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说课
比热容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比热容说课稿比热容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热容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热容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比热容”是义教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
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和读法、写法;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实验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敢于猜想,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从实验到理论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比热容与热量、温度、质量三者间的变化关系;比热容单位的读、写。
(四)教具准备教师用投影仪及幻灯片。
学生用相同的烧杯、温度计、电加热器各两只,水、煤油、电源、钟表。
(每四人共用一套)二、说学情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3节比热容说课稿

1.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的理解及应用。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比热容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质量、热量、温度变化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公式,解决复杂的热现象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理解困难、实验操作不规范等。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理解困难,我将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提供更多的解释和引导。
2.对于实验操作不规范,我将加强实验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比热容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热学基础知识,如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等。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前置知识掌握不牢固,这对学习比热容会构成一定的障碍。此外,比热容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涉及到公式的运用和复杂的温度变化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再者,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有效联系起来,这也是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如解释热水袋的保暖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相互交流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热容:
1.比热容的定义:我会首先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解释它是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初中物理《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比热容》这一节学习的是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重要特性,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的基本概念,也是分析自然界有关物理现象的理论依据,本节课在热学中有重要地位。
学习本节课要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比热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现象,本节课我采用了分组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另外配合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兴趣。
体现了新课标“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基本理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概念、单位,会查比热容表,用公式进行热量计算。
(2)尝试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性能实验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以及会解释相关物理现象五、教学设计①新课导入:创造情景让学生感受不同物质吸热性能不同,利用取暖器模拟太阳晒沙滩和海水。
让学生上讲台直接摸一下,沙子更烫手,通过学生只管感受很轻松的引入新课,也活跃了课堂气氛②新课推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对象:水和油判别方法:吸热多说明吸热能力强控制变量:质量m、升高相同的温度△t、相同的加热器:利用转换法,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如何观察Q吸③引导学生给出实验思路后,进行分组实验(4人一组)优点:将传统的酒精灯换成电加热器,热源稳定,普通温度计换成电子温度计实验效果更好,更明显。
④请观看我的分组实验的过程,请评委观看视频。
和学生记录的实验单数据。
将数据输入电脑,当堂自动画出图像,直接对绘制的图像进行分析,相同纵坐标时候,表示吸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和油加热时间不同,吸收热量也不同,接着自然过度到比热容概念引入。
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一、说教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格外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动身,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取〔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观看、比照、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容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终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并联系实际争辩一些日常现象。
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力量。
并在引导学生在解释一些生活和自然中的相关实例的过程中,获得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生疏。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一〕、说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洁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育学生自己动脑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三〕、教学难点:1、制定试验探究方案;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三、说学情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根本把握探究的程序,根本把握了把握变量、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承受的是一种局部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
四、说教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争辩,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争辩方法。
五、说学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争辩,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争辩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悟物理学的根本争辩方法之一------ “把握变量法”,让学生从观看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展试验设计、试验操作,学会记录试验数据和信息,进展合作与沟通。
《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课题是《比热容》。
导入部分: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热容吗?热容也叫做热容量,它是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大小。
我们可以用公式Q=mcΔT来表示物体的热容,其中Q表示吸收的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所以,热容实际上是一个物体贮存热量的能力。
预习指导: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两种物质的热容的比例。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够: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2.掌握如何计算两种物质的热容的比例;3.掌握比热容实验的设备和方法;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2.掌握如何计算两种物质的热容的比例。
教学过程:一、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
用c表示,可以计算公式为Q=m*c*ΔT。
比热容越大,物质在升温或降温时吸热或放热越多。
二、比热容的计算方法1.如果我们想计算两种物质的比热容的比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c1/c2=(m1/m2)*(T2-Tf)/(Tf-T1)。
其中c1和c2分别代表两种物质的比热容,m1和m2分别代表两种物质的质量,T1和T2分别代表两种物质的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Tf 表示两种物质达到热平衡的温度。
2.比热容的单位是J/(kg·°C)。
三、比热容实验1.实验装置:热容器、温度计、热容杯、加热器、电子秤等。
2.实验步骤:a.将待测试物质A放入热容杯中,记录下物质A的质量m1。
b.将热容杯放入热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并记录下初始温度T1。
c.将待测试物质A加热至一定温度T2,保持一段时间,使物质A达到热平衡。
d.将物质A放入热容器中的热水中,记录下最终温度Tf。
e.重复以上步骤,测试物质B的比热容。
四、比热容问题的解决1.直接计算: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3《比热容》说课稿

