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弹塑性力学(徐秉业_刘信声版)课后习题答案(全)

合集下载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_很全有答案_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_很全有答案_
态。
题 2—13 图
题 2—14 图
2—14* 如题 2—14 图所示的变截面杆,受轴向拉伸载荷 P 作用,试确定杆体两侧外 表面处应力 σ z (横截面上正应力)和在材料力学中常常被忽
略的应力 σ x 、 τ zx 之间的关系。 2—15 如题 2—15 图所示三角形截面水坝,材料的比重 为 γ ,水的比重为 γ 1 ,已求得其应力解为: σ x = ax + by ,
2—42 如题 2—42 图所示的圆截面杆扭转时得到的应变分量为: ε x = ε y = ε z = γ xy = 0,
γ zy = θ x, γ zx = −θ y 。试检查该应变是否满足变形连续性条件,并求位移分量 u、v、w。设
在原点处 u 0 = v 0 = w0 = 0, dz 在 xoz 和 yoz 平面内没有转动,dx 在 xoy 平面内没有转动。
弹塑性力学习题
第二章 应力理论·应变理论
2—1 试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直径为 1cm 的圆杆,在轴向拉力 P = 10KN 的作用下杆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σ 及与横截面夹角 α = 30° 的斜截面上的总应力 Pα 、正应力 σ α 和剪应力
τ α ,并按弹塑性力学应力符号规则说明其不同点。 2—2 试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题 2—2 图所示单元体主应力和主平面方位(应力单位 MPa) ,并表示在图上。说明按弹塑性力学应力符号规则有何不同。
题 2—41 图
题 2—42 图
第三章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本构方程
试证明在弹性变形时,关于一点的应力状态,下式成立。 1 (1) γ 8 = τ 8 ; (2) σ = kε (设ν = 0.5 ) G 3—2* 试以等值拉压应力状态与纯剪切应力状态的关系, 由应变能公式证明 G、 E、 ν之 间的关系为: 1 G= 2(1 + ν ) 1 1 3—3* 证明:如泊松比ν = ,则 G = E , λ → ∞ , k → ∞ , e = 0 ,并说明此时上述 2 3 各弹性常数的物理意义。 3—4* 如设材料屈服的原因是形状改变比能(畸形能)达到某一极值时发生,试根据 单向拉伸应力状态和纯剪切应力状态确定屈服极限 σ s 与 τ s 的关系。 3—5 试依据物体单向拉伸侧向不会膨胀,三向受拉体积不会缩小的体积应变规律来 1 证明泊松比ν 的上下限为: 0 < ν < 。 2 2 3—6* 试由物体三向等值压缩的应力状态来推证:K = λ + G 的关系, 并验证是否与 3 E K= 符合。 3(1 − 2v) 3—7 已知钢材弹性常数 E1 = 210Gpa,v1 = 0.3, 橡皮的弹性常数 E 2 =5MPa,v 2 = 0.47, 试比较它们的体积弹性常数(设 K1 为钢材,K2 为橡皮的体积弹性模量) 。 3—8 有一处于二向拉伸应力状态下的微分体( σ 1 ≠ 0, σ 2 ≠ 0, σ 3 = 0 ) ,其主应变

弹塑性力学习题及答案

弹塑性力学习题及答案

.本教材习题和参考答案及部分习题解答第二章2.1计算:(1)pi iq qj jk δδδδ,(2)pqi ijk jk e e A ,(3)ijp klp ki lj e e B B 。

答案 (1)pi iq qj jkpk δδδδδ=;答案 (2)pqi ijk jk pq qp e e A A A =-;解:(3)()ijp klp ki ljik jl il jk ki lj ii jj ji ij e e B B B B B B B B δδδδ=-=-。

2.2证明:若ijji a a =,则0ijk jk e a =。

(需证明)2.3设a 、b 和c 是三个矢量,试证明:2[,,]⋅⋅⋅⋅⋅⋅=⋅⋅⋅a a a b a cb a b b bc a b c c a c b c c证:因为123111123222123333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 i i i a a a b a c b a b b b c c a c b c c a a a a b c b b b a b c c c c a b c ⎡⎤⎡⎤⎡⎤⎢⎥⎢⎥⎢⎥=⎢⎥⎢⎥⎢⎥⎢⎥⎢⎥⎢⎥⎣⎦⎣⎦⎣⎦, 所以123111123222123333123111123222123333det det()i ii i i i i ii i i i i ii ii i a a a b a c a a a a b c b a b b b c b b b a b c c a c b c c c c c a b c a a a a b c b b b a b c c c c a b c ⎡⎤⎡⎤⎡⎤⎢⎥⎢⎥⎢⎥==⎢⎥⎢⎥⎢⎥⎢⎥⎢⎥⎢⎥⎣⎦⎣⎦⎣⎦即得 1231112123222123333[,,]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a a a b a c a a a a b c b a b b b c b b b a b c c a c b c c c c c a b c ⋅⋅⋅⋅⋅⋅=⋅⋅⋅==a a a b a c b a b b b c a b c c a c b c c 。

弹塑性力学课后答案

弹塑性力学课后答案

εij第二章 应力理论和应变理论2—3.试求图示单元体斜截面上的σ30°和τ30°(应力单位为MPa )并说明使用材料力学求斜截面应力为公式应用于弹性力学的应力计算时,其符号及正负值应作何修正。

