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

合集下载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分析(已审阅)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分析(已审阅)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分析这套试卷总体上来看保持了西城一贯的稳重风格,在努力贴近考纲要求的同时保守。

无论是在阅读量上还是在总体的难度上,题型的微调和考察的内容上,都有自己对高考的看法和猜想。

虽然依旧保守,还略有抄袭海淀一模的嫌疑,但作为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试探性和测量性的考试,值得各区同学一做,根据本试卷的结果来调整复习方向和重点内容。

【材料阅读】贴近高考考纲要求的增强对经典文学作品考察力度的要求,在海淀一模考察老舍后考察了沈从文,算是迎合考纲。

沈从文也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大家,对他的考察无何厚非,然而更具备北京特色的京味儿作家更值得高三同学关注。

不过京味作家除了老舍,其他的也就刘心武、刘恒、汪曾祺了,像王朔石康等人目前来讲还没有理由和资质出现在考卷上。

建议高三的考生们可以看看汪曾祺的作品。

一是天真质朴,对写作有帮助,二是老舍之外最有可能会考察到的,即使没有直接考,拿来作为作文材料也是蛮不错的。

【古诗文】古诗不说了,柳宗元的《渔翁》题目也是很规整的那种,主观题的第二道是诗论,难度是高考卷的难度,中等及偏上的同学不应被扣超过3分,否则是一定是复习方向有问题。

文言文颇有新意,考的两段文字的对比阅读,一段是经典的《资治通鉴》,另一段是《明皇杂录》。

考点设置也比较到位。

很值得一练,而且这种对比阅读的形式也值得大家注意,今年很有可能就是这种考法。

【大阅读】大阅读是西城二模卷子中最大的亮点。

北京二模各城区都考小说,原本是约定俗成的事儿。

全国高考大多数考的都是小说阅读,北京十年来坚持散文的考察,最近隐隐然有向全国卷看齐的架势。

但突然考察小说不大可能,中间需要一个过渡环节,也就是加强写人叙事类散文的考察。

西城二模正是如此,此中自有真意,同学们要注意调整复习方向和重点。

【作文】没什么好说的,第一个属于抄袭,早被外地高考考过,跟海淀一模的第二个作文题区别都不大,第二个估计好多孩子没看懂。

属于看上去很美,感觉也还挺有范儿,实际上不咋地的俩题目。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

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

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

《汉书》中说:“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

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民随畜牧,逐水草”。

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移。

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

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

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取材于高心怡等作者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2020年北京西城区高三年级(下)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西城区高三年级(下)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西城区高三年级(下)二模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课题。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于地下,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

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发掘中,意大利对遗址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策略,即在原地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

这就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画面,还能透过建筑破损直观地展现出古罗马时期建筑的材料、构造及建造工艺。

经此保护的古城遗址,既是一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部关于建筑的“活的教科书”。

从17世纪起,北京琉璃厂便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但是对这种“仿古一条街”的做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原真性”的清代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做工地道的清式“新建筑”,那么这里只能算作历史风貌区,而不能算作历史文化街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

而且,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能和文化活力,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

(取材于陈思等作者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历史建筑能够反映本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

B.对历史建筑废墟的原真性保护意味着不能翻修重建。

2020年6月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阅卷及评分相关说明 (课件36张)

2020年6月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阅卷及评分相关说明 (课件36张)

13.下面诗句都有“蝶”,与“春浅香寒蝶未游”中“蝶”的形象特点相似的一项是
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B.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C.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杜甫《蝶江之畔语独的步运寻用花,》相)似在 (形王象驾特《点雨,晴愁》。)
(黄形巢象《呈题现菊,花虚》。)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 B.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 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 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10.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6分)
参考答案:
合理的对举举例(不完全罗列)
同:关注获得个人好处,往往一味随声附和,1对、国公事和贻私害、无个穷人。和集体 2、附和、阿谀、谄媚、奉承
和:注重谋求国家利益,能够调和不同见解,有利调于和国、家直治言理、。仗义执言、公正
(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7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
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注】①夫子:此处以及下文中的夫子,均指公叔文子。 ②时然后言:到应该说话 的时候才说话。 11.从公明贾的回答来看,公叔文子是如何为人处事的?“其然?岂其然乎”反映了 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哪些主张?请简要说明。(7分)

