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39张)
节令食品
腊八粥
庆祝丰收. 又称“大家饭”, 是纪念民族英雄 岳飞的一种节日 食俗。
年糕
又称“年年糕”,与 “年年高”谐音,寓 意着人们的工作和 生活一年比一年提 高。
风俗习惯
守岁
除夕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 《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 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风俗习惯
“开门爆竹”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新知导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 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 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 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 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 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
娱乐狂欢
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 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风俗习惯
扫尘
辞旧迎新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 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人教部编版_七年级历史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
对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 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02 清明节传统习俗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 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 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 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
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 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 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 筝带走了。
节令食品
腊八粥
庆祝丰收. 又称“大家饭”, 是纪念民族英雄 岳飞的一种节日 食俗。
年糕
又称“年年糕”,与 “年年高”谐音,寓 意着人们的工作和 生活一年比一年提 高。
饺子
又称水饺,是中 国北方民间的主 食和地方小吃, 也是年节食品。
元宵
北方“滚”元宵, 南方“包”汤圆, 这是两种做法和 口感都均为不同 的食品。
风俗习惯
守岁
除夕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
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 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 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02 清明节传统习俗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 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 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 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
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 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 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 筝带走了。
节令食品
腊八粥
庆祝丰收. 又称“大家饭”, 是纪念民族英雄 岳飞的一种节日 食俗。
年糕
又称“年年糕”,与 “年年高”谐音,寓 意着人们的工作和 生活一年比一年提 高。
饺子
又称水饺,是中 国北方民间的主 食和地方小吃, 也是年节食品。
元宵
北方“滚”元宵, 南方“包”汤圆, 这是两种做法和 口感都均为不同 的食品。
风俗习惯
守岁
除夕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
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 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7年级历史部编版 下册课件《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元宵: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端午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到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体,拿出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端午习俗有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等。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新课导入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重阳节
中秋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拜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吃元宵、闹元宵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 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宵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迎厕神、猜灯谜等。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平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 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 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 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端午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到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体,拿出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端午习俗有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等。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新课导入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重阳节
中秋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拜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吃元宵、闹元宵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 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宵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迎厕神、猜灯谜等。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平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 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 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 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课件ppt
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 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
春
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 节
元" "月之元" "时之元"的"
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
院里垒"旺火",寓意旺气通
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
二02 、 清明节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1)扫墓
清明节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 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 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 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 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 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 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 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扫各纷 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 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 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 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 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 人的怀念。
(4)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
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 插 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 柳
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 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 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 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 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 新火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 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 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 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 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 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 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23张PPT)教育课件
人
的
一
生
说
白
了
,
也
就
是
三
万
余
天
,
贫
穷
与
富
贵
,
都
是
一
种
生
活
境
遇
。
懂
得
爱
自
己
的
人
,
对
生
活
从
来
就
没
有
过
高
的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年
似
水
,
转
瞬
间
,
光
阴
就
会
老
去
,
留
在
心
头
的
,
只
是
弥
留
在
时
光
深
处
的
无
边
落
寞
。
轻
拥
沧
桑
,
淡
看
流
年
,
掬
一
捧
岁
月
,
握
一
份
懂
得,Leabharlann 红尘口罗
不
■
电
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 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 天飘香,故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教学课件 (共88张PPT)
起源之一
纪念屈原
相关习俗
起源之二
此说出自东汉 《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 人,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当时 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昼夜沿江号哭。过了 十七天,在五月五日 投江,五日后抱出父 尸。
纪念孝女曹娥
起源之三
春秋时,吴国 忠臣伍子胥含冤而 死之后,化为涛神, 世人哀而祭之,故 有端午节。
“新春、新年,亲情的温暖、欢聚的时光,也有了不同的载体。 与一般观感不同,手机上的“年味”其实并不淡。在2017年淘宝年 货节上,全国有2.8万个村的村民通过农村淘宝置办年货,而农村淘 宝精选的200种土货,吸引了全球365个城市的消费者抢购。数据显 示,年轻人不仅热心于“爆买”,也非常在意“过年”,他们十分 关注传统年俗。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与“春节”相关话题的累计讨 论量达3.9亿,“回家”“过年”“年夜饭”“全家福”仍然是高频 热词。其实,对中国家庭而言,过年堪称周期性的“集体仪式”, 不仅赓续着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更寄托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夙愿。”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 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 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 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 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起源之一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 《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 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 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 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 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 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 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32张PPT)
小年下、小年节 • பைடு நூலகம்,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
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 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想一想:
• 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中国传统 节日的起源与哪些文化相关?
