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合集下载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从设计到试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我想得很多,感触也很多。

随着对教材理解的深入,我对教学的设计也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

从修改的历程中发现,我的教学设计由原先的粗浅变得繁重和细碎。

课堂毕竟只有40分钟,想要面面俱到,想要追求十全十美,最终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匆匆而过,不可能做到深入而又浅出。

想想课堂教学和读书还真有点相似,我确实把书给读厚了,这只是第二境界,还没有达到把书给读薄的第三境界。

要想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第三境界,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重新审视我的这堂课。

一、学会舍得每次试教后都会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要割舍一些不恰当的教学环节真的很难,就有如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孩子一样,而每当有新的想法却又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添加,这也许是我过于追求完美而不懂得变通的人格弱点所至吧。

如:课前欣赏导入环节,自己也很清楚上海世博会的内容与本课联系不大,用之,只能使课堂显得花哨与拖沓,但却不舍得割舍。

现在想想只有舍,才能有得,才有可能出现精彩。

二、坚持自我,扬长避短有些东西别人能运用自如,但是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只能成为一种多余的摆设甚至是拖累,可见模仿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功底上的。

如:叶老师的课堂总是赋有情境,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于是也想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结果不但没有用好,反而分散了我的精力打乱了原有的教学顺序。

顾老师说的好,要扬长避短,展现真实的自我,不要做别人,而要做自己。

三、教学重点落实有偏差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为“自主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而在实际教学中变成了仅为让学生知道“改变薄型材料的形状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形状不同抗弯曲能力不同。

”这一知识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的成为主体,只是被教师牵着鼻子为达成这一目的走教学环节。

听了顾老师的课和徐闻音老师的讲座让我有了新的思考: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学都不仅是教会学生概念型的知识。

我们的探究不是形式,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学生探究过程。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
11月4日执教吴火旺
从设计到教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我都尽力在体现科学学习的生活性和探究性,教学过程过程中有得有失:
较为成功的是
1、科学知识生活化!首先创设“生活中各种形状的钢材”这样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出本节课探究的中心任务——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课题引入到孩子们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显得很自然!在借助“纸”完成探究之后,我再次让孩子们来回顾:为什么钢材要加工成各种形状?首尾呼应,有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活情境。

孩子们在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也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了。

科学从生活中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完成探究,同样不能忘记让科学回到生活中去。

所以最后,借助纸包装箱这一实物及瓦楞纸)板的深入观察,让科学回归了孩子们的生活。

体现了科学知识生活化。

2、科学“探究性”的充分体现。

放手让孩子们自行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但放手让孩子们探究并不是放任自由,必要的引导和讨论必须做的扎实有效,所以我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讨论的展开,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前的深入思考和计划。

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
对实验测试及记录的铺垫还欠充分、扎实。

以至于在实验开始后,还需要老师进行中途的引导。

而理想中这个时候应该是孩子们完全独立活动的时间,并不需要老师进入。

教学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堂”这是我大的追求!。

陈梅娟:六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陈梅娟:六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桐乡市崇德小学班级学号姓名《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横梁立着放(即:侧着放)比平着放好,因为这样能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抗弯曲能力。

3.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并改变其中一层或几层纸的形状。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古代城门大多建成拱形,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

2.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3.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第四课:找拱形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生物体中的拱形有:人的头骨、肋骨和足弓;龟壳;贝壳等。

(其中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第五课:做框架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结构叫做框架结构。

2.三角形框架比长方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3.用加斜杆的方法给长方形框架加固,斜杆能在框架受压时起到“推”或“拉”的作用。

