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武汉行业报告
武汉行业报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也日益迅速。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
本报告将对武汉市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和展望,以便更好地了解武汉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武汉市的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着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工业资源。
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等行业在武汉市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汽车制造业更是武汉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武汉市的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其次,武汉市的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汉市的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也蓬勃发展。
特别是金融业,武汉市拥有着丰富的金融资源和优越的金融环境,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和人才的聚集。
未来,武汉市的服务业有望成为支撑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另外,武汉市的科技创新也备受重视。
作为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市拥有着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其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同时,武汉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吸引和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可以预见,武汉市的科技创新将成为其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总的来说,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城市自身的努力,武汉市的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市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武汉作为中国内地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武汉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分析武汉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其GDP持续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武汉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汽车、钢铁、化工等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武汉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武汉长江大桥、汉口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同时,武汉还积极推广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支持。
3. 教育与科技: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城市之一,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这些高校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也孕育了许多科技创新企业。
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4. 生活品质提升:随着城市发展,武汉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的绿化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武汉还注重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二、未来趋势展望1. 产业升级:武汉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
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武汉将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技术水平。
2. 区域协同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武汉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交通、能源、产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武汉将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武汉2023经济报告
武汉2023经济报告引言武汉是中国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武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对武汉市2023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1. 经济总体情况1.1 GDP增速根据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武汉市的GDP增速预计将达到6.5%。
这一增速相比于去年的5.8%有了明显提升,显示出武汉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产业结构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武汉市经济的三大支柱。
制造业方面,武汉市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钢铁等领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服务业方面,金融、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武汉市已经形成了以光电子、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2.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2.1 城市建设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武汉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特别是在2023年,武汉市启动了一系列城市更新和改造项目,包括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武汉市的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2023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特别是在交通领域,武汉市加大了对地铁、高速公路和桥梁等交通设施的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了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3. 人才引进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武汉市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
2023年,武汉市吸引了大批本地和国际优秀人才,特别是在高科技和创新创业领域。
这些优秀人才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对外贸易作为内陆城市,武汉市也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2023年,武汉市的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达到2000亿美元。
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是武汉市的主要出口商品。
同时,武汉市也加大了对外贸易伙伴的拓展,和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
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武汉,这座位于中国中部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
那么,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武汉拥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
在近代,它就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武汉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特别是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武汉的“光谷”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光通信产业基地,拥有众多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
