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仅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重点
⽓象学与⽓候学考试重点09地信⽓象与⽓候学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象学 P1⼈类在长期的⽣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到理性认识,再在⽣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这就产⽣了专门研究⼤⽓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之于指导⽣产实践为⼈类服务的科学。
2.⽓候系统 P1是⼀个包括⼤⽓圈、⽔圈、陆地表⾯、冰雪圈和⽣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候形成、⽓候分布和⽓候变化的统⼀的物理系统。
3.⽓候系统 P7⽓候系统是⼀个包括⼤⽓圈、⽔圈、陆地表⾯、冰雪圈和⽣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候形成、⽓候分布和⽓候变化的统⼀的物理系统。
4.太阳常数 P25就⽇地平均距离来说,在⼤⽓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 ⾯积内,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I0 表⽰。
5.⼤⽓窗⼝ P32⽓在整个长波段,除8—12µm ⼀段外,其余的透射率近于零,即吸收率为1。
8—12µm 处吸收率最⼩,透明度最⼤。
6.⼤⽓的保温效应 P33⼤⽓辐射指向地⾯的部分称为⼤⽓逆辐射。
⼤⽓逆辐射使地⾯因放射辐射⽽损耗的能量得到⼀定的补偿,由此可看出⼤⽓对地⾯有⼀种保暖作⽤。
7. 地⾯有效辐射 P33地⾯放射的辐射(Eg)与地⾯吸收的⼤⽓逆辐射(δEa)之差。
8.地⾯的辐射差额 P33地⾯由于吸收太阳总辐射和⼤⽓逆辐射⽽获得能量,同时⼜以其本⾝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出辐射⽽失去能量。
某段时间内单位⾯积地表⾯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之差值。
9. ⽓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
对于⼲空⽓和未饱和的湿空⽓来说,则称⼲绝热直减率,以γd表⽰,即γ。
其中表⽰某⼀⽓块。
P3910. 冰晶效应 P63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汽压之间,就会产⽣冰⽔之间的⽔汽转移现象。
⽔滴会因不断蒸发⽽缩⼩,冰晶会因不断凝华⽽增⼤。
气象气候学复习内容+答案(综合各版本)解读
气象气候复习题---一些要点概念和问答内容一、概念1.为什么可以把90公里以下的干洁大气看成为有固定分子量的单一气体成分?90km以上,大气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氮和氧,但平均从80km开始,由于紫外线的照射,氮和氧已有不同程度的离解,在100km以上,氧分子已经全部离解为氧原子,到250km以上,氮也基本上离解为氮原子。
2.大气成分中哪些成分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水汽与气象关系最为密切。
在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内,水汽可以凝结或凝华为水滴或冰晶,成云致雨,落水降雹,成为淡水的主要来源。
水的相变水分循环不仅把大气圈、海洋、陆地和生物圈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得能量转化和变化,以及对地面和大气温度都有重要影响。
3.大气中悬浮颗粒的种类,作用和分布规律?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按形成: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按来源:天然来源、人为来源)分布规律:多集中于大气的低层。
作用:对云雾形成起重要作用。
固体微粒能散射、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也能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
液体微粒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中,聚集在一起,以云雾的形式出现,使能见度变坏,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4.大气中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污染物是哪些?其中哪一种含量最多?它们产生的主要来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氨,固体和液体的气溶胶粒子等。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5.气象要素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主要气象要素有哪些?各主要气象要素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是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气象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气象与气候学复习重点[一、填空15分] [二、解释词语15分] [单项选择16分] [判断题10分] [简答题24分] [论述题20分]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概念不同: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气象过程的综合。
②时间尺度不同。
天气周期短,气候周期长。
③决定因子不同;④稳定性不同。
天气不稳定,气候较稳定;⑤天气系统单一(气旋、反气旋),气候系统庞大(一个能源、五个子系统)。
P1 (2)联系:①气候过程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②气候是天气状况的综合,但不是天气状况的简单平均。
气候不仅包括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2.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P73.大气水热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所组成。
其组成成分主要有:氧;氮;水汽;臭氧;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污染气体和大气气溶胶粒子。
P84.绝对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绝对温度(K),水的冰点为273.15K,水的沸点为373.15K。
绝对零度等于-273.15℃。
T(绝对温度) = t (摄氏温度) + 273.15 华氏度(F) = 9/5 ℃+ 32 或℃= 5/9(F – 32)P155.相对湿度(f):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P166.露点(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P177.能见度: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P188.辐射光谱的能量公式:设一物体的辐射出射度为F,在波长λ至λ+dλ间的辐射能为dF,则Df = Fλdλ或Fλ= dF/dλ其中Fλ是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辐射出射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
⽓象学与⽓候学复习题型:⼀、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四、解答题(每⼩题6分,共30分)五、论述题(共15分)第⼀章绪论⼀、天⽓的概念:是指某⼀地区在某⼀瞬间或某⼀短时间内⼤⽓状态(如⽓温、湿度、压强等)和⼤⽓现象的综合。
⼆、⽓候的概念及其内涵:1、⽓候系统的概念是指太阳辐射、⼤⽓环流、下垫⾯性质和⼈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下,某⼀段时间内⼤量天⽓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的天⽓状况,⽽且包括某些年份偶然发⽣的极端的天⽓状况。
2内涵:A、⽓候的物质基础是⽓候系统,⽽不仅仅是⼤⽓,它和天⽓系统是有区别的。
B、⽓候是⼀个历史概念,它和特定的时间阶段相联系,⽽不存在绝对的⽓候概念。
C、某⼀时段的⽓候状态是指,这⼀时段的⽓候系统各属性的平均系统特征,不像天⽓之某⼀段时间内的⼤⽓中⽓象要素和天⽓现象的综合。
第⼆章⽓候系统和⼤⽓的物理性状1、⼤⽓层各层的特征(1)对流层:A、⽓温随温度的增加⽽降低B、垂直对流运动显著C、⽓象要素⽔平分布不均匀(2)平流层:A、⽓温随⾼度的增加⽽增加B、⽓流⽐较稳定,空⽓的垂直混合作⽤显著减弱(3)中间层:A、⽓温随⾼度的增加⽽迅速下降B、有相当强列的垂直运动,含⽔极少。
(4)热层:A、⽓温随⾼度的增加⽽迅速增⾼B、该处的空⽓处于⾼度电离状态(5)散逸层:A是⼤⽓的最⾼层,⽓温随⾼度的增加很少变化B、⼤⽓粒⼦经常散逸⾄星际空间,是⼤⽓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2、理解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湿、露点(P16)(1)相对湿度:是空⽓中的实际⽔汽压与饱和⽔汽压之间的⽐值F=e/E×100% 它是直接反映空⽓接近饱和状态的程度,当其接近100%时,表明当空⽓接近于饱和。
当⽔汽压不变时,⽓温升⾼,饱和⽔汽压增⼤,相对湿度会减⼩。
(2)绝度湿度:(3)⽐湿:在⼀团湿空⽓中,⽔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总质量的⽐值—⽐湿。
