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精)

合集下载

老年心理认知(老年心理学课件)pptx

老年心理认知(老年心理学课件)pptx
老年心理认知(老年心理学课 件)pptx
目录
• 老年心理认知概述 • 老年人的感知觉变化 • 老年人的记忆与思维 • 老年人的情绪与情感 • 老年人的性格与行为 • 老年心理认知的评估与干预
01
老年心理认知概述
老年心理认知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老年心理认知是指老年人对自我、他人及环境的感知、理解 、判断和应对的过程,涉及知觉、记忆、思维、情感等多个 方面。
视觉变化
01
视力下降
老年人常常出现视力模糊、视 野缩小等问题,可能与眼球结 构变化、晶状体硬化等有关。
02
色觉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颜 色的辨别能力逐渐下降,尤其 是对蓝绿色系的分辨能力减弱

03
畏光
老年人对强光的适应性降低, 容易出现畏光现象,需要避免
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
听觉变化
01
触觉不敏感
老年人的触觉感受器数量 减少,对触摸的敏感度降 低,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 风险增加。
03
老年人的记忆与思维
记忆的变化
记忆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 力会逐渐下降,表现为学习新事 物的速度减慢,回忆过去事件的
能力减弱。
记忆提取困难
老年人在提取记忆时可能会遇到困 难,尤其是当需要回忆的细节较多 或时间间隔较长时。
02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倾向于内隐地表达情绪,不轻易流露
内心的真实感受。
情绪控制的稳定性
03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情绪控制能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加
稳定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情感的表达与体验
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老年人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情感,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声 音语调等。

老年心理学精ppt课件

老年心理学精ppt课件

记忆能力下降原因及应对策略
慢性疾病、药物使用和环境因素等。 应对策略
采用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
记忆能力下降原因及应对策略
保持社交活动,增加 大脑刺激和挑战。
控制慢性疾病和合理 用药。
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改善心血管健康。
思维活动特点及影响因素
特点 思维速度减慢,反应时间延长。
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下降。
Chapter
感知觉变化
听力损失,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分 辨能力下降。
味觉和嗅觉细胞减少,对食物味 道和气味的感知能力下降。
视觉变化 听觉变化 触觉变化
味觉和嗅觉变化
视力下降,对颜色、亮度和对比 度的感知能力减弱。
皮肤敏感度降低,对温度、疼痛 等刺激的感知能力减弱。
记忆能力下降原因及应对策略
原因 大脑神经元数量和突触连接减少。 大脑血流量和代谢率降低。

空巢
子女独立生活,家庭重心转移, 可能导致孤独感、无助感和自我
价值感降低。
丧偶
失去伴侣,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可能导致悲伤、孤独和无助。
保持良好个性品质方法
积极面对生活
保持乐观态度,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培养兴趣爱好。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 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心 理平衡。
01 02 03 04
适当运动
坚持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情 、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免疫力。
学会自我调节
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技巧,如冥想 、呼吸练习等,有助于缓解压力 和焦虑情绪。
05
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策 略
Chapter
心理健康标准及其评估方法
心理健康标准
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 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等。

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老年人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它将老年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发展及其相关问题。

老年心理学旨在分析老年人的心理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年心理发展的理论与研究、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心理服务以及老年心理健康干预等方面。

老年心理发展的理论与研究是老年心理学的基础,它研究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如老化理论、发展心理学等,以及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病例研究等。

老年心理健康是老年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它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基础,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心理发展。

老年心理服务是老年心理学的实践部分,它主要涉及老年心理健康的评估、诊断和治疗以及老年心理健康的干预等内容。

老年心理服务的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帮助老年人获得心理健康。

老年心理健康干预是老年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健康促进、社会支持、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内容,旨在帮助老年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理论与研究、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心理服务以及老年心理健康干预等内容,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老年学概论第六章 老年心理学

老年学概论第六章  老年心理学
一、老年人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退休后的适应问题 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
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 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 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 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 康。
〔二〕焦虑、抑郁的情绪问题
复习思考题:
1.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是什么? 2.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和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 3.老年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理论? 4.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5.老年人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6.如何做好老年心理咨询、疏导和效劳工作?
第一节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
一、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老年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老年期个体的心 理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老年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老年心理学与心理学和老年学有着密 切联系。心理学包含根底心理学和应用心 理学两个局部,其中根底心理学又包括普 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开展心理学、生 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一〕智力量表 1.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 RC〕 2.瑞文测验
〔二〕人格测验
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2.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 3.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
〔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1.老年抑郁量表〔GDS〕 2.幸福度量表〔MUNSH〕 3.老年心理健康量表
第四节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
二、老年心理学的理论
〔一〕人生八阶段理论 〔二〕选择、完善和补偿理论 〔三〕老化认知理论 〔四〕社会情感选择理论
第三节 老年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一〕老年人感知觉的变化 〔二〕老年人记忆的变化 〔三〕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四〕老年人情绪的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 坐卧不安,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 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 重者称为焦虑症。