解:在右图示单元体上建立xoy 坐标,则知σx = -10 σy = -4 τxy = -2 (以上应力符号均按材力的规定) 代入材力有关公式得:3030cos 2sin 22210410413cos 602sin 6073222226.768 6.77()104sin 2cos 2sin 602cos 60223132 3.598 3.60()22x yx yxy x y xy MPa MPa σσσσσατασστατα+-=+----+=++=--⨯+⨯=----+=⋅+=⋅-=-⨯-⨯=--代入弹性力学的有关公式得: 己知 σx = -10 σy = -4 τxy = +23030()cos 2sin 22210410413cos 602sin 6073222226.768 6.77()104sin 2cos 2sin 602cos 60222132 3.598 3.60()22x yx yxyx y xy MPa MPa s ss ss a tas s t a t a +-=++---+=++=--??=----+=-?=-?=??由以上计算知,材力与弹力在计算某一斜截面上的应力时,所使用的公式是不同的,所得结果剪应力的正负值不同,但都反映了同一客观实事。

2—6. 悬挂的等直杆在自重W 作用下(如图所示)。

材料比重为γ弹性模量为 E ,横截面面积为A 。

试求离固定端z 处一点C 的应变εz 与杆的总伸长量Δl 。

解:据题意选点如图所示坐标系xoz ,在距下端(原点)为z 处的c 点取一截面考虑下半段杆的平衡得:c 截面的内力:N z =γ·A ·z ;c 截面上的应力:z z N A z z A Aγσγ⋅⋅===⋅; 所以离下端为z 处的任意一点c 的线应变εz 为:δy题图1-3τxyx 30°10n24xO10yTτ30°δ30°zz zEEσγε==;则距下端(原点)为z 的一段杆件在自重作用下,其伸长量为:()22zzzzz z z z y zz l d l d d zd EEEγγγε=⎰⋅∆=⎰⋅=⎰=⎰=;显然该杆件的总的伸长量为(也即下端面的位移):()2222ll A l lW ll d l EEAEAγγ⋅⋅⋅⋅⋅=⎰∆=== ;(W=γAl )2—9.己知物体内一点的应力张量为:σij =50030080030003008003001100-⎡⎤⎢⎥+-⎢⎥⎢⎥--⎣⎦应力单位为kg /cm 2 。

弹塑性力学第七章答案

弹塑性力学第七章答案

第七章 习题答案7.3 设123S S S 、、为应力偏量,试证明用应力偏量表示Mises 屈服条件时,其形式为:s σ= 证明:Mises 屈服条件为()()()22221223312s σσσσσσσ-+-+-=()()()()()()2221223312221231223312222123123231222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左式()1232222123032s S S S S S S σ++=∴=++= 左式故有s σ= 7.4 试用应力张量不变量1J 和2J 表示Mises 屈服条件。

解:1123J σσσ=++ ()2122331J σσσσσσ=-++Mises 屈服条件:()()()22221223312s σσσσσσσ-+-+-=()()()()22212312233121221223312212223232s J J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左式 故有 22123s J J σ+= 7.5 试用Lode 应力参数σμ表达Mises 屈服条件。

解:由定义:8max ττ======即()()1313312σσσσ=-- Mises 屈服条件为()()()22221223312s σσσσσσσ-+-+-=将上式代入,得:()13sσσσ-= 即:13s σσσ-=7.6 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为21000002000/00300MN m -⎡⎤⎢⎥-⎢⎥⎢⎥-⎣⎦,该物体在单向拉伸 时2190/s MN m σ=,试用Mises 和Tresca 屈服条件分别判断该点是处于弹性状态还是塑性状态,如主应力方向均作相反的改变(即同值异号),则对被研究点所处状态的判断有无变化?解:(1)Mises 屈服条件判断()()()()()22242122331242610/7.2210/sMN m MN mσσσσσσσ-+-+-=⨯=⨯故该点处于弹性状态 (2)Tresca 屈服条件判断213200/MN m σσ-=故该点处于塑性状态如果各应力均作为变号,则以上各式不变,所作判断没有变化。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有图)(共3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弹塑性力学习题集殷绥域李同林编中国地质大学·力学教研室二○○三年九月目录弹塑性力学习题........................................................................(1)第二章应力理论.应变理论......................................................(1)第三章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本构方程.......................................(6)第四章弹塑性力学基础理论的建立及基本解法 (8)第五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9)第六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11)第七章柱体的扭转...............................................................(13)第八章弹性力学问题一般解.空间轴对称问题...........................(14)第九章* 加载曲面.材料稳定性假设.塑性势能理论.....................(15)第十章弹性力学变分法及近似解法..........................................(16)第十一章* 塑性力学极限分析定理与塑性分析 (18)第十二章* 平面应变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解 (19)附录一张量概念及其基本运算.下标记号法.求和约定...............(21)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提示 (22)前言弹塑性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它与许多工程技术问题都有着十分密切地联系。

弹塑性力学课程作业 参考答案

弹塑性力学课程作业 参考答案

弹塑性力学课程作业1 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 答:请参见教材第一章。

2. 答: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比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更为广泛,是几何尺寸和形态都不受任何 限制的物体。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的不同。

3. 答:弹塑性力学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是否同属固体力学的范畴,它们各自求解的主要问题都是变形问题,求解主要问题的基本思路也是相同的。

