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十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十章

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 物质生产领域进行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所得的收入称之为 “原始收入”。
初 次 分 配
再 分 配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之后在全社 会范围内进行的再分配过程。 经过再分配而获得的收入为“派生 收入”。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 一是国家的财政预算。 二是各种服务费。

② ③

— 8—
二、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
本国消费者消费的产品、投资者投资物以及政府购买的产品中有一部分是本国的最终产品,也有一部 分是进口的。其中,本国最终产品中用于本国消费的产品等于(C+I+G-M),加上出口的部分才是本国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即:
国民收入= C+I+G -M+X
= C+I+G+(X-M)
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适用于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该体系以马克思主 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社会劳动才能创造国民收入,而非物质生产领域投入的社会 劳动,不增加供社会支配使用的物质产品总量,所以不计入国民收入。 另一种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又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广 泛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算体系与核算方法
2.增加值法
增加值法是通过把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加总,从而得到国民收入。因为大多数产品都是分阶段进 行生产的,每个阶段增加的价值,就是最终产品增加的价值总和。把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就得到 了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的不同方法,分别反映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产、 相互联系的各生产部门的关系以及各种收入的来源。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何为国民收入的决定,就是讨论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也就是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是怎样决定的,即Y是怎样决定的。

(这里注意一下在宏观经济学当中,提到Y,既表示总产出也表示总收入)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也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

一、均衡产出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1)假设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

家庭的钱主要有两个用途:消费+储蓄。

企业的钱主要有两个用途:生产+投资。

而且假定企业的投资是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而改变。

(2)假设需求量不论为多少,经济社会均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那么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是怎么得出来这个结论的呢,是因为凯恩斯所生活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但是凯恩斯定律被认为只适用于短期分析,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短期时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粘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总需求(支出):y=c+i实际产出=计划需求(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假定生产部门由于错误估计形势,生产了1200亿美元产品,但市场实际需要的只是1000亿美元产品,于是就有200亿美元产品成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或称非计划存货投资,那么在这个例子当中,实际产出就是1200亿美元,1000亿美元就是计划需求,200亿美元就是非计划存货投资)实际产出:企业生产出来的计划需求(支出):实际卖出的,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最终的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没想到能剩下的那部分均衡产出:计划产出=计划需求(支出)实际产出=计划需求(支出)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28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总消费函数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 ——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 单相加。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政府的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

2.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 比例。 ——表示储蓄曲线任一点的斜率
MPS=
⊿s
⊿y
ds 或= d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c APC= y
教材53页表3-1

MPC与APC的变动规律: (1) MPC 、 APC递减 (2) 0<MPC<1 (3)MPC<APC APC可能大于1
一般的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c=c(y)
MPC?APC?
。 45
0
y
16
3.线性消费函数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函数就成为线性 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C= + yd = + y [>0, >0 ,为常数。] —自发消费(常数)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使凯恩斯消费函数再次面临挑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库兹 涅茨教授。库兹涅茨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1869—1938年 的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此期 间收入增长了7倍,但平均消费倾向却相当稳定,始终保持在 0.81~0.89之间,并未随收入的变化而递减。其后的一些研究也 证明了库兹涅茨教授的结论: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不随收入变 动而变动,基本为一常数。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对家庭数 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而对家庭 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换言之,就 是为什么在短期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平均 消费倾向却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消费之谜”。 经济学家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 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吻合,说明存在一 种“短期消费函数”,这一消费函数所反映的消费与收入之间 的关系与凯恩斯的结论一致,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此外,对 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长期消费函数”, 在这一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凯恩斯所预言的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分配
NNP=GNP-折旧(D)。
(三)国民收入:NI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以货币计 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的总和。即V+M。它是反映一国综 合国力的综合性指标。由于它最终会形成 为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各种收入,如国家收 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等,所以称国民 收入。
(四)个人收入:PI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或DI。 PDI=PI-个人纳税额。
(三)关注国民财富的“第三次分 配”
据统计,1996年至2002年,中国累计受捐款达 94.93亿元人民币,接受衣被9.66亿件,其它物质 折款105.05亿元。这些捐赠使3.6亿人(次)困难 群众受益。
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 站、点27356个,比上年减少644个。全年直接接 收社会捐款14.2亿元,衣被6850万件,其中棉衣 被1722万件,其他捐物折合人民币8517.6万元; 间接接收其他部门转入的社会捐款8322.5万元, 衣被1319万件,其中棉衣被124万件,其他捐物 折合人民币2897.6万元,使1849.2万人(次)困 难群众受益。
研究范畴)。 公平,最初是个伦理学的概念。 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主要是指分配结果的公平,
即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 要素相当的收入;在承认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 合理差距的基础上,能共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 消除两极分化。 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 必要条件。
2.反映社会分配公平(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
美国的贫富差距虽然非常严重,但其富裕的人们热心慈善 公益蔚然成风。
卡内基、摩根、洛克菲勒、福特等巨们生前身后都把万贯 财产捐献给了社会。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已向社会捐 助了上百亿美元,而且还宣布,他死后,将把99.9%的财 产都捐献给社会。

