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能学实验报告讨论(3篇)

机能学实验报告讨论(3篇)

一、实验背景机能学实验是医学领域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体或动物器官、组织、细胞等生物材料的机能特性进行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探究某种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以及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家兔,体重约2kg;2. 实验材料:小肠平滑肌、台氏液、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等;3. 实验步骤:(1)家兔麻醉后,迅速取出小肠,置于台氏液中;(2)将小肠平滑肌置于张力换能器上,记录其基础张力;(3)分别给予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观察小肠平滑肌张力的变化;(4)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如温度、pH值等),观察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降低,直至达到最适温度时张力达到最低点;随着温度的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升高;2. 乙酰胆碱:给予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明显降低;3. 肾上腺素:给予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变化;4. 理化环境: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1. 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小肠平滑肌张力具有显著影响。

高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降低,低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升高,这与生理学理论相符。

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影响了平滑肌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而影响其舒缩功能;2. 乙酰胆碱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M受体,从而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

这与临床应用中乙酰胆碱用于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等疾病的原理一致;3. 肾上腺素对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影响,可能与肾上腺素对不同平滑肌细胞的受体选择性有关;4. 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机能学实验报告可能(3篇)

机能学实验报告可能(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传导特性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 观察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掌握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特性的实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机能学实验室实验对象:家兔心脏实验器材:1.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2. 心脏切片机3. 恒温浴槽4. 滑动电极5. 滤纸6. 电极7. 持针器8. 指尖镊9. 刀片10. 移液器11. 滴管12. 药品: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任氏液等实验步骤:1. 心脏取材:将家兔麻醉后,迅速打开胸腔,取出心脏。

2. 心脏切片:将心脏置于冰冷的任氏液中,用心脏切片机将心脏切成薄片。

3. 制备标本:将心脏薄片放置于恒温浴槽中,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将滑动电极放置于标本上。

4. 记录动作电位:打开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调整电极位置,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5. 改变条件:在记录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逐步改变标本的温度、离子浓度等条件,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传导特性。

实验结果:1. 正常条件下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正常条件下,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呈尖峰状,具有快速上升和下降的特点。

2. 温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3. 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4. 传导特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心肌组织中呈单向传导,且传导速度较快。

讨论: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由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引起。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低,导致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负电位。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蛙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蛙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蛙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蛙心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观察和分析蛙心脏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反应,探讨心肌收缩与舒张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蛙心脏主要由心房、心室、瓣膜和心肌组成。

心肌具有自律性和收缩性,能够自主产生节律性兴奋并收缩,从而推动血液流动。

三、实验器材1. 蛙类解剖实验台2. 蛙心脏解剖器械3.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4. 任氏液5. 刺激电极6.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解剖蛙心脏:将蛙心脏从体内取出,置于解剖台上,用解剖器械分离心脏的各个部分,观察心房、心室、瓣膜和心肌的结构特点。

2. 连接实验装置:将刺激电极连接到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并将电极插入蛙心脏的心肌,记录心肌电活动。

3. 观察心肌收缩:调整刺激电极的参数,观察心肌收缩与舒张的规律。

记录心肌收缩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4. 改变生理条件: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药物浓度等),观察心肌收缩与舒张的变化。

例如,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增加药物浓度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

5. 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包括心肌收缩幅度、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实验条件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蛙心脏解剖:观察蛙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和心肌等部分。

2. 心肌收缩与舒张: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心肌收缩与舒张具有以下规律:(1)心肌收缩具有自律性,即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心肌能够自主产生节律性兴奋。

(2)心肌收缩具有收缩性和舒张性,即在兴奋时收缩,在兴奋结束后舒张。

(3)心肌收缩力受生理条件影响,如温度、药物浓度等。

3. 改变生理条件对心肌收缩与舒张的影响: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发现以下规律:(1)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

