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核心制度之三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
健康体检科室规章制度

健康体检科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健康体检科室的工作秩序,保障体检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健康体检科室是指专门从事健康体检工作的机构或部门,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
第三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健康体检服务。
第四条健康体检科室的管理机构应设立健康体检科室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健康体检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规范、整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设施,保障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第六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确保体检项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管理制度,严格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确保患者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第八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保障办公场所和设备设施的清洁卫生,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
第九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规范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患者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健康体检项目管理第十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风险评估等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体检方案。
第十一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严格执行健康体检项目标准,严禁随意添加、删除或修改体检项目,确保体检结果的准确和可比性。
第十二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向患者充分说明体检项目的目的、内容、风险和费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才能进行体检项目。
第十三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体检指导,帮助患者理解体检结果并采取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对体检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定期对体检项目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提高体检项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定期组织健康体检项目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三章健康体检结果管理第十六条健康体检科室应当及时向患者提供健康体检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建议,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健康体检核心制度之三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

健康体检核心制度之三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体检核心制度,通过不同科室之间的专家会诊,实现对体检者身体状况的全面评估和诊断。
1.会诊流程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初始诊断体检科室对体检者进行初步诊断并获得相应的体检报告,包括身体指标、化验结果等。
步骤二:科室间交流体检科室根据初步诊断结果,将体检者信息、体检报告以及初步诊断情况传输给相应的科室,与科室间进行交流和共享。
步骤三:会诊讨论不同科室的医生和专家根据体检者的病历、初步诊断及化验报告等信息,进行会诊讨论,并制定详细的诊断方案。
步骤四:综合评估各科室的专家根据会诊讨论结果,综合各种诊断意见和建议,对体检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步骤五:诊断结果反馈经过全面评估后,体检科室将会诊结果反馈给体检者,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和治疗方案。
2.优势和意义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具有以下优势和意义:(1)专业性:不同科室的专家通过会诊讨论,能够针对体检者的不同病症和状况,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全面性:通过会诊制度,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体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确保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综合性:各科室的专家能够共同讨论,制定一份综合的诊断方案,为体检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4)效率性:会诊制度能够加快诊断和治疗流程,避免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的误诊和漏诊,提高体检效率。
(5)合作性:不同科室之间的会诊讨论能够促进医疗团队的合作,加强各科室之间的互相了解和沟通,提高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
3.实施方法和要求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方法和要求:(1)建立科室间沟通机制:不同科室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方便交流和共享信息。
(2)制定会诊规则和流程:制定明确的会诊规则和流程,包括会诊时间、会诊人员、会诊内容等。
(3)提供详细的病历材料和报告:确保会诊专家能够获得准确、完整的病历材料和报告,以便进行全面的会诊讨论。
职工健康检查和诊疗制度范本

