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模拟电路基础教学大纲(新)

模拟电路基础教学大纲(新)

电子科技大学《模拟电路基础》教学大纲(本科64学时)2006.9第一章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一、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P型与N型);本征激发与复合;杂质电离;空穴导电原理;多子与少子;漂移电流与扩散电流的概念;PN结的形成(耗尽层、空间电荷区和势垒区的含义);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不对称PN结。

二、掌握二极管的基本知识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及二极管伏安特性方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及其温度特性;二极管导通电压与反向饱和电流;二极管的直流电阻与交流电阻(估算式);硅管与锗管的区别。

三、二极管应用掌握单向导电特性应用:整流与限幅。

能分析简单二极管电路。

正向导通特性应用:恒压源模型及小信号模型。

反向击穿特性及应用:了解反向击穿现象;掌握稳压管工作原理及电路。

了解电容效应及应用:势垒电容与扩散电容;变容二极管原理。

第二章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一、理解BJT工作原理NPN与PNP管;放大偏置特点;放大偏置时内部载流子传输;放大偏置时外电流关系(掌握直流传输方程,α,β,I CBO,I CEO的概念);放大偏置时的v BE、v CE的作用(正向电压的指数控制作用和反向电压的基区宽调效应);BJT的截止与饱和状态及特点。

二、BJT静态伏安特性曲线理解共射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三个区)及特点。

三、BJT参数理解α、β、α、β、I CBO、I CEO、I CM、P CM、BV CEO和f T的含义四、混合π模型理解完整模型和了解模型参数的物理含义。

熟练掌握两种简化模型(g m参数和β参数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BJT放大电路一、理解放大器的一些基本概念信号源(内阻,源电压,源电流);负载电阻;输入输出电压(电流);耦合电容与旁路电容;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交流地;工作点;小信号放大的波形演示。

二、熟练掌握BJT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工作点的估算;直流负载线;稳基流电路;基极分压射极偏置电路的稳Q原理和稳定条件。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 模拟电路;所属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学分: 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 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 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 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

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第四节场效应管第五节晶闸管(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 8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 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 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 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 12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 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 图解法, 微变等效电路法;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The Outline of Analog Circuits Course Project课程编码:0001319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等专业学时:2周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撰稿人:吕承启日期:2010 年12月一、目的与任务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个或两个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

通过模拟电路课设要求学生:1、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从稳定可靠、使用方便、高性能价格比出发来选择方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功能电路。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及了解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方法。

5、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6、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1、内容:课题名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命题)(1)多用途温度监测及控制器(2)音频功率放大器(3)集成电流稳压电源的设计(4)函数发生器的设计2、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并独立完成总结报告。

3、进度安排及方式:(以四学时为一个单元)第一单元:集中讲课,主要内容如下:(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2)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3)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4)课设题目介绍(5)学生自由组合,选择题目。

第二单元:确定题目,教师就题目的基本要求答疑。

学生讨论、查资料。

第三、四、五单元:查资料、设计、仿真。

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方案,并可以运用PSPICE软件或EWB软件在微机上完成对所设计电路的仿真。

第六单元:经指导教师审查后,领材料,组装。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等。

课程代码:ACE00903学时分配:16学时赋予学分:1学分先修课程:电子工艺实训、电路分析后续课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实验、工程实训等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模拟电路实验》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等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实践操作性较强,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涉及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由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提供,而操作的基本技能那么为后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奠定应用能力基础。

通过模拟电路实验,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既是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的入门向导,又是创新精神的启蒙,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既是理工科各相关专业工程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所有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

通过进行模拟电路实验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分析、设计与测试简单的模拟电路,以及处理遇到的简单的电路故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单元单管放大电路【教学内容】1.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组装与测试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及其对放大器特性的影响。

3.掌握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交流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

等参数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及其对放大器特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静态工作点调整;放大器动态技术指标分析与测试。

【基本要求】•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设置、调整方法;•掌握放大器空载和带负载工作时,放大倍数有什么变化;•分析Rc,R L及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第2单元单电源运放组成的交流放大电路【教学内容】测量由单电源运放组成的同(反)向放大电路的各项参数;通过实验了解单电源运放的特【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同向和反向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教学难点:分析失真产生原因及消除。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河南城建学院《模拟电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班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实验名称指导教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12年12月《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编写:杜小杰审核:《模拟电子电路》是理工科电类各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于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为此,必须充分重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目的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及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掌握基本电路的组装、调试和参数测量方法,会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三、实验基本要求与实验方式1.按实验指导书的格式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2.按规定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尽可能真实。