第六课:建高塔1.建造高大的铁塔,不但要结实不变形,还要保持直立。

2.铁塔不易倒的主要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三角形框架、塔基深陷于地下。

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桥的承重要求、材料的特性、材料的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抗弯曲能力》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抗弯曲能力》PPT课件
量确定并制作好你们 所选择的形状,允许有创新的折法。
2、为了各组实验的统一性,架空的距离都控制 在15厘米。
3、摆放垫圈时应小心谨慎,轻拿轻放,以所折 的形状变形导致垫圈翻倒为准。
4、交流时要轻声细语,实验完成后马上整理好 实验器材放在桌子中间,组长到黑板上写出你们组 的实验数据。
科学就在我们的 身边,需要大家多观 察多思考。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们发现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我们就用纸来做这个实验。一张平展 的纸横梁能承重几个这样的垫圈呢?预测 一下.
我们还可以折成哪些形状与这张纸平 展的纸进行比较?
增加了厚度 减少了宽度
把薄形材料弯 折成“V”“L”“U”
“T”或“工” 字 等形状,虽然减 少了材料的宽度, 但却增加了材料 的厚度,增加厚 度是能大大增强 材料的抗弯曲能 力的。
1、仔细观察这种纸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从已经撕开的小角上观察纸板各部分的厚薄、 软硬程度如何?
3、试着对这种纸板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重量 作出自己的解释。

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B、物体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物体抗弯曲能力与物体的形状和厚度都有关系
1、仔细观察这种纸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从已经撕开的小角上观察纸板各部分的厚薄、 软硬程度如何?
3、试着对这种纸板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重量 作出自己的解释。

第一层:
平板的
瓦楞形的 平板的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瓦楞形的 第五层: 平板的
瓦楞纸比一般的纸抗弯曲能力( ) 强 瓦楞纸特点:
B)。
A、增强
B、改变
C、减弱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用同样的材料做电线杆,做成( B )比较好。
A、空心的方形的 B、空心的圆形的 C、实心的圆形的 )。
5、将同一块砖按照下图中三种不同的方式放置,最稳定的是( B A、 B、 C、
6、下列有关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厚度有关
6、要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也可以 √
改换材料。( )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选择:
1、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A、 B、
C
)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强的。 C、
2、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A、 B、
B
)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弱的。
C、
3、研究发现,改变了纸的形状后,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们的发现:
改变材料的 形状 ,可以
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不同的形状 ,抵抗弯曲能力不同
把薄形材料弯 折成 “V”“L”“U”
“T”或“工” 字 增加了厚度 等形状,虽然减 少了材料的宽度, 但却增加了材料 减少了宽度 的厚度,增加厚 度是能大大增强 材料的抗弯曲能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 力的。 是一个好办法!!!

科学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课件(2)

科学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课件(2)

春天到了,呼伦湖畔水草丰美,遍 地是美丽的野花,牧民们赶着牛羊来这 儿放牧……
夏天的湖面上,鱼儿跳跃,鸟儿低 飞,白帆点点,渔民们高兴地撒开了渔 网……
秋天,蔚蓝的湖水和蓝天连成一体, 朵朵白云在水面上悠悠飘荡……
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 冰雪,宁静,美丽,像一个 童话般的世界。
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冰雪,宁静, 美丽,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会降低了一些抗弯曲 能力,但增强了厚度,就大大的增加了材料 的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确实可以大大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 力,而且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是不一样的
瓦楞板
工字钢
角钢
槽钢
圆钢管
口形钢
改变形状来增加抗弯曲能力比增加厚度 进行比较,有什么优点?
可以节约更多的材料。 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
辽阔的大草原
辽阔的大草原
迷人的色彩
辽阔的大草原
迷人的色彩
童话般的世界
辽阔的大草原
迷人的色彩
童话般的世界
白茫茫的冰雪
辽阔的大草原
迷人的色彩
童话般的世界
白茫茫的冰雪
美丽的呼伦湖
辽阔的大草原
迷人的色彩
童话般的世界
白茫茫的冰雪
美丽的呼伦湖
蔚蓝的湖水
辽阔的大草原
迷人的色彩
童话般的世界
白茫茫的冰雪
为什么瓦楞纸会这么坚硬呢?
观察要求
1.弯一弯纸板,感受它的抗弯曲能力有多大。 2.用小刀解剖纸板,看看他内部结构是怎样 的,各部分的厚薄和软硬是怎样的。 3.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思考为什么能使柔软 的纸变坚硬?请试着说出我们的解释。
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思考为 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
把薄纸板变形,实际上减少料的宽度但 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第一课抵抗弯曲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宽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厚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把铅画纸裁成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宽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实验现象:4倍宽的纸梁能承受的垫圈数量最多。

实验结论: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5.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厚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宽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用铅画纸裁出7张同样宽度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用少量固体胶粘贴成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梁;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厚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厚、4倍厚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课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课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课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课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这一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构成。

