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20年)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23•【字号】东丽政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东丽政发〔2021〕5号各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2月23日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贯彻落实《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科技支撑,助推东丽绿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技创新工作重要决策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作为新动能引育的战略力量,加快实现“科创绿谷·临空新城”定位,力争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引领、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创新主体云集、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的天津创新创业高地。
二、总体目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3.2%以上;全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000件。
(牵头单位: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知识产权局)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升。
到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00家,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分别达到270家、22家和18家,科技型上市企业1家。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的批复-津政函〔2020〕43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的批复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的批复津政函〔2020〕43号市水务局:《市水务局关于报批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的请示》(津水报〔2020〕1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供水规划》)。
二、《供水规划》确定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35年,近期水平年为2025年,规划水平年为2035年。
规划范围为全市域,包括城镇、功能组团和农村等,工程体系涵盖原水、水厂和用户。
三、《供水规划》确定“补齐工程短板、强化行业监管、优化供水服务”的规划思路,全面规划建设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到2025年,全市各区基本实现引滦入津、南水北调中线双水源保障,用水总量控制在38亿立方米以内,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到2035年,主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及西部区实现引滦入津、南水北调中线、南水北调东线三水源保障,其他各区基本实现双水源保障,用水总量控制在42.2亿立方米以内,基本实现供水管理现代化。
四、你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要加强《供水规划》的落实,全面完善引滦入津、南水北调中线、南水北调东线三水源工程布局,不断优化于桥、尔王庄、北塘、王庆坨、北大港五座调蓄水库联合调度,严控地下水超采,加大淡化海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快城乡供水厂网一体化建设,实现“三水共用、五库联调、多源互济、城乡统筹”的供水新格局。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05-2020
四、统筹发展的规划思维
6、生态恢复、整治与保护 尽量恢复和保持自然生态 景观格局,划定禁止和限 制建设区。
• 众多河道中有河海、永定新 河等四条主干河流景观生态廊道, 以及三口入海口的河口地区。 • 北大港古泻湿地自然保护区、 两道一公里宽的带状贝壳堤,其 保护对象为贝壳堤、古海岸遗迹 和湿地自然环境。 • 保护北大港水库、东丽湖、 北塘水库等多个大小不一的成水 片域,开辟建设部分位于周边的 森林公园和风景区。
• 拥有一批国家级外向型经济成长平台及大型国有企业
拥有全国位居前位的人工深水大港天津港,国内综合效率最好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 区TEDA以及出口加工区、天津港保税区、享有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塘沽海洋高新技术产 业园区等。
二、对前一版总体规划的简单回顾与检讨 (1999—2010)
1、对滨海新区认识的逐步提升 • 学习上海开发浦东新区的战略举措 • 《天津滨海新区条例》的颁布
• 一带——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的城市
发展带,也是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带
• 三个城区 • 七个功能区
。
四、统筹发展的规划思维
新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为产业 功能提供了坚实的载体
聚类形成有协作关联和配套供应 方便的产业群系列,归纳为7个产业 功能区。
考虑到中心镇是推动滨海新区城镇化 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提出在滨海新区重 点建设太平镇、茶淀镇等5个中心镇, 由此组成层次、级配分明的城乡统筹的 新区城镇体系。
将新区定位为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地域空间范围基本上是由海岸线向陆地纵深约 10km的面积达2270km²的区域。
• 新区性质职能定位的发展
从工业基地、物流中心和港口城市的城市性质表述提升到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和现代服务业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直至定位在服务、辐射、带动区域 经济振兴的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换基地,北方国 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对“创新型、国际化和宜居生态型 “的认识逐渐清晰。
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规划(-2020年).
