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c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解读
预防手术后静脉血栓的措施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预防手术后静脉血栓的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手术后静脉血栓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预防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预防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几种常用措施及其原理和作用,以提高读者对该主题的认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预防手术后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
正文将详细叙述相关措施,并解释其原理和作用。
结论部分将总结文章内容,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预防手术后静脉血栓的措施,通过系统整合相关信息和研究成果,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防止并减少手术后静脉血栓的风险。
通过本文不仅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对该问题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能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保健方法,从而减少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最终目标是提高手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医疗风险。
2. 正文手术后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因为长时间卧床不活动而导致的血栓形成。
该病症在手术后尤其常见,并且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患者的风险十分重要。
在手术后预防DVT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前评估患者的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既往疾病史以及家族病史等因素,医生可以对患者是否存在DVT高风险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出适合患者的预防方案。
其次,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DVT的关键。
在手术结束后尽早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如屈伸膝关节、踝关节运动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滞和血栓形成风险。
对于不能活动或行走的患者,应进行被动运动或利用物理疗法设备进行肌肉收缩。
此外,弹力袜和压力绷带也是有效预防DVT的措施之一。
通过外加压力,可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手术后床位休息的患者,建议戴用弹力袜或使用压力绷带,在文明医院条件下可根据需要设定外敷按摩织固定装置以满足个体化需求。
《中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和肺栓塞(PE)。在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患者中,由于手术创伤、卧床等因 素,VTE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VTE不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引起肢体肿胀、疼 痛、功能障碍等。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接受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的患者,包括胃旁路手术、袖状胃切 除术、胆胰分流术等。
适用对象
指南主要针对外科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医护人员,同时也适用于患者及其家 属,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VTE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02 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预防 策略
风险评估模型介绍及应用
Caprini评分
一种常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 模型,通过对患者年龄、手术类型、 个人史等多个因素进行评分,量化评 估患者的风险等级。
行为干预措施推广与实践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 床上活动,如翻身、抬腿 等,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 回流。
下床活动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尽 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 卧床导致血液淤滞。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均可增加静脉 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患者 应积极戒烟限酒。
饮食调整在预防中的作用
低脂饮食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降低 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
《中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围手术期静 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2-31
目 录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 药物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 非药物预防措施及实施方法 • 术后监测与诊断处理流程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现状及危害
lmc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解读【58页】

2.58%
2.0% 0.0%
0.70% 0.00%
0.97%
1.33%
0-1
2
3-4
5-6
7-8
9+
n=76 n=868 n=3001 n=3012 n=1008 n=261
低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1. Gould M K, et al.Chest,2012,141(2 Suppl):e227S-e277S 2. Bahl V, et al. Ann Surg,2010,251(2):344-350
第八页,共58页。
中国普通外科患者术后VTE发生率的单中心研究数据
中国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纳入1928例外科手术患者,其中未采用VTE预防措施的患 者有968名
PE:1.4%
夏锡仪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1):661-664.
第九页,共58页。
第十一页,共58页。
普通外科患者VTE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VTE 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病人个体相关因素
高龄、VTE病史、恶性肿瘤及
其治疗史(使用激素、放化 疗)、妊娠或产后、肥胖、脓 毒血症、炎症性肠病、肾病综 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 症、中心静脉置管、瘫痪、制 动、促红细胞生成药物、口服 避孕药等
第十八页,共58页。
围手术期VTE该怎么预防?
(VTE风险等级+出血风险)
第十九页,共58页。
推荐使用Caprini评分模型对普通外科患者进行VTE风险
评估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是一个有效且简单可行、经济实用的VTE风险预测
指南与共识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

指南与共识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Vol.36(5) : 469-474关键词围手术期;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A通信作者:赵玉沛,E-mail:****************;秦新裕,E-mail:***********************.cn。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和处理逐渐受到各学科关注和重视。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PE 和DVT 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VTE。
外科病人术前活动减少、术中制动和术后长期卧床均会导致静脉血流明显减慢;麻醉及手术创伤促使组织因子释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病人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恶性肿瘤等,这些因素均可使VTE 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同时使用抗栓药物,常见的情况如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慢性心房颤动、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等心脏疾病以及周围血管疾病。
对于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并需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外科医师应对病人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围手术期的抗栓药物管理。
为规范和推动我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血栓管理实践,2015 年11 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牵头,依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参考相关学科专家意见和已有工作基础[1],制定《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希望对国内广大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VTE预防1 概述1.1 普通外科病人VTE发生率VTE 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如无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病人DVT 发生率为10%~40%[2]。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500
女性患者
400
300
200
100
0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
年龄,岁
Anderson FA Jr, et al. Arch Intern Med. 1991,151(5):933-8.
