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建模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教学法应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教学法应用论文概要: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就需要充分利用课后作业,依靠课后的适当的练习,自主巩固知识。
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把控,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和运算能力等等。
课堂的后续活动,我们要给予重视。
这对学生最终能力的形成定型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这里研究的是一种蕴含了数学建模思想,利用数学建模过程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有利于培养数学的数学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水平数学化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和推理能力。
同时我们了解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我们的社会发展。
数学建模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的知识,还有其他学科的一些常识性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同时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我们培养的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和意识,通过这样的一个思维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培养。
由于数学建模的问题一般是我们的生活情景问题,学生容易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的欲望,从而利于我们最终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一、教育理论基础1.现实数学教育思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灌输式数学教育已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全球各地都有着无数的从事教育改革工作的教育学者在默默的努力。
现实数学教育思想已然在世界教育格局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不断完善,他们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量,当然还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正在茁壮成长。
我们的数学建模教学的教育理论基础正是建构于以上的先进教育思想。
根据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思想对数学教学活动本质的看法,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不再是严谨的数学知识。
而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把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数学建模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遵循着历史上数学发现的轨迹,逐步引导学习者的主动思考,发现数学并学习之,从而获取相关知识。
然而数学教育并不是止步于此,在学习者已然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引导学习者将其运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数学建模全国优秀论文范文
数学建模全国优秀论文范文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学建模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得到众人的重视,数学建模全国优秀论文1:《浅谈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以下是一篇关于数学建模教育开展策略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等特点,知识本身难度大再加上学时少、内容多等教学现状常常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够透彻、遇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而数学建模思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由数学知识通向实际问题的桥梁,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方式。
因此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应加强数学建模教育和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建模思想,认真体验和感知建模过程,以此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其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和深入。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及特点数学建模即抓住问题的本质,抽取影响研究对象的主因素,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思维、数学逻辑进行分析,借助于数学方法及相关工具进行计算,最后将所得的答案回归实际问题,即模型的检验,这就是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包含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分析问题背景,已知条件,建模目的等问题。
2.假设阶段做出科学合理的假设,既能简化问题,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3.建立阶段从众多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中适当地取舍,抽取主因素予以考虑,建立能刻画实际问题本质的数学模型。
4.求解阶段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数学软件及相关的工具进行求解。
5.验证阶段用实际数据检验模型,如果偏差较大,就要分析假设中某些因素的合理性,修改模型,直至吻合或接近现实。
如果建立的模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那么此模型就是符合实际规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有效预测未来的,这样的建模就是成功的,得到的模型必被推广应用。
小学数学建模的优秀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建模的优秀论文范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建模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篇一:《巧用数学建模助力小学数学》摘要:新课改要求把学生的数学知识通过建模的过程转化为应用意识,并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地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就数学建模,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展开阐述。
关键词:设置问题;体验成就;合理运用数学建模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数学中我们所遇到的一切抽象东西以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晰表达出来,让人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它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数学结构,简化并具体数学中抽象的物体,以概念、运算法则等方式表现出来。
一、模型准备――依据经验,设置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模型建立成功的关键。
所以,教师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问题做好准备。
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并加以充分利用。
当学生对问题有了足够的了解后,模型的建立自然轻而易举,因此,问题情境的建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模型的准备要取材于生活,基本的要求就是易于思考代入,学生很容易就能想象到具体的情形,也就更容易理解。
最初级的建模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应用题。
有一些应用题的模型比较难以想象,所以还把问题复杂化了,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
二、模型构象――透过实际,构出想象问题情境的建立使学生有了足够的兴趣,那么模型的建立也会简单很多。
我们先根据教学的内容对实际问题做一个基本的简化,透过实际,构出假设。
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大胆假象与猜测,找出准确建立模型的方向。
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要不遗余力的鼓励、支持学生不断探索、尝试,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有足够动力。
