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新人教版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

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

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例1、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评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例2、“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

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

“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一、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

2.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修辞、节奏。

3. 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难点: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包括意象、修辞和节奏。

3. 示范:以一首古代诗歌为例,展示欣赏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自主欣赏一首古代诗歌,体会其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教案(后续章节待补充):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

2.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修辞、节奏。

3. 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难点: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等。

2. 提问:同学们对古代诗歌有哪些了解?二、讲解1. 教师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包括意象、修辞和节奏。

2. 举例说明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山水、花鸟等。

3.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讲解古代诗歌的节奏特点,如平仄、韵律等。

三、示范1. 教师以一首古代诗歌为例,展示欣赏方法和技巧。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四、练习1. 学生自主欣赏一首古代诗歌,体会其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

古代诗歌阅读教案“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文字,是作者发挥想象并浓缩在心中的一幅至美图画,一字浓缩数语,一句就是一个场景。

因此,读懂诗歌,须字斟句酌,善于想象,不可操之过急,浮于表层,不求甚解地盲目去做题。

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在考场上,读懂是做对的前提,读是第一位的,具体到每一首诗,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诗。

一、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2.2017年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交代了写作缘由(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②表明了对象(元九、李二十);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戏赠)3.2017年北京卷晓行巴峡①点明了写作时间(晓);②表明了事件(行巴峡)4.2016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①交代了写作地点(金陵);②表明了事件(望汉江);③明确了诗歌题材(即景抒怀诗)5.2016年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①交代友人(裴秀才迪);②交代事件(同友登台远眺);③暗示手法(借景抒情)6.2016年山东卷水仙子·舟中①交代了地点(舟中);②暗示了题材(羁旅行役诗)7.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①点明了写作时间(夏日);②交代了事件(游山家);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④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闲适愉悦)8.2015年全国卷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羁旅思乡诗);②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看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 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培养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诗、词、赋、散文等不同体裁的特点2.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意象、意境、情感、音韵等3.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题目、分析意象、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等三、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2.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和鉴赏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 实践活动法:布置相关的写作和鉴赏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准备1. 教材:精选古代诗歌文本,涵盖不同朝代和风格的代表作品。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4. 作业布置:提前准备相关的写作和鉴赏作业,以便于课堂讨论和反馈。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首著名的古代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和鉴赏方法。

3. 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4. 实践:让学生尝试解读和鉴赏一首古代诗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写作和鉴赏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古代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诗歌的音韵美。

2. 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达成目标】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2、探究命题特点与规律3、分步骤积累各点的相关知识,了解解题的技法【课时安排】总说一课时,形象两课时+训练1课时,语言两课时+训练1课时,表达技巧三课时+训练2 课时,思想感情及内容2课时+训练1课时,合计15课时第一课时总述一、考纲总览(见《名师一号》教师用书P251)二、探究xx年诗歌题的特点和规律17套试卷体现如下的特点和规律:1、选材丰富,题材广泛共选用诗歌20首,其中晋诗1首,唐诗4首,宋诗4首,宋词2首,元曲2首,元词1首,清诗5首,近代诗1首。

逐步打破了以往以唐诗、宋词甚至元曲为主的局面。

唐诗依然是重要的考查形式,但宋诗的地位正不断加强,其他时代的诗也悄然进入了出卷人的视线。

题材广泛体现在既有山水田园的,也有闲居逸趣的,有羁旅怀乡的,有咏物抒怀的,也有送别友人的,有写边塞风光的,还有写农村生活的。

2、作者熟悉,诗歌陌生3、题型稳定,分值灵活。

4、考查内容全面,综合性设题成为共性。

(1 )划分层次,分析句子的结构、作用渐次走向前台。

(2)意象把握仍是重点。

(3)综合性命题已成为共识。

5、答案多元化,开放性渐强。

三、考向预测及复习建议(一)考向预测1、取材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2、答题仍会是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模式,分值上,8分是主导。

3、设题题量维系在2—3题,单首为主,比较阅读为辅,综合性设题,突出整体理解,设问具体,切入口小。

4、品味语言将是首选,包括关键词的品评、诗眼的设置、重点句(包括标题)的赏析、描绘画面的品评等。

5、情感的考查将是重头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分析某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某首诗的内容,指出诗中的感情;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情感类别主要集中在思念劝勉、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昔盛今衰、寄情山水、思乡厌战、报国无门、思远怀人、羁旅行役等方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作品的语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作品的语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语言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古代诗歌鉴赏概述1.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1.2 古代诗歌的价值和特点1.3 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第二章: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2.1 诗歌的语言特点2.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3 诗歌的修辞手法第三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3.1 诗歌的意象创造3.2 诗歌的意境描绘3.3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第四章:诗歌的情感与思想4.1 诗歌的情感表达4.2 诗歌的思想内容4.3 情感与思想的关系5.1 诗歌的形式美5.2 诗歌的意蕴美5.3 诗歌的审美评价教学过程:第一章:古代诗歌鉴赏概述1.1 讲解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多样性。

1.2 分析古代诗歌的价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1.3 介绍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注重诗歌手法、品味诗歌手法等,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方法。