15
有VTE病史的患者VTE发生率更高
中国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纳入1928例外科手术患者,其中未采用VTE预防措 施的患者有968名
发生率(%)
普外科患者术后未预防VTE的发生情况
10
8 6.1
6
4
PE:1.4%
2
0 DVT
0.8 致死性PE
0.6 非致死性PE
夏锡仪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1):661-664.
患者回到床上后查体:BP 80/60 mmHg、P 88次/ 分、R 45次/分;血气分析示pH 7.38、PO2 56 mmHg、PCO2 38 mmHg、SaO2 82%;血D-二聚 体7075ug/L;心电图示房早、ST改变。
诊断:疑似肺栓塞。
5
急查肺动脉增强CT示: 肺栓塞
6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 静脉系统/右心的血栓 肺动脉或分支 临床表现。
管理
8
外科手术术后发病率高!!!
VTE 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ACCP指南 无预防措施
PE
VTE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率
为10%~40%;
大型手术患者同时具有多种 VTE 危险因素(年龄>40 岁、 VTE 病史、肿瘤等)时,致死 性 PE 发生率高达 5% 。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

?
?
术前是否有必要停用抗栓治疗?
•
对于需要行大手术或大型侵入性操作的患者,中止抗栓治疗 能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围手术期继续VKA或阿司匹林治 疗会增加出血风险。
•
接受外科小手术的患者(如牙科、皮肤科或白内障手术), 推荐继续抗栓治疗,根据需要加用止血剂。
如果术前中止抗栓治疗,是否有必要桥 接抗凝?
中危 • 双叶主动脉瓣+以下其一:房颤、中风史或TIA发作史、高血压、糖尿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年龄>75岁
低危 • 双叶主动脉瓣不伴有房颤或其他中风危险因素
桥接(过渡抗凝)治疗
(bridg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
对于止凝血功能基本 恢复的患者可在术后 12-24h继续服用华法 林。如果是高出血风 险手术,术后48-72h 开始LMWH治疗, INR达标后停用。 对于进行的一般性皮下 组织手术和介入治疗, 以及发生TE低至中危 的患者,不需要采取桥 接治疗(也可术前2-3 天停用VKA或将华法林 减量,调整INR1.3-1.5 )。
此类药物起效快,停药后效果解除快,可不需要桥接治疗。
半衰期:达比加群12-14 h,利伐沙班7-11h,阿哌沙班12h。
利伐沙班: 肾功能正常:1d; 肌酐清除率60-90ml/min:2d; 肌
酐清除率30-60ml/min:3d;肌酐清除率15-30ml/min:5d;术 后1-2d可恢复使用。
中危 • CHADS2评分 3-4 低危 • CHADS2评分 0-2 且没有中风史或TIA发作史
* CHADS2评分 :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糖尿病,既往中风或TIA病史(除最后一项为2分,
普通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术后患者
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避免 长时间卧床,同时根据病情使用
抗凝药物或机械预防措施等。
孕妇及产妇
孕妇及产妇由于生理特殊性,应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穿着宽 松衣物、避免长时间卧床等,以 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
。
04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护理评估与记录要求
01
02
03
中危
存在3~4个风险因素,或具有 VTE病史、手术史等单一高风
险因素。
高危
存在5个及以上风险因素,或 具有多个高风险因素。
极高危
存在极高风险因素,如急性创 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
风险评估工具介绍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VTE风险进行量化评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个等级 。
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
加强多学科合作,开展VTE相关领域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 治疗手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和康复过程,提高治疗依从 性。
05 专家共识解读与讨论
关键内容提炼与解读
0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
包括患者个体因素、手术因素、其他合并症等多维度评估,强调动态、
全面、个体化的评估原则。
02
预防护理措施
根据VTE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综合性
对于已发生VTE的患者,遵医嘱给予 抗凝、溶栓等治疗,并观察疗效和副 作用。
鼓励患者报告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 以便及时处理。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VTE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 法。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情 绪。
普外科围手术期血栓如何预防与管理?

