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节日走进美术课堂

合集下载

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厚的文化背景,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典籍、传说、历史故事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象和符号,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以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传统乐器等为题材,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塑造独特的艺术风格: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资源,激发他们对不同艺术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塑造独特艺术风格的能力。

1. 选取经典作品进行解析: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艺术作品进行解析和讲解。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进行主题教学: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时,教师可以结合节日的习俗和文化特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艺术活动和创作。

在春节期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对联、年画、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创作,以此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3. 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和示范: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和示范。

艺术家可以通过实际的创作过程、技艺传授和经验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潜能。

4. 组织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展览: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学校可以组织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展览。

让本土文化走进初中美术课堂

让本土文化走进初中美术课堂

让本土文化走进初中美术课堂发布时间:2022-12-25T15:02:58.47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2月下作者:卢毅英[导读] 乡土文化即地方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是充分具备韵味的文化元素。

将乡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中,一方面能够丰富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能够使美术教学回归本土,创造属于中国的美术教学。

此外,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举措,也是赋予乡土文化以艺术气息,弘扬、成就乡土文化是初中美术课堂的衍生价值。

本文将从挖掘乡土元素、感受风土人情、探索民俗古迹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让乡土文化走进初中美术课堂。

卢毅英百色市右江区第七初级中学【摘要】乡土文化即地方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是充分具备韵味的文化元素。

将乡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中,一方面能够丰富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能够使美术教学回归本土,创造属于中国的美术教学。

此外,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举措,也是赋予乡土文化以艺术气息,弘扬、成就乡土文化是初中美术课堂的衍生价值。

本文将从挖掘乡土元素、感受风土人情、探索民俗古迹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让乡土文化走进初中美术课堂。

【关键词】乡土文化;初中美术;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2-225-01前言:美术学科的教学定位较为灵活,它既可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调节、缓冲的作用,也可以是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审美培养的重要基石。

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即在传统美术教学中融入新鲜元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说明美术课堂在教学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一、挖掘乡土元素,分析教学运用契合点乡土文化对于当前许多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存在。

学生们的生活都被科技、互联网等现代元素所充斥。

但归根到底,乡土文化作为扎根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它们与学生的距离并不遥远。

因此,想要将乡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乡土文化,继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自己日常可以接触到的文化风俗。

让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2)

让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2)

让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一、前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探究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些融入传统文化的美术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美术教师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它代表着民族独有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综合能力、开阔国际视野,不仅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

下面将分别对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三个作用进行探究。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基本艺术技能和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传统文化是人类审美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的精华所在。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结合传统故事、形象、色彩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元素的学习,得到审美能力的更好开发。

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提高审美的文化自觉性,促进他们的心灵升华。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括思想、识别、创造和表现能力等。

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艺术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探索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书法、篆刻等方式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和表现能力,使他们更加全面的成长为优秀的艺术家。

3.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艺术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小学美术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不同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从中发现特色,开阔国际视野。

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历史和文化特征,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提高在国际交流中的能力和影响力。

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

小学美术《端午节》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端午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吗?”(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端午节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的美术创作。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端午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学美术《端午节》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激发他们对传统美术创作的兴趣。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思考,效果较好。学生们对节日习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得较为扎实,但对美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相对陌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美术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3.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剪纸和手工制作的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我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示范和个别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趣,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掌握节日的基本知识。
-观察和描绘粽子:学会观察粽子的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描绘。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探究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探究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探究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教育改革热潮的袭来,教育的目光投向了作为中国软实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筑牢软实力的根基。