老年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老年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老年心理学主要知识点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心理需求的学科,它对于理解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老年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一、生理和心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会发生许多变化。

在生理上,老年人经常会面临退化性疾病、慢性疾病以及感觉和认知功能的衰退。

而在心理上,老年人可能会经历退休、亲人离世、社交圈子变小等生活事件的影响,导致心理状态的改变。

这些生理和心理变化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他们更加注重情感的关系和身份认同。

社交支持、保持独立性、感到有用、拥有积极的自我形象以及维持个人价值感是老年人的主要心理需求。

满足这些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表现出与年轻人不同的趋势。

他们可能会在生活中寻求安全感和稳定性,对变化更加敏感。

同时,老年人对过去的回忆和追忆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

此外,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记忆障碍等。

四、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情绪和心理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的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可以提升抵抗力和生存能力。

而消极的情绪,如抑郁和焦虑,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因此,保持积极的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五、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会下降,但他们在智慧和解决问题方面可能会更有经验。

这种变化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保持适度的认知锻炼和脑力活动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六、老年人的适应性和护理老年人常常面临多种生活变化和挑战,如身体功能下降、退休、亲人离世等。

他们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寻求支持和护理。

照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温暖和支持。

老年心理学课件课件【56页】

老年心理学课件课件【56页】

第一章:老年心理学绪论
• 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老龄化的地区, 1850年,法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全世 界第一个走进老龄化的国家。1950年全世 界已有15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到了 1998年先后有67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 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达20%以上。联 合国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大多 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进入老龄化 社会状况。
• 生存的意义
• “更加充实的生活” 与“生存的意义”关 系密切,生存的意义 这一问题是以“更加 充实的生活”为目标 的老年心理学必须解 决的首要问题。
生存的意义
积极(开朗) 消极(灰暗)
客观
主观
第二章:老年社会工作背景
• 老年人群体的人口特征 • 老年社会工作的场所
老年人群体的人口特征
• 老年人口增长 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
老年人群体的人口特征
• 老年人贫困问题 全国城乡贫困老年人1010万,其中860万
。云南贫困情况更为突出,有600多万贫困 人口,贫困老年人有100万,占老年人总数 的20%。
老年人群体的人口特征
• 老年人再就业
• 第一类,高薪聘请型。这一类老年人的特点是,在机 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技术类岗位多年,经验丰 富或拥有一技之长。
• 老年人恋爱、结婚的障碍 • 老年人具有的陈腐道德观念。 • 老年人孩子的反对。 • 缺乏住房和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收入。
• 缺乏为老年人恋爱、结婚服务的咨询机 构和专家。
• 老年人恋爱、结婚的效用
老年期的恋爱、结婚是打消孤独感、 满足双方情绪、情感需要,增强自信心 ,提高生存意义的“特效药”。
•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大致与世界其他国家大同小异, 即由高出生率至低出生率,同时死亡率不断降低。回 首解放初的20年里,人口数量增长很快,上世纪70年 代之后,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措施,人口出生率下降 了,另一方面科技水平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疾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人民的平均寿命延长 了,至使老年人增长速度高于总人口的增长。目前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速率明显快于60岁以下的人口数 量。

老年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老年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老年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老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老年心理学的定义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变化和心理健康的学科,它关注老年人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问题,并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治疗方法。

2.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其中又分为早期老年人(60-74岁)、中期老年人(75-84岁)和晚期老年人(85岁以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干预。

3.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老年人的认知发展、情绪变化、社会关系、人格特点、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通过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保健服务。

二、老年人的认知发展1.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下降,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速度减慢等。

这些认知功能的下降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2.老年人的认知保健方法为了维护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以采取一些认知保健方法,如进行记忆力训练、注重营养和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等。

此外,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也对认知功能的保持起着积极的作用,应该鼓励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和交流。

三、老年人的情绪变化1.老年人的情绪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情绪会出现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感受能力下降、对情绪刺激的反应减弱等。

此外,老年人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孤独等,需要及时发现和干预。

2.老年人的情绪保健方法为了保护老年人的情绪健康,可以采取一些情绪保健方法,如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情感支持等。