普外科围手术期血栓如何预防与管理?普外科手术,也就是普通外科手术,如阑尾炎切除、胆囊摘除、胃肠道手术等,是我们生活中相对常见的医疗程序。
许多人都曾经或将会经历这些手术,这也正是普外科手术的普及性所在。
然而,除了手术本身可能带来的担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健康风险需要我们关注,那就是血栓。
血栓是一种在血液中形成的凝块,通常是为了停止出血而产生的自然反应。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血栓可能在血管中不必要地形成,导致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而在普外科手术中,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手术过程中需要创伤、静脉穿刺等操作,这些都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
一、了解血栓的形成血栓,简单来说,就是在血液中形成的凝块。
这些凝块通常是人体自然的应急措施,目的是停止出血。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血栓可能在不需要的时候形成,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血栓的形成过程主要涉及凝血系统的各种成分,如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它们在损伤的血管内逐渐积聚,形成坚固的血栓。
血栓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当血栓堵塞血管时,它会阻止血液流动,这可能导致供血不足,引发组织坏死。
在心脏血管中,这可能导致心肌梗塞;在脑血管中,可能引发中风。
而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来说,手术中的创伤和术后的康复期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
长时间的床位休息、术后的疼痛和炎症等因素都可能使血液在血管中滞留,更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了解血栓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栓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即将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
二、预防血栓的方法(一)主要预防方法1、积极活动:在手术前和术后,积极的体育活动对血液循环非常重要。
医生通常会鼓励患者尽量多地行走和移动,以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
这有助于减少血栓的形成机会。
2、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血药物来降低血栓的风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血液的凝固性,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
但是,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医生的监督和处方。
3、穿戴压力袜:压力袜是特殊设计的袜子,可以提供适度的压力,帮助促进血液流动。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进展、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和处理逐渐受到各学科的关注和重视。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PE 与 DVT是同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其在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 VTE。
外科患者术前活动量减少、术中制动、术后长期卧床均使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麻醉及手术创伤促使组织因子释放,并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患者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恶性肿瘤等,均可使VTE发生的风险增加。
此外,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同时使用抗栓药物,常见的如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慢性心房颤动、冠心病支架置入后等心脏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患者。
对于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并需要进行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外科医师应该对患者实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围手术期的抗栓药物管理。
为了规范和推动全国范围内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血栓管理实践,20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牵头,依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参考相关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已有的工作基础[1],制定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希望对国内广大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一、概述(一)普通外科患者VTE发生率VTE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无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率为10%~40%[2]。
大型手术患者同时具有多种VTE风险因素(年龄>40岁、VTE病史、肿瘤等)时,致死性PE发生率高达5%[3]。
亚洲人群中,普通外科未进行抗凝预防的手术患者DVT发生率为13%,症状性PE发生率为1%[4]。
日本调查结果显示,腹部大手术患者仅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预防,静脉造影检出的VTE发生率为24.3%[5]。
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中山共识

2、行动计划 (1)完善病人评估体系:医院应建立规范的血栓风险评估体 系,包括评估指标、评估时机、评估人员等方面的规定。 (2)加强医护人员培 训:医院应组织针对血栓预防的专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血栓预防的意识和技 能。 (3)优化手术流程:手术医生应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 和麻醉时间,同时注意病人术后的活动和康复。 (4)
引言
抗凝药物治疗在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预防静 脉血栓栓塞等疾病。本次演示将介绍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普外科病人的特点、抗 凝药物的作用及并发症等,并结合中山共识,阐述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关键要点。
背景
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存在高风险血栓形成,尤其是接受腹部、盆腔、下肢等 大手术的患者。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过程,发挥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然而, 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处理需注意抗凝药物 的合理应用。
2、行动计划 (1)完善病人评估体系:医院应建立规范的血栓风险评估体 系,包括评估指标、评估时机、评估人员等方面的规定。 (2)加强医护人员培 训:医院应组织针对血栓预防的专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血栓预防的意识和技 能。 (3)优化手术流程:手术医生应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 和麻醉时间,同时注意病人术后的活动和康复。 (4)
1、术前抗凝药物的优化管理
1、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血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抗凝方案。 2、尽量在术前24小时内开始使用抗凝药物,以确保最佳疗效。
3、对高龄、肥胖、长期卧床等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 量。
2、术中防止抗凝药物过量