基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

基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

基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作者:孙启萌胡珊珊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析疑初次分配的概念,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构成,评析由此对居民消费需求会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改善居民收入的方式方法,进而优化收入分配,促进居民个人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收入分配;个人居民消费需求;影响;措施一、前言近期以来,居民消费需求不旺的问题正在被社会个阶层人士所关注。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需求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相互影响怎样?在经济理论界众说纷纭。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主体析疑初次分配通常也被称之为功能性分配,主要是指收入被划分为来自劳动(人力的资本、财富或资产)的收入和来自财产(非人力的资本、财富或资产)的收入。

在国民总收入初次分配的概念中,主要指国民总收入在被分配过程中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2.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析疑。

在初次分配领域,是存在分配的主体问题的,主体不同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而关于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分配主体问题,在理论界一致公认为是:市场。

而“市场”作为分配主体首先是按照效率原则,其次是按照经济公平的原则进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它的目标是做到经济公平,它体现的关系是基础性分配关系。

2.2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根源。

首先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和基础就是初次分配;初次分配的结构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

如果没有抓住初次分配的关键所在,那么将会在后续的分配中决定和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由此可以说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如果没有做到公平、公正,那么将会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而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振。

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人民币24565元是2012年全国城镇个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于个人的工作、工作补助等薪酬收入,由此证明我国大部分人员的最基本生活费用来源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3、居民消费支出的核算算方法
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方法称为直接核算法,是按照消费实际流量, 把用于居民个人直接消费的货物和服务价值量加总来计算消费支 出。另一种方法称为间接推算法,是利用分配核算资料依据收支 平衡关系来推算消费支出。根据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扣除相当 于储蓄的非金融投资和金融净投资,其差额即为消费支出。
收入再分配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的收入分配活动。不是交换性 的,而是转移性收支。收入再分配核算就是要通过帐户反映整个收入再分配 的过程和结果。
1、转移概念 转移是交易的一种形式,是指一机构单位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
等各种资源,而不从后者那里收取任何上述资源做为对等物回报之行为,因 此,它是"单方面"的交易。 2、资本转移及经常转移 它是以资产所有权被转让造成交易方资产量增减为前提的转移活动,一般不会直 接影响接受者和出让者的当期消费水平。 经常转移又称现期转移,它是与资本转移相对应的,影响交易双方的当期收入水 平和消费水平,但不会使交易者的资产量发生变化。 3、转移的形式 无论经常转移还是资本转移,都有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两种形式,前一种是货币 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转移,后一种是货物、服务及非金融资产的转移。 收入再分配中的各项转移仅指经常转移。
公共消费则是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提供,由全社会 共享的消费。只有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 构才有最终消费。收入使用帐户分为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和可支 配收入使用部门综合帐户(教材第116页表4-7)。 居民消费支出全称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是指核算期内由居民个人直 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从消费对象的性质看,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1)耐用消费品支出;2)非耐用消费品 支出;3)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居民购买住房或建房用材 料所花支出不应计入消费,计入消费的只是代表住房服务的房租 支出。 依照消费目的,居民消费支出可分为以下八类:1)食品、饮料、烟草 类;2)服装和鞋类;3)租金总额、燃料、动力;4)家具、陈设品、 家庭设备和管理;5)医疗和保健费用;6)运输和通讯;7)娱乐、 教育和文化服务;8)杂项用品和服务。