• 八月初一,天医节 • 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 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 八月十五 ,中秋节 • 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农历十月、农历十一月
• 1.九月初九 ,重阳节 •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禹的诞辰
农历三月、农历四月
• 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 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 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 四月初一,祭雹神 •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 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 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 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七月、农历八月
•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 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 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
元节 •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 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 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8、在人生之中的某天,某个时刻,如果还是会想起,那就只不过是一道模糊的风景,是不能追忆的苦痛。向前看,向后看,在那一望无际的忆海之中,又怎么能够有一个参照物,找到
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 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想一想:
• 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中国传统 节日的起源与哪些文化相关?
• 八月初一,天医节 • 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 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 八月十五 ,中秋节 • 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农历十月、农历十一月
• 1.九月初九 ,重阳节 •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禹的诞辰
农历三月、农历四月
• 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 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 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 四月初一,祭雹神 •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 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 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 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七月、农历八月
•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 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 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
元节 •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 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 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8、在人生之中的某天,某个时刻,如果还是会想起,那就只不过是一道模糊的风景,是不能追忆的苦痛。向前看,向后看,在那一望无际的忆海之中,又怎么能够有一个参照物,找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38张PPT)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的发展阶段
• 远古时期:传统节日有了雏形 • 商周时期:不少节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
奠仪式 • 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 • 魏晋南北朝—隋唐:各民族文化沟通交流,内容
不断得到充实。
• 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 活动。
1、春节:正月初一 2、元宵节:正月十五 3、路神生日:正月初五 4、春龙节:二月初二 5、花朝节:二月十五 6、上巳节:三月初三 7、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8、清明节:阳历4月5日,闰年在4月4日 9、佛诞日:四月初八 10、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11、夏至节:夏至当天 12、六月六:六月初六 13、七夕:七月初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中华”、“华夏”、“神州”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五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 境内有56个民族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说文解字》中的“节日”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 。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民谣
• 小孩小孩你别馋 二十五、炸豆腐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六、炖羊肉 腊八粥,喝几天 二十七、杀公鸡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九、蒸馒头 二十四、扫房子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房 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 干净,迎新春。意思是 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 统扫出门,辞旧迎新。
过年好!
春节民间禁忌
• 大年初一风俗禁忌: 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针钱;忌借钱;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 品),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白天不可 午睡;忌倒污水、垃圾、扫地;忌洗衣。此外, 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 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 来劝说制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14张)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 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 影响。
习俗: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 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诗歌:北宋诗人张耒(lěi)的诗《和端午》:“竞渡深 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 jù)能还。国亡身殒(yǔn)今何 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的诗《午 日处州禁竞渡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ōu)江死,舟楫( jí)何节 D.清明节 8、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 纪念爱国诗 人谁的( D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屈原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哪个节日的场面(A )
A.重阳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活动过程:
一、各小组检查预习情况、组长在课堂评价表上打出分数。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 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 汇报)
3、说一说你最了解的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和传说故事? (每个小组汇报展示一个传统节日)
4、传统节日的相关诗句。(采取抢答加分的形式,答对一个 给小组加1分)
A.元宵 B.除夕 C.元旦 D.守岁
4、王刚在过某节时吟诵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猜王刚过的节是( B )
A. 元宵节 B.春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5、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 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B )
我国少数名族传统节日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31张PPT
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
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
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
• 风俗习惯 :穿针乞巧、投
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 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
针验巧、吃巧果、拜织女、 为牛庆生、拜魁星等。
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 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 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门神: 神荼shū,郁垒lǜ;秦叔宝,尉迟敬德。 8·二十九,做黄酒
(2)团年,守岁 1·年夜饭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 各地不同,你家年夜饭吃什么? 鱼,年年有余。 丸子(圆子),团团圆圆。 年糕,年年高升。 饺子,新旧交替。
2·压岁钱 3·守岁 放爆竹。
年关讨债。
(3)新年庆贺与拜年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 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 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 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 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所有的节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 史,经验的纪念,沉思上。
我们把搜集的资料,一起把它们做成了漂亮的展板: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 美丽的传说: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
• 节日的起源:七夕乞巧,
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
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 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
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 22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26张PPT)
三、传统节日的意义 活动十:【讨论】
你觉得中国传统节日里传递了哪些观念?
