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室常用试剂腐蚀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报告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报告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报告引言金属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导致金属表面发生损坏的现象。

腐蚀不仅直接影响金属的外观和性能,还可能引发设备的故障,给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为了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我们需要研究金属腐蚀的机理,并探索有效的防护措施。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金属的腐蚀机理,同时测试几种常用的金属防护方式的效果,为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准备实验所需的金属样品,包括铁、铝、铜等常见金属材料。

2.使用砂纸将金属样品的表面进行打磨,以确保表面光洁。

3.将金属样品分别放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盐酸的试剂中,观察金属的腐蚀现象。

4.每隔一段时间,取出金属样品,用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变化,记录下时间和观察结果。

5.使用涂层、电化学保护和合金化三种方法进行金属防护,记录每种方法的实施步骤并观察其效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部分:金属腐蚀观察经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铁•1小时后,铁表面出现了明显的氧化现象,呈现红锈的颜色。

•2小时后,铁表面的腐蚀速度加快,红锈扩散范围明显增大。

•4小时后,铁表面的腐蚀更加严重,红锈覆盖了大部分金属表面。

铝•在盐酸溶液中,铝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

•经过1小时的观察,铝表面的气泡逐渐减少,但仍有气泡产生。

•经过2小时的观察,铝表面的气泡完全消失,金属表面变得光滑。

铜•铜在盐酸中的腐蚀速度较慢,经过4小时的观察,铜表面仅有少量的氧化现象。

•铜的腐蚀速度与盐酸浓度相关,浓度越高,腐蚀速度越快。

第二部分:金属防护方案测试涂层1.清洁金属表面,确保无杂质。

2.使用喷涂或刷涂等方式将防腐涂层均匀地涂抹在金属表面。

3.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涂层能够有效阻隔外界环境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电化学保护1.在金属样品上加入电解质溶液,并连接一个外部电源。

2.电流经过金属样品时,形成一个保护性的氧化物膜,防止氧气和水分进一步腐蚀金属。

3.经过实验证明,电化学保护能够显著减缓金属的腐蚀速度。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实验报告课题名称:环境友好化学院(系):制药与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班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1432班学生姓名:陈强学号:46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实验药品:NaOH、酚酞、蒸馏水、Hcl实验目的:1)练习滴定操作定的初步掌握滴定的使用方法及准确终点方法。

2)练习酸式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浓度的比较。

3)熟悉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颜色变化,初始掌握酸试剂的选择方法。

实验步骤:1、检查旋塞转动是否灵活,与滴定管是否密合,如不合要求下旋塞用滤纸擦干净旋塞槽,涂上少量凡士林。

2、查漏:关闭塞用水充满至0刻度,把滴定管直立夹在滴定管架上,静置2分钟,是否有水滴渗出,刻度线是否下降,重复一次。

3、洗涤: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先用少量滴定液洗涤三次(10、5、5)除去残留在壁管和下端管尖的水,以防装入滴定液被水稀释。

4排气泡:滴定液装入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若尖端有气泡,转动活塞,使溶液的急流逸去气泡,再调整溶液的液面至0刻度处,既可进行滴定。

5、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活塞柄向右,左手从中间向右伸出,拇指在管前,食指及中指在管后,三指平行地轻轻拿住活塞柄,无名指及小指向手心弯曲,食指及中指由下向上顶住活塞柄一端,拇指在上面配合动作,在转动时,中指及食指轻向左扣住。

6、滴定前“初读”零点,滴定时不应太快,每秒3-4滴为宜。

滴定至终点后,“终读”也至少读两次。

实验现象:在装有酸的锥形瓶中加入酚酞(两滴),再逐步滴入碱溶液(NaOH)锥形瓶溶液逐步变为粉红色。

实验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实验目的:方法相同,只是测试相反(酸式滴定管的使用)。

实验药品:NaOH、甲基橙、蒸馏水、Hcl1、捡漏:将乳胶管连同细嘴玻璃管连接滴定管下端到收缩部分、装水至0刻度以上,夹在滴定管架左侧,擦去外壁的水,靠去下端液滴,观察是否有水流下残悬在管口,如发现漏水,则需要换乳胶管和玻璃珠,在乳胶管两端分别装上尖嘴管、滴定管,左手小指无名指夹住尖嘴管上端,玻璃珠放在大拇指食指所在位置。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1在实验设备管理中心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领导下,为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实训室在开学之处就对实训室的安全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安全责任制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为使实训室的安全卫生工作落到实处,实训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卫生安全制度,相关工作由学院分管院长负责,实训室主任和相关实验人员具体实施,采取学院主要领导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层层落实实训室安全责任制,以保障实训室的安全运行。

二、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预防新学期开始之后,学院安全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对实训室进行了彻底的检查,检查安全隐患,有问题立即解决。

(一)消防安全方面安排实训室主任认真检查实训室电源开关,灯具以及电线是否裸露,消除火灾隐患,对现有的四台干粉灭火器进行检查,出现故障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新。

(二)水电设施安全方面在学院的领导下相关人员对照图纸熟悉学校的水、电、网路管理及阀门的走向布局,巡查实训室内水、电设施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正常、安全使用及运转,严格地遵守操作规程,并对影响教学和有关安全隐患的项目进行处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实训室安全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个别情况下实训室在使用后卫生打扫不够及时;第二,实训室天花板上出现墙皮脱落现象。

