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1、必修课;2、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首先讨论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软硬件平台系统组成、关键技术以及应用领域;其次介绍节点感知识别技术,包括射频识别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典型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等;然后讲述与物联网相关的通信与网络技术、传感网及其关键支撑技术等内容;最后介绍物联网中的数据融合、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典型应用,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体现以职业需求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训练载体,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全新教学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情景真实、过程可操作、结果可检验。
教学实施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以能力点为训练单元,理论实际一体化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知识、练技能,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目标与考核标准1.课程目标与考核标准五、实施建议1.课时建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时为64学时(理论课学时数:48 实践课学时数:16),一个学期进行。
2.教材编选从实际情况出发,编写(选用)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构建物联网基础知识为主。
教材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随时更新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实现教材与现实尽量达到一致。
教学内容中的每一章节均采用实际网络划分编排,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和实际生产的逼真性,反映电子信息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
考虑技术概述等等特点,尽量广泛的汇集相关技术,提供学生全方位了解物联网技术。
文字表述应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自学。
还可考虑编写教学辅导书,方便学生课后练习与复习。
建议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解相吾主编的《物联网技术基础》一书,作为教材。
3.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大量的科研活动,包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将教学实验和科研相结合,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物联网技术基础》主要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
课程围绕物联网中“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所涉及的三大类技术架构组成的物联网技术知识体系来安排,采用项目制,利用物联网在具体行业中的应用一一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校园,主要介绍了RFID技术、传感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将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由浅入深,从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和基础知识到相关技术领域,均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联网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设计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以构建物联网的实际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引入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佐以行业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物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应用。
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以分析行业的应用背景为导入点,按照物联网三层架构分别描述了该领域应用所涉及的感知、传输和应用技术,最终导出该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能体现前沿技术研究成果,也能与产业界紧密结合。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描述课程具体的设计,是依据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引出行业职业需要的核心技术,再推导出适用于教学的物联网应用案例。
整个教学,就围绕这些应用案例来展开。
(2)课程体系结构由于本课程在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之前学生没有物联网相关专业基础,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来组织课程。
以五个项目为载体,贯穿课程的全部内容。
首先,每个项目分成子项目。
然后,每个子项目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形成了一个学习情境。
三、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向,并通过其典型应用领域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联网及其应用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物联网理论与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联网相关应用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发展与现状。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物联网技术基础是一门介绍物联网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通信协议、数据处理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物联网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等。
熟悉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和标准,如 Zigbee、蓝牙、WiFi 等。
理解物联网的数据处理和安全技术。
2、能力目标能够设计简单的物联网系统架构和应用方案。
具备运用相关技术和工具进行物联网系统开发和调试的能力。
能够分析和解决物联网应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物联网概述物联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2、物联网体系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组成和功能。
各层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
3、传感器技术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和应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4、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RFID 标签的分类和应用。
5、无线通信技术Zigbee、蓝牙、WiFi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如 4G、5G。
6、云计算与物联网云计算的概念和服务模式。
云计算在物联网数据存储和处理中的应用。
7、物联网数据处理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
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技术。
8、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物联网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等。
9、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农业、智能物流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物联网技术》课程大纲-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第3版)-李联宁-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英文名称: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课程编码:课程学时:48 学分:3适用对象:计算机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使用教材:李联宁主编,《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主要参考书:[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科学出版社出版[2]一、课程介绍从网络结构上看,物联网就是通过Internet将众多信息传感设备与应用系统连接起来并在广域网范围内对物品身份进行识别的分布式系统。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当每个而不是每种物品能够被唯一标识后,利用识别、通信和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的连接各种物品的网络,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联网。