(2)增加药物浓度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

六、实验结论1. 蛙心脏具有自律性、收缩性和舒张性,能够自主产生节律性兴奋并推动血液流动。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本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本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2. 掌握瞳孔大小与光反应的关系;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瞳孔是眼球的一个重要结构,其大小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光照条件下,瞳孔缩小,有利于光线进入眼内,提高视力;在黑暗条件下,瞳孔扩大,有利于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适应暗环境。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瞳孔的影响,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变化来体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瞳孔测量仪、显微镜、放大镜、滴管、玻璃片、棉签、生理盐水、阿托品、毛果芸香碱;3. 实验药品: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将家兔固定在实验台上,用瞳孔测量仪测量其瞳孔直径;2.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生理盐水,观察瞳孔变化;3.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阿托品,观察瞳孔变化;4.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毛果芸香碱,观察瞳孔变化;5. 比较不同药物对家兔瞳孔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理盐水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无明显变化;2. 阿托品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明显扩大;3. 毛果芸香碱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明显缩小。

实验结果表明,阿托品可导致家兔瞳孔扩大,而毛果芸香碱可导致家兔瞳孔缩小。

这是由于阿托品为副交感神经阻滞剂,可抑制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瞳孔扩大;毛果芸香碱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可促进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瞳孔缩小。

六、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为临床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操作规范,避免对实验动物造成伤害;3.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浓度、滴药时间、光照条件等,需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

七、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掌握了瞳孔大小与光反应的关系,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与分析能力。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1. 引言血管生成是机体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它在正常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疾病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对于深入理解疾病机制、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因此,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血管生成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果。

2. 实验方法2.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使用小鼠为实验对象,选取2周龄的C57BL/6J小鼠。

2.2 实验组织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小鼠。

2.3 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小鼠正常饮食和生活环境,不进行任何干预。

干预组:给予干预组小鼠高脂饮食和高盐饮食,水中添加10mg/L二氧化碳,每天注射10mg/kg体重的糖皮质激素。

2.4 实验观察观察血管生成的情况,并通过以下指标进行量化和评估:- 血管密度: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血管标志物CD31的表达,并计算血管密度。

- 血管分叉数:观察血管分叉数目,并进行统计。

- 血管形态: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管形态的变化。

3.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和检测,得到以下结果:对照组小鼠血管密度为X个/mm²,血管分叉数为Y个,血管形态正常。

干预组小鼠血管密度为Z个/mm²,血管分叉数为W个,血管形态异常,血管较为粗大。

4.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可以显著促进血管生成。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对血管生成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血管形态异常。

5.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验证了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对血管生成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药物的研发和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6. 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王五. 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21, 10(1): 23-30.- Smith A, Jones B. The role of angiogenesis in tissue repair. XYZ Journal, 2019, 25(2): 45-56.以上为本次实验报告的内容,感谢阅读!。

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离体心脏灌流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观察心脏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反应,分析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是通过将心脏从动物体内取出,放置在适宜的生理盐水中,通过灌流泵将生理盐水灌流心脏,模拟心脏在体内的生理活动,观察心脏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一只2. 仪器:灌流装置、生理盐水、氯化钾、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酚妥拉明、量筒、计时器等五、实验步骤:1. 家兔处死后,迅速取出心脏,置于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

2. 将心脏放入灌流装置中,连接灌流泵和生理盐水。

3. 调整灌流泵的流速,使心脏在适宜的生理盐水环境中进行灌流。

4. 观察心脏的跳动情况,记录心跳次数。

5. 分别向灌流系统中加入不同药物,观察心脏的生理反应,记录心跳次数和药物浓度。

6. 比较不同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1. 在正常生理盐水中,心脏跳动正常,心跳次数约为每分钟80次。

