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帮助小学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建议:1.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展现出自律性和自觉性的行为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父母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展示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2.设立明确目标:帮助孩子设立明确的目标,包括学业、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等方面。
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制定计划:教导孩子制定计划,将目标分解成可行的步骤。
学会制定计划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和计划性。
4.奖励和激励:当孩子完成了既定目标或按照计划行动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奖励不仅可以是物质上的,还可以是口头上的赞扬和鼓励。
5.建立自律的日常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如按时作业、整理书包、保持房间整洁等。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6.让孩子参与决策:在合适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比如,让他们参与制定家规。
7.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觉性。
8.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爱好有助于激发自觉性。
9.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创造一个积极、支持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10.教导时间管理:帮助孩子学会有效地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学习、娱乐和休息,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11.理解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建立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信任。
12.引导情绪管理: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以上方法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和教育,以形成稳定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的教育目标。
自律是指一个人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冲动,按照既定的目标和价值观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呢?1.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
因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自律的榜样。
只有家长自己能够做到自律,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自律的一面,比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完成工作等,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正确的榜样。
2. 建立规矩和奖惩制度在家庭教育中,建立明确的规矩和奖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规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同时,奖惩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奖励可以激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惩罚则可以让他们意识到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责任感的孩子才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家长可以通过分担家务、照顾小动物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只有承担责任才能获得尊重和信任。
4.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
家长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力坚强意志力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重要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力来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
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学习一项技能等方式来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力,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结语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需要家长付出持久不懈的努力和耐心。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律能力学习自律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重要环节。
小学阶段是孩子建立学习自律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律能力。
一、明确学习目标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律能力,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
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例如每天完成作业或阅读一定的课外书籍。
通过明确目标,可以让孩子了解他们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回报,激发他们的自律意识。
二、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自律能力的重要一步。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表,让他们学会管理时间。
例如,早上安排早读时间,下午安排完成作业和复习知识的时间,晚上安排阅读时间等。
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孩子能够学会合理分配精力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建立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自律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因素的干扰。
同时,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如文具、参考书籍等,让他们能够有序地进行学习。
四、鼓励自主学习鼓励自主学习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自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律能力。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自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课堂知识等。
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逐渐形成学习自律的习惯。
六、设立奖励机制设立奖励机制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自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商定一些奖励措施,当孩子达到学习目标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或一次家庭旅行等,根据孩子的喜好来设定。
七、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和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培养小学生的自律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自律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律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自律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还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习惯。
第一部分:建立良好的日常作息习惯1. 预设规则: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日常作息的规则,明确每天的起床时间、就寝时间和作业时间。
通过预设规则,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作息习惯。
2. 健康饮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给他们接触均衡营养的食物,并鼓励他们每天按时进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定期锻炼: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定期锻炼身体。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和坚持的意志力,同时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免疫力。
第二部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孩子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分段学习:鼓励孩子采用分段学习的方法,每天将学习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段时间集中进行。
这种方法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避免长时间的学习疲劳。
3. 监督督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监督督促。
可以通过制定奖惩机制来激励孩子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
第三部分:培养负责任的习惯1. 分担家务: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家庭责任。
