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历史调研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考试研究试测

历史A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材料中能印证商朝历史是信史的是

A.《封神演义》

B.殷墟甲骨卜辞

C.剧本《妇好》

D.《商史与商代文明》

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3、“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出自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佛教

4、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该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5、“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

A.天命史观

B.循环史观

C.英雄史观

D.进步史观

6、右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清军入关

C.唐蕃联姻

D.孝文帝改革

8、从制度名称上讲,先进日本、韩国中央部门中的“省”源自于中国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9、符合“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德意志统一

10、导致右图中数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

A.圈地运动

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1、“重商主义”、“君主专制”、“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反映了西欧哪一时期的特征?

A.6-8世纪

B.11-12世纪

C.15-16世纪

D.17-18世纪

12、日本从“中国的学生”一跃成为“东方的强国”的历史转折点是

A.遣使赴唐

B.闭关锁国

C.明治维新

D.七七事变

13、“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反映了

A.现代工厂的诞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殖民体系的建立

14、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15、列强势力最早深入到长江流域是在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右图中刊物提出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优胜劣汰”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民生”

17、以下图片能反映晚晴民初社会生活新变化的是

18、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伟大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充分彰显中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外交成就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20、在以下示意图中“?”处应填上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一)中外文化交流(15分)

秦汉以来,中国文化不仅广泛吸收域外文明成果,而且还进行反输,形成了“输入—输出的”文化交流特色。

问题:

21、根据“输入—输出”的文化交流特色,上图所示的文明成果中,输入中国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从中国输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7分)

22、结合上述图片,完成以下表格(8分)

(二)火车与近代中国(20分)

材料一:前日,吴淞至江湾之火车,正驶行时,中途陡遇男妇老稚八、九百人前来拦阻。诘其故,称因前日机车中之火星飞入该处附近之草屋上,致兆焚如也。①

——《申报》(光绪二年九月初七)材料二:天津来信云创办铁路一届,朝廷业已允准,由大沽至天津,先行试办……。其火车式样,前一乘为机器车,由是而下,或乘人或装货,极之一二乘,均可拖带,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上与下利赖无算,窃不禁拭目俟之矣。②

——《点石斋画报》(光绪十年七月)材料三: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③

——郑观应《盛世危言》问题:

23、上述材料中的划线部分属于历史叙事的是________;属于历史评价的是________;两者兼而有之的是________。(3分)

23.历史叙事①历史评价③两者兼有②(3分)

24、材料一中的民众对于火车的态度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的作者对于火车的态度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的作者对于火车等新事物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