2. 加入氯化钾后,心跳次数逐渐减少,直至心跳停止。

3. 加入肾上腺素后,心跳次数明显增加,心跳次数达到每分钟150次。

4. 加入异丙肾上腺素后,心跳次数也明显增加,心跳次数达到每分钟200次。

5. 加入阿托品后,心跳次数逐渐减少,直至心跳停止。

6. 加入酚妥拉明后,心跳次数明显减少,心跳次数约为每分钟50次。

七、实验分析:1. 氯化钾是心脏的抑制剂,可导致心跳停止。

2. 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是心脏的兴奋剂,可导致心跳次数增加。

3. 阿托品是心脏的抑制剂,可导致心跳停止。

4. 酚妥拉明是心脏的抑制剂,可导致心跳次数减少。

八、实验结论:通过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我们了解了心脏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对心脏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可兴奋心脏,使心跳次数增加;氯化钾、阿托品和酚妥拉明可抑制心脏,使心跳次数减少或停止。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报告机能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观察和记录不同机能学实验的现象和数据。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电动机2.滑轮3.蓄能弹簧4.滑块5.拉力计6.直尺7.手机计时器8.实验台9.杂物刻度尺三、实验原理1.机能学是研究力学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机理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

2.Hooke定律:F=kx,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

3.功=力×位移×cosθ,功率=功/时间。

四、实验步骤1.实验1:验证Hooke定律。

(1)将弹簧固定在实验台上。

(2)将拉力计挂在弹簧一侧,并将另一侧用滑块挂起。

(3)慢慢引起滑块及弹簧一起向下,记录弹簧两端的拉力。

(4)重复以上操作,计算弹簧拉力与位移的比值,验证Hooke定律。

2.实验2:测定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

(1)将电动机固定在实验台上。

(2)将滑轮挂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并用杂物刻度尺测量滑轮半径。

(3)将拉力计挂在滑块上,并将弹簧挂在滑轮上。

(4)以恒定速度转动电动机,记录拉力计的读数和滑轮的转速。

(5)根据功率的公式计算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

五、实验结果1.实验1:验证Hooke定律。

当位移为0.1m时,拉力为20N;当位移为0.2m时,拉力为40N。

则弹簧拉力与位移的比值为20N/0.1m=200N/m,40N/0.2m=200N/m。

两次测量结果一致,验证了Hooke定律。

2.实验2:测定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

拉力计读数为15N,滑轮转速为600r/min,滑轮半径为0.05m。

功=15N×0.1m×cosθ=1.5J,时间一般为2s,功率为1.5J/2s=0.75W。

六、结论1.通过实验1验证了Hooke定律,即弹簧拉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

2.通过实验2测定了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结果为0.75W。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机能学实验,我对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引言:机能实验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事物的内在机能和规律。

本实验报告将围绕机能实验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展开,结合具体实验内容,介绍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究事物的机能,了解机能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以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为例,来说明机能实验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本次实验使用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电阻、导线和电流表,通过测量电阻和电压的变化关系,来研究电流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如下:1. 搭建电路:将电源与电阻、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保证电路的闭合。

2. 测量电流:通过调节电压,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

3. 测量电阻:改变电阻的大小,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

4. 绘制图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图表,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与电压之间呈线性关系:当电压增大时,电流也随之增大,呈现出线性变化的趋势。

2. 电流与电阻之间呈反比关系:当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两者呈反比关系。

通过图表的绘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对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四、实验结论与意义: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反比关系。

这些结论不仅对于电路设计和电工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还为实际应用中的电流控制和电阻调节提供了依据。

机能实验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机能和规律,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掌握了一种基本的实验方法,还培养了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机能学实验报告抗惊厥

机能学实验报告抗惊厥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抗惊厥药物的作用机制。

2. 观察不同抗惊厥药物对小鼠惊厥模型的影响。

3. 掌握抗惊厥药物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一种急性症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

抗惊厥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惊厥阈值,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惊厥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利用最大电休克(MES)和戊四唑(MET)诱导惊厥,观察不同抗惊厥药物对小鼠惊厥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12只,体重18-22g,雌雄不限。

2. 实验药物: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生理盐水。

3. 实验器材:注射器、电子天平、电子显微镜、电休克仪、记录仪。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为对照组、苯巴比妥钠组、地西泮组。

2. 给药: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苯巴比妥钠组注射苯巴比妥钠(50mg/kg),地西泮组注射地西泮(10mg/kg)。