《气象学与气候学》综合复习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综合复习资料《气象学与气候学》综合复习资料气象学与气候学(提纲版)一部分1、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时间内大气中的大气状态(气温、气压、温度)和大气现象(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是瞬时的、多变的、不稳定的。
2、饱和水汽压(E):空气中的水汽压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如果水汽压增大到某一个极限值,空气中水汽就达到饱和,空气达到此限度时为饱和湿空气,饱和湿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叫饱和水汽压,即最大水汽压。
3、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
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称为地面辐射。
4、露: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有水汽的凝结物,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度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5.、地方性风:因地表受热不均和地形动力(局部环境差异)作用产生的地方性气流运动称为局地环流或地方性风。
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7、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8、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9、绝热过程:大气中所进行的各种过程,通常伴有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空气的状态要发生改变。
在气象学上,任一气块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10、气团:气团是指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匀均匀的大块空气。
在同一气团中,各地气象要素的重点分布几乎相同,天气现象也大致一样。
气象学与气候学知识点
气象与气候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1.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2)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现象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②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逆温现象A.对流层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出现逆温现象。
B.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无逆温→逆温生长→逆温层最厚→逆温减弱→逆温消失C.逆温现象,风力小,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污染更加严重。
④雾形成条件:空气中水汽充足;水汽遇冷凝结成水滴;凝结核充足;逆温现象,风力小。
(3)平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②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
③分布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4)高层大气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此层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分布有氧原子,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2.大气的热状况(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反射作用: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白天阴天气温低。
②吸收作用: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和CO2吸收红外线,O3、O吸收紫外线。
③散射作用:散射作用既有选择性有无选择性,可见光中的蓝光、紫光最易被散射,天空呈现为蓝色。
空气质量较差时,可见光都易被散射,天空呈现灰白色。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①一半以上的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②地面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低层大气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大气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夜晚阴天气温高。
④全天晴,日较差大,全天阴,日较差小。
⑤效率低和成本高:比常规能源在利用中效率低、成本高。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7、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8、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9、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0、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1、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1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14、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5、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17、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
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18、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着改变的现象,一般地风向的改变角度达180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气象学:研究大气的构造、特性及其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
2.可变气体成分:含量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大气成分。
3.不变气体成分:含量基本稳定,不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大气成分。
4.气溶胶质粒:悬浮在大气中的、沉降速率很小的固态或液态的微粒。
5.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及对大气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
6.降水量:降水落至地面后(固态降水则需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
7.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
8.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辐射能量。
9.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10.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11.太阳方位角:太阳直射光线与子午线的夹角。
12.大气散射:太阳辐射投射到大气质点上,以质点为中心射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13.地面有效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减去大气向下的大气逆辐射。
14.热容量:单位质量(或体积)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15.导热率:保持单位温度梯度条件下,以分子热传导的方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16.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获得或失去λ焦耳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17.气温年较差:一地最高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18.气温直减率:高度升高或降低100m空气温度的变动值。
19.逆温现象: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0.气温绝热变化:在没有热量交换的条件下,空气块在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而出现温度的降低或升高。
21.大气稳定度: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2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
23.降水距平:某地一段时间内实际降水量与常年平均的差值。
24.低压中心:由封闭等值线构成的,气压从中心向外逐渐增大的区域。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复习资料
