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分析资料报告-模电课设

合集下载

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实验报告

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实验报告

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软件探究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表现,掌握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放大器类型,通过在放大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加入反馈电阻,实现电压的负反馈。

负反馈能够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如减小非线性失真、提高稳定性等。

三、实验步骤1. 搭建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电路:使用仿真软件,根据实验原理图搭建电路。

电路包括放大器、反馈电阻等元件。

2. 设定电路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定放大器、反馈电阻等元件的参数值。

3. 运行仿真:启动仿真软件,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记录相关数据。

4. 分析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 优化电路:根据分析结果,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优化放大器的性能。

6. 总结实验:整理实验数据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在仿真过程中,记录不同反馈电阻下的输出电压、输入电阻等数据。

2.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例如,随着反馈电阻的增大,输出电压的幅度减小,但输入电阻增大,说明负反馈能够减小放大器的增益,提高输入电阻。

3. 性能优化: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电路参数,优化放大器的性能。

例如,减小反馈电阻可以减小输出电压的失真度。

五、结论总结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探究了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负反馈能够减小放大器的增益,提高输入电阻,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我们成功地优化了放大器的性能。

本次实验对于深入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优化放大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串联电压负反馈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串联电压负反馈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了解反馈放大器的分类和判别方法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作用3.进一步熟悉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实验仪器:1. 直流稳压电源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数字示波器4. 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板实验原理:1.反馈放大电路的概念与分类:将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的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烦馈网络)引回到放大器输入电路中,并与输入信号一起参与控制的电路称为反馈放大电路。

(如下图1-10)从反馈的极性划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削弱了净输入信号,降低了放大电路的增益,但负反馈的引入改善了放大器的性能。

比如负反馈提高了放大器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减小了非线性失真,抑制了内部的噪声和干扰,展宽通频带。

正反馈增强了净输入信号,在信号产生电路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按照反馈网络对输出信号的采样划分,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按照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在输入回路中的连接方式,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本实验使用并联电压放大电路。

2. 负反馈网络的性能参数和对开环电路的影响如上图1-10,设X 为输入信号,表示电压或电流,i X 表示输入信号,f X 表示反馈信号,则净输入信号X ∑ =i X -f X 。

开环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开环增益为): 00X A X ∑= 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为 0fX F X = 所以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即闭环增益为:0of i X A X ==001A FA + 可见,加入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减小了01FA +倍。

令反馈深度D=01FA +,把FA 称为环路增益。

当01FA +>>1时,称为深度反馈。

得到:0111f A FA F=≈+,可见在深度反馈中,放大系数取决于反馈网络决定的反馈系数,几乎与开环放大电路无关。

而反馈网络通常由性能稳定的无源原件R ,C 组成,所以负反馈放大器较开环放大器较为稳定。

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器日期2014.10.29 姓名专业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一、实验目的1、熟悉、掌握Multisim软件的使用2、掌握负反馈接入前后对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3、了解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的频率特性和fL、fH值,以及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

二、实验原理电路图图4-1 带有电压中联负反馈的两级组容耦合放大器电路图图4-2 基本放大器三极管两级放大器及负反馈电路原理: 1、T1发射极电流的分配关系当输入电压为Vi 时,考虑交流通路,T1发射极电位为Vi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s f e i i i =+(式1)。

e i 非常小,可认为sf i i ≈(式2)。

而2、负反馈电阻f R 的作用f R 起到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输出电压是e i 以T1、T2原来的增益放大之后的大小。

