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点。
3.讲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进行讨论。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针对九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反比例函数作为函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像、性质和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时可能遇到困难,如对双曲线、渐近线等概念的理解。
5.针对课堂所学内容,编写一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6.阅读教材中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自主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其应用。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具体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双曲线、渐近线等概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养成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目的给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 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其中k为不为零的常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0 km,某人开车要从A地到B地,汽车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200,则t=1200/v 中,t和v之间的关系式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究竟是什么关系式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揭开的奥秘。
活动要求教师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层层设疑,层层释疑的基础上既复习了旧知识,做好学习新知识的铺垫;又不断激活学生思维、生成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活动二:新课讲解活动目的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概念,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1节《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学会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其他类型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学会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入反比例函数。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资料,用于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例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行驶的距离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种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大家总结得很好。反比例函数是我们学习函数的重要部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其定义、性质和几何意义,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求出以下函数的表达式,并说明k的几何意义:y=3/x、y=-2/x、y=5/|x|。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规范解答,注意细节。
2.对于实践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几何意义,分析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3.拓展提高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4.思考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以生活实例或有趣的故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反馈与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谁能来说说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物体在反比例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反比例关系相关的问题。比如,当物体受到一个与速度成反比的阻力时,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二、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三、教学难点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四、教学过程设计1、观察分析,引入新知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学生观看前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1)平均速度v与时间t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这三者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3)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试说明理由。
(4)能写出列车的平均速度v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吗?设计意图:结合章前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函数关系,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追问全程为s(单位:km)的同一条铁路线上,由于不同车次列车运行时间t(单位:h)有长有短,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有快有慢。
从比例角度看,平均速度v和时间t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平均速度v随列车的运行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可用怎样函数关系式表示?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个变量之间乘积为定值的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知识,明确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再引导学生从函数角度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奠定基础。
问题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 1 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 1.68×104 km2 ,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 /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写出解析式病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在每个问题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2)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试说明理由。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观察分析,引入新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开学初老师到文具店给同学们去买奖品,已知中性笔每支2元钱,笔记本每本3元钱,购买x支笔和10个笔记本用于了y元,你会用含x的式子表示y吗?(2)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x,表面积为y,你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y吗?(3)我计划用60元钱去买格尺,单价x元的格式,正好买了y把,你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y吗?(4)我买回了30支笔,平均分给p个同学,每个同学恰好分了q支笔,你能用含p的式子表示q吗?(5)学校距离文具店有6千米,开车从学校到文具店所用的时间为x(小时),行驶的速度为y(千米/时),你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y吗?师生活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结果,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在每个问题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并且每个问题当中有几个量?(2)这五个问题中,哪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间具有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函数?(3)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二次函数?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定义的复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为后面让学生类比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归纳概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教师追问:问题(3)、(4)、(5)中的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试说明理由。