此外,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交活动也对情绪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应该鼓励老年人多参与社会交流和互助活动。

四、老年人的社会关系1.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增加、朋友关系和社交圈子的缩小、社会参与度的下降等。

老年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老年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老年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特点、心理变化及其对个体行为和社会适应的影响的学科。

在老年人群体日益增多的社会背景下,了解老年心理学的知识点对于关爱和支持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老年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老年心理发展阶段老年心理发展阶段是指老年人在心理上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通常将老年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晚年初期、晚年中期和晚年晚期三个阶段。

1. 晚年初期:通常指65-79岁的老年人,特征为对退休的适应、重新确定身份和角色、追求个人兴趣和实现自我价值感的转变。

2. 晚年中期:通常指80-89岁的老年人,特征为生活的稳定化、家庭和社交网络的重要性增加、身体和认知功能逐渐下降等。

3. 晚年晚期:通常指9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征为生活质量的下降、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面临生死的思考和心理调适等。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有所不同,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行为和需求。

1. 生命满意度: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他们会更加关注家庭、社交关系和精神层面的满足。

2. 自我认同:老年人在退休后重新寻找自我认同感,通过参与社交活动、传承知识和经验来实现自我意义。

3. 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社交关系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起到重要作用,与子女、伴侣和朋友的联系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4. 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常常面临生活变化、自我价值感下降、孤独感增加等问题,需要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

三、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会出现一些特定的变化,其中包括认知、情绪和人格方面的变化。

1. 认知方面的变化: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和智力灵活性等方面。

2. 情绪方面的变化:老年人在情绪体验上更倾向于积极情绪,但也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和孤独等负面情绪。

3. 人格方面的变化:老年人的人格特点相对稳定,但个体间的差异较大,有的人可能变得更加宽容乐观,而有的人可能变得更加固执和疑虑。

老年人心理学

老年人心理学

老年人心理学随着全球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崭露头角。

老年人心理学旨在研究老年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以及老年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

本文将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1. 认知方面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相对于年轻人而言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在记忆和注意力方面。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健忘、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但是老年人在智力发展方面的差异不大,甚至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弥补一部分记忆力的下降。

2. 情感方面老年人的情感状态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更为复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更加珍视亲情和友情,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更加关注。

同时,老年人的情感稳定性相对年轻人而言更高,更容易保持积极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行为方面老年人对自身生活的规划和时间安排十分注重,更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定期行医。

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不太喜欢变化,更愿意保持一种安稳的状态。

二、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老年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问题:1. 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面临失去配偶、朋友的情况,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2. 财务问题退休后的老年人可能面临财务问题,如收入不稳定、医疗费用高昂等。

3. 健康问题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容易出现问题,该问题可能导致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和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再如以前一般健康。

三、老年人应对策略老年人应对心理问题的策略有很多,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1. 培养兴趣爱好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多参与,如可以多读书、旅游、参加社交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的态度。

2. 发掘生命意义老年人可以从自己的生命经历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从而使自己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

年龄:是指从出生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是以时间为单位所计算的年龄。

年龄歧视:是指对老年人的一种歧视态度,这种歧视态度来自一系列的不合理的想法或信念。

它以一种消极的想法和刻板印象把老年人都视为相似的群体。

这种歧视大都包含了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社会能力的消极判断。

工具性问题解决:是指从事日常生活中对个体的生存具有工具性意义,但不涉及人际情感因素的问题解决活动。

人际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处理社会关系情境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引发的情绪反应问题。

时间序列设计:是在不同的时间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断研究进行观察和测量。

前瞻记忆: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我们需要执行行为的相关记忆。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与基本认知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

晶体智力:是人们在后天学习当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用于解决问题的信息、技巧、策略等。

同辈效应: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类似的历史事件而对群体成员发展产生的影响。

积极老龄化: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更大效益的过程。

退休: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一定年龄停止有偿劳动的一种社会制度。

安乐死:包括两层含义:1无痛苦死亡,2无痛致死术。

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道的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的快速死亡。

临终关怀:指的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心身照护与支持,使病人平静、安然地度过人生的最后历程。

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老年人智力的测量方法: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基本心理能力测验、陆军甲种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祖父母与孙辈的接触方式主要有三种:正式型、娱乐型和疏远型。