政治经济学(2)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

政治经济学(2)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

价值构成
c+v+m

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
产 品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实物构成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3、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途径
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后备 基金或保险基金。 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 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国 民 收 入
消费基金
扩大再生产基金
非生产性建设基金
社会后备基金
国家管理基金
社会消费基金
文教卫生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
个人消费基金
非生产部门劳动 者劳动报酬基金
生产部门劳动者 劳动报酬基金
1、保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适度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要同国民收入 的实物构成相适应。
3、注意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各 自的比例关系。
(2)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既有较高速度又平衡 协调的发展。
(3)社会一部分劳动者的收入是通过收取服务报 酬的形式,从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得到的个人收入中转移到他们手中。
(4)为了应付突发事故和各种自然灾害,需要建 立社会后备基金。
(5)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解决劳 动者暂时困难,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和残 疾人的生活需要等。
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 第四节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一、社会总产品 二、国民收入 三、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最终消费的关系研究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最终消费的关系研究
生产税净额f 亿
年 度
营 业 盈 余 ( 亿元)
劳动者报酬( 亿
最 终 消 费 支出( 亿元)
城 镇 居 民 家 庭 农 村 居 民 家 庭
最 终 消 费 率%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 元)
5 9 3 2 5 7 7 4 0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费倾 向 ,进 而提 出 了提 高 劳 动 者报 酬在 初 次 分 配 中的 份 额 、
增 加 以 农 民 为代 表 的低 收入 群 体 收入 、 启 动 财 产 类 税 收 改革 等 扩 大 消 费 的相 关 建 议 。 关键词 : 国 民收 入 分 配 ; 最终消费; 经 济增 长
2 8
1 9 9 4
1 9 9 5 1 9 9 6 1 9 9 7 1 9 9 8
5 4 4 1 9 8
7 0 5 6 7 6 8 7 3 6 . 6 7 1 0 4 2 02 2 3
分 配 中 ,政 府 、 企 业 和 个 人 间 此 长彼 消 .本 文 收 集 j r - 总了
1 9 9 3 — 2 0 1 0年 我 国 G DP收入 法 核 算 中 的 劳 动 者 报 酬 、 生 产
税净额 、 营业 盈 余 数 据 . 在 审视 国 民收 入 分 配增 长 失 衡 问题
2 9 2 4 2 2 O
3 6 7 4 8 2 O 4 3 9 1 9 5 O 4 8 1 4 0 6 0 5 1 5 8 8 2 O
5 8 2
5 81 5 9 2 5 9 o 5 9 6
3 4 9 6 2 O
4 2 8 3 O 0 4 8 3 8 9 0 5 1 6 o 3 0 5 4 2 51 0

第三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第三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3、国民生产净值(NNP)
含义:国民生产净值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 耗费(即折旧)后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它是全社会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之和,反映了一定时 期内整个国民经济新创造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规模。其内 涵相当于MPS中的国民收入,即它们都是指活劳动创造的 价值,但国民生产净值的计算范围大于MPS中的国民收入。
⑷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必然受到价 格因素影响,生产同样的产品,当年价格高,则国民生 产总值高,当年价格低,则国民生产总值低。因此必须 剔除价格因素,以便真实反映当年的国民经济活动水平。
⑸ 国民生产总值存在着估算成分,如家务劳动收 入、居住自有房屋的租金收入等都是估算出来的。这样 势必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SNA指标体系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 均国民生产净值和人均国内生产净值都可以用来衡量居民福利水平。
(4) 基于衡量范围的差异,两套指标体系的量存在着差
别,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其间的区别可用以下表格说明:
表6.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产品(劳务)的价值构成
物质生产部门
非物质生产部门
国民收入〈社会净产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社会总产值-中间消耗-折旧
优点:国民收入指标不包含社会总产值中重复计算的部分,其数量的增减 能够真正反映出一国物质生产部门经济实力的增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 缺点:国民收入指标衡量范围过于狭窄,同样没有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 之外的其他社会部门的生产性劳务计算在内,因而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另外,国民收入也不能反映物质 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从价值形态考察,即为社会总产值。

试析提升国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试析提升国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提升国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引言经济可持续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繁荣和稳定的关键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增加,经济将得到进一步的刺激和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本文将就提升国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1. 国民消费水平的定义和重要性国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每年在消费领域的支出。

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

1.1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提升国民消费水平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很大比例。

当国民消费水平增加时,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这将刺激企业的产量和销售额,并推动经济增长。

1.2 就业机会和收入分配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收入分配的均衡。

当消费需求增加时,企业需要增加产能,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这将促进就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1.3 刺激投资提升国民消费水平有助于刺激投资。

消费需求的增加将增加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使他们更倾向于进行投资。

这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的竞争力。

2. 提升国民消费水平的途径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国民消费水平。

2.1 增加收入水平提升国民消费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经济政策来提高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从而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2.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可以降低居民的风险感,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和能力。