第一个活动,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用同样的纸折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认识改变材料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

第二个活动,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

在本课的.教学中材料的准备是开展好活动的关键。

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对教学流程进行了处理。

课堂一开始,以一张薄薄的瓦楞纸板作为引入,通过小活动“瓦楞纸板能承受300多个垫圈”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什么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会如此强大。

于是,课堂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对瓦楞纸的观察。

观察完了瓦楞纸,学会发现其内部形状是“w”行,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做出猜测、进行实验。

整堂课下来,最大的优点便是回避了研究“口”字型、“U”字型、“o”字型等形状的抗弯曲能力,降低了学生的实验操作难度。

当然整堂课当中,教师还需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表达、参与的机会。

1/ 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抗弯曲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实验的结果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但是,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形象直观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抗弯曲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概念解释实验结果,理解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引起学生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抗弯曲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数据分析: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讨论不同形状的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变化规律。

4.讲解与解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分析,讲解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概念解释实验现象。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2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2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增强材料抗弯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种方法的道理根源于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

现在来研究材料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了。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用同样的纸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认识改变材料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

更进一步的道理,教科书用资料形式给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理解。

第二,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

瓦楞纸板有三层或五层,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三、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起强度大多了。

研究瓦楞纸板不但可以加强对第一个活动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或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较复杂的形状结构前进。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已经知道,可以通过增加宽度和厚度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可提出“改变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猜想。

经过前期学习,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的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

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的过程。

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2.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难点:解释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评价任务1.通过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认识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能够作出解释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科版】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PPT-公开课

【教科版】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PPT-公开课

1、仔细观察这种纸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从已经撕开的小角上观察纸板各部分的厚 薄、软硬程度、形状如何? 3、试着对这种纸板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重 量作出自己的解释……
1号
2号
观察“瓦楞纸板”记录表
201 年 月 日
班级: 小组编号: 记录员: 成员: 一共有几层? 每层的厚薄、软硬、形状如何? 瓦楞纸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发现? 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什么?
教科版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公开课P 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教科版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公开课P 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教科版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公开课P 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教科版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公开课P 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发现什么新的问题了吗? ……
智慧城堡
加油啊!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同学 们还看到过哪些用改变形状 的方法来增强物体抗弯曲能
力的例子呢?
生活中几种常见材料形状
U



方形
L形
拱形
槽形
教科版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公开课P 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教科版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公开课P 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那我们在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呢?哪些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到我们实验 的准确性?
用长、宽、厚薄都与平展的纸一样的纸来竖 折各种形状;纸梁架空的高度和距离相同;放 硬币的方式和位置一样……
1、实验前,小组成员先商量确定好如何设计实验,并制定 好小组所选择的形状,允许有创新的折法。

厚 度 增 加 宽度变窄

六上人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上人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上人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课:抵抗弯曲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横梁立着放(即:侧着放)比平着放好,因为这样能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抗弯曲能力。

3.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并改变其中一层或几层纸的形状。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古代城门大多建成拱形,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

2.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3.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第四课:找拱形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生物体中的拱形有:人的头骨、肋骨和足弓;龟壳;贝壳等。

(其中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第五课:做框架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结构叫做框架结构。

2.三角形框架比长方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3.用加斜杆的方法给长方形框架加固,斜杆能在框架受压时起到“推”或“拉”的作用。

第六课:建高塔1.建造高大的铁塔,不但要结实不变形,还要保持直立。

2.铁塔不易倒的主要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三角形框架、塔基深陷于地下。

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桥的承重要求、材料的特性、材料的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1、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下一节课学习《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基础,同时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做铺垫。

二、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2)探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3)研讨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加宽度可以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能运用实验结论对横梁平放还是立放做出科学解释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

重点:究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难点:识别和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变量。

4、实验原理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五、实验改进要点教材实验中把科学课本叠放在一起作为桥墩,实际操作中会比较费时,且课本容易移动、变形,导致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因此我们自制了一个桥墩装置:在一块纸板上固定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两木块之间的距离固定为10厘米。