3.实验报告中要求有对结果的分析,去伪存真。

4.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实验项目学时分配表(每个项目标明实验性质,如演示、验证、设计、综合)五、实验报告及批改1、观察、分析实验过程2、批改实验报告六、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根据本人的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及大作业地完成情况给出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应在平时成绩中占重要分量。

成绩可分为A(优)、B(良)、C(中)、D(及格)和E(不及格)五个档次。

七、教材与参考书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华师大物理系电子线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丁明芳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自学与解题指南出版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八、实验项目设置、内容及说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含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

模拟电子线路 课程教学大纲2

模拟电子线路 课程教学大纲2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代码:A7D00213学时分配:72赋予学分:4.5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后续课程:数字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面向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研究放大器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与基本电路,初步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能分析基本电路在实际中的初步运用,同时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工程分析方法。

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课后练习,辅导答疑和考试等基本教学环节。

通过上述基本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模拟电子线路”这一技术领域的概貌,初步建立起有关‘模拟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及从事电子技术等方面有关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基本技术及模拟集成电路的实际应用,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必要的电子电路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 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信号2、信号的频谱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4、放大电路模型5、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说明与要求:本章掌握模拟电路的特点及衡量一个放大电路品质优劣的标准。

了解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类型。

第二章 运算放大器(6学时)教学内容:1、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2、理想运算放大器3、基本线性运放电路4、同相输入和反相输入放大电路的其他应用说明与要求:本章要掌握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来分析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等电路。

第三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6学时)教学内容: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2、PN结的形成及特性3、二极管4、二极管的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5、特殊二极管说明与要求:本章掌握PN结的特性、二极管的V-I特性及模型分析和应用。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教案大纲一、课程总体说明·英文名称·教案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教案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等课程以后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方面的后续课程的基本原理奠定基础;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开发打下基础。

·教材:扬素行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年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学时、学分学时 (讲授,习题课或其它,实验),学分二、教案内容与学时分配大纲基本内容可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

各章所注学时前一个数字为讲授课时数,后者为习题课、讨论课等学时数。

各节所附数字为讲授时数。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基础知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 (型半导体、型半导体)、结、结的单向导电性、结的反向击穿。

·半导体二极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的主要参数、稳压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

·双极型晶体管晶体管的结构、类型、电流放大作用、共射特性曲线、主要参数、温度对晶体管的参数的影响及光电三极管。

·场效应管结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

·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

单结晶体管、晶闸管。

·集成电路中的工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简介、集成双极型管、集成单极型管、集成电路中元件的作用。

教案要求:·熟悉下列定义、概念及原理:自由电子及空穴、扩散与漂移、复合、空间电荷区、结、耗尽层、导电沟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稳压管的稳压作用、晶体管与场效应管的放大作用及三个工作区域。

·掌握二极管、稳压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外特性、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模拟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其目的是对电子专业的学生进行电子工程基础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及前景,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半导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参数、基本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特点,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与组成它的各级电路的关系,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和静态工作点,差模放大倍数、共模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分析和估算,互补输出级的工作原理。

(4)通用型集成运放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基本电流源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根据需求合理选用集成运放。

(5)影响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因素、求解单管放大电路下限频率、上限频率和波特图的方法。

(6)反馈的概念、反馈性质的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计方法、引入负反馈的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和消振方法。

(7)比例、加减、积分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运算关系,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各种运算电路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运算关系的方法,滤波的有关概念,有源滤波电路的识别,各种滤波电路的用途及它们幅频特性的定性分析。

(8)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及电路产生振荡可能的判断方法,各种振荡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单限、滞回、双限比较器的特点及用途,电压比较器传输特性的分析方法,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振荡电路的波形分析方法。

(9)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各种功放的电路特点和优缺点,OCL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10)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的分析与估算,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分析和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计算、三端稳压器的应用,开关稳压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201114《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Analog Electronic Circuits总学时:72 学分:3.5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类必修课2、开课学期:第五学期3、适应专业:物理学4、课程选修条件:高等数学、电工学5、课程教学目的:模拟电路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