3. 诱导惊厥:各组小鼠在给药后30分钟,采用最大电休克法诱导惊厥,记录惊厥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4. 恢复观察:惊厥发作后,观察小鼠恢复情况,记录恢复时间。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鼠在给药后30分钟出现惊厥,惊厥潜伏期为(X±SD)min,惊厥持续时间为(Y±SD)min。

2. 苯巴比妥钠组:小鼠在给药后30分钟出现惊厥,惊厥潜伏期为(X±SD)min,惊厥持续时间为(Y±SD)min。

3. 地西泮组:小鼠在给药后30分钟出现惊厥,惊厥潜伏期为(X±SD)min,惊厥持续时间为(Y±SD)min。

六、实验讨论1. 苯巴比妥钠和地西泮均能降低小鼠的惊厥阈值,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减少惊厥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2. 苯巴比妥钠和地西泮对小鼠惊厥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可能与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点有关。

3. 本实验结果表明,苯巴比妥钠和地西泮均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惊厥的药物选择。

机能学缺氧实验报告

机能学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复制三种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即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通过测量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血液颜色等指标,分析不同缺氧类型对小鼠的影响,以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6只,体重20克左右。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3. 实验试剂:氯丙嗪、亚硝酸钠溶液、美兰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一只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加入5g钠石灰,瓶口用塞子密封。

(2)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存活时间。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瓶口用塞子密封。

(2)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存活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一只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5ml。

(2)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存活时间。

4. 观察小鼠血液颜色变化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的血液颜色变化,记录出现发绀的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小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为90分钟,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最终因缺氧死亡。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小鼠在广口瓶中存活时间为60分钟,呼吸频率减慢,最终因缺氧死亡。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小鼠在腹腔注射亚硝酸钠后存活时间为120分钟,呼吸频率减慢,最终因缺氧死亡。

4. 血液颜色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小鼠出现发绀现象,表现为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复制了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和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三种缺氧模型,并观察到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目的:1.了解机能学中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概念和原理;2.观察不同间歇时间对机能学的影响;3.分析机能学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原理:机能学中的期前收缩是指在一个周期中发生的额外收缩,它是由于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具有很高的自主性而引起的。

期前收缩会导致心室舒张期缩短,使后续心室收缩期时间增加,进而增加了心脏每分钟泵血的容量。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机体会出现代偿间歇,即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

代偿间歇可以减少机体心率过快对心肌供血和代谢的影响,从而达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实验操作:1.使实验动物(小鼠)处于其中一种特定的生理状态;2.通过电刺激等方法诱发期前收缩,将收缩的时间和强度记录下来;3.分别设置不同的代偿间歇时间,再次诱发期前收缩,记录相应的数据;4.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间歇时间下机能学的变化。

当间歇时间较短时,即代偿间歇较少,机能学上的期前收缩较为明显。

然而,当间歇时间较长时,即代偿间歇较多,机能学上的期前收缩减少。

这是因为长的代偿间歇使心肌细胞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心率,减少了期前收缩的发生。

实验结论:1.在机能学中,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是心脏自身调节机制的表现,旨在保持心脏正常功能。

2.不同间歇时间对机能学产生显著影响,较短的间歇时间使机能学上的期前收缩增加,较长的间歇时间则减少期前收缩的发生。

3.代偿间歇能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肌免受过度兴奋的损伤。

4.理解机能学中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有助于深入理解心脏生理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实际操作了机能学的测量和观察,了解了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我们也通过实验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提高了对心脏功能调节的认识。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心脏生理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探索更多与心脏功能调节相关的问题,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机能学实验实验报告家兔

机能学实验实验报告家兔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功能;2. 观察和记录家兔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各器官系统的变化;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家兔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其生理结构和功能与人类相似。

通过对家兔进行实验,可以了解动物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1. 家兔一只;2. 实验器材:解剖显微镜、手术刀、镊子、剪刀、针筒、注射器、生理盐水、棉球、酒精棉球等;3. 实验试剂:10%甲醛溶液、0.9%生理盐水、0.1%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家兔麻醉: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耳缘静脉注射,剂量为1g/kg体重,使家兔进入麻醉状态。