教师在进行基本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公式、教学内容与解答用数学模型表现出来。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活动论文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活动摘要:丰富多彩的数学建模活动将从整体上实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虽然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能力提高不够显著,而数学建模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数学;建模;途径与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93—01数学建模教学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开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在进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把数学建模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虽然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能力提高不够显著,而数学建模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应注重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建模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下面就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活动的途径与方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将数学模型生活化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多年来“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设计开放性、生活化、真实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数学建模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参与的热情。
二、从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取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加以呈现。
学生最为熟悉的学校生活也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的资源库。
我们应充分挖掘校园生活中的建模素材,通过学生自主建模,主动探究,并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建模论文(精选4篇)
数学建模论文(精选4篇)数学建模论文模板篇一1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学生数学、计算机基础薄弱,参赛学生人数少以我校理学院为例,数学专业是本校开设最早的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包括内地较发达地区的学生、贫困地区(包括民族地区)的学生,招收的学生数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内地较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所处地区的经济文化条件较好,教育水平较高,高考数学成绩普遍高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民族地区由于所处地区经济文化较落后,中小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普遍抱有畏难情绪,从每年理学院新生入学申请转系的同学较多可以窥见一斑.虽然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但人数都不算多.从专业来看,参赛学生主要以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的学生为主,间有化学、生科、医学等理工科学生,文科学生则相对更少.理工科类的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他们在参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科学生数学和计算机功底大多薄弱,更多的只是一种参与.从年级来看,参赛学生以大二的学生居多;大一的学生已学的数学和计算机课程有限,基本功还有些欠缺;大三、大四的学生忙着考研和找工作,对数学建模竞赛兴趣不大.从参赛的目的来看,有20%左右的学生是非常希望通过数学建模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他们一般能坚持到最后;还有50%的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培训,想锻炼但又怕学不懂,觉得可以坚持就坚持,不能则中途放弃;剩下的30%的学生则抱着好奇好玩的态度,他们大多早早就出局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不高,是制约数学建模教学及竞赛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1.2无专职数学建模培训教师,培训教师水平有限,培训方法落后数学建模的培训教师主要由理学院选派数学老师临时组成,没有专职从事数学建模的教师.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数学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和公共课课程多,授课任务重;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占用了教师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并且还要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而参加数学建模教学及竞赛培训等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很多老师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从事数学建模的教学工作.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够强、能力欠缺,指导起学生来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且从事数学建模教学的老师每年都在调整,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另外,学校对参与数学建模教学及竞赛培训的教师的鼓励措施还不是十分到位和吸引人,培训教师对数学建模相关的工作热情不够,缺乏奉献精神.在2011年以前,数学建模培训主要采用教师授课的方式进行,但各位老师授课的内容互不联系.比如说上概率论的老师就讲概率论的内容,上常微分方程的老师就讲常微分的内容.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不知道有什么用,怎么用,不能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转化为数学建模的能力.这中间缺少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没有进行真题实训.结果就是学生既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也谈不上数学建模论文写作的技巧.虽然学校年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获奖等次不高,获奖数量不多.1.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配套措施还有待完善任何一项工作离开了学校的支持,都是不可能开展得好的,数学建模也不例外.在前些年,数学建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盼望出成绩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对老师和学生的信心不足.由于经费紧张,并未专门对数学建模安排实验室,图书资料很少,学生用电脑和查资料不方便,没有学习氛围.每年数学建模竞赛主要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兼任组长,没有相应专职的负责人,培训教师去参加数学建模相关交流会议和学习的机会很少.学校和二级学院对参加数学建模教学、培训的老师奖励很少,学生则几乎没有.在课程的开设上也未引起重视,虽然理学院早在1997年就将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列为专业必修课,但非数学专业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列为公选课开设,且选修率低.2针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措施2.1扩大宣传,重视数学和计算机公选课开设,举办数学建模学习讨论班最近两年,学院组建了数学建模协会,负责数学建模的宣传和参赛队员的海选,通过各种方式扩大了对数学建模的宣传和影响,安排数学任课教师鼓励数学基础不错的学生参赛.同时邀请重点大学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老师来做数学建模专题讲座,交流经验.学院重视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教学,选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主讲,随时抽查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严抓考风学风,对考试作弊学生绝不姑息;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一律严肃处理.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学习态度明显好转,数学能力慢慢得到提高.学校有意识在大一新生中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和相关计算机公选课,让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能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减少距离感.选用的教材内容浅显而有趣味,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建模并非高不可攀,数学是有用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可能性.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学院组织老师、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周末讨论班,老师就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分小组相互讨论,尽量不让问题堆积,影响后续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参赛学生的人数比以往有了大的改观,参赛过程中退赛的学生越来越少,参赛过程中的主动性也越来越明显.2.2成立数学建模指导教师组,分批培养培训教师,改进培训方法近年来,学院开始重视对数学建模培训教师的梯队建设,成立了数学建模指导教师组.把培训教师分批送出去进修,参加交流会议,学习其它高校的经验,并安排老教师带新教师,培训教师队伍越来越稳定、壮大.从去年开始,理学院组织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数学建模真题实训,从8月初到8月底,培训共分为7轮.学生首先进行三天封闭式真题训练———其次答辩———最后交流讨论.