主要整改措施:第一,加强对试验人员的督导,在实训室使用后及时打扫卫生;第二,联系后勤部门相关人员,及时对天花板墙皮进行处理,以杜绝安全隐患。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2实验目的:知道成功在什么的作用下会生成美好的物质实验器材:成功溶液、懒惰溶液、半途而废溶液、奋斗溶液、牺牲溶液各一瓶,试管若干支,滴管实验过程:取四支装有成功溶液的试管,分别标有A、B、C、D第一步:取A试管,用滴管吸取懒惰溶液,滴入A试管,振荡,发现A试管内液体变得浑浊,生成了墨绿色的粘稠状沉淀。

第二步:取B试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废溶液,滴入B试管,振荡,观察到B试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时还有臭味生成。

2023年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

2023年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

2023年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1实验室化学药品品种很多,化学药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

为此,本周校领导对化学药品的管理进行了一次自查。

对以后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情况汇报如下:自查情况:1、化学药品专柜专放,摆放整齐,对不同性质,相互会发生反应的物品分柜隔离存放。

2、化学药品容器有标签。

3、实验室保持阴凉、通风、干燥,配备防盗、防火设备。

4、管理人员有详细账册、领用审批单、领用记录册、化学药品的购买、领用及出入室进行详细记载。

5、化学药品由史巧玲管理,校长杨登云和教导主任安小玲进行监督。

6、化学药品使用有登记。

整改情况:一、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踏实,严于职守,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化学药品的管理知识。

二、加强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三、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

四、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五、实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六、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和吃食物。

七、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八、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并确保关好。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2通过个别实验认识一类物质或一类反应,领悟处理同类问题的方法。

书写实验报告时,应根据自自己的实验情况,将对实验数据、现象的分析、归纳与回答思考题结合起来。

对某个实验的小结往往也是对某个思考题的问答,这样做,比孤立回答思考题收益大。

实验报告的格式,应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自行设计出最佳格式。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的通知》(科教信厅函〔〕38号)精神,我院严格按照通知的具体要求,对全院实验室进行了安全专项检查,特别对涉及到病原微生物、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品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重点检查。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实验报告篇1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主要的副反应:反应装置示意图:(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实验步骤现象记录1、加料: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

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装配好蒸馏装置。

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

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

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

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

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

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

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

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

收集37-40℃的馏分。

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

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试剂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物质,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以下是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试剂及其性质总结。

1. 硫酸(H2SO4):性质:硫酸呈无色、无臭的油状液体,具有强酸性。

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热量。

浓硫酸对有机物具有脱水、温和氧化和酸催化裂解作用。

但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常用实验:(1)浓硫酸脱水实验:浓硫酸能脱去物质中的水分,常用于脱水试验。

(2)硫酸氧化实验:浓硫酸可以作为强氧化剂,对某些有机物具有氧化作用。

(3)与金属反应实验:浓硫酸与大部分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2. 盐酸(HCl):性质:盐酸是一种清澈的无色液体,具有强酸性。

它能与碳酸钙等一些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气体。

盐酸也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需注意防护。

常用实验:(1)酸碱中和实验:盐酸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酸放气实验:盐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 硝酸(HNO3):性质:硝酸呈无色、无臭的液体,具有强酸性。

它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某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常用实验:(1)金属与酸反应实验:浓硝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气体。

(2)硝酸氧化实验:浓硝酸可以作为强氧化剂,对某些有机物具有氧化作用。

4. 氢氧化钠(NaOH):性质:氢氧化钠呈固体或溶液的形式存在,具有强碱性。

它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操作时需注意安全。

常用实验:(1)酸碱中和实验:氢氧化钠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氢氧化钠与金属反应实验:氢氧化钠能够与某些金属反应,产生相应的盐和氢气。

5. 碳酸氢钠(NaHCO3):性质:碳酸氢钠呈白色固体,能溶于水。

它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氢钠是一种温和的碱,操作时相对较安全。

常用实验:(1)酸放气实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高考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有很多种,每种试剂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用途。

下面是对一些常用试剂的性质进行总结。

1. 硫酸(H2SO4):性质:无色无臭油状液体,能与许多物质剧烈反应,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用途:用于制备酸性溶液、促进化学反应、冶金和有机合成等。

2. 盐酸(HCl):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酸性。

用途:用于制备酸性溶液、促进化学反应、制备盐类等。

3. 氢氧化钠(NaOH):性质:无色固体,有吸湿性,能与酸反应,具有强碱性。

用途:用于制备碱性溶液、调节酸碱度和中和反应。

4. 氨水(NH3·H2O):性质:气味刺激性,有挥发性,能与酸反应,是一种弱碱性溶液。

用途:作为试剂用于分离和定性分析,也用于金属清洗和肥料生产。

5. 硝酸(HNO3):性质: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

用途:用于制备酸性溶液、促进化学反应、制备盐类等。

6. 氢氧化钾(KOH):性质:无色固体,有吸湿性,具有碱性。

用途:用于制备碱性溶液、调节酸碱度和中和反应。

7. 硫酸铜(CuSO4):性质:蓝色结晶体,可溶于水,具有毒性。

用途:用于制备铜盐溶液、做金属离子试剂和催化剂等。

8. 硝酸铵(NH4NO3):性质:无色结晶体,可溶于水,具有易溶性和吸湿性。

用途:用于制备氮肥、制火药、作为氧化剂等。

9. 碘酒(含碘酸盐):性质:红褐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抗菌性。

用途:用于消毒和外用药物,也用于检验抗菌试验。

10. 环己烷(C6H12):性质:无色液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挥发性。

用途:可用作溶剂、萃取剂和浸提剂,也用于制备有机物。

11. 过氧化氢(H2O2):性质:无色液体,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用途:用于漂白、杀菌、氧化反应等。