老化的社会理论:分离理论,活动理论,社会崩溃与社会重建。

对老年人的七种刻板印象:完美祖母、年长者、保守、机能衰竭、脾气坏、沮丧、离群索居。

老年人心理学

老年人心理学

老年人心理学老年人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状态、心理特点以及心理问题的学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稳定性、情感化、自我认同感的强烈以及对社会角色的关注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情绪相对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同时,老年人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更加直接和真实,他们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需求。

此外,老年人在社会角色上的认同感较强,他们希望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然而,老年人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孤独感、失去自信、焦虑和抑郁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着丧偶、离异、子女离家等生活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老年人感到孤独和失去自信。

同时,老年人也面临着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可能会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和帮助老年人解决这些心理问题。

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老年人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交流来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关注,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服务和资源。

其次,老年人可以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通过参与社交和心理激活来减轻孤独感和焦虑。

此外,鼓励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和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保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老年人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包括稳定性、情感化、自我认同感的强烈以及对社会角色的关注等。

然而,老年人也面临着一些心理问题,如孤独感、失去自信、焦虑和抑郁等。

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参加兴趣爱好活动以及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老年心理学:晚年的心理需求

老年心理学:晚年的心理需求

老年心理学:晚年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老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学科,旨在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老年心理学中的心理需求。

一、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是老年人心理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也变得不那么频繁。

这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感到孤独和失落。

因此,家人和朋友应该尽可能多地与老年人联系,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心和照顾。

二、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许多老年人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会逐渐恶化,这种担忧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因此,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同时,家人和朋友也应该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三、生活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让老年人感到不适应,产生失落感和无助感。

因此,老年人应该积极适应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学会使用新的工具和设备,参加适合自己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

同时,家人和朋友也应该给予老年人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晚年生活。

四、自尊心和自我实现老年人的自尊心和自我实现也是重要的心理需求。

许多老年人仍然渴望在晚年生活中有所作为,发挥自己的潜力。

因此,老年人可以尝试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参加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班和社会团体,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家人和朋友也应该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五、社会认同老年人也需要社会认同和尊重。

他们希望自己被视为有价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而不是被遗忘或忽视的对象。

因此,社会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维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同时,家庭成员和朋友也应该尊重老年人的意见和选择,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和关心。

老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

分型
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粗心,缺乏准确 性,情绪强烈而不稳定,性情急躁。
多血质:表现热情活泼、充满朝气、敏捷好动,但心境易变 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广泛易变。情绪体验不深刻,遇事不往 心里去,容易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好交际,但轻承诺。
粘液质:内倾,安静稳重,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做事 专心致志,善于自制,行动缓慢,遇事多沉默,冷静但过于 拘谨。其心理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安静、均衡。
坎农—巴德理论
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会产生同样的生理变化,个体并不 能单凭对生理变化的知觉来辨别自身的情绪状态。
个体并不能察觉情绪变化引起的所有生理变化。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是由于对刺激情 境的察觉引起的,而非起源于身体的生理变化。
斯开特—辛格理论
斯开特和辛格认为,情绪是个体对刺激情境和身 体生理变化两方面认知解释引起的。
抽象和概括
抽象(abstraction):是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 加以区别,舍弃非本质属性而抽取出本质属性的思维过 程。
概括(generdization):是把客观事物抽取出来的本质特 征加以综合,并应用推广到同类事物的思维过程。概括 以抽象为基础,把分析、抽象的结果经过综合而形成概 念。
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主要是运用概念进 行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以语言概 念和符号为媒介进行的。
思维过程
基本过程:
分析和综合
分析(analysis):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抽取出具体的个别属性加以考察的思维过程。
综合(synthesis):是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的不同属性 结合起来,从事物的整体方面加以考察的思维过程。
主要的学习理论

心理学视角下的老年心理学

心理学视角下的老年心理学

心理学视角下的老年心理学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逐渐延长。

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以及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 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老年人主要处于后退和重新调适的心理发展阶段。

他们面临着生活角色的丧失、身体衰老以及社会地位的改变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

2. 对自我认同和自尊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自我认同和自尊。

他们常常回顾自己的一生,对过去的成就感到自豪,但也可能产生自卑和无力感。

因此,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保持良好的自尊心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3. 情绪经验的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情绪经验。

他们对情绪的表达更加自如,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可能会较大。

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1. 社交需求老年人常常面临着与家人、朋友或伴侣的分离,社交圈子变小,因此他们对社交需求的依赖更强。

与他人的交流和接触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心态,缓解寂寞和孤独感。

2. 自主性和掌控感的需求老年人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渴望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控制力。