效果明显,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9月份顺利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竞赛结果来看,比以前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不管是获奖的等次还是获奖的人数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有了这些可喜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对以后的数学建模教学和培训工作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除了这种集训,今后,数学建模还需要加强平时的教学和培训工作.2.3学校逐渐重视,加大了相关投入,完善了激励措施最近几年,学校加大了对数学建模教学和培训工作的相关投入和鼓励措施.安排了专门的数学建模实验室,配备了学院最先进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购买了数学建模相关的书籍.划拨了数学建模教学和培训专项经费.虽然数学建模教学还没有计入教学工作量,但已经考虑计入职称评定的相关工作量中,对参加数学建模教学和培训的老师减少了基本的教学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建模的相关工作中去.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的老师和学生的奖励额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3结束语对我们这类院校而言,最重要的数学建模赛事就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了.竞赛结果大体可以衡量老师和学生的付出与收获,但不是绝对的,教育部组织这项赛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促进各个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开展.如果过分的看重获奖等次和数量,对学校的数学建模教学和组织工作都是一种伤害.参赛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肯定是有益的,绝大多数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都认为这个过程很重要.这个过程可能是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体会最深的,它用枯燥的理论知识解决了活生生的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这种解决还有部分的理想化.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山区,教育经费相对紧张,投入不可能跟重点院校的水平比,只能按照自身实际来.只要学校、老师、学生三方都重视并积极参与这一赛事,数学建模活动就能开展的更好.数学建模论文模板篇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和市场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小学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建模篇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浅谈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浅谈摘要本文论述了什么是数学建模教学,对数学建模教学与现行的应用题教学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植树问题”为例,探究了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关键词数学模型建模教学植树问题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是当今数学教育实践的方向。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和现实世界的桥梁。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教学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数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今天,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并不只是需要数学家,而是大量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际问题的各种人才,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简称MM,一般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的是确定性数学模型,广义地讲,一般表现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
数学建模是由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释验证等步骤组成的过程。
数学建模教学是指我们的课堂内外增加一些有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工是怎样发现、提出、抽象、简化、解决、处理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即“数学建模”的思想,让学生做数学,“创造”数学、交流数学、应用数学、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二、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拥有量的限制,不可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太复杂的实际问题,但从建模的过程:“观察——分析与处理——抽象——检验与修改”这四个步骤看,在小学几何概念的学习、数学公式的推导、数量关系的揭示中,也都能充分体现,如从观察铝笔盒、电视机、火柴盒等,可撇开其各面凹凸不平这些非本质特性,通过理想化处理,抽象出长方体。
(完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最新作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数学在当代社会中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应用,在许多场合。
它已经不在是单纯的辅助性工具,它已经成为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方法。
在对学生的数学教育中,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
在处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有两种基本思路:第一,主要通过纯数学的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如换元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第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那些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建模思想、公理化思想、逻辑推理、猜测—实验等。
这两类思想方法的取向有所不同,前者倾向于技术方面的,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后者更多的是一般的思考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本文试着以“数学建模”这个在社会各领域应用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切入点,探讨一下它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与渗透。
一、数学建模简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简单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
具体一点说: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建立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
更确切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很困难的一步。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
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摘要]:将数学建模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将数学建模教学收入基础教育课堂,渗透和介绍一些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本文主要从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背景、基本理念、实施过程、及素材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入手来探讨小学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情况。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教学,小学现代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并不只是数学家和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才,而更大量的是需要在各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擅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他们每天面临的大量实际问题,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无疑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彻底改变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人才。
数学建模便就此应运而生。
数学建模教学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各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经常地想到用数学去解决问题。
在数学建模风靡高等学府的今天,将数学建模教学收入中小学课堂也同样必要并且可行。
