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第二版) 第四章 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国际技术贸易 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国内技术转让理论
一、技术创新理论 二、技术传播理论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让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由美国学 者波斯纳(M. U. Posn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该理论认为形成技术转移的原因在于国际间存在着技术 差距。
技术差距带来该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
该理论还提出了“模仿时滞”问题。 模仿时滞指的是其他国家模仿创新国家的新技术产品需 要一段时间。 因为该时滞的存在,技术差距才能使创新国家在模仿期 间内具有技术及项下产品生产的垄断优势。 技术差距论事实上是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技术贸易领域 的运用。但这种理论没有具体分析“技术差距”的种种形 态。
二、学习曲线效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飞机生产数量的递增与单位 产品的平均直接工时成反比,即当累计产量较小的 时候,平均直接工时较大,累计产量较大时,平均 直接工时较小,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学习效应” ,用学习曲线来表示。
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反应的是这样一个 过程:随着生产产量的累积增加,企业掌握的技术 经验日益丰富,从而生产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
有人认为不同的年代适用的理论不同。
也有人认为,发达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属于跳跃式转移, 而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只可能是梯度式转移。
“后发优势”理论从理论高度展示了后发国家在工业化进 程中赶超先进国家的可能性。
四、梯度论与跳跃论
梯度论的观点是根据技术发展的不同水平,将技术划分 为若干个梯度,技术转移是按梯度依次进行的。
跳跃论则认为处于基础技术水平(第三梯度)的国家可 以根据其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先进国家的尖端技术(第一梯 度),即进行跳跃式技术引进。
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 ,从而形成或扩大了他与技术落后国家间的技术差距, 进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 优势。
技术是由领先国家向落后国家转移的。
波斯纳:
人力资本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技术 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
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对于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情况和技术革 新发展情况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的技术资源也就有所不 同。这就是技术先进国与技术落后国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 的原因。
三、后发优势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第一个提出“后发 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理论。
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相对于他国落后程度越高,其 后的工业化进展反而越快,往往以突变的方式出现。
假设条件为: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先进国家已经开发出来的 技术,同时采用当代“最优做法”,这使得落后性具有了相 对积极作用,替代了先进国家开始工业时必须具备的某些先 决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