12. 硝酸钠(NaNO3):性质:无色结晶体,可溶于水,具有易溶性。

用途:用于制备硝酸铵、制备氮肥、工业和实验室中化学反应等。

油品腐蚀测定实验报告

油品腐蚀测定实验报告

油品腐蚀测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油品的腐蚀性进行测定,评估其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程度,为油品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2. 实验原理腐蚀是指金属在与其周围介质接触时,由于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化学变化。

油品作为一种常见的润滑材料和润滑介质,在与金属发生接触时,也会产生腐蚀现象。

本实验采用重量损失法来评估油品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

具体步骤如下:1. 清洗金属试样,使其表面干净、无杂质。

2. 将未知油品样品与金属试样接触一段时间。

3. 取出金属试样,用乾燥纸巾将其表面上的油品擦净。

4. 用精密天平称量金属试样的质量。

5. 将金属试样放入烘箱中加热干燥,直至试样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6. 计算金属试样的质量损失,作为油品对金属的腐蚀程度的评估指标。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金属试样(不同种类和规格)- 未知油品样品- 乾燥纸巾- 精密天平- 烘箱4. 实验步骤1. 将金属试样放入洗涤剂中浸泡10分钟,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2. 用无水酒精擦拭金属试样表面,保证其干净无杂质。

3. 将试管中的未知油品样品倒入培养皿中。

4. 将金属试样放入培养皿中,与油品样品接触3小时。

5. 取出金属试样,用乾燥纸巾将其表面上的油品擦净。

6. 用精密天平称量金属试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7. 将金属试样放入烘箱中加热干燥,直至试样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再次称量并记录质量。

8. 计算金属试样的质量损失,作为油品对金属的腐蚀程度的评估指标。

5.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油品样品A、B和C,分别与金属试样接触3小时后进行测量和比较。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油品样品金属试样质量损失(g)A 0.02B 0.05C 0.08通过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油品样品C对金属试样的腐蚀程度最大,而油品样品A 的腐蚀性最小。

这说明油品样品C可能含有一些腐蚀性物质,而油品样品A中这些物质的含量较低。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给出油品样品的腐蚀性评估,提供选择和使用油品的参考依据。

酸性溶液中金属腐蚀的观察实验

酸性溶液中金属腐蚀的观察实验

酸性溶液中金属腐蚀的观察实验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常常会与酸性溶液和金属接触。

然而,酸性溶液对金属的腐蚀现象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观察酸性溶液中金属腐蚀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这个实验以及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材料和设备:1. 试管:用于容纳酸性溶液和金属。

2. 酸性溶液:如盐酸、硫酸等常见酸性溶液。

3. 金属:根据个人选择,可使用锌、铁、铜等金属。

4. 砂纸或钢丝刷:用于处理金属表面。

5. 镊子:用于放置金属样品。

实验步骤:1. 准备金属样品:使用砂纸或钢丝刷清理金属表面,确保其表面光滑。

2. 准备酸性溶液:选择一种酸性溶液,并倒入试管中。

试管的容量应足够固定金属样品。

3. 放置金属样品:使用镊子将金属样品小心地放入试管中的酸性溶液中。

4. 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包括气泡的产生、液体颜色的变化等。

5. 记录结果:观察一段时间后,记录金属的腐蚀情况,如腐蚀的速率、腐蚀产物等。

观察结果:在酸性溶液中,不同金属的腐蚀情况是不同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金属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观察结果:1. 锌:当锌与酸性溶液接触时,会出现剧烈的气泡生成。

溶液的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由透明变为浅蓝色。

金属表面逐渐变为灰色,形成溶解物。

2. 铁:铁在酸性溶液中也会产生气泡,但相对较少。

溶液的颜色可能转变为浑浊的黄色。

铁表面会出现腐蚀物,呈褐色或橙色。

3. 铜:与酸性溶液接触时,铜并不容易腐蚀,不会引起明显的气泡生成。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铜表面不会出现明显的腐蚀现象。

结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酸性溶液会加速金属的腐蚀过程。

不同的金属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不同,其中锌的腐蚀速率最快。

2. 溶液的颜色变化是腐蚀过程的一个指标,腐蚀产物的颜色可能会影响溶液的颜色。

3. 金属的腐蚀过程会产生气体,通过观察气泡的生成情况可以初步判断金属是否在腐蚀。

通过这个简单的观察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酸性溶液中金属的腐蚀过程。

泥浆腐蚀测试实验报告

泥浆腐蚀测试实验报告

泥浆腐蚀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泥浆腐蚀测试,评估不同条件下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并分析材料的腐蚀失效机制。

实验器材和试剂:1. 金属试样:包括不同类型和厚度的金属片。

2. 泥浆溶液:选择不同浓度的泥浆作为腐蚀介质。

3. 腐蚀槽:用于放置泥浆溶液和金属试样的容器。

4. 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腐蚀槽中的温度。

5. 电位计:用于监测金属试样的电位变化。

6. 电解质溶液:用于校准电位计。

实验步骤:1. 准备金属试样: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和厚度的金属片作为试样,确保其表面光滑和清洁,避免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准备泥浆溶液:按照预定的浓度配制泥浆溶液,并搅拌均匀,确保溶液中颗粒分散均匀。

3. 将金属试样放置在腐蚀槽中,确保试样与溶液充分接触。

4. 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将腐蚀槽中的溶液温度维持在预定的条件下,以模拟实际应用环境的温度。