在决策和参与社会活动中给予他们支持,可以满足他们的自主性和掌控感的需求。

3. 情感关怀和支持的需求老年人在情感上更加敏感,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家人、社区以及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关怀和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策略1. 提供社交支持和活动社交支持和活动是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策略。

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建立老年人社交网等方式,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机会,降低寂寞和孤独感。

2.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增强自尊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养老心理学分析——深入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关怀

养老心理学分析——深入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关怀

养老心理学分析——深入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关怀1. 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养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老年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不仅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和情感变化,还涉及到他们的行为适应和社会互动。

本报告旨在探讨养老心理学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理解和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方面的作用。

1.1 养老心理学的重要性养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不仅面临生理上的变化,还会经历心理上的转变。

这些转变可能包括认知能力的下降、情绪波动的增加以及社会角色的改变。

通过养老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内在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和人性化的支持与服务。

1.2 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基本概念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多维度的,包括对安全感、归属感、自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追求。

这些需求的核心在于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安全感涉及到身体和财产的安全,以及对未来的确定性;归属感则是指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和社会网络的需求;自尊关乎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被尊重的感受;自我实现则是追求个人潜能的发挥和生活的充实感。

了解并满足这些心理需求,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2.1 认知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认知能力上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记忆力的减退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尤其是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的下降,这可能会影响他们日常活动的独立性。

注意力的分散也较为常见,老年人可能更难长时间集中精神或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此外,信息处理速度通常会减慢,决策过程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许多老年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逻辑推理和语言理解能力,甚至在某些领域如词汇知识和生活经验方面表现出优势。

2.2 情绪与情感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同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更加重视情绪的稳定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老年心理学(精)

老年心理学(精)

引言概述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特征、心理变化和心理健康的专门学科。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帮助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旨在对老年心理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正文内容1.老年心理特征1.1老年人智力与认知能力的变化1.2老年人情绪变化的特点1.3老年人自尊心的发展与变化1.4老年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1.5老年人准备退休的心理适应过程2.老年心理变化因素2.1生理因素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2.2社会因素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2.3经济因素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2.4家庭因素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2.5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3.老年心理健康3.1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定义3.2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3.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保持策略3.4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3.5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老年心理问题与疾病4.1老年抑郁症的症状与治疗4.2老年焦虑症的症状与治疗4.3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与治疗4.4老年人孤独与孤独死亡的心理问题4.5老年人失智症的预防与干预5.老年人心理支持与辅导5.1老年人心理支持的重要性5.2提供老年人心理支持的途径5.3老年人心理辅导的原则5.4老年人心理辅导的技巧5.5老年人心理支持与辅导的效果评估总结老年心理学是一门关注老年人心理特征、心理变化和心理健康的学科。

老年人在智力、认知、情绪、自尊心、价值观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主要受到生理、社会、经济、家庭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保持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评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老年人常常面临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疾病,对此我们应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支持。

为了帮助老年人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我们需要提供适当的途径和技巧,同时评估其效果。

通过综合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照顾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

养老人应该了解的老年心理学!

养老人应该了解的老年心理学!