附件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一、线网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度1380公里。
预测2020年,天津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36%,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达到40%。
二、本期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2015~2020年,建设M3线二期(南延)、M7线一期、M8线一期、M10线一期、M11线一期、Z2线一期、Z4线一期和B1线一期等8个项目,总长约228.1公里。
到2020年,形成14条运营线路、总长513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M3线二期(南延)工程自高新区至天津南站,线路长 3.9公里,设站3座,投资17.04亿元,已配合天津南站建成。
M7线一期工程自芦北路至普济河道站,线路长26.9公里,设站24座,投资257.0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M8线一期工程自资阳路至淇水道站,线路长20公里,设站18座,投资200.5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M10线一期工程自梨园头至南淀站,线路长24公里,设站23座,投资232.0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M11线一期工程自晋宁道至七经路站,线路长25.4公里,设站25座,投资236.0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B1线一期工程自欣嘉园车辆段至新城四站,线路长31.3公里,设站22座,投资264.8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Z2线一期工程自金钟河大街至北塘站,线路长52.8公里,设站15座,投资299.75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Z4线一期工程自汉蔡路至中部新城站,线路长43.7公里,设站20座,投资286.9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M7、M8、B1线采用A型车6辆编组,M10、M11线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80公里;Z2线采用A型车8辆编组,Z4线采用A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120公里。
天津市总体规划
旅游业。
第五部分 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为目标,根据天津城镇人口和 城镇发展的特征,在“一轴两带三区”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明确提 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建立由主副中心、新城、 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按照循序渐进,节约用地, 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 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
城市性质和规模
滨海新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 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陆域总面积约为2270平 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产业基础雄厚,交通
滨海新区 通讯便捷,综合优势明显,在我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
滨海新区的金融、商务聚集地。重点发展以银行、保险类业务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以商贸流通、现
代物流为主的商务服务业,以广告、音乐创作和新媒体为主的创意➢
河北区定位为“创意河北”:建设成为我市创意产业聚集区、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和市区北部商
务商贸聚集地。重点发展以产品、工程动漫设计和会展策划为主的创意产业,以电子商务、现代物
➢ 总体规划》明确,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中心,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为两翼
的组团式布局结构,依托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天津港等,重点建设先 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滨海化工区、 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等七个产业功能区,此外,结 合建港造陆,科学论证,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区;各城区与组团间用生态保 护区和生态廊道隔离,构建宜居的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市 域对外交通体系,构筑滨海新区“十横六纵”骨架路网,形成滨海新区与 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方便快捷的交通联系,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世界先 进的开放型、创新型、多功能型现代化的经济新区、社会新区、生态新区 和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功能辐射,逐 步实现滨海新区的定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生 产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 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更好地带动天津发展,服务和带 动环渤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蓟州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蓟州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13•【字号】蓟州政办发〔2018〕34号•【施行日期】2018.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蓟州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各镇乡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蓟州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1月13日蓟州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地方志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做好地方志工作是各级地方政府管理和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职责。
为促进和指导今后三年我区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4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我区地方志工作拥有良好的基础。
1985年以来,先后编写出版了《蓟县志》和《蓟县土地志》《蓟县水利志》《蓟县风物志》《盘山志》《蓟县军事志》《蓟县文物志》《蓟县文化志》《蓟县林业志》《天津黄崖关长城志》等行业志,为全面反映蓟州区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了独特作用。
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积极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区长任组长的蓟州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各部门、各乡镇街均成立了工作小组,修志队伍整体战斗力不断增强。
2017年,正式启动《蓟县志》(1979—2016)和《蓟州年鉴》(每年下半年出版发行)编写工作。
目前,《蓟州年鉴》2017版已经出版,《蓟州年鉴》2018版正在编写之中,《蓟县志》(1979—2016)计划于2020年正式出版发行。
天津西青区总体规划
西青区总体规划一、天津市对西青区的发展定位天津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和天津空间战略规划明确了“三轴、两带、六板块”的空间结构和“东进西连”的战略安排。
西青区位于京滨综合发展轴、西部城镇发展带及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的交汇点,规划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同时将西青新城和大寺列为全市的科教和汽车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总体发展战略西青区总体发展战略为“接内引外、东西联动”。
“接内引外”即承接中心城区内的职能疏散,服务吸引河北省、静海等周边地区;“东西联动”即以西青新城为核心的西部组群和以大寺组团为核心的东部组群实现联动发展。
三、定位和职能西青区总体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要将西青区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高等教育和研发孵化为主的科教研发基地,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地区。
明确西青区六大发展职能,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科教研发基地、生态宜居地区、天津西南部客运交通枢纽”。
四、用地与人口规模到2020年,西青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7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40 平方公里,全区规划常住人口120万人(其中环内30万人,环外90万人)。
五、空间布局西青区空间布局要形成城镇组群、片区、居住社区的布局体系。
形成东部、西部两大组群,即以西青新城为核心的西部组群,以大寺镇为核心的东部组群;形成辛口、南河、西营门、王稳庄等7个片区;形成大侯庄、于台、第六埠、大柳滩等10个外围居住社区。
六、产业布局规划第一产业要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开发高效、特色农业,形成沿独流减河的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产业格局。