5. 使用电位计测量金属试样的初始电位,并记录下来。

6. 将电位计的探针插入腐蚀槽中,并开始记录试样的电位变化情况。

7. 根据实验需求,设定特定的腐蚀时间,记录下试样的电位变化数据。

8. 当腐蚀时间结束后,取出金属试样,清洗并观察表面形貌。

9. 对腐蚀试样进行显微镜观察、电化学测试、化学分析等方式的分析,分析腐蚀失效机制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腐蚀电位与时间的曲线图,并生成腐蚀速率曲线。

通过分析试样的表面形貌以及其他分析手段,得出材料的腐蚀失效机制,并进行讨论。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评估不同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耐腐蚀性能,为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腐蚀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注:实验报告中没有标题,请根据需要在适当的位置插入标题。

材料化学实习报告

材料化学实习报告

材料化学实习报告1. 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了解和掌握材料化学方面的实验技术和实验原理,培养对材料性质和材料性能的理论和实验的综合理解能力。

2. 实验装置与原料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主要装置有:试管、显微镜、热解炉、离心机、称量仪等。

实验所需原料有:硫酸、氯化铵、氯化钠、硫酸铜等。

3. 实验内容3.1 耐酸碱性实验首先进行耐酸碱性实验,实验目的是测试不同材料在酸碱环境下的稳定性。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五个试管,分别加入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氨水和蒸馏水。

2.将待测样品分别加入五个试管中。

3.观察样品在不同酸碱溶液中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A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溶解现象,导致样品A失去了稳定性;样品B在酸碱溶液中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样品B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2 热解实验接下来进行热解实验,实验目的是通过高温热解,实现材料结构的变化与转化。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测样品放入预热恒温烘箱中。

2.设置适当的热解温度和时间。

3.取出样品,进行形貌观察和性质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热解后,样品A的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其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而样品B在高温条件下变化较小。

3.3 晶体结构分析在本次实习中,我们还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通过衍射图样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实验结果显示,样品A的X射线衍射图样中存在明显的峰值,表明样品A有较好的晶体结构。

而样品B的衍射图样中峰值较弱,晶体结构较差。

4.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材料的耐酸碱性能对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材料。

2.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热解性能不同,对其应用范围产生了影响。

3.材料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性能和应用情况,晶体结构的分析对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1.张三, 材料化学实验技术, 化学出版社, 2010.2.李四, 材料化学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8.。

(完整word版)金属腐蚀实验

(完整word版)金属腐蚀实验

《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指导书作者:朱有兰陈海燕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二00七年三月印刷目录实验一腐蚀实验样品的准备……………………………………3~10 实验二、金属制品腐蚀率的测定……………………………………11~18 实验三、Q235钢材的中性盐雾试验………………………………19~25 实验四、金属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位……………………………26~30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腐蚀实验样品的准备实验项目性质:普通实验所属课程名称: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常规腐蚀实验样品的一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本实验主要根据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腐蚀与防护的试验中对于所涉及到各种仪器和设备相配套的实验样品的要求、方法、制作过程应该有所了解和掌握;对各种材料的性质和对于腐蚀与防护实验中的实验样品的正确取样、合理制作技巧及要领应该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训练动手的能力。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1、各种工具:钢锯、虎钳台、小型转床、车床、焊枪、磨床、砂纸、等各种工具一批。

2、各种材料:厚度为2~5的各种规格成分的铁、普通碳钢、Q235钢材、不锈钢、铜、黄铜、锌、铝、等金属材料的板材;φ10~30各种规格成分的铁、普通碳钢、不锈钢、铜、黄铜、锌、铝、等金属材料棒材;φ10~50各种规格成分的铁、普通碳钢、不锈钢、铜、黄铜、锌、铝等金属材料管材等一批。

还氧树脂、塑料、石墨、尼龙线、玻璃线、玻璃勾、木材等各种材料。

3、化学试剂: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氯化锡、氧化铬、若丁、聚四氟乙烯、松香、石蜡、水中胶、沥青、清漆等各类试剂。

4、各类仪器: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及电流表、电压表、毛刷、橡皮、滤纸等仪器和其它。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腐蚀试件的准备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取决于试验的目的、材料的性质、试验的时间和试验的装置。

为了消除边界效应的影响,试件表面积对其重量之比要大些,边缘的面积对总面积之比要小些。

化学盐酸溶解实验报告

化学盐酸溶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盐酸溶液的配制方法,了解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

2. 学习使用无水碳酸钠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 掌握滴定操作技巧,正确判断滴定终点,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盐酸(HCl)是一种常用的强酸,具有腐蚀性、挥发性等特性。

市售盐酸通常为无色透明的氯化氢水溶液,含量在36%~38%(质量分数)之间。

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因此不能直接配制具有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本实验通过先配制近似浓度的盐酸溶液,再使用无水碳酸钠作为基准物质进行标定,从而得到准确浓度的盐酸溶液。

三、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锥形瓶(250 ml)、量筒(100 ml)、烧杯、玻璃棒、容量瓶(250 ml)。

2. 试剂:浓盐酸(密度1.19)、无水Na2CO3基准物、甲基橙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1. 盐酸溶液的配制(1)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9 mL,倒入一洁净具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2)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摇匀。

(3)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2. 盐酸溶液的标定(1)用差量法称取3份无水Na2CO3,分别放入3只锥形瓶中。

(2)加水溶解,加入0.1%甲基橙指示剂1滴。

(3)用待标定的盐酸溶液(0.1mol/L)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成橙色,即为终点,记下读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三份标定结果的读数,计算相对平均偏差,应小于0.3%。