本文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途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面蕴含着中国上下5000年凝结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非常重大的教育意义,可以说是体量大且丰富的教育素材。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还处于懵懂时期,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把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扣好,培养出正确的三观,那么,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如虎添翼,既能够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丰富美术课堂,又能够培养正统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除此之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底气、树立爱国情怀。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1.1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底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是一个国家精神命脉的所在,是中国正统审美观的外在表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袭来,各种各样的文化从四面八方袭向国家,文化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宴,那么要想让中国在这次盛宴中保存初心、屹立不倒,紧紧的把握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中国源源不断的向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要紧紧把握住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针,从中吸取营养、灌溉幼苗,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出正统的审美观,而不是认为日韩流才是最美的,中国的美有独特的韵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存活这么长时间,有它独特的精神魅力,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为这种独特的魅力感到自豪,树立爱国情怀。

端午节美术教案及反思

端午节美术教案及反思

端午节美术教案及反思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该节日的来历历史悠久,与粽子、龙舟等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利用课堂机会,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并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美术教案1.绘制龙舟图案端午节龙舟比赛是中国民间传统活动之一。

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一副精美的龙舟图案,表现出龙舟在水上争先恐后的景象。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龙舟,了解其构造和一些基本元素的表现手法(例如:用“三点一线”表现龙船的主体形态,用横平竖直的线条表达龙船的稳定感等),让学生意识到绘画符号的重要性并能够灵活运用。

2.制作粽子造型教具制作粽子造型教具可以结合艺术性和实用性。

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线条、面积、形状、质感等各种元素,设计出一件有创意、好看、实用的小物品。

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组合材料,展现自己的独特视角。

3.书写节日祝福语端午节是一个团圆、祝福、感恩的时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有关的节日祝福语并进行手写练习。

通过练习节日祝福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反思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艺术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考、表达、感悟等能力,建立其正确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应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主动思考,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绘制龙舟图案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进行修正,发现不足之处,并互相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注重教学的文化内涵。

在传统节日教学中,除了注重技法的指导,我们还应该更注重表现精神内涵与文化传承。

例如,在教学制作粽子造型教具时,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粽子的样子,更要向学生介绍粽子文化的背景、历史、起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渗透发布时间:2022-11-15T07:43:54.23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4期7月作者:严志超[导读]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来的文化积累,严志超仙桃市龙华山小学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来的文化积累,是我国向世界当中所发出的声音。

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当前儿女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对于怎样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让小学生们综合全面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感受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并不断的思考和进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引言目前来看,要想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入到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从小学阶段美术教学方法、教学背景以及手工制作等各种方面进行入手,让学生能够综合全面的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进行完美融合的作用和带来的效果。

一、在欣赏评述中融入传统文化在实际的理论教学过程当中,小学阶段的美术老师可以让学生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赏析开始进行入手,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欣赏一些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优秀作品当中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和独有的气氛,激发出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我国艺术的传统文化和中国风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通过作品的比较来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感觉。

小学阶段的美术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教学资料,对课本当中教材的内容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增强,有效的加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当中独有的民间艺术文化来寻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绘本,利用绘本当中精美绝伦的插图来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来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独有魅力。

在学习《有趣的生肖邮票》这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教室当中的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邮票方面的生肖邮票和相应的邮票艺术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生肖当中的猴票,已经成为目前集邮界当中的一个神话作品。

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研究

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研究

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研究一、研究的意义在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们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认识美、体验美、签贫美、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形成其高尚思想品德、情操和意志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本课题将通过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展开课题的研究,在本课题中采用了传统剪纸、围屋建筑、宁都傩舞面具等为主题的三个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民间美术,提升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引导他们热爱家乡的本土艺术,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

二、理论支持(一)有关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国内有一些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理论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果:叶祝君在《民间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中说到“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它最终需要后代来传承,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传承中华优良文化的不二人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张永龙在他的(通过基础美术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研究》文中说到“美术教育是小学文化教育的一个方面,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石静在《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师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的角色探索》中提出,有些传统文化日渐模糊有些甚至已经消逝不见了,这些历经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如何发展与继承,给我们后代留下了一个重大的难题。