这不仅提升了武汉在国内的科技地位,也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交通方面,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网络发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流支持。
这种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促进贸易往来,进一步推动了武汉经济的增长。
武汉的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
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迅速。
众多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武汉的电商产业也日益壮大,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汉创业就业。
人才的聚集为武汉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武汉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可能会出现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和人员失业的问题。
另外,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武汉在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武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汉投资;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展望未来,武汉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武汉为什么发展的那么差-
武汉为什么发展的那么差?1.武汉三镇嘛。
可以说被长江和汉水分割的三块地方从规模上都可以独自成为一个城市。
发展不平衡肯定是有的,汉口定位金融,武昌定位教育和高新产业,汉阳定位生态。
说汉口发展比不上武昌,似乎不对的,汉口的发展是好于武昌。
至于楼主说的几条公交线路有点不妥吧,建议楼主去长江大桥,长江二桥还有白沙洲大桥上数数到底有多少条过江线路。
免得我说出来楼主不相信。
2.昏黄的江水。
貌似想看清澈的江水,建议楼主去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那里清澈。
3.沿江景观难倒非要修建高楼大厦就是气派吗?沿着武汉长江修建那么多高楼大厦有什么意义??花费那么多的资金没有必要吧。
即便有钱也不是用来专门修建高楼大厦的。
4.汉正街集家嘴一带属于老城区,悠久的历史就不说了,城区改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的是资金,要的是时间。
每个城市都有老城区改造的问题。
只不过进度快慢不同而已,上海的浦东以前还不是老旧城区。
居住在汉正街集家嘴的本来就是老武汉以及一些进城务工人员,房屋都是那个世纪的产品,人们习惯了那种生活方式,只是楼主无法理解而已。
总不至于因为你看不习惯,就要别人一切从头开始吧!5.武汉还没有CBD,CBD还在规划建设中,位于王家墩。
不懂就不要乱说。
江汉路-王府井那里是老商业区。
周边房屋的历史比你大的多,破旧是正常的,历史的沧桑都在上面。
多学学历史。
现在那里都在拆迁改造,又灰又土的有什么奇怪。
满街的摩托车??我怎么没有看到??不要说楼主分不清楚摩托车和电动车啊!重庆解放碑也是直辖市十几年的成功,随便给一个城市直辖市10几年都有那个成果。
没有什么夸耀的。
6.没有体验过武汉小吃早点的特色,楼主没有权利发表评论说端着热干面的行人。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
城市历史的沉淀体现在点点滴滴中,武汉就是武汉,没有必要向深圳,上海,人人匆匆忙忙穿梭在路上。
过属于自己节奏的生活。
什么是生活的真谛,这就是7.普遍长相不好看??这么说楼主也是算一个了。
武汉做可行性报告
武汉可行性报告引言武汉,作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近年来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这个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武汉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可行性报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市场潜力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武汉市的市场潜力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对市场规模、消费趋势以及产业结构的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可行性报告中,我们需要评估当前的基础设施状况,并提出改进和升级的建议。
这可能涉及到交通、能源、水资源等方面的方案,以确保武汉能够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
环境可持续性考虑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武汉在发展中需要考虑环境可持续性的因素。
在可行性报告中,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环保措施,以确保城市的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武汉目前拥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通过深入研究各个产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以保持经济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可行性报告中,我们可以提出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计划,以确保武汉在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这可能涉及到建设创新园区、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风险评估与对策任何发展计划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可行性报告中,我们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这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方面的考虑。
结论武汉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通过制定全面的可行性报告,可以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在报告中,我们关注市场潜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可持续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武汉的未来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
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帮助武汉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健康、平衡的发展。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概述
1
武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不断 提高。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3
武汉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才短缺、 市场竞争激烈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02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产值
01
2022年武汉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问题
空气质量恶化
随着城市工业化和交通工具的增加,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 响市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水资源污染和短缺
武汉市的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态 环境的改善。
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加剧,武汉市需要加大生态保护 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 武汉经济发展的优势 •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 • 武汉经济发展的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武汉经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武汉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 北的区位优势。
武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05
武汉经济发展的展望
加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
武汉市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
武汉应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 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武汉临空经济的发展及影响浅析
