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评课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本节课的主题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旨在通过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实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使得学生在交互性与实践性的学习环境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课堂教学引入环节设计独特巧妙,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引发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兴趣和思考,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入环节的有效引导,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好铺垫。

在知识呈现环节,教师结合PPT和实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讲解。

通过图形的示意和详细的步骤说明,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其特点。

教师还解答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认识,确保了知识的正确理解。

同时,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示例讲解,充分展示了平行四边形的各种情况,帮助学生建立了直观的感性认识。

在知识掌握环节,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此种形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通过小组展示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汇总和总结,增强记忆和理解。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既有基础题目也有拓展难度的问题。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深入的巩固。

同时,教师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最后,课堂总结环节巧妙地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总体来说,《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设计合理,教学实施有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5篇)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5篇)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5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篇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

几何学问的初步熟悉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挨次呈现的。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把握并能敏捷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而且,这局部学问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根底。

听了邱灵芳教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堂课,感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许多。

她的课堂,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学生的自主探究气氛深厚,多维力量得以进展。

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动手实践,多维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动手操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学时,邱教师出示一个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先让孩子们仔细观看,用数方格的方法比拟它们的面积大小,让孩子明白“数格子的方法不大好用”,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与它面积相等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接着孩子们积极争论后再动手操作:观看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剪一剪、拼一拼,在动手实践、操作探究中自主发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整个操作过程层次清楚,通过剪、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孩子们多维参于探究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既快乐又充分地理解学问,懂得应用割补法直观、形象地推导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培育学生猎取学问的力量、观看力量和操作力量。

二、重视思想,擅长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规律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育。

邱教师执教的这堂课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渗透。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要渗透的就是这种转化的思想,这种思想将直接影响之后学习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

邱教师在全课始终都强调了这种思想,甚至在全课总结时都不忘转化思想的强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入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交互式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评价这节课的话,我认为它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情境化设计
这节课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引入购物袋和围墙等具体的实物,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交互式探究
在探究环节,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交流想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三、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整齐有序,符合学生的视觉习惯和思维方式。

板书内容详实、重点突出,让学生可以清晰地掌握每个概念和公式。

四、评价方式
这节课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既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评价,又有个人发言的评价,还有课后作业的评价。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这节课设计合理,循序渐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反映了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值得肯定!。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陈丽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剪、移、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自主探究评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概括起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色:一、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以“创设情景——大胆猜测——探索验证——实践运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突出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移、拼等活动加课对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祥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进行自主探索、分析、归纳,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三、练习设计精巧,培养发散思维。

本课的巩固练习,有层次,有梯度,有启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练习1是基础题,也是对本课重点知识掌握的一个检测。

练习2是一道开放题,是对本课难点知识的突破,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中心底与高是需要对应的。

练习3是一道思维拓展题,通过比较几个用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总之,本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突出,家在了难点,让学生知识、能力、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学习主,教学效果好。

【评课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评课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一引入课题。

兰老师创设学校有两块菜地,哪块地的面积大呢?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要比较谁大?要比较它们的什么呢?学生说出面积后,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除了长乘以宽,还有其他方法吗?也可以数格子。

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

可以数长有几格,宽有几格,用长的格子数乘以宽的格子数;也可以数一数含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兰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各部分名称,再引导学生猜想,学生的说出用数格子的方法证明猜想。

兰老师引导学生数平行四边形的格子,并提示不满一格的按照半格计算。

同时比较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准备。

兰老师问: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把它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呢?学生说出用长方形。

为什么要转化为长方形呢?学生动手转化,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

教师巡视指导。

接着小组讨论,转化前后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平移,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接着利用课件演示操作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识。

并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提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

三巩固练习。

兰老师通过不同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兰教师强调学生,要先写面积公式,再计算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的代数思想。

整节课,兰老师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推导概括出公式,并应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学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优秀7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优秀7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优秀7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篇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为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做好铺垫。

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反思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首先俞静静老师注重学法的指导,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在操作探索推导公式中。

先启发谈话,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他们自主去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

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进而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S=ah。

整个操作过程通过剪、拼,移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层次分明,让学生既高兴又能充分理解知识,借助课件形象直观的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观察能力和操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再次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好多知识在练习中让学生去发现。