候康责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与乡土文化》中提到把地区乡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当中,是当今学校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新内容,是美术课本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实践研究构鹏媛在她的教学实践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曾经熟悉的民俗文化正在日南衰弱,这对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是极大的挑战。

栾蕾老师在(利用乡士资源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提到利用乡土资源进课堂,美术教学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内容,还要融入当地的地城文化,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个性特征和独有的生命力,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明记忆。

将传统文化渗透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标准,熏陶学生的审美意志,更能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

运用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美术资源,如国画、书法、剪纸艺术等,高效地分配美术课堂资源,可以提升美术课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结合的契合点谈起,着重讨论小学美术教育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契合传统文化中美学的审美点,创造一个具有高度审美、师生互动良好的文化课堂。

中华文化深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人自原始时期就具备美的意识。

随着国家体制的不断进步,国家形态的逐步形成,中华文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具备其独特的个性和时代特征,汉魏古典庄重,魏晋风流洒脱,古典文化孕育着一代代中国人,也一代代流传,熔铸着不灭的精神印记。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术文化艺术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艺术,都有着独特超脱的魅力和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

将传统文化引入小学课堂,是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也是教师应该利用好的文化资源,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为美术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和灵魂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也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建一个充满趣味特色和文化艺术感的课堂,这对教师自我文化涵养的提升,以及学生自我审美意识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的契合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囊括了无数种文化形态。

在这些丰富的文化形态中,书法、国画等美术作品能更加直观地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些极具中国民族个性特征和灵魂力的作品已走出国门,更走进了学生的美术课本中。

由此可见,小学美术课本和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契合点。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一)美术学习是全面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美术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术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灵魂。

初中美术传统文化

初中美术传统文化

初中美术传统文化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传统文化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在初中阶段,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一、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1.利用传统节日:教师可以结合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民间习俗和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在春节期间,引导学生学习剪纸、春联、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探索民间艺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博物馆等,让他们了解各地的民间艺术,如皮影、泥塑、木雕等,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引入经典作品:教师可以从中国美术史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如山水画、人物画、书法等,让学生欣赏和学习,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1.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学情境,如穿着汉服、学习古文、聆听古筝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如以传统工艺为主题,让学生亲手制作民间艺术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讨论与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传统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组织辩论赛、讲座等,让学生在思考和互动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三、注重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1.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入学习美术教育理论和传统文化知识,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2.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3.拓宽视野:教师应关注国内外美术教育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四、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1.家长支持: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争取家长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如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美术活动、购买美术用品等。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与途径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与途径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与途径民间美术是指流传在民间、广泛体现人民文化特点和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间文化的精髓。

而传统文化则是指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

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意义重大,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位、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水平,成为小学教育中必须要呈现的内容。

一、意义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绘制、创作等多种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给下一代,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位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和音乐审美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3、丰富文化内涵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4、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水平引入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是促使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有力的推动,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小学美术教师保持前瞻性视野和创新性,发掘更多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自身素质,进一步推进小学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途径1、挖掘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节日、拜神、婚丧嫁娶、民间艺术表演等文化活动,了解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意义与价值,包括剪纸、雕刻、扎染、刺绣、地笼布、涂彩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走访乡村、拜访民间艺人和老师、收集相关书籍,从而获得更多的民间美术资源。

2、创设适合的教学环境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尝试营造民间美术的教学氛围,如通过布置课堂、增设展览、制作展板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创作的氛围,增强学生对美术的自豪感和浓厚兴趣。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摘要:在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传统节日文化中包含的文化底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化和推动在小学美术的学习中更是至关重要。

将传统节日文化引进小学美术实践课堂中,不仅可以拓展美术教学的深度,还可以延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最终造就出优秀的美术人才。

对此,本文将就如何将传统节日文化引进小学美术实践活动课堂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对小学美术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节日;小学美术;课堂实践引言:就目前状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小学美术实践活动课堂的教学方式都很单调,教师基本不会在美术课堂上深化讲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内容,学生日常生活中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掌握也不是特别全面。