1、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出血情况,合理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2、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用抗凝药物,以免引起血栓形成。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一、背景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尤其在骨科大手术中更易发生。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规范的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预防方法2.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患者的年龄、BMI、手术部位、手术程序、合并症等因素。
基于这些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静脉血栓预防方案。
2.2 术中措施在手术中,手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伤害。
对于高危患者,术中应该麻醉深度适中,避免牵拉、挤压和踩踏静脉。
2.3 术后预防术后预防是防止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有效的静脉血栓预防长达至少3个月,特别是在首次术后和高危人群中,预防时间需要更长。
术后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 动态观察和评估对于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医生应该紧密观察。
动态评估患者的静脉出血情况、肿胀、疼痛和活动情况等指标。
一旦发现静脉血栓的迹象,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2.3.2 床旁预防措施床旁预防措施主要是指给予患者抗凝药物、穿着弹性袜子等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方法。
这些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实施方案。
2.3.3 运动康复运动康复对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和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运动康复可以通过增加血流动力学、促进淋巴引流、增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等途径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目的。
三、抗凝治疗在静脉血栓发生后的治疗中,抗凝是一种常用方法。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液凝结的程度,从而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的发生和进一步生长。
静脉血栓通常采用注射肝素或者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
其他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也可选用。
但是,抗凝治疗也有可能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需要遵医嘱平衡患者的风险和益处。
四、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是一项涉及广泛、复杂的工作,需要全体骨科医师的关注和参与。
lmc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

案例对临床实践的启示与借鉴
案例分析:对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治疗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临床实践: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将指南中的建议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启示与借鉴:总结案例分析中的启示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指南更新: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探讨是否需要对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
第六章
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 理指南的推广与应用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 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 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壹
目 录
文
本
肆
理围 手
术
期
血
栓
管
目录
贰
述围 手
术
期
血
栓
概
伍
析防围 与手
治术
疗期
案血
例栓
分预
叁
防围 手
术
期
血
栓
预
陆
推防围 广与手
与管术
应理期
用指血
南栓
的预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围手术期血栓概述
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原因
围手术期血栓的危害
指南推广的必要性与意义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推广指南可以规范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降低医疗风险:推广指南可以降低围手术期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医疗风险。 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推广指南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 促进医疗行业发展:推广指南可以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水平。
指南推广的方法与策略
围手术期血栓:手术前后发生的血栓 危害: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影响血流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性:可能导致死亡或残疾 预防:采取措施降低血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围手术期血栓的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血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 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详解演示文稿

第四页,共39页。
概念
•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 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英文名为DVT。
•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最为常见,其中左下 肢发病率高于右下肢。
第五页,共39页。
DVT的临床症状
• DVT经常是无症状的 • 小腿痛或触痛,或者两者兼具 • 肿胀与浮肿 • 远端DVT膝关节以下肿胀,近端DVT肿胀直至
腹股沟 • 皮肤温度升高 • 浅静脉扩张
第六页,共39页。
第七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十三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为何形成血凝块-Virchow 三联征
第十四页,共39页。
• 血流淤滞
− 血液循环流速减慢.血流淤滞同 时发生在术中和术后的卧床时间。
• 血管壁损伤
− 发生在手术肢的操作过程中如全 膝或全髋成型术中,会扭折 血管
(35岁以上) 2
妊娠/产褥期
3
评分
()
体重(BMI)指数
体重(KG)/身高(M) 2
体重 (BMI) 分数
体重不足 16-19
0
平均 20-25
1
超重 26-30
2
肥胖 31-40
3
非常肥胖 41以上
4
评分
()
行动
因素
分数
步行
0
受限(自己用步行器) 1
非常受限(需帮助) 2
轮椅
3
卧床
4
评分
()
评估指引分数
极高危 >40岁,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征病史的大手 术;髋、膝关节置换术; 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伤、 骨髓损伤。
普通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预防护理的实践应用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知识 ,提高其对预防护理的重视程度和配合度。