职工健康检查和诊疗制度范本一、背景为了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保障职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在职职工,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的职工。
三、健康检查内容1. 健康体检1.1 入职前体检职工入职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血液和尿液检查、心电图、胸部X 光等。
1.2 定期体检具体定期体检的周期和内容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职工的工作特点来确定,但至少应包括血压检查、心率检查、尿液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脂检查等。
2. 职业健康检查针对从事特定职业的职工,在入职前和定期体检时,还需进行特殊的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听力检查、视力检查、肺功能检查、皮肤检查等。
3. 健康评估根据职工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判断职工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风险,为后续的诊疗提供依据。
四、健康诊疗1. 诊疗方式职工如出现身体不适或疾病症状,可向公司指定的医疗机构预约就诊。
医疗机构应提供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诊断服务,并依法开展疾病治疗和健康咨询。
2. 诊疗报销公司可为职工提供一定的医疗报销或医疗补助,具体标准和程序由公司财务部门制定并告知职工。
五、医疗保障1. 医疗保险公司应为职工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疗保险,以保障职工在发生疾病时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救治和费用报销。
2. 医疗急救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医疗急救体系,确保职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的急救处理。
六、保密条款公司和医疗机构应对职工的个人身体健康信息进行严格保密,未经职工本人同意,不得擅自泄露。
七、责任和义务1. 公司责任公司应按时组织职工的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检查,购买医疗保险和建立医疗急救体系,提供必要的医疗报销和补助。
2. 职工责任职工应按规定参加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检查,如有身体不适或疾病症状,应及时向公司报告并预约就诊,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诊疗和随访,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行为。
最新版-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核心制度(讨论稿)(1)首诊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会诊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6)难病例讨论制度。
(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8)术前讨论制度。
(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0)查对制度。
(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病历管理制度。
(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是体现我院医务人员对患者高度负责,防止因推诿病人而贻误救治时机,保证患者来院后得到认真、及时的诊治抢救的一项重要制度。
一、首诊科室是指患者来院就诊的第一科室,该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
首诊负责制是指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患者,而应热情接待,详细询问病史,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和各种检查申请单,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
二、对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迅速组织人员在3分钟内实施抢救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抢救时机,同时报告上级医师。
三、对外伤、病情复杂、科室间的“临界患者”,首诊科室接诊后应进行详细检查,处理确有困难时,可邀请有关科室会诊,被邀请会诊医师应随叫随到,通力合作,积极抢救,不得推诿或借故离开抢救现场。
四、患者如需留急诊科观察时,要建立观察病历,首诊医师要及时开出医嘱,通知护士执行。
在观察期间,医护人员要定时巡视患者,记好病程记录,对疑难病例要及时请科主任或专业医师协助诊治。
五、病情涉及到两科以上的患者,如需住院治疗,应按照“专病专治”原则根据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院,如有争议由门诊部主任根据病情决定,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患者。
在未确定接受科室前,首诊科室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
六、患者如需转科治疗,须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
转科前,由首诊医师开写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
转出科室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室,向值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
体检科各科室规章制度

体检科各科室规章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体检科各科室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体检科各科室的工作人员,遵守本规章制度是每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义务。
二、内科科室1. 内科医生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障患者隐私权和医疗信息安全。
2. 内科医生应认真履行诊疗工作,确保诊断准确、治疗有效,不得私自开具处方或变更治疗方案。
3. 内科医生应注重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及时向患者提供诊疗方案及建议,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4. 内科医生应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水平,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提高专业素养,确保医疗质量。
三、放射科科室1. 放射科医师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严格遵守辐射安全规定,保护患者和自身免受辐射伤害。
2. 放射科医师应熟练掌握放射影像技术,确保影像质量,准确诊断疾病,不得随意更改影像结果。
3. 放射科医师应正确操作放射诊疗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4. 放射科医师应定期维护和检修放射设备,保证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确保影像质量。
四、检验科科室1. 检验科技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执业资格,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 检验科技师应遵守检验流程,正确收集、保存和处理标本,准确操作检验仪器,防止交叉感染和误差发生。
3. 检验科技师在进行检验过程中应注意标本的追溯和质控,确保检验结果可靠,不得随意篡改检验结果。
4. 检验科技师应与临床医生密切合作,及时向医生提供检验结果,协助医生制定诊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五、门诊科室1. 门诊医生应熟悉门诊规章制度,做好门诊接待工作,及时办理患者挂号、登记、收费等手续,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
2. 门诊医生应认真了解患者病史并进行详细询问,确保诊断准确、治疗科学,不得擅自开具处方或变更治疗方案。
3. 门诊医生应注重患者信息的保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得泄露患者隐私信息或私自篡改医疗记录。
医疗核心制度之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一、目的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规范会诊行为。
二、范围全院各科室三、职责会诊医师给予会诊意见,经治医师总结记录。
四、工作内容(一)凡遇疑难病例或需请其他科室或者其他医疗机构协助诊疗时,应及时申请会诊,一般会诊应逐级按科内,科间,院内,院外顺序进行。
(二)会诊的一般要求:1.会诊前,申请会诊科室做好会诊前的准备,经治/值班医生应及时书写申请会诊记录;2.会诊时,经治/值班医师和相应的上级医师应陪同完成会诊,并详细介绍病史,会诊医师要详细检查,共同商讨,明确提出会诊意见;3.会诊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在会诊记录中记录并签名,申请会诊科室应按会诊意见认真组织实施,会诊意见的处置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上。
4.多人进行集体会诊时,会诊一般应由科主任主持,并指定专人记录,会诊时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提出会诊目的,会诊医师应对患者详细查体,结合有关检查资料综合分析,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会诊结束前主持人应进行小结,会诊意见可由经治医生整理汇总后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5.病历中会诊记录应当有会诊意见、会诊医师所在的科别或者医疗机构名称、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等;经会诊,若需转科或转院,还应写明具体时间和联系人、转往的医院名称。
(三)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负责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
(四)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经科主任同意,经治医师在电脑系统上发出申请并同时书写会诊申请单通知应邀会诊科室;各科室自定会诊医生外派出科会诊顺序,应安排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会诊医师。
应邀医师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并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写好会诊记录。
(五)院内多学科会诊疑难病例或病情需要多科共同会诊时必须由科主任提出,由经治医师填写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经医务部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
应邀会诊医师一般应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特殊情况例外),会诊一般应于申请会诊后24小时内完成。
医院核心制度之会诊制度