而教师的教学只偏重于对美术理论和美术技能的知识讲解,教学的核心只放在美术这门课程本身,从而疏忽了传统节日文化对于美术课程教学的关键影响。

所以,在平常的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地运用传统节日文化的优势,再加上美术学科自身就是一种视觉载体的本质,让学生在传统中学习美术,在美术课堂上感触和领略传统。

小学生习惯用语言和动作与外界交流,这也是小学时期学生的阶段特点,教师应尊重这一阶段特点,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周围的传统节日文化代入课堂教学,协助小学生了解传统美术,感知传统与现代的融汇,助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带领学生动手实践,让传统和美术结合在美术课堂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节日习俗,让学生动手实操。

例如清明节的风俗是放风筝,教师不妨带领学生去广阔的场地放风筝,场地周围的绿草、高树、鲜花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眼中的美术元素,接着教师举行“风筝美术大赛”,激励学生自己设计风筝形状、颜色、图案、尺寸等等,讲解风筝设计概念和制作思路以及参赛风筝的意义,再通过评比风筝飞翔高度确定本次清明节风筝大赛的活动名次,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端午节的时候安排学生包粽子、制作香包,依据学生做成的粽子的形状、颜色和香包的纹路、样式等来决定学生是否获得划龙舟资格,使学生了解真正的端午精神。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8篇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8篇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8篇教案的撰写能够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案中应当考虑到课堂氛围的营造,促进积极的学习环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重阳节美术课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美术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困难,有爱护老人的愿望。

2、感受老人对小辈的关爱,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

教学准备:一些老人用的物品(拐杖、老花镜等)幻灯片教学过程:1、观看幻灯片他们是谁?在做什么?脸上有什么变化?动作呢?2、出示物品:这些东西是谁用的呢?3、请幼儿模仿老人的动作:慢慢地走,手拄拐杖。

对比小朋友的动作小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我们应该帮助他们4、讨论:平时爷爷奶奶做什么?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老师做动作,幼儿猜一猜。

除了这些事情,他们还做什么?(接送幼儿)爷爷奶奶辛苦吗?我们应该怎么做?5、对爷爷奶奶说一句心里话重阳节美术课教案篇2活动目标:1、简单地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以及古今重阳的不同含义。

2、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是如何关心孩子的。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之情。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1.实物:茱萸,重阳糕。

2.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录音及图片。

3.录像:人们在敬老院为老人做事的片段。

4.白纸、记号笔、油画棒、半成品材料、橡皮泥。

5.与部分幼儿的爷爷奶奶联系准备好有关的资料,请所有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参加本次的活动。

活动过程:1.欣赏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放录音并出示图片)师: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农历的九月初九)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1)请一幼儿的爷爷介绍一下重阳节的来历。

(2)听爷爷讲个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过节啦中班教案美术

过节啦中班教案美术

过节啦中班教案美术教案标题:过节啦中班教案美术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传统习俗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美术活动表达对节日的喜爱和祝福。

3. 学生能够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美术活动提高手工技能。

教学资源:1. 中国传统节日图片2. 数字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视等)3. 色彩、纸张、画笔、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具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媒体设备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过节啦中班美术”,并询问学生对于节日和美术的想法和认知。

探究(15分钟)1. 回顾之前学过的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他们对于这些节日的了解。

2. 向学生们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主要特点和相关习俗,如春节的灯笼、年画等。

3. 展示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术作品,向学生们展示不同表现形式和创意。

实践(25分钟)1. 向学生们提供一些简单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纸张、颜料、画笔、剪刀等。

2. 分组安排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作为主题。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绘画、剪纸、手工等形式的表达。

4. 鼓励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

分享(10分钟)1.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在教室中展示他们创作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他们对于节日的理解和创作过程中的心得。

