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公开课
《马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马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c0e07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7.png)
《马说》公开课教学设计《马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说》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马说》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状况。
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二、简介文体三、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四、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朗读课文。
(重点朗读第3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
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六.找到通假字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七、阅读课文并思考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2.层次: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
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3.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八、课文分析1.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
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
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f750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0.png)
《马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马说》。
2、理解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借千里马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千里马的遭遇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
2、难点领会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马的图片或视频,如徐悲鸿的骏马图、赛马比赛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对马的印象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接着引入课文《马说》,介绍作者韩愈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7 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和语气。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疏通文意(15 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抽查学生的翻译情况,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如“祗”“骈”“食”“策”等实词,“之”“其”“以”等虚词,以及“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等句子。
4、研读课文(15 分钟)(1)思考:文中的千里马有怎样的遭遇?明确:千里马被埋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能以千里马之名施展才能。
(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即食马者的无知和愚昧。
(3)作者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时也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5、探究写法(10 分钟)(1)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描写,来暗示人才的命运,使文章更含蓄、更深刻,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马说(公开课)
![马说(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f6a890e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9.png)
马说(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马说》。
本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通过对马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详细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章节和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文;2.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 学生能够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 教学重点:诗文的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马”为主题,引导学生谈论对马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初读: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解读诗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4. 细读: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的艺术特色;5. 朗读与背诵:学生分组朗读诗文,体会诗文的韵律美;六、板书设计1. 马说2. 意境:人才被埋没3. 作者情感:感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诗文内容,分析作者通过马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答案:作者通过对马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和愤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分析诗文艺术特色时,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2. 拓展延伸: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人才被埋没”的理解,并进行作文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马说》这一课的教学中,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而重点则是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文的艺术特色。
1. 意境的理解:诗中的意境是作者通过文字构建的一种抽象的情感氛围,需要学生通过朗读、解析和想象来体会。
意境的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对诗文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588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7.png)
马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3、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实,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
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以马为题材进行创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马说》,就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的一篇关于马的文章。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3、检查预习情况,提问重点字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合作,逐句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派代表展示翻译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文章开头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思考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明确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如“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批判。
4、文章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你能说说“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分别象征着什么吗?“千里马”象征人才,“伯乐”象征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象征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五)拓展延伸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人才被埋没?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等。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f76e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c.png)
《马说》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马说》全文;(2)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马说》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才的珍惜和关爱,理解“世有伯乐,有千里马”的深刻含义;(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马说》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分析韩愈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手法;3.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2. 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马说》原文及其注释、翻译;2. 学生准备:预习《马说》,了解作者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马说》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马说》,理解课文内容;(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马说》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2)分析课文结构,解读重点句子。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内容练习;(2)教师点评,及时反馈。
6. 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课文,谈谈对人才的认识和看法;(2)分享感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7.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背诵《马说》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1)背诵《马说》;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马说》的深层含义;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马说》背诵情况,评估背诵效果;2.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学生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马说》公开课课件
![《马说》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e278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f.png)
第一段阐述“不知马”的现象, 第二段揭示“不以马为奇”的根 源,第三段表达“马之真不遇其
人之孤愤”。
结构紧凑,逻辑严密,使文章主 题突出,思想深刻。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述千里马的悲惨遭 遇,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 的愤慨和无奈。
作者呼吁社会重视人才,尊重 人才,让人才得到应有的待遇 和发挥。
主题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现 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马说》公开课优秀课件
目录
• 《马说》的作者与背景 • 《马说》的内容解析 • 《马说》中的马文化 • 《马说》的教育意义 • 《马说》的现代启示 • 《马说》的实践应用
01
《马说》的作者与背景
作者介绍
01
02
03
韩愈
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 教育家,被尊为“唐宋八 大家”之首,是唐代古文 运动的领袖。
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历史背景研究
01
《马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评价
02
《马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可以为历史人物评价提供
依据和启示。
历史事件解读
03
《马说》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现象,有助于深入解读历史事件
的内涵和影响。
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思想启蒙
《马说》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 提高思想觉悟。
道德教育
《马说》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可以作为思想教育的重 要内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传承
《马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人文素养
学习《马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人 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语文第课《马说》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语文第课《马说》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872b0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8.png)
教案:八年级下语文《马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马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马说》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语法的理解和应用。
3.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马说》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2)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马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以及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f716f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7.png)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知识教学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能够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力训练点1、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注意节奏。