重视家庭、尊重祖先长辈,尊敬伟人, 爱国主义、祈福消灾、除旧迎新
结束语
传统节日是历史渐变的产物,传统节日是 我们的文化胎记,传统节日关联着我们的民 族情感。 传统节日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并发扬光大, 我们需要节日文化里积淀的民族力量。
一、春节——传承与演变
活动四:你知道哪些春节习俗?
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一种你所知道的春节习俗。 (每人说一种,不重复)
一、春节——传承与演变
活动五:【唱一唱】
春节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五,扫尘土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九,蒸馒头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பைடு நூலகம்四,扫房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八,把面发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观察春联内容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春联的内涵,有没有不变的东西?
二、端午——起源
活动八:【探究端午起源说】
纪念曹娥说
吴越民族图腾说 源于三代夏至说
“恶月恶日 驱避”说
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的这一天 艾草,已挂在门前 佩带香包的孩子,满街奔跑 站在岁月的岸边 大人们将雄黄酒缓缓倒下 剥开粽子 剥开延绵千年的历史 剥开千年的情缘 而我,独想一杆青竹 撑起一江余韵 撑起永恒的纪念 拨开五月的涟漪 溯源而上,屈原 以水鸟的姿势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二、端午——传承
活动九:【探究端午习俗】
二、端午——传承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26张)
讨论: 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
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也不全面否 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符合我们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 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 ,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面对外来节日的文化冲击,我们应 该如何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同学们 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教师解答:“洋节” 与“土节”
讨论:现在流行的“洋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你有什么看法?
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倡导健康的 过节方式。传统文化是“根”,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 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忘中华民族 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万不要 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抢红包
民间传说:
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年食人和牲畜,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到 人类的聚集地来一次,人们把年每来一次称为一年。
守岁: 就是指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 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年夜饭:
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 愉快的时候。大年夜.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 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那达慕大会,“慕”是蒙语的译音, 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 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 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小结: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演变
节日
传承
演变
春节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拜年、 春晚、电话拜年、互联网拜年、微
贴春联、压岁钱等
信(QQ)红包、扫福集福活动等
清明节
清明祭祖、踏青郊游、扫墓 上坟、插柳、植树
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也不全面否 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符合我们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 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 ,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面对外来节日的文化冲击,我们应 该如何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同学们 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教师解答:“洋节” 与“土节”
讨论:现在流行的“洋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你有什么看法?