(c 吣J f n gmetHuzogU i rt  ̄ine U i ri, hn4 07 。 hn) sh ae n, ahn nv syo ec & nv sy Wua 30 4 C ia o Ma ei f e t
Absr c:T ep p r n lzsted iigfre n o srit o ed vlp n f i oteo o uh swela t at ta t h a e ay e rvn c sa dc n tansfrt e eo me to r r c n myi W a a l si i c a h o h ap n n s mp
1 概 述
随 着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和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的 深 化 ,航 空 运 输
示, 每年 10万航空旅客运输量将 产生 l 0 3亿美元的经济 收益 和增加 25 0个就业岗位 , 0 机场规模 越大 , 对地 区经济 的贡献 就越大 。因此 , 国际机场协会 将机场喻为“ 国家 和地 区经济增 长的引擎 ” ,其 产 生 的经 济效 益 和 对 就 业 的 带 动 作 用 是 巨 大
目的 。
济, 就是依托于大型机场( 特别是大型 国际枢纽机场) 的吸引力 和辐射力 , 在机 场周 边地 区发展起 来的 , 由直接服务及依 托于
航空运输业的相关产业和具有 明显航空枢纽指 向性 的有关产 业组成的 , 具有 巨大影 响力 的区域 经济体 系【 】 I 。其具体 内容可 以分 为 两个 层 次 ,第一 层 是 航 空 运 输 及 与 其 紧 密 联 系 的 机 场 业, 包括航 空客货运 输 、 机场 以及航 油 、 材等辅助 性经济活 航 动 ;第二层次是指依赖 于航 空运 输的产业 在机场周边集聚所 产生的经济活动 , 如高新技术产业 等。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概述武汉作为中国内陆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本报告旨在分析武汉市目前主要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
二、经济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底,武汉市的GDP总量超过1.6万亿元,位居全国重要城市之列。
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以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较为迅速。
作为中国九省通衢的核心城市,武汉在区位优势和市场辐射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三、主要行业市场分析1. 互联网科技武汉市的互联网科技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多年来,市政府一直鼓励创新创业,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入驻。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成立不久就成为国内一流的创业集聚地。
这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
未来,武汉的互联网科技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 医疗健康武汉市的医疗健康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健康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武汉市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了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推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此外,武汉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促进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普及,为医疗健康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教育培训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也在持续扩大。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教育培训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
武汉市以高校众多而著名,在一流大学的辐射下,教育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从小学辅导到高考冲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未来,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4. 旅游文化武汉市的旅游文化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湖、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等标志性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武汉作为创意之都,也举办了众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武汉设计艺术节和国际电影节等。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武汉市宏观经济统计表资料来源: 《武汉市统计信息网》武汉商业高度发达, 2022 年商品零售总额达 1518.3 亿元, 位居中国 16 个副省级 城市第五, 全国第七。
武汉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 配 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
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创造业, 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 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 电子信息、 石油化工、 环保、烟草 及食品、 家电、纺织服装、 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
同时运用产业 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重点发展钢铁化工机环保产业会萃区、汽车及机电 产业会萃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会萃区、食品工业会萃区、都市工业会萃区。
武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素有“历史文化古城”之美誉,现有定点旅游景区 (点) 26 处,其代表性的景点是:全国最佳风景名胜之一的黄鹤楼,国家级东湖风景 区,以五百罗汉、 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辛 亥首义军政府地地址红楼等。
此外,新开辟的道观河风景区、木兰湖旅游度假区 已初具规模,金银湖旅游度假区、武汉高尔夫球场正在兴建之中。
2022 年,武 汉市旅游外汇收入及国内旅游收入都有大幅上升。
年份项目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建造业 第三产业 商品零售 价格总指 数 居民消费 价格总指 数单位 GDP 能耗(吨 标 准 煤 / 万元) 单位 GDP 能耗降低 率(%)2022 年2590.75115.91 1195.74 1000.74 195 1279.1 100.7101.41.3318-3.352022 年3141.9129.15 1140 1197.49 242.51 1572.75 103104.11.2688-4.732002 年1467.890.4635.5514 121.5741.997.798.62003 年1622.18 95.13 701.87 567.89 133.98 825.18 100.4 102.3 2004 年1882.24102.23 825.78 680.13 145.65 954.23 101103.3 2005 年2238.23109.57 1019.26 852.53 166.73 1109.4 100.9102.72022 年武汉市旅游业统计表资料来源: 《武汉市统计信息网》武汉历史文化武汉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据不彻底统计, 武汉历史精神文件有 8 类 62 项, 其中非 常重要的和影响极大地有: 开启武汉文化之源的盘龙文化; 从一场革命到一笔珍贵文化遗产 的首义文化; 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黄鹤文化; 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忠孝精神的木兰 文化等等。
武汉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武汉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摘要】商贸物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产品价格与产品销售,而且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武汉市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东部发达城市,但是,近几年经过国家、省、市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培育,其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本文首先对武汉市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其发展商贸物流面临的一些问题,即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SWOT),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贸物流产业SWOT分析武汉内需商贸物流产业包括商贸业和物流业两个部分,两者间呈现相互依存的关系,商贸业是物流业的基础,物流业是商贸业的延续。