当Vo 增大时,f i 增大,e i 减小,进而Vo 减小;当Vo 减小时,f i 减小,e i 增大,进而Vo 增大。

f R 起到负反馈的作用。

3、电路的增益将式3、式4带入式2,可得到电路增益的近似值)(式)(式43i si s fio f R vi R v v =-=SfS V R R R A +≈三、实验过程三极管两级放大器及负反馈电路的仿真结果1、静态工作点仿真数据截图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1)增益的仿真结果信号源Us截图:输入信号Ui截图:输出波形U L(有负载),U O(空载,即R L断开)截图(2)测量通频带波特仪显示结果截图:3、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1)增益的仿真结果信号源Us截图:输入信号Ui截图:输出波形U L(有负载),U O(空载,即R L断开)截图(2)测量通频带波特仪显示结果截图:四、实验结果1、静态工作点表4-1U B(V) U E(V) U C(V) I C(mA) 第一级 4.50 3.86 3.97 1.82第二级 3.76 3.34 4.56 2.472、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U S(V)U i(V)U L(V)U o(V)A V R i(KΩ) R o(KΩ) 基本放大0.2 0.01 0.6 2.30 22.5 0.01 0.27器0.018 0.50 0.67 37.5 0.06 0.49负反馈放大器0.2。

负反馈放大电路(模电课程设计)

负反馈放大电路(模电课程设计)

负反馈放大电路课程设计1 设计任务内容与要求 1.1设计内容内容:负反馈放大电路。

1.2设计要求1、工作频率:f=30H Z ~30K H Z 。

2、信号源:U i =10mV (有效值),内阻R S =50Ω。

3、输出要求:U O ≥1V (有效值),输出电阻小 于10Ω,输出电流I O ≤1mA (有效值)。

4、输入要求:输入电阻大于20K 。

5、工作稳定性:当电路元件改变时,若%10=∆AuAu,则%1<∆AufAuf。

2 原理设计与框图负反馈放大电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因就在于它能大大地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利用负反馈技术,用集成运放可构成各种运算电路,根据外接反馈元件的不同,可构成比例、加法、减法、微分、积分等运算电路。

负反馈电路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对几种负反馈放大电路进行一下比较。

3.方案比较 3.1 方案一运用集成运放为主所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它的优点在于制作时简单、便捷、原理图简单、其运作模式思路清晰而且可以较好的抑制温漂(这点非常特殊)。

而缺点在于若出现故障不便于检测和维修、且成本较高,不太容易实现。

3.2 方案二用两个三极管、电容、电阻等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此方案优点就是运用元件较少,采用的负反馈形式、电路原理思路清晰,且有比较高的可操作性。

缺点就是对交流负反馈作用不太明显,在工作时候, 电路的稳定性, 输入输出电阻的阻值不太容易达到设计的要求。

3.3方案三如(附录)图1,应用三个三极管所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信号i u 由输入端经电容1C 耦合输入三极管基极,经三极管1VT 放大;由集电极输出与二级放大电路2VT 直接耦合相连,放大后由电容2C 与三级放大电路耦合相连,最后由三级放大电路的发射极输出;反馈信号受输出电压的影响以电压方式作用于输入端,形成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

4.各项选择4.1反馈网络的选择采用什么反馈方式,主要负载的要求及信号源内阻的情况来考虑。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课程设计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words (2)一、引言 (3)1.1研究本课题的重要性 (3)1.2集成电路产业简介 (3)1.3 PSPICE软件的介绍 (3)二、放大电路介绍 (6)三、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10)3.1电路设计框图 (10)3.2 电路版图 (10)3.3局部电路分析 (11)3.4直流分析 (12)3.4.1直流工作点分析 (12)3.4.2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3)3.5瞬态分析 (14)3.6交流分析 (15)3.6.1输入电阻 (16)3.6.2输出电阻 (16)3.6.3放大电路的频响特性及其增益 (17)四、心得体会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摘要:主要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进行了设计与仿真,主要利用其放大功能。

该放大器主要分为4个部分: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以及负反馈回路。

其主要核心思想是利用电压负反馈减小增益改变对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同时获得较好的放大效果。