第二产业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三大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着力打造以休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外包服务、高端房地产业为主导的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
未来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全面介绍_图文(精)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
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交通系统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交通系统规划由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组成,将建设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工业基地,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从而进一步发挥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使滨海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不断增加,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滨海化工区范围达80平方公里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区域范围达80平方公里。
居住区布局未来布局规划图为天津滨海新区居住区未来布局规划。
海滨休闲旅游区根据汉沽区确定的目标,汉沽区要建成为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天津市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该休闲旅游区的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各为75平方公里,投资金额为166亿元人民币。
将以航母游乐港为龙头,带动沿海旅游观光带和沿蓟运河旅游观光带的发展。
建设以航母游乐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海上游乐园、高尔夫球场为支撑的旅游核心区,以营城湖、四万亩葡萄观光园为支撑的生态湿地观光区和综合服务区。
该旅游度假区预计将在2008年初具规模。
另外,14公里双向8车道的海滨大道已经开工建设,将为沿海旅游观光带向游人开放打下基础。
服务功能中心商务商业区未来天津塘沽区将在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发建设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具有滨海新区服务功能的商务商业区。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23•【字号】津政发〔2012〕18号•【施行日期】2012.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精神,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市,大力提高我市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我市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市之本。
质量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后,我市制定了天津市质量振兴纲要,提出了我市质量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覆盖三次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初步构建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8.41,位居全国第三。
建成一大批优质精品工程。
服务业发展提速,金融、商贸、旅游、物流、会展、创意、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但是,我市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仍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企业提升质量的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不强,原创性产品和技术不多,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制约质量创新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2005-2020)文本
文本目录第一部分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 (3)第三章城市规模 (5)第二部分 (7)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7)第五章城区建设 (8)第六章重点建设区发展 (10)第三部分 (11)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 (11)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15)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18)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0)第十一章岸线利用 (23)第十二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23)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25)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27)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30)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31)注:文本中楷体字部分为非正式内容,仅为文本正式条款内容的必要说明。
第一部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滨海新区应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为了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新区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滨海新区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置新区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总则第1条《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年)》2001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几年来,该规划在指导滨海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
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国函[1986]92号
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正文:---------------------------------------------------------------------------------------------------------------------------------------------------- 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国函[1986]92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原则同意《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这个《方案》可作为指导今后天津市城市发展与建设的依据,望认真组织实施。
现对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天津应当成为拥有先进技术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开放型、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今后,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及资源条件,重点发展省水、省能和消耗原材料少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调整原有的工业结构和布局,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业产品。
加强港口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外贸、商业、金融、信息、科技以及其他服务事业,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多功能作用。
二、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要采取综合措施,到二○○○年,使天津市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六百一十万左右,其中市区人口控制在三百八十万左右,滨海地区人口不超过一百二十万,近郊卫星城镇及市辖各县城的人口一百一十万左右。
要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的机械增长。
市区一般不再新建工厂,要结合滨海地区和郊区卫星城镇的建没,有计划地逐步疏散市区人口。
要加强卫星城镇的市政公用和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就业条件,并实行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市民在小城镇就业定居。
三、适当调整城市建设布局。
结合天津市的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以海河为轴线,市区为中心,市区和滨海地区为主体,与近效卫星城镇及远郊县镇组成性质不同、规模不等、布局合理的城镇网络。
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
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25•【字号】•【施行日期】2021.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第一部分规划概述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落实新动能引育计划,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坚持“走双创(创新创业)强区之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