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主要讲述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物联网工程技术基础的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物联网工程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1章“物联网概述”讲述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知识第2章“物联网架构技术”讲述物联网的系统结构;第3章“标识技术”所讲述的各个特定领域的标识与自动识别技术、不同的标识体系、“物品”的统一标识体系、电子产品EPC编码;第4章“通信技术”主要讲述无线低速网络、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对设备(M2M)及工业领域的无线网络等方面通信技术基础;第5章“网络技术”主要讲述RFID非接触射频识别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宽带网络技术、无线网格网、云计算网络等技术;第6章网络定位和发现技术涉及GPS全球定位系统、蜂窝基站定位、新兴定位系统(AGPS)、无线室内环境定位、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及时间同步技术;第7章“软件、服务和算法技术”讲述环境感知型中间件、嵌入式软件、微型操作系统、面向服务架构、物联网海量数据存储与查询、物联网数据融合及路由等技术;第8章“硬件技术”讲述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移动设备内置传感器硬件平台、数字化传感器及网络接口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基础二、适用专业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090700)、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040700)、计算机网络技术(090500)、计算机应用(090100)、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091100)、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091200)、电子技术应用(091300)、通信技术(091500)、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091700)、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等(092200)、无人机操控与维护(083300)、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053600)、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032000)。
三、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能源与新能源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服务与营销、物联网应用工程施工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工程运维与管理等工作必须学习的课程,将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方向(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完成物联网典型应用智能家居系统工程的安装、调试、管理、服务等工作任务,了解物联网技术行业发展及应用,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行业趋势等,能掌握物联网典型应用智能家居系统基本工作原理;2.了解物联网架构与应用的基本概念,能了解RFID感知技术、传感器技术基本概念及技术应用;3.了解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基本结构与组成,掌握智能家居主要子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运维;4.了解物联网有线协议与无线协议的基本概念、参数特性及应用场景;5.了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与其发展的关系;6.了解智能建筑、安全防范、建筑建设备监控等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其过程常用设备器材;7.能掌握物联网设备的基本操作,具备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施工的基本技术技能,能掌握各类线缆、端子的制作安装方法,能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8.具有自主学习和迁移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与客户服务意识;9.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科学思维模式,养成标准化、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规划方法和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是高职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起源,物联网的概念,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支撑物联网的技术,熟知受到业界普遍认同的物联网体系架构,认识物联网在的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作用。
学习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物联网相关知识,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物联网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1.素质要求:(1)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
(2)具有创新精神和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3)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2.能力要求:(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等信息的能力。
(2)掌握物联网基础的关键技术(3)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设计能力。
(4)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需求。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
3.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与物联网学科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3)掌握物联网必需的传感器、RFID、EPC、通信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4)掌握物联网各层的关键技术。
(5)掌握物联网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
(6)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四、教学方法建议1.宏观教学法本课程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建议以讲授教学方法为主,兼以实际训练、现场参观、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教师、内容三者通过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2.微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力,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具备初步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程、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如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
掌握物联网中的网络通信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ZigBee 等。
了解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和智能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联网感知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
能够设计简单的物联网系统架构,并进行初步的系统开发。
具备分析和解决物联网系统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一)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物联网的定义和内涵。
物联网与互联网、传感网的区别与联系。
物联网的特点,如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等。
3、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二)物联网体系结构1、感知层传感器技术,包括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包括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维码技术,包括二维码的编码原理和应用。
2、网络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网络结构、协议栈和路由算法。
蓝牙技术,包括蓝牙的特点、协议栈和应用。
ZigBee 技术,包括 ZigBee 的特点、网络拓扑和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包括 2G/3G/4G/5G 网络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及意义1.2 目标和目标学习者1.3 课程内容和结构1.4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二、基础知识介绍2.1 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2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架构2.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要素2.3.1 传感器与感知技术2.3.2 网络与通信技术2.3.3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2.3.4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三、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3.1 物联网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方法3.2 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原则3.3 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3.3.1 设备接入和网络连接技术3.3.2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3.3.3 数据存储和传输技术3.3.4 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3.4 案例研究: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四、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4.1 物联网安全的挑战与需求4.2 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及其应用4.2.1 认证与加密技术4.2.2 访问控制与身份管理技术4.2.3 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4.3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4.3.1 隐私保护技术原理4.3.2 隐私保护方法与工具五、物联网应用与案例分析5.1 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5.2 智能家居与健康养老5.3 工业制造与供应链管理5.4 农业与环境监测5.5 其他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六、实践与项目6.1 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建设与实践 6.2 物联网技术项目设计与开发6.3 物联网系统调试与性能优化七、学习资源与参考文献7.1 课程教材与参考书目7.2 学习网站和开放资源7.3 相关领域研究论文与期刊八、课程评估8.1 平时表现评估8.2 课堂小测验8.3 课程设计与实践项目评估8.4 期末考试九、学习目标与要求9.1 知识与理解目标9.2 技能与能力目标9.3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十、教学日程10.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基础知识概述10.2 第二周: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10.3 第三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10.4 第四周:物联网应用与案例分析10.5 第五周:实践与项目10.6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十一、课程总结11.1 学生反馈与建议11.2 课程改进与发展展望以上是《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全文内容。