下面我就从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背景、基本理念、实施过程、及素材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入手来探讨小学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情况:一、问题提出的背景:面向21世纪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已出版,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到了数学模型的概念;同时,严世键教授也在《数学教育应面向21世纪而努力》一文中指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意味着以下一些环节:将实际问题化成可以处理的但又对原来的问题有用的数学问题,寻找或创造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包括计算方法),有时还需要对问题的解做一些解释和讨论,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质就是数学建模的能力”。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通用版【内容摘要】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去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从小学生就开始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也是一个系统、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培养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说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运用的过程;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探索、学会钻研、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思想恰恰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座桥梁。
它是一种创新性活动,这种创新性活动的能力的培养,首先须从我们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抓起。
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去引导,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是值得我们广大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也是我们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增加数学教学操作活动,培养数学建模的兴趣数学建模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繁琐复杂的,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一般可分为表述、求解、解释、验证这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候可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小学生生来就有着强烈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是他们的天性,我们要利用这种天性去唤醒隐藏在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激发出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效地实践操作活动。
例如“认识角”一课,对于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知识点,很多学生认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关,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小学生数学建模优秀范文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
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
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
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
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
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
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
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将题材设条件翻译成数学表示形式:应用题、审题、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求解选定可直接运用的数学模型第二层次:直接建模。
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
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
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
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关于小学数学建模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建模论文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一定要把握好数学建模的内涵,不能只看型丢弃核。
在建模活动过程中注意遵循小学生的儿童性、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特点。
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建模思想渗透进去,让小学生们在实践、探究、运用中形成一种建模技能,建立建模的思维方法,懂得建模的价值和重要性,合理定位小学数学建模。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建模;遵循规律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科学。
主要特点是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体系的完整性、应用的广泛性。
无论是研究数学还是学习数学,其目的是将数学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实现此目的的途径是把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模型来实现的。
“模型化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处于所有的数学应用之心脏”。
[1]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
数学建模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早已从大学向基础教育延伸。
小学阶段展开数学建模是否可行,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与贯彻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又有什么差别,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数学建模的核心本质是它更突出显现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更突出显现数学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型的取舍、分析加工过程。
数学模型的分析――求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迭代过程更完整地表现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
这样一个迭代的过程,再现出一种“微型的科研过程”,使学生耳目一新。
这不仅促进学生们数学意识的加强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们数学品质的提升。
无论是高校还是初级小学,数学建模的价值对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数学建模思想,关键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握好数学建模的内涵,如何才能展开一个完美过程,如何科学定位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下面从数学建模的实体、目标、原则、途径做一些讨论。
一、建模主体的儿童性在初级学校数学建模的主体是小学生,知识运用的特点是小学数学,因此在小学展开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一定注意掌握复杂性的适度,根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还要以“看得见、够得着”为原则,直抵学生的“最优发展区”。
浅谈小学数学建模小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建模小论文推荐文章小学数学建模的优秀论文范文热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小学热度: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范文热度: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热度: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热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建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也逐渐显著。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小学数学建模小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数学建模小论文篇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什么是数学建模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一、从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按照数学建模的思想编排,即“创设问题情境——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模型应用、拓展”的模式,只是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数学教师首先要从数学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建模思想,运用建模思想创造性的解释运用教材。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章“测量”的第一节“毫米的认识”这一内容,书中是这样编排的:1、通过插图创设问题情境:(1)、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我量出的宽比14厘米多,多------”,“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是------”这里让学生量的数学书的宽和高都不是整厘米,学生不会表述。