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降低商贸企业成本和流通费用,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优化与提升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增强中心城市凝聚力。
物流业与国民经济是协调发展的,我国近十年来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10%的上升,而物流业发展却相对滞后。
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这对我国传统的商贸物流产业而言是一巨大挑战。
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17.8%,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一倍,物流效率是发达国家的一半。
我国物流企业成本的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2011年,中央和地方在“十二五”规划中都将商贸物流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一、武汉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武汉市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商贸业,直到201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已达14861.12亿元,年均增长24%。
其中,近五年来,武汉市批发和零售业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左右。
2009年,湖北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目达到136个,并且大多数市场集中在武汉。
根据图1可知,武汉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成指数型上升,后续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在商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商贸业的支撑行业,武汉市的物流业2010年实现增加值562.53亿元,年均增长17.74%,物流需求系数达到2.69。
武汉发展朝向分析报告范文
武汉发展朝向分析报告范文背景介绍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人口超过1100万。
近年来,武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产业环境,迅速崛起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武汉未来的发展朝向,并提供相关建议,以助于政府及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目前,武汉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有色金属产业为主,但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显得不可持续。
未来,武汉应积极推进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针对制造业,武汉可以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以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此外,武汉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鼓励科技创新,培育并推广高科技产业。
二、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座发展迅猛的大城市,武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武汉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首先,武汉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和监管力度,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其次,武汉还应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并提倡节能减排。
加强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利用,推动非化石能源的普及,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深化城市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城市,武汉早已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部分工作,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武汉还需深化城市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品质和水平。
在城市化建设方面,武汉可以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城市规划,提供更多的绿地和文化休闲设施,满足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武汉应加大对于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投资。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和效率,构建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同时,武汉还应加强城市水、电、气等能源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加强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武汉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以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武汉地区SWOT分析、【范本模板】
一、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自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颁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后,全国各地相继对本地区物流业发展作出了规划,加快了物流业发展的速度。
武汉城市圈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着周边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等物流业园区的激烈竞争,所以有必要对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进行准确的SWOT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自己的机遇和威胁。
(一)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1。
区位和优势武汉城市圈位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地带,北靠河南,南接湖南,东邻安徽,其中心武汉市承东启西,迎南送北,自古就是重要的物流和客流中心,有“九省通衙"的美称.公路——快捷顺畅。
连接武汉城市圈的8条高速出口路,已建成6条,今年预计全部建成,实现城市圈“1小时交通”.阳逻长江大桥通车,与京珠、沪蓉高速串联,武汉“四环十三射”(快速出口路)的城市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武汉长江隧道即将贯通,下半年通车后汽车8分钟可通过长江。
武汉成为全国公路主枢纽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
水运—-充满活力。
阳逻新港一期工程和汉阳杨泗港货物吞吐量已达40万标箱。
已启动的阳逻新港二期工程和杨泗港二期改扩建工程,将使两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0万标箱。
启动汉江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使汉川至蔡甸42公里航道由4级升为3级.沌口商品汽车滚装码头投入运行。
鄂州五丈港码头与武钢球团厂铁路专用线形成水、铁联运。
今年将加快整合武汉、鄂州港,建设黄石、阳新、黄州、武穴、嘉鱼等港口码头,打造武汉航运中心.铁路——呼啸前行。
投资6亿元改造的新武昌火车站已投入运营;规划中的武汉火车站将于2009年建成;武(汉)广(州)客运、合(肥)武(汉)客运铁路专线正在建设之中;铁道部还将在汉投资修建全国最大编组站、集装箱货运站、武汉动车段.届时武汉将成为全国铁路客货枢纽中心。
航空——展翅翱翔。
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主体工程竣工,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 1 300万人次.2008年,还将开建第三航站楼及第二跑道,并加强与货运航空公司的合作,争取在6月份开通国际、国内全货机航班,实现全货机航班“零”的突破。
浅析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的教 育 、 研资 源 ; 后 , 可以缓解武 汉市 目前 众 科 最 还
多 的下 岗职工 的就业 问题 :
经 济是 以 高新技 术为 支撑 的经 济形 态 ,发展 知 识经 济 和迎 接知 识经 济 的挑战 ,其 主 要内容 就是 发 展高 新技 术产 业 。武汉 市作 为全 国 l 4个大 城市 之一 , 只 有 相对 丰 富的人 力资源 和科 技 、 教育 资源 。 大力 发展
子 信息 、 新材料 、 光 和先进制 造技 术 等六大产业 。 激 高新 技术产业 的产 值也 飞速 发展 ,19 9 8年全 市的高
以改变 武 汉市 长期 以来以 钢铁 、 械 、 机 纺织 为 支柱产 业 的局 面 ; 次 , 以充分 发挥 武汉 市所拥 有 的丰富 其 可