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师生活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组织学生交流、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再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二)归纳概括,建立模型问题:能否根据上面函数的共同特点,类比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kyx= (k为常数,且0k≠)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情感态度】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反比例函数:形如y =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试一试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解析式表示?(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t(单位:h)随注水速度v(单位: m 3/h)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单位:cm)随底面积S (单位:cm 2 )的变化而变化.(3)—个物体重100牛,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1)、(2)、(3)题,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完成情况,肯定他们的成绩,提出个别同学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理解.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2 时,y = 6.(1)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 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由于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说其表达式为y =k x,只须把x =2,y=6代入,求出k 值,即可得y =12x,再把x =4代入可求出 y=3. 【教学说明】本例展示了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程,教师在评讲时应予以强调.在评讲前,仍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解答,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 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 正比例函数,且x ≠0,那么y 与x 是怎样的函数关系?【分析】 因为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设y =1k z(K 1≠0),又z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则可设 z = 2k x (2k ≠0) x ≠0,∴ y =12k k x . 11220,k 0,0,k k k ≠≠∴≠ 故y =12k k x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教学说明】本例仍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探索结论.最后教师予以评讲,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设:y =k x,z=kx 时没有区分比例系数)予以强调,并对题中x ≠0的条件的重要性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哪个等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y = 4x, y x= 3, y=6x+1,xy=123. 2.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4.(1)写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2)求出当x =1.5时y 的值.【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对上述两道题的探究,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增强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解题技能,教师巡视,再给出答案并解决易错点.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只有等式xy=123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2.解:(1)由题知可设y =2,3k y x x==时y=4,∴ k= 4×9 = 36,即 y = 236x,y 不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2)y=236x ,x=1.5 时,y=361.5 1.5⨯ =16.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知识回顾.2.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共同回顾本节知识,理清解题思路与方法,对普遍存在的疑虑,可共同探讨解决,对少数同学还面临的问题,可让学生与同伴交流获得结果,也可课后个别辅导,帮助他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及时查漏补缺.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 1”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种函数类型.因此本课时教学仍然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一旦建立,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可以利用它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此外,教师在例题的处理上,应要求学生将解题步骤写完整.。
初中数学_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准备: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学习过程:一、探索研讨【活动1】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数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_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是常数。
【活动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吗?(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_________________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____为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6.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例题和练习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他们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引导他们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当k>0时,图像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当k<0时,图像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图像在x轴和y轴的渐近线分别为y=0和x=0;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或增大)等。
4.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实际情境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参数k,解决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k/x(k≠0),并能够根据给定的信息判断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学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了解图像在坐标平面内的分布特点,如:图像是双曲线,有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难点:
(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及其在坐标平面内的分布特点。
(2)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尤其是参数k的符号对图像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26.1.1反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函数的模型思想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重、难点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2.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3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x 在其取值范围内任意取一个值时,y,则称x为,y叫x的.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当时,称为正比例函数.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求该直线的解析式.以上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上面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是什么?(1) (2) (3) 2、这三个函数关系式可以叫正比例函数吗?可以叫一次函数吗?一般地,如果变量 y 和 x 之间函数关系可以表示成xk y =(k是常数,且k≠ 0)的形式,则称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xk y =中自变量x 在分式的什么位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你能再举出两个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实例吗?写出函数表达式,与同伴进行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3.引出反比例函数: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量的乘积为定值时,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二)讲授新知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y = k/x(k为常数,k≠0)。
3.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其他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培养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选做题:
(1)课本习题26.3第1、2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
3.探究性作业:
(1)研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反比例函数的解题技巧,形成小组学习报告。