通过PSPICE 软件对其进行直流分析、瞬态分析、交流分析等等。

关键词:晶体管;放大器;电路设计;PSPICEAbstract: the main voltage series negative feedback amplifying circuit design and simulation, mainly use the zoom feature. That amplifier comprises 4 major components: input level, intermediate output, level and negative feedback circuit. Whose main core idea is using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reduces the gain change effects on circuit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both better Zoom effect. By PSPICE software on its DC analysis, AC analysis, transient analysis, and so on.Keywords:transistors; amplifier circuit design; PSPICE1 / 28一、引言1.1研究本课题的重要性随着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计算的快速发展、电路设计规模的扩大、电路复杂程度的加深,传统的电路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路设计的要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2、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3、掌握负反馈对电路的影响二、实验要求1、设计一阻容耦合两级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幅度1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100。

2、给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并分别测试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改变输入信号幅度,观察负反馈对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图反馈接入前反馈接入后四、实验过程1、反馈接入前(1)放大倍数:88.699125.44707.079vmVAVμ==(2)输入电阻:707.07943.07316.416iuVR knA==Ω(3)输出电阻:1.5162.120.715onVR kpA==Ω(4)频率特性:68.5815269.7954LHf Hzf kHz==(5)最大不失真输入信号幅度为峰值8mA1.0320.92956100%9.9%1.032E -=⨯=<1放大倍数的测量<2输入电阻的测量<3输出电阻的测量<4频率特性的观察与测量<5临界失真2、反馈接入后(1)放大倍数:2.0712.93707.079vmVAVμ==(2)输入电阻:707.07853.213.299iuVR knA==Ω(3)输出电阻:707.0823.2830.367o VR k Aμμ==Ω(4)频率特性:2.920922.1222L H f Hz f MHz==(5)最大不失真输入信号幅度为峰值693mA2.019 1.832100%9.26%2.019E -=⨯=<1放大倍数的测量<2输入电阻的测量<3输出电阻的测量<4频率特性的观察与测量<5临界失真五、数据分析 参数测量值理论值误差 放大倍数125.44(//////)(//)13422135.3((1))()112R R R r R R c b b be c L Av r R r be e be βββ•==++•7.29%输入电阻/k Ω43.073200(1)12643.27i E mVR k I β=++=Ω0.455%输出电阻/k Ω 1. 2.12 2 2.2o c R R k ==Ω3.6%参数 测量值理论值误差 放大倍2.93123e f e R R Av R +==2.3%负反馈接入后前(1)放大倍数: 2.071 2.93707.079v mVA Vμ==(2)输入电阻:707.07853.213.299i uVR k nA==Ω(3)输出电阻:707.0823.2830.367o VR k Aμμ==Ω(4)频率特性:2.920922.1222L H f Hz f MHz==此次测量数据的误差相对较大,当然一些误差还包括了测量方法本身的不完善导致的误差,但总体来看,误差均在可接受的范围。

基于Multisim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分析

基于Multisim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分析

基于Multisim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分析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广泛应用,它对电路的性能指标有较大的影响。

根据反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压串联型、电压并联型、电流串联型和电流并联型四种。

理论分析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较为抽象,采用Multisim电路设计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可直观地得出结果。

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会导致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提高,非线性失真减少,通频带展宽,输入电阻增加,输出电阻减少。

下面借助于Multisim 电路设计仿真软件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实验来验证这些影响。

1.编辑实验电路编辑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如图1,R11、C3与R5组成负反馈网络。

电路中元件较多,电阻可采用虚拟电阻,便于改变其参数。

R12、R13分别设置为45%和30%。

图1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2.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在电路的输入、输出端接入交流电子电压表如图示2。

按计算机键盘A键改变开关J1选择有无引入负反馈,观察两个电压表的读数。

图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和稳定性以及非线性失真J1断开,无负反馈:Ui=3.150mv;Uo=1.335v;Kv=Uo/Ui=424。

