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一部分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

[对应学生用书P7]

[资料助读]

◎释标题

“塞上”即边塞,“笛”即管乐器,边塞诗中的笛通常指羌笛,属于一种意象,表示边境战事和将士们的生活。这一标题带有鲜明的边塞诗特征。

◎知作者

高適(704-765),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明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年(722)至十五年(727)。高適曾一度浪迹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边关的风雨铸就了他安边定远的理想,也孕育出他那激昂粗犷的诗情。然而,在他的那些雄浑的旋律中,《塞上听吹笛》一曲,

却跳动出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般的音符,这又给他的边塞诗添上了另一种色彩。

[精要赏析]

◎析技巧

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提示:眼前之景为“实”,想象之景为“虚”。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后两句写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那色那香一夜之间洒满了边塞的关隘山川。

◎悟意旨

2.你认为本诗的思想是低沉的还是积极的?请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前两句景物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

参考答案:我认为并不低沉。这首诗充满了边塞诗中不常见的和平宁静气氛,诗中的哀怨凄清之气已被边塞和平宁静的风光冲淡,基调显得开朗壮阔。听笛而想到梅花飘落,其实也蕴含着故园之思。只是这种情绪并不低沉,反而带有一种盛世的豪情,哀而不伤。

[资料助读]

◎释标题

“走马川”是这首诗的正题,是歌曲名;“奉送出师西征”是副题,是诗题。走马川,在唐代轮台以西的著名水道玛纳斯河,此河一到冬天就干涸,所以诗中有“一川碎石”之语。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出师西征”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感情基调。

◎知作者

岑参(717?-769?),祖籍南阳(今属河南),曾任嘉州刺史。先后两次出塞约六年。描绘边塞风光之作,瑰奇壮丽,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与高適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有《岑嘉州集》。

◎明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

[精要赏析]

◎赏形象

1.试分析“平沙莽莽”“石乱走”两幅画面的表意作用。

提示:从“平沙莽莽”“石乱走”两幅画面营造的环境入手。

参考答案:“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析技巧

2.“汉家大将西出师”和“五花”“连钱”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提示:相关性是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