2.3 降低消费税和提高消费者信心降低消费税和其他相关的税收可以减轻居民的负担,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宣传和消费者教育来提高消费者的信心,促使他们更加愿意消费。

2.4 优化消费环境为了提升国民消费水平,政府应该致力于优化消费环境。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网校经济师考试频道编辑整理201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供经济师考生参考复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实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又称为国民总收入,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重复计算因素,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能较全面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和实力。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基本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富裕程度。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

2012年第二季度GDP是13个季度以来首次低于8%。

主要是由进口及固定资产投资(例如房地产)减缓造成的,但个人消费对GDP的拉动较大。

预计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三季度应该会温和升温,因为政府正在积极推进节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批复。

当然也需其他一些政策的支撑:例如减税、降息等。

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表现形态:1.价值形态。

2.收入形态3.产品形态与此相对应,三种计算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1.生产法(总支出减中间收入)2.收入法(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3.支出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之和)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和形式是由社会生产方式,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 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是有其限制。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谢谢观看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例如,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关系及其内部各部分之 间的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比例关系,对社会再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
应用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 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 价作转换,以避免因汇率的扭曲可能。
生产资料利用的节约。这意味着社会总产品中用于补偿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的使用价 值量增加。节约生产资料可以用同量生产资料生产更多的社会总产品,从而使得同量社会总产品中,国民收入所 占的比重相对增大。在这3个决定因素中,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国民收入的初 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 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再分配 是借助于税收、价格、保险费、国家预算等经济杠杆进行的。
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 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 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分配

等 于
料价值
净产品
实物 形式
货币表现
等 于
净产 值
价值 形式
国民收入
议一议
通过增加劳动者数量、延 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可以增加 国民收入,其中哪条途径是最 根本的?为什么?
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
扩大再生产(主要部分)
国 民 收 入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A、积累和消费的一致性 扩大再生产 积累 扩大再生产 消费
更多的消费 更大的积累
B、积累和消费的不一致性(此消彼长)
*积累过多,可能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 *消费过多,会使生产缺乏后劲,最终不 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
处理 积累 和消 费关 系的 原则
积 累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社会物资储备 消 费
个人消费(主要部分)
公共消费
1.北京为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在治理环境 污染、60项重大工程上总投资1045亿元人民 币,这些大规模的投资 就是 积累基金 用于
非生产性建设
2.学校建图书大楼属于 积累基金 学校用于日常行政开支属于 消费基金 3、三峡工程2009年 竣工时,动态总投 资可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这些投资属 于 扩大再生产
A
B C
国 民 收 入
消 费
消 费
积 累
积 累
A、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
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消 费
最高限: 保证人民消费 水平有所提高
积 累
最低限: 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
某国2001年与2002年国民收入示意图 2001年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第一,满足社会公共部分的需要。 第二,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 第三,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第四,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第五,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工具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工具是国家财政经济杠杆。
财政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预算支出来进行 的。通过预算支出,国家将在初次分配中集中的那一部分 国民收入,通过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分配各种用途。
第二个是需要标准,即按社会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 要分配国民收入。
第三个是平等标准,即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
五、收入分配平等性的衡量
(一)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然后计算出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最后,将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 系在图中描绘出来,即得到了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越大,说明一个国家收 入分配越不平等,即贫富差距越大; 基尼系数越小,说明一个国家的收入 分配越平等。
六、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就是既要有利于经济效率,又要 有利于平等。
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贡献标准,而收入分配的平等 化总是要通过其他政策来实现的。
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世界各国都采用了一些有 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如果 说税收政策是要通过对富人征收重税来收入分配平等化, 那么,社会福利政策则是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各种经济杠杆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 工具。税收、价格起着调节收入、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 用。银行存款利息是在银行、居民之间进行国民收入再分 配。保险费这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将补偿个别单位 和个人的损失转归社会负担。
四、收入分配标准
收入分配有三种标准:

第18章_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18章_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学习目的和要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主义宏观分配和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学习本章应把握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等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从创造出来到最终使用,其间要经过复杂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制条件下,国民收入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并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分配,一部分用于满足社会和劳动者个人的消费需要,另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等方面的需要。

国民收入的这种分配,把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以及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反映了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由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生产部门创造出来的,因此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与生产领域有直接联系的经济单位和社会成员中进行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体,因此,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主要是在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生产企业内部进行的。