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倡导健康的 过节方式。传统文化是“根”,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 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忘中华民族 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万不要 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抢红包
民间传说:
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年食人和牲畜,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到 人类的聚集地来一次,人们把年每来一次称为一年。
守岁: 就是指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 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年夜饭:
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 愉快的时候。大年夜.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 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那达慕大会,“慕”是蒙语的译音, 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 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 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小结: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演变
节日
传承
演变
春节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拜年、 春晚、电话拜年、互联网拜年、微
贴春联、压岁钱等
信(QQ)红包、扫福集福活动等
清明节
清明祭祖、踏青郊游、扫墓 上坟、插柳、植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清代《龙舟盛会图》
7、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 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 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 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 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 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甲午元旦
• 孔尚任
•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 眠。
•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 钱。
•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 偏。
•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 年。
5、清明节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6、端午节
1、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又叫 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 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 正朔等30多种名称。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据《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 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上古时期以此年头岁尾举行祭神 祭祖活动。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 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 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 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 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 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 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22课 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43张PPT)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春节的变迁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
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
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 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 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 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
要的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 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
清明习俗
1· 扫墓 2· 祭黄帝 3· 踏青 4· 荡秋千 5· 放风筝 6· 蹴鞠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三、端午节的起源与变迁
端午节的起源与变迁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 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 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 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 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 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 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 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 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 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 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 荷叶包粽子。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 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月饼
重阳节简介
•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 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 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 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 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 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 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 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 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 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 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 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l历史下册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7张PPT)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清明节 )
• 2.小组思考讨论:怎样看待“洋节”与“土节”?
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要认识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洋节既是时尚,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要借鉴学习。
课后作业
• 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找一找 中国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少数 民族传统节日的有哪些习俗,举办一 期“少数传统节日与习俗”手抄报比 赛。
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 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 元宵节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 如元宵节“碰灯”习俗,以往灯笼一般由竹、纸、蜡烛等材料制成,
如今,灯笼演变成铁丝、塑料、电池等制成,“这种变化,失去了 ‘碰灯’带来的乐趣,灯笼虽然存在,但小孩儿也很难对它感兴趣。”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展示——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展示
(三)自主合作探究三:
• 1. 通过以上各组同学的展示,我们大家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传
承与变化,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大家结合下面 表格,探究:
表格一:传统节日用品、食品及活动
表格二: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传统节 日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展示——清明节
• 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 天)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 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 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 的的习俗。
•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 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 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 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 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五色糯米板:人们采 来红兰草、黄饭花、 枫叶、紫蕃藤、用这 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 做成红、黄、黑、紫、 白五色糯饭。吃了这 种饭,人丁兴旺,身 体健壮。
传统节日习俗的不变与变 (传承与演变)
节日
不变(传承)
变(演变)
春节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 重视家族、拜年、贴春
联、压岁钱等
春晚、电话拜年、 互联网拜年、城市 禁炮、QQ红包等
3.通过对“如何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思考,把 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的重要性和正确做法。
4.通过小组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
中国传统节日的含义
节,《说文解字》是竹约。以竹节的节引 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 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 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 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 思念古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
(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能发展旅游经济,促进节日消费,改善人 民生活)
2.现在“洋节”流行,传统节日没落,我们 应该怎样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 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窃以为,仅 仅将传统节日法定化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 的风俗和内涵,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 和重建。
清明 节
端午 节
清明祭祖、踏青郊游、 禁火寒食、扫墓上坟、
插柳、植树
龙舟竞渡、吃粽子、凭 吊屈原
祭奠烈士、 淘宝代扫墓
龙舟文化节、 小长假旅游
从传统节日的习俗中,你觉得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精品【课件】
活动2.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还有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等。
活动3.图片欣赏
活动3.图片欣赏
活动4.赏析: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宋·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 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唐·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 唐· 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 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 唐· 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 唐·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 圆。(中秋节) 唐· 杜甫《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拍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3张PPT)
❖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 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 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 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 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 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 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 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 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 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
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篇民俗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
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
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
赛
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龙
舟
篇民俗
吃粽子
“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 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 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 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 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 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 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 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 传统节日。
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 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 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 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
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篇民俗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
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
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
赛
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龙
舟
篇民俗
吃粽子
“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 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 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 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 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 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 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 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 传统节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34张PPT)
清明习俗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植树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清明粑
清明节的诗句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节
•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传说):
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 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返回
端午节有关诗句
端
午
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秋节来历:
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在古代 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 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 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 伐桂。玉兔捣药。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娶了个美丽 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一天,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 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后羿的弟子蓬蒙在外出狩猎时, 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拿出不死药一口 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但又无可奈何,思念 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 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 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 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春节来源: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 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 气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 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 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 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张PPT
2. 你在过这些节日时品尝到了什么美食?有哪些娱乐活动?