通过分担家务,孩子能够培养责任感和自律的习惯。
2. 诚实守信: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养成兑现承诺的习惯。
鼓励孩子按时完成自己的承诺,并帮助他们明确承诺的重要性。
3. 掌控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或投诉的习惯。
通过教育、引导和榜样示范,让孩子学会冷静处理问题,以及尊重他人。
结语:通过建立良好的日常作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负责任的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律习惯。
这些习惯不仅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更将成为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石。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律性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律性学习习惯和自律性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律性呢?一、培养自觉自律的意识要想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自觉自律的意识。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树立目标意识: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
3.塑造自律意识:让孩子明白自律是一种责任和自我管理的表现,引导他们自觉地遵守学习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律。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需要有合理的学习计划作为支持。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帮助小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具体方法如下:1.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孩子的学习需要和兴趣,与他们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和完成时间。
2.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根据孩子的日常活动安排和学校作业量,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3.制定学习计划表: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表,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完成时间记录下来,培养孩子按计划完成任务的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材料,让孩子能够专注于学习。
2.避免干扰因素: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因素,如电视、手机等,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3.家长的榜样作用:作为家长和教育者,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自己要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身作则。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律性的关键。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下文章中,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
1. 制定明确的目标给小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培养他们自律能力的第一步。
目标可以是长期的,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并可以制定短期的目标,如每天规定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确保目标具体明确,可衡量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结果。
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有利于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
在家中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角落,减少干扰因素,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此外,确保日常生活的有序性和规律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3. 建立合理的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掌控自己的时间。
为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和活动时间表,帮助他们规划每天的任务和活动,并培养他们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4. 培养自我约束能力自律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鼓励小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例如在完成作业之前先完成其他任务,或者在完成作业后再享受娱乐活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从而提升自律能力。
5. 奖励与激励奖励与激励是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有效策略。
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小礼物或特殊的活动,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赞扬和鼓励。
关键是及时和适度给予奖励,让小学生意识到良好的自律行为会得到正面的回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自律。
6. 培养自信心自律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鼓励小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建立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律。
7. 以身作则作为教育者或父母,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小学生自律的榜样。
遵守规则,保持自律行为,并且在面对困难时展示出坚韧和耐心。
通过我们的行动来影响和激励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律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习惯自律是每个人成功的基石,而培养自律习惯从小学时期开始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阶段,他们习惯的养成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习惯。
1. 树立榜样小学生对周围的人具有高度的模仿性,因此,树立榜样是培养他们自律习惯的第一步。
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自律的行为和态度。
当小学生看到他们的榜样时,他们会受到鼓舞,更有动力去模仿和学习。
2. 设立明确的目标帮助小学生建立明确的目标是培养自律习惯的重要步骤。
目标可以是学业、运动或其他领域的成就。
与小学生一起制定目标并设立可行的步骤,通过小目标的达成来激励他们坚持努力。
同时,监督他们的进度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帮助他们保持动力和专注。
3. 制定规则与时间表规则和时间表的制定有助于教给小学生时间管理和自律的重要性。
制定一套明确的规则,如作业时间、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并要求小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活动。
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自律能力。
4. 奖励和鼓励及时的奖励和鼓励是激励小学生保持自律习惯的有效方法。
当小学生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或表现出良好的自律行为时,及时赞扬和奖励他们。
这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5. 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自律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整洁和有序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也很重要,包括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6. 培养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律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当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时,他们会自觉维持好的学习习惯,更容易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
7. 鼓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律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
小学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自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还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话题。
一、明确目标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首先要明确目标。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孩子一起讨论,确定他们希望达成的自律目标,例如按时完成作业、独立完成课外活动、遵循课堂纪律等。
这样,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二、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培养自律习惯的重要步骤。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每天的任务、学习时间、活动安排等。
计划应该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此外,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度,让他们在计划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和时间。