J1闭合,有负反馈:Ui=3.299mv;Uo=0.103v;Kv=Uo/Ui=31。

可见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了。

3.对输出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如图2按A键改变开关J1选择有无引入负反馈,按B改变开关J2选择有无接入RL,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

J1断开,无负反馈:J2断开时,Uo=1.725v;J2闭合时,Uo=1.335v。

相差0.390v。

J1闭合,有负反馈:J2断开时,Uo=0.106v;J2闭合时,Uo=0.103v。

相差0.003 v。

可见引入电压负反馈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提高了。

4.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在图2的输出端接入示波器XSC1可定性观察非线性失真的大小,接入失真度仪XDA1可定量分析失真系数。

如图2按A键改变开关J1选择有无引入负反馈,观察输出波形。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朱光耀学生学号: 2225系别班级: 13电气2报告性质: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实验实验项目:负反馈放大器实验地点:实验楼206 实验日期: 11月23号成绩评定:教师签名: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器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1、图4-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 f 把输出电压u o 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 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 F1上形成反馈电压u f 。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VV V Vf F A 1A A +=其中 A V =U O /U i —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2) 反馈系数F1f F1V R R R F +=3) 输入电阻R if =(1+A V F V )R iR i — 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4) 输出电阻VVO OOf F A 1R R +=R O — 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A VO — 基本放大器R L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1)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u O =0,此时 R f 相当于并联在R F1上。

2)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 1 管的射极)开路,此时(R f +R F1)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篇一: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但同时也会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

负反馈的几种状态: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指标的影响。

1.下图为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器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r把输出电压uo引回到输入端,家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r=Av/1+AvFv,Av为开环放大倍数。

负反馈放大器图1为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器(2)反馈系数Fv=RF1/Rf+RF1(3)输入电阻R1f=(1+AvFv)RfRf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4)输出电阻Rof=Ro/(1+AvoFv)Ro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Avo为基本放大器Rl=∞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2.本实验还需测量放大器的动态参数,即去掉图1的反馈作用,得到基本放大器电路如下图2图2基本放大器三.实验设备与器件模拟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交流伏安表,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条件:ucc=12V,ui=0V用直流电压表测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

表3—12.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实验将图2改接,即把Rf断开后风别并在RF1和RL上。

(1)测量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输出电阻Ri和Ro。

条件;f=1Kh,us=5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s,ui,uL计入3—2表表3—2(2)保持us不变,,断开负载电阻RL,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o计入3—2表1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1)实验电路改接成基本放大器形式,在输入端加入f=1Kh的正弦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波形开始出现失真,记下此时的波形和输出电压的幅度。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分析-模电课设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分析-模电课设

成绩评定表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1课程设计的作用 (1)2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2)2.1设计任务 (2)2.2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2)3 电路模型的建立 (5)4 理论分析及计算 (6)5 仿真结果分析 (7)5.1无极间反馈 (7)5.2加入极间反馈 (11)6 设计总结和体会 (15)7 参考文献 (16)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1课程设计的目的学习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掌握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

通过对它的学习,对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学会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相关运算,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仿真实现。

根据实例电路图和已经给定的原件参数,使用Multisim软件模拟出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课后练习题,并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显示波形图,计算数据等操作,记录结果和数据;与此同时,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切实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1.1课程设计的作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又动手,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开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设计师某门课程的总结性教学环节,会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训练,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

在真个教计划中,它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设计和实验成功的电路可以直接在产品中使用。

2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2.1设计任务⑴设计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使其能够实现一定的放大电路的功能,电路由自己独自设计完成,在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调试电路,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即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并在实验后总结出心得体会。

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
时间4月25日
实验目的:
1)学会仿真软件的使用;
2)学会利用仿真软件来分析、了解电路和工作原理;
3)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实验器材:
装有Multisim仿真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原理:
1)实际放大电路由多组组成,构成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级
联而成时,会互相影响。