1..反气旋: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
北半球反气旋中,低层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则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
2.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
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台风风速达到12 级(即每秒32.7 米或以上)称为飓风或本地近义字,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 度以东)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
3.海陆风: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
4.山谷风: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山谷风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
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5.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6.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城市热岛效应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7..季风: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8.焚风:焚风: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面,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9.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0.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1.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12.饱和水汽压:当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正好相等时,即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时,水和水汽之间就达到两相平衡,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一章1.名词解释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大气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气候学:研究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的多年综合。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等等。
2、简答题(1)大气结构及各层特点?1.对流层①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
平均0.65℃/100米由于对流层主要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2.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5km)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自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明显上升,到平流层顶可达-3℃左右,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的特征,主要是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强烈吸收。
②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水汽、尘埃含量很少3.中间层(平流层顶到85km)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顶界温度可降至-83℃-113℃,几乎成为大气层中的最低温。
其原因是这里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吸收的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更上层的大气吸收了。
因此,这里的气温随高度是递减的。
②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4.暖层(中间层顶到800km)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据探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这是因为所有波长<0.175μm的紫外线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②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5.散逸层(外层)(800km高度以上的大气层)整个大气层的最外一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没有明显的边界。
这一层的气温也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团:一定围,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7、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8、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9、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围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0、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1、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1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14、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5、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围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17、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 的物理现象。
如果能风度在1-10KM围,则称为轻雾。
18、季风:大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一般地风向的改变角度达180度。
19、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仅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教学要点及试题:绪论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气象(meteor):●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气候: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
●天气与气候简析。
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 a.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
●例如:三亚市某日的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20°C ,午后有雷阵雨●● b.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某市年平均气温为25°C,昆明四季如春,这些都属于气候现象。
●●气候学研究任务:●气候系统及其组成:●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大气的圈层组成及各圈层特点●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湿(q)●混合比(γ)●露点(T d)当●风(wind)●云:●降水变率●空气状态方程:●虚温:T v,●思考题: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求该时段的e、d、a、q、γ值。
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e、E、f、t 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重要说明:复习应该扎实全面进行,此复习题只作为复习的重要线索和提示,并非考试的范围。
一、名词解释1.天气:某地短时间气象要素和大气现象的综合表现。
2.风压定律:风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相反。
3.小气候:在一个大范围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地区地形、植被、土壤性质、建筑群等以及人或生物活动的特殊性而形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如农田、城市、住宅区的气候。
4.对流层:大气垂直分层的最下层,平均厚度13-14 千米左右。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5.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的水平分量。