三、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是培养自律习惯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同时,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这样,孩子会更加自信和积极,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律习惯。
四、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培养自律习惯的重要因素。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同时,应该与孩子一起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健康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美好。
这样,孩子会更加愿意遵守规则和纪律,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律习惯。
五、建立反馈机制建立反馈机制是培养自律习惯的重要手段。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孩子一起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和进步,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反馈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同时,也应该指出孩子的不足和错误,帮助他们改正和提高。
这样,孩子会更加自信和积极,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律习惯。
六、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是培养自律习惯的重要手段。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习惯自律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规划时间、保持专注、坚持完成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习惯。
一、明确目标和规划要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规划。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清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每周、每日的计划。
这样可以让孩子有明确的方向和时间安排,从而更容易培养起自律行为。
二、建立规矩和奖惩机制建立一套明确的规矩和奖惩机制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可以和孩子商量并约定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等。
同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孩子按照规定去执行,如给予夸奖、小礼物等。
而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也要进行相应的惩罚,如禁止使用电视或游戏机等。
三、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对于小学生的自律习惯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给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表,规定每天的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让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安排时间。
同时,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时间管理的指导和帮助,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效率。
四、提供激励和支持孩子在培养自律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激励和支持。
家长和老师可以经常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坚持努力,克服困难。
同时,在孩子遇到问题或挫折时,要给予适量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培养自律习惯的关键步骤。
在家庭和学校中,要创造一个安静、整洁、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
同时,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如书籍、文具等,让他们更容易学习和专注。
六、引导形成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在培养自律习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养成一些简单但重要的习惯,如定时作息、正确刷牙、勤洗手等。
通过这些小习惯的培养,可以逐渐形成孩子的自律性格。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律习惯。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重要品质,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则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资讯繁杂、诱惑众多的时代,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1. 为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给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他们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目标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
例如,可以设定每天阅读一本书、完成作业并及时复习功课等目标。
同时,设置目标时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目标的难度,以激发他们的自律能力。
2. 与孩子共同制定规矩和时间表家庭的规矩和时间表是培养孩子自律的基础。
与孩子共同制定规矩可以增强他们对规矩的认同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
时间表的制定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充分倾听孩子的意见,合理安排孩子的活动,让他们在遵守规矩的同时,能够自由地发展和成长。
3.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纪律良好的习惯是自律的基础。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养成每天早起、按时睡觉、坚持锻炼等好习惯。
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给予惩罚和奖励,以加强孩子对自律的意识和认同。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是自律的重要品质。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义务劳动,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照顾自己的事情。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适当的独立空间和责任,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5. 督促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每天反思和总结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一天的学习和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到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
这样的自我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控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6. 提供榜样和引导良好的榜样和正确的引导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让孩子看到自律的重要性。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律意识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导言:自律意识是一个人在行为上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约束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建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呢?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成长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建立自律意识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家庭教育中可采用的方法:1.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为孩子制定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起床、睡觉、作业、饮食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为了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父母应该严格执行规定,做到言行一致。
2. 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任务,例如,让他们自己整理房间、做简单的家务等。
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3. 倾听和鼓励:在孩子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
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勇敢面对挑战,并相信他们能够自律。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老师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学校教育中可采用的方法:1. 规范行为准则: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定,让学生明白在学校中的行为规范。
并通过课堂教育、班会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念。
2. 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鼓励他们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培养自律意识。
