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_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数学
由此对方程组的消元过程就可写成对方程组的增 广矩阵的行初等变换。
例1
求解线性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文科数学
互换(1)与(2)的位置得
(2)-2×(1),(3)-4×(1) 得
文科数学
(2)-2×(1),(3)-4×(1) 得
(3)-(2) 得
文科数学
(3)-(2) 得
(阶梯形方程组) (-1/2)×(3) 得
文科数学
本章的主要内容
1、线性方程组
a11 x1 a12 x2 a x a x 21 1 22 2 am1 x1 am 2 x2
a1n xn b1 a2 n xn b2 amn xn bm
解的讨论及其求解方法(m, n 未必相等)。
文科数学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方法
将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化为行阶梯形矩阵后:
1. 若非零行行数等于未知量个数,则有唯一解; 2. 若非零行行数小于未知量个数,则有无穷多解。
文科数学
线性方程组的解题步骤 线性方程组 行变换 增广矩阵 判断是否有解 有 解 无解 结束
行最简形
同解方程组
得其解
文科数学
文科数学
将要研究的问题 1、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 2、若有解,解是否唯一? 3、有解时,如何求出全部的解?
研究的思路和途径 1、在中学代数中的加减消元法的基础上,结合 具体的线性方程组,导出求解一般方程组的通用方 法:高斯消元法;
2、从实际例子出发,利用高斯消元法观察解存在 与否的判断方法。
文科数学
第三步,消去第二个方程下面的各个方程中的 x2, (5)-(4) 得
文科数学
第三步,消去第二个方程下面的各个方程中的 x2, (5)-(4) 得
此时方程组中下一个方程比上一个方程少一个未 知量,形状如阶梯,称此方程组为阶梯形方程组。
文科数学
第四步,使(6)中的 x3 的系数变为1,(-1/2)×(6) 得
文科数学
文科数学
有何特点? 同解方程组最后一个方程 0 =-2 是矛盾方程! 所以方程组无解, 此时称该方程组是不相容的或 矛盾的。
文科数学
由以上3例思考 不一定! 1. 线性方程组都有解吗?若有解,解一定唯一吗? 2. 如何判断解的各种情况?
唯 一 解
无 穷 多 解
无解
文科数学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方法
文科数学
增广矩阵可以看成线性方程组的简便写法,因此 对于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用到的三种初等变换也只 对增广矩阵进行,反映在矩阵上即为 1、交换矩阵的某两行,记为 ri rj ; 2、用一个非零常数乘矩阵的某一行,记为 k ri ; 3、用一个数乘矩阵的某一行后加到另一行上, 记为 ri k rj . 称此三种变换为矩阵的行初等变换。
文科数学
在我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约公 元3世纪)第八章“方程”(线性方程组)中有如下一问: 今有上禾三秉(束),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产量) 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 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 问上、中、下禾一秉几何? 该书中列出了如下的方程组(中国古代的书写形式 是自上而下,从右到左):
(行阶梯形矩阵)
文科数学
(-1/2)×(3) 得
(1)-2×(3),(2)+2×(3) 得
文科数学
(1)-2×(3),(2)+2×(3) 得
(-1/3)×(2) 得
文科数学
(-1/3)×(2) 得
(1)-(2) 得
文科数学
(1)-(2) 得
(行最简阶梯形矩阵) 阶梯上第一个元素为1,同列的其它元素都为零。 从而原方程组的解为
讨论下面的线性方程组何时无解,何时有无 穷多解。
思考
d3≠0 时无解;
d3=0 时有无穷多解。
文科数学
小 结
本节主要围绕解一般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从运用
加减消元法去求解特殊的线性方程组入手,一步一 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探索出求解任意线 性方程组的一般方法:高斯消元法。 高斯消元法的基本思想:逐步将原方程组化简,
文科数学
(1)
此数表是按各数在方程组中的相对位置排成的。
加上常数项得数表
定义1
(2)
称上述矩形表为矩阵,横的排称为行, 竖的排称为列,其中的数称为矩阵的元素。 矩阵(1)称为方程组的系数矩阵,记为A,矩阵(2) 称为方程组的增广矩阵,记为 A.