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现了好多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底和高,这里必需要对应的底和高,让学生关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指一指底和对应的高分别在什么位置,问问学生用底和不对应的高相乘可不可以,这样就强调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需用底和对应的高相乘,这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认识也会更深。

如练习: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相等吗?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白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这些练习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还不够,所以重难点就不够突出。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篇二X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这节课中,着重让学生通过剪、拼、摆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来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通用4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通用4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通用4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通用4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1有幸听了吕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堂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一、教学目标设置恰当、得体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根据课标理念,确立了以下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好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吕老师所设置的目标具体、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课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系列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吕老师在本课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机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吕老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一个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形象,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不时擦出智慧的火花。

从吕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上已深下功夫,才能准确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顺利突破教材的难点。

吕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发挥其有效的价值。

三、教学程序清,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吕老师这堂课童话故事导入,且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这堂课设计了以通话故事导入,创设情景,探究新知,解决问题,拓展延伸等环节,程序清晰。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优秀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优秀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优秀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优秀1今天下午有幸听了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五年级数学上册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一、课堂以复习旧知加情境展现导入,首先复习了学过的平面图形,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还针对性的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为本节课学习做好的准备工作,其次是利用校园门口的两个花坛比较大小来提出问题,从而开始本节课额学习。

二、在使用第一种方法——数方格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自读题目要求和说明,找到关键的点。

接着出现课本上的填表格数据,通过完成表格进行汇报数据,可以横着汇报也可以竖着汇报,同两次汇报让学生发现特点和关系,初步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三、进行验证推理时,出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发现关系,操作过后让学生就三个问题进行回答,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教师又接着提问: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剪下来呢?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为学生提供方法,掌握知识的`本质。

四、教师设计练习多样化,从各个方面考察了本节课的内容,首先是练习提的设计层次清晰,以闯关的方式进行,从基础练习包括计算面积和寻找相对应的底和高,到知道面积求底或高,题中渗透着不同的知识点,最后又有难度提升来判断不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展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转换过程,让学生明白变化量和不变量,知识方方面面都有突破。

建议:1、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计算面积时稍微解释一下数的方法,有学困生并不会数方格也不知道边长是多少,高的位置在哪。

2、练习题的设计有点跳跃,梯度可以稍微小一些,较难的题放到后面,先开始练习一下基础的题,再着手一些难题,过渡太大的话,可能对于学困生来说不好掌握,理解上也有困难。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记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记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记录1、以体验为主线,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有意义的“做数学”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并且在构建数学模型、知识动态生成的思维过程中,把数学方法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同时也树立了自信心。

2、把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数学课标修订组的专家提出了“四基”的概念,他们认为数学教学不仅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重视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次探究活动,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位置上,把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教学。

证伪,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底×邻边是错误的,排除了干扰。

证真,通过剪拼的方法引领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引导出二者必然的联系。

从而正确的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操作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了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获得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3、师生互动,自由对话,激发生命的活力。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因素。

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平等对话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得课堂教学不只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实现了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创新特色:1、鼓励学生大胆的有根据的猜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面积单位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的认知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本节课既是培养学生平面几何观念的奠基课之一,更是给学生渗透“等积转化”重要思想的开启课。

马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紧扣教材,紧紧贴合教材的呈现顺序,重难点突出,使我受益匪浅。

我深切的感受到只有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发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智慧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分析的能力。

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马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这节课以“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马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有机利用了转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层次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开始。

马老师在导入时出示了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让学生猜测那个图形面积大,这个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活泼的学习氛围。

学生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过程的设计,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充分展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暴露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原型,为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明确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做好了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通过剪、移、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张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从中我获得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这节课以“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教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有机利用了转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层次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开始。

张老师在课的开始时出示一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复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这一过程的设计,充分展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暴露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原型,为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明确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做好了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通过剪、移、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曲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课堂的氛围,学生的回答,教师对课堂生成的应对,还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都令我敬佩的。

在教学开始,出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入要是平行四边形怎么找底和高呢?应该怎么计算呢?引出课题。

通过数格子来比较三个不规则图形的大小,从中渗透割补法。

给思维来个热身运动,为后面动手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好铺垫。

在后面动手推导中曲老师紧紧抓住学生回答中的细微处逐个击破难点,让学生清楚明了整个过程。

例如在剪平行四边形的时候,一学生上台展示,说折一折,再剪下来。

这个学生刚好是折在高的位置,这时曲老师不是生硬地引导要沿着高的位置,而是自己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明白,折不能随便折,而应该沿着高折。