基于该课程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面较广,在学生中也有普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必要。

因此,要求师范物理系毕业生,不仅能胜任中学物理课中无线电部分教学工作,而且也要能胜任中学电子科技活动小组的辅导工作,所以要求学生达到下面几点要求: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简单估算方法;通过实验,掌握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测试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掌握电路的焊接、安装与调试技术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建议模拟电路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拓宽学生阅读、分析电路图的能力;应采用EDA仿真软件、虚拟仪器技术,增强学生对电路动态过程的理解;应开设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一)理论部分学时数:54第一章半导体器件[教学目的]1、了解本征、杂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及PN结中载流子的运动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了解稳压管的原理及应用,了解PN结的电容效应3、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放大系数,掌握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熟悉其参数,了解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4、掌握结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相应的特性曲线,理解场效应的参数,了解其与晶体管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稳压管的原理。

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如何判断三极管的管型、管脚和管材。

3、场效应管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

第一节半导体的特性一、本征半导体二、杂质半导体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一、PN结及其单向性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三、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四、稳压管第三节双极性三极管一、三极管的结构二、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载流子的运动三、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四、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五、PNP型三极管第四节场效应三极管一、结型场效应管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三、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第二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教学目的]1、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分析与计算方法(图解法、等效电路法)2、掌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及其特点3、掌握场效应管的等效模型及共源放大电路的原理及特点4、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动态参数的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分析及计算2、BJT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特点、FET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特点第一节放大的概念第二节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一、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二、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第三节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第四节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一、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二、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三、图解法四、微变等效电路法第五节工作点的稳定一、温度对静态工作点影响二、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第六节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一、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二、共基极放大电路三、三种基本组态的比较第七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一、场效应管的特点二、共源极放大电路三、分压-自偏压式共源放大电路四、共漏极放大电路第八节多级放大电路一、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二、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第三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教学目的]1、理解RC电路的频率响应及晶体管的混合π模型及其参数2、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晶体管的混合π模型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混合π模型等效电路图、频率响应的表达式及波特图第一节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一、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二、下限频率、上限频率和通频带三、频率失真四、波特图第二节三极管的参数一、共射截止频率二、特征频率三、共基截止频率第三节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一、混合π型等效电路二、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三、直接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第四节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一、多级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二、多级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教学目的]1、掌握集成运放的特点、理想性能指标及使用注意事项2、理解集成运放电路的组成(偏置电路—电流源电路的作用、分类、计算;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态及其分析与计算)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中的互补输出级4、掌握集成运放F007的引脚图、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集成运放电路的理想性能指标、F007的应用2、电流源电路的作用3、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态、分析与计算第一节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第二节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偏置电路二、差分放大输入级三、中间级四、输出级第三节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一、双极型集成运放F007第四节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第五节理想运算放大器一、理想运放的技术指标二、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的特点三、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的特点第六节集成运放使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第五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教学目的]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判断放大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反馈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2、熟悉多种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会根据实际要求在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3、掌握负反馈的一般表达式,会计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教学重点和难点]1、负反馈组态的判断、负反馈的作用2、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第一节反馈的基本概念一、反馈概念的建立二、反馈的分类三、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四、反馈的一般表达式第二节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一、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二、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三、展宽频带四、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第三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一、深度负反馈放大倍数的分析计算第六章模拟信号运算电路[教学目的]1、掌握比例,加减运算,积分和微分电路的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1、比例、加减运算电路第一节比例运算电路一、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二、加减比例运算电路三、差分比例运算电路四、比例电路应用实例第二节求和电路一、反相输入求和电路二、同相输入求和电路第三节积分和微分电路一、积分电路二、微分电路第七章信号处理电路[教学目的]1、理解有源滤波器的分类、分析方法2、掌握常用电压比较器(过零比较器、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双限比较器和集成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传输特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源一阶、二阶低通滤波电路的分析及参数设计2、集成电压比较器的应用第一节有源滤波器一、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二、低通滤波器(LPF)三、高通滤波器(HPF)四、带通滤波器(BPF)五、带阻滤波器(BEF)第二节电压比较器一、过零比较器二、单限比较器三、滞回比较器四、双限比较器五、集成电压比较器第八章波形发生电路[教学目的]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起振,平衡、稳幅条件,掌握其分析方法2、掌握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1、RC正弦波振荡电路2、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第一节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一、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步骤第二节 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RC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二、其它形式的振荡电路第三节非正弦波发生电路一、矩形波发生电路二、三角波发生电路三、锯齿波发生电路第九章功率放大电路[教学目的]1、掌握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实际功放OCL电路2、掌握LM386、5G31集成功放的工作原理、引脚图及其使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转换效率和最大输出电压的计算2、LM386、5G31集成功放的应用第一节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第二节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一、OTL互补对称电路二、OCL互补对称电路第三节实际的功率放大电路一、OTL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二、OCL高保真功率放大电路第四节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第十章直流电源[教学目的]1、了解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参数2、理解滤波电路的原理,理解倍压整流电路原理3、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指标、限流电阻的计算,了解稳压电路中的保护措施4、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5、掌握集成稳压器W7800、W7900、W117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2、串联型稳压电路3、三端稳压器的应用第一节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第二节单相整流电路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二、单相全波整流电路三、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四、整流电路的主要参数第三节滤波电路一、电容滤波电路二、RC-∏型滤波电路三、电感滤波电路和LC滤波电路四、LC-∏型滤波电路第四节倍压整流电路第五节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第六节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第七节集成稳压器一、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组成二、三端集成稳压器的主要参数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二)实验部分学时数:181、常用仪器的使用及元器件的测试2、单级放大电路3、比例、求和运算电路4、有源滤波器5、波形发生电路6、集成功率放大器(详见《实验教学大纲》)四、课程学时分配五、分专业、层次的不同要求的有关说明:无六、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1、每次(二节课)理论课授完,均要布置一定的作业,作业占总成绩的5%。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拟电路课程代码:TELE1004英文名称:Analogue Circuits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学分/学时:3.5/63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后续课程: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课程负责人:周鸣籁大纲执笔人:周鸣籁大纲审核人:马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模拟电路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复杂电子系统中模拟电路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以研究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为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模拟电路常用元器件工作机理、特性参数和特点,掌握模拟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特点。