这样就可以控制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六、实验器材自制桥墩;厚度、长度相同,宽度分别是3厘米、6厘米、12厘米的卡纸条;宽度均为3厘米,长度相同的1倍厚,2倍厚、4倍厚卡纸条;同规格垫圈;泡沫板。

7、实验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桥梁和房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白当受到压力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

教学文档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们听得很多,感触也很多,初期给我感觉: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中只要突破各种形状的制作已经测量其抗弯曲能力,根本能完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挑战性的问题比拟少。

实际教学中,我也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发觉圆形的和方形的形状制作非常麻烦、检测其抗弯曲能力也是相当麻烦的,教学中,我们不能比拟各种形状抗弯曲能力的强弱,我们要强调与一字形的相比,纸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是否增强了。

对于圆形和方形为什么简单坍塌,在后续关于力的分解中,我们可以探讨相关的问题。

我在教学中发觉不少班级中对于为什么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会增强的原因能从圆形和方形会坍塌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在此根底上,教师可以将波浪形作为再一次的突破口,援助根底相比照拟薄弱的孩子理解其中的原因,我尝试中效果还可以。

课本中瓦楞纸的提出,我们的问题不要局限于为什么抗弯曲能力增强了?我们要在这个点上挖深挖透,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瓦楞纸有五层〔我打算的就五层〕,两层波浪形,三层一字形,为什么制作的时候五层都制作成波浪形呢?这样的抗弯曲能力不是更强了吗?学生能从瓦楞纸中受到启发,改变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增强,那是要在形状不改变的前提下,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抗弯曲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瓦楞纸用三层一字形的夹住两层波浪形的,其目的就是固定波浪形的形状,使其抗弯曲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因为前期学生已经对于圆形和方形的形状简单改变形状而坍塌有了认识,所以在此根底上学生还是比拟简单理解的。

看似简单的一课,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说明什么?我们要更深层次地去关注我们孩子的前概念和教材编排中的实际简单受忽略的问题。

.。

小学科学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

小学科学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

小学科学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程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了解物体形状和其抗弯曲能力的情况。

形状对于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将以小学科学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为教案,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不同形状对其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定义物体的形状。

2. 学生理解不同形状对物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3. 学生了解并能够使用一些基本的形状词汇,如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4.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形状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内容1.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a.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物体比其他物体更抗弯曲?可能和它们的形状有关吗?b. 解释物体的形状对其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c. 以实例来说明不同形状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比如,平衡在一根点上的直接物体与放在方形和三角形基座上的物体。

2. 探索不同形状物体的抗弯曲能力a. 给予学生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直形木棍、圆形钢筋以及三角形金属片。

b. 要求学生在相同条件下,对每种物体进行折弯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c.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形状物体的抗弯曲能力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3. 归纳总结a.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帮助他们总结出物体形状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b. 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些形状,如三角形,比其他一些形状,如圆形,更能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

c. 让学生归纳出一些支持这个观点的例子,如钢桥的设计和房屋结构。

教学方法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形状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2. 讨论与合作: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并与同伴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3. 思维导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归纳总结:通过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提出问题和场景,引发学生思考不同形状物体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第一课抵抗弯曲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宽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厚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把铅画纸裁成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宽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实验现象:4倍宽的纸梁能承受的垫圈数量最多。

实验结论: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5.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厚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宽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用铅画纸裁出7张同样宽度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用少量固体胶粘贴成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梁;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厚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厚、4倍厚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第1课《抵抗弯曲》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研究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为后面的研究奠定认识的基础。

它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本课还要锻炼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利用对比实验找出变化规律,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了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力。

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变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加宽度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大大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能力目标猜想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能够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记录、分析数据并探究得出结论。

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学生既能够大胆进行猜想又能在探究中细心操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猜想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并探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横梁和柱子的模型。

2、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回形针。

3、学生准备:课本、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纸条)请一位大力士和老师配合做一个实验,拉一拉这张纸条,(用很大的力气才拉断)教师说明纸承受拉伸的性能强。

我再把这张纸放在架空的两本书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答后,教师实验)2.纸条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就弯曲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不弯曲呢?也就是说让它抵抗住弯曲呢?(学生说抵抗弯曲的方法:拉近盒子的距离、加支撑物等。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2.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

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二、瓦楞纸的研究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这种纸叫瓦楞纸)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