(3)、小精灵提出数学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2、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当测量的长度不到1厘米时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有比1厘米更短的长度单位吗?”的念头,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数学家们把1厘米平均分成10格,每1小格的长度叫1毫米,请同学们看自己的直尺,数一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厘米里有几毫米呢?”。
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毫米”这个数学模型的概念。
3、解释、应用与拓展:(1)、请同学们看实物1分钱硬币,它的厚是1毫米。
走美杯小学生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停车入库距离的计算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六年级刘美骐摘要:马路边的停车位太小不好停车,太大占用马路。
我设想通过图形计算算出最小停车位长度,以便规划停车位。
汽车停车入侧方车位,理想情况一次倒车入位,这样是4车轮以同一圆心做的圆弧运动,前外车轮到圆心的半径是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可以网上查到数值,汽车的车身,车宽,轴距也是已知参数。
通过图形计算,在3个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算出迈腾车的最短停车距离是1659mm,因为前后车位可以有一半重叠,所以车位距离等于车身长度+最短停车距离的一半等于5595mm,而现在的车位长是6000mm,这样可以每14个车位停15辆车。
关键词:停车入位距离,最小转弯半径,勾股定理一.提出问题在城市道路边常常划出停车位。
有时车位较小,车很难停进去。
但是车位大了过多的占用道路。
到底汽车需要多长距离能停入车位能。
理想情况一次倒车入位,不用反复倒车。
图1,路边侧方停车位二,初步设想需要计算的是车位超出车长的距离。
汽车不能横向走,要停入侧面的车位通常采用倒车的方法,是否能停好与进入的位置和角度有关系,问题看起来很复杂。
首先要明白汽车转弯的道理。
在网上可以查到,原来汽车前轮是转向轮,后轮是与车身平行不转向的。
当汽车前轮以固定角度转弯时,4个车轮都是以同一圆心做圆弧运动,前进和后退都是一样的圆弧运动。
1明白了这个道理,汽车停入位也是一段圆弧运动,此时为了使停车距离尽量小,汽车要以最大的转向角度做圆弧运动(图2)。
如果倒车不好理解,就考虑停车位出车的过程,车先直后退到极限,前方空出的距离就是要计算的距离,前轮最大转向,汽车就沿着圆弧出来了。
图2,汽车圆弧转弯与最小半径三,绘图与公式计算按照以上原理绘图3,汽车向前出车位。
图中E,F是汽车前轮,G,H是汽车后轮,AB 是汽车前缘,AC弧是汽车入位或出位A点的运动圆弧,矩形ABCD是车位的前方空余地,AD或BC就是要计算的停车距离。
汽车的长和宽,前后轴距都是已知数值。
小学数学教学建模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建模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被动和压抑。
其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过分强调结果记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非通过理解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概念的解释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依赖于记忆,而缺乏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深入理解。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了解题效果。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应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数学核心素养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情感和态度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
(2)从认知规律出发,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方面,由于数学建模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难以直观感受到数学建模的实际意义,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数学建模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
(1)课堂互动缺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机会,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
(2)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氛围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于建模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注重答案,忽视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能得出正确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
(2)缺乏有效引导: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使得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束手无策。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准确运用。
(1)概念讲解不够透彻:部分教师在讲解数学建模相关概念时,未能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缺乏实践操作:数学建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概念进行建模。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提高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建模论文
小学数学建模论文一、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对问题进行简化、假设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这对数学建模来说是很有利的。
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我们要求的是两车相遇的时间,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设一个未知数来代替它。
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以假设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65x+55x=270二、学生对简化的问题进行求解第三步,就是要给刚才列出的方程,进行变形处理,变成学生熟悉的,易于解答的算式,如上题可以通过乘法分配律将等式写成120x=270,利用乘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得x=2.25。
有的方程并不是通过一步就能解决,这时就显示了简化的重要性,需对方程进行一定的变形、转化。
三、展示和验证数学模型当问题解决后,就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看看得到的模型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实际生活。
如上题检验需将x=2.25带入原式。
左边=65×2.25+55×2.25=270,右边=270。
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成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与其建模的逻辑过程。
教师对于学生的这方面应进行重点肯定,并鼓励学生对同学间的数学模式进行点评。
一般而言,在点评时要求学生把相互间的模式优点与不足都要尽量说出来,这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运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也能让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得以开启思路,博采众长。
四、数学模型的应用来自于生活实际的数学模式其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立足于此,建模的实际意义应在于其应用价值。
模型应具有普遍适应性,不能是一个模型只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样的模型是不符合要求的。
所以在建模时需要考虑要建的模型是否有实用价值,是否改变一下,还能通过怎样的方法进行解题,如果数学模型只适合一题,不适合相关题,就没有建立模型的必要。
如给出这样的题目:两地之间的路程是42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5千米,火车的速度是客车的1011,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我们就可以通过刚才的模型来解题。
数学建模论文 小学高年级
数学建模论文小学高年级摘要:小学建模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数学模型?如何进行数学建模?小学数学建模一般要经历“模型准备一一模型假设一一模型建构一一模型应用”等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教学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针对学情,把准目标,处理好数学知识与儿童认知水平的关系,明确建模教学定位是“经历”而不是“掌握”从而正确处理好建模教学的两面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明确概念,了解内涵所谓数学模型就是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包括数学公式)去描述和模拟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其特点是用数学语言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形成一种数学结构。