这一基本思路的主线是:(1)静 力平衡的受力分析;(2)几何变形协调条件的分析;(3)受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分析; 4. 答:“假设固体材料是连续介质”是固体力学的一条最基本假设,提出这一基本假设得意义是为利用数学中的单值连续函数描述力学量(应力、应变和位移)提供理论依据。

5. 答:请参见本章教材。

6. 答:略(参见本章教材)7. 答:因为物体内一点某微截面上的正应力分量 σ 和剪应力分量τ 同材料的强度分析 问题直接相关,该点微截面上的全应力则不然。

8. 答:参照坐标系围绕一点截取单元体表明一点的应力状态,对单元体的几何形状并不做 特定的限制。

根据单元体所受力系的平衡的原理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

研究它的目的是: 首先是了解一点的应力状态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进一步了解该点的主应力、主方向、 最大(最小)剪应力及其作用截面的方位,最终目的是为了分析解决材料的强度问题。

9.答:略(请参见教材和本章重难点剖析。

) 10. 答:略(请参见教材和本章重难点剖析。

)11. 答:略(请参见教材和本章重难点剖析。

) 这样分解的力学意义是更有利于研究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

12. 答:略(请参见教材和本章重难点剖析。

)纳唯叶 (Navier) 平衡微分方程的力学意义是:只有满足该方程的应力解和体力才是客观上可能存在的。

13. 答:弹塑性力学关于应力分量和体力分量、面力分量的符号规则是不一样的。

它们的区别请参见教材。

14、答:弹塑性力学的应力解在物体内部应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相容方程(关于相容方程详见第3、5、6章),在物体的边界上应满足应力边界条件。

塑性力学_习题答案1

塑性力学_习题答案1
第一章
1-2 已知物体内一点的 I1 ij 60 Pa , S x 50 Pa , S y 10 Pa , xy 35 Pa ,
yz 0 , zx 27 Pa ,求该点的应力张量 ij 。
解:
m

x
y z 3
1 I1 ij 20 Pa 3

将①②代入③可得:
i

1 2 2 2 ( S xx S yy ) 2 ( S yy S zz ) 2 ( S zz S xx ) 2 6( S xy ) S yz S zx 2

1 2 2 2 2 2 2 2( S xx ) 2( S xx S yy S yy S zz S zz S xx ) 6( S xy ) S yy S zz S yz S zx 2 1 2 2 2 2 2 2 2 2 2 2( S xx ) ( S xx ) ( S xx S yy S zz ) 2 6( S xy ) S yy S zz S yy S zz S yz S zx 2
代入应力强度公式:
p
T
T
p
i

1 2 ( z r ) 2 ( r ) 2 ( z ) 2 6( rz r2 2z ) 2 P 2 d 2 12T 2 d 2t

P 2 P 2 1 2T ( ) ( ) 6( 2 ) 2 dt d t 2 dt
2
1-4 由 式 ( 1-32b ) 可 知 , 应 力 偏 量 的 第 二 不 变 量 可 表 示 为 : 1 2 2 2 2 2 2 I 2 Sij S xx S yy S zz 2 S xy S yz S zx ,试证明下列关系式成立: 2

弹塑性力学课后习题

弹塑性力学课后习题

(1)
( 2)
显然式(1)、式(2)能满足平面应力情况下的拉梅方程式。 2、考虑位移约束和变形连续条件:
(u1) x l 0, (u2 ) x l 0, (u2 ) y h 0, (v2 ) y h 0 (v1) y a (v2 ) y a
由此解得:
a1 b1 c1 a2 b2 c2 0 d 2 0, f 2 e2h, d1 0, f1 e1a e2 (a h)
《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习题课
[练习1] 悬臂梁上部受线形分布载荷, 如图所示。试根据材料力学中 的 x 表达式,再用平衡微分方程导出 y 和 xy的表达式。 解:由材料力学知,过 P 点横截面 上的弯矩为: qx 3 M
z
q
h/2 h/2
o
P
l
x
y
( 1)
(6l )
Mz y q 12y 2q x3 ( ) 3 x3 y Iz 6l 1 h3 lh x xy 代入平衡微分方程,
y
[练习4] 图所示的几种受力体是否为平面问题?若是,则是 平面应力问题,还是平面应变问题? h
q
R
O
q h x o z R O x
Q Q
O
z
y
y
R>>h
y
R>>h b)
y
a)
p
R O p x O
p
z L
p
y R<<l y c)
解: 图 a)所示为平面应力问题。图b)所示荷载垂直作用 于板面,故为薄板弯曲问题。图c)所示荷载作用于板 边,荷载及横截面沿z轴无变化,且R<<L,故为平面 应变问题。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_很全有答案_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_很全有答案_