新 技 术产业 的产 值 已达到 11 多元 。 高新技 术企 8亿
武 汉市 的高新 技 术产业 , 着 重要 的意 义。首先 , 有 可
一
、
武 汉市 高新技 术产 业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及
其 原 因
武 汉市高 新技术 产 业开始 于 1 8 9 8年 , 其经 营范
围 由最 先 的 通 信 产 业 发 展 到 现 在 包 括 生 物 工 程 、 电
在 调查 中我们 了解 到 ,几乎所 有企 业人 员都 希 望 自己 能有 机会 进一 步 充实提 高 ,以适 应企 业和社
会 发展 的要求 。然 而企 业普遍 较 为注重 对 人才 的使
用 和 吸纳 , 而对 于培训 问题 则关 注很少 。 ( ) 汉市 高新技 术产 业 发展 的主导方 向不 明 三 武 确, 一些 重 要的资 源优 势没 有得 到发挥 1 .生物医药 优 势没有 得到 发挥 武 汉 市不 论是从 科研 能力 ,还 是从 资 源存量 来 看, 都处 于全 国前列 。但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具有相 当 的 资 源 优 势 的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的 比 重 仅 仅 为 l.7 , 7 1% 具有很 大 的发展 潜力 。虽然 近年来 情况有 所 改变 , 是 总体情 况还 是令 人不 满意 。 但 2 .服务型 的 高新技 术产业 发展 缓慢
武汉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汉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武汉市钢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武汉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钢铁产业在推动武汉市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武汉市钢铁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产能规模扩大:武汉市钢铁产能在过去几年持续扩大,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目前,武汉市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集团、宝钢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的生产线经过升级,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生产效率。
2. 技术进步:武汉市钢铁产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钢铁生产企业不断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推动绿色环保生产方式的应用,钢铁企业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 产业链完善:武汉市钢铁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完善。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供应链和产品的销售链均得到了优化。
同时,钢铁产品的加工、配套和使用也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需求增长: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武汉市钢铁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汽车等领域,对钢铁产品的需求旺盛。
这为武汉市钢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二、未来趋势展望1. 转型升级:未来,武汉市钢铁产业将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生产模式将逐渐被淘汰。
武汉市的钢铁企业将需要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材料,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2.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在钢铁产业中智能化生产将越来越普及。
武汉市的钢铁企业将利用大数据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绿色发展:绿色环保是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钢铁企业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推动清洁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武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武汉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本文通过对武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实证调查,探究武汉的经济发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从武汉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它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开发区之一。
2015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
武汉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重点行业发展方面,武汉在制造业、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游戏产业、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现代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拉动了武汉的经济发展。
其次,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武汉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武汉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武汉将加快城市建设,实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构建“一带一路”,构建“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武汉还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把技术改造和创新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中国的高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在未来的发展中,武汉将继续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加快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市场机制,支持和发展新兴产业,扩大投资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武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都市。
综上所述,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在过去几年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创新,改善投资环境,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都市。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结合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标签:文化产业;问题;对策文獻标识码: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的最有广阔前景的产业。
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丰富源泉。
1 武汉文化产业现状时至今日,武汉作为我国综合实力第六的城市,有责任对中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中坚作用。
武汉市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步伐加快,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规模。
初步形成了《知音》、《楚天都市报》等一批优势品牌。
在文化产业的13个业态中,武汉存在着“六强四弱三中”的情况。
较强的是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娱乐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出版业;较弱的是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贸易业、监管文物市场业;居中的是传媒、动漫游戏业、音像业。
目前阻碍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1 文化产业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市场观念缺乏,文化产业意识淡薄。
1.2 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够,资源开发和创新力度不大,科技含量较低。
1.3 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现行文化管理体制仍然是传统的文化事业型,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制约了内部运行机制创新,阻碍了文化产业发展。