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情感渗透点:背诵课文。
学会推销自己,展示才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介绍作者、文体1、以伯乐相马导入。
(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幻灯片)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幻灯片展示二、朗读时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准节奏,读得流畅,读懂情感)1、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邪通耶食马者(幻灯片显示注音)2、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读出情感。
三、疏通文意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
然后翻译翻译采用分组翻译,课堂展示的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完成后,教师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课堂检测。
四、链接写作背景,思读品读课文。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来寄托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文中具体句子进行说明。
明确学生组内讨论课堂展示分享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五、古为今用质疑:“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吗?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3、请你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选择一个事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4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5e370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d.png)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要求1、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
3、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重点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1、难句译注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世上、世间。
然后,这以后。
世上有了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这、这种。
也:语气助词,在这里表示语气的舒缓停顿,可译为啊。
虽:即使。
能:能力,本领。
才美:才能美质,指马的能力和长处。
外见:表现在外面。
常马:普通的马。
安:怎么,哪里。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这样的马啊,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因为吃不饱,力气就不充足,(因而)出众的本领也就不能显露出来。
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跑)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2、《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分析: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是本文的论点。
提出论点后即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论点。
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第二个原因——使用不当。
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论点。
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课时安排第1课时: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第2、3课时:翻译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介绍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
《马说》公开课课件
![《马说》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47b5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1.png)
具体解读
文章通过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 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并呼吁统治 者重视和重用人才。
主题思想分析
该文主题思想深刻,反映了当时社 会对人才的不重视和浪费,同时也 体现了作者对人才价值的肯定和对 未来的期望。
艺术手法的赏析
比喻手法的运用
该文通过“千里马不遇伯乐”的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才被 埋没的现象,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通过《马说》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 重人才、重视实际等。
情感教育
让学生体会《马说》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和表达能 力。
思维训练
通过分析和讨论《马说》的主题和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 判性思考能力。
在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写作技巧
通过分析《马说》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反问等,提高学生 的写作技能。
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学习《马说》的文章结构,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等,提 升学生的写作逻辑性。
素材运用
提供与《马说》主题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加以运用,丰 富文章内容。
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价值观引导
艺术特色
文章采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以马为象征,通过描绘马的悲惨遭遇,表 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慨。
艺术特色分析
文章通过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马作为人才的象征,生动地描绘了人才的 悲惨遭遇,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文章语言简练、质朴,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人 才的热烈追求。
01
《马说》的作者与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 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
《马说》ppt课件(市级公开课)
![《马说》ppt课件(市级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4e9be9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a.png)
5、本文运用了 托物寓意 千里马”比喻 人才 喻 赏识人才的人
的写法,“ ,“伯乐”比
,
食马者比喻 昏庸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文章尖锐
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抒
发了 怀才不遇
的
愤慨之情。
6、用原文回答
a.写千里马终身不幸遭遇的是哪一句?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千里马的不幸遭遇也是韩愈自 身命运的写照,表面上说的是千里 马,实际上是喻指自我。
表现手法: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 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 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 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 才不遇的愤懑。
(三)科举制度还很不完备。想 要真正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还是需要 抱紧一个好大腿。
2、选做题:推荐阅读
如果你想知道韩愈最后怎样当上了朝廷的命官,请 读《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韩愈》
当堂检测,人人过关:
1、选出注音有误的项( A)
A. 骈死于槽枥之间(bìng) B. 才没不外见(xiàn) C.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D. 其真无马邪(yé)
2、“食”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
用排比修辞刻画了活画出食马者 驱使不得法、喂养不足量、嘶鸣不解 意的愚妄与浅陋。表达了作者对其傲 慢态度的憎恶、鄙视。
(二)说作者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 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 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 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 在门外。尽管如此,他 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 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他郁郁不得志,所以作 《马说》,发出“伯乐不 常有”的感叹。
第二课时
说文本
说自我
说
说作者
说时代
(一)说文本
说“马”
千里 马
食马 者
《马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马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fd8c6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4.png)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解释《马说》这首诗的意义和主题。
2. 理解并分析作者通过马的形象来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能够正确朗读和诵读该诗,并理解其中的押韵和节奏。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马说》2. 词汇解析:生僻词汇的解释和理解。
3. 形象描写:马的形象描写和作者巧妙的比喻手法。
4. 音韵押韵:通过诗歌分析,理解押韵规则和节奏。
三、教学重难点:1. 对《马说》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
2. 理解生僻词汇和押韵规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观看图片:展示一张关于马的图片,让学生先形容一下马的特点。
2. 引导问题:你们对马有什么了解?他们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讲授(30分钟)1. 诗歌鉴赏:给学生阅读《马说》,然后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词汇解析:分析诗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并解释其意思。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形象描写:讲解作者如何通过马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分析作者选用马的原因。
4. 音韵押韵:通过分析诗歌的押韵规律和节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诵读。
三、练习(30分钟)1. 集体朗读:分组进行集体朗读《马说》,并注重押韵和节奏的表达。
2.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马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互动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短文,分析彼此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2. 引导思考:通过学习《马说》,我们对马有了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课外相关文章,拓宽对马的理解和认识。
2.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马的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如马的历史、马的特点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马说》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在朗读和写作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可能没有充分运用教材外的资源,如果能引入更多马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可能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马的魅力。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语文第课《马说》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语文第课《马说》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7745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f.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欣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如何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理解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课文《马说》的朗读和背诵。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欣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文章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马的喜爱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马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引出课文《马说》,简介作者韩愈及其文学地位。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强调课后阅读和作业要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深入分析课文《马说》。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马说》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并讲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强调课后阅读和作业要求。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进行《马说》的朗读和背诵。
二、朗读和背诵(1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马说》公开课优秀课件
![《马说》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ee40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9.png)