2.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和视频,展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解释其背后的原因;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结合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探究比热容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3.比热容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4.比热容的应用实例。
板书风格将采用图文结合,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知识结构。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把握知识结构。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完整、逻辑清晰;
1.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点,如冬天取暖时为什么用水而不是沙子,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好奇心;
2.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受热时的温度变化,激发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兴趣;
3.提问方式导入,如:“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气候比内陆地区更温和?”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对环境的影响。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巩固练习
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创设情境,让学生应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比热容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人教九上物理13.3比热容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自我评价对比热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优点和改进之处,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3.教师反馈: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练习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意义,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教学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比热容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概念的讲解、公式的推导,并通过举例、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比热容的内涵和应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目的: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比热容的知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作业内容: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计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解题思路和答案。
3.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5.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解答疑惑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比热容的现象,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实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等,让学生看到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热容说课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引导猜想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讨论交流,得出概念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四、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物质 质量 初温 末温 升高的温度 m/g t1/℃ t2/℃ t2-t1/℃ 100 10 水 100 10 油 加热时间 t/s
★ 1kg的水升高1℃吸收4200J的热量 ★ 1kg的沙石升高1℃吸收2100J的热量
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五、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五、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干果常常用干净的沙子来炒
工厂里的冷却塔大多用水做冷却剂
种植花草树木,能有效改善气候
1.3
比热容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物质 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比热容”是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 点。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 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 比热容有关。 利用公式计算热量又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故本节课 分 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
• 知识基础 • 学生能力分析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 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实验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的精神, 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以及这一特点在生活中 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的应用; 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热容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
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
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热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同物质在吸、放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吸、放热情况的差异,从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得出比热容的相关结论。
教材的编排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热量的概念,对热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比热容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2)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学习,使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2)利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
2、教学难点(1)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情况。
(3)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
2、学法(1)自主探究法: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一、教材特点1、教材内容:第一物体的吸热能力;第二比热容;第三热量的计算。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热现象中比较重要的,也是比较难懂的一个知识点。
教材首先通过阳光下的海滩和大海的温差很大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通过讨论门交流“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得出寓意初步结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然后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出比容热的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这一特性的理解,教材给出了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表,并附四幅图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应用。
最后通过例题计算,总结出吸放热的计算公式。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2)教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比热容表,能够归纳总结其共同规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睥意识。
4、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二、学生分析以我校现状班级来说,属农村中学,少数学生上进心不是太强,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没有一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还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比热容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的比较多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比热容》说课

相同加热条件不易控制, 温度计与电加热器发热体 的远近会影响实验效果。
增加额外知识引入,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求比较高。
量热器
如何测量砂子和水 的温度是一个难点
电加热器功率偏低, 加热时间太长。
演示实验器材
食用油
5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热容概念; 2.能应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和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凉 烫
正午,为什么沙子热得发烫, 海水却依然冰凉?
傍晚,为什么沙子变凉了, 海水却还很温暖?
暖 凉
02 讨论交流 ——从生活到物理,从简单到复杂。
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壶水
半壶水
烧开
烧成温水
水 水
比对一
讨论交流一: 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 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水
水
比对二
讨论交流二: 同样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 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c m t升 Q吸
控制变量法
2
定量分析
形成 比值 关系
3
概念建构
理解比值含义 形成单位物理
量概念描述
c Q吸 mt升
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 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7
01 实验激趣 ——让实验和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同样加热 条件下, 金属筷子 为什么能 够让火柴 燃烧起来?
03 演示实验 ——定性分析敲开实践探究大门。
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关键点一
操作:手机投屏,局部拍摄 温度计读数。
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 手机投师屏生,互局动部性拍。摄
温度计读数。
关键点二
实验表格的设计和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加热条件相同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一等奖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一等奖说课稿《九年级物理《比热容》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九年级物理《比热容》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4号,我说课的题目是1号《比热容》,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4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11章《热和能》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按照新课标要求,体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故本节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比热容实验.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从实验到理论的科学方法。
故本节的学习目标为:(出示课件)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2.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二).说学情1.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比热容说课稿 优质课件