以全面融入“津城”发展、留存未来战略空间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深化街域总体规划,加快土地整理出让,适时分步审慎开发,形成市镇居住区、科技产业区、生态农业区协同并进的良好格局,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实力与活力,为东丽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金钟贡献。
(二)基本原则1.坚持转型发展立足金钟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统筹三次产业转型升级。
借势天津建设消费中心重大机遇,全面承接“津城”外溢生活服务需求,提升新基建设施支撑能力,打造智慧物流、智慧仓储系统,向产业数字化转型迈进,坚决推动数据信息有序流动,推动经济向高端转型。
2.坚持全面发展把全面发展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内生增长模式构建,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投资、消费协调拉动转变,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有机统一。
3.坚持生态发展把生态发展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依托生态环境优美和空间区位优越的资源特性,增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加强生态屏障建设和环境保护,打造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集约有序、舒适和谐的宜居环境。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
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20年)
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05年--2020年)一、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养殖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
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设,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加强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共同构建东北亚地区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
加强区域合作。
发挥天津港口、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为环渤海地区扩大开放和产业转移提供通道和载体。
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实施科教优先发展和人才战略。
依托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发挥创新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的作用。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节约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生态城市。
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2019-2035年)
附件1 《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2019-2035年)》(征求意见稿)一、编制目的为加快市域(郊)铁路发展,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和市交通运输委组织开展了《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旨在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的四网融合,有效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该项规划已经纳入正在编制的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范围为天津市全市域,研究范围考虑与天津市毗邻的北京市部分地区、河北省部分地区。
规划期限为2035年,近期为2025年,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三、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满足津城、滨城与外围各区之间中长距离快速客运出行需求,主要服务于通勤客流,兼顾旅游、休闲客流,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共同构成天津市轨道交通市域线。
四、总体目标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导天津城市空间优化拓展,在区域层面构建支撑天津服务京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在市域层面构建支撑津城和滨城及外围组团间便捷快速联系,整体上布局均衡、功能完善、规模合理、内外衔接的市域(郊)铁路体系。
五、线路布局方案根据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规划形成由7条走廊线和2条联络线构成的天津市域(郊)铁路网络,共9条线路,总规划规模681公里(其中新建494公里、利用既有铁路187公里)。
其中,7条走廊线分别为津滨线、津静线、津武线、津蓟线(利用既有铁路)、津宁线、津山线(利用既有铁路)、津港线,2条联络线分别为宁武联络线和双湖联络线。
具体如下:(一)走廊线津滨线:津城核心区与滨城核心区之间快速联系线路,并向武清区延伸。
沿线串联武清城区、北辰环外地区、天津站地区、海河柳林地区、国家会展经济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等重点发展地区。
津静线:津城核心区与静海城区之间快速联系线路,并向滨海国际机场延伸。
天津市城市供水规划(2011-2020)
天津市城市供水规划(2011-2020年)规划文本天津市水务局2013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任务 (1)第三条规划依据 (1)第四条指导思想 (2)第五条规划原则 (2)第六条规划目标 (2)第七条规划期限及范围 (3)第二章水资源综合配置规划 (4)第八条供水分区 (4)第九条需水量预测 (4)第十条可供水量预测 (5)第十一条水资源综合配置 (5)第三章供水工程规划 (10)第十二条原水系统布局 (10)第十三条城镇供水模式 (10)第十四条城市供水规模 (11)第十五条水厂规划 (11)第十六条水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 (13)第十七条输配水工程规划 (13)第十八条供水管网改造规划 (17)第十九条其它供水设施规划 (18)第二十条海水利用工程规划 (18)第四章供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22)1第二十一条近期建设目标 (22)第二十二条近期建设原则 (22)第二十三条近期建设项目 (23)第五章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26)第二十四条风险分析 (26)第二十五条水量保障 (26)第二十六条水质保障 (27)第二十七条应急能力保障 (28)第二十八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28)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0)第二十九条健全供水管理体制,建立区域供水集中管理模式.30第三十条加强供水相关法规、标准建设 (30)第三十一条推进供水企业整合,形成统一高效的供水系统 (30)第三十二条供水政策及资金保障措施 (30)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明确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同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
2008年底,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和滨海新区“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
为深入落实“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要求,实现《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天津城市定位,进一步发挥滨海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天津市又好又快发展,确定城市供水发展方向和目标,完善城市供水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05 年--2020年)一、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养殖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
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设,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加强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共同构建东北亚地区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
加强区域合作。
发挥天津港口、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为环渤海地区扩大开放和产业转移提供通道和载体。
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实施科教优先发展和人才战略。
依托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发挥创新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的作用。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节约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生态城市。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城市规模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350 万人,城镇人口12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90%。
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镇人口规模为630 万人。
三、滨海新区规划滨海新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陆域总面积约为2270 平方公里。