此外,社会主义现阶段还存在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它们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也要进行初次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直接涉及到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的经济利益。

因此,在分配国民收入时,必须采取各种正确的政策措施,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注意经常调节三者的矛盾,以便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还要进行再分配。

通过再分配形成的收入,称为派生收入。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之所以必须进行再分配,有下列原因:(1)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

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只有生产部门的个人获得了原始收入。

所以,必须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转给不创造国民收入而需要政府财政开支的非生产部门,用以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党政军警和团体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需要。

2024年浅析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与对策

2024年浅析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与对策

2024年浅析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与对策一、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国民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过程。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明显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报酬占比偏低:尽管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相对较低。

这导致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过快: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迅速,而财政支出增长相对缓慢。

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空间,加剧了收入分配失衡。

资本收益占比较高: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收益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这导致一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加剧了贫富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农村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失衡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机制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决定。

然而,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垄断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收入分配失衡。

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时政府干预过多或过少,导致职能定位不准确,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收入分配缺乏制度保障和监管。

这导致一些人利用制度漏洞获取非法收入,加剧了收入分配失衡。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覆盖面有限,保障水平不高,导致一部分人在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负面影响分析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消费需求不足:劳动报酬占比偏低导致居民收入增长滞后,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

这制约了内需的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个
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
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 X 的开支,考虑定 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X ,
1
其中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 X 的税收,考虑定
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X ,
数,用公式表示为 s s y。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
数时,s y c y y 1 y 。
图13-3 线性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
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 MPS s 。当储蓄函数
y
为线性函数时,MPS 1 。
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
1
其中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 X 的开支,同时增 加数量为 X 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定量税和
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因此,这
种政策的实施会使得产出增加数量等于政府支出
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即产出增加 X 。
边际消费倾向为大于0小于1的数值,因此,
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13.1】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 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方式 最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X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同时增加数 量为X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南开大学2012研]
答: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
1.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 数决定收入
将消费函数 c y 代入收入恒等式 y c i 可得均衡收入:y a i

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收入分配是指社会各阶层和个体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的分配状况。

经济发展则是指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整体实力的提高。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互影响的。

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下将从消费需求、社会稳定和创新动力等方面详细阐述。

首先,合理的收入分配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发展。

当收入分配相对平衡、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得到适当提高时,社会上的消费需求将会增加。

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增加他们的收入将会带动更多的消费,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

此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可以促进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使他们有能力参与消费,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

这将有利于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社会稳定,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社会上的收入不平等现象过大时,将会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收入分配格局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和社会不公平感的增加,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社会动荡会对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如投资环境不稳定、创业动力受阻等,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因此,通过实施收入分配调节政策,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另外,合理的收入分配对创新动力的激发是至关重要的。

当个体和家庭能够获得较为稳定和公平的收入时,他们将更有动力去创新、创造价值。

不仅能够促进各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相对而言,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创新动力丧失,从而阻碍经济发展的动力。

因此,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注重激励和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业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地区差异的平衡方面。