是一个向量,其方向与等压面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于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
6.地转风:自由大气中运动的空气,当 G、A 这两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地转风。
7.气团:在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相对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
8.气候分类:在对全球气候形成因素综合分析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对全球气候进行类型划分,使全球复杂的气候简单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分类的结果是把全球气候划为若干气候带和气候型,目的是便于气候研究和气候应用。
9.热成风原理:热成风与等温线平行,在北半球背热成风方向而立,高温在右,低温在左。
南半球相反。
10.高地气候:高原山地的气候,由于随着高度的变化水热组合发生相应变化,形成具有明显垂直带性的气候,叫高地气候。
11.气象学:研究大气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12.露点(温度):是当时条件下,使空气达到饱和时应有的界限温度。
13.寒潮:强冷空气活动所产生的大范围的剧烈大风、降温、霜冻和降雪等灾害性天气。
14.天气:某地短时间气象要素和大气现象的综合表现。
15.风压定律:风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相反。
16.小气候:在一个大范围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地区地形、植被、土壤性质、建筑群等以及人或生物活动的特殊性而形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单题).docx
心空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单题)目录气象学名词解释及简单题汇总 (1)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 (8)气象学与气候学(提纲版) (25)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31)气象学名词解释及简单题汇总名词解释1.气温直减率: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约0.65°C,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P13)2.行星边界层:在对流层内,顶部为l~2km高度的摩擦层也叫行星边界层。
(P14)3.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P21)4.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暖作用或温室效应。
(P46)5.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或温室效应。
(P46)6.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P46)7.干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干绝热直减率。
(P59)8.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P66)9.冰晶效应: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P82)10.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P113)11.暖性高压:高压中心为暖区,四周为冷区,等压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
(P114)12.地转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P120)13.梯度风: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P121)14.气团: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相似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气象学:研究大气的构造、特性及其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
2.可变气体成分:含量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大气成分。
3.不变气体成分:含量基本稳定,不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大气成分。
4.气溶胶质粒:悬浮在大气中的、沉降速率很小的固态或液态的微粒。
5.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及对大气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
6.降水量:降水落至地面后(固态降水则需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
7.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
8.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辐射能量。
9.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10.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11.太阳方位角:太阳直射光线与子午线的夹角。
12.大气散射:太阳辐射投射到大气质点上,以质点为中心射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13.地面有效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减去大气向下的大气逆辐射。
14.热容量:单位质量(或体积)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15.导热率:保持单位温度梯度条件下,以分子热传导的方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16.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获得或失去λ焦耳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17.气温年较差:一地最高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18.气温直减率:高度升高或降低100m空气温度的变动值。
19.逆温现象: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0.气温绝热变化:在没有热量交换的条件下,空气块在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而出现温度的降低或升高。
21.大气稳定度: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2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
23.降水距平:某地一段时间内实际降水量与常年平均的差值。
24.低压中心:由封闭等值线构成的,气压从中心向外逐渐增大的区域。
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及试题剖析教学文案
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及试题剖析《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试要点及试题*教学要点及试题:绪论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一.选择题:1.()是气象学的研究范围a.风b.雨c.冷却d.台风e.雪f.龙卷g.蒸发2.()是天气学的研究范围a.霜b.台风c.凝结d.龙卷e.温度3.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关系是()a.气候学包含气象学b.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基础c.气象学和气候学是独立的二、填空题: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用()表示。
2.天气学是研究()不同的区域内所发生的()的()及()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3.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4.气候学是研究地球上的()、()、()规律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5.气候是指在()、()、()和()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的综合。
6.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基础,天气学是气候学的()基础,气候学是()和()的综合。
三.问答题: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2.本学科在实际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3.根据以前学过的专业课和日常生活讲述一、二个有关气象或气候应用的小例子。