2. 根据标定结果,计算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记录的三份标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小于0.3%,说明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3. 根据标定结果,计算出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为0.1mol/L。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配制和标定盐酸溶液,掌握了盐酸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滴定操作技巧。

2. 通过实验,了解了无水碳酸钠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 提高了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化学实验工作打下了基础。

化学常用实验报告

化学常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实验室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2. 了解常用试剂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化学实验室常用试剂的配制与性质探究。

通过对试剂的配制和性质观察,了解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三、实验器材1.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硫酸铵、氯化钡等。

2. 仪器:烧杯、玻璃棒、滴定管、容量瓶、试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盐酸的配制与性质探究(1)称取5g盐酸固体,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4)观察溶液颜色、气味等性质。

2. 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性质探究(1)称取10g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4)观察溶液颜色、气味等性质。

3. 硫酸铜的配制与性质探究(1)称取5g硫酸铜固体,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4)观察溶液颜色、气味等性质。

4. 氯化钠的配制与性质探究(1)称取5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4)观察溶液颜色、气味等性质。

5. 硫酸铵的配制与性质探究(1)称取5g硫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4)观察溶液颜色、气味等性质。

6. 氯化钡的配制与性质探究(1)称取5g氯化钡固体,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4)观察溶液颜色、气味等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盐酸: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特性实验报告

浓硫酸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2. 了解浓硫酸的强腐蚀性;3.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表现为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降低;脱水性表现为能将有机物中的水分脱去,使有机物炭化。

此外,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镊子、烧杯、玻璃棒、滴管、试管架、滤纸等;2. 实验试剂:浓硫酸、蒸馏水、酒精、木条、碳酸钠、氢氧化钠、葡萄糖等。

四、实验步骤1. 吸水性实验:(1)取一干燥的试管,用滴管滴加少量浓硫酸;(2)观察浓硫酸是否吸收空气中的水分;(3)记录实验现象。

2. 脱水性实验:(1)取一根干燥的木条,用镊子夹住;(2)将木条放入装有浓硫酸的试管中;(3)观察木条的变化;(4)记录实验现象。

3. 腐蚀性实验:(1)取一小块碳酸钠,用镊子夹住;(2)将碳酸钠放入装有浓硫酸的试管中;(3)观察反应现象;(4)记录实验现象。

4. 腐蚀性实验(氢氧化钠):(1)取一小块氢氧化钠,用镊子夹住;(2)将氢氧化钠放入装有浓硫酸的试管中;(3)观察反应现象;(4)记录实验现象。

5. 腐蚀性实验(葡萄糖):(1)取一小块葡萄糖,用镊子夹住;(2)将葡萄糖放入装有浓硫酸的试管中;(3)观察反应现象;(4)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水性实验: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试管中的空气变得干燥。

2. 脱水性实验:浓硫酸能使木条炭化,证明其具有脱水性。

3. 腐蚀性实验(碳酸钠):浓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证明其具有腐蚀性。

4. 腐蚀性实验(氢氧化钠):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证明其具有腐蚀性。

5. 腐蚀性实验(葡萄糖):浓硫酸与葡萄糖反应,产生黑色物质,证明其具有腐蚀性。

六、实验结论1.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脱水性;2.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3. 本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实验名称:某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实验日期:2021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定性分析方法。

2. 掌握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定性分析是化学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判断待测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或离子。

本实验以某化合物为例,采用沉淀反应、酸碱反应等方法,对其中的离子进行定性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滴定管、漏斗、滤纸等。

2. 试剂:待测化合物样品、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硫酸、硝酸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待测化合物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

2.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待测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3. 若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样品中含有氯离子。

4.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待测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沉淀。

5. 若产生蓝色沉淀,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样品中含有钡离子。

6.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待测溶液,加入硫酸,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7. 若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样品中含有钙离子。

8.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待测溶液,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9. 若产生气泡,继续加入硝酸,气泡不消失,则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样品中含有氯离子。

2. 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不溶解,证明样品中含有钡离子。

3. 加入硫酸后,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不溶解,证明样品中含有钙离子。

4. 加入盐酸后,产生气泡,加入硝酸后气泡不消失,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成功对某化合物中的氯离子、钡离子、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进行了定性分析。

2024年高中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2篇)

2024年高中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2篇)

2024年高中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一、酸碱指示剂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随着溶液酸碱性质的改变而改变颜色的物质,用于判断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2. 酸碱指示剂的常用种类及性质(1)酚酞指示剂主要用于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酸性溶液下为无色,碱性溶液下为鲜红色。

(2)溴酚蓝指示剂主要用于判断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酸碱程度,酸性溶液下为黄色,碱性溶液下为蓝色。

(3)甲基橙指示剂主要用于判断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的酸碱程度,酸性溶液下为红色,中性溶液下为橙色。

(4)酸性紫指示剂主要用于判断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的酸碱程度,酸性溶液下为红色,中性溶液下为紫色。

二、金属盐溶液1. 金属盐溶液的性质(1)导电性:金属盐溶液能够导电,其导电性取决于其中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和移动性。

(2)酸碱性:金属盐溶液可以表现出酸性、中性或碱性,取决于其中的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的相对浓度。

(3)络合性: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能够与配体形成络合物,改变金属离子的性质和溶液的颜色。

2. 常见金属盐溶液的性质(1)铜盐溶液:蓝色或绿色,可用作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

(2)铁盐溶液:黄色或橙色,可用于检测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3)锌盐溶液:无色,常用于电化学实验中。