故需要逐级调整,使其发挥放大功能。

2)根据理论分析,求出闭环放大倍数:Af=1/F=U0/Uf=1+(R3/R2),
与实验进行比较。

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进入Multisim仿真,按照如下图所示的原理图连接
好电路并检查
2)理论分析,计算出闭环放大倍数:Af=1/F=U0/Uf=1+(R3/R2)=2;
3)电路仿真,观察波形图如图下所示,分析波形图与理论分析进行
比较:
实验结论(结果):
深度分反馈时,仿真动态范围闭环放大倍数比本为原来的额两倍,与理论分析的相符。

所以,负反馈放大电路虽降低了放大倍数,但是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1.掌握两种耦合方式的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2.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3.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三.实际放大电路由多级组成, 构成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级联而成时, 会互相产生影响。

故需要逐级调整, 使其发挥发挥放大功能。

四.实验步骤1.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无反馈)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图(1)测输入电阻及放大倍数由图可得输入电流Ii=107.323nA输入电压Ui=1mA输出电压Uo=107.306mV.则由输入电阻Ri=Ui/Ii=9.318kOhm.放大倍数Au=Uo/Ui=107.306(2)测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测试电路由图可得输出电流Io=330.635nA.则输出电阻Ro=Uo/Io=3.024kOhm.(3)频率响应幅频响应与相频响应由左图可知当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的0.707倍对应的频率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

由下表可知, 中频对应的放大倍数是601.1943则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对应的放大倍数应为425.044左右。

故下限频率为f L=50.6330kHZ上限频率为f H=489.3901kHZ则频带宽度为438.7517kHZ(4)非线性失真当输入为10mA时开始出现明显失真, 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2.有串联电压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有串联电压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图(1)测输入电阻及放大倍数由图可得输入电流Ii=91.581nA.输入电压Ui=1mA.输出电压Uo=61.125mV. 则由输入电阻Ri=Ui/Ii=10.919kOhm.放大倍数Au=Uo/Ui=61.125(2)测输出电阻由图可得输出电流Io=1.636uA.则输出电阻Ro=Uo/Io=611.247Ohm(3)频率响应幅频相应与相频相应由图可知当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的0.707倍对应的频率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原理:1.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电压取样,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三者在比较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反馈。

上图中对交变信号而言,反馈网络Rf与负载是并联连接的且与负载Rl也是并联连接的。

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Is、与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Rf三者在比较端是并联连接,所以上图是一个电压并联负反馈的电路。

它有一下两个特点:①输出电压趋向于维持恒定。

②因为Ii=If+Id,所以要求Rs越大,反馈信号越明显。

2并联负反馈对输入和输出电阻的影响①由于是并联,闭环输入Rif电阻小于开环输入电阻Ri。

②Ri=Vi/Iid, Rif=Vi/Ii. Ii=Iid+If=(1+AF)Iid,Rif=Vi/(1+AF)Iid=Ri/1+ArFg.所以引入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减小了。

③同理分析:闭环输出电阻是开环输入电阻的1/(1+AF)倍,即Rof=Ro/(1+AroFg).2实验过程以上是对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些分析,下面两图是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2级放大电路图。

由上图可看出仿真的输出波形没有失真,输出电压2.28v,对输入电压10mv来说,放大了228倍。

3结果分析有输出和输入的峰峰值分别为1.42v。

6.16mv可知,放大了212倍。

由于在再放大过程中要使波形不失真,我们要的考虑到静态工作点对失的影响,但静态工作点选择过低,即Ibq和Vbeq过小,使BJT会在交流信号Vbe副半周的进入截止区,使波形失真。

当选择地静态工作点过高,则会使BJT会在交流信号副半周进入饱和区。

以上两种失真分别叫做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

但但输入信号的幅度过大,即使Q点的大小合理,也会产生失真。

这种失真叫做非线性失真。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我们要考虑到BJT的静态工作点的选择。

