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弘扬真善美》教案(最新整理)
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考虑到学生在性格、兴趣和认知特点上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本节课的知识。通过学情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有力依据,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真善美的体现?
-你曾经遇到过哪些真善美的经历?请与大家分享。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真善美?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
2.搜集身边的真善美案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他人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故事内容具有感染力,能激发他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3.设计一份以“弘扬真善美”为主题的海报,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真善美的内涵和表现。
要求:创意新颖,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谐。
4.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2.终结性评价:通过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道德表现,了解他们对真善美的认识及践行情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道德、伦理和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然而,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真善美现象,他们可能仍存在辨别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2、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课前准备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学生:课前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风格认识学生对古典主义作品进行赏析,总结其作品风格。
然后欣赏欣赏《纺织女》,理解风格的转变。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对比赏析作品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深入新课:请同学们对比以下两幅中外作品,说说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PPT展示《夯歌》和《纺织女》的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回答问题。
内容描述:《夯歌》中,五个年轻姑娘在水库建设工地唱响了夯歌。
《纺织女》,近景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远景是壁毯上画的神话故事。
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人教版初中美术 《弘扬真善美》教案1
《弘扬真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感价值观: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自主探究。
四、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马踏飞燕》,并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
同学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只奔马,三足腾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飞的鸟背上。
尾巴上扬。
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的形象,通过独特的造型,衬托出骏马奔驰的神速。
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别具风姿。
此环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中感受《马踏飞燕》的魅力,制作者利用浪漫主义手法烘托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
令人们产生无限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感染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展示作品《纺织女》、《夯歌》对比两幅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能想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吗?相同:都是劳动的场景,都有女工的参与。
《纺织女》展示的西班牙皇后壁毯织造厂一车间内女工生产的场景。
画家着重描绘了前景的五个女工形象,用深沉的笔触,着力表现他们健康、丰满、美丽的背部,塑造了充满了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
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朴素自然的气氛,人物关系对称,劳动细节相互照应,明亮的光线把前景上红、绿、白、紫合成为富有暖意的生活色调。
画面后景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制造出来的地毯。
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
是一种隐含的对比。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2
《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
一、引导阶段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中外作品,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王文彬《夯歌》。
维拉斯贵支《纺织女》。
课件展示。
二、发展阶段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物造型,结构和特点。
同学们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你能分析作者的意图吗?教师: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的美。
三、深入阶段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潘荣本《铁肩担道义》。
陈冰清《木头人》。
展示图片。
1、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2、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的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发表看法。
教师: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此,美术作品就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笞假恶丑。
欣赏下面中外美术作品:东汉《铜奔马》。
戈雅《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结合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讨论和比较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我们在欣赏任何一幅作品时候,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语言与作品的内在深层意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内在意蕴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突出体现画家的情感并成为一幅经典作品。
弘扬真善美美术教学设计
弘扬真善美美术教学设计导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更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弘扬真善美美术教学设计成为了培养学生素质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真善美美术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一、真善美的概念及教学意义1. 真善美的概念真善美是审美的三个基本范畴,真是指事物的真实性、客观性;善是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美是指事物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这三个范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综合的评价框架。
2. 真善美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强调真善美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艺术创作的质量和深度。
二、弘扬真善美的策略与方法1. 设置学习目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系列真善美的学习目标,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表达美的情感、传递正能量等。
通过学习目标的明确,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真善美的理念。
2. 选取符合真善美理念的教材教师可以精选符合真善美理念的美术作品和教材,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真实性、道德性和审美性。
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真善美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3. 设计富有真善美元素的任务和项目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和项目设计,将真善美元素引入美术教学中。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美化活动、设计环保主题作品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
4.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置具有真善美主题的创作任务,如绘制美丽的大自然风景、描绘和平与爱的场景等,以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思考和表达。
5. 鼓励学生分享和展示作品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通过分享与展示,学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
第一单元 第2课《弘扬真善美》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一、目标设置依据1、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解读: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新课标指出:“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着重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本课依据课标要求,结合过去一年国家发生的令人感人的故事,感受美术作品传达给我们的感动,之后让学生充分参与作品分析,最后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赏析成果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体验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真善美。