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中心,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为两翼的组团式布局结构,依托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天津港等,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滨海化工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等七个产业功能区,构筑滨海新区“十横六纵”骨架路网,形成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方便快捷的交通联系。
在滨海新区范围内构建“一轴、一带、三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轴” 即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发展主轴;“一带”即东部滨海城市发展带;“三城区”即滨海新区核心区、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
滨海新区的核心区,以科技研发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增强为港口服务的职能,积极发展商务、金融、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汉沽新城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大港新城是东部滨海发展带南部的重要节点,国家级石化基地规划到2020 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00 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90 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10 平方公里。
其中,滨海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70 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66 平方公里。
四、中心城区规划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现有人口420万人,面积371 平方公里。
包括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的部分行政区域,是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贸服务中心,是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综合性服务职能。
中心城区要按照“满足健康、有序的快速城镇化对空间发展需求;适应当前产业调整与未来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与景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交通网络,构建高效率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载体能力与服务水平;优化布局,适当控制建设规模和土地开发强度;调整用地结构,注重均衡发展”的原则,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改善就业、住房、出行状况,建设宜居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内涵挖潜为主,通过调整优化,实施旧城有机更新,疏解人口和交通压力,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 年,中心城区规划面积371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0 万人。
五、城镇体系规划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建立由主副中心、新城、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
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470 万人以内。
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城市副中心。
规划以科技研发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增强为港口服务的职能;积极发展商务、金融、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的综合功能;加强塘沽城区、开发区、保税区港区之间的协作,实行一体化发展。
规划到2020 年滨海新区核心区人口规模为160 万人。
新城是天津城市发展轴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各区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功能区,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城镇发展的任务。
规划建设11 个新城,分别为蓟县、宝坻、武清、宁河、汉沽、西青、津南、静海、大港、京津和团泊新城。
其中,汉沽新城和宁河新城要统一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共同建设芦汉新城。
六、市域空间布局规划首先,明确将京津塘高速公路走廊作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东部发展带对接,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
其次,将“两带”作为市域城镇集中发展建设的地区,加快建设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盐碱荒地,发挥交通优势,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发展轴和发展带交汇处重点建设滨海新区,加强环渤海地区内各类要素的对接和流动,有利于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协调。
第三,在市域北部、中部和南部,规划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把宜居的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重点,实现和谐发展。
七、对外交通规划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构筑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
加大海港、空港和内河航运等三个方面的建设。
将天津港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我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国际物流和资源配置的枢纽港。
到2020 年,天津港年货物吞吐量将达4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000 万标准箱,步入世界一流大港行列。
建设天津港与天津石化基地之间的油气管廊,规划天津港、天津石化基地至北京、石家庄、保定、沧州、黄骅的油气管廊。
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及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地”。
通过扩建滨海国际机场,提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客货运吞吐能力,同时考虑远期发展,在京津城市发展主轴上的武清河西务一带预留首都第二机场用地;通过将中心城区地铁2、4 号线的联络线延伸至滨海国际机场、将京津城际铁路引入机场,以加强与首都机场的联系。
在内河航运方面,规划保持海河下游段通航功能,发展海河特色旅游客运,其他二级以上河道重点发展旅游通航,同时利用潮白新河、北运河、海河发展京津之间的旅游通航。
重点建设东疆港、南疆港、航空港、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 个国际物流区,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15 个区域物流基地,同时,努力推进物流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信息基地。
八、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是:第一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规模经营,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继续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发展符合生态要求、技术含量高、水资源消耗低的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等现代都市型农业。
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
继续壮大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重点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与周边省市形成布局合理、衔接紧密、聚集效应强的产业集群。
第三产业要重点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科技研发、文化、教育、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
充分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和信息平台等优势,大力提高高端金融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实施结构调整,打造不同特色的商贸集聚区,建立分布合理、结构优化、高效低耗的现代物流体系。
中心城区以发展金融、商贸、科技、信息、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第三产业为重点,适度发展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基地;西青新城重点发展汽车工业;津南新城重点发展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产业、环保产品制造、生物医药加工和都市型工业;小淀组团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双街组团重点发展服务于中心城区的物流等产业;青光双口组团重点发展现代加工工业;大寺组团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工业;大毕庄组团重点发展商贸型物流加工;双港、新立组团重点发展都市工业。
滨海新区沿东部滨海发展带规划建设海滨休闲旅游区、海港物流区、滨海化工区、临港产业区等功能区。
在城市发展主轴上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以及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