2. 整体展示:将学生作品整理展示在教室中,打造一个节日的美术展览。

3. 引导全体学生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鼓励他们理解和尊重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多样性。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再次强调节日与美术的关联。

2. 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家庭传统相结合,用美术的方式庆祝和祝福传统节日。

巩固延伸:1. 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份家庭传统节日的美术作品,并与学校的作品一同展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策略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策略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策略研究作者:黄珊娜来源:《家长》2023年第10期幼儿年龄尚小,积累的认知与学习经验较少,学习活动以模仿为主,单一化的美术活动组织形式难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影响其美术学习能力的拓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诸多带有美术元素的育人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活动相融合,可形成带有文化育人功能的美术教学体系,一方面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可增进幼儿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为提高其美术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基于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势在必行。

一、引入传统节日文化,提升审美感知能力(一)以气候时令提升感知能力幼儿年龄尚小,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感觉能力是幼儿开展各种美术活动的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幼儿感觉能力主要是其对美术对象的直观感觉,这种直观感觉在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建立美术情感、形成绘画反应的过程。

但是,幼儿的感觉能力需要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而且需要在一个相对自主的空间中才可以产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幼儿园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提供诸多自然资源,其中节日气候时令便属于其中一种。

将气候时令带入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可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感觉,更能借助自然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增强幼儿美术意识,为美术情感奠定基础。

为此,教师应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把握气候时令相关元素,将其融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以此创设更多带有节日文化主题的美术活动,为增强幼儿美术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如以实际为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融入“清明踏青”主题,并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整理有关于清明习俗的相关音视频资源,引导家长带领幼儿形成对节日气候时令的了解。

在幼儿初步掌握清明节主题,了解清明节来临之际,相关气候特征以后,教师可在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一同观赏幼儿园内的花草树木,感受“破土而出”的小草、“沁人心脾”的花香等。

此过程主要为激发幼儿的感觉能力,使其能够形成对传统文化、气候时令的全新感受。

绣球制作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绣球制作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绣球制作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探究绣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常见于婚礼、寿宴、节日等场合,是一种代表家庭幸福、美好祝福的文化符号。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绣球制作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然而,将绣球制作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耐心。

第一,绣球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感。

绣球制作是一项需要许多细致耐心的手工活,要求学生慢慢地缝制、包裹、绑扎,同时需要细心处理线头和色彩搭配等细节问题。

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很好的锻炼,并能够锻炼学生的美感。

在制作绣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颜色、线条、比例等要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其次,绣球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绣球制作中,学生并不是简单地按照模板去操作,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构思来设计,如选用不同颜色的绸子、编织不同的图案等。

这样的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创造出更具创意和独创性的作品。

第三,绣球制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在绣球制作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绣球的制作方法,还需要了解丝线的种类、颜色、搭配等知识。

更进一步地,学生还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婚礼、生活、美好愿景的意涵和寓意。

这些知识都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学科领域密切相关,因此,绣球制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跨学科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对不同学科的了解和理解。

综上所述,将绣球制作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美感、创造力以及跨学科学习。

此外,通过制作绣球,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他们的人生旅程增加色彩和深度。

传统文化多元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案例分析——以苏少版三年级“漂亮的灯”一课为例

传统文化多元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案例分析——以苏少版三年级“漂亮的灯”一课为例

-095-2021年第28期︵总第280期︶美育体育MEIYU TIYU引 言2021年,新学期于农历辛丑牛年正月十一开学,南京地区有元宵佳节“上灯”的传统习俗,苏少版三年级“漂亮的灯”一课是以这一习俗为背景编排的教学内容。

结合这个传统节日,笔者在南京博物院 “南博云课堂”公众号上下载了一段介绍“错银饰铜牛灯(东汉)”的视频课件,即南京博物院为生肖牛年特意安排的一课“南博云课堂·新春特辑:童子‘探’牛”。

视频中教师精彩的讲解、生动的展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这盏精美的铜灯有哪些奇特之处呢?”学生非常认真地在教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