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分组感知纸的特性)2.实验一: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1.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3.小黑板出示问题:(1)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2)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3)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四、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用事实证明了,哪些结构和情况下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指明学生加答教师补充完整。

六年级科学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报告
年级六、时间2011.9.28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
实验器材: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猜测: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
实验过程:
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实验的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形状
抗弯曲能力 2 5 10 8 13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而且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
力。

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教材简析】
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种方法的科学道理根源于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方法,学生有了第一课的学习基础,不难理解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了。

教材首先以5幅图呈现了生活中6种不同形状的钢材,并以钢材为什么要做成“U”“T”“工”等形状来引入,旨在让学生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接着进入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探究,用同样的纸张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他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更进一步的道理,教科书用资料形式给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理解。

在研究瓦楞纸板形状结构的环节中,教科书呈现了三层和五层两种瓦楞纸板,学生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三层或五层的瓦楞纸板,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三层或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起强度大多了。

研究瓦楞纸板不但可以加强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或产生疑问,把科学知识带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引导学生的研究和认识向较复杂的形状结构前进。

【学情分析】
通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增加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而且,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既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也没有理性认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T”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并对其抗弯曲能力做出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养成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习惯。

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解释为什么改变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铝材,木架、实验用的A4打印纸若干张、钩码、瓦楞纸板
小组:木架、实验用的A4打印纸若干张、垫片若干、瓦楞纸板、小刀、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A4打印纸,钩码,木架]
1.出示一张A4打印纸,把A4纸平放在两个木架上,并在上面放钩码。

提问:纸张发生了什么现象?(预设:纸张塌下去了……)
提问:还是用这张纸,老师要让它承受住这个钩码的重量而不塌下去,你们觉得可能吗?(预设:不可能)
2.教师演示改变纸张的形状之后(改成“W”形),纸张承受住了钩码的重量,
并未塌下去。

提问: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预设:为什么改变形状,纸张承受住了钩码的重量?)
提问:纸张承受住了钩码的重量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抗弯曲能力增强了)
提问:那是不是可以说,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预设:可以)
3.揭示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板书)
二、探索: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木架、实验用的A4打印纸若干张、垫片若干、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纸张由平放改变成其他的形状,它的抗弯曲能力都有提高吗?(预
设:可以)
2.出示A4打印纸,提问:在这张纸长度不变的基础上,你能折出哪些形状呢?
3.学生折出不同形状的纸,并在活动手册上画出其侧面的形状,同时预测各种形状放垫片的数量。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
4.用垫片测试各种形状的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指导。

提问:什么条件不能改变?(预设:同样的纸、纸张的长度、跨度、垫片的放置位置等)
提问:怎么计算垫圈的个数?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
5.每个小组选择1至2种形状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没有改变形状的A4打印纸、改变形状的A4打印纸、学生活动手册]
1.学生反馈交流:你们组测试的数据是怎样的?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板书)。

2.提问:为什么改变了形状就能增强抗弯曲能力呢?
3.教师出示一张没有改变形状的纸和改变形状的纸相比较,引导学生观察纸的宽度和厚度,并得出: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T”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四、拓展:瓦楞纸板的研究(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瓦楞纸板、小刀]
1.出示瓦楞纸板。

提问:它也是由一层层薄薄的纸粘成的,为什么它有这么坚硬呢?
2.各小组拿出瓦楞纸板,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

出示观察要求:
(1)弯一弯纸板,感觉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有多大。

(2)可借助小刀解剥纸板,看看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的厚薄和软硬是怎样的。

3.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请试着作出自己的解释。

4.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举例,出示各种形状的铝材并以课件介绍生活中的例子)
【板书设计】
6.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宽度减少、厚度增加 V形
——形 U形
抗弯曲能力增加 W形
【作业设计】
1.下面三种形状中的哪种形状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强的()
A. B. C.
2.研究发现,改变了纸的形状后,纸的抗弯曲能力()
A.增强
B.改变
C.减弱
3.物体的抗弯曲能力与物体的()没有关系
A.形状
B.重量
C.厚度
4.铁路上的钢轨做成“工”字型的目的是()
A.节省钢材
B.便于安装
C.增强抗弯曲能力又节省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