题 2—41 图
题 2—42 图
第三章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本构方程
试证明在弹性变形时,关于一点的应力状态,下式成立。 1 (1) γ 8 = τ 8 ; (2) σ = kε (设ν = 0.5 ) G 3—2* 试以等值拉压应力状态与纯剪切应力状态的关系, 由应变能公式证明 G、 E、 ν之 间的关系为: 1 G= 2(1 + ν ) 1 1 3—3* 证明:如泊松比ν = ,则 G = E , λ → ∞ , k → ∞ , e = 0 ,并说明此时上述 2 3 各弹性常数的物理意义。 3—4* 如设材料屈服的原因是形状改变比能(畸形能)达到某一极值时发生,试根据 单向拉伸应力状态和纯剪切应力状态确定屈服极限 σ s 与 τ s 的关系。 3—5 试依据物体单向拉伸侧向不会膨胀,三向受拉体积不会缩小的体积应变规律来 1 证明泊松比ν 的上下限为: 0 < ν < 。 2 2 3—6* 试由物体三向等值压缩的应力状态来推证:K = λ + G 的关系, 并验证是否与 3 E K= 符合。 3(1 − 2v) 3—7 已知钢材弹性常数 E1 = 210Gpa,v1 = 0.3, 橡皮的弹性常数 E 2 =5MPa,v 2 = 0.47, 试比较它们的体积弹性常数(设 K1 为钢材,K2 为橡皮的体积弹性模量) 。 3—8 有一处于二向拉伸应力状态下的微分体( σ 1 ≠ 0, σ 2 ≠ 0, σ 3 = 0 ) ,其主应变
2—39* 若位移分量 u i 和 u i′ 所对应的应变相同,试说明这两组位移有何差别? 2—40* 试导出平面问题的平面应变状态( ε x = γ zx = γ zy = 0 )的应变分量的不变量及
主应变的表达式。 2—41* 已知如题 2—41 图所示的棱柱形杆在自重作用下的应变分量为: γz νγz εz = , εx =εy = − ; γ xy = γ yz = γ zx = 0; E E 试求位移分量,式中 γ 为杆件单位体积重量,E、ν 为材料的弹性常数。

弹塑性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弹塑性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I-4) (I-5)
★ 关于求和标号,即哑标有:
◆ 求和标号可任意变换字母表示。
◆ 求和约定只适用于字母标号,不适用于数字标号。 ◆ 在运算中,括号内的求和标号应在进行其它运算前
优先求和。例:
aii2a121a222a323
(I-12)
(ai) i2(a 1 1a22 a3)3 2 (I-13)
aibjk cijk
(I-21)
◆ 张量乘法不服从交换律,但张量乘法服从分配
律和结合律。例如:
( a i j b i) c j k a i c k j b i c k j; 或 ( a i b k j ) c m a i( b j k c m )
(I-22)
C、张量函数的求导:
◆ 一个张量是坐标函数,则该张量的每个分量都
◆ 绝对标量只需一个量就可确定,而绝对矢量则需
三个分量来确定。
◆ 若我们以r表示维度,以n表示幂次,则关于三维
空间,描述一切物理恒量的分量数目可统一地表 示成:
Mrn (Ⅰ—1)
◆ 现令n为这些物理量的阶次,并统一称这些物
理量为张量。
当n=0时,零阶张量,M=1,标量; 当n=1时,一阶张量,M=3,矢量;
(I-25 )
4.张量的分解
张量一般是非对称的。若张量 aij的分量满足
aij a ji
(I-27)
则 aij 称为对称张量。 如果 的分aij量满足
aij aji
(I-28)
则称为反对称张量。显然反对称张量中标号重复的
分量(也即主对角元素)为零,即 a11a22。a330
第二章 应力理论
七应变莫尔圆41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特点塑性力学的附加假设42常用简化力学模型43弹性本构方程弹性应变能函数44屈服函数主应力空间常用屈服条件47塑性本构方程简介静不定问题的解答1静力平衡分析平衡微分方程2几何变形分析几何方程3物理关系分析物理方程表明固体材料产生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以及应力率与应变率之间关系的物性方程称为本构方程关系

弹塑性力学作业(含答案)

弹塑性力学作业(含答案)

2—15.如图所示三角形截面水坝材料的比重为γ,水的比重为γ1。

己求得应力解为: σx =ax+by ,σy =cx+dy-γy , τxy =-dx-ay ;试根据直边及斜边上的边界条件,确定常数a 、b 、c 、d 。

解:首先列出OA 、OB 两边的应力边界条件: OA 边:l 1=-1 ;l 2=0 ;T x = γ1y ; T y =0 则σx =-γ1y ; τxy =0代入:σx =ax+by ;τxy =-dx-ay 并注意此时:x =0得:b=-γ1;a =0;OB 边:l 1=cos β;l 2=-sin β,T x =T y =0 则:cos sin 0cos sin 0x xy yxy σβτβτβσβ+=⎧⎨+=⎩………………………………(a )将己知条件:σx= -γ1y ;τxy =-dx ; σy =cx+dy-γy 代入(a )式得:化简(b )式得:d =γ1ctg 2β;化简(c )式得:c =γctg β-2γ1 ctg 3β2—17.己知一点处的应力张量为31260610010000Pa ⎡⎤⎢⎥⨯⎢⎥⎢⎥⎣⎦试求该点的最大主应力及其主方向。

解:由题意知该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且知:σx =12×103 σy =10×103 τxy =6×103,且该点的主应力可由下式求得: 则显然:3312317.08310 4.917100PaPa σσσ=⨯=⨯=σ1 与x 轴正向的夹角为:(按材力公式计算)显然2θ为第Ⅰ象限角:2θ=arctg (+6)=+80.5376° 则:θ=+40.268840°16' 或(-139°44') 5-2:给出axy ϕ=;(1):捡查ϕ是否可作为应力函数。