广义地说,数学知识都是数学模型,一切概念、公式、方程式、函数及相应的运算系统都可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原名思义就是建立数学模型。
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即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方法,舍去实际问题的无关因素,保留其本质属性和数学关系,形成某种数学结构,再利用所形成的数学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有人认为建模是专家、学者的事,小学生只有能用模型,顶多给模型找个生活原型,从而加深对模型的理解和认识,根本无法建模。
笔者不认同这种看法。
其一,因为学生也有发明创造数学模型的机会和可能。
其二,当学生面临实际问题(不是单纯的数学练习题)时,无现成的方法套路可用,须通过研究探索,最后找到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经历中的第一次,也可视作建模。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年龄的特点,建模应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掌握建模的方法难度较大,因此主要培养他们的建模意识,让他们经历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第二学段的学生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已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所以应让学生初步感受建模的过程,逐步掌握建模的方法,提升利用建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过程,循序渐进数学建模一般要经历“模型准备—一模型建构一一模型应用”等环节。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建模的意义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建模的意义摘要:小学数学活动课是我国小学数学整体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研究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开展小学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小学数学建模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的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客观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知,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数学模型和小学数学建模1.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那么什么是小学数学建模呢?要了解它,首先必须要弄清楚数学模型这个概念,对数学模型这一概念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为了某一个特定目的,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
而数学建模它不但包含数学模型的建立,而且是对数学模型的求解和验证,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实际问题。
广义地讲,一般表现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
在小学,数学模型一般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的。
小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的是确定性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就是要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划实际问题,而这种刻划的数学表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其过程也就是数学的建模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数学建模论文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一定要把握好数学建模的内涵,不能只看型丢弃核。
在建模活动过程中注意遵循小学生的儿童性、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特点。
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建模思想渗透进去,让小学生们在实践、探究、运用中形成一种建模技能,建立建模的思维方法,懂得建模的价值和重要性,合理定位小学数学建模。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建模;遵循规律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科学。
主要特点是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体系的完整性、应用的广泛性。
无论是研究数学还是学习数学,其目的是将数学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实现此目的的途径是把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模型来实现的。
“模型化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处于所有的数学应用之心脏”。
[1]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
数学建模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早已从大学向基础教育延伸。
小学阶段展开数学建模是否可行,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与贯彻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又有什么差别,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数学建模的核心本质是它更突出显现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更突出显现数学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型的取舍、分析加工过程。
数学模型的分析――求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迭代过程更完整地表现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
这样一个迭代的过程,再现出一种“微型的科研过程”,使学生耳目一新。
这不仅促进学生们数学意识的加强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们数学品质的提升。
无论是高校还是初级小学,数学建模的价值对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数学建模思想,关键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握好数学建模的内涵,如何才能展开一个完美过程,如何科学定位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下面从数学建模的实体、目标、原则、途径做一些讨论。
一、建模主体的儿童性在初级学校数学建模的主体是小学生,知识运用的特点是小学数学,因此在小学展开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一定注意掌握复杂性的适度,根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还要以“看得见、够得着”为原则,直抵学生的“最优发展区”。
要合理定位数学建模的难度、深度、温度、适度,不仅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又要学生经过探索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基于建模主体的生活经验。
数学建模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将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素材及时融入到学习课堂中,把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自然环境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系的各种因素,巧妙地转化为儿童日常生活数学问题的火热思考,把其当做解决问题的支撑物来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价值性;让学生抓住问题的锚桩,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生活经验,促使学生用积累的经验感受问题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尽快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尽快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2基于建模主体的认知水平。
基础教育实施数学建模,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
首先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是遵循和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切;再次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一定要分层次逐步推进实施;最后是把握数学建模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等的特点。
这样不仅有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创造意识。