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
第一节 国民收入 第二节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 第三节 居民消费 第四节 阶级
第一节 国民收入
一、 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 二、 决定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三、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核算体系 四、国民收入的分配 五、国民收入分配的制衡机制 六、居民收入与储蓄
一、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
MPS
案例
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包括从单位得到的工资和货币性福利 收入,这一部分被称为“制度内收入”,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红色 收入”。但是根据有关数据来衡量,目前人们工资的绝大部分均支 付到食物方面。换句话说,人们几乎很难通过“制度内”收入获得 储蓄。因此,庞大的消费能力和银行储蓄,基本上是通过“制度外” 实现的。有人将“制度外”收入形象地称之为“灰色收入”。它有 多种类型,包括单位大面积的“创收”所得,个人提供的服务收费 (如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题报告费),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利用手中的 权力获得的回扣和非法收入。“制度外”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关注 到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据齐鲁晚报报道,有一些“制度外”的收 入几乎与“制度内”工作没有多少联系。其结果是人们没有多少时 间和精力,投入“制度内”工作,使管理的难度加大,对正常的工 作甚至于造成危害。当然,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有一部分人“制度 外”的收入来源与以权谋私和腐败现象有关。此外,由于中国不存 在公开的收入申报制度,有关“制度外”收入对整体收入差距的影 响无法进行统计。
社会总产品:社会的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
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C+V+M
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扣除用来补偿已经消耗 的生产资料之后的余额而形成的收V+M
GNP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
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既定时期一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市场价格
SN NNP:GNP-折旧 A NI:NNP-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PI:NI-未分利润-所得税-保险+转移支付 DPI:PI-个人所得税
二、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
1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劳动的投入量 3、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4、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体系
SNA 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C+I+G+X -M 核算 增加值法:将社会所有经济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一、市场型按劳分配
概念: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创造的
产 社会总产品 进行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剩下的部分作为个
品 人消费品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型 条件:1、生产资料公有制;2、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的
按 发展;3、社会分工存在以及劳动是人类的谋生手段
劳 分 配
特点: 1、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具有社会统一性; 2、社会依据社会平均劳动确定劳动者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所 得的份额 ;3、 按劳分配是实物不存在货币;4、 按劳分配
收入法:要素报酬+非公司收入+税前利润+折旧
两个核算体系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内容不同 3. 税收处理不同
MPS(NI)=SNA(NI)+生产部门间 接税-(政府部门+劳务部门)收入
SNA(NI)= MPS(NI)-生产部门间 接税+(劳务部门+政府部门)收入
SNA合理性与缺陷
四、国民收入的分配
在上海一个大学教师的月工资为1000元,可同样一个人到深圳 从事同样的工作收入却翻了一翻,是因为在上海工作的劳动少, 而到了深圳劳动多吗?
社会贫富差距经常被用来衡量一个社会的福利状况,有人这样 比喻:如果一个人把头放在冰里,而把脚放在火里肯定不如把两 头的温度平均一下舒服,你如何看这个问题?将社会财富平均分 给不同的人一定意味着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吗?
公平的涵义: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
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
效率的涵义:经济学意义的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
置和产出状态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互促进
相互矛盾
我国公平与效率原则: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三节 居民消费
初 次
范 围
在存在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
税金

配 结 利润
果 工资
企业基金
再 必要性: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 建立社会保障和后备金 分 范围:全社会 配
途径:国家财政预算
五、国民收入分配的制衡机制
价格 财政 税收 银行信贷
六、居民收入与储蓄
居民 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居民从各种不同来 收入 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以货币计算的收入
依据
多种所有制形式相适应 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引起的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意义与原则
三、关于“三位一体”公式
三位一体公式
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
错误原因
1、 把在分配领域获取收入的原因,当成生 产领域创造价值的源泉
2、把分配的表面现象当作财富创造的本质
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四、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储蓄形式: 银行存款 购买证券
盈利动机
影响 储蓄 因素
经济因素:收入 利率 价格 供求 心理因素:消费偏好和未来预期 社会因素:居民自然情况 储蓄机构设置 社会安定
第二节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
一、 市场型按劳分配 二、 按资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 关于“三位一体”公式 四、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和以实物计量的收入
个人收入
劳动收入 个人资产收入 福利收入 经营是收入 其他收入
影响 个人 可支 配收 入的 因素
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体制 国民收入总量 投入劳动量和其他生产要素数量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方式和制度
六、居民收入与储蓄
储蓄 居民收入未被消费的部分
储蓄动机
保险动机 个人负担动机 提高生活水平动机
是社会唯一的消费品分配方式 市 场 条件:商品经济;除公有制还有其他所有制;社会不是统 型 一的生产单位,企业是独立的生产者
பைடு நூலகம்
按 特点:1、 按劳分配不是社会统一和唯一的分
劳 配原则,仅局限在公有制经济内部;2、 主体
分 不是社会,而是企业; 在企业内部进行分配;
配 3、 借助货币进行。
二、按资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按资分配:是依据所有权和投入经济活动的资本数
量,按一定比例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形式
资本所有者把货币存入银行, 购买股票和证券取得的利息、 股息和红利等
职能资本所有者依法获得的收入, 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表现为利 润、利息和地租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
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
一、 居民消费及其性质 二、 消费水平 三、 消费结构 四、 消费方式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四节 阶级
一、阶级的经济涵义 二、 当代资产阶级国家阶级的变化 三、 中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
案例讨论
小王前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内地某大型国有企业工作,两年下 来除了日常开支还剩下5000元存款,在朋友的怂恿下,小王将 5000元投入股市,恰好赶上今年的“2.19”行情,到6月份小王通 过炒股赚了10000多元,小王感慨地说:“同样是按劳分配,为什 么单位赚得那么少,股市却赚得这么多!”你能解答小王的困惑 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