(2):如以ϕ为应力函数,求出应力分量的表达式。

(3):指出在图示矩形板边界上对应着什么样的边界力。

(坐标如图所示) 解:将axy ϕ=代入40ϕ∇=式得:220ϕ∇∇= 满足。

弹塑性力学部分习题及答案

弹塑性力学部分习题及答案


根据梁的弯曲变形公式,y = Fx/L(L - x),其中y为挠度,F 为力,L为梁的长度。代入题目给定的数据,得y = (frac{300 times (4 - x)}{8})。当x = 2时,y = (frac{300 times (4 - 2)}{8}) = 75mm。
习题三答案及解析
解析
和变形情况。
04
弹塑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答案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包括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和非线性假设。连 续性假设认为物质是连续的,没有空隙;均匀性假设认为物质的性质在各个位置都是相 同的;各向同性假设认为物质的性质在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非线性假设认为弹塑性
习题二答案及解析
01 02 03 04
解析
选择题主要考察基本概念的理解,如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
填空题涉及简单的力学计算,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 用等。
计算题要求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需要掌握基 本的力学原理和公式。
习题三答案及解析
01
答案
02
选择题
03
1. A
2. 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 为加速度。代入题目给定的数据,得a = (frac{400}{5}) = 80m/s(}^{2})。再根据运动学公式s = ut + (frac{1}{2})at(}^{2}),得s = 10 × 2 + (frac{1}{2} times 80 times (2)^2) = 108m。
04
计算题要求应用胡克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需要掌握基本的 力学原理和公式。
习题二答案及解析

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塑性:弹性:2-16设有任意形状的等厚度薄板,体力可以不计,在全部边界上(包括孔口边界上)受有均匀压力q 试证q y x -==σσ 及0=xy τ能满足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也能满足位移单值条件,因而就是正确的解答。

证明: (1)将应力分量q y x -==σσ,0=xy τ和0==y x f f 分别代入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00y x xy yy x y yxxx f f τστσ (a ) 0)1())((2222=∂∂+∂∂+-=+∂∂+∂∂)(y f x f yx y x y x μσσ (b )显然(a )、(b )是满足的(2)对于微小的三角板dy dx A ,,都为正值,斜边上的方向余弦),cos(x n l =,),cos(y n m =,将q y x -==σσ,0=xy τ代入平面问题的应力边界条件的表达式⎪⎩⎪⎨⎧=+=+)()()()(s f l m s f m l y s xy y x s yx x τστσ (c ) 则有),cos(),cos(x n q x n x -=σ ),cos(),cos(y n q y n y -=σ 所以q x -=σ,q y -=σ。

对于单连体,上述条件就是确定应力的全部条件。

(3)对于多连体,应校核位移单值条件是否满足。

该题为平面应力的情况,首先,将应力分量q y x -==σσ及0=xy τ代入物理方程,得形变分量q E x )1(-=με,q Ey )1(-=με,0=xy γ (d ) 然后,将(d )的变形分量代入几何方程,得q Ex u )1(-=∂∂μ,q E y v )1(-=∂∂μ,0=∂∂+∂∂y u x v (e )前而式的积分得到 )()1(1y f qxE u +-=μ,)()1(2x f qy Ev +-=μ (f ) 其中的1f 和2f 分别是y 和x 的待定函数,可以通过几何方程的第三式求出,将式(f )代入(e )的第三式得 dxx df dy y df )()(21=-等式左边只是y 的函数,而等式右边只是x 的函数。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很全有答案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很全有答案

cxy cy 2
0 0
0
0 0
axy 2
(2)
ε ij
=
0
1 2
(ax 2
+
by 2 )
0 ax 2 y 1 (az 2 + by 2 ) 2
1
2 1
2
(ax 2 (az 2
+ +
by
2
)
by 2 )
0
c(x 2 + y 2 ) (3) ε ij = cxyz
cxyz cy 2 x
0 0
2—35* 已知物体中一点的应变分量为
10 4 − 2
ε ij
=
4
5
3
×
10
−4
− 2 3 − 1
试确定主应变及最大主应变的方向。 2—36* 某一应变状态的应变分量 γ xy 和 γ yz =0,试证明此条件能否表示 ε x 、ε y 、ε z 中
之一为主应变? 2—37 已知下列应变状态是物体变形时产生的:
主应变的表达式。 2—41* 已知如题 2—41 图所示的棱柱形杆在自重作用下的应变分量为:
εz
=
γz E
,
εx
=εy
=
− νγz E
;
γ xy = γ yz = γ zx = 0;
试求位移分量,式中 γ 为杆件单位体积重量,E、ν 为材料的弹性常数。
2—42 如题 2—42 图所示的圆截面杆扭转时得到的应变分量为:ε x = ε y = ε z = γ xy = 0,
题 2—27 图
2—28 设一物体的各点发生如下的位移:
u = a0 + a1x + a2 y + a3 z v = b0 + b1x + b2 y + b3 z w = c0 + c1x + c2 y + c3 z 式中 a0 L, a1 L, a2 L 为常数,试证各点的应变分量为常数。 2—29 设已知下列位移,试求指定点的应变状态。

(完整版)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徐芝纶第一章绪论1-1试举例说明什么是均匀的各向异性体什

(完整版)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徐芝纶第一章绪论1-1试举例说明什么是均匀的各向异性体什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徐芝纶第一章绪论【1-1】试举例说明什么是均匀的各向异性体,什么是非均匀的各向同性体?【分析】均匀的各项异形体就是满足均匀性假定,但不满足各向同性假定;非均匀的各向异性体,就是不满足均匀性假定,但满足各向同性假定。