文科数学
对于一般的线性方程组
a11 x1 a12 x2 a x a x 21 1 22 2 am1 x1 am 2 x2
a11 a21 A am1 a12 a22 am 2 a1n a2 n amn
a1n xn b1 a2 n xn b2 amn xn bm
a11 a21 A a m1 a12 a22 am 2 a1n b1 a2 n b2 amn bm
第三章 线性代数初步
§1 线性方程组的 消元解法
§2 矩阵及其运算
文科数学
线性代数作为独立的学科分支直到20世纪才形
成,然而它的历史却非常久远。
最古老的线性代数问题是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在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方程》章中,
已经作了比较完整的叙述,其中所述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质上 相当于现代的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的行施行初等 变换,消去未知量的方法。
例习
试列出此问题的方程 组,并用高斯消元法求 出其解。
上禾秉数 中禾秉数 下禾秉数
斗数
文科数学
上禾秉数 中禾秉数 下禾秉数 斗数
文科数学
文科数学
上禾一秉,九斗四分 斗之一;中禾一秉,四 斗四分斗之一;下禾一 秉,二斗四分斗之三。
文科数学
讨论下列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并从几何上 给以说明。
思考
(1) 无解,平行但不重合; (2) 无穷多解,平行且重合;
直至易于求解的形式;
使用的手段:施行矩阵的行初等变换,将增广矩
阵化为行最简阶梯形矩阵;
理论依据:变形后的方程组与原方程组同解。
文科数学
作业
1.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文科数学
2. 《九章算术 方程》第三问:今有上禾二秉,中和 三秉,下禾四秉,实皆不满斗;上取中,中取下,下 取上各一秉,而实满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 几何?
(3) 唯一解,相交但不重合;
(4) 同(2) 。
文科数学
例2
解线性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文科数学
有何特点?
文科数学
有何特点?
则同解方程组为
,即
令 x3 = k,则原方程组的解为 显然方程组有无穷多解,称上述含任意常数的解为 方程组的通解。
文科数学
例3
解线性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文科数学
第五步,消去(2)(4)中的 x3,(2)-2×(7),(4)+2×(7)
文科数学
第五步,消去(2)(4)中的 x3,(2)-2×(7),(4)+2×(7)
第六步,使(9)中的 x2 的系数变为1,(-1/3)×(9) 得
文科数学
第六步,使(9)中的 x2 的系数变为1,(-1/3)×(9) 得
例1
求解线性方程组
解:首先,用(2)消去(1)(3)中的未知量 x1, 由 (-2)×(2)+(1),(-4)×(2)+(3) 得
该方程组比原方程组少一个未知量。
文科数学
其次,用(4)消去(5)中的未知量 x2,由(5)-(4) 得 这比原方程组又少了一个未知量。 由(-1/2)×(6) 得 最后,将(7)代回(4)中,即消去(4)中的 x3, 由2×(7)+(4) 得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例4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解:对系数矩阵施行行初等变换化为行最简阶梯形
文科数学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有何特点?
文科数学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有何特点?
写出等价方程组并移项
文科数学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写出等价方程组并移项 令 则方程组的通解为 事实上,齐次线性 方程组总有零解,称 其为平凡解。
将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化为行阶梯形矩阵后:
1. 若出现 (0, …, 0, d) ≠0 的非零行,则无解; 2. 若不出现 (0, …, 0, d) ≠0 的非零行,则有解,且 ①. 非零行行数等于未知量个数,则有唯一解; ②. 非零行行数小于未知量个数,则有无穷多解。
唯 一 解
无解
无 穷 多 解
文科数学
文科数学
经初等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这一思路,反映了 一般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规律。 思考:方程组的解和未知量符号有没有关系?
那和什么有关呢?
没有
和未知量的系数以及右端的常数项有关!
问题:在用初等变换求解方程组时,本质上是 对什么在运算?什么在变化?
未知量的系数以及右端的常数项! 基于此,在解题时可将未知量舍去不写;此时就 出现了由未知量系数以及右端常数项组成的数表:
我们在中学已经学过它的解法,但是实际问题中会 遇到未知量个数和方程个数都很多的一次方程组, 且未知量个数和方程个数未必相同。 由于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平面上的一条直线,所以 将一次方程称为线性方程,将一次方程组称为线性 方程组。
文科数学
线性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a11 x1 a12 x2 a1n xn b1 a x a x a x b 21 1 22 2 2n n 2 am1 x1 am 2 x2 amn xn bm
第七步,消去(8)中的x2,(8)-(10) 得
文科数学
第七步,消去(8)中的x2,(8)-(10) 得
由此得到了方程组的解。 思考:上述求解过程用到了哪些方法,从而逐步 对原方程组进行消元变简?