教师从2021年元旦出现在南博广场中央的一尊巨大红牛雕塑说起:大牛原型是十八件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错银饰铜牛灯(东汉)”……新年伊始,这一节美术课从“云课堂”原汁原味的古代文物介绍开始,融入了农历辛丑牛年中传统生肖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视频播放一结束,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就举起来了,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发现:“灯座是一只壮硕的黄牛形象,牛身上装饰的是错银纹,非常好看。

”“我非常佩服把牛头上的牛角做成了长长的烟管,并且还环绕下来连着牛背部的灯罩,当灯被点亮时,灯罩里的烟会通过烟管飘入装满水的牛肚子里,冷却并被水吸收,我非常惊叹古人的环保理念和智慧。

”“我欣赏这盏灯制作巧妙,灯座、灯盏、烟管可以拆卸,方便清洗,并且灯盘的把手、灯罩还可以转动,调节灯光的方向和光照的亮度,让人惊叹。

”“春节期间,我跟爸爸去南博看过,但不知道这种带有导烟管的灯具有专门的名字:‘釭(gān g )灯’,今天看了才知道,也知道了它是汉代的一种环保灯具。

”这一束来自汉代的灯光闪烁着古人的智慧,照亮了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充满环保理念的传统“釭灯”的精巧构造无比赞叹,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部分[1]。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与途径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与途径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与途径1. 引言1.1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在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通过将民间美术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中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和欣赏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水平。

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还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和创意灵感,通过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民间美术,可以启发他们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独特的艺术表现能力。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全面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其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这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民间美术和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在不断发展,是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和热爱的重要时期。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小学阶段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民间美术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传统节日走进美术课堂
“教育即生活”。

美术教材注重生活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给了我灵感,我试图通过“欢乐的端午”这样的教学活动,以形成学生对传统节俗的文化了解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并在团结合作中加强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丰富多彩,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分阶段、分组、分步骤完成。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
一组:收集端午节的由来的资料及屈原的生平、主要代表作品。

二组:收集端午节在本地区的民俗、民谣、民间故事等,可以通过网络、当地文献查阅资料,或通过当地老人口述,记录整理,完成资料卡。

三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民间美术作品,如:手工缝制的香包、布老虎、小肚兜,各具特色的长命锁、五毒窗花等。

任务布置后,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性高,把资料整理成卡片、幻灯片和实物照片等。

通过对学生的统一指挥,学生的分工合作,学生在第一阶段,多方面、多角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渊源。

并培养了学生合作动手的能力。

第二阶段:绘画创作
通过材料汇集,如文章展示(屈原的《天问》《离骚》《九歌》)等,学生口述表达端午的由来,为何吃粽子。

重点讨论历史人物屈
原,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

(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遭人嫉妒,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悲歌中,自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通过听、看,学生在脑海中已有了屈原伟大的艺术形象,然后老师峰回路转:“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披头散发,那种内心孤独、悲凉,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却失败的痛苦的形象,我们怎样表现?”在学生跃跃欲试和高涨的热情下,抓住时机,采用绘画形式表现屈原。

选择表现方法如:线描方法、水墨方法、连环画等等。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创作可临摹。

鼓励学生大胆构思,细心落笔。

通过绘画的表现手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兼顾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使学生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阶段:认识民风民俗、传统工艺,并进行手工制作
“端午节”吃粽子,还要佩戴“香包”。

学生分组准备材料:布、剪刀、针、彩线、装饰带、彩珠等等。

先让学生先观察实物(香包),体验概括、夸张的造型理念与民间传统方法带来的美感。

男同学设计草图,纹样,女生缝制。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要提示学生造型的美感、色彩的巧妙搭配、合理纹样概括、装饰线的长短等等。

在这
欢愉的气氛和探究活动中,学生相互观摩与评价,并开展竞赛、开拓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教师灵活教学,为发展学生特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