【解答】均匀的各项异形体如:竹材,木材。

非均匀的各向同性体如:混凝土。

【1-2】一般的混凝土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能否作为理想弹性体?一般的岩质地基和土质地基能否作为理想弹性体?【分析】能否作为理想弹性体,要判定能否满足四个假定:连续性,完全弹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假定。

【解答】一般的混凝土构件和土质地基可以作为理想弹性体;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岩质地基不可以作为理想弹性体。

【1-3】五个基本假定在建立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时有什么作用?【解答】(1)连续性假定:假定物体是连续的,也就是假定整个物体的体积都被组成这个物体的介质所填满,不留下任何空隙。

引用这一假定后,物体的应力、形变和位移等物理量就可以看成是连续的。

因此,建立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时就连续函数来表示他们的变化规律。

可以用坐标的完全弹性假定:假定物体是完全弹性的,即物体在对应形变的外力被去除后,能够完全恢复原型而无任何形变。

这一假定,还包含形变与引起形变的应力成正比的涵义,亦即两者之间是成线性关系的,即引用这一假定后,应力与形变服从胡克定律,从而使物理方程成为线性的方程,其弹性常数不随应力或形变的大小而变。

均匀性假定:假定物体是均匀的,即整个物体是由同一材料组成的,引用这一假定后整个物体的所有各部分才具有相同的弹性,所研究物体的内部各质点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因而物体的弹性常数不随位置坐标而变化。

各向同性假定:假定物体是各向同性的,即物体的弹性在所有各个方向都相同,引用此假定后,物体的弹性常数不随方向而变。

小变形假定:假定位移和变形是微小的。

亦即,假定物体受力以后整个物体所有各点的位移都远远小于物体原来的尺寸,而且应变和转角都远小于1。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应⽤弹塑性⼒学习题解答应⽤弹塑性⼒学习题解答⽬录第⼆章习题答案设某点应⼒张量的分量值已知,求作⽤在过此点平⾯上的应⼒⽮量,并求该应⼒⽮量的法向分量。

解该平⾯的法线⽅向的⽅向余弦为⽽应⼒⽮量的三个分量满⾜关系⽽法向分量满⾜关系最后结果为利⽤上题结果求应⼒分量为时,过平⾯处的应⼒⽮量,及该⽮量的法向分量及切向分量。

解求出后,可求出及,再利⽤关系可求得。

最终的结果为已知应⼒分量为,其特征⽅程为三次多项式,求。

如设法作变换,把该⽅程变为形式,求以及与的关系。

解求主⽅向的应⼒特征⽅程为式中:是三个应⼒不变量,并有公式代⼊已知量得为了使⽅程变为形式,可令代⼊,正好项被抵消,并可得关系代⼊数据得,,已知应⼒分量中,求三个主应⼒。

解在时容易求得三个应⼒不变量为,,特征⽅程变为求出三个根,如记,则三个主应⼒为记已知应⼒分量,是材料的屈服极限,求及主应⼒。

解先求平均应⼒,再求应⼒偏张量,,,,,。

由此求得然后求得,,解出然后按⼤⼩次序排列得到,,已知应⼒分量中,求三个主应⼒,以及每个主应⼒所对应的⽅向余弦。

解特征⽅程为记,则其解为,,。

对应于的⽅向余弦,,应满⾜下列关系(a)(b)(c)由(a),(b)式,得,,代⼊(c)式,得,由此求得对,,代⼊得对,,代⼊得对,,代⼊得当时,证明成⽴。

解由,移项之得证得第三章习题答案取为弹性常数,,是⽤应变不变量表⽰应⼒不变量。

解:由,可得,由,得物体内部的位移场由坐标的函数给出,为,,,求点处微单元的应变张量、转动张量和转动⽮量。

解:⾸先求出点的位移梯度张量将它分解成对称张量和反对称张量之和转动⽮量的分量为,,该点处微单元体的转动⾓度为电阻应变计是⼀种量测物体表⾯⼀点沿⼀定⽅向相对伸长的装置,同常利⽤它可以量测得到⼀点的平⾯应变状态。

如图所⽰,在⼀点的3个⽅向分别粘贴应变⽚,若测得这3个应变⽚的相对伸长为,,,,求该点的主应变和主⽅向。

解:根据式先求出剪应变。

考察⽅向线元的线应变,将,,,,,代⼊其中,可得则主应变有解得主应变,,。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后答案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后答案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后答案【篇一:弹塑性力学思考题答案】一点的应力状态?答:通过一点p 的各个面上应力状况的集合⒉一点应变状态?答:[受力物体内某点处所取无限多方向上的线应变与剪应变(任意两相互垂直方向所夹直角的改变量)的总和,就表示了该点的应变状态。

]代表一点 p 的邻域内线段与线段间夹角的改变⒊应力张量?应力张量的不变量?应力球张量?体积应力?平均应力?应力偏张量?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2的物理意义?单向应力状态、纯剪应力状态的应力张量?给出应力分分量,计算第一,第二不变量。

答:应力张量:代表一点应力状态的应力分量,当坐标变化时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其变换关系符合??x?xy?xz???????????yxyyz???zx?zy?z???。

其中:?=?,?=?,?=?。

xzzxxyyxyzzy应力张量的不变量:对于一个确定的应力状态,只有一组(三个)主应力数值,即j1,j2,j3是不变量,不随着坐标轴的变换而发生变化。

所以j1,j2,j3分别被称为应力张量的第一、第二、第三不变量。

应力张量可分解为两个分量0???x-?m?xy?xz???m0??+???ij??0?0????mymyz?,等式右端第一个张量称为应力球张量,第二个张量称为应???yx?0?m??zy?z??m??0????zx?力偏张量。