医院核心制度之会诊制度简介会诊制度是医院核心制度之一,通常指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医生根据病情需要邀请其他医生共同商讨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工作流程。
会诊制度是医生之间相互沟通、学习、交流的机制,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会诊的种类门诊会诊门诊会诊通常指在患者来到医院门诊时,医生发现疑难病例,需要邀请其他临床科室专家协助诊疗的会诊形式。
门诊会诊起到了及时诊断、治疗、转诊患者的作用。
病房会诊病房会诊通常指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医师发现病情复杂、难以确定治疗方案,需要邀请其他科室专家共同商讨的会诊形式。
病房会诊可以确保医疗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远程会诊远程会诊是指地域范围之内、不同医院网络之间通过视频、电话等通讯技术进行的跨地域专家会诊。
远程会诊降低了医生面对疑难病例时因交通、时间限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专家诊断和指导的问题。
会诊的流程会诊前准备工作会诊前医生要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症描述、体检情况、检查结果,以了解病情和病情变化情况,与会专家的专业领域和从事领域工作年限等信息。
为了确保会诊质量,还要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会诊的流程和目的。
会诊进行阶段会诊正式开始后,主治医师通常先进行简短的介绍,然后会议记录员详述患者之前的诊治经过,包括诊断和治疗措施。
之后,各参会医生陈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最终形成共识,并确定治疗计划和注意事项。
会议后主治医师要向患者和家属作出解释和意见更改。
会诊报告撰写会诊报告撰写是会诊流程中的重要部分,它要准确描述会诊的目的、会诊的结果和下一步治疗计划,还要包括会议记录等内容。
会诊报告是重要的科学依据,在围手术期、诊疗纠纷、医患沟通和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化会诊制度•加强会诊评估,及时经验、发现问题;•完善会诊的流程,保证会诊信息的收集和储存;•推广远程会诊,降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积极开发会诊软件,方便医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

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健康体检中心的管理工作,提高健康体检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健康体检中心。
一、机构管理(一)健康体检中心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颁布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保卫、应急疏散和医院感染防控等措施,保障健康体检服务安全、有效地开展。
(二)应当按照登记机关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健康体检服务,原则上不开展临床治疗工作(急救抢救除外)。
(三)健康体检中心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应当设置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
(四)应当参与各级健康体检质控中心的各项活动,并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质控中心开展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内部质量、安全、服务、技术、财务、治安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理。
二、质量管理健康体检中心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符合《健康体检中心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
(二)应当建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
制定质量目标,并根据目标要求定期检查。
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质量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三)应当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培训、执行、分析及改(四)健康体检各项检查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
(五)健康体检至少应当包括健康问卷、临床科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仪器检查内容。
健康体检项目宜分为基础体检项目和备选体检项目,受检者可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在医生专业指导下选择适宜的体检项目。
(六)健康体检报告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健康体检报告应当客观、准确、完整,规范使用医学术语,表述准确,语句通顺。
体检科科室规章制度2022