同时,及时表扬和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励他们树立良好榜样。
3. 辅导个人学习计划: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并监督学生按计划完成任务。
在学生成功完成学习目标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让他们理解自律能带来的成就感。
三、个人成长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外,个人对于自律意识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制定目标和计划:小学生可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质之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自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他们在学业和日常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自律观念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之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自律观念。
父母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入手,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例如,父母可以制定自己的日常规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正面引导和鼓励,教导孩子自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追求。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自律的基础,是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父母可以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和休息时间。
同时,要帮助孩子学会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来排序,合理安排时间。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激励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并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并分配适当的学习时间。
同时,要鼓励孩子养成定时复习、预习、做作业的习惯,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还要教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自律的体现,也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培养和锻炼的品质。
父母可以从家务活动入手,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家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表扬。
此外,在学校的课堂和社交活动中,也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承担起一些责任,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
五、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自律能力的重要环节。
父母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做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儿童自律成长的家长指导
儿童自律成长的家长指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引导孩子培养自律的品质,是每个家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一、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所以家长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榜样,展示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
只有家长自己具备自律的品质,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自律成长。
二、明确规矩家庭中应该设立明确的规矩和纪律,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规矩要尽量简单明了,不要过于复杂,让孩子能够轻松理解和遵守。
三、培养意志力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孩子才能做到自律。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活动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比如要求孩子坚持做某件事情一段时间,逐渐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自律能力。
四、奖惩结合在孩子的自律成长过程中,奖惩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惩罚,让孩子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引导交流家长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的自律成长,让他们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六、鼓励独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应该过分溺爱,应该适度地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
让孩子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从而促进他们的自律成长。
七、倾听关爱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时刻倾听孩子的声音,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只有在温暖和理解中,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建立自律的信心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指导,相信每位家长都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培养自律的品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您和孩子都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七个实用技巧
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七个实用技巧自律是指一个人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欲望,以追求目标并克服困难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自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七个实用的技巧,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
1. 树立明确的目标小学生通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缺乏明确的目标意味着他们容易迷失在学习的过程中。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与他们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例如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提高某一科目的成绩等。
通过明确的目标,孩子们可以更加专注并有条不紊地迈向成功。
2. 建立规律和习惯自律不仅仅是一时的行动,更是一种长期的习惯。
家长和教师应当帮助孩子树立起遵守规律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例如,指定每天的学习时间、作息时间,并且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和作业。
通过长期坚持,孩子们可以逐渐形成自觉自愿的自律习惯。
3. 培养时间管理技能在学习中,时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小学生往往会感到迷失在琐碎的学习任务中,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为他们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
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将时间分配给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闲活动,使他们能够平衡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4. 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小学生常常容易受到诱惑,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放纵自己。
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家长和教师可以教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
例如,告诉孩子们学习时间内不使用手机或游戏机,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任务。
通过逐渐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孩子们可以提高对于自我的控制能力。
5. 设定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是激励孩子们自律行为的有效方式。
当孩子们取得进步或者完成一定的目标时,家长和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自律的行为。
然而,奖励的方式要适度合理,避免过度奖励导致孩子盲目追求奖励而忽视自律本身的价值。
6. 提供正确的榜样孩子们常常通过模仿和学习身边的榜样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自律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人际关系。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一、树立良好榜样小学生往往会模仿他们身边的人,尤其是家长和老师。
因此,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成为良好的榜样,展示自律的行为。
我们需要展现出正直、守时、尊重他人的行为,以此影响孩子并激发他们的自律潜能。