应力球张量:应力球张量,表示球应力状态(静水应力状态),只产生体积变形,不产生形状变形,任何切面上的切应力都为零,各方向都是主方向。

应力偏张量:应力偏张量,引起形状变形,不产生体积变形,切应力分量、主切应力、最大正应力11平均应力:?m?(?x??y??z)?(?1??2??3),?m为不变量,与坐标无关。

33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2的物理意义:形状变形比能。

单向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为零的应力状态。

纯剪应力状态的应力张量:给出应力分分量,计算第一,第二不变量。

(带公式)⒋应变张量?应变张量的不变量?应变球张量?体积应变?平均应变?应变偏张量?应变张量:几何方程给出的应变通常称为工程应变,这些应变分量的整体,构成一个二阶的对称张版权所有,翻版必究量,称为应变张量,记为: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 =σs 2t
2 2 2 (σ x − σ y )2 + (σ y − σ z )2 + (σ z − σ x )2 + 6(τ xy +τ2 yz + τ zx ) = 2σ s
2 2 2 σ x +σ 2 y − σ xσ y + 3τ xy = σ s 2
pr =σs t
Tresca 条件:
σθ = −
b2 p b − a2
2
p σr
ρ 2q σθ = 2 b − ρ2
⎛ b2 ⎞ b2 p ⎜ ⎜1 + r2 ⎟ ⎟ − b2 − ρ 2 ⎝ ⎠
2
⎛ ρ2 ⎞ ⎜ ⎜1 + r2 ⎟ ⎟ ⎝ ⎠
a ρ
b
(σ r − σ θ ) r = ρ
σθ
=
2b 2 ( p − q) = σ s b − ρ2 σs
σ x +σ y ⎛σ x −σ y + ⎜ ⎜ 2 2 ⎝ σ x +σ y ⎛σ x −σ y − ⎜ ⎜ 2 2 ⎝
⎞ 2 ⎟ ⎟ + τ xy ≤ σ s ⎠ ⎞ 2 ⎟ ⎟ + τ xy ≤ σ s ⎠
2