体检科科室规章制度2022为了规范体检科科室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体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遵守本规章制度是体检科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体检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体检科科室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体检科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其任务是根据医院的安排和患者的需求,为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健康建议。
第四条体检科科室的工作原则是信守承诺、尊重患者、精诚合作、追求卓越。
第五条体检科科室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体检流程第六条患者进行体检前,需提前预约,并按照科室工作人员的安排到达科室。
第七条患者到达体检科科室后,需由接待人员进行登记,核对个人信息。
第八条患者进入体检室后,需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相应的体检项目。
第九条在体检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持安静、配合检查。
第十条体检结束后,医生会根据体检结果制定相应的健康建议,并告知患者。
第三章体检工作第十一条体检科科室的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医疗纪律和伦理原则,严禁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第十二条体检科科室的工作人员需持证上岗,不得擅自替换或调整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体检科科室的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第十四条体检科科室的工作人员需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五条体检科科室的工作人员需遵守工作时间,不得早退或擅自请假。
第十六条体检科科室的工作人员需积极配合医院其他科室的工作,做好协调工作。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十七条体检科科室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十八条体检科科室需定期进行内部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体检科科室需建立完善的工作档案,保留相关资料和记录。
第二十条体检科科室需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二十一条体检科科室的工作人员如发现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及时劝阻或报告领导。
会诊制度(28.1)-《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1 年版)》制度篇

会诊制度(28.1)根据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各级医师应提请上级医师或相关学科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会诊。
邀请会诊应开具医嘱和会诊通知单(紧急会诊可先电话邀请,后补送会诊通知单),会诊通知单应写明临床诊断、扼要病情介绍、会诊要求、会请专业等。
(一)凡遇疑难病例、诊断不明以及治疗效果不好或处理困难的病例应当及时申请会诊。
按照会诊范围,分为科内、科间、院内、院外会诊。
院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务科组织。
(二)按照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
院内急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10分钟内到达现场,普通会诊应邀医师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
(三)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四)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电子会诊申请单。
会诊医师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会诊记录单页保存。
会诊意见的处置情况应当在病程中进行记录。
(五)科室联合会诊和全院性会诊:经科内、科间会诊仍不能诊治的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组织科室联合会诊和全院性会诊。
紧急情况时应在2小时内组织会诊,一般情况应在24小时内组织会诊。
一般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后,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前往会诊。
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
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患者到院外会诊。
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或联系信息中心为患者实施远程会诊。
院外会诊应向患者告知会诊费用和相关事宜,并由患者或代理人签字确认。
(七)护理会诊: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患者,由护士长提出会诊申请,护理会诊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急会诊10分钟内到场,会诊地点设在申请科室。
健康体检核心制度之三: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

健康体检核心制度之三:健康体检科室间
会诊制度
健康体检的核心制度之一是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
该制度旨在解决体检中出现的非本专科疑难问题。
在体检专项检查中,检查医生发现不能明确结论之处时,应及时询问体检顾客相关内容,并认真进行记录。
如果发现检查阳性体征及询问记录内容,体检医生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上级医师将进一步查看顾客及检查结果,判定为其他专科阳性体征后,应及时与其他专科联系,电话或口头提出会诊申请。
会诊科室接到会诊申请后,应在15分钟内赶到提请会诊科室或由陪检人员带顾客前去会诊科室,进行会诊。
会诊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判断、分析顾客情况,并填写会诊意见,确定诊断建议。
最后,提请会诊科室应及时将会诊结果报告医务科。
通过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可以更好地解决非本专科疑难问题,提高健康体检的质量和效率。
18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安全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永恒的主题。
医疗核心制度、风险防制度和防机制的有效建设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及时识别、评估与正确处理,同样是医疗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国家对医疗安全管理十分重视。
2016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院必备18项医疗核心制度。
各级医院则根据国家要求制定本院的18项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十八项核心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一、首诊负责制度1、凡挂号病人,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转科、传染病报告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初步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组织会诊与处理,必要时报告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收治或转入相应科室进行抢救与处理。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因本医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好后,由科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科同意,并请示业务副院长批准同意后方可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身体检测室规章制度