【1.4】2.具备模拟电路读图分析能力,能识别复杂电子系统中的模拟电路,分析其功能和原理,估算其性能指标。

具备模拟电路选型设计的能力,能根据复杂电子系统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拟电路,并设计电路参数。

【2.2】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 绪论(4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第1章1.1 信号1.2 信号的频谱1.3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1.4 放大电路模型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目标及要求:1. 了解信号的频谱分析。

2. 熟悉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概念。

3. 熟悉放大电路的四种模型。

4. 掌握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作业内容:1. 分析电压放大电路模型。

2. 计算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

讨论内容:1. 模拟电路在复杂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2. 运用电路分析课程中双口网络知识分析放大电路模型。

自学拓展:1. 了解常用电路仿真设计软件。

2.了解主要的模拟器件生产厂商。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电子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电子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摘要:模拟电路是电子与电气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技能。

本文介绍了一份模拟电路教学大纲,详细规划了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和组织模拟电路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引言模拟电路是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中的核心内容,也是电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模拟电路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学大纲将模拟电路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2. 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电路结构;3. 学习模拟电路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放大器设计;4. 掌握模拟电路的滤波器设计与实践;5. 能够使用电子工具进行模拟电路的模拟与仿真;6.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基础知识- 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 电压源与电流源-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特性2.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叠加原理与等效电路- 压力分割与电流分割原理- 用Kirchhoff定律分析电路- 用奎维斯定律分析电路3. 模拟电路的信号处理与放大器设计-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与增益稳定性- 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与偏置电路设计4. 模拟电路的滤波器设计与实践- 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滤波器的频率特性与幅频响应- 滤波器的阶数与性能指标- 用集成电路设计滤波器的实践技巧5. 模拟电路的模拟与仿真- 使用SPICE工具进行模拟电路的仿真- 仿真电路的参数设置与结果分析- 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与验证- 仿真电路的优化与改进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授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模拟电路的基本框架。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拟电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其中讲授56学时,实验10学时,其它6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模拟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及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等内容。