2、基于教材的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每册第一单元均为欣赏.评述内容,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单元,学生已初步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段,还有上一节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3、基于学情的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上个学期关于美术造的主要型手段和上节课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本节课学习内容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
二、学习目标1、理解美术作品是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的;2、结合上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通过不同角度赏析美术作品,感受作品的真善美。
3、通过小组讨论来实践分析美术作品,体会并感受美术作品所传递出的真善美,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评价任务四、教学过程小试牛刀尝试分析美术作品目标 2感受两幅作品带来的劳动之美。
明白还有更多题材表现美的作品。
引出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劳动之美。
还有许多展示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我是评论家小组讨论赏析作品意蕴目标 3听讲解,思考教师出示图片,每组挑选想要赏析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忆赏析作品需要从哪几点入手。
我是解说员:小组讨论,积极展示自己赏析出对作品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2
《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
一、引导阶段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中外作品,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王文彬《夯歌》。
维拉斯贵支《纺织女》。
课件展示。
二、发展阶段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物造型,结构和特点。
同学们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你能分析作者的意图吗?教师: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的美。
三、深入阶段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潘荣本《铁肩担道义》。
陈冰清《木头人》。
展示图片。
1、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2、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的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发表看法。
教师: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此,美术作品就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笞假恶丑。
欣赏下面中外美术作品:东汉《铜奔马》。
戈雅《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结合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讨论和比较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我们在欣赏任何一幅作品时候,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语言与作品的内在深层意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内在意蕴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突出体现画家的情感并成为一幅经典作品。
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观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观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紧密相关。
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探讨一些根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观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赏活动的逐渐深刻与开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局部,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制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制造性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感想作品的美和价值。
三、教学策略1.美术观赏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它的制造性价值表达在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开掘每件美术作品,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重要。
在教学中传达的不是概念,而是观赏作品的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想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开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有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各种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肯定的构思内容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比方2022 陈冰青的作品(木头人)〔招贴〕锋利地挖苦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2.强调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要抛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探讨和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比方和学生探讨一些根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观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主题是“弘扬真善美”。
本课旨在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认识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的价值,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认识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感悟其中的真善美价值。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收集相关的素材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弘扬真善美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特点和所弘扬的真善美价值,让学生了解如何创作弘扬真善美的作品。
3.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真善美,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4.归纳小结: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进行更多的创作尝试。
六、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将黑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用于展示课题、重点和难点。
2.在课题区域写上“弘扬真善美”的大标题。
3.在重点区域写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在难点区域写出本课的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5.在黑板的一角设置一个“作品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七、作业设计本课的作业设计应该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具体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创作一幅作品表现真善美的价值。
初中弘扬真善美绘画教案
初中弘扬真善美绘画教案课程背景:绘画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绘画,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绘画教育,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真善美的概念,认识到真善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味。
4.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真善美的概念:介绍真善美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真善美在生活中的意义。
2. 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绘画技巧:教授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培养学生绘画能力。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正能量。
5. 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味。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真善美的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真善美在生活中的意义。
2. 讲解:讲解真善美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真善美的内涵和重要性。
3. 示范:教师进行绘画示范,教授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实践,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评估学生在绘画技巧、构图、色彩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表达:评估学生在绘画作品中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表达程度。
3.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培养出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具备观察和发现美好的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正能量,成为具有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的初中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弘扬真善美》课程教学设计