二、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这些目标可以是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的学习环境或培养读书习惯等。
制定目标时要确保它们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进展并感受到成就感。
三、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对于养成自律习惯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教导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保持整洁的卫生习惯等。
这些习惯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建立家庭规则和协议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要监督孩子的执行,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四、教导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自律意味着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做出明智的决策。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情境让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逐渐形成自主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律。
五、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力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需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力。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在学习中树立积极的心态,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成功的故事和经验。
此外,我们还可以提供适当的奖励机制,如设置学习目标并给予奖励,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并建立学习与兴趣爱好的正向联系。
六、与家长和教师密切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帮助孩子养成自律习惯的关键。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律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律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缺乏自律意识和能力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律,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榜样建立自律的第一步是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小学生往往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
只有展示自律的行为,才能对小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律,他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
家长和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步骤。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动,逐步提高自律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良好的时间管理对于小学生的自律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教导孩子如何有效地规划和安排时间。
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并遵守,合理安排课后活动和娱乐时间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更好地控制和利用时间。
四、培养自制力和延迟满足感自制力是建立自律的核心要素之一。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例如,教导孩子分辨“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延迟满足感等。
通过培养自制力,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提高自律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规则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自律。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每天的固定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制定清晰的规则和要求,并坚持执行。
通过坚持良好的习惯和规则,小学生可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自律的习惯。
六、鼓励和奖励鼓励和奖励对于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律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赞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动力。
同时,适时给予一些小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以增强孩子建立自律的积极性和动力。
总结起来,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养成自律的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掌握学习技巧,培养责任感和内在动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为了让小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教育者可以引导他们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例如每天专注学习3个小时、每周阅读一本书等。
然后帮助他们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如每天设置专注学习的时间段、安排每周的阅读时间等。
通过让他们确立目标和规划,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律性。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自律的习惯至关重要。
教育者可以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空间,让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充分投入学习。
此外,要保证学习区域没有诱惑因素,例如电视、游戏等,以避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
三、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帮助小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也是培养自律的重要步骤。
教育者可以帮助他们列出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然后安排合理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任务。
重要的是教育者在制定计划时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的间隔,避免过度压力和疲劳。
四、培养自我激励和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小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鼓励他们建立自我激励和奖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者可以帮助他们设定一些具体的奖励目标,例如完成作业后能够获得一些特殊的待遇或者额外的时间用于娱乐活动。
同时,在目标达成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对于自律的培养非常关键。
教育者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如何高效地学习,如制定学习计划、分解任务、合理利用学习工具等。
这些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自律的习惯。
六、树立榜样和角色模型榜样和角色模型对于小学生的自律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培养小学生自律的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环境的差异,要让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并非易事。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
第一,身教为范小学生往往会模仿和学习身边的大人。
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应当成为他们的良好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引导他们。
我们应当展现出自律的行为,例如我们可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遵守日常规律,以身作则。
第二,制定明确的目标目标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激励,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明确的方向。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小而具体的目标,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天读一本书或者保持整洁的房间等等。
同时,我们要教会孩子设定可量化的目标,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第三,建立规则和纪律规则和纪律是培养自律习惯的基础。
在家庭和学校中,我们应当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纪律,并与孩子讨论以确保他们理解和接受。
这些规则和纪律应当具体明确,同时我们要准确地执行,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
第四,提供正向激励正向激励是提升孩子自律习惯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给予奖励和表扬来增强孩子的积极行为。
奖励可以是小而实际的东西,例如一颗小糖果、一本喜欢的漫画书或者去游乐场玩一次等等。
应该记住,要及时给予激励并与孩子分享他们的成就。
第五,培养时间管理技能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时间管理。