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
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网络连接和交互,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和信息系统等互相连接起来,并进行数据交换、通信和协同工作的网络化系统。
物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构建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本文旨在介绍物联网的概念、技术基础和相关应用。
一、物联网概念与发展物联网以"万物互联,智能无处不在"为核心理念,通过网络连接和交互实现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物联网的雏形物联网的发展起源于1960年代的自动化与控制系统。
当时,人们通过有线方式将计算机与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的数据交换、远程控制和管理。
这是物联网技术的雏形。
2. 第二阶段:物联网的崛起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的进步,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无线网络将传感器、标签和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智能控制。
物联网进入了崛起阶段。
3. 第三阶段:物联网的智能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进入了智能化阶段。
物联网系统通过云平台对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实现智能决策和智能反馈,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物联网的技术基础为了实现物联网的互联互通,需要依靠多种关键技术的支持:1. 无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石,通过无线传感器对物理量进行监测和采集,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到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无线传感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
2.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实现对物体识别和追踪的技术。
通过将射频识别芯片嵌入到物体或标签中,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唯一识别和信息读取。
《物联网技术》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应用[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时安排]160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核心课程,是由物联网硬件设备安装典型的职业活动直接转化的课程和物联网开发软件的支持课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物联网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的识别、安装和测试能力,借助技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安全、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应变能力,提高嵌入式编程能力,解决物联网软件实际需要。
使学生初步具有物联网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核心课程,是由物联网硬件设备安装典型的职业活动直接转化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国内数百所中高职院校物联类专业都要开设物联网基础相关课程,还要包括开设“物联网设备安装与测试”和“智能家居”等课程,开设上述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物联设备安装与测试的实践能力,这是计算机网络(物联网)课程最基本、最普通的知识技能。
其作用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物联网设备安装与测试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物联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相关的工作过程与劳动组织,具有安全意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能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的设备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等技术工作,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设备的安装与测试,具有正确运用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的知识。
面向物联网行业、企业及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物联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相关的工作过程与劳动组织,具有安全意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能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的设备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等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标准《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标准和应用。
主要包括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网络架构、通信协议以及应用案例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标准;3. 理解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和通信协议;4. 能够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物联网通信技术概述1.1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定义及特点1.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3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1.4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第二章物联网通信技术基础2.1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2.1.1 传输媒介2.1.2 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2.1.3 多址技术2.2 网络通信技术基础2.2.1 网络协议2.2.2 网络拓扑结构2.2.3 路由与转发2.3 传感器技术2.3.1 传感器原理2.3.2 传感器应用第三章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3.1 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的作用和意义3.2 国际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3.3 国内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3.4 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第四章物联网通信技术网络架构4.1 物联网通信技术网络架构的模型4.2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4.3 物联网通信技术网络架构的安全与隐私保护第五章物联网通信技术通信协议5.1 物联网通信协议的分类与应用5.2 物联网通信协议的关键技术5.3 物联网通信协议的标准与发展第六章物联网通信技术应用案例6.1 智能家居6.2 智慧城市6.3 工业物联网6.4 农业物联网6.5 医疗物联网四、附件本课程涉及附件包括物联网通信技术相关标准文档、案例分析以及实验材料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网络系统。
2. 通信技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物联网技术基础》是一门面向____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物联网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物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前沿的技术知识。
3、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掌握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熟悉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流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质量意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二、课程内容1、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3)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2、传感器技术(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
(2)常见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3)传感器的接口技术和数据采集方法。
3、无线通信技术(1)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ZigBee、LoRa 等。