文科数学
用到了如下三种变换 1、交换两个方程的顺序; 2、用一个非零常数乘某个方程; 3、用一个数乘某个方程后加到另一个方程上; 称上述三种变换为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 初等变换的作用在于 将方程组的形式变的简单易求,且新方程组与原 方程组是同解方程组。 用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实质 对方程组施行一系列同解的初等变换,将它逐步 化简以求其解。
为了便于将此方法应用到任意形式的方程组的求
解,仍以例1为例,完整规范的写出它的解题步骤。
文科数学
例1
求解线性方程组
解:第一步,为了便于运算,互换(1)与(2)的位置 1
第二步,消去第一个方程下面的各个方程中的 x1, (1)-2×(2),(3)-4×(2) 得
文科数学
(1)-2×(2),(3)-4×(2) 得
文科数学
随着研究线性方程组和变量的线性变换问题的深入, 矩阵在18~19世纪期间应运而生,为处理线性问题提 供了有力的工具,从而推动了线性代数的发展。
线性代数的含义随数学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线性代 数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的许多分支,比如 “以直代曲”是人们处理很多数学问题时一个很自然 的想法。此外,很多实际问题的处理,最后往往归结 为线性问题,它比较容易处理;同时它也是研究理论 物理和理论化学等不可缺少的代数基础知识。
文科数学
由(-1/3)×(8) 得 将(7)(9)代回(2)中,即消去(2)中的 x2, x3,由
(-2)×(7)+(2),(2)-(9) 得
故原方程组的解为
文科数学
从上述求解过程可以看出
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方程之间的算 术运算,每次消去一个未知量,得到一个比原方程 组少一个未知量的方程组,一次一次进行下去,直 至得到便于求解的一个形式简单的方程。
(1)
其中有 n 个未知量 x1 , x2 , , xn,m 个方程,aij R (i 1, , m; j 1, , n) 是未知量的系数, b1 , , bm R 是常数项。 若右端常数项 b1 , b2 ,
, bm 均为零, 则称方程组为
齐次线性方程组; 否则称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文科数学
2、数表
a11 a21 A a m1
a12 a22 am 2
a1n a2 n amn
的线性运算(重要的工具)。
文科数学
§1 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
对二元一次方程组
a11 x1 a12 x2 b1 a21 x1 a22 x2 b2
文科数学
上述解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反复利用矩阵的行初等变换,逐步将线性方程组
的增广矩阵化成行最简阶梯形矩阵,从而求出方程
组的解。 此种方法称为高斯消元法,它是解线性方程组的
最一般、最有效的方法。
将一个矩阵化为行最简阶梯形矩阵共分两步
化行阶梯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化行最简阶梯形:从下到上,从右到左。
由此对方程组的消元过程就可写成对方程组的增 广矩阵的行初等变换。
例1
求解线性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文科数学
互换(1)与(2)的位置得
(2)-2×(1),(3)-4×(1) 得
文科数学
(2)-2×(1),(3)-4×(1) 得
(3)-(2) 得
文科数学
(3)-(2) 得
(阶梯形方程组) (-1/2)×(3) 得
文科数学
本章的主要内容
1、线性方程组
a11 x1 a12 x2 a x a x 21 1 22 2 am1 x1 am 2 x2
a1n xn b1 a2 n xn b2 amn xn bm
解的讨论及其求解方法(m, n 未必相等)。
文科数学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方法
将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化为行阶梯形矩阵后:
1. 若非零行行数等于未知量个数,则有唯一解; 2. 若非零行行数小于未知量个数,则有无穷多解。
文科数学
线性方程组的解题步骤 线性方程组 行变换 增广矩阵 判断是否有解 有 解 无解 结束
行最简形
同解方程组
得其解
文科数学
文科数学
将要研究的问题 1、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 2、若有解,解是否唯一? 3、有解时,如何求出全部的解?
研究的思路和途径 1、在中学代数中的加减消元法的基础上,结合 具体的线性方程组,导出求解一般方程组的通用方 法:高斯消元法;
2、从实际例子出发,利用高斯消元法观察解存在 与否的判断方法。
文科数学
第三步,消去第二个方程下面的各个方程中的 x2, (5)-(4) 得
文科数学
第三步,消去第二个方程下面的各个方程中的 x2, (5)-(4) 得
此时方程组中下一个方程比上一个方程少一个未 知量,形状如阶梯,称此方程组为阶梯形方程组。
文科数学
第四步,使(6)中的 x3 的系数变为1,(-1/2)×(6) 得
文科数学
文科数学
有何特点? 同解方程组最后一个方程 0 =-2 是矛盾方程! 所以方程组无解, 此时称该方程组是不相容的或 矛盾的。
文科数学
由以上3例思考 不一定! 1. 线性方程组都有解吗?若有解,解一定唯一吗? 2. 如何判断解的各种情况?