个性化护理计划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护 理计划,包括活动、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指导。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预防护理的效果评价
05
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风险评估不足
目前对普通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 塞症的风险评估存在不足,缺乏 统一、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导致风险识别不准确,预防措 施不到位。
护理人员知识匮乏
部分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 的认知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进行风险 评估和预防护理。
建议医院建立普通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标准化评估 流程,包括评估时机、评估工具、评估方法等,确保每位
患者都能得到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护理。
加强多学科合作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建议医 院加强普通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之间
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预防护理措施。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规范VTE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流程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VTE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 评估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和危害
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 形成血栓并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危害
VTE可导致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发 生肺栓塞(PE),危及生命。此外,VTE还可增加患者的医 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详解演示文稿

物理预防方法
梯度压力弹力袜
(GCS)
现在是10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六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IPC)
足底静脉泵 ( VFP)
物理预防方法
充血性心衰 肺水肿 下肢严重水肿
禁
忌
下肢深静脉血栓症 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
证
下肢局部情况异常 血管病变 下肢严重畸形
现在是11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六
现在是5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六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亚洲骨科大手术患者具有很 高的DVT 发生率
骨科大手术患者(包括髋、膝置换,髋部骨折手术
)均为VTE极高危人群
骨科大手术患者必需常规预防DVT
现在是6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六
骨科大手术患者VTE的危险分度
危险度
判断指标
低度危险 中度危险
物理预防方法
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
应用前宜筛查禁忌 单独预防仅适用于高危出血风险患者
风险下降后建议与药物联用
现在是12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六
注 意
事
项
药物预防方法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LMWH) 维生素 K 拮抗剂 华法林 Xa因子抑制剂 间接 磺达肝癸钠
直接 利伐沙班
现在是13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六
无需监测
固定剂量
现在是17页\一共有31页\编辑于星期六
TF/VIIa
X
IX
IXa
VIIIa
注射
ATIII
磺达肝癸钠
Xa
(间接Xa因子抑制剂)
II (凝血酶原)
IIa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栓防治的现代策略和指南解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Virkow’s Triad (1847) 内皮损伤 血流改变 高凝
Fibrin
Platelets
RBCs
白血栓
Fibrin
Platelets
RBCs
结果
氯吡格雷 (%)
安慰剂 (%)
P值
动脉造影
TIMI大出血 (Hgb >5 g/dL 或 ICH)
1.3
1.1
NS
TIMI 小出血 (Hgb 3-5 g/dL)
1.0
0.5
NS
颅内出血
0.5
0.7
NS
30天
TIMI大出血
1.9
1.7
NS
行CABG的患者
7.5
7.2
NS
研究用药5天内行CABG
9.1
主要终点——CV死亡/MI/脑卒中
12,562名NSTEMI患者,从随机分组到负荷剂量给药 氯吡格雷(300mg/75 mg/天)+ ASA(75-325 mg)与单用ASA比较
P =0.00009
20% 相对风险下降
3
6
9
0
12
11.8% 9.5%
氯吡格雷 + ASA*
安慰剂 + ASA*
COMMIT 安全性结果
类型 氯吡格雷 安慰剂 P值 (n=22,958) (n=22,891) 颅内 73 74 0.92 致命性 39 40 非致命性 16 15 颅外 61 51 0.35 致命性 36 37 非致命性 46 36 所有大出血 134 124 0.59 (0.58%) (0.54%)
VTE接受抗栓药物治疗的普通外科病人围术期血栓管理讲课文档

第3页,共33页。
目前临床常用口服抗凝药物
分类 维生素K阻断剂 NOAC*
凝血酶抑制剂
Xa因子拮抗剂
*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药物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18(5):321~329.
第16页,共33页。
结果讨论:可能由于纳入患者多为中~低危患者所致
• BRIDGE研究纳入的患者中,>95%的患者均属于血栓栓塞风险中低危患者,因 此对于血栓中低危患者,无需桥接抗凝治疗,而高危患者需要
低危
患者比例(%)
高危
CHADS2评分: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1884例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且需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断华法林治疗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桥接抗凝 组(n=934,低分子量肝素100 IU/kg)和无桥接抗凝组(n=950),评估无桥接抗凝是否非劣于桥接抗凝
第4页,共33页。
房颤、机械瓣膜置换及VTE患者是最常见的长期应用华
法林患者类型
长期应用华法林患者的主要处方适应症分布
%
N=1024
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在美国共选取101个中心进行,共纳入1293例华法林治疗患者。时间从2000年 4月4日至2002年3月6日,主要结果是短期中断华法林治疗的30天内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从试验人群基线特征可以获得华法林患者适应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36(5): 469-47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 2016, 54(5): 321-3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男,61岁,因“贫血、乏力2年,发现结肠肿物4 天”入院。
查体:T 36.5℃、P 80次/分、BP 120/70 mmHg, 贫血貌,心、肺、腹部及四肢查体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 WBC 5.10×10^9/L,N 55.6%, RBC 3.69X 10^9/L,HB 62 g/L,HCT 0.224,PLT 338×10^9/L,CEA 13.30ng/ml。 凝血、肝功、肾功、血糖、离子无异常。
手术操作相关因素
手术时间 手术类型 麻醉方式
1.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36(5): 469-47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 2016, 54(5): 321-327.