2. 解剖观察:(1)观察家兔的体表结构,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2)解剖观察家兔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3)解剖观察家兔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气管、支气管、肺等;(4)解剖观察家兔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淋巴系统等;(5)解剖观察家兔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6)解剖观察家兔的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等。

3. 实验操作:(1)心脏采血:将家兔心脏暴露,用针筒抽取心腔内血液,观察血液颜色、粘稠度等;(2)血管观察:观察家兔心脏周围血管的分布、形态、颜色等;(3)呼吸观察:观察家兔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等;(4)消化观察:观察家兔消化道的蠕动、消化液分泌等;(5)泌尿观察:观察家兔肾脏的形态、颜色、大小等;(6)生殖观察:观察家兔生殖腺的形态、颜色、大小等。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记录家兔各器官系统的形态、颜色、大小等;(2)分析家兔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3)比较家兔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与人类相似之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家兔的体表结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均与人类相似,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机能实验学实验,探究不同机能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机能的理解。

实验材料,水杯、水、铁球、弹簧、测力计、计时器。

实验原理,机能是指物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或作用。

在物理学中,机能可以分为力学机能、热机能和电磁机能等。

本实验将重点研究力学机能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

a. 将弹簧挂在支架上,挂上一定质量的铁球。

b. 测量弹簧的伸长长度和挂载质量。

c.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2. 实验二,测量水的密度。

a. 用水杯装满水,称量水杯的质量。

b. 将铁球放入水杯中,测量水杯的总质量。

c.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水的密度。

3. 实验三,测量力的大小。

a. 用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

b. 记录测得的数据,并分析不同物体受力的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为X N/m,说明弹簧的弹性很大,能够产生较大的恢复力。

2. 实验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水的密度为X kg/m³,与标准值相符,说明实验操作准确无误。

3. 实验三结果,根据测力计测得的数据,不同物体受力大小分别为X N、Y N、Z N,说明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机能实验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学机能的特点和作用。

弹簧具有较大的弹性,水的密度符合标准值,不同物体受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理解机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后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

实验总结,机能实验学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机能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实验,不断提高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能学实验报告药理

机能学实验报告药理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药物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2. 学习和分析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3.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二、实验原理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以及改善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个体差异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药物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分析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并探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药品:戊巴比妥钠、尼可刹米、生理盐水、任氏液3.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注射器、量筒、烧杯、试管、试管架、计时器四、实验方法1. 戊巴比妥钠实验- 将小白鼠分为三组,每组5只,分别编号。

- 第一组:腹腔注射0.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二组:腹腔注射0.4%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三组:腹腔注射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

2. 尼可刹米实验- 将小白鼠分为三组,每组5只,分别编号。

- 第一组:腹腔注射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二组:皮下注射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三组:灌胃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体重。

-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

3. 药物代谢实验- 将小白鼠分为三组,每组5只,分别编号。

- 第一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二组:皮下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三组:灌胃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在给药前、给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分别采集小白鼠血液,测定血液中戊巴比妥钠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1. 戊巴比妥钠实验- 第一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约10分钟,恢复时间约30分钟。

- 第二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约8分钟,恢复时间约25分钟。

- 第三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约5分钟,恢复时间约20分钟。

机能学实验休克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休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休克早期大鼠机体的机能变化。

2. 探讨休克的发病机制。

3. 了解休克早期的治疗原则。

二、实验动物与材料实验动物:300g左右SD大鼠,雌雄不限。

实验材料:1. 戊巴比妥钠(2%)2. 硫化钠(8%)3. 利多卡因4. 肝素(50U/ml)5. 碘伏6. 生理盐水7. 尿液计滴器8. 动脉血压计9. 温度计三、实验步骤1. 称重麻醉固定:大鼠称重后,腹腔注射40mg/kg 2%戊巴比妥钠溶液进行全麻。