(4)银盐溶液:白色或黄色,可用于检测氯离子的存在。

三、硫酸及其盐溶液1. 硫酸及其盐溶液的性质(1)强酸性:硫酸是一种强酸,能与水反应生成大量的氢离子。

(2)水溶液导电性:硫酸及其盐溶液能够导电,因为其中包含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3)腐蚀性:浓硫酸对许多物质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4)吸湿性:浓硫酸能够吸湿,常用于干燥试剂或脱水。

2. 常见硫酸及其盐的性质(1)硫酸:无色,呈苦涩味,导电性强,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硫酸铁:红褐色,用于检测邻苯二酚的存在。

(3)硫酸铜:蓝色,常用于制备其他化合物或作为催化剂。

四、氧化剂1. 氧化剂的作用氧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自身同时被还原。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常用试剂性质总结一、酸碱中和反应试剂性质总结:1. 盐酸(HCl):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主要用途:用于测试金属的活动性、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等。

2. 硫酸(H2SO4):性质:无色液体,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吸湿,可溶于水,具有酸性,加热时能发生分解反应。

主要用途:用于制备酸性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等。

3. 碳酸氢钠(NaHCO3):性质:白色结晶粉末,具有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中和酸性溶液、进行气体的产生与收集等。

4. 氢氧化钠(NaOH):性质:固体为白色结晶体,吸湿性强,具有碱性,溶于水时会产生热,具有腐蚀性。

主要用途:用于制备碱性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等。

5. 苯酚(C6H6O):性质:无色结晶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能与稀碱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主要用途:用于酸碱中和反应、制备酚酞指示剂等。

二、氧化还原反应试剂性质总结:1. 高锰酸钾(KMnO4):性质:紫红色结晶,能被还原剂还原,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有机物,酸性溶液下加热可分解放氧气。

主要用途:用作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等。

2. 硫酸亚铁(FeSO4):性质:蓝色结晶或绿色晶体,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主要用途:用作还原剂,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等。

3. 硫酸铜(CuSO4):性质:蓝色结晶,具有氧化性,能作为强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

主要用途:用作还原剂,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等。

4. 氢氧化钾(KOH):性质:白色结晶粉末,有吸湿性,具有强碱性,可溶于水,能与酸反应产生中和反应。

主要用途:用作氧化剂或还原剂,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沉淀反应试剂性质总结:1. 氯化银(AgCl):性质:白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浓盐酸,溶于氨水,阳离子(Ag+)和阴离子(Cl-)结合产生的沉淀是白色的。

主要用途:用于检测氯离子的存在,进行有机物的沉淀反应等。

实验室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室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实验方法。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其中一个溶液的浓度来确定另一个溶液的浓度。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酸式滴定管滴定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滴定管夹、量筒、移液管、洗瓶、滤纸等。

2. 试剂:0.1mol/L盐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或漏水,及时更换。

(2)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烧杯、移液管等实验器材。

(3)在锥形瓶中加入约10ml的盐酸溶液,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

2. 滴定操作(1)用移液管移取25.00ml盐酸溶液于锥形瓶中。

(2)将碱式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加入约20ml的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3)观察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变化,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开始滴定。

(4)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锥形瓶,直至溶液颜色由浅红色变为浅紫色,保持半分钟不褪色,记录滴定终点。

3. 数据处理(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盐酸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数据1.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NaOH)= 25.00ml2. 盐酸溶液浓度:c(HCl)= 0.1000mol/L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酸溶液的浓度:c(HCl)= c(NaOH)× V(NaOH)/ V(HCl)c(HCl)= 0.1000mol/L × 25.00ml / 25.00mlc(HCl)= 0.1000mol/L2.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盐酸溶液的浓度与理论值相符,说明本实验操作正确,数据可靠。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标题:酸碱滴定法测定醋酸含量
实验目的: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给定醋酸溶液中醋酸的含量。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的试剂反应,利用滴定试剂与待测试剂反应是明确的化学反应容量,以此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所含试剂的数量。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醋酸溶液放入滴定瓶中。

2. 取适量的酚酞指示剂,并加入到滴定瓶中。

3. 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作为滴定试剂,滴定到试剂颜色
变化为红色停止滴定。

4. 记录滴定试剂的用量,并计算所含醋酸的浓度。

实验结果:经过滴定发现,滴定到颜色变化所需滴定液的体积为10 mL。

数据处理:
滴定液体积为10 mL,滴定试剂(NaOH)的浓度为0.1 mol/L。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可以得出滴定反应的化学反应容量为1:1。

醋酸溶液所含醋酸的摩尔数 = 滴定液体积 (L) ×滴定试剂浓度(mol/L)
= 10 mL × 0.1 mol/L
= 0.01 mol
醋酸溶液的体积为100 mL,则所含醋酸的浓度为:
醋酸浓度 (mol/L) = 醋酸摩尔数 (mol) / 醋酸溶液体积 (L)
= 0.01 mol / 0.1 L
= 0.1 mol/L
实验结论:通过酸碱滴定法测量,给定的醋酸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室常用试剂腐蚀性实验报告课题题目:化学室常用试剂腐蚀性实验班级:高一八班导师:张若茹老师小组组员:陈博宏、陈坚民、陈仕贤、李勇、林梓涛、王旭彬实验背景:化学实验实验场所:科学楼2楼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实验室里常用强酸强碱的腐蚀性,由此告诫他人使用该类药品时应做到的注意事项。