养老人应该了解的老年心理学!一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老年人小心谨慎:重视准确忽视速度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不会轻易冒险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老年人固执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付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老年人爱唠叨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老年人的怀旧情绪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平衡的维护,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不断地去回忆和谈论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荣誉对于那些背井离乡在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只有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才是自己晚年生活中最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精彩篇章儿时的朋友和玩伴,甚至家乡的饭菜,老家门口的一棵枣树,儿时玩的一种游戏等,都会引起老年人强烈的怀旧情绪许多老年人还会觉得和他们同辈的人相处更舒服,和那些曾经共度人生轶事特别是幼年一起长大的同伴,他们会觉得更为亲切,因为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回忆老年人的返老还童有的老年人,虽然已年届花甲,生理机能日渐衰退,体力也大不如前,从外表看来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老年人形象了,然而他们的内心和言行举止表现得却象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如射雕英雄传中的老玩童---周伯通一样这些老人与那些承认自己已经衰老的老年人不一样,他们的脾气和性格随着年龄的变大反而越来越幼稚起来,时常表现出与实际的生理年龄不相称的语言和行为如在自己的亲戚朋友面前显得不拘小节,蛮不讲理;情绪激动,得理不饶人;对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心;常主动要求别人过多的照顾和关怀;总是要求老伴或子女陪在身边;挑剔饮食等其实,老年人小孩化并不是什么坏现象,不仅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科学道理,而且老年人的这种变化对其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利的平日里,老年人如国能够经常到室外走动走动,除可活动筋骨外,更重要的还可以接触阳光进而促成皮肤合成维生素D,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质的丢失,同时也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老年人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戏跳舞垂钓下棋等更可使其身心愉悦,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此外,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智力玩具也同样适用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在玩玩具时,可以通过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使大脑得到有效的运用,防止因疏于用脑而导致加快老化老年人的依赖心理许多老人的肺腑之言,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他们渴望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不会受到过大的挑战,他们依然希望自己在家庭中能发挥以前那种一家之主的作用,最起码的应该受到别人的重视和注意他们希望自己无论在经济上情感上,还是在生活方面,都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由于生理和社会上的一些客观原因,老年人在独立性与依赖性两者之间的斗争中,会不自觉的向依赖性方面转化一个老人通常都会想**纵一位自认为比他强得人,这样他就会得到一位保护者,也就可以减低他自己的紧张和忧虑,得到一定的满足感同时这位保护者还可以协助他面对那些具有威胁性的环境一但找到了这样的人,或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老人的心理压力便会**的减少,而且焦虑不安的感觉也会逐渐消失在老年人的老化过程中,有三种典型的依赖:经济上的依赖:产生于老年人不再是一位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者,而必须依赖退休金与社会救济金或者是社会福利家庭赠与时生理上的依赖:产生于当老人的身体功能逐渐衰退,而且不再允许他做那些必要的活动时,如散步逛街购物走亲访友等社交上的依赖:产生于当老人失去了在他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些人时,这种情况使得老人减低了对社会的认识,减低了个人的力量,并且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范围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营销人员在与老年人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除了要了解和把握老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并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之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前,生活在各种**小小的工作群体朋友群体中,他们的交往归属等需要多多少少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退休之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群体,与朋友的交往也显著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的地方然而由于年老体弱,老年人在家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无所事事,而自己的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不在他们身边,因而他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在与外人的关系中,他们渴望在生活上予以照顾与帮助,在心理上尤其情感上能够得到温暖与关怀离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他们由供养者变成了被供养者这个时候,作为他们虽然觉得自己进入老年,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都不及以前,但还是非常希望子女象以前一样尊重自己,至少不能把自己当成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是一个废人来看待因此,营销人员在同老人进行交往中言行举止都应该敏感地注意到老年人的这种心态,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的退步,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都逐步下降,这时候越来越需要别人的帮助与照顾这种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忧郁怨恨等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从市场反馈的信息得知,越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是渴望我们营销人员对他们的健康服务,从而也最容易产生对我们产品的接受三老年人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因为机体衰老,各种疾病明显增多据对中国某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调查,证明老年人的疾病状况是很普遍的老年人的疾病特征从以上调查又可以看出,老年人几乎完全没有健康的,他们几乎都受一种或几种疾病缠身的捆扰因此,做为市场营销人员要充分了解每一位老年人的疾病状况和特征,将他们与产品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服务为老年人进行健康咨询或健康理疗,从而为老年人带来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老年人的疾病特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对老年人来说,疾病很少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往往是不同生理系统的疾病同时存在比如由高血压引起的脑猝中,有肺气肿冠心病,还可以见到胃溃疡等所以,老年人在医院被诊断出56种疾病的情况是很多见的潜在性疾病众多而其症状却不稳定明显由于潜在性疾病的存在,往往发现一种疾病的同时,也可以把潜在性疾病诊断出来在老年人中,某些疾病的症状极不典型例如中年人经常会出现伴有剧烈胸痛发作的心机梗塞,但老年人几乎就没有这种症状,常常只是轻度的胸前不适感,这往往容易使疾病在不被察觉中而渐渐地严重和恶化老年人的疾病多是慢性疾病,在治疗上也比较困难一种疾病的出现,可以合并其它系统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的存在,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疾病四影响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心理因素每一位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过上健康幸福祥和的晚年生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各方面综合考虑对老年人晚年生活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生理心理因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老年获得晚年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如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在对抗疾病中度过,那首先老年人将不得不承受疾病的折磨面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所造成的痛苦,无法安度晚年幸福生活作为营销服务人员,尽可能给老人提供多方面的健康知识,定期为老年人做免费的疾病检测,禁止老年人无节制地饮酒和滥用药品,督促老年人经常进行合理的身体锻练,多为老年人创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老年人更充分地发展其个人爱好和兴趣创造条件等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服务营销人员应该理解认识到老年人对人生尤其是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和追求,更应该密切关注老年人对这种精神体验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样才能帮助老年人共同面对进入晚年所带来的一些困惑和危机感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所具有的精神寄托和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老年人奋斗一生,虽然不事事如意,但总有一些方面是自己较为满意的所以,老年人会有意无意保持一些自己已有的**惯和行为方式,他们尊重自己对生活的选择,对自己的过去并不总是觉得愧疚和后悔,他们会尽可能客观和公正地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同时也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相同的看法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持久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尤其在退休之后,人际关系遽然减少,老年人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如果能够有人和他们聊天,娱乐,他们会更容易对付晚年生活所带来的人际危机亲密而忠诚的关系由于老年人在公众中固有的不利形象,老人在进入晚年之后,往往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冷落其实,老年人很怕这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他们依然很怀念过去大家对自己的尊重老年人并不希望过着被人摆布与安排的生活,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对于那些已有抱负心的老人,他们更不希望被别人牵制,独立生活,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安静的生活环境老年人戎马一生,好不容易到了退休可以安享晚年恬静舒适生活的时候了,他们都不希望还有什么家庭琐事要自己**心和劳烦他们向往着轻松愉快的生活,尽情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做自己喜欢的事,从而体会安享晚年的乐趣内在的精神活动和受人尊重老人到了晚年,总喜欢独自地,心平气和地感受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可以静静地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细致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所以,他们很反感别人的打扰和干涉,更不会因为他人的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爱抚和关怀无论是与老伴共度晚年的老人还是孑然一身的老人,都需要晚辈或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喜欢温馨的家庭感觉,希望与人和睦相处,人人之间笑容以待,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等(来源: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类
• 动作思维(action thinking): 主要以实际动作为 支柱的思维活动,是与对物体的感知活动及自身 动作紧密相联系的,尚未掌握语言的婴儿的思维 活动基本属于这一类。 • 形象思维(image thinking):是靠表象来分析、综 合、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学龄前儿童游戏时、 成人日常工作中都经常运用形象思维。 • 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主要是运用概念进 行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以语言概 念和符号为媒介进行的。
–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提出假设:既包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和所需要 的知识准备,也包括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存在的 困难以及解决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 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是与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假 设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检验。
五、注意
– 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遗忘症 • 逆行性遗忘:指患者不能回忆疾病之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 情况。 • 顺行性遗忘:指患者不能回忆疾病之后一段时间所发生的 情况。 • 器质性遗忘 • 心因性遗忘
四、思维
– 概念
•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的 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这种反映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 感知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外部联系,思维活动在感觉 和知觉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将感知觉所提供的事物的个别 属性和外部联系进行分析、加工、转换、综合,从而超出 感知的范围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认识事物的本 质特征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 • 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第二节认识过程
一、感觉