第一章大气概述1.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 1 - 1 大气的组成要求: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3.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一.填空题:1.大气中物质的存在有三种形态,即()、()、()2.地面—90km的范围中大气的组成是()、()、()。
3.大气是()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此外还有含量不定的()、()微粒。
4.干空气是指不包含()、()、()的大气。
其含量占整个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占干空气的()%;次要成分是(、、、、),占干空气的()%。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复习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教学要点及试题:绪论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气象(meteor): 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雾、霜、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统称。
●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大气)●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气候(climatology):指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天气学:天气学是研究一定地理条件下,不同区域内所产生的天气系统、天气过程的成因演变规律,并在天气预报上应用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天气)●天气与气候简析: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概念不同)2.气候是长期天气状况的综合,但不是天气状况的简单平均。
3.变化周期不同,气候变化慢,周期长;天气变化快,周期长。
4.●气候学: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气候)●气象学、天气学、气象学的关系:气象学是基础,天气学是纽带,气候学是综合。
●气候学研究任务:1.掌握方法、记叙现象,说明特征;2.探讨规律,弄清分布,进行区划3.应用规律,采取措施,防御灾害;4.为有关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气候系统及其组成:指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气溶胶:空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总称。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间、空间尺度)2.气象学发展历程:气象仪器、无线电报、无线电探空仪、遥感探测、自动气象站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1.大气组成:干洁空气(N2、O2、CO2、O3)、水分、悬浮杂质2.大气的垂直结构(温度、成分、电荷、大气垂直运动)a.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④主要大气现象发生在此层分层:贴地层、摩擦层、对流中层、对流上层、对流层顶b.平流层:①25km(臭氧层)以下,气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
(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②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
③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比较平稳,适宜飞机航行。
c.中间层: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强烈的垂直运动。
d.热层:气温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电离现象e.散逸层3.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a.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的比值;b.露点:空气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高,露点高;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比气温低第三章辐射系统1.辐射通量及辐射通量密度定义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2.辐射规律(选择)a.基尔荷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强同一物体,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同一温度下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b.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物体温度越高,放射能力越强c.维恩位移定律: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着物体温度不断增高,最大辐射波长向短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教学要点及试题:绪论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气象(meteor):●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气候: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
●天气与气候简析。
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 a.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
●例如:三亚市某日的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20°C ,午后有雷阵雨●● b.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某市年平均气温为25°C,昆明四季如春,这些都属于气候现象。
●●气候学研究任务:●气候系统及其组成:●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大气的圈层组成及各圈层特点●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湿(q)●混合比(γ)●露点(T d)当●风(wind)●云:●降水变率●空气状态方程:●虚温:T v,●思考题: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求该时段的e、d、a、q、γ值。
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e、E、f、t 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
3.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
4.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臭氧层遭到破坏?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境有何影响?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10.一块湿空气,P=1000hpa,e=23.4hpa,t=20°,求该湿空气密度.一、填空题: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用()表示。
2.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4.气候学是研究地球上的()、()、()规律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5.气候是指在()、()、()和()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的综合。
6.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基础,天气学是气候学的()基础,气候学是()和()的综合。
二.问答题: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第一章大气概述重点:1.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 1 - 1 大气的组成要求: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3.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一.填空题:1.大气中物质的存在有三种形态,即()、()、()2.干空气是指不包含()、()、()的大气。
其含量占整个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占干空气的()%;次要成分是(、、、、),占干空气的()%。
3.CO2在大气中的含量比为()%,主要集中于()km以下,具有()分布特点。
参与植物的()作用,能吸收()和()的长波辐射。
4.O3的作用是(),使大气增暖,另一个作用就是()。
5.大气中的水汽量随高度而(),随纬度而()。
6.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具有()变化的气体,可以吸收来自于地表的()辐射,可以放出()辐射。
7.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主要集中于()。