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后,曲老师又抛出问题,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脱口而出,剪一剪,杨老师不急不躁,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假设是花坛,自然不可以剪,怎么求面积,从而让学生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整节课,曲教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有机利用了转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层次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锻炼他们口语的表达能力。

接下来的练习题也是精彩,运用公式反复练习,层层深入,照顾到了各层次的学生,教学的效果非常的好。

总的来说杨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处理了教材,灵活地驾驭了教材,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曲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再一次意识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今后,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将不断探索,用心体会。

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同学体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

她在同学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之上,导入部分通过复习以前所学习的四边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计算不规章图形的面积等环节,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给同学充分的营造了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控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利用同学课前预备的平行四边形模片,让他们自己先观测、再剪一剪、拼一拼,然后比较,争论,分析,归纳,总结,在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就解决了,而且还使同学初步认识了割补法这种转化思想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再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同学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钱老师多次鼓舞同学自己去发觉,自己去思索,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但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同学的思维,还让同学最大限度的参加到了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重操作,让同学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同学亲身经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是钱老师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一环节中,老师让同学采纳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操作中,同学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测争论,发觉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同学的制造性格,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

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拼剪环节,使其课堂充斥了实效性,让同学“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另外,本节课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巩固练习与学习单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

巩固练习针对本班同学不同的学习程度,也就是针对详细的学情,将同学、习题分层,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听课评课记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评课记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式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之后,继续学习的内容。

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等的基础。

在面积的公式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也是学生第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探索面积计算的公式。

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的数学思想活动经验,对学生进一步探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具有很强的引领价值。

因此,本课如何定位,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进行教学,尤其重要。

肖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既实践了《新课标》指出的,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1.问题探究,探寻知识的生长点。

问题的探究这一部分,学生经历了猜想面积的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猜想:用剪一剪,拼一拼,感知转化由此产生的,面积的变与不变;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在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合作中,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此时,教师及时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为学生梳理知识起了指导作用。

2.图形的转化过程留给学生丰富的活动经验。

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抽象能力,就是在这样的丰富中,逐渐清晰。

通过这样的过程启迪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有效的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3.如何理解学生的活动经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有效地探究活动。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肖老师4.教师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和营造的民主、开放和分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

转化方法的掌握和渗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很好的的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公式推导的难点。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

作为执教者的我们,在听或授课后,也会有没有引起共鸣的地方,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1、在猜想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时,能否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就是邻边垂直。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记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记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记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记录主持人——别永花:这是一节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一节课,朴实而细腻,扎实而有深度,具有浓郁的数学味的一节好课。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请大家针对本节课优点与不足加以评价。

樊妍玲:能利用教材上呈现的情境图引出本节内容,然后通过数方格,切割拼成长方形的操作探究活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秦洪高:本节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原认知状态。

秦建国:问题情境创设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因为他们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宋全军: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拉平行四边形框架,切割拼成长方形,给出底与高的数据,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结合图形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去探究,去思考,去体验,使数学学习从“文本学习”变成“体验学习”。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模型(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释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

刘桂梅:教师营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乐于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牟善红:教师一开始就将学生求平行四边形的几种不同算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阐述各自的想法,让不同的思想与认识在交流中发生碰撞,教师不急于给出自己的意见与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操作、说算理中去发现、探究、纠正、对比、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秦青:教师创设了许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具体、鲜明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探究。

如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能动手拉一拉,“周长没变,面积变了”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纠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邻边的错误方法,正确的方法也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了。

李晓红:课件出示“面积相等”而“底与高不同”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的对比,让学生鲜明、深刻理解有些数学概念顺着说是对的,反过来说就不一定正确这个朴素的道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精选19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精选19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精选1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入:本节课通过小羊换菜地的故事导入,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

(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1,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先根据数方格的方法,来确定两块菜地面积相等,交换公平。

并且在数格子的同时,一起把他们的高、底、邻边、长、宽的数据确定,通过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为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依据)。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和什么有关。

(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转化作了铺垫)然后再动手验证验证:动手验证的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第一步转化图形是要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然后在小组内展示。