(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等,动态展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变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如“一块固定面积的田地,耕种宽度与长度成反比,如何选择宽度与长度才能使耕种效率最高”,引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兴趣;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一建立模型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我们知道,确定一个一次函数y = kx+b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而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则只需一个独立条件即可,如点A(2,3)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当x=4时,y的值为,而当y=13时,相应的x的值为,用反比例函数可以反映很多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吗?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 )与其深度 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 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到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精确到0.01m2)?【分析】已知圆柱体体积公式V=S • d,通过变形可得S=Vd,当V—定时,圆柱体的底面积S是圆柱体的高(深)d的反比例函数,而当S= 500m2时,就可得到d的值,从而解决问题(2),同样地,当d= 15m —定时,代入S = Vd可求得S,这样问题(3)获解.例2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 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天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货?【分析】由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装货总量,可知轮船装载的货物总量为240吨;再根据卸货速度=卸货总量÷卸货时间,可得V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V=240t,获得问题(1)的解;在(2)中,若把t=5代入关系式,可得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则可保证在5天内卸货完毕.此处,若由V=240t得到t=240V,由t≤5,得240V≤5,从而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货48吨,才能在不超过5天内卸货完毕.【教学说明】例2仍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出发,对问题(2)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例3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1h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1) 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的蓄水量.(2) 写出此函数的函数关系式.(3) 若要6h排完水池的水,那么每1h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4) 如果每1h排水量是5m3,那么水池中的水将用多长时间排完?【分析】解此题关键是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会根据图象回答.解:(1)由图象知:当每1h排水4m3时,需12h排完水池中的水,∴蓄水量为4×12 = 48(m3 )(2)由图象V与t成反比例,设V=kt(k≠0).把V=4,t=12代入得k=48,∴V =48t(t>0).(3)当t=6时,486V== 8,即每1h排水量是8m3⑷当V=5时,5 = 48t,485t∴== 9.6(h),即水池中的水需要用9.6h排完.【教学说明】例3相比前面两例,难度增加,教师在讲解本题时,要辅导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会根据图象回答问题.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玻璃器皿公司要挑选一种容积为1升 (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2.市政府计划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106m3,某运输公司承办了这项工程运送土石方的任务.(1)运输公司平均每天的工作量V(单位:m3/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的时间t (单位:天)之间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运输公司共有100辆卡车,每天一共可运送土石方104m3.则公司完成全部运输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教学说明】以上两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获得结果,使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解:(1)13Sd=1,S =3d(d>0)(2)100cm2 = 1dm2,当S = 1dm2时,3d=1,d=3dm.2.解:(1)661010,(Vt V tt==>0) .(2)t=662410101010V== .即完成任务需要100天.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 2”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着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从而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已经有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与性质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另外在小学也学过反比例,并且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因此,本节课教师可从身边事物入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一种亲切感.在学习中要让学生经历实践、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过程,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交流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知识与技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增强数学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一数学建模一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难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巩固反比例函数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如是说,他的“杠杆定律”通俗地讲是: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由上述等式,我们发现,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 N和0.5 m.(1 )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分析】显然本题应用杠杆定律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首先由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得到动力F与动力臂l的函数关系式为F=600l(l>0),再把l=1 . 5代入,求出动力的大小.注意“橇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表面上看是不等关系,但用相等关系来解决更方便些.而(2)中的问题即可用F=400×12= 200代入求动力臂的长度的最小值,也可利用不等关系,600l≤400×12,得l的范围是l≥3,而动力臂至少应加长1.5米才行.【教学说明】在本例教学时,应仍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适合题意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同学形成正确认知,在大部分学生自主完成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巩固提高:(1 )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2)你能再举一些应用杠杆原理做实际例子吗?例2—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是110〜220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 )输出功率犘与电阻只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是多少?【分析】要想顺利解决本题,应了解电学中关于电功率P、电阻R和电压U的关系,即有PR= U2,可以发现2UPR=或2URP=.这样由于用电器电压U = 220V是确定的,从而可得(1)的解应为P =2220R,再把R = 110和R = 220代入可得电功率P值分别为440 W和220 W,故电功率P的范围为220≤P≤440.事实上,这里还可以由2220RP=及 110≤R≤220,得110≤2220P≤220,得220≤P≤440.【教学说明】教学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熟悉与本例相关的电学知识,即PR= U2,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由于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应该能予以解决,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可予以指导,也可让他们与同伴交流,从而能解决问题,在大多数同学完成以后,教师仍可设置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 )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都可以调节?(2)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用电器应用反比例函数性质的例子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即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的平均速度用6小时到达目的地.(1)当他按原路返回来,汽车的平均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 h之内回到甲地,则返程时的平均速度不能低于多少?2.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贴瓷砖,已知楼体的外表面面积为5×103 m2 .(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 S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开发商决定采用灰、白、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 cm2,灰、白、蓝瓷砖使用比例为2:2: 1,则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3.