2020年6月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阅卷及评分相关说明 (课件36张)

2020年6月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阅卷及评分相关说明 (课件36张)
2020年6月西城区模拟测试 高三语文阅卷及评分相关说明
西城区中学语文教研室
2
1
五次测试协同备考 核心内容反复强化 题型样式互补呈现
跟进路径因生制宜
2020/6/11
2
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1、核心话题: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 2、核心话题展开角度:
河流与文明发展 河流与生态维护 河流与生态修复 3、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实际应用
8
二、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阅读与鉴赏 • 不同文本彼此关照,叙事说理兼备 • 说理,结构;叙事,形象 • 理与据的呈现面貌,形象与特点的立足平台。
2020/6/11
9
⑴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 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1、公叙将事有齐、国说,理桓兼、具襄、文、武将皆相之
2020/6/11
基本概念都比较熟悉, 话题的知识平台生活平 台特征比较突出,一些 知识性陈述直接作为判 断出现在文段中。
3
判断
• 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
•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
判断
•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 • 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特称)判断
判断
2020/6/11
4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B.河流哺育了人类文明,影响着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 C.连年的洪涝灾害,最终造成了玛雅文明的分崩离析。 D.兴水利除水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的一项是(3分)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语文2017.5 本试卷共9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吃一口在太空中孕育出来的食物早就是一件离普通人很近的事了。

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很多就有可能是太空来物。

人们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何最近吃到的甜瓜更甜更脆了,吃到的黄瓜更大更嫩了?这背后的技术就是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却不为人所熟知的“航天育种”。

实际上,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甲。

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搭载上天,要经过多重筛选,搭载种子在纯度、净度、发芽率上必须符合国家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的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13-14%。

每份搭载种子数量,小粒作物一般应在3000粒以上,大粒作物一般应在1000粒以上。

搭载资源非常有限,每次都是两三公斤的量,每次一百种左右。

第二阶段是乙。

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因素使植物产生各种基因变异。

一般来说,种子搭乘卫星上太空转一圈,便能诱导其“变”出更优良的品质,比如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更美的花朵。

第三阶段为丙。

种子随着搭载的航天器返回地球后,随即要进行地面选育工作,包括地面种植、观察、突变体筛选、遗传稳定性鉴定等工作。

因为种子的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必须要将这些种子全部种下去,繁殖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

这个过程很漫长,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对于“航天育种”这一新事物,人们还存在很多知识上的困惑。

比如,航天育种是不是转基因?有很多人疑惑于这个问题。

西城区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题及答案

西城区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题及答案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二模试题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

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

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

《汉书》中说:“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

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民随畜牧,逐水草”。

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移。

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

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

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取材于高心怡等作者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逐题解析

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逐题解析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考试逐题解析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

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

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

《汉书》中说:“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

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民随畜牧,逐水草”。

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移。

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

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

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取材于高心怡等作者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字版)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字版)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字版)2020年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5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课题。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于地下,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

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发掘中,意大利对遗址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策略,即在原地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

这就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画面,还能透过建筑破损直观地展现出古罗马时期建筑的材料、构造及建造工艺。

经此保护的古城遗址,既是一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部关于建筑的“活的教科书”。

从17世纪起,北京琉璃厂便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但是对这种“仿古一条街”的做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原真性”的清代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做工地道的清式“新建筑”,那么这里只能算作历史风貌区,而不能算作历史文化街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

而且,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能和文化活力,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

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逐题解析

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逐题解析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考试逐题解析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

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

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

《汉书》中说:“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

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民随畜牧,逐水草”。

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的一项是(3 分)移。

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

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

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北京西城2020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北京西城2020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语文 2020.6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