7、实验七: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7、实验七: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湖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实验题目: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2.掌握放大电路开环与闭环特性的测试方法【实验器材】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一台双踪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台连线若干其中,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用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元器件模组以及“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模板。

【实验原理】1.参考电路如图1-1所示。

负反馈有四种类型: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本实验电路由两级共射放大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构成负反馈放大器。

其中反馈电阻RF=10KΩ。

2.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1)引入负反馈降低了电压放大系数式中,是反馈系数,,是放大器不引入级间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即,但要考虑反馈网络阻抗的影响),其值可由图1-2所示的交流等效电路求出。

设,则有式中:第一级交流负载电阻第二级交流负载电阻从式中可知,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比没有负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降低了()倍,并且愈大,放大倍数降低愈多。

图1-2(2)负反馈可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该式表明: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比开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减少了(1 AF )倍,即闭环增益的稳定性提高了(1 AF )倍。

(3)负反馈可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时的上、下截止频率分别为:可见,引入负反馈后,向高端扩展了倍,从而加宽了通频带。

(4)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

不同的反馈形式,对阻抗的影响不一样。

一般而言,串联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入阻抗,并联负反馈可以减小输入阻抗;电压负反馈将减小输出阻抗,电流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出阻抗。

图1-1电路引入的是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整个放大器电路而言,输入阻抗增加了,输出阻抗降低了。

它们的增加和降低程度与反馈深度(1 AF )有关,在反馈环内满足(5)负反馈能减小反馈环内的非线性失真综上所述,在放大器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不仅可以提高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还可以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提高输入电阻和降低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

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Multisim10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仿真设计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年级: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制2016年11月目录1绪论 ....................................................................................................................... - 1 -2课程设计的目的 ................................................................................................... - 1 -3 设计内容及要求 .................................................................................................. - 1 -4 设计原理框图 ...................................................................................................... - 2 -4.1 框图及基本公式及其分析.................................................................. - 2 -4.2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适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性能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1课程设计的作用 (1)
2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2)
2.1设计任务 (2)
2.2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2)
3 电路模型的建立 (4)
4 理论分析及计算 (6)
5 仿真结果分析 (7)
5.1无极间反馈 (7)
5.2加入极间反馈 (10)
6 设计总结和体会 (14)
7 参考文献 (14)
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习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掌握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

通过对它的学习,对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学会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相关运算,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仿真实现。

根据实例电路图和已经给定的原件参数,使用Multisim软件模拟出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课后练习题,并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显示波形图,计算数据等操作,记录结果和数据;与此同时,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切实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1.1课程设计的作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又动手,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开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设计师某门课程的总结性教学环节,会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训练,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

在真个教计划中,它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设计和实验成功的电路可以直接在产品中使用。

2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2.1设计任务
⑴设计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使其能够实现一定的放大电路的功能,电路由自己独自设计完成,在实验过自己动手调试电路,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即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并在实验后总结出心得体会。

⑵正确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实际要求在放大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

⑶正确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2.2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一)Multisim软件开启图(图2.1)
图2.1 Multisim软件开启图
图2.2 工作界面图
(二)Multisim软件有一个强大的元件库和拥有各种虚拟仪器,犹如一个大型的虚拟实验室。

它采用交互式的界面,比较直观,操作方便,具有丰富的元器件库和品种繁多的虚拟仪器,既可以进行电路设计也可以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各种功能模拟仿真实验,Multisim软件因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在模拟电路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图2.2)在此次单管公射放大电路设计中,用到了数字电压表,数字电流表和四踪示波器等虚拟仪器,还用到了各种元件。

(三)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

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

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设计和实验成功的电路可以直接在产品中使用。

(四) Multisim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并以开放的形式管理元器件,使得用户能够自己添加所需要的元器件。

(图2.3)
图2.3 Multisim的元器件图
3 电路模型的建立
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很多方面改善放大电路的工作性能。

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改善波形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使用放大电路都带有负反馈。

