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课件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 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 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 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 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 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 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二、实验探究
1.剪一剪:剪出4组纸条(单位:cm)。
(1)6、7、8 (3)3、6、10
(2)4、5、9 (4)8、11、11
(1)6、7、8 (3)3、6、10
(2)4、5、9 (4)8、11、11
第(2)组和第(3)组不能摆成三角形。第(1)组和第(4) 组能摆成三角形。
2.想一想:探究三张纸条在什么情况下能摆成三形。 各组中的长度关系有什么关系?
1.在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cm)
√
√
2.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7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 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 么? (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 是什么?
(1)3+4=7
答:不能摆成三角形。
①6+7>8 ②4+5=9 ③3+6<10 ④8+11>11
7+8>6 4+9>5 10+6>3 11+11>8
6+8>7 9+5>4 10+3>6 11+8>11
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应用深化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规律,你能用 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教版 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业设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业设计教材来源: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主题:三角形适合对象:四年级一班学生作业性质:课后作业设计者:一、作业目标1、会判断两点间哪条线段最短,并会说明理由;2、会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得与大于第三边”解决生活中得实际问题。
题目序号 1 题型问答题作业题指标目标指向能力层级题目难易度完成用时(分钟)目标1 基础容易3分钟图书馆小明家学校题目序号 2 题型判断题作业题指标目标指向能力层级题目难易度完成用时(分钟)目标2 基础容易3分钟(1) 6cm ,4cm, 3cm ()(2) 1cm ,2cm, 3cm ()(3) 5cm ,7cm, 11cm ()(4) 5cm ,5cm, 5cm ()题目序号 3 题型解决问题作业题指标目标指向能力层级题目难易度完成用时(分钟)目标2 拔高题适中5分钟3 43 5 3题目序号 4 题型解决问题① 3 3 3作业题指标目标指向能力层级题目难易度完成用时(分钟)目标2 拔高题适中2分钟4、一个巨人得腿长就是1m28cm,她一步能走3m吗?为什么?能摆出()种三角形题目序号 5 题型解决问题作业题指标目标指向能力层级题目难易度完成用时(分钟)目标2 拓展题较难5分钟长就是多少厘米?最短就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数)三、评价标准1、第1题能准确判断走中间得线段最短,并能说出判断理由就是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第2题能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得与大于第三边准确判断哪组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3、第3题能选择合适得小棒围成不同得三角形。
4、第4、5题能根据三角形得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得实际问题。
四、评价、反馈得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反馈。
采用书面评语与等级评价相结合得评价方式对学生得作品进行评价。
这种反馈形式能够比较全面得了解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得掌握情况,也就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培养与提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会用三角形的特性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来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讨论的能力,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
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定理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概念,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来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概念,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特性。
3.讲解:教师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在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以及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学会用三角形的特性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渡,既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知识,又为之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2.教学难点: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4.采用讲解法,教师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线段等教具。
2.准备PPT,内容包括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实例讲解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和线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特点和关系?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二课时《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 教学课件PPT
(2) ×
4
5
49
5
9
(4)
8
11 11
探究新知
(1)
√
6
7
8
(2) ×
4
5
9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
130
6
10
(4) √8
8 11 11
111
易错举例
判断:4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首尾相连地摆成一个三角形。
(其中2根小棒可以摆成三角形的一条边)
( ×√ )
错题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完全掌握三角形 3条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 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探究新知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 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探究新知
例4.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 (1)6、7、8。 (2)4、5、9。 (3)3、6、10。 (4)8、11、11。
每组纸条都能摆出三角形吗?