我们可以通过教授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和安排事务来帮助他们建立时间管理的习惯。
孩子可以使用简单的时间表或者闹钟来提醒自己,有条理地完成任务。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先完成重要的任务,以帮助他们培养优先级意识。
第六,鼓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自律习惯的关键。
我们应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独立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通过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学习决策过程,他们将养成自律学习的习惯。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自律习惯是一项需要持续耐心和努力的任务。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律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律习惯在小学阶段,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律习惯至关重要。
自律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专注力和决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学校和家庭两个角度提出一些方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律习惯。
一、学校的角色1.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鼓励自律习惯的氛围。
教室里应该有整洁干净的桌椅和书架,让学生学习时感到舒适和专注。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与自律相关的活动,如每周评选自律之星,表彰那些遵守纪律和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向学生详细解释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例如,每天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等。
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制定一套奖惩制度,以便对好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并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惩罚。
3. 提供适当的课外活动和辅导除了正常的学习课程外,学校还应该组织一些适当的课外活动和辅导。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兴趣小组、助教班和课后辅导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帮助他们安排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二、家庭的角色1. 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家庭是孩子建立自律习惯的重要环境之一。
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家长可以询问孩子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定期跟踪和检查他们的学习进展。
2.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专心学习。
家里的学习区域应该整洁、安静,并且远离干扰因素,如电视和游戏机等。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保持学习区域的整洁,培养孩子的整理整齐和自律意识。
3.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规划,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制定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并保持规律;鼓励孩子在学习中保持专注,避免分心和拖延;奖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律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律能力在社会发展和学习环境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愈发重要。
良好的自律能力不仅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律能力呢?本文将从培养积极习惯、制定明确目标、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培养自我控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积极习惯培养积极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自律能力的首要任务。
父母和老师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每天规律作息、饮食均衡和运动锻炼。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
此外,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读书,他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
二、制定明确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关键。
目标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和意愿,使他们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设定目标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追求,更容易坚持下去。
因此,父母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规划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通过目标的制定和努力,小学生将会在实践中体验到自律的重要性。
三、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良好的时间管理是小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应该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分配各项任务的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表或者行事历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
在制定计划的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调整,遇到意外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通过良好的时间管理,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四、培养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核心之一。
小学生常常受到各种诱惑和干扰,如电视、游戏、手机等。
为了提高自律能力,孩子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也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帮助小学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孩子一生的幸福在很小时就已经开始奠定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优秀的人,他们越自律。
康德说:“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也正是自律,才能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我们在座多数人是第一次做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经验和知识,有部分家长具有一定的育儿经验,但其科学性还值得商榷,很容易走进教育孩子的误区。
如果我们能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我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将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事半功倍。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呢?今天,我想从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这个角度和大家做些交流。
一、自律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什么是自律?自律是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
自律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向好的行为,是一种坚持,是一种习惯,也是一个人走向优秀的能力和品质。
自律对人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陕西延安市安塞区农民吴治保,5个孩子中有4人考入清华、北大,最小的女儿也在准备考研,开创了安塞教育史上的“一门四清北,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范。
谈起对孩子们的教育,吴治保说:“孩子们从小就很懂事,我也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打过或者骂过孩子。
我和爱人都没什么文化,教育孩子们用的都是一些土办法、笨办法。
如果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就领回家让跟着我们一起下地干活,让他们体会父母没有文化要受的苦头。
所幸的是,5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学习上都是你追我赶,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这里的“很懂事”“不用大人操心”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律。
事实证明,一个人有多自律,就有多强大。
前不久,我们在城区一小和三小的教师和家长中做了一次孩子自律情况的调查问卷,当问及“您认为对孩子进行自律意识培养重要吗?”在3986名受访者中,有96.96%的认为“非常重要”,有2.65%的认为“比较重要”;当问及“对于孩子,您认为自律和他律,哪个作用更大”时,有91.2%的认为自律比他律更重要,只有8.8%认为他律更重要。
可见,对于培养孩子自律的重要性的认识,各位家长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能。
那些成功的人,都拥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自律。