(3)无线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组网方式。
4、网络技术(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2)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基础知识。
《物联网工程基础施工》课程标准
《物联网工程基础施工》课程标准《物联网工程基础施工》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起着核心地位的作用,实践性强。
学习本门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物联网概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平行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短距离无线通信》《Java程序设计基础》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联网工程从分析、选用设备、工程施工等关键技术。
本课程主要通过任务分析让学生了解项目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具有分析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实施让学生了解项目实施的过程,通过工程配套开发使学生能够具体的开发一个简单的系统工程,并通过部署的硬件实现软硬件的结合,从而完成项目。
三、设计思路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物联网就已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为国家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本课程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教学的主导思路是理论够用、实践为主,每个项目尽量还原了项目开发的过程,使学生有进入项目开发过程的感觉。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分析工程项目实施的目的及完成后将要实现的功能,然后详尽讲述项目中所用到的关键技术。
最后根据工程实施的步骤完成硬件的联通和软件开发,综合调试实现相应的功能。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一)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1.掌握物联网工程的特点,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熟悉物联网工程施工中应用到的主要技术,熟悉物联网工程相关设备功能,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2.能够对智能感应门改造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3.能够对社区自动照明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4.能够对小区红外感应楼道灯光系统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5.能够对车辆自动停泊计费系统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6.能够对家居安防系统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7.能够对小区智能化改造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物联网技术基础
二、适用专业
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090700)、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040700)、计算机网络技术(090500)、计算机应用(090100)、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091100)、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091200)、电子技术应用(091300)、通信技术(091500)、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091700)、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等(092200)、无人机操控与维护(083300)、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053600)、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032000)。
三、学时与学分
108学时,6学分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能
源与新能源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服
务与营销、物联网应用工程施工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工程运维与管理等
工作必须学习的课程,将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方向(或专业)课程奠定
基础。
五、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相关的基础知识, 能完成物联网典型应用智能家居系统工程的安装、调试、管理、服务等工作任务,了解物联网技术行业发展及应用,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行业趋势等,能掌握物联网典型应用智能家居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物联网架构与应用的基本概念,能了解RFID感知技术、传感器技术基本概念及技术应用;
3.了解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基本结构与组成,掌握智能家居主要子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运维;
4.了解物联网有线协议与无线协议的基本概念、参数特性及应用场景;
5.了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与其发展的关系;
6.了解智能建筑、安全防范、建筑建设备监控等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其过程常用设备器材;
7.能掌握物联网设备的基本操作,具备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施工的基本技术技能,能掌握各类线缆、端子的制作安装方法,能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
8. 具有自主学习和迁移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与客
户服务意识;
9. 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科学思维模式,养成标准化、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规划方法和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结合更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相关专业教学标准中
本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合理设计如下学习单元和教学活动,并在素质、
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相应要求。
七、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针对不同生源结构,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工单制教学等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推动
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 ,建议使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教学模式,将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
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要以源自生产实际的实践应用项目为引领、整合计算机网络、建筑智能化技术、网络安防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以体现标准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部署、知识讲解、实践操作、疑难解析、拓展迁移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综合学习物联网技术基础相关知识和技能,知原理、会操作、善运用,培养学生适应专业领域及职业发展需要的学习迁移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与数学等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主动创新意识。
要把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学业水平评价
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实践技能评价。
评价要与企业技术标准和相关的1+X 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相结合。
在关注实践过程的业务规范、知识技能运用水平的基础上,重视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意识。
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结合教学诊断和质量监控要求,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要充分肯定、有效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材选用及教学资源开发与使用
按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程序与办法选用教材。
选用体现物联网技术基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内容的高质量教材。
教材使用中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教学形式,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合理开发和使用音视频资源、教学课件、虚拟仿真软件、网络课程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满足教学需求,提升学习效果。
建立课程教学相关的开放式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能力测评等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八、其他
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根据不同专业教学对学生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在不影响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有侧重的拓展或删减本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并与其他专业教学内容相融合,体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