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

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

《汉书》中说:“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

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民随畜牧,逐水草”。

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移。

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

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

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深刻检讨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对统治者的贪婪与奢靡进行了指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②荀子常用类比的方法来说明道理。

比如《劝学》中的句子:“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追慕古代英雄刘裕的辉煌业绩,感慨万千。

用“想当年,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赞美。

④同样是写秋景,词人的风格却有所不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一句“______”来概括秋天万物的生机勃勃,词风磅礴而大气。

而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却刻画了“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景象,词风婉约而伤感。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2.按要求作答。

学弟学妹向你请教阅读经典名著的经验,请你以《平凡的世界》《呐喊》《红楼梦》中任意一部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给他们提供一些阅读建议。

要求:条理清楚,建议具体可操作。

150字左右。

3.按要求作答。

请你以“______中的温暖”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横线上只能填写《老人与海》《红岩》《边城》中的一部。

150字左右。

4.按要求作答。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你从孔子下面这些言论中读出了什么教育思想?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分析。

要求:可任选一条,也可针对下面多条来谈。

对所选内容的理解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150字左右。

①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③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④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谒文山祠【1】[明]边贡【2】丞相英灵魂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

大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

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

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

2021年,用“龙”飞船将人类聚居地组成部分的两个居住单元、两个生命支持单元和两个供给单元运至火星。

2025年,实现首批志愿者登陆火星。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6月13日)材料二: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

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

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特别是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2020.5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课题。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于地下,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

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发掘中,意大利对遗址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策略,即在原地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

这就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画面,还能透过建筑破损直观地展现出古罗马时期建筑的材料、构造及建造工艺。

经此保护的古城遗址,既是一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部关于建筑的“活的教科书”。

从17世纪起,北京琉璃厂便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但是对这种“仿古一条街”的做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原真性”的清代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做工地道的清式“新建筑”,那么这里只能算作历史风貌区,而不能算作历史文化街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而且,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能和文化活力,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

(取材于陈思等作者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历史建筑能够反映本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

B.对历史建筑废墟的原真性保护意味着不能翻修重建。

C.原真性保护指的是要保持历史建筑原初的倒塌状态。

D. 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凋敝的“原真性”尚存有争议。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对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的一项是(3分)A.发掘历史建筑遗址建展馆B.保持历史建筑的原初形貌C.保护历史建筑残件不改动D.延续历史建筑的传统功能材料二1964年,在意大利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一次提出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

如今,“整体性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普遍共识。

英国什罗普郡塞文河畔的铁桥峡谷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铁桥峡谷不仅拥有代表英国18世纪科技与建筑水平的地标性建筑物-世界第一座全部用铸铁预制件建造的铁桥,峡谷中心地带的铁桥镇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当初的矿区、矿井、高炉、厂房、车间、仓库等工业设施,步行道、电车轨道、铁路、运河等交通运输网络,以及工人住宅等生活设施。

不仅如此,铁桥峡谷塞文河两岸的森林依然茂密如初。

从工业设施到实体建筑,再到生态景观,今天的铁桥峡谷实景与18世纪的历史照片几乎完全吻合。

由于完整保存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链条,以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建筑风貌,铁桥峡谷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历史名城扬州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

扬州老城区水城一体、城池形态清晰完整:城内唐宋遗址、明清遗址并存,有30多处古代私家园林,592条古街古巷纵横交错,临街沿秩的老房旧屋鳞次栉比。

扬州提出“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建筑风貌、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居民生活”的发展原则,老城至今有保存完好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群484处,近8万居民生活其中;40多户园宅一体,住户们在自家院落筑池叠石、修亭建廊,老城区延续了“青砖复瓦清水墙,深巷小院有人家”的传统生活场景和居住氛围、不仅如此,截至2014年,扬州还利用历史建筑建立了109座特色博物馆。

如果把扬州老城看作一个整体博物馆,那么109座特色博物馆就是专题馆,这就把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与原生环境统一起来,变“孤岛式”的静态保护为整体性、开放性的动态保护,原生地居民点为历史建筑的继承者和保护者,“保”下来的历史建筑便“活”了起来。