我们来做个实验。
探究新知
(1) √
6
67 7 88
(3) 3 6 10
温馨提示:
只有当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 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 等于或者小于第三边,都不 能围成。
巩固拓展 判断下面哪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
(1)4 3 5 √ (2)2 6 7 √ (3)4 4 9 (4)3 9 8 √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 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注意是线 段的长度,不是连接两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
什么样的图形是 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难点: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模型,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生:我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很好!这就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验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生:我发现,只要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师:很好!这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成立的。
3.巩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师生共同完成课本P44例1。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4,我们一起完成例1。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44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P44的练习题,巩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1)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3cm、4cm、5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生:周长是3cm+4cm+5cm=12cm。
师:很好!这就是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45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P45的练习题,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个性质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6.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P46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板书设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3cm ,8cm, 5cm (×)
因为 3 + 5 = 8, 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6cm, 4cm, 3cm
因为 6+4>3 6+3>4 4+3>6
只要较短的两条线段 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 线段,就能围成三角 形;否则,就不能围 成三角形。
所以能围成三角形。
判断下面哪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2厘米 4厘米 6厘米
1、4cm,9cm, 5cm ( ) 2、8cm ,7cm, 6cm ( ) 3、3cm ,10cm, 5cm ( )
4. 7cm ,15cm, 9cm ( )
4、请你算一算
小明要取三根小棒。他已经取了两 根,第一根长4厘米,第二根长7 厘米。第三根取几厘米就一定能围 成一个三角形?
7 44
745 746 747
(取整你分认米为数最)有可能是哪种?
533 534 535 536 537
3
3
5
5
5
3
dog
用长度为2cm、2cm、6cm、6cm、6cm 这五条线段中的任意三条线段拼成一个
三角形,你能拼成几种不同的形状?
6
6
2
6
6
6
用15根等长的火柴棒摆成的三角形中, 最长边最多可以由几根火柴棒组成?
3、请你设计。 公路两侧有A、B两个村子(如图),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小 明 上 学 线 路 图
1、我上学有几条路可以怎么走? 2、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10
6 3
10
6 3
10+3>6 10+6>3 6+3<1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这一内容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四边形、多边形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他们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课时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PPT。
2.教学素材:三角形模型、直尺、剪刀等。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三角尺等,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课件
6
5
7
30.11.2020
返回
30.11.2020
数学课本第86页第4题
√
√
×
√
30.11.2020
姚明,篮球明星,身高2.26米,腿长1.31米, 被称为“小巨人”。
你相信姚明一步能跨出两米多吗?
他一步能跨出三米多吗?
30.11.2020
你记得课前老师曾经给你们出示的小棒吗?开 始出现的两根分别为10厘米和6厘米,而第一次增 加的第三根小棒长7厘米,现在你有什么想法吗?
(3) 以长为3cm、5cm、7cm、10cm、12cm的五条线
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__5__个三角形。
4米
4米
如果我们选择了两根4米长的斜梁,那横梁的 长度可以是几米?(保留整米数)
30.11.2020
返回
4米 4米 4米 4米 4米
4米
1米
2米
3米
4米
4米
7米
4米
4米 4米
4米
4米
30.11.2020
5米
4米
4米
6米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那你们猜猜第二次换上的小棒长多少呢?
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条边始终是10 厘米和6厘米,但在加入另一条边时,有时能形成 三角形,有时就不能 , 你想到了什么?