高龄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VTE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发生率/ 100,000人
患者回到床上后查体:BP 80/60 mmHg、P 88次/分、R 45次/分; 血气分析示pH 7.38、PO2 56 mmHg、PCO2 38 mmHg、SaO2 82%; 血D-二聚体7075ug/L;心电图示房早、ST改变。
诊断:疑似肺栓塞。
急查肺动脉增强CT示: 肺栓塞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 静脉系统/右心的血栓 肺动脉或分支 临床表现。
日本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亚组分析:
• 对入组的173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患者特征进行亚组分析(所有患者均未采用药 物预防,其中近半数患者采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预防)
95%Cl:17.8–31.1 95%Cl:1.3–98.7
M. Sakon,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06,4(3):581-586.
不正确预防
58.5%
ACCP指南推 荐预防的措施
存在VTE风险的普外科患者(n=19852)
普通外科患者VTE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VTE 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病人个体相关因素
高龄、VTE病史、恶性肿瘤 及其治疗史(使用激素、放 化疗)、妊娠或产后、肥胖、 脓毒血症、炎症性肠病、肾 病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 易栓症、中心静脉置管、瘫 痪、制动、促红细胞生成药 物、口服避孕药等
结肠镜:进镜60 cm于结肠肝曲见菜花样肿物,表面有渗出、坏死、糜烂, 边界不清,管腔狭窄,内镜不能通过;取病理活检回报示:结肠腺癌。
CT示:右上腹升结肠占位病变,考虑结肠癌。
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
诊断:结肠腺癌
予全麻下(留置颈内静脉导管)行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初 期恢复良好,已进半流食;术后7天患者上厕所排便时突然出现抽搐、 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大汗。
亚洲人群VTE发生率不低于西方
日本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纳入日本39个中心的173例手术患者:开腹手术(n=128),妇科 手术(n=23),泌尿外科(n=22),所有患者均未采用药物预防,其中近半数患者采用弹力袜 或弹力绷带预防,观察术后12天内VTE(静脉造影诊断)发生情况
管理
外科手术术后发病率高!!!
VTE 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ACCP指南 无预防措施
PE
VTE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率 为10%~40%;
大型手术患者同时具有多种 VTE 危险因素(年龄>40 岁、 VTE 病史、肿瘤等)时,致死 性 PE 发生率高达 5% 。
Geerts WH, et al.Chest, 2008,133(6 Suppl):381-453.
VTE:24.3%
对于日本腹部大手 术患者,VTE是术 后普遍发生的并发 症
M. Sakon,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06,4(3):581-586.
中国普通外科患者术后VTE发生率的单中心研究数据
中国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纳入1928例外科手术患者,其中未采用VTE预防措 施的患者有968名
普通外科患者VTE预防现状不容乐观
Endorse研究:跨国横断面研究
• 研究覆盖了32个国家的358家医院,共纳入普通外科手术患者30827名
存在VTE风险 (n=19852)
普外科患者(n=30827)
Cohen AT,et al. Lancet 2008; 371(9610): 387-94.
PE:1.4%
夏锡仪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1):661-664.
合理预防可以大幅降低VTE发生风险
ACCP指南:合理的预防措施
DVT相对风 险降低
50~60%
PE相对风险 降低近2/3
Ytter YF, et al. Chest, 2012, 141(2):e278S-e325S
600
男性患者
500
女性患者
400
300
200
100
0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
年龄,岁
Anderson FA Jr, et al. Arch Intern Med. 1991,151(5):933-8.
有VTE病史的患者VTE发生率更高
肿瘤患者VTE风险大幅增加
至少7倍
与接受相似外科手术的非癌症患者相比 肿瘤患者术后VTE大幅增加
至少2倍
至少3倍
VTE风险
DVT风险 致死性PE风险
肿瘤患者有特别建议,如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推荐延长低分子肝素预防4周
1. Wun T,et al. 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 2009,22(1): 9–23. 2.Agnelli G, et al. Ann Surg,2006,243(1):89-95.
引起P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PE 与 DVT 实质上为同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其在不同部 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术期VTE的预防 2. 接受抗栓药物治疗的普通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