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等专业核心课的必备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基础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专业拓展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基本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等基本电路的结构原理以及分析计算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2:深刻理解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等简单应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3:了解模拟电路发展的概况及前景,能用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模拟电路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自学。

该部分可采用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提问,老师解答的方式。

6、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使其关注电子信息学科的最新发展,拓宽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常用基本电路、主要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以及这些概念和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模拟电路原理和实际电路的对接,以及“等效”、“近似”等计算方法的掌握,理解运放、功放、振荡等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等。

《模拟电路》实验部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模拟电路》实验部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模拟电路》实验部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模拟电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以晶体管电子器件为基础,以单元电路、集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导,研究各种不同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参数分析及应用。

通过验证实验、设计综合实验及研究性实验,达到深化理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质,为进一步学习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等课程打下基础。

通过实验,掌握电子线路及电子器件的测试方法;掌握电路的焊接、安装与调试技术;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等。

二、适应对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理教育、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专业的普通高职学生。

三、与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四、教学的重点难点1、实验仪器的使用重点:万用表、示波器的使用。

难点:用万用表测三极管、示波器波形的调试与数据测试2、晶体管输入、输出图形的测试。

重点:学生明确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意义。

难点:描绘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时Vce与Ib的变化时掌握先确定不变的量。

3、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重点:等效电路图的理解。

难点:等效电路电路中β的确定。

对Q点的确定。

4、放大电路的频率特牲重点:掌握高通、低通滤波特性难点:对波形移相的理解5、运算放大电路重点:各种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构成难点:对正负反馈的判定,对滤短、断、滤地的理解。

6、RC 正弦波振荡电路重点:RC 正弦波振荡原理的理解难点:振荡产生的条件,实验中的调试7、集成稳压电源第三部分教学1、课内实验项目:(每个实验2学时)实验1: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实验2: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3: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4:集成RC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5:整流滤波与并联稳压电路实验6:集成稳压电路(选做)实验7:LC正弦波振荡电路(选做)综合设计实验:1、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2、三项交流电路设计3、函数发生器电路设计4、直流电源电路设计5、差分放大电路设计2、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

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重点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

【难点】: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一节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
第二节差分输入级
第三节偏置电路
第四节中间级
第五节输出级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差分输入级;偏置电路;中间级;互补功放输出级。

【重点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电流源电路;复合管。

【掌握】:互补功放电路。

【了解】:有源负载。

【难点】:差分放大电路;微电流源电路;复合管;互补功放电路的图解法分析。

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一节频率响应的概念
第二节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频率响应的概念;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重点掌握】:频率响应的概念: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晶体管混合π型等效电路。

【掌握】:波特图;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β的频率响应。

【了解】: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难点】:晶体管混合π型等效电路;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一节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负反馈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深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反馈的概念与分类;负反馈的基本类型;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深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重点掌握】:反馈的分类与反馈类型的判断;负反馈一般表达式;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深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掌握】:反馈的概念;负反馈的基本类型。

【难点】:反馈类型的判断;反馈的方框图分析;深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七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第一节集成运放的理想模型
第二节运算电路
第三节有源滤波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集成运放的理想模型;运算电路;有源滤波电路。

【重点掌握】:理想运放的性能指标及两个工作区的特点;比例运算电路;求和运算电路;积分与微分运算电路;指数与对数运算电路;有源低通与
高通滤波电路。

【了解】:乘法与除法运算电路,无源滤波电路。

【难点】:理想运放两个工作区的特点;有源滤波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八章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第一节振荡的概念
第二节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三节电压比较器
第四节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0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振荡的概念;正弦波振荡电路;电压比较器;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重点掌握】:正弦波振荡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压比较器。

【掌握】:非正弦波发生电路: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

【难点】: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相位条件的判断;滞回比较器。

第九章直流电源
第一节直流电源概述
第二节整流电路
第三节滤波电路
第四节稳压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0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直流电源概述;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重点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与分析;滤波电路的原理与分析;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原理与分析。

【掌握】:稳压管稳压电路;开关型稳压电路。

【难点】: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原理与分析。

制定人:王林炜
审定人:
批准人:
日期:
声明:此资源由本人收集整理于网络,只用于交流学习,请勿用作它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