”哈佛大学一个著名的关于自律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有3%的人25年来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发奋,保持高度自律,在25年后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有87%的人因长期不能很好管控自己,25年后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有的还在工作上怨天尤人。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周叶中说:“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这里的坚持就是一种自律。
由此可见,人一生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律水平决定的。
在心理学上把6—12周岁阶段称为孩子的学龄初期,这是孩子自律习惯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孩子在心理发展上注重权威评价,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因而自律习惯培养的导向性尤为重要;同时,这一时期孩子能逐步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学习能力、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学习策略逐步完善,所以这一时期孩子能否形成自律意识和习惯就显得尤为关键,这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孩子的行为及心理特征2019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中指出:小学阶段(6—12岁)儿童的生理发展处在相对平稳、均衡的时期,入学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加速发展;大脑仍在持续快速发展,以具体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情绪总体稳定,偶有较大波动;个人气质更加明显;能逐步客观进行自我评价,注重权威评价;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开始有较为稳定的同伴关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习策略逐步完善;自理能力增强。
不难看出,孩子上小学以后,面临着各种变化,变化给孩子带来的是人生必备品质和能力的逐渐形成,如思维、情绪、气质、能力、自我评价等等。
做好这一时期孩子的教育将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基础工程。
如何准确把握孩子这一时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呢?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来认识我们的孩子。
1、信仰权威阶段,1-2年级,6-8岁。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常常用“好孩子”、“坏孩子”去评价同学,认为听从父母和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其特点是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效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比如学校晨读,孩子只知道是学校的规定,老师的要求,所以大家都得遵守,大家都读,如果不读就是犯错,还不能从带来好处的角度打心底爱上晨读,只能在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中坚持晨读。
2、行为可逆性阶段,3-4年级,8-10岁。
孩子进入这个阶段后,即使生了蛀牙,也会受到糖果的诱惑,在家看电视没完没了,如果你模糊的告诉孩子:“我希望你每天用功读书。
”孩子会用找各种理由拖延、推脱等方式来反抗你,即使在礼物的诱导下,他也不会让父母觉得尽善尽美。
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不变的,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是可以改变的,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
其特点是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也即初步自律道德阶段。
3、崇尚公正阶段,5-6年级,10-12岁。
孩子进入这个阶段后,常常会反驳家长的一些看法,并且能说出理由,即使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也要证明家长的观点站不住脚。
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从信仰家长的权威性过渡到追求和家长的平等,其特点是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即俗语“自律”阶段。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培养孩子自我约束上,家长在孩子心里的重要作用在逐渐的弱化,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走向成熟。
但家长的主导性依然不容忽视,家长应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懂得自律,并让他明白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三、孩子是否自律的表现(一)不自律的表现典型表现为:干事拖拉、不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不主动洗脸洗脚、不控制饮食,等等。
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及家长“您的孩子是否能在长时间且连贯的自主学习中,不受手机、游戏等的干扰”时,回答“偶尔可以,比如考试前学习状态好”的占32.06%,“不能做到,总是会受到周围事物影响而分心”的竟占到41.59%,而“可以做到,能够保持专注、抵制诱惑”的只占到26.35%。
曾听一位老师讲了这么件事:班上有位同学,平时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每次给他爷爷奶奶打电话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他爷爷奶奶都是报喜不报忧。
刚开始时经常不按时交作业,后来发展到不写作业;还常常谎称作业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轮到值日还经常不见踪影。
这个孩子很胖,体重已经接近六十公斤。
中午饭在学校吃馒头,一口气能吃3个。
有一次,老师怕他撑坏了,不让再吃了,可等老师走后,他还是又拿了一个馒头吃了。
老师多次告诫他要减肥,可这个孩子依然不听。
一位家长说,她孩子上学后有一次小测验没有得满分,而且还出现较多错误,作业本被涂改地乱七八糟,几乎要破了,没有一丝干净整洁的痕迹。
她批评孩子,孩子却说:“不就是错了一点吗,有什么了不起。
”一位妈妈诉苦说,女儿12岁上六年级了,之前,她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以为,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根本不知道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兴趣爱好,渐渐地她明显感觉到,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惯没有其他孩子好,回家学习不主动,对自己的成绩不关心,不能按时作息,等等。
这些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这些不自律的表现都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自律的表现自律孩子通常表现为:能整理学习及生活用品,有节制的使用电子产品,能控制饮食,有一定的规则意识,等等。
亲戚家妙妙跟爸爸一起玩飞行棋,刚开始妙妙求胜心切,并不按照游戏规则来玩。
一向宠爱妙妙的爸爸,不允许妙妙这样做,他坚决地告诉妙妙,游戏不能因为她一个人而改变,妙妙想赢得胜利就要靠自己动脑筋。
妙妙听了爸爸的话,就老老实实遵守游戏规则玩了起来。
一年级有位小姑娘,每天晚上在班级群里和妈妈一起讲故事。
她的普通话不太标准,却能用软软糯糯的声音把一个个故事讲得鲜活生动,把唐诗读得婉转动听。
好多家长问她妈妈:别的孩子连话都说不利索的时候,你们如何把女儿培养得这么优秀?她妈妈说,女儿能熟练地讲出一个个故事,背出一首首唐诗,是孩子几年来每天坚持按时阅读、学习的结果。
而做妈妈的对自己要求也极为严格,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坚持读书写文章,陪伴孩子读书、讲故事、爬山、学跳舞等。
据我们问卷调查,68.51%的家长每天能陪伴孩子2-3小时,25.42%的每天能陪伴孩子1-2小时。
由此可见,小学孩子是能够自觉遵守规则的,我们家长在家中应和孩子一起设立合理的规则,并共同遵守。
四、家长的不良行为影响孩子的自律(一)包办孩子一切,忽视习惯培养。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家长特别溺爱孩子,放在手上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是一万个不放心,无论什么事儿,都替孩子完成。
学习上孩子不会写的字,他替孩子查字典;数学不会计算的题,他搬手指头给孩子看;替孩子整理学习用品、做手工、手抄报更是司空见惯。
就算孩子有时候想自己动手试试做家务,都会被家长叫停,一怕孩子受伤害,二怕孩子把家里弄得烂七八糟难收拾。
据调查,家长不管什么职业,大部分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他的事情他们都可以代替,这种过度包办,使学生失去了许多生活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的成长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中,也发现不了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当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又往往疏于引导、矫正,严重阻碍了孩子自律意识的形成。
(二)关注孩子成绩,忽视道德教育。
道德水平是决定孩子自律水平的关键因素,自律水平反过来又不断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
而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把督促孩子学习知识作为第一位职责;平时,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
不少家长忽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
父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督促子女背课文、做习题方面,却极少关心孩子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
比如,孩子在商店随手拿个小东西回家,家长认为是无所谓的小事;而考试成绩若低了一分却是不得了的大事。
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德育的形成,在班主任老师那里也得到了印证:相当数量的家长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事业心、责任感的培养;相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意识却潜移默化在家庭教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