第二步是在第一部的基础上,小组之间合作完成讨论,从中发现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各边各有什么变化,。

最后就是汇报环节。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与实效,充分展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总结:师:(结合教具演示进一步说明)(教师在学生展示的不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转化的特点:无论哪种方法,只要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都能转化成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评课记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评课记录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4)
地点
时间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执教者
一、激趣导入
1.出式图片(正方形和圆形半重合)
师:谁能求出它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生:可以通过平移,再组合,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追问:这种求面积的方法就是我们学过的割补法。
师:既然是一个长方形,那求面积还要知道什么?
生:长和宽。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板演作品
师:同学们通过做高,并沿着高剪下来拼成了长方形,进而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三|巩固新知
1、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题目略)
2、 计算下面的面积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
S=ah
总评:
1、每个知识点教师说教太多,学生思考和回答时间需要更多预留,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二、探索新知
师:这两个面积一样吗?
师:如果老师把这两个图放到格子图里,已知每个格子师1平方厘米,现在你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师:师多少?该怎么算?
生:数格子,数一数有几个格子面积就是多少?
师:那该怎么数呢?谁来数一数?
生:(学生演示数)长方形面积是18厘米。
生:把平行四边形右边部分切了移到左边,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边说边演示,)这样正好数出24个格子,也就是24平方厘米。
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样他的面积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
长方形


面积
6厘米
3厘米
18厘米
平行四边形


面积
6厘米
4厘米
24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记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方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从中我获得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这节课以“复习引入——合作探究——直观展示、深层理解——拓展延伸”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根据课标理念,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教师所设置的目标具体、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李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有机利用了转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层次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
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亮点多多,新的理念无处不在
1、师生地位得到很好体现
整个课堂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李老师始终以一个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形象置身于学生之中,教师极具亲合力的语言,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一直把教师作为合作的伙伴,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不时擦出智慧的火花,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悬念设置,巧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首先出示没有标明长宽的长方形让学生求面积,一开始就抛出一个超出常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和长方形进行比较求起面积,让学生很自然地步入探讨本课教学重点内容的轨道,更加激发了学生想探究到底的欲望;最后通过拉动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探究面积是否变化的欲望。

每一个悬念的设置都独具匠心,既给学生摆出了难题,又为学生创设了展示的机会,探究欲望油然而生。

3、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李老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数方格的环节,围绕“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就初步渗透了“拼”的方法与其在数学上的意义。

此处教师还注意到了一个要点就是对
“数的顺序”的指导。

通过数方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面积的真正意义。

当通过割补、平移得出长方形面积为6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面积也为6平方米时,教师抢抓难得的机遇问:它们间有什么关系呢?不用数方格,用什么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合刚才的方法,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很自然地过度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上来了。

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通过剪、移、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看自己剪拼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

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概念,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数学”转化成了“做数学”。

3、真正的小组合作探究得到较好体现。

4、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本节课冉老师让学生利用图形割补这一数学方法转化为规则图形长方形,从中再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到验证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尝试了从猜想到验证这样一种科学的探究规律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摸索探究,科学方法深入学生的思维。

再如老师还很重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探究中的转化思想以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底和高对应关系寻找,数学中很重要的几种思想学生得到了很好培养,为今后学生
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多媒体应用恰倒好处。

三、值得探讨之处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没有问题的课本身就不是一节好课。

所以,本节课也有以下值得商榷之处。

1、教具准备还欠充分。

一是多媒体使用须课前全面调试;二是课件内容须仔细斟酌,比如平行四边形颜色需调整为黄色或其他色,使其边比较时更加明显;三是给学生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板最好是白色的,且高与底长度必须标准,方格纸也必须是“单位”方格,这样便于学生在操作、探讨中能形成很好表象,为达到教学目的奠定很好基础。

2、教学预案须反复论证。

即教师一定要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强备学生,应该深层次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当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如何降低难度分层次引导;怎样最佳合理利用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等。

3、数理观念需要教师从涉及内容起就刻意培养。

如面积真正含义需要教师从三年级初次接触就给予灌输,明白长与宽不仅仅代表长度,还有表示“摆这样长度的单位面积多少个”之含义,也需要教师在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时加强复习,为学习这一内容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