3. 你认为这些传统节日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吗?
4. 你觉得这些传统节日给你带来哪些感悟与思考?
大家评一评 厉害了!我们第三组
请为我们点赞
全班讨论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节日?——我的感悟与思考
传
承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传
。
统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
文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化
。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 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 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 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 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 家建设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 梦而努力学习。
层意味是含蓄的,要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
C. 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我与国家和社会
【解析】
2.情感:羁旅飘泊之苦、思乡念亲之情、独居他乡怀才不遇之孤独愤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
B.
①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2分)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
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 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 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 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你知多少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 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 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 节、扫坟节、鬼节等。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3. 你认为这些传统节日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吗?
4. 你觉得这些传统节日给你带来哪些感悟与思考?
大家评一评 厉害了!我们第三组
请为我们点赞
全班讨论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节日?——我的感悟与思考
传
承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传
。
统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
文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化
。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 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 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 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 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 家建设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 梦而努力学习。
层意味是含蓄的,要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
C. 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我与国家和社会
【解析】
2.情感:羁旅飘泊之苦、思乡念亲之情、独居他乡怀才不遇之孤独愤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
B.
①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2分)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
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 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 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 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你知多少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 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 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 节、扫坟节、鬼节等。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为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 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 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
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
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新授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豆腐,谐音“兜福”, 闽南话豆干谐音“大官”。 二十七,洗疚疾,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二十八,贴花花 二十九,做黄酒
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的渊源。
新授
春节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 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 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
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
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 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 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 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
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
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的由来
春秋时期:晋国,重耳(晋文公),介之推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拯清明复清明。
清明习俗
1· 扫墓 2· 祭黄帝 3· 踏青 4· 荡秋千 5· 放风筝 6· 蹴鞠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清明节变迁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 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代以前,人们主要是以寒食
节为主;唐代时,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
清明和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 定节日的色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
踏青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宋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春节的变迁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
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
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 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 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 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
日”;秦代之后,端午节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魏
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 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隋唐埋藏,端午节从风俗 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端午节竞渡 之风尤为鼎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如贴
天师符;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
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形成了 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祭祀踏青等
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
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 习俗,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合作 探究
传统节日对社会生 活有什么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列诗词中不是描绘元宵节的是 ( C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
月节、艾节、夏节等。 若请你写一篇《端午
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 是 (D ) A.柳条 粽子 春耕 屈原 B.月亮 月饼 团圆 嫦娥 C.菊花 九层糕 敬老 晋文公 D.艾叶 粽子 龙舟 屈原
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
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 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
《岁朝欢庆图》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挂艾草 与菖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
端午节的变迁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 有所侧重;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精品课件
使络本 用只课 供件 免来 费源 交于 流网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活动课:中国传 统节日的起源
导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节日。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是怎么形成和演 变的?又反映出我们民族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 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感
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
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
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 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 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 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努力学习。
练习
1、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
却愈来愈盛行。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
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 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 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 元节、十月初一的寒食节,并称为中国三
3、中国古人在划分二十四节气时充分考虑了季 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以有利于 指导农业生产。能够反映农作物成熟的节气是 (C ) A.雨水、清明 C.小满、芒种 B.惊蛰、谷雨 D.白露、霜降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一、春节 二、端午节 三、清明节 起源、习俗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完整的鱼,
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子),象征团团圆圆。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 (菜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 橘子(吉祥如意),甘蔗 (甜甜蜜蜜,节节高升)。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高) 北方:饺子(更岁交子,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