实验计划:将新鲜鸡翅放入被测溶液中4分钟,观察鸡翅在溶液中的变化,以此判断溶液的腐蚀性强弱。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镊子、蒸发皿、滤纸、药匙、胶头滴管、量筒实验药剂:98%浓硫酸、NaOH(固体)、36~38%浓盐酸、65~68%浓硝酸、自来水(虽说不太科学,将就着用吧)、鸡翅(这个勉强算药剂吧)实验任务1目的:测试浓NaOH溶液的腐蚀性所需药剂及器材:NaOH固体①、鸡翅*1、自来水、胶头滴管*1、烧杯*1、镊子*1、药匙*1、蒸发皿*1、滤纸*1、量筒步骤:1、取大量NaOH固体,加水溶解,配成150ml浓NaOH溶液②2、记住鸡翅的原样③,放入配置好的溶液中浸泡4分钟3、捞出鸡翅④,放在叠有滤纸的蒸发皿上观察变化⑤。

4、得出结论。

实验图片:①(对应上面NaOH固体图片)②④得出结论:浓氢氧化钠溶液对鸡翅具有一定程度的腐蚀性,由于浸泡时间过短,无法达到初三化学书下册的鸡爪图片效果,但仅凭外表我们可以判断,手若不小心碰触或滴溅到浓氢氧化钠溶液将不是一个令人舒适的过程。

原理:油脂是甘油三酯,鸡翅中的油脂和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三分子的高分子脂肪酸。

因为酯键在碱性条件下易断裂,一段上羟基生成甘油,另一段上氢生成脂肪酸,碱性条件下生成钠盐(这就是肥皂),同时蛋白质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变性,其内部具体化学方程式尚未查明。

实验小结:1、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所配溶液烧杯无法直接接触。

2、氢氧化钠溶解时产生刺激性气味,原因在于氢氧化钠不纯,混有杂质,类似氯气或者次氯酸之类的物质,在溶解时产生的热量中挥发。

另一种说法,氢氧化钠溶解产生大量热使水瞬间达到沸点成为水蒸气,这一期间H2O以及CO2、NaOH瞬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此时碳酸氢钠夹杂着水蒸气进入人的鼻孔。

3、氢氧化钠短时间内对物质腐蚀性较弱。

实验过程图片:实验过程为4分钟,取30秒为一段。

刚刚放入30s60s90s120s150s180s210s240s不难看出,鸡翅从第60s之后的变化都不大(几乎无变化),何况平时我们在实验室里用的那些都是稀溶液,所以,相对危害不算大。

最终结论:氢氧化钠溶液短时间内对人体伤害较小。

试验任务2目的:测试浓硫酸的腐蚀性所需药材及器材:98%浓硫酸、烧杯*1、鸡翅*1、镊子*1、滤纸*1、蒸发皿*1步骤:1、取150ml浓硫酸①2、将鸡翅放入溶液中反应,过程4分钟3、捞出鸡翅,放在叠有滤纸的蒸发皿上观察②4、进行对比③实验图片:①②③- -这个反应强度。

仅仅4分钟,得到了和厨房油炸鸡翅般的效果,得力于浓硫酸的吸水和脱水性,吸水性让鸡翅表面上的水迅速脱干,其次脱水性将鸡翅上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剩下黑色的碳物质,于是乎您看到了黑色的烤鸡翅(吃了会死人的。

)其次,油脂即蛋白质在浓硫酸的氧化作用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学习能力有限,无法进行完全解释。

有图有真相,那些没事想把手放入硫酸试试的同学你可以收手了- -#实验小结:1、浓硫酸呈油状,倒出药剂瓶的时候没把人吓死,那种稠密而带有危险性的感觉至今难忘。

2、浓硫酸密度较大,鸡翅难以沉底,经常浮出液面。

3、使用所用的浓硫酸带有大量杂质且浓度难以保证,预计只有90%左右,但如此低劣的纯度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足以让你知道浓硫酸的恐怖性。

实验图片:实验过程为4分钟,取30s为一个图片单位。

刚刚放入时30s,外表已经有少许变化,同时溶液少许变黄。

60s,溶液继续变黄,鸡翅较先前有“缩水”90s,溶液变化已不再明显,但是鸡翅本身已有血水,同时颜色加深120s,溶液呈现少量发散物质(类似油在水中的扩散),估计是油在浓硫酸里的反应作用,溶液颜色继续加深,鸡翅进一步缩水150s,溶液已经和普通的家用油没什么区别(颜色),同时鸡翅经常由于密度问题向上浮起。

180s210s,鸡翅部分已有烘烤状颜色240s,“烤翅”已完成相对于氢氧化钠,浓硫酸可不怎么客气,每一张图片都可以看出鸡翅和溶液的变化,不得不说反应之迅速,着实危险啊。

【其实反应到9分钟现象更为剧烈,可惜咱时间有限。

】因此,实验时的硫酸千万不要随便触碰,特别是浓硫酸,这脱水性的“烘烤”效果可不是随便开玩笑的,想吃烤鸡翅也不带这么玩的- -再上一张图,博宏同志准备的测试物品:树叶这是树叶放入溶液后1s的反应效果,看出危险了没有?如果没有洗洗睡吧,这个世界不适合你。