概念(sensation)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
– 脑神经所传导的特殊感觉 •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前庭感觉等。 –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皮肤分支所传导的表面或皮肤感觉 • 触压觉、温度觉和疼痛觉等。 –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肌肉分支所传导的深部感觉 • 肌肉、肌腱、关节的敏感性和位置感觉。 – 自主神经系统所传导的内部感觉 • 内脏痛觉及饥渴、恶心等感觉。
二、情绪结构分析
• 向性:愉快—不愉快。 • 强度 激动—平静。 • 紧张度 紧张—轻松。
三、情绪状态
– 心境
• 指强度较小、紧张度较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 绪状态。它的特点是比较平稳、微弱,是持久的 情绪基调,具有扩散性,其情感色彩很容易感染 和影响整个心理状态和行为。
– 激情
• 是一种迅速爆发式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 人在激情状态下,意识范围常有所缩小,理智分 析能力减弱,意志的自我约束和克制能力相应减 弱,容易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
二、知觉

概念
–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基本特征
– 知觉的完整性 – 知觉的选择性 – 知觉的理解性
• 人们根据自己以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所知觉的对象。
– 知觉的恒常性

不真实的知觉 – 错觉
• 错觉(illusion)是在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 下,主观上发生歪曲的反映。
– 衡量注意的标准
•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 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的客体的数量。 •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 种事物或从事的某种活动上。 •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分配在两种 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与对象上。 • 注意的转移:指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 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从一种活动转移 到另一种活动上去。
•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 顿悟学习理论
– 苛勒对黑猩猩的学习行为进行实验研究 – 苛勒认为,外在的强化并非学习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因素,只要学习 者全面观察并领悟到情境中各刺激之间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 – 顿悟学习理论肯定了目的与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