10厘米 6厘米
7厘米
30.11.2020
挑战自我 (1)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 ×)
(2)因为a+b>c,所以a、b、c三边可以构成三角形.(× )
不能围成三角形。
大胆猜想: 第第与角三四第形组组 呢三56 ?根67 小172棒√√存在566567++++++什677711么>>2>>2>>1576两关726根任系只最能小意时要长围两棒两边,成不边的条就三能的长短 能角和围边 摆度形大成的 成。之于和 三三和(第大 角?三于 形) 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难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活动教学: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三角形模型、尺子、剪刀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引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形模型和工具,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掌握程度。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本章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探究和发现三角形的这一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如何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活动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例和活动材料。
2.三角板和直尺。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呈现(10分钟)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三角板和直尺制作一个三角形。
然后每组展示自己的三角形,并说明为什么自己的三角形符合三边关系。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黑板和粉笔,尝试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给定两边长度,求第三边的长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边关系的》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边关系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边关系的》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能够运用三边关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能够构成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灵活运用和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几何图形、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自行车架、三角板等,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产生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然后,通过几何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测量和记录三角形的三边长度,验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三边关系》简案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新光小学周杨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学具准备:三边关系试验报告单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2、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1、是不是任意取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2、实验验证:5、6、12厘米,这3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三角形?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
三、猜想验证,发现规律1、操作指导。
2、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师巡视,并指导)3、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4、总结概括。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四、深化认知,拓展应用1、快速判断。
1、4cm ,9cm, 5cm ()2、8cm ,7cm, 6cm ()3、3cm ,10cm, 5cm ()师:为什么围不成?你是怎么判断的?2、出示P82例3图3、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课件演示)公园里有一条这样的路,路的两旁是草坪,为什么很多人都往草坪中间走?五、回顾新知,总结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你学了这节课的内容有什么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教师:张剑 上课班级:四年级 授课科目:语文 教学时间:2019 年4 月 26 日
教学内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1、2课时
教材解读: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力求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判定如何才能搭成三角形,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操作验证、修改完善、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最终发现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这一特殊关系。
(1)3、4、5(2)2、2、6(3)2、3、5
提出问题:在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
让学生先充分地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所以呢,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这一组进行判断,就可以代表三组了。
回顾旧知识,明确目标
复习导入
1.三角的特征有哪些?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连接
二、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观察主题图,说一哪一条路最近?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课件出示:课本62页例3情境图
(1)师:这是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学生可能回答如下三种情况:
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三角形)
师:大家看,小明家直接到学校的这条路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而从小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的这条路线是三角形两条边的和,从小明家到商店再到学校的这条路线也是三角形两条边的和,看来这奥秘还和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边)
师:这奥秘就隐藏在三角形的三条边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角,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等知识。学生对于平面图形边的关系的探索也并不陌生,在以往探究平面图形边的特点的过程中,学生用到过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等策略方法,有一定的策略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一性质判定给定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a、小明家→邮局→学校
b、小明家→学校
c、小明家→商店→学校
(2)师:在这几条路中哪条最近?为什么?(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3)师小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最近,其实还和我们这节课所学知识有关呢!
你们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三角形)
4、验证结论。
师:这个结论全面吗?是否适合任何一个三角形呢?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边的长度,验证一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发现了一个有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重要结论,那就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板书)。
师:同学们现在能说说小明家到学校为什么走中间那条路最近吗?(学生说说)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出认识的生活情景,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容易产生亲近感。但后来的知识障碍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必须用一种新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用先准备的纸条来动手连一连,看是不是任意三条都可以连成三角形?
用谈话的形式进行小结,较好的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回顾与整理,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概括,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反思、评价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多元评价中得到提高。
五、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完成练习
师: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1、判断:下面哪组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
说一说你从中发现的规律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1、明确任务。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四根小棒(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和一张表格,任意选出三根小棒,用它们来围成三角形,并填好表格。
师: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设计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巩固所学,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课后反思:
学生在思考“能围成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发现两条短边的和比另外一条边长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当时由于我考虑到为后面的“任意”二字做铺垫,并没有对学生的这个答案做过多的评价。其实这是判断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一种最优化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束缚在教材的条条框框中,而忽视了班上少部分同学的灵感和智慧。在课堂中,如果我能及时捕捉这一信息,并因势利导,我相信本节课,不仅能找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还能找出能否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最优化方法,一定会为本节课增色不少。
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同学们都同意前面的出的结论吗?有不同意见吗?
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用不能围成的一组数据,如“3、4、8”举一例:3+8>4,那为什么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师:看来我们前面发现的这个结论不够全面.还能怎么修改一下呢?
进一步得出结论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补充完整)
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猜想——验证——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谨性。
教学重点:
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
教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厘米)
能否围成三角形
其中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的大小关系(横线上填数字,圆圈里填“>”、“<”或“=”)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任意选择三根小棒,动手操作,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同桌合作,一人操作,一人填写表格,做好记录。
*进行四次实验。
2、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展示结果。
(1)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在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