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一、修辞手法
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3、通感:运用新颖别致的比喻,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陌生的事物,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
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借代:生动形象,突出特质
5、拟人:使物具情,印象深刻
如,“人面不知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夸:突出特征,增强感情。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7、双关:⑴谐音双关: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⑵一语双关:如“也无风雨也无晴”。
8、对比:如,“旧时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对偶:音节整齐,节奏感强。
10、设问:如,“丞相祠堂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1、反复:增强气势,效果强烈。
如,“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2、互文:如,“时明月汉时关”。
二、表现手法
1、衬托烘托:⑴以人衬人(侧面烘托):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罗敷惊人的美貌。⑵以物衬物(以动衬静):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⑶以景衬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2、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勾勒景物的大致轮廓。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和虚实相间。如,商隐《夜雨寄北》、煜《浪涛沙•窗外雨潺潺》。
4、动静结合:《沁园春。》
5、众星拱月:以压低众人(其他人)来突出一个人。如,“春风十里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6、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和情景相生。如,杜甫《旅夜抒怀》。《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首句就凭空起势,不事铺,写得大气磅礴,状黄河之水于天际滚滚而来,如海雨天风,势不可挡,既是夸亦为写实。
7、以乐写哀:以和谐优美的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忧思愁绪。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托物言志:既不停留在物上,又要切合咏物。如,汉乐府《怨歌行》。
9、象征:如,“红豆生南国”。
10、用典:⑴援引史实:如“持节云中,日遣唐?”。⑵化用前人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11、落笔对: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着笔。⑴把写自己与写对结合起来,相互映衬。如,柳永《八声甘州》。⑵通篇纯从想象对展开艺术构思。如,杜甫《月夜》。
12、移情别恋: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
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如,皂《渡桑干》。
13、反弹琵琶: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如,韦庄《菩萨蛮》。
14、无理而妙:在看似违背常理的描写中,深刻地表现各种复杂的感情。如,“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15、以少总多:用精练的文笔概括景物所共有必有的特征,触发读者的联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6、抑扬结合:⑴欲扬先抑,如愈《春雪》。⑵欲抑先扬,如商隐《贾生》。
三、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
(开头)开门见山、先总后分、铺垫伏笔;
(中间)一句一景、层层深入、自然过渡;
(结尾)首尾照应、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1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三比反象偶代”
"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气势。
"拟人" 使物具情,印象深刻
"反复"增强气势,效果强烈。
"象征":深入浅出,创造意境,引人联想,增强效果。
"对偶":音节整齐,节奏感强。
"借代":生动形象,突出特质
"夸":突出特征,增强感情。
2、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对比衬托、白描渲染、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反语用典、语序倒置、以乐景衬哀情
3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
(开头)开门见山、先总后分、铺垫伏笔;
(中间)一句一景、层层深入、自然过渡;
(结尾)首尾照应、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4表达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视听(嗅、触,感)结合、位结合(从上到下,从远及近)正侧结合
抒情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两种式。
古诗鉴赏题的八种答题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面,答题时三面缺一不可。
答题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
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华)
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法。
答题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