待麻醉生效后,用8%硫化钠脱去一侧耳廓被毛,将大鼠仰卧位固定于鼠恒温实验台上,减去股部手术野被毛。

2. 动静脉插管:- 碘伏消毒手术野,切开股动脉搏动处皮肤组织。

- 止血钳分离股血管神经鞘,暴露神经血管后,用利多卡因擦拭。

- 用玻璃分针分离股动静脉与股神经。

- 股静脉插管,结扎远心端,近心端插入静脉留置针,打结固定。

- 2.5ml/kg经股静脉推注50U/ml肝素。

- 股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

3. 尿道插管:- 选取硬膜外导管前端约七厘米与尿液计滴器相连。

- 碘伏消毒会阴处,将导管沿尿道插入约4cm。

4. 肛温测量:- 用液体石蜡涂抹动物肛温仪前端。

- 插入大鼠肛门内。

5. 失血诱导:- 用动脉血压计测量大鼠血压。

- 在股动脉插管处,用止血钳夹闭股动脉,使大鼠失血。

- 观察大鼠血压变化,当血压下降至40mmHg以下时,松开止血钳,使大鼠恢复血液供应。

6. 观察指标:- 观察大鼠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肛温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 观察大鼠皮肤、黏膜颜色、精神状态等变化。

7. 治疗:- 根据观察到的休克早期表现,给予相应治疗。

- 可采用扩容、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措施。

四、实验结果1. 血压:大鼠失血后,血压迅速下降,最低可达40mmHg以下。

2. 心率:大鼠失血后,心率加快。

3. 呼吸频率:大鼠失血后,呼吸频率加快。

4. 肛温:大鼠失血后,肛温逐渐下降。

5. 皮肤、黏膜颜色:大鼠失血后,皮肤、黏膜颜色苍白。

机能学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机能学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实验一、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2.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和骨骼肌、心肌一样,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有些也具有自律性。

相比之下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低,收缩慢,伸展性大,具有紧张性收缩,对化学物质、温度变化及牵张刺激较敏感等特性。

小肠离体后,置于适宜的溶液中,观察其收缩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观察分析上述生理特性.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家兔2、器械、药品:电热恒温水浴锅、浴槽、张力换能器(量程为25g以下)、bl-410生物记录系统、l型通气管、道氏袋、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

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标本制备流程:①击昏家兔: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

②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快速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置于供氧台氏液中轻轻漂洗,把肠内容物基本洗净.③制作离体肠标本:将肠管分成数段,每段长2—3cm,两端各系一条线,保存于供氧的38℃左右的台氏液中2、仪器安装与调试实验安装(如图):恒温水浴锅控制加热,恒温工作点定在38℃。

将充满氧气的道氏袋与通气钩相连接,将肠段一端系在通气管钩上,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控制通气量,使氧气从通气管前端呈单个而不是成串逸出。

仪器调试:bl-410系统的使用,选择“实验项目"中的“消化实验”选中“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

相关参数设置的参考值:时间常数t→d c,高频滤波f→30hz,显速→4。

00s/div,增益→100g。

用鼠标左键单击工具条上的“开始”按钮,调节参数至波形幅度、密度适当,待收缩曲线稳定后,单击记录按钮。

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报告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机能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各个器官或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机能学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部的机能调控和适应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机能变化。

二、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温度对生物体呼吸功能的影响;2. 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3. 分析不同运动强度对人体心率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一:不同温度对生物体呼吸功能的影响选取10只小白鼠,将它们分别置于10℃、20℃、30℃、40℃和50℃的环境中,记录每只小白鼠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2. 实验二: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10株相同品种的植物,将它们分别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lux、500lux、200lux、100lux和0lux的环境中,连续观察7天,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叶片颜色。

3. 实验三:不同运动强度对人体心率的影响选取10名年轻健康的志愿者,让他们分别进行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的运动,使用心率监测仪记录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会加速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能量需求,从而促进呼吸功能的提高。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

在高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迅速,叶片呈现深绿色;而在低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呈现黄绿色。

这是因为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越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越高。

3. 实验三的结果显示,运动强度与心率呈正相关关系。

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心率大幅度增加,中强度运动心率增加较为平缓,低强度运动心率变化较小。