44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
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
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
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
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
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
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
得千里马啊! 2021/10/10
45
文言知识积累
2021/10/10
46
归纳小结(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
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
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
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
得千里马的称号。
2021/10/10
41
结构助词,不译 能行千里的马
吃一顿 马之千里者,一食
பைடு நூலகம்有时 通“饲”,喂
或尽粟一石,食马
能够
这
虽然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能力
才能和美德 通“现”,表现,表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露,且欲
执策而临之 (面对)
2021/10/10
6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 吗)
2021/10/10
7
句子翻译:
•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 日行千里而著称。
31
写 作背 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 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 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 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从自己切身经历中,深感 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公, 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 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居下位 的处境,写下了这 篇文 章。
语文《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
![语文《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c5646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f.png)
语文《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马说》的文意及韩愈的观点。
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马说》。
学会分析古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学会提炼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寓言散文。
文章通过对马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使用和价值的思考。
2.2 教学重点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3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提炼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马说》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相互借鉴和学习。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马说》原文及注释。
古文阅读指导书籍。
5.2 网络资源与《马说》相关的在线阅读材料。
关于韩愈的生平介绍和作品分析。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PPT。
语文《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第六章:教学步骤6.1 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关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马的了解。
马说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马说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b29f9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0.png)
《马说》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言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3)分析韩愈的文学特色和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词句、揣摩作者意图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才、珍惜人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马说》。
(2)理解《马说》的文言文表达和主题思想。
(3)分析韩愈的文学特色和写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揣摩作者意图,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马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马说》,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马说》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
(2)详细讲解《马说》的文学特色和写作风格。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马说》中的重点句子。
(2)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人才的认识和看法。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马说》。
2. 分析《马说》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关于人才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马说》的掌握程度,包括朗读、背诵、理解等方面。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作等方面。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文章内容、表达方式、创新思维等方面。
《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
![《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c3436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f.png)
《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马说》全文。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分析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马说》,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理解课文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介绍《马说》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2 课文朗读与理解:全文朗读《马说》。
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题或引导性问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3.2 课文朗读与讨论:组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通过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评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的思想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包括课文原文和相关注释。
5.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3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幻灯片、视频等,进行教学展示和辅助讲解。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背景。
马说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马说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d0ce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1.png)
《马说》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马说》全文;(2)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读文言文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翻译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才的珍视和爱护,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乐于探究的学习兴趣;(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马说》;(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2)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寓意;(3)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马说》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马说》,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意;(2)分组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3)解读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寓意。
4. 练习巩固:(1)翻译重点句子;(2)识别并运用修辞手法;(3)分析并总结文章结构。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2)强调《马说》的重要性和学习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马说》;2.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文言文语法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话;3. 分析并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了解掌握程度;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文的奥秘;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掌握修辞手法;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5. 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
![《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61734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8.png)
《马说》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马说》,使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资源的良好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的掌握。
3. 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马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巩固:学生朗读课文,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资源的良好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与反馈: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马说》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翻译练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马说》公开课教案(精选16篇)
![《马说》公开课教案(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de6f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2.png)
《马说》公开课教案(精选16篇)《马说》公开课教案篇1学问教学点1.把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理解本文寓意和思想感情力量训练点1.训练同学的口译力量2.训练同学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力量3美育渗透点:争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教学过程一.导入。
介绍、文体1.以伯乐相马导入。
(幻灯片展现)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老师简洁讲故事)2.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闻名。
韩愈:字退之……(幻灯片)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敏捷,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像幻灯片展现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马说马---人托物寓意二.正音(同学听,注音划出通假字)同学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洁讲(先展现要留意的字音,给同学两分钟时间根据课下解释注音,点同学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 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邪通耶食马者(幻灯片显示注音)听录音三.同学初读,领悟课文内容四.疏通文意同学自己按课下解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关心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
然后翻译翻译采纳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
二组,负责其次段。
三组负责第三段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完成后,老师评价,再读课文可能遇到的字词障碍马之千里者(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马也(是,这也,表推断)才美(才华和美妙的素养)鸣之(之,语助词,延长音节同《狼》久之)其五.把握结构,疏通文意1.说是一种说明谈论的文体。
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的思想感情?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那么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2.先看第一段,我们请女生先把第一段齐读一遍,声音要嘹亮以开篇就亮出了一个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真的是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那么没有伯乐,千里马就怎么样了呢?我们连续往后读“故虽出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