前途 ·个人成长、晋升的机会
14
of 53
激励与绩效
工作绩效基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是激励理论的 基本原理 绩效=f(能力×激励) 心理学家坎贝尔(J.P.Campbell)和普里查德 (R.D.Pritchard),把上述公式更具体化为 绩效=f(才智水平·技能水平·对工作任务的了解程 度·努力于某一工作的选择·努力程度的选择·坚持 努力的时间·个体不能控制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指向性影响
强化性影响
2018/10/4
Page
10
of 53
试讨论
影响动机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动机与行为 有怎样的关系?激发动机有哪些途径?
2018/10/4
Page
11
of 53
3、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只有跟某种具体目标相结合, 才能转化为动机,并在适当的外部 条件下显现为外在的可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