这是因为运动会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从而增加心率。

五、实验结论1. 温度对生物体呼吸功能有显著影响,高温会促进呼吸功能的提高。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高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迅速,叶片呈现深绿色。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引言:人体机能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机能和运动的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人体机能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人体的运动机制和适应能力。

实验一:肌肉力量测试肌肉力量是人体进行各种运动的基础,本实验通过使用力量测量仪器,对参与者的肌肉力量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存在差异,例如手臂和腿部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强,而躯干部位的肌肉力量较弱。

这与人体的解剖结构和运动方式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机能学提供了依据。

实验二:反应时间测试反应时间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时间间隔,本实验通过使用反应时间测试仪器,对参与者的反应时间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不同的刺激类型和强度会对反应时间产生影响,例如,强烈的声音刺激会导致反应时间缩短,而微弱的触觉刺激则会延长反应时间。

这些结果揭示了人体神经系统对不同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差异。

实验三:心率变化测试心率是人体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本实验通过使用心率监测仪器,对参与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率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心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运动强度和环境温度等。

在紧张或激动的情绪下,心率会明显增加;而在放松或休息的状态下,心率则会逐渐降低。

这些结果揭示了人体心血管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实验四:体温调节测试体温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本实验通过使用体温测量仪器,对参与者的体温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人体具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会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等方式散热;而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会通过颤抖和血管收缩等方式保持体温。

这些结果揭示了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机制。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体机能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和适应能力。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引言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

血管生成是机体中新血管形成的过程,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对于疾病治疗和组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小鼠- 荧光标记的抗体2. 实验步骤:- 步骤1: 收集小鼠胚胎- 步骤2: 制备荧光标记抗体- 步骤3: 将荧光标记抗体施加到小鼠胚胎上- 步骤4: 观察并记录血管生成情况3. 实验数据分析:- 利用图像软件测量血管密度和长度- 统计数据并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结果本实验观察到以下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 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的存在促进了血管生成过程,增加了血管密度和长度。

-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存在对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降低了血管密度和长度。

- 细胞因子:某些细胞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生成,而其他细胞因子可能抑制血管生成。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血管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进一步研究和理解这些调控机制可以为疾病治疗和组织工程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参考文献1. Smith A, et al. The role of VEGF in angiogenesis.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20;20(10): 606-628.2. Johnson B, et al. Inflammation and angiogenesis: new insights into rheumatoid arthritis.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 2019;12: 1-10.3. Chen L, et al. Cytokine regulation of angiogene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cientific Reports. 2021;11: 92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七一班沈维 201212201501009
摘要:
【目的】: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
【方法】:乏氧性缺氧中,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

亚硝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和肺脏观察血液颜色。

【结果】:乏氧性缺氧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耗氧率为26.73;注射氯丙嗪的小鼠耗氧率为1.56。

亚硝酸钠中毒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在14分36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深咖啡色,肺脏为咖啡色;注射美兰的小鼠在32分30秒处死,耳尾唇颜色出现较浅的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颜色为紫黑色,肺脏为淡咖啡色。

【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

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

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死亡时间
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

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有所不同[1]。

1.材料
1.1 实验对象:小鼠4只
1.2 器材: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 个,1ml 注射器,剪刀,镊子;
1.3 实验试剂:0.25%氯丙嗪;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美蓝溶液,冰块,钠石灰。

2.方法
2.1 乏氧性缺氧实验
2.1.1 取两只老鼠先编号,再进行称重,1号小鼠18.7g,2号小鼠16.7g。

2.1.2 对1 号鼠按0.1ml/10g 进行腹腔注射0.187ml的生理盐水,将它放在室温下10分钟,记录呼吸频率。

而对
2 号鼠则腹腔注射0.167ml的0.25%氯丙嗪,注射完后冰浴10分钟,记录呼吸频率。

时间到后,将两只老鼠放
入广口瓶内,加入钠石灰,塞进瓶塞,并将移液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计入当时的液面高度数据。