1.4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多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能力。
1.5 投融资渠道单一现行文化投资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未形成文化投资的多元机制。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省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2 发展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对策武汉市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
从长远看,到2010年,武汉必须建设成为文化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化程度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中心和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从近期看,武汉要在5年内建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媒体集团。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引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武汉文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文化发展现状1. 文化资源丰富:武汉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名人故居,如黄鹤楼、故居等,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文化产业发展较慢:尽管武汉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文化创意产品缺乏竞争力。
3. 文化创新能力薄弱:武汉在文化创新和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
4. 文化市场消费力不足:由于许多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文化市场的消费力不足,限制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策略为了促进武汉文化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1. 加大文化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2. 打造文化品牌:武汉需要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形象,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3. 强化文化教育: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4. 推动文化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发掘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模式。
5. 拓宽文化市场: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场景,激发文化市场的消费活力。
同时,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结论武汉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发展策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必将推动武汉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班级:1118552学生学号:111855218课程结课论文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题目:浅析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雄专业名称:城市规划指导教师:洪光荣2013年12月31日浅析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以为中心形成的城市圈最有条件成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因此,的崛起具有促进城市圈建设,利用龙头带动发展,力争和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等层次的战略意图。
在这一契机下,尤其是十七大之后,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的实验区,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全市经济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在分析了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后,探讨了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成就对策1 引言从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至今,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其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许多经济指标都见证了这一成就。
当然由于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2 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2、1 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市域需住人口994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440万人;2020年达1180万人左右,主城区为502万人;未来城市将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多轴多心”空间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部和背部的六大新城组团。
2、2 “1+8”城市圈城市圈是由“1+8”9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以为圈心,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城市圈的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3 市经济发展趋势2、4 经济发展分区2、5 市经济发展市场环境3 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下,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够,就可能陷入发展的瓶颈中。
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使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3、1 开放不够开放不够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开放程度不够和开放水平较低导致发展相对缓慢、体制机制长期无法解除束缚、产业发展在低层次运行、环境改善相对滞后。
首先是对国外开放不够。
一是进出口总体规模偏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2007年,的进出口总额达99.62亿美元,但仅相当于市的3.52%,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也仅为市的28.16%。
二是金融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只有2家外资银行分行,3家外资银行代表处,而代表处只能展开市场调查等活动,不能进行经营性活动。
三是人员交流规模偏小。
近年与国际的交流增多,但出入境人数总量仍偏小,国际航班客流量小、上座率低;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低,2006年海外旅游者人数合计45.89万人,旅游外汇收入仅为1.95亿美元;年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国际体育赛事数量较少。
其次是对国开放不够。
一是对东部开放不够,目前还不能较好的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由于与东部相比,市地处中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且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与产业配套的服务业不够发达,市场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思想观念差距等都对承接产业转移造成一定阻力。
二是对省开放不够,尤其是对城市圈的其他城市开放不够。
一个城市圈的健康发展,既要仰仗龙头城市的带动,更需要圈各城市的相互交流、支持和合作。
3、2 环境质量趋于优良,但节能减排压力大任务重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能耗偏高,能源利用率偏低,污染也较重。
这样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破解资源环境问题对市全面发展的瓶颈约束。
这些年来,在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6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9.4%,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比上年下降2.5%、用水量下降4%。