身体检测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身体检测室的正常运作,维护员工和客户的身体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身体检测室是指专门用于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和评估的场所,具有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人员。
第三条身体检测室是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机构,设有相应的手续、资质和执业许可。
第四条身体检测室的各项制度、规章,适用于所有员工和客户,任何单位和个人都须遵守。
第二章身体检测室的管理第五条身体检测室设立监督管理岗位,负责监督和管理身体检测室的运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第六条所有员工必须接受身体检测室的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和资格。
第七条身体检测室实行岗位责任制,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义务明确,互相配合,共同推动身体检测室的发展。
第八条身体检测室设立安全管理岗位,负责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规定,确保身体检测室的安全运行。
第九条身体检测室设立财务管理岗位,负责财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身体检测室的经济运转。
第十条身体检测室设立技术管理岗位,负责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保障身体检测室的技术设施完善。
第三章员工管理第十一条身体检测室在招聘员工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招聘,不得有偏袒或歧视。
第十二条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入职培训,了解身体检测室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知识。
第十三条员工在身体检测室内必须穿着统一工作服,保持仪容仪表整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第十四条员工必须按时上班,不得迟到早退,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十五条员工必须遵守身体检测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将受到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被解除工作合同。
第十六条员工在工作中必须认真负责,保护客户的隐私和权益,不得泄露客户信息。
第十七条身体检测室建立员工奖惩制度,对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规的员工给予惩罚。
第四章客户管理第十八条客户在身体检测室内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和管理。
第十九条客户在进行检测时必须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病史,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第二十条客户在检测过程中必须配合医生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得有任何干扰行为。
医疗核心制度之会诊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会诊适应情形1、患者存在诊疗上困难;2、涉及其他专科协助才能解决的诊疗问题;3、患者或/和其家属强烈要求会诊的。
三、会诊分类1、按范围分类:分为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
前者包括科间会诊(含门诊科间会诊)、院内大会诊;后者包括应邀外出会诊、邀请外来会诊。
2、按缓急分类:分为普通会诊与急诊会诊。
四、会诊人员资质要求1、一般要求: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
2、特别紧急情况下住院医师可参与会诊,但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3、会诊时限:普通会诊24小时内完成;急诊会诊10分钟内赶到指定现场。
五、会诊流程1、科间会诊(1)住院部、急诊留观室、重症医学科(ICU、PICU、NICU)正常上班时间由管床医师提出,上级医师(二、三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并提交相应科室。
非正常上班时间由值班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并提交相应科室。
应邀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到申请科室完成会诊,并写会诊记录。
如会诊需专科检查,轻症患者可指引其到专科检查。
(2)门诊部:①如患者挂错号,医师向相应科室提出会诊申请,并将挂号单或预约号交予患者,由医师本人或指派导诊指引其到相应专科就诊。
②如发现患者除本专科疾病外还存在需要某一专科诊治的疾病,则建议患者另行挂号到相应专科就诊,并将建议写入门诊病历。
③执行首诊负责制。
2、院内大会诊(1)住院部院内大会诊为提高住院疑难、重症患者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凡遇疑难、重症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院内多学科联合大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对涉及多学科的疑难、危重患者,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提前一天向医务部提交《院外会诊/院内大会诊申请书》(紧急情况除外)并明确会议主持人(主持人须由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医师担任)。
医疗核心制度之会诊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会诊制度会诊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诊制度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还可以促进医疗团队的协作与合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从会诊的定义、意义、程序等方面探讨医疗核心制度之会诊制度。
一、会诊的定义与意义会诊是指在一个或多个临床医生的协作下,对某一患者的疾病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诊断、治疗建议的过程。
会诊制度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医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供多学科综合意见,使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会诊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全面诊疗意见:会诊可以为患者提供来自不同专科领域的医生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综合分析疾病的各个方面,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 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会诊制度,可以避免患者频繁就诊于不同的医院或科室,减少了患者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实现医学团队的协作与合作:会诊可以使多个医生在同一个病例上进行协作,减少医疗活动的重复和冗余,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会诊的程序会诊制度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1. 会诊申请:患者通常由主治医生向其他专科医生申请会诊,申请中需包含患者的基本情况、检查结果和主治医生的意见。
2. 会诊讨论:会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资料进行讨论,包括对病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建议等。
3. 会诊报告:会诊医生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会诊报告,标明患者的基本信息、会诊目的、讨论过程和具体建议等。
4. 会诊意见反馈:会诊报告会反馈给主治医生,主治医生会根据会诊意见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5. 会诊结果评价:在治疗过程中,主治医生会根据会诊意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并在必要时再次申请会诊。
三、会诊制度的优化与改进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与改进:1. 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会诊信息的共享和访问,方便医生们快速获取病历资料并进行远程会诊。
18项核心制度