3基于建模主体思维特点。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让学生通过建模形成一种技能,形成一种数学的思维方法,并能用这些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如:小学数学“平均数的认识”这一讲,平均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知识,并且这个抽象的知识隐藏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教师要利用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多次进行评判解读、整理数据,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推进数学思考的有序进行,这种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出平均数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建模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初步感知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适合学生水平的数学建模过程与方法,是让课堂更为灵动更为精彩的活动。
二、建模目标的指向性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建模”教学一不是培养科学前沿的高级人才和数学建模竞赛拔尖生,二不是纯粹为了与初、高中衔接进行的数学建模法的训练,而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
让小学生在生活中能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迫切地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就要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建构模型,让学生体验建模过程并且形成建模思想。
1.培育学生建模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入现实生活和学科为问题情境的探索性例题,让学生明确怎样应用数学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并学会积极参与建模的创造过程,从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功能。
教师要站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把渗透数学建模的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和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简而言之,我们从教的角度讲,数学建模就是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思想的过程。
我们从学的角度讲,就是自主探索、发现建构、自觉应用的过程。
然而贯彻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注重了数学教学的形却忽略了数学建模的核。
大批教师缺乏数学建模的思想意识,更缺乏指导数学建模的策略,建模之路艰巨漫长。
2让学生体验建模过程。
数学建模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在根据数学规律进行推理求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应用现实问题的过程。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数学建模则是让学生重在体验建模的过程,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感受数学形成和创造的过程。
[2]笔者认为数学建模探究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把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意识贯彻在实际生活问题中,认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慨括,建构模型,解决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
3让学生形成建模思想。
使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观察、测量、分析、总结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透过现象更能够抽象、概括其问题的本质,尝试具休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建立问题解决数学模型,进行信息分析处理,提出假设,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特定的数量关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形成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它的价值所在,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模型的建立不是最终日的,小学生形成模型意识,建立思维方法,反过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自我的数学建构,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根本的目的。
三、建模思想的渗透性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数学建模的核,不要让建模成为形式的过场,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建模思想渗透进去,让小学生们在实践、探究、运用中形成一种建模技能,建立建模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更系统、更完整,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加深理解建模的过程和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在创造中学习。
1数学建模在教材中选取。
教师首先要从建模的角度对教材进行解读。
小学数学教材中,部分内容已经按照:“生活情境――抽象模型――模型验证――模型解释与应用”建模的思路进行了编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建模思想,还要精心没计、精心选择列入教学内容的实际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文际问题数学化,构建模型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理清适合用建模思想展开教学的内容。
教师用数学建模思想解读教材内容,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数学建模。
要把适合数学建模的教材很系统的理清楚,最后考虑怎样进行数学建模,怎样准确的运用建模思想展开数学教学。
2数学建模在课题中延伸。
数学建模的课堂教学是更能体现情境性、探究性、发展性的教学,其重点是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开发、思维的激发、思想的熏陶。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打通学科界限,促进学科相互融通的唯一途径。
比如小学六数教材安排的探索与实践是:第一,动手实体操作。
画规定高和规定面积的几何图形,选择小木棒制作正方体、长正方体框架,长方形纸采用不同方法卷成圆柱体进行比较、计算、发现、探究。
第二,调查具体分析――调查日常生活中所用家具、家电包装的尺寸并计算周长、面积、体积;测量圆柱形易拉罐的容积,并与标示尺寸作比较;寻找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等。
第三,拓展实际应用一――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根据公式计算家庭恩格尔系数;根据公式测算同学朋友的标准体重和健康状况:第四,数学规律发现――探究规律。
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为高,可以画出无数个即符合要求又形状各异的三角形。
教师引导学生画后比较,让学生不但发现开放的价值所在,还要明白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的功效。
长方形卷成圆柱体这是学生平常耍着玩的举动,但是要在玩中明白卷法的同与不同,并把类似问题迁移到生活中,比如:同样的材料围粮囤怎样才能使容积最大等。
将教材中某些适宜建模的内容与相关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明确指示建模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延伸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配合教材具体内容,制作教具、学具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活动。
如:利用求长方体的知识让学生设计制作电视、电冰箱的保护套;利用比例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建筑物的高度等等。
3.数学建模在实践中拓展。
目前不同版本的教材,增设了“实践与综合运用”与“你知道吗?”这样的教学内容,很有利于在实践活动课上,对学生进行建模指导。
基于教材内容的需要,把各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其融入生活情境,创构巧妙的“建模问题”当做实践活动课主题。
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奇妙的图形密铺”,可以把它拓展成为教室、卧室等房间装潢提供科学美观的密铺方案。
开展这样的建模拓展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自我开拓能力,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它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和创造能力方面可喻成是“建模之上的建模。
”参考文献[1]王明刚.利用数学建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2]陈骑兵.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1,6.【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2A-0013-01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利用建模的方法,使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拉近数学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距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想。
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数学建模高效达成,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