最终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腐蚀性。

试验任务3目的:测试浓盐酸的腐蚀性所需药材及器材:36%浓HCl溶液、烧杯*1、鸡翅*1、镊子*1、滤纸*1、蒸发皿*1步骤:1、取150ml浓HCl①2、将鸡翅放入溶液中反应,过程4分钟3、捞出鸡翅,放在叠有滤纸的蒸发皿上观察4、进行对比②实验图片①②得出结论:4分钟的实验,鸡翅的变化不小,氯离子的氧化性不是开玩笑的(当然,换成高氯酸效果预计好一点,下面再说明),表面上鸡翅已经变黑,预计蛋白质少许变性,实验过程鸡翅缓慢放出气泡,同时溶液渐渐变黄,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向我们展示HCl气体不是什么好惹的。

实验过程图片:实验过程为4分钟,取30s为一个图片单位。

(该视频拍摄时出现曝光问题,所以效果无法从图片上明显表示出来)0s30s,几乎无任何变化60s,其实到这里颜色已经发生改变,无奈视频拍摄者手抖,周围颜色发生了改变,我们无法通过图片直观看出效果。

90s,较于上面的图片,变化不大120s,颜色差再次恢复,对比第一张图片可以看出颜色的变化150s,在这个时候已经能明显闻到异味了,应该是HCl气体在溶液反应放热后挥发。

180s,画面再次悲剧(其实这个时候我很想灭了那个扛摄像机的,拜托你有点敬业精神好不好???)210s从这里之后的图基本看不出变化240s,但是反应后的鸡翅较普通鸡翅变化依旧不小。

浓盐酸的反应过程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剧烈,除了反应后鸡翅的变化以及放出的刺激性气体令人觉得不舒服之外,其他整个过程还是相对安静的,但是其本身的腐蚀性依旧不可忽视,就目前表现来看,碰触后5s内应有较为明显的灼热感,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去洗洗了。

试验任务4目的:测试浓硝酸的腐蚀性所需药材及器材:65~68%浓硝酸、烧杯*1、鸡翅*1、镊子*1、滤纸*1、蒸发皿*1步骤:1、取下浓硝酸的隔光袋子2、往烧杯中倾倒浓硝酸3、将鸡翅放入反应4、取出鸡翅①,与普通鸡翅进行对比②(准备仓促,这一部分木有相片)刚刚出来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我还在想着作为3大强酸中氧化性最牛的浓硝酸会有什么过人之处,结果不小心滴到桌子上立马就起泡泡了,这是什么情况?(笔者在开瓶子的时候手不小心碰了下,结果不能以悲剧二字来形容)实验图片:依旧是博宏的树叶测试,我们可以看到插入液体的部分颜色已经变浅。

浓硝酸液体的颜色为淡淡的黄色,但是如果浓度再高一点的话就会在空气中挥发出气体,又叫发烟硝酸。

(其实还有一种叫发烟硫酸,是三氧化硫溶入浓硫酸液体配制而成,可以看成是100%以上浓度的浓硫酸了)①诶?颜色是个问题②如果说浓硫酸能烤鸡翅,那浓硝酸就是盐焗鸡翅了。

得出结论:强氧化性赋予了鸡翅盐焗的造型,但是单单只有氧化性还是不太足够,不像浓硫酸的吸水脱水性那样干脆利索,浓硝酸没有浓硫酸那样的吸水脱水性,因此反应效果不如浓硫酸,但氧化性是毋庸置疑的,笔者的手指仅仅接触了浓硝酸1s,立马感觉到强烈灼热感,立马跑去冲水,整个过程伴随着略微刺痛的感觉,而且手上会因此留下短时间内无法洗去的黄颜色,大概是皮肤被氧化后残留物吧,而且接下来的几天感觉黄色部位有疼痛感,皮肤明显变薄。

15days后蜕皮重生,仅仅1s就那么痛苦了,泡在里面4分钟的鸡翅,您辛苦了。

实验过程图片:1s30s,对比于第一张图,下部分已经变黄60s下部分黄色程度加深90s,进一步加深120s,此时鸡翅周围开始出现少许微小气泡150s,液面上漂浮着一层较薄的油层180s,气泡逐渐增多,个头保存不变。

210s液面以下的鸡翅周围都出现明显的气泡,油层较之前较厚240s,简直是咸鱼翻身啊,泡在下面的鸡翅全黄了,以后盐焗全靠他了。

最终结论:浓硝酸具有强烈氧化性造就了其本身的腐蚀性。

番外篇:全家福:全家福其二:(上方增加了标签)盛着浓硫酸的鸡翅滤纸成了这般场景。

番外实验:王水的腐蚀性(该试验不在计划范围之内,所以没有实验过程的描述以及视频,只有实验结果)全家福其三,增加了王水,并且将鸡翅重新放回浸泡,几天后观看其结果。

实验人员:自此,腐蚀性实验告一段落。

结束了?还没有,接下来是2天后的浸泡实验结果(该试验请勿用于犯罪)刚刚进来就被熏了出去,这味道。

我实在不想说什么了,除了氢氧化钠溶液和自来水溶液(这玩意完全无腐蚀性)里的鸡翅还有影子,其他的全消失了。

王水:底部出现白色沉淀,顶部出现白色不明泡沫状物质,由于其本身的腐蚀性,我不想触碰里面的任何一个东西。

看样子氢氧化钠只能去肉,对骨头完全无作用,和其他对比起来纯属鸡肋,不过无论是谁被泡了那么就都不好受吧。

接着是硫酸,这黑不啦叽的东西我真心不想看到他,预计里面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应该剩余少量不溶物吧。

盐酸,比硫酸黑多了,反应也比想像中的剧烈,实验室的桌子。

清理起来好麻烦。

硝酸,这也太干净彻底了吧,除了顶部少量不溶物,底部基本清澈,有谁能想像这里之前放了一只鸡翅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