弘扬真善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感受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讨论,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做出深刻分析,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法、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导入:1、歌曲欣赏,请大家感受一下歌中谁是最美的?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或者哪些行业的工作者是最美的呢?说出理由。
2、同学们能够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也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弘扬真善美。
还有哪些传递真善美情感的歌曲试着唱出来与大家分享好吗?(板书课题弘扬真善美)3、那么美术作品中能不能够也体现出真善美这种情感呢?相信通过接下来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发展阶段:出示作品《夯歌》和《纺织女》。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术作品。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对比这两副中外作品,说一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2、请你说一说这两幅画中的观察角度、人物造型、构图各有什么特点呢?3、通过这两幅画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呢?4、他们在从事什么工作?他们的表情有什么特点?你能分析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吗?5、小结: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在构图、题材、造型、色彩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主题相同,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质朴勤劳的美。
三、深入阶段:其中(一)和(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一、)、欣赏《铁肩担道义》和《木头人》尝试思考并回答:《铁肩担道义》和《木头人》这两幅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小组内发表看法。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说课稿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一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内容是《弘扬真善美》,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的内容。
学好本课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而且能对学生进行美育。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说学生:本课的内容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而老师在讲解本课的时候,要注意顺势引导,把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技能目标:能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能力;五、说教法学法: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打算采取: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法、探究法、尝试法等学习方法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六、说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油画的创作的材料、工具;七、说教学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特点、本课的实际情况、教学策略的分析等内容,为更好的实现此次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吗?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弘扬真善美》;—:说一说:师:课件出示课本第7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几幅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作品所蕴含的主题的?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及时总结;三、实践活动: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们手中的工具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师:巡视指导;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弘扬真善美》,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2弘扬真善美教案4
《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等。
学生搜集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大家经常在公交车上让座吗?学生讨论。
《木头人》画的是什么?和《铁肩担道义》比较,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二、听革命歌曲,回忆《艰苦岁月》老红军一曲悠扬笛声,把小红军的思绪引向远方。
他们紧偎在一起的造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情谊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欣赏油画《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这幅画反映了1808年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在这幅画中,戈雅并没有把起义者看做是失败者,而是把他们描绘成为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的英雄,这与那些内心怯弱的刽子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面上被屠者的前排里站着三个人,右边的一个是僧侣,正在作最后的祈祷,中间是一个神情坚定的农民,他抬头望着夜空,在农民身旁站着的是一个起义的市民,他正暴怒地举起了双手,好像在厉声咒骂敌人。
而画中刑场的背景是马德里的郊外,作品画面上的色彩对比强烈,光源从下面照射上去,更渲染了动荡不安的气氛。
戈雅(1746~1828),西班牙杰出的油画家和版画家。
出生于阿拉冈省萨拉戈沙附近的芬德托尔斯一个镀金匠家庭。
自幼就酷爱绘画,曾进入马蒂尼兹的画室学画圣像画。
1768 年到达意大利,广泛学习历史上各派画家的绘画技艺。
他是一位很全面的爱国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代表作有《查理四世一家》、《着衣的玛哈》、《裸体的玛哈》、《1808 年5 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巨人》等。
四、课后总结。
人教八下美术第1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教案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单元
第2课弘扬真善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技能目标:能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油画的创作的材料、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弘扬真善美》;
—: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7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几幅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作品所蕴含的主题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实践活动: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们手中的工具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初中美术_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育出版社初二下册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自主探究四、教学准备:学案、课件五、教学课时:1六、教学过程教育出版社初二下册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弘扬真善美》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部分世界名画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在美术理论知识方面对色彩的表现力与构图的作用等有一定的掌握。
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对美术作品的人物、环境、光线、空间及构图的描述、分析、比较、讨论、简短评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意蕴与审美感受。
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从感受-认识-理解的程度上也体现出了递进的梯度。
教育出版社初二下册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弘扬真善美》效果分析针对这节课我感觉思路清晰气氛活跃,教师很投入,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参与度很高,整堂课轻松自然,是一种美的享受。
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和力强,教学环节流畅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语言准确、合理用名言提升课堂的艺术效果和层次。
关注学生、充分利用鼓励性的语言和美术术语,突出了欣赏·评述课的讲授特点,也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美术作品中发挥了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弘扬真善美的教案
弘扬真善美的教案篇一:弘扬真善美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弘扬真善美》,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三个方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根据新课标理念,本课课型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在此之前,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美术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和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两课,以及刚刚结束的《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欣赏了大量富有深层意蕴的优秀美术作品。