第二章: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2.1 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等,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

2.2 分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学会通过节奏和韵律来欣赏诗歌。

2.3 讲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识别和欣赏修辞手法。

第三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3.1 讲解诗歌的意象创造,让学生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3.2 分析诗歌的意境描绘,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3.3 讲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础。

第四章:诗歌的情感与思想4.1 讲解诗歌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学会识别和感受诗歌的情感。

4.2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价值。

4.3 讲解情感与思想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情感是传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5.1 讲解诗歌的形式美,如结构、用词等,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形式美。

5.2 分析诗歌的意蕴美,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大集合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大集合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大集合教案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 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成了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的二月花。

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 、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

再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作品的语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作品的语言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意象、韵律、节奏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2. 意象、韵律、节奏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3. 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三、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2. 意象、韵律、节奏在古代诗歌中的表现3. 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四、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2. 欣赏古代诗歌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意象、韵律、节奏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意象、韵律、节奏等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1)意象:古代诗歌中的具体事物,如山水、花鸟等,具有象征意义。

(2)韵律:古代诗歌的音节、停顿、重音等,形成一定的音乐美。

(3)节奏:古代诗歌的韵脚、对仗等,呈现出一种节奏感。

2. 意象、韵律、节奏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1)意象:丰富诗歌的内容,表达诗人的情感。

(2)韵律:使诗歌具有音乐美,增强审美效果。

(3)节奏:突出诗歌的韵律美,表现诗人的情感。

【案例分析】1. 分析具体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意象、韵律、节奏等在诗歌中的作用。

【课堂讨论】1. 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1)关注诗歌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品味音乐效果。

(3)把握诗歌的节奏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提高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加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欣赏。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一、考查方向1、品位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作用)2、理解关键诗句(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析诗眼、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二、解题格式品位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三、答题要领1、炼字类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位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得把该字放回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形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①“看”在诗中指回头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看”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看”字,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语言特色类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答题步骤:①用一二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和外在形式。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与基本特点2.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意象、象征、比喻、拟人等3. 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平水韵、律诗、绝句等4. 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及流派介绍5. 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韵律与节奏,以及鉴赏方法与技巧。

2. 难点:对古代诗歌内涵的深入理解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韵律与节奏,以及鉴赏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审美风格。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诗歌的内涵和外在形式。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尝试鉴赏古代诗歌,培养其实际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古代诗歌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 古代诗歌样本: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涵盖不同流派、风格等。

六、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定义与基本特点讲解古代诗歌的概念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讲解意象、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具体诗歌,展示不同语言风格的特点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介绍平水韵、律诗、绝句等韵律知识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感受韵律与节奏的魅力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及流派介绍讲解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的重要性介绍主要诗歌流派及其特点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直译、意译、感悟等教授如何运用方法与技巧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其积极程度。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能够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能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创作和改编,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提高人文素养。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谐发展的个性。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1)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2)分析古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3)探讨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如含蓄、婉约、豪放等。

2.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1)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景物、节令变化等。

(2)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探讨意象和修辞手法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例如通过播放古代诗歌的朗诵音频。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结合具体诗例进行说明。

(2)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讨论参与度、分享交流的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文本和图片等资源。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教材第五章《诗歌的语言艺术》,详细内容包括: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等三个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美。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修辞技巧的识别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意象美和修辞美的分析。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三个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兴趣。

2. 讲解:分别从韵律、意象、修辞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a. 韵律美: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知识,如平仄、对仗等。

b. 意象美: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c. 修辞美:讲解《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技巧,如夸张、对偶等。

3. 实践: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静夜思》的韵律、意象和修辞。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古体诗,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的语言艺术a. 韵律美b. 意象美c. 修辞美2. 《登鹳雀楼》分析3. 《静夜思》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从韵律、意象、修辞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2. 答案: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深度与答案的指导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28、古代诗歌鉴赏_鉴赏作品的语言精品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28、古代诗歌鉴赏_鉴赏作品的语言精品教案

高考要求的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一、鉴赏诗歌语言的途径主要说以下三点:1 .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

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

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

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例1: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开头两句有问有答。

问他何事栖于碧山,诗人却“笑而不答”。

这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写照,更表明“栖碧山”的妙处在“悠然心会”。

“桃花流水窅(y co)然去”是写碧山之景“别有天地非人间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即这碧山让人“心自闲”,而不像“人间”那样令人烦恼,让人不幸。

在诗人看来,这“碧山”,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远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让人心境悠闲。

全诗用语新鲜自然,不落俗套,“不答”而答,转接轻灵,活泼流利,具有一种清新美。

例2: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这首诗可以说妇孺皆知,一般认为其语言风格是明朗的,但是它却是含蓄的。

少小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我不忘故乡,故乡还认得我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的“笑问”出于天真自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重重的一击,弓I出他的无穷感慨。