并具有()分布特点,其作用是()和()。
二.简答题:1.二氧化碳的来源及作用2.臭氧在高空中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作用3.水汽在大气中的作用三.作图题:臭氧在大气中的分布曲线# 1 - 2 大气的垂直结构要求:1.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2.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一.填空题:1.气象学规定在大气中有()出现的最大高度,称为(),其高度为()km。
密度法规定的大气上界高度为()km。
2.在垂直方向上根据大气()、()、()和()将大气分为()个层次。
3.对流层的上界因纬度而不同,低纬(),高纬();又因季节而不同,夏季(),冬季()。
在本层中集中了()大气,()水汽。
4.对流层中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100m。
5.在对流层中按()和()分为三层。
最下层称为(),范围是()km。
二.问答题:1.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2.在对流层中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有何特点?为什么?3.在对流层中空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4.为什么低纬对流层顶高度高,而高纬对流层顶高度低?三.作图题:画出大气垂直结构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 1 - 3大气的基本物理特性要求:1.熟练掌握各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2.掌握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3.能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一.填充题:1.标准大气压是指在()的海平面上,温度为()℃时,所测到的水银柱的为高度为()的大气压强。
2.气温表示大气()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有()、()和()3.摄氏温标与华氏温标换算的表达式是()4.绝对湿度的单位是()和()5.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和同温度下的()的百分比,表达式是()6.在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中,其中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有(),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程度的物理量有()7.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8.干空气状态方程的表达式是()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重点:1.太阳辐射及太阳常数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如何判别大气稳定度难点:1.大气稳定度能量的判别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辐射:●基尔荷夫(Kirchhoff)定律及其内涵:●斯蒂芬—波尔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及其意义●维恩(Wein)位移定律及其意义:●黑体:●太阳辐射常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方式及其作用规律●直接辐射及其影响因素●太阳总辐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总辐射随维纬度的分布一般规律是:●大气窗口,●阳伞效应:●地面有效辐射:●潜热交换:●绝热增温:●绝热冷却:●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绝热直减率(γd )-●湿绝热直减率(γm)及其影响因素:●干、湿绝热线的比较:●位温:●假相当位温:●层结曲线:●大气静力稳定度:1)●判定大气稳定度的基本方法:●PPT中的概念及思考题辐射强度、辐射通量、太阳常数、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位温、假相当位温、大气静力稳定度、逆温层。
1.试分析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平原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别。
2.辐射的实质是什么?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分别以哪种方式影响大气层中的热能分布?3.大气逆辐射对自然界的贡献有哪些?4.为什么总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气温却呈相反变化?5.地表上高、中、低纬度气温的日、年变化哪儿大,哪儿小?为什么?6.试述干、湿绝热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方式。
7.简述1月、7月全球海平面气温变化特点。
8.简述气温垂直分布的不同方式及各自特点。
9.太阳辐射光谱分几区?各自有何特征?10.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是如何被削弱的.11.对流层顶温度极地和赤道上空哪个高?为什麽?12.为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光呈红色?2 - 1 太阳辐射要求:1.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2.掌握太阳辐射的波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及影响因素一.填空题:1.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以上,都在不停地以()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
2.物体的Α、 、P之间关系是(),分别代表物体的(、、)能力。
3.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所对应的波长是(),属于()光,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是(),其次是(),再其次是()。
4.任一地点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大气上界的太阳常数是()。
5.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有三种被削弱的方式(、、)6.大气层中主要的吸收物质是(、、、、),且具有()吸收特性,仅占太阳辐射的()%。
7.天空出现白色是因为()多。
二.问答题:1.太阳高度角与直接辐射有何关系?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特点是什么?3.分子散射和粗粒子散射有何异同点?4.为什么天空有时是白色的,而有时则是青蓝色的?三.作图:1.太阳高度角大小与受热面积大小的关系图2.太阳高度角与大气层厚度的关系图# 2 -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要求:1.熟练掌握地面有效辐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大气逆辐射的概念2.掌握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窗、温室效应、辐射差额等概念一.填空题:1.地表面辐射能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2.地面有效辐射击的公式是(),影响因素有(、、、)。
3.地面辐射差额的公式是(),白天为()值,气温(),夜晚为()值,气温()。
纬度愈低,Rg >0的时间愈()。
4.“大气窗”对地表起到()作用。
5.烟幕预防霜冻的原理是()。
6.高低纬间有水平气流的运动,是由于()引起的。
二.问答题:1.有云的夜晚为什么比晴朗的夜晚暖?2.大气窗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2 - 3 大气的增温与冷却要求:1.熟练掌握干空气绝热直减率、湿空气绝热直减率及应用范围,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大气的不稳定能量2.掌握大气的非绝热变化的几个方面一.填空题:1.辐射发生于()间、()间,是()最重要的热量交换方式。
2.对流是()重要途径。
3.潜热交换主要是在()中起作用。
4.干空气任一高度处的温度表达式是(),其中温度递减率是()。
5.大气稳定度是指()使()具有()或返回原来位置的()或()。
6.当大气层结使气团加速运动时,称(),反之则()。
7.当γ<0时称(),γ=0称(),这样的大气层结是()。
二.问答题:1.为什么r m<r d?2.干空气的大气稳定度的判据是什么?3.什么是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能量,如何判断?三.作图:1.湿空气绝热上升过程示意图2.潜在不稳定能量示意图四.计算题:1.山高3000m,迎风坡山脚温度为2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15℃,r m=0.5℃/100m求:①凝结高度?Z-Z0=123( t0-t d)②高山顶的温度?③背风山脚的温度?# 2 - 4 气温的变化要求:1.熟练掌握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辐射逆温、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掌握影响气温日、年较差变化的因素,年变化的原因,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的形成一.填空题:1.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