唯 一 解
无 穷 多 解
无解
文科数学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方法
文科数学
增广矩阵可以看成线性方程组的简便写法,因此 对于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用到的三种初等变换也只 对增广矩阵进行,反映在矩阵上即为 1、交换矩阵的某两行,记为 ri rj ; 2、用一个非零常数乘矩阵的某一行,记为 k ri ; 3、用一个数乘矩阵的某一行后加到另一行上, 记为 ri k rj . 称此三种变换为矩阵的行初等变换。
文科数学
在我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约公 元3世纪)第八章“方程”(线性方程组)中有如下一问: 今有上禾三秉(束),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产量) 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 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 问上、中、下禾一秉几何? 该书中列出了如下的方程组(中国古代的书写形式 是自上而下,从右到左):
(行阶梯形矩阵)
文科数学
(-1/2)×(3) 得
(1)-2×(3),(2)+2×(3) 得
文科数学
(1)-2×(3),(2)+2×(3) 得
(-1/3)×(2) 得
文科数学
(-1/3)×(2) 得
(1)-(2) 得
文科数学
(1)-(2) 得
(行最简阶梯形矩阵) 阶梯上第一个元素为1,同列的其它元素都为零。 从而原方程组的解为
讨论下面的线性方程组何时无解,何时有无 穷多解。
思考
d3≠0 时无解;
d3=0 时有无穷多解。
文科数学
小 结
本节主要围绕解一般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从运用
加减消元法去求解特殊的线性方程组入手,一步一 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探索出求解任意线 性方程组的一般方法:高斯消元法。 高斯消元法的基本思想:逐步将原方程组化简,
文科数学
(1)
此数表是按各数在方程组中的相对位置排成的。
加上常数项得数表
定义1
(2)
称上述矩形表为矩阵,横的排称为行, 竖的排称为列,其中的数称为矩阵的元素。 矩阵(1)称为方程组的系数矩阵,记为A,矩阵(2) 称为方程组的增广矩阵,记为 A.
文科数学
对于一般的线性方程组
a11 x1 a12 x2 a x a x 21 1 22 2 am1 x1 am 2 x2
a11 a21 A am1 a12 a22 am 2 a1n a2 n amn
a1n xn b1 a2 n xn b2 amn xn bm
a11 a21 A a m1 a12 a22 am 2 a1n b1 a2 n b2 amn bm
第三章 线性代数初步
§1 线性方程组的 消元解法
§2 矩阵及其运算
文科数学
线性代数作为独立的学科分支直到20世纪才形
成,然而它的历史却非常久远。
最古老的线性代数问题是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在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方程》章中,
已经作了比较完整的叙述,其中所述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质上 相当于现代的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的行施行初等 变换,消去未知量的方法。
例习
试列出此问题的方程 组,并用高斯消元法求 出其解。
上禾秉数 中禾秉数 下禾秉数
斗数
文科数学
上禾秉数 中禾秉数 下禾秉数 斗数
文科数学
文科数学
上禾一秉,九斗四分 斗之一;中禾一秉,四 斗四分斗之一;下禾一 秉,二斗四分斗之三。
文科数学
讨论下列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并从几何上 给以说明。
思考
(1) 无解,平行但不重合; (2) 无穷多解,平行且重合;
直至易于求解的形式;
使用的手段:施行矩阵的行初等变换,将增广矩
阵化为行最简阶梯形矩阵;
理论依据:变形后的方程组与原方程组同解。
文科数学
作业
1.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文科数学
2. 《九章算术 方程》第三问:今有上禾二秉,中和 三秉,下禾四秉,实皆不满斗;上取中,中取下,下 取上各一秉,而实满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 几何?
(3) 唯一解,相交但不重合;
(4) 同(2) 。
文科数学
例2
解线性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文科数学
有何特点?
文科数学
有何特点?
则同解方程组为
,即
令 x3 = k,则原方程组的解为 显然方程组有无穷多解,称上述含任意常数的解为 方程组的通解。
文科数学
例3
解线性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文科数学
第五步,消去(2)(4)中的 x3,(2)-2×(7),(4)+2×(7)
文科数学
第五步,消去(2)(4)中的 x3,(2)-2×(7),(4)+2×(7)
第六步,使(9)中的 x2 的系数变为1,(-1/3)×(9) 得
文科数学
第六步,使(9)中的 x2 的系数变为1,(-1/3)×(9) 得
例1
求解线性方程组
解:首先,用(2)消去(1)(3)中的未知量 x1, 由 (-2)×(2)+(1),(-4)×(2)+(3) 得
该方程组比原方程组少一个未知量。
文科数学
其次,用(4)消去(5)中的未知量 x2,由(5)-(4) 得 这比原方程组又少了一个未知量。 由(-1/2)×(6) 得 最后,将(7)代回(4)中,即消去(4)中的 x3, 由2×(7)+(4) 得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例4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解:对系数矩阵施行行初等变换化为行最简阶梯形
文科数学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有何特点?