18项医疗核心制度第1项首诊负责制度(一)患者首次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
首诊医师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
(二)诊断为非本科疾病,及时转至其他科室诊疗。
若属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患者。
(三)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并同意,被邀科室须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会诊。
(四)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要按时会诊,认真执行医院会诊制度,形成书面会诊意见交申请科室医师。
(五)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
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主管院长或医务科、总值班协调解决。
(六)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急、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七)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八)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
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患者,须由经治医师(必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风险及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知情告知和妥善安排。
(九)首诊医师应对患者的去向或转归进行登记备查。
(十)凡在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患者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第2项三级查房制度(一)三级医师是指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经治医师。
(二)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固定时间,对急、危、重、新入院患者,必要时随时查房。
查房内容: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查房工作。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 - 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一、会诊申请提出:1.患者所患疾病属于本科室执业范围之外,需转至相关科室开展诊疗的;2.患者患本科疾病并伴有执业范围之外的疾病需同时治疗的;3.患者住院超过72小时,尚未明确诊断或治疗无效的等出于诊疗需要,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院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
二、会诊范围:(一)院内会诊:1.普通会诊:由主治及以上医师或三级查房中的中级及以上医师提出,原则上会诊医师为主治及以上医师。
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
2.急会诊: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的患者,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
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
急会诊的请求医师和受邀医师不受资质限制,但必须为在岗的最高资质医师,会诊医师应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
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3.多学科会诊。
需要进行多学科会诊的,由医务科负责组织。
疑难病例需多科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邀请有关医师参加。
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务科。
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
会诊由医务科组织,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院长参加。
经治医师做会诊记录,并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二)邀请院外会诊:1.前往或邀请院外会诊的,参照《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2.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可聘请外院专家来院或者与患者一起去外院会诊。
3.由科主任提出申请,主管医师填写申请单和会诊审批单,包括病情摘要、会诊目的、邀请专家,医务科同意,报请院长批准。
医务科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及需解决的疑难问题。
4.会诊由科主任主持。
院长、医务科长参加。
主治医师报告病情,分管住院医师做会诊记录,会诊医师填写会诊意见记录并签名。
5.需转外院会诊者,经本科科主任审签,医务科批准,医师携带患者,持会诊单前往会诊。
外出会诊要带全有关医疗资料,并写明会诊目的及要求。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为切实履行医院救死扶伤的职责,规范医护人员对重危病人抢救的医疗行为,防止不安全医疗责任事件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一)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门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三)危重病人抢救必须听从急救小组负责人或主管医师指挥,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室和ICU进行救治,特别紧急设法转运的应就地抢救,召集急救车和医院急救小组赶赴抢救。
(四)在医院内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重危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除按第三条处置外,必须立即上报医务处直至院长。
(五)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有主管医护人员或主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
无医嘱视为主管(治)亲自陪同。
护士站必须做好协调工作。
(六)各医疗部门必须组建抢救小组由科负责人亲自主持。
各病区要建立定期检查急救设备、药品制度,药剂科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充足的急救药品,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
(七)急诊科和ICU是医院处置危重病人的重要部门,必须保证急救床位和设备的应急使用和人员的紧急调用。
科室要建立相应的定期检查医疗制度。
(八)危重病人急救中全体医护人员应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收到急救传呼6120,放下一切工作奔赴急救场所。
为救命,主持抢救负责人有权力签署“特急急救”意见,先救治后付费,但此权限仅限首次。
行使后应立即报告医疗行政和总值班,以后不付费诊治需请示医疗行政审批。
(九)如违反以上条例视为责任事件,医院将进行严厉处罚,因此所引起的后果,当事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体检核心制度之三:健康体检科室间会诊制度
1.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非本专科疑难问题,严格履行会诊制度。
2.检查医生在体检专项检查中,发现不能明确结论之处,及时询问体检顾客相关内容,并认真进行记录。
3.体检医生及时将检查阳性体征及询问记录内容,向上级医师汇报。
4.上级医师进一步查看顾客及检查结果,判定为其他专科阳性体征后,及时与其他专科联系,电话/口头提出会诊申请。
5.会诊科室接到会诊申请,15min内赶到提请会诊科室/或由陪检人员带顾客前去会诊科室,进行会诊。
6.对顾客进行认真会诊检查、判断、分析,填写会诊意见,确定诊断建议。
7.提请会诊科室及时将会诊结果报告医务科。
如超出我中心诊疗范围,及时告知顾客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