如图是放置在桌面上的一个圆台,已知圆台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1/4,此时圆台对桌面的压强为100 Pa.若把圆台翻过来放,则它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呢?【教学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巩固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 ( 1 )V=806t ⨯ ,V =480t (t >0). (2)V =4804= 120 (km/h). 2.(1)n • S = 5× 103 , n =3510S⨯ (S >0). (2)80cm 2=8×10-3m 2.353510 6.2510810n -⨯==⨯⨯(块), 则有n 灰=6.25×105×25= 2.5×105(块),n 白=6.25×105×25 =2.5×105(块) ,n 蓝=6.25×105×51=1.25×105(块).3. 解:设下底面积为S 0,则上底面积为04S . 由F p S= ,且当S = S 0时,p = 100,∴0100F pS S ==⨯ . 同一物体质量不变,∴ F=100S 0是定值.000100400(Pa)44S S F S p S S ∴====当时,. 因此,当把圆台翻过来放置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400Pa.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请举出一些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同伴之间相互交流.2.说说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1. 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2”中选取.2. 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其他一些应用(主要是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在这些实际应用中,备课时应注意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注意用函数观点来对这些问题做出某种解释,从而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并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4.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浓度问题等。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推理与论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推理出其性质,提高逻辑推理和数学论证能力。
3.数学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提升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核心素养。
4.问题解决: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在不同象限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在不同象限内,\( x \)增大或减小时\( y \)值的变化方向。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学生可能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需要教师引导。
举例:针对图像的双曲线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软件或手工绘图来观察和验证;对于反比例函数在不同象限的性质,可以通过具体数值的例子来说明,如\( x = 1, -1 \)时\( y \)的变化;在提取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题,如汽车油量与行驶距离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反比例函数是形如\( y = \frac{k}{x} \)(\( k \neq 0 \))的函数,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描述两个变量成反比关系的数学模型,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一辆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函数。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新的函数形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画法。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学生活动材料: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纠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运用,体验学科整合思想。
2.倡导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把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学科整合。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互动设计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一、复习巩固: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让学生复习巩固杠杆原理阻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二、探究新知例3、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牛顿和0.5米。
(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米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思考:使用撬棍时,用长的还是短的省力?教师可参与其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讨论阻力动力动力臂支点思考你能由此题,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为什么?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瓦)两端的电压U(伏)及用电器的电阻R(欧姆)有如下关系:PR=U2.这个关系也可写为P=_______ __ R=_____________例4.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欧姆。
已知电压为220伏,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输出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用电器输出功率的范围多大?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用电器用反比例函数性质工作的例子?4、一闭合电路中,电流I(A)与电阻R(Ω)的图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电路中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一个用电器的电阻为5Ω,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那么这个用电器接在这个闭合电路中,会不会烧毁?说明理由。
独立思考分并完成,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R/ΩI /A 2。
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内容包括:从实例中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辨析.2.内容解析教材中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三个实际问题列方程,得到三个不同于以前学过的函数解析式,给学生以疑问.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与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本节内容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数学建模、从具体到抽象以及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二是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分析简单的问题.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及会判别反比例函数.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分析简单的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思考1)v=1463t 2)y=1000x3)S=1.68×104n的共同特征时,发现函数的特征不容易统一,所以引导学生找解析式中变量和常量的位置,这三个解析式结构都是:变量= 常量变量,进而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例中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辨析.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巩固【提问一】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提问二】什么是一次函数?【提问三】什么是二次函数?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函数打好基础.(二)探究新知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情景一]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情景二]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情景三]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2 ,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 /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师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熟知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问题一】观察以下三个解析式,你发现了什么?1)v=1463t 2)y=1000x3)S=1.68×104n师生活动:先由学生尝试回答,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这三个解析式结构都是:变量= 常量变量,从而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 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提问】请说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结构,得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提问】尝试说出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变形形式?