文科数学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有何特点?
写出等价方程组并移项
文科数学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写出等价方程组并移项 令 则方程组的通解为 事实上,齐次线性 方程组总有零解,称 其为平凡解。
将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化为行阶梯形矩阵后:
1. 若出现 (0, …, 0, d) ≠0 的非零行,则无解; 2. 若不出现 (0, …, 0, d) ≠0 的非零行,则有解,且 ①. 非零行行数等于未知量个数,则有唯一解; ②. 非零行行数小于未知量个数,则有无穷多解。
唯 一 解
无解
无 穷 多 解
文科数学
文科数学
经初等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这一思路,反映了 一般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规律。 思考:方程组的解和未知量符号有没有关系?
那和什么有关呢?
没有
和未知量的系数以及右端的常数项有关!
问题:在用初等变换求解方程组时,本质上是 对什么在运算?什么在变化?
未知量的系数以及右端的常数项! 基于此,在解题时可将未知量舍去不写;此时就 出现了由未知量系数以及右端常数项组成的数表:
我们在中学已经学过它的解法,但是实际问题中会 遇到未知量个数和方程个数都很多的一次方程组, 且未知量个数和方程个数未必相同。 由于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平面上的一条直线,所以 将一次方程称为线性方程,将一次方程组称为线性 方程组。
文科数学
线性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a11 x1 a12 x2 a1n xn b1 a x a x a x b 21 1 22 2 2n n 2 am1 x1 am 2 x2 amn xn bm
第七步,消去(8)中的x2,(8)-(10) 得
文科数学
第七步,消去(8)中的x2,(8)-(10) 得
由此得到了方程组的解。 思考:上述求解过程用到了哪些方法,从而逐步 对原方程组进行消元变简?
文科数学
用到了如下三种变换 1、交换两个方程的顺序; 2、用一个非零常数乘某个方程; 3、用一个数乘某个方程后加到另一个方程上; 称上述三种变换为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 初等变换的作用在于 将方程组的形式变的简单易求,且新方程组与原 方程组是同解方程组。 用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实质 对方程组施行一系列同解的初等变换,将它逐步 化简以求其解。
为了便于将此方法应用到任意形式的方程组的求
解,仍以例1为例,完整规范的写出它的解题步骤。
文科数学
例1
求解线性方程组
解:第一步,为了便于运算,互换(1)与(2)的位置 1
第二步,消去第一个方程下面的各个方程中的 x1, (1)-2×(2),(3)-4×(2) 得
文科数学
(1)-2×(2),(3)-4×(2) 得
文科数学
随着研究线性方程组和变量的线性变换问题的深入, 矩阵在18~19世纪期间应运而生,为处理线性问题提 供了有力的工具,从而推动了线性代数的发展。
线性代数的含义随数学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线性代 数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的许多分支,比如 “以直代曲”是人们处理很多数学问题时一个很自然 的想法。此外,很多实际问题的处理,最后往往归结 为线性问题,它比较容易处理;同时它也是研究理论 物理和理论化学等不可缺少的代数基础知识。
文科数学
由(-1/3)×(8) 得 将(7)(9)代回(2)中,即消去(2)中的 x2, x3,由
(-2)×(7)+(2),(2)-(9) 得
故原方程组的解为
文科数学
从上述求解过程可以看出
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方程之间的算 术运算,每次消去一个未知量,得到一个比原方程 组少一个未知量的方程组,一次一次进行下去,直 至得到便于求解的一个形式简单的方程。
(1)
其中有 n 个未知量 x1 , x2 , , xn,m 个方程,aij R (i 1, , m; j 1, , n) 是未知量的系数, b1 , , bm R 是常数项。 若右端常数项 b1 , b2 ,
, bm 均为零, 则称方程组为
齐次线性方程组; 否则称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文科数学
2、数表
a11 a21 A a m1
a12 a22 am 2
a1n a2 n amn
的线性运算(重要的工具)。
文科数学
§1 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
对二元一次方程组
a11 x1 a12 x2 b1 a21 x1 a22 x2 b2
文科数学
上述解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反复利用矩阵的行初等变换,逐步将线性方程组
的增广矩阵化成行最简阶梯形矩阵,从而求出方程
组的解。 此种方法称为高斯消元法,它是解线性方程组的
最一般、最有效的方法。
将一个矩阵化为行最简阶梯形矩阵共分两步
化行阶梯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化行最简阶梯形:从下到上,从右到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