x
−σ y
σ ⎜ ) +⎛ ⎜
2
y

−σ x ⎞ ⎛σ y −σ x ⎞ 2 2 ⎟ ⎟ ⎟ +⎜ ⎜ ⎟ + 6 τ xy = 2σ s 2 2 ⎝ ⎠ ⎠
δ = 2%
2 B1 z = 2C 1 z
Mises : (σ θ − σ z ) 2 + (σ z − σ r ) 2 + (σ θ − σ r ) 2 = 2σ s2 ⇒ p = 5.77 MPa
δ = 1.9%
3-2 解:
σ s = 205 MPa σ 1 = 200 MPa σ 2 = 100 MPa σ 3 = −50 MPa Tresca : σ 1 − σ 3 = 250 MPa > σ s = 205MPa
[
]
处于塑性状态。
dε θp : dε ϕp : dε rp = 1 : 1 : −2 dε θp : dε ϕp =
1 dt dr =− r 2 t
3-6:试确定单向拉伸应力状态、纯剪切应力状态的塑性应变 增量之比(理想刚塑性材料)。
dr r
dε rp =
dt t
解: (1)单向拉伸应力状态: σ 1 = σ s , σ 2 = σ 3 = 0
3-1 解:
σθ = pd = 50 p 2t
σ s = 250 MPa d = 400mm pd = 25 p 4t
t = 4mm
σz =
σr = −p
Tresca : σ θ − σ r = σ s ⇒ 51 p = 250 ⇒ p = 4.9 MPa
∂ 2γ xz = 2C 1 z ∂x∂z
∂ 2ε x =0 ∂z 2 ∂ 2 ε x ∂ 2 ε z ∂ 2γ xz + = ∂x∂z ∂x 2 ∂z 2
dε 1 : dε 2 : dε 3 = 2 : − 1 : − 1
(2)纯剪切应力状态:
σ 1 = τ s , σ 2 = 0, σ 3 = −τ s
r t = 0 r0 t
r 2 t = r02 t 0
σ 0 = 0 , s 1 = τ s , s 2 = 0 , s 3 = −τ s
d ε 1 : d ε 2 : d ε 3 = s1 : s 2 : s 3 = 1 : 0 : − 1
Mises : (σ θ − σ z ) 2 + (σ z − σ r ) 2 + (σ θ − σ r ) 2 = 2σ s2
3 ⎛ pr ⎞ 2 2 ⎜ ⎟ +σ = σs 4⎝ t ⎠
2
σ1 =
σ x +σ y ⎛σ x −σ y + ⎜ ⎜ 2 2 ⎝ σ x +σ y ⎛σ x −σ y − ⎜ ⎜ 2 2 ⎝
⎞ 2 ⎟ ⎟ + τ xy ⎠ ⎞ 2 ⎟ ⎟ + τ xy ⎠
2 2
1 (σ x + σ y ) 2
补充题:薄壁圆筒,内半径为 r0=200mm,壁厚为 t0 =4mm, 承受内压为 p=10MPa ,材料单向拉伸时: σ = 800ε 0.25 dt 求:壁厚变化量 。 ∆t = t0 − t dε =
2
a
2
q: 弹塑性分界面处的压力。
σr = ρ 2q b2 − ρ 2
⎛ b2 ⎞ b2 p ⎜ ⎜1 − r2 ⎟ ⎟ − b2 − ρ 2 ⎝ ⎠ ⎛ ρ2⎞ ⎜ ⎜1 − r 2 ⎟ ⎟ ⎝ ⎠
⎛ a ⎞ ⎜ ⎜1 − r2 ⎟ ⎟ ⎝ ⎠
⎛ a2 ⎞ ⎜ ⎜1 + r 2 ⎟ ⎟ ⎝ ⎠ a2 ⎞ b2 p ⎛ ⎜1 + 2 ⎟ σ 1 = σ r ,σ 3 = σ θ = − 2 b − a2 ⎜ r ⎟ ⎝ ⎠ : (σ 1 − σ 3 ) = σ s Tresca Tresca: r=a σs ⎛ a2 ⎞ ⎜1 − 2 ⎟ 弹性极限压力: pe = 2 ⎜ b ⎟ ⎝ ⎠
2
2
( )
⎛σ x −σ y ⎜ ⎜ 2 ⎝
⎞ 1 2 2 ⎟ ⎟ + τ xy = 3 σ s ⎠
2
Tresca 屈服条件:
τ yz = Βιβλιοθήκη zx = 0σ1 = σ x +σ y ⎛σ x −σ y + ⎜ ⎜ 2 2 ⎝ σ x +σ y ⎛σ x −σ y − ⎜ ⎜ 2 2 ⎝
σz =σ2 =
塑性区:α≤ r ≤ ρ
dσ r σ r − σ θ + =0 dr r
σr- σθ = σs
σ dσ r = − s r dr
σ r = − σ s ln r + C
交界处:r= ρ
e σr = e
e p σr =σr
e
p
b2 ⎞ ρ2⎞ ρ 2q ⎛ b2 p ⎛ ⎜1 − 2 ⎟ ⎟ − b2 − ρ 2 ⎜ ⎜1 − r2 ⎟ ⎟ b2 − ρ 2 ⎜ r ⎝ ⎠ ⎝ ⎠
3-7 解:
σθ =
pr t pr 2t
σz =
pr +σ 2t
σr = −p≈ 0
3-8 解:
(1)平面应力问题 Mises条件:
σ x , σ y , σ z = 0 , τ xy , τ yz = τ zx = 0
Tresca : σ >
σ z −σ r = σ s ⇒ σ + Tresca : σ < pr 2t σθ −σ r = σ s ⇒
⎛σ x −σ y 2 ⎜ ⎜ 2 ⎝ ⎞ 2 ⎟ ⎟ + τ xy ≤ σ s ⎠
2 2
2
1 (σ x + σ y ) 2
τ yz = τ zx = 0
Mises 屈服条件:
2 2 2 (σ x − σ y )2 + (σ y − σ z )2 + (σ z − σ x )2 + 6 (τ xy +τ2 yz + τ zx ) = 2σ s
εz =
x ∂w =− ∂z a
γ zx =
ε x , ε y , ε z , γ xy ⋯⋯ 均为 x、y、z 的一次函数,满足变形协调方程。
2-3 解:
ε x = (A0 + A1 x 2 )z ε z = (B0 + B1 x 2 )z + B2 z 3 γ xz = x (C 0 + C 1 z 2 ) ε y = γ xy = γ yz = 0
⎞ 2 ⎟ ⎟ + τ xy ⎠ ⎞ 2 ⎟ ⎟ + τ xy ⎠
⎛σ x −σ y ⎜ ⎜ 2 ⎝
2
2
εz = 0
σz =
σ3 = 0
⎞ 1 2 2 ⎟ ⎟ + τ xy ≤ 4 σ s ⎠
εz =
1 (σ z − µ (σ x + σ y ) ) E
σ1 =
σ +σ y ⎛σ x −σ y σ2 = x − ⎜ ⎜ 2 2 ⎝ σ1 −σ2 ≤ σs σ1 −σ3 ≤ σs σ2 −σ3 ≤ σ s
3-4 解:
σθ = σ0 = sθ =
pr 2t pr 3t pr 6t
σϕ =
pr 2t
σr = −p≈ 0
处于塑性状态。
Mises : (σ 1 − σ 2 ) 2 + (σ 2 − σ 3 ) 2 + (σ 3 − σ 1 ) 2 = 95000 MPa
95000 MPa > 2σ s2 = 84050 MPa
2-1 解:
u= εx = z 2 + µ (x 2 − y 2 ) ; 2a µx a µx a v= µxy ; a w=− xz a
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力学教研室
∂u = ∂x ∂v εy = = ∂y
γ xy = γ yz
∂u ∂v =0 + ∂y ∂x ∂v ∂w = + =0 ∂z ∂y ∂w ∂u + =0 ∂x ∂z
⎞ 2 ⎟ ⎟ + τ xy ⎠ ⎞ 2 ⎟ ⎟ + τ xy ⎠
2
2
σ2 =
σ3 = 0
3-8 解:
(1)平面应力问题 Tresca 条件:
(2) 平面应变问题( µ =0.5)
σ x , σ y , σ z = 0 , τ xy , τ yz = τ zx = 0
σ x +σ y ⎛σ x −σ y + ⎜ ⎜ 2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