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结构,得出:y= kx⇔ y=kx-1⇔ k=xy(x≠0)⇔y是x的反比例函数.【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再通过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回顾已有的知识,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三)典例分析与针对训练例1 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针对训练】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①y=3x-1 ①y = 2x ①y= 32x ① y= −1x① y= x2①-xy=2 ①y=6x-12.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a|−2x,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B.a≠−2C.a≠±2D.a=±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掌握.例2 若函数①=(m+1)x|m|﹣2是反比例函数,则①=()A.±1B.±3C.﹣1D.1【针对训练】1.函数y=(m﹣1)x m2−m−1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例3 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4时,y的值.【针对训练】1. 已知y与x2 成反比例,且当x=3时,y=4.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1.5时,求y的值;3)当y= 6时,求x的值.2. 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问题二】简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具体方法?【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掌握.例4 矩形的面积一定,则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是()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C.反比例函数D.二次函数【针对训练】1.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x,y,它的面积为3,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2. 已知菱形的面积是12cm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x和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3.某蓄水池的排水管的平均排水量为每小时8立方米,6小时可以将满池水全部排空.现在排水量为平均每小时Q立方米,那么将满池水排空所需要的时间为t(小时),写出时间t(小时)与Q之间的函数表达式_____.【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描述数量关系的能力.例5 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经过点(﹣1,2),则k=_____.【针对训练】1 已知反比例函数y= k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3,4),则该函数图象必不经过点()A.(2,6)B.(-1,-12)C.(0.5,24)D.(-3,8)【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求反比例函数系数的掌握.(四)能力提升1.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k−1x,则最小整数k=______.2. 当m为何值时,函数y=(m﹣3)x2﹣|m|是反比例函数?当m为何值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求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掌握.(五)直击中考1.(2020·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在反比例函数y=2x中,当x=−1时,y的值为()A.2B.−2C.12D.−122.(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一定经过的点是()A.(1,4)B.(−1,−4)C.(−2,2)D.(2,2)3.(2022·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已知反比例函数y=−6的图象经过点(4,a),则a的值x为.【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六)归纳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你知道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吗?3.简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具体方法?(七)布置作业P3:练习第1题、第2题.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专题——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专题: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k≠0)中k的几何意义;2.K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经历探索K的几何意义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比例函数(k≠0)中k的几何意义的探究和运用;难点:灵活运用K的几何意义。
三、考点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历年中考数学的一个重要考点章节,且多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常常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综合考察,所以,应该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常在中考选择题,计算大题中进行考察。
这类考题大多考点简单但方法灵活,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数学图形思维。
本次专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k几何意义这一知识要点,灵活利用这一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并熟悉与反比例函数k几何意义的常见考察方式和解题思路。
四、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课学习前,学生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图形和性质,对于函数图象的认识以及函数图象当中的面积计算问题有一定基础,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根据图象判断出K的符号,以及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相结合的面积问题。
学习方法:学生已经积累的学习函数的方法有:画图象,观察图像归纳函数性质,了解函数变化规律和函数的变换趋势等。
学生喜欢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分析来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反馈导入新课1、若点P(2,3)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像上,则k=_____ 。
2、若点P(m,n)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像上,则mn=_____ 。
3、如图,S矩形ABCD= ,S△ABD=,S矩形ABCD与S△ABD有何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这三道小题的热身,尤其是第3小题的训练,为学生过渡到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的探究做一个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例题教
学
例1、y=(m-2)25
m
x .
(1)当m取何值时,它是反比例函数
(2),先说出图象经过哪些象限,y随x如何
变化再画图象。
—
(3)判断点P(1,-4),(2,-2)是否在图象上
(4)求当
2
1
≤x≤2时,函数y的取值范围.
[拓展]甲乙两地相距100km,一辆火车从甲地开
往乙地,把火车到达乙地所用的时间y(h)表示为
汽车的平均速度x(km/h)的函数,则这个函数的
图象大致是()
,
学生尝试解题,师生共同
纠错
学生交流,如何画实际问
题的图象,是一个“残图”
]
课堂小结
说一说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y=
x
k
(k≠0,k
为常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
各抒己见
作业$
教后记
|
课题课型新授课时3执
教
! 总课
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
质(2)
教学目标
1.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简单运用.
2.能根据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一步感受形数结合的思想
方法
¥
教学重点
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方法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教师导学过程,
&
测量,蓄水池的长和宽最多只能分别设计为
100m 和60m ,那么蓄水池的深度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满足要求 (保留两位小数) ~ [同步训练]课本P74练习第1、2题
《
[例2]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体体积V(m 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⑴写出这一函数表达式; ⑵当气体体积为1m 3时,气压时多少 ⑶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kpa 时, 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体的体积应不小于多少
(2)8000540000==s
(3)67.6≈h ] 学生思考后回答,其余学生纠错。
数形结合进行解题。
}
三、拓展与提高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k
x 与一次函数y=mx+b 的图象交于P(-2,1)和Q (1,n )两点. (1) 求k 、n 的值;
(2) 求一次函数y=mx+b 的解析式. (3) 求△POQ 的面积.
—
学生尝试解题,师生共同探索解题方法。
(1)把P 点的坐标代入(2)通过两点确定解析式。
(3)转化成易求的三角形的面积来求解。
课堂小结
说一说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y=x
k
(k ≠0,k 为常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
各抒己见
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