1、电压串联负反馈实际电路图(3.1)如下
图3.1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2、实验步骤:
(1)将开关断开,电路中暂时不加入级间反馈。

3.利用Multisim的直流工作点分析功能,测量无级间反馈时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
作点;
2.加入正弦输入电压,利用虚拟示波器可观察到第一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反
相,而第二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同相。

两个放大级的输出波形均无明显的非线性失真。

利用所测数据算出两级放大电压总的放大倍数。

3.由所测数据算出无极间反馈时的输入电阻
4.将负载开路,由所测数据算出放大电路无极间反馈时的输出电阻。

(2)将图中开关闭合,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1.加上正弦输入电压,由虚拟示波器看到,同样的输入电压之下,输出电压的幅度明显下降,但波形更好。

由所测数据算出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电压的放大倍数。

2.由所测数据算出,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得值。

3.将负载开路,由所测数据算出,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输出电阻的值。

4 理论分析及计算1、当开关断开无级间反馈时:
(1)静态工作点如下:
(2)动态分析:
2、开关闭合,引入负反馈:
⑴电压放大倍数
⑵输入输出电阻
5 仿真结果分析
5.1无极间反馈
(一)将开关断开,电路中暂时不加入级间反馈。

①利用Multisim的直流工作点分析功能,测量无级间反馈时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结果如图(3.2)。

图3.2 静态工作点分析
,
②加入正弦输入电压,利用虚拟示波器可观察到第一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反相,而第二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同相。

两个放大级的输出波形均无明显的非线性失
真。

(如图3.3)当U
i =4.999mV时(图3.4),利用虚拟表可测得U
o
=643.997mV(图3.5)
可见,无级间反馈时,两级放大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图3.3 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波形图
图3.4 输入电压i U图3.5 输出电压o
U图3.6 输入电流i I
③由虚拟表2,5,2测得,当U i =5.45mV 时,I i =3.433μA,则放大电路无级间反馈时的输入电阻
587.1==
i
i
i I U R ④将负电阻RL 开路(图3.7),测得U o ′=1.402V(图3.8),这放大电路无级间反馈
时的输出电阻为: Ω=k R o 002.2
图3.7 负载电阻R 开路
图3.8 o
U
5.2加入极间反馈
图3.9 (引入负反馈)
图3.10 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图
①加上正弦输入电压,由虚拟示波器看到,同样的输入电压之下,输出电压的幅度明显下降,但波形更好。

(图 3.10)由虚拟表测得,当
5
U o0.067
=,(图3.12)这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电压U i45
mV
.5
=(图3.11)时,mV
放大倍数为
说明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减小了。

②由虚拟表测得,当时mV U i 45.5=,A I i μ286.3=(图3.13),则:
Ω==
k I U R i
i
if 659.1 可见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提高了。

但与无级间反馈时的Ri 相比,提高很少,这是由于电路图中总的输入电阻为:1211////b b f i if R R R R '=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只是提高了反馈环路的输入电阻R if ′,而R b11和R b12不在反馈环路,不受影响,因此总的输入电阻R if 提高不多.
图 3.11 输入电压Ui
图3.12 输出电压Uo 图3.13 输入电流Ii
(图3.14)测得U o′
③将负载电阻R L开路
=51.793mV(图3.15),则
图3.14 L R开路
图3.15 输出电压o U
可见,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输出电阻降低了。

6 设计总结和体会
在进行仿真后,对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且书上总结出的规律和公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

为符合书上的要求,需要对一些元器件进行调试,比如,我把两个三极管的级间电容改到书上所要求的数值,否则会影响到测试的结果,在对其进行频率响应测试无上限频率,因此电路的调试时非常重要的。

并且在进行设计后,达到了设计任务的要求和目的。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Multisim软件,使我对此软件有了透彻的了解,能够熟练的操作和使用此软件进行仿真,画电路图等功能。

并且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

7 参考文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素行主编:高等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