2003-2006这四年来,全市万元GDP能耗平均节能率达到 6.5%。
但由于钢铁、电力、石化、建材、造纸五大重点行业能耗过高,2006年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8%。
且由于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的空间相对有限,因此的节能减排压力很大。
市面临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
3、3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呈现出“三二一”产业结构发展态势,不仅如此,而且三次产业结构部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但近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明显放缓,GDP增速从2007年的21.27%猛然下降到2008年的12.17%。
另外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市农产品、服装、纺织和钢铁等传统部门的出口在不同程度上下降,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产品、“三高一低”产品、钢铁等资源性产品出口受到不利影响。
因此,应着力提升产业结构。
4 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4、1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提升城市功能是我国特大中心城市,素有“九省通衢”之誉。
在由“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区域运输通道组成的综合交通骨架网的布局中,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而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因此,应加强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大力支持铁路建设,按照"十一五"铁路规划,重点建设“一桥”“三线”“五站”“六场”,努力使成为全国铁路客运中心、货运中心、华中物流中心和集装箱中心;加快构建高速公路主骨架,在绕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的基础上,加快连接周边城市的放射型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环行加放射,连通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实施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把天河机场建设成为陆最大的枢纽机场;加强长江、汉江航道整治,推进船舶标准化、航道网络化,加快发展航运业。
加快中心港区建设,实现港口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航运中心建设。
4、2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打造成在中部地区具有领先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以“-中国光谷”为龙头,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科教优势的结合,在保持电子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产业等优势领域发展的同时,迅速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环境保护及新能源与节能保护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布局集群化和发展多元化。
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链延伸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展先进制造业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应抓住这次机遇,把自己打造成中部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鼓励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产业配套关系,加快产业聚集,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统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策划,吸引境外投资。
另外要改变服务业中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快、比重大的现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主要着力点。
以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业为突破口,将建成华中地区的金融、商贸和信息中心,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4、3 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着力建设两型社会国务院批准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即是对市的信赖,也是对市的重托。
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健全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加强城市绿化,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城市。
4、4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首先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把促进创业就业作为实现群众增收、推进全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注重解决困难群众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快形成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完善社保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方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围;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提高群众居住水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障广大市民更多的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其次要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
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生活,建设文明。
4、5 借力中部崛起,主动承接沿海乃至境外的产业转移。
一方面要借中部崛起的机遇,争取把城市圈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同时还要谋求国家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市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等等。
另一方面在当前外资和东部企业的“西进”中,凭借其区位优势、巨大的市场、整体上优于西部的工业基础以及巨大的劳动力优势,更有条件承接沿海乃至境外的产业转移。
4、6 坚决破除“等靠要”的消极观念,牢固树立敢闯敢试的开拓创新精神。
营造敢闯敢试的氛围,必须坚持鼓励创新的导向,大胆选拔和使用思想解放、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作风扎实的干部,注重使用才智出众而又个性特点突出的人才,营造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充分发挥才干;必须大力弘扬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既要对探索成功者予以奖励,又要对探索性失败者予以宽容。
4、7 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尽快开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选择地开展“创业板”试点,改变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间接融资的单一渠道状况;扶持建立和重点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中央、地方性金融机构,保证有效供应;加大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和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银企联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4、8 以中小企业立法为契机,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当前,要在抓紧清理中小企业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步伐,尽快完善法律框架;要抓紧修订统一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为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扩大社会统筹的覆盖面;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制止“三乱”现象;应放开行业限制,宽松市场准入、疏通退出通道;要整顿市场秩序,规市场行为,严格执法,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