记忆
– 概念
•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指以往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 的问题、曾有过的情绪体验、学习过的动作行为等在人脑 中留下一些印记,并且这些印记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头脑中 浮现出来。
• 外部注意:注意指向于外部客体和现象,伴随着对外感知 过程。 • 内部注意:注意指向主体自身的思想情绪体验和自我感知, 与人的自我意识活动相联系。 •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对心理活动起着维持、组织、 调节和监督作用,但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 分类.
•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指在没有任何意图,预先没 有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的情况下产生的注意。无意注意 是自然而然地对某些事物和机体状态的指向和集中,它往 往随周围环境的变化、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需要、 兴趣、情绪以及健康状况而产生。 •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指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并经过 意志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注意。有意注意主要受意识控制、 调节,它与心理活动的任务、目的性及意识水平有关。

一般特性 – 感受性: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 性(sensitivity)。 – 感觉适应:机体的感受性因刺激对感受器作用时间 的长短而改变的现象,就是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
• 刺激过久而变得迟钝 • 刺激缺乏而变得敏锐
–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sensory contrast)是由于刺激 背景的不同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同样的白 色在黑色背景上比在灰色背景上显得更白。
第三节 情绪
一、概念
– 情绪(emotion)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 度,是不易被个体所控制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
• 情绪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刺激引起的。引起情绪的可以是 外在的刺激,如生活环境中任何人、事、物的变化;也可 以是内在刺激,如腺体分泌、器官功能失常等生理性原因, 或记忆、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 • 情绪体验是主观的,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在心理 学上无法用客观方法来研究,只能采用内省式的自评量表, 要当事人陈述其感觉。 • 情绪表现有明显的两极性,即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如 高兴和悲伤、喜悦和烦闷、轻松和紧张,都是对立的。 • 情绪状态下产生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是当事人无法控 制的。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实质
一、心理学与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
–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 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 人认知过程 – 情绪过程 – 意志行为
•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 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 斯开特—辛格理论 • 斯开特和辛格认为,情绪是个体对刺激情境和身 体生理变化两方面认知解释引起的。 – 情绪相对历程论 • 情绪相对历程论假设大脑中管理情绪的部位可能 存在某种组织,该组织在情绪状态时,会发生与 此状态反向的相对作用。痛苦的情绪产生时,相 对的快乐情绪也随之产生,反之亦然。俗语所说 的“苦尽甘来”、“乐极生悲”都可以以情绪相 对历程论来解释。
– 思维过程
• 基本过程:
– 分析和综合 » 分析(analysis):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抽取出具体的个别属性加以考察的思维过程。 » 综合(synthesis):是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的不同属性 结合起来,从事物的整体方面加以考察的思维过程。 – 抽象和概括 » 抽象(abstraction):是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 加以区别,舍弃非本质属性而抽取出本质属性的思维过 程。 » 概括(generdization):是把客观事物抽取出来的本质特 征加以综合,并应用推广到同类事物的思维过程。概括 以抽象为基础,把分析、抽象的结果经过综合而形成概 念。 – 判断和推理: » 判断(judgement):是根据客观事物和各种现象之间的 本质联系对事物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 推理(reasoning):实际上也是判断,是从一个或几个判 断得出新判断的思维过程。
四、情绪理论
– 詹姆士—兰格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在1884年和 1885年先后提出情绪并非由外界刺激引起,而是由身体上 生理变化所引起,即人伤心是因为哭,快乐是因为笑,恐 惧是因为战栗。
– 坎农—巴德理论
• 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会产生同样的生理变化,个体并不 能单凭对生理变化的知觉来辨别自身的情绪状态。 • 个体并不能察觉情绪变化引起的所有生理变化。 •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是由于对刺激情 境的察觉引起的,而非起源于身体的生理变化。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
– 高度发达的人脑是心理产生的基础 – 心理的器官是脑 – 心理过程是复杂的功能系统
• 调节张力和维持觉醒水平的系统 • 信息的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 • 运动的计划、调节和控制的系统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 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限于现在的事物 –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 心理的社会制约性
– 记忆的基本过程
• 识记(registration):是识别和记住信息的过程,对信息便于储存 和提取的编码过程。 • 保持(retention):指识记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 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 再认和回忆:信息提取与输出过程。
– 再认:是以往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 – 回忆:是在头脑中重新呈现以往曾经经历过,但现在不在眼 前的事物。
• 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 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个体的动机能否 满足,自然伴随产生不同的情绪,满足则快乐,不满 足则痛苦,在寻求过程中受到阻碍,则产生恐惧、沮 丧等情绪。 – 有时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能促进个体的行为活 动,如恐惧情绪可以促使个体产生逃跑或攻击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