这些知识的沉淀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良好地铺垫作用,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去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情怀,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基础,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中,逐步感受到美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正能量。
学情分析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结合美术教学的视觉感知特征和实践创新特征来确定我的教学,初中生两级分化已经形成,个性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依然占主体地位,因此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本课教学我面向全体学生,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燃烧思维的火花,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结构,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设备或课件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体会作品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弘扬真善美》教案
《弘扬真善美》教案【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丑恶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艺术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记录本、钢笔或圆珠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2008年地震图片,展示视频:《铁肩担道义》,展示地震其它油画作品,使学生感受灾难来临时人们互相帮助的真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对比感受人间真爱。
)二、新课讲授(一)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
1.关于美的经典论述。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
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苟况。
充实之谓美——孟轲。
美术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
2.对比欣赏关于真善美的美术作品。
(1)欣赏分析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和王文彬的《夯歌》,让学生想一想:这两张画表现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色彩有什么不同?视觉角度各有什么特点?作品中姑娘们的工作有什么特点?她们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夯歌》整个画面是仰视的角度,五个年轻的姑娘唱响了夯歌,她们是那么的快乐,明亮的阳光映照着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躯。
她们劳动得那样和谐。
欣赏这一作品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青年人献身祖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和美好愿望。
《纺织女》画中远景壁毯上画的是记忆女神巴拉斯因恼羞成怒而把纺织女阿莱辛变成蜘蛛的神话故事;近景则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
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
小结:一幅作品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
暖暖的色调使整个画面洋溢着朴素、自然、活泼、快乐的气氛;另一幅作品在现实和社会的对照中,凸显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3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3《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感价值观: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1、提问,引入。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意蕴吗?2、欣赏《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3、作品讲解《夯歌》唱着夯歌的几位打夯姑娘,被画家处理在视屏线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姑娘们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映照的纯净、透明,明亮的轮廓光将逆光条件下的任务形体勾勒出优美的曲线,在大面积的天空和深色的远山衬托下更加光彩夺目。
技巧:油画夯歌将人物处理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
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这是对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讴歌。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名校精品】(最新整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2、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课前准备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学生:课前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风格认识学生对古典主义作品进行赏析,总结其作品风格。
然后欣赏欣赏《纺织女》,理解风格的转变。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对比赏析作品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深入新课:请同学们对比以下两幅中外作品,说说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PPT展示《夯歌》和《纺织女》的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回答问题。
内容描述:《夯歌》中,五个年轻姑娘在水库建设工地唱响了夯歌。
《纺织女》,近景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远景是壁毯上画的神话故事。
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弘扬真善美》
教案
《弘扬真善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等。
学生搜集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大家经常在公交车上让座吗?学生讨论。
《木头人》画的是什么?和《铁肩担道义》比较,两
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
二、听革命歌曲,回忆《艰苦岁月》
老红军一曲悠扬笛声,把小红军的思绪引向远方。
他
们紧偎在一起的造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情谊和乐观
主义精神。
三、欣赏油画《1808 年5 月3 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这幅画反映了 1808 年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在这幅画中,戈雅并没有把起义者看做是失败者,而是把
他们描绘成为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的英雄,这与那些内心
怯弱的刽子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面上被屠者的前排里
站着三个人,右边的一个是僧侣,正在作最后的祈祷,中
间是一个神情坚定的农民,他抬头望着夜空,在农民身旁
站着的是一个起义的市民,他正暴怒地举起了双手,好像
在厉声咒骂敌人。
而画中刑场的背景是马德里的郊外,作
品画面上的色彩对比强烈,光从下面照射上去,更渲染了
动荡不安的气氛。
戈雅(1746~1828),西班牙杰出的油画家和版画家。
出生于阿拉冈省萨拉戈沙附近的芬德托尔斯一个镀金匠家庭。
自幼就酷爱绘画,曾进入马蒂尼兹的画室学画圣像画。
1768 年到达意大利,广泛学习历史上各派画家的绘画技艺。
他是一位很全面的爱国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代
表作有《查理四世一家》、《着衣的玛哈》、《裸体的玛哈》、《1808 年 5 月 3 日夜枪杀起义者》、《巨人》等。
四、课后总结
《弘扬真善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
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
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
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
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
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
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感价值观: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
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
情操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
达。
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意蕴吗?
2、欣赏《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 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
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
踏飞燕身高 34.5 厘米,身长 45 厘米,宽 13 厘米。
马踏飞
燕自出土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5 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
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
这种
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
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
节奏。
3、作品讲解《夯歌》
唱着夯歌的几位打夯姑娘,被画家处理在视屏线以上
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姑娘们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映照的纯净、透明,明
亮的轮廓光将逆光条件下的任务形体勾勒出优美的曲线,
在大面积的天空和深色的远山衬托下更加光彩夺目。
技巧:油画夯歌将人物处理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
动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
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这是对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讴歌。
4、讨论与总结:
再次欣赏教材上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