实验:
水
煤油
比热容
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 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 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千克 ·℃)
符号为 J/(kg ·℃)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物理属性。
新疆有句谚语: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你现在能说出它的道理! 这是对沙漠气候的生动描
述。白天,当太阳照射到沙漠 时,由于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砂石吸收热量后,其温度会迅 速升高;而到傍晚,砂石 要放 出热量,由于砂石的比热容较 小,砂石的温度会马上下降, 温度很低,所以沙漠气候温差 变化很大。
本课小结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3,查比热表,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
物质的比热容
说课人:全椒县武道宏
中午
沙子很烫
海水很凉 同一时刻,为什 么海水和沙子的 温度不一样?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 暖和
傍晚
请回答: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 的热量一样多吗?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 的热量一样多吗?
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
熟记水的比热. 4.学会用比热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谢谢大家!
比热容说课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说学情
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 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学 生对于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 他们的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深刻 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抓住学生对实验 探究的浓厚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理 解比热容。
(2)取两个相同的烧杯, 分别装400g水和400g油。 用酒精灯加热,给它们加 热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 升高的温度。
概念的建立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 热量是不同的。
物质 煤油 水
质量 相等
升高了的温度 相等
吸收的热量 不等
通常我们就用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吸收 的热量来进行比较,由此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砂石 0.92×103 铁.钢 0.46×103
冰 2.1×103
玻璃 0.67×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橡胶 1.7×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水蒸气1.88×103 铝 0.88×103
甘油 2.5×103
干泥土 0.84×103
从上表中你可发现什么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讲授法、举例法。
学法: 自主探究和讨论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
二、实验探究、畅谈收获,学生总结
五、分层设计,布置作业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傍晚,沙子变凉了而
?海水却还很温暖
凉
烫
生活体验
同种物质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一、教材特点1、教材内容:第一物体的吸热能力;第二比热容;第三热量的计算。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热现象中比较重要的,也是比较难懂的一个知识点。
教材首先通过阳光下的海滩和大海的温差很大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通过讨论门交流“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得出寓意初步结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然后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出比容热的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这一特性的理解,教材给出了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表,并附四幅图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应用。
最后通过例题计算,总结出吸放热的计算公式。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2)教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比热容表,能够归纳总结其共同规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睥意识。
4、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二、学生分析以我校现状班级来说,属农村中学,少数学生上进心不是太强,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没有一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还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比热容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的比较多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比热容》说课

《比热容》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的课题是《比热容》第一课时,来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五大板块做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安排在分子热运动、内能之后,是对内能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比热容概念抽象,但与生活与生产技术联系密切。
学生已经掌握了热传递和热量的初步知识,学好比热容知识有助于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和应用热量的计算公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从他们的兴趣特点、知识储备、认知困难三个方面分析。
他们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已经学习温度及内能和热传递等知识。
但分析能力弱,缺乏由定性到定量的思维过程。
由此设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观念(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科学探究、科学思维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体验从实验探究到理论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3、科学态度与责任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敢于猜想,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相同的烧杯、电子温度计、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水、食用油、电子计时器、天平。
(四名学生一组)四、教法学法我这节课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采用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探究为主,交流讨论法,类比教学法为辅助。
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讨论,去猜想,去设计,去动手做实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将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活引入提出问题(一)新课引入(说明我们地区远离大海,学生很少去过海滩,对海滩缺乏感受。
)展现漫画,提出关于生活小常识的问题:“手烫伤后,身边只有一杯水和一杯油,要冷却手指,减轻疼痛,把手指泡进哪种液体中效果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热容》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尤其是其中涉及实验,只要实验探究成功,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就可以水到渠成,所以这节课的中心任务是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从实验到理论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
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2、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四、【说学情】
1、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课标》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热容的含义。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说学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属性,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了解。
结合《课标》本节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这是新课程理念。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考虑在炎热的夏天为什么沙子很烫而海水很凉,对学生的回答不做对与错的判定,染发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本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情景引入,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
2、生活感知:(出示课件)
以热水袋为话题提出冬天为什么我们常用热水袋暖手,根据生活经验考虑以下问题:
(1)、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
(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温度升高多少有什么关系?(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3)、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强调质量、升高的温度相等)
让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学生动脑想,动口说,激发其激烈的探究欲望。
总结得到: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是否顺利的关键,由于本实验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综合考虑有一定的难度,故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探讨如下问题,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
(出示课件)
(一)、根据问题讨论设计实验
(1).选取什么物质进行对比?用什么工具测质量?
(2).用什么工具对它们加热?
(3).用什么工具显示它们温度的变化?
(4).怎样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在完成本实验提示的基础上来)
(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应有两种方案(出示课件)。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特别强调“相同条件”是哪些,强调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明确按实验方案二进行实验,与提出的问题一致,简化了实验,可使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更明确一些)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本环节事先应安排好小组分工,明确小组要求)(出示课件)
物质名称
质量
m/g
初温
t1/oc
末温
t2/oc
升高的温
度t2-t1/oc
加热时
间t/min
水
煤油
(将学生划分为6个实验小组,再分成A、B两大组,A组探究水,B组探究煤油。
明确分工,其目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动手参与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
5、分析和论证
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实验数据误差大)组织学生讨论。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6、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热源不可能绝对一致、加热时间的控制等),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在学生得到质量相等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的基础上自然引入下面问题?
7、交流与合作:
(1)、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2)、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在学生提出该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
(看课本的文字,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
(3).比热容的单位是什么?符号呢?
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在讨论中注意尊重学生意见,适当点拨,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发现真理。
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比热容的含义,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学会查比热容表,通过读表,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8、练习巩固: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
(出示课件)
9、课堂总结
回扣目标,让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七、说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出示课件)
科学探究: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2、单位;J/(kg •℃)。