2.1.3 实验观察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频率的快慢,活动强度,至小鼠死亡,记录其存活时间。

并读取液
面变化量即耗氧量。

解剖小鼠尸体,记录肝脏、肺血液颜色变化[2]。

2.1.4 总耗氧量计算根据A(ml),存活时间T(min),鼠体量W(g)三项指标,求出总耗氧量。

2.2 亚硝酸钠中毒实验
2.2.1 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鼠2 只,进行编号3和4,并观察皮肤黏膜色泽。

2.2.2 向两只老鼠均注射5%亚硝酸钠0.2ml,注射完后,立即向4号鼠腹腔内注射美兰溶液0.2ml,向3 号老鼠注射
相同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

2.2.3 实验观察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频率的快慢,活动强度,3号鼠死亡后,观察肝、肺的血液颜色;对
4号鼠处死,观察肝、肺的血液颜色。

3.实验结果
乏氧性缺氧实验
组别体重(g)药物剂量(ml)存活时间(min)耗氧量耗氧率
1号小鼠18.7g 0.187ml的生理盐水 29分39秒 15ml 26.73
2号小鼠16.7g 0.167ml的0.25%氯丙嗪 38分33秒 1ml 1.58
1号小鼠注射前呼吸200次/分钟,注射后呼吸188次/分钟,实验中呼吸约8分钟时为236次/分钟,13分钟时为132次/分钟。

小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不动,但偶尔有剧烈运动,持续时间较短。

小鼠在29分39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紫绀。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暗红色,肺脏为鲜红色。

2号小鼠注射前呼吸220次/分钟,注射后呼吸200次/分钟,实验中呼吸约8分钟时为112次/分钟。

小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不动。

小鼠在38分33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紫绀。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暗红色,肺脏为鲜红色。

硝酸钠实验
组别药物剂量(ml)存活时间(min)
3号小鼠硝酸钠+生理盐水 14分36秒
4号小鼠硝酸钠+美兰 32分30秒处死
3号小鼠,注射后活动剧烈,一段时间后变安静,死前有剧烈挣扎。

小鼠在14分36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深咖啡色,肺脏为咖啡色。

4号小鼠,注射后较为安静。

小鼠在32分30秒处死,耳尾唇颜色出现较浅的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颜色为紫黑色,肺脏为淡咖啡色。

4.实验结论氯丙嗪可缓解缺氧,小鼠存活时间更长;美兰具有还原性可解救小鼠亚硝酸钠中毒。

5.讨论
5.1 实验结果显示氯丙嗪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

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
精神病药物,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和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具有神经安定作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氯丙嗪可以抑制中枢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温度降低到冬眠温度,体温也降到冬眠温度[3]。

小鼠注射氯丙嗪后,置于低温使其进入假冬眠状态。

小鼠外界活动停止,新陈代谢率降至最低,因此能量利用减少,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减少,即耗氧率减小。

在氧总量相等的情况下,存活时间就比生理盐水组长。

5.2亚硝酸盐可使Hb中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Hb(HbFe3+OH),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能
力,加上Hb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使剩余的Fe2+与氧亲和力增高,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缺氧[4]。

高铁Hb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因而使皮肤和粘膜呈现相同颜色。

低浓度美兰为还原剂,抑制了氧化剂(亚硝酸钠)的中毒反应,中毒后即刻肌注可有效使小鼠存活时间延长2倍以上。

本实验结果也显示,亚硝酸钠+美兰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说明美兰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注射美兰后肝脏的颜色为黑紫色原因是美兰是染色剂。

5.3 实验中2号小鼠在实验时由于装置的气密性不高,有一些漏气,导致其耗氧率偏低。

并且由于理解错误,在将
2号小鼠放置于冰水中10分钟后又将小鼠在冰水中多放了16分钟,使得小鼠的耗氧减少,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

【参考文献】
[1] 陆源,林国华,杨午鸣.机能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王太一,韩子玉.2000.实验动物解剖图谱.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3] 陈季强.基础医学各论(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92,495-496.
[4]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