(取材于潘梦琳等作者的文章)3. 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历史建筑“整体性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整体性保护已成为保护历史建筑的普遍共识。

B.整体性保护是指完整保护地标性的历史建筑。

C.原汁原味地保存历史建筑以及相关历史风貌。

D.将静态的历史建筑与动态的居民生活作整合。

材料三在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地方的现代化建设似乎形成一对矛盾。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城市建设中曾经大规模拆毁老旧街区。

当时即有学者呼吁:原真性的历史环境也是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保护。

广大市民也积极参与,与学者一道推动日本各地立法保护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

如何兼顾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本地现代化建设?法国巴黎玛黑区采用了文化复兴策略,即通过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

玛黑区有许多十七、十八世纪的巴黎贵族府邸,也有十九世纪的工业建筑遗存。

1980年前后几年,玛黑区建立的6个图书馆、13个博物馆、10个剧院、6个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几乎都是对历史建筑的重新利用。

玛黑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分散于各处,为了方便游人穿行观赏,玛黑区开放部分历史建筑的内部通道,扩增步行通道数量,将一个个非连续的、碎片化的历史文化“孤岛”联缀起来。

为了提高知名度,玛黑区每年举办“玛黑嘉年华”,在各类历史建筑中举办音乐会、美术展、歌剧、历史展等,所有活动均对公众免费开放。

这种将历史建筑与当代艺术紧密结合的文化创意,不仅吸引了世界众多主流文化团体参与,还普及了文化知识,提升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了人们保护历史建筑及其历史风貌的责任感。

当然,解决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建设这对矛盾并不轻松。

比如:许多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滞后于新建街区;各地管理决策者对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方面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文化投资者则更加着眼于经济收益……可以说,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整体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取材于张兵等作者的文章)4.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分)A.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B.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都有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C.开发历史建筑的文化资源或可缓解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

D.解决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改变投资者的着眼点。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

(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苏子瞻酷嗜陶令①诗,贵.其淡而适也。

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

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

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顾吴②,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之。

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

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

里呙氏,世有文誉,而遂溪公③尤多著述。

前后为令,不及数十日,辄自罢去。

家甚贫,出处志节,大约似陶令,而诗文之淡亦似之。

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

公之出处,超然甘味,似公之性;公之性,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似公之.文。

故曰公自似者也。

今之学陶者,率如响拓④,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故不类。

公以身为.陶,故信.心而言,皆东篱也。

余非谓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实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发已知向慕⑤公,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始获尽三世之藏。

吴川者,公仲子,高才邃学,为令以.伉直著声,阅数月亦去,遵先辙也。

怀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帙。

吴川自出机轴,气隽语快,博于取材而藻于属辞。

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所谓秋水芙蓉也。

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

余邑不能文而耻言文,最为恶习。

独呙氏能世擅其业。

噫!彼安知乌衣诸郎⑧,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取材于《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注】①陶令:陶渊明,字元亮。

曾任彭泽县令。

②顾吴:顾恺之和吴道子,历史上擅长着色的画家。

③遂溪公:即后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县令。

④响拓,指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

⑤向慕:向往思慕。

⑥乌衣诸郎: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于乌衣巷,他们的子弟被称“乌衣郎”。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其淡而适也 贵:看重。

B.日薄.山而岚出 薄:靠近。

C.故信.心而言 信:相信。

D.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 梓:刻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风值水而.漪生 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 B.元亮以.之 为令以.伉直著声 C. 非淡之.本色也 似公之.文D.公以身为.陶 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B.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不是说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说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C. 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D.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与遂溪先生比,大概平淡而外的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的“淡而适”,有自然界中“漪生”“岚出”一般的美妙。

B.那些像陶渊明一样追求“淡”的人,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

C. 遂溪先生的文章“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与陶渊明的作品神似。

D. 作者期待呙氏家族的“文誉”及创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10. 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什么?以文章第一段文字为例,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

(6分)(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

(共7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②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③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11. 简要概括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特点?就君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结合具体文句,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