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问中了。

透过这看似明朗的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复杂心态,感受到一种含蓄美,这便是体会语言风格特点基本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鉴赏古诗语言的试题主要有分析炼字试题、 分析炼句试题、 分析语言风 格试题三类。 分析炼字试题主要有三种设题方式: (1)没有具体给出诗句中炼字, 要求在准确判定出炼字的基础上作答, 如 2007 年全国卷Ⅱ第 12 题②小题“第三 联上下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 2)已具体指出炼 字,要求简要分析炼字的作用,如 2008 年天津卷第 16 题①小题“简析‘遍’字 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 3)分析两种版本诗句中“哪一个字更好”的开放性试 题,如 2004 年湖北卷第 16 题“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 岸阔’,你觉得‘失’与‘阔’ ,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这类试题只要考生围 绕一个炼字持之有据、 言之成理地分析即可得分。 分析炼句试题一般既要分析句 子的表层意又要分析其深层意。 【高考金题】 1.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2008 年高考全国卷Ⅰ)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 吴县 (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 ) 人,历任中书舍 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 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019-2020 年高三语文 第一轮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
【考纲要求】 考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 、炼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赏析炼字(词)是品 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 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赏析炼句就是品析诗中简练 精美、形象生动、 含蓄深刻的句子。 赏析语言风格就是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 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
诗的诗眼。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 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 使诗歌
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
的诗眼。例: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
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
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析炼字, 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 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主人公的 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句中指回望, (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欲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 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 骤三) 小结: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 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 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作用) 第二种模式:引领型 例:
解析:该题考查炼字,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能够给 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应注意体会感悟。 淅沥的小雨好像丝网一样, 想要将春网 住,无奈落花遍地,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不伤悲。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语言特点)
见《学海导航》 103 页。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婉约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第四种模式:诗眼型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 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 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 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 “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 分)
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 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 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
参考答案:(1) 诗眼是“孤”, 即孤独之意。(2)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3) “一
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
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4)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 步骤一 )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 步骤二 ) 可见“折柳”是全 诗的关键。 ( 步骤三 ) 小结: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全诗的感 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 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 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炼字试题,要求赏析五言律诗颈联中两个炼字。 《江间作四首 (其三)》首联描写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西山和英雄驰骋争霸的赤壁的雄奇地势。 颔联作者遥想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建立的盖世功业, 如滚滚东流的江水一去无 回。颈联描写作者俯视沙滩一片明亮, 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 仰望广阔 的天空, 看上去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 赞叹宿鹭和飞鸿的闲适。 尾联 写最羡慕“渔竿客”驾一叶扁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悠 闲神态,用“退”字生动别致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徐徐飞行的闲适状态。构 成了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暗含着作者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 10 年湖南卷)
思念丈夫的美梦。 ( 步骤二 )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步
骤三 )
小结: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二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 ,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有时需要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三种模式:特色型
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 步骤一 ) “黄莺儿”是口语化,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
[ 题组一 炼字型 ] 1.(2009 ·山东高考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诗歌的主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 了主旨,“悠悠”的作用就很清楚了:一写水面辽阔,二寓相思之深。 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 另一方面以景写情, 烘托出客 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2.(2008 ·全国卷Ⅱ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来有以下几种:平淡、清新、绚丽、质 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豪放、柔婉等等。很多诗人长期的写作实践形成 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 白居易的通俗明白、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清新自然、 杜牧的清健俊朗、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韩孟的奇崛险怪、温庭 筠的绮丽香艳等等。了解了这些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对于鉴赏诗歌语言特别有 帮助。 巩固练习:
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从手法(修辞、炼字) 、内容、思想感情入手分析。就 近几年高考题来看,从思想内容方面考查多些,表达效果也主要体现在表情达意 上。炼字、诗眼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鉴赏诗歌的的语言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考虑古代诗歌推敲字词的特点,关注重点词语。 1、名词:名词往往是特定意象的特称。名词的连用常常会营造出一定的意 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 2、动词:一个动词往往能够使整首诗活起来,而且动词往往有多重含义。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而见山,悠闲自 得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3、形容词:这些词语往往从各个角度对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对渲染气氛、 表现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 “绿”“火”“蓝”等词语把江南的美景写得色彩绚烂,美不胜收。 4、副词:往往也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鉴赏的重点。如“忽 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个“忽”字把漫不经心而忽然想起了丈夫 不禁伤感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的耐人寻味之处。 5、数量词: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 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 “万点” 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 6、叠词:词语的重叠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典型的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将诗人寂苦无告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二、关注诗歌语言变形的特点。 因为古代汉语本身的特点和诗词格律对语言使用的限制, 诗词里的经常出现 语言的变形,而这些变形的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春 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把春风的多情、灵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再如“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 不是说花流泪, 而是说花上溅上了愁人的眼泪; “鸟惊心”也不是说鸟儿受到惊吓,而是说鸟鸣惊动愁人的心。 三、关注修辞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待。因为修辞的运用,诗歌 往往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语言鉴赏也应特别关注这种情况。如王维写风: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在日落西山、山水静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感到 倦怠的时候,它盛情地为人们吹动松涛,奏响大自然的雄浑乐曲。这种拟人手法 的使用,把善解人意的风的形象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再比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 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喻色,“丝绦”喻形,把柳树青翠